茶道,不仅在中国是自古有之,在日本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两国对茶具的态度却有些差别。近日,我们有幸拜会了东瀛游学归来、并有5年日本古玩店工作经历的瓷器藏家崔绍松,听他讲述异邦的茶道。

与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不同,日本人喝茶多用里外挂釉的瓷壶,“提梁壶很少,基本都是歪把壶,而且壶嘴一律朝左。”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茶器紫砂壶的“冷淡”是崔绍松在国内未曾想到的。崔绍松曾在游访时特别留意到,遍藏中国奇珍的日本博物馆中竟从未出现过紫砂壶的身影,而他带去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友人的紫砂壶也遭到了客气的“冷遇”。“日本也有‘紫砂’,叫作‘朱泥’,颜色非常鲜艳,但我拜访过的日本人却没有一家用这种‘朱泥’壶泡茶的,倒是我自己很便宜地花了1000日元买回了一把。”

日本友人在解释不喜欢紫砂壶的原因时,以“不便清洗”、“保温性差”作为解释,但崔绍松却从中感受到了日本工艺的“排他性”。“日本的几大皇家窑厂是绝对不受外来影响的,想在‘九谷’找到一点中国元素,比如说‘龙’,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保守”在另一个意义上可以视作对传统的坚守。日本的手工艺多以小作坊的形式集中在九州等地,受到国家的保护与重视,有着严格而有序的传承。“有些家族手艺传男不传女,而且七八十岁还在做工的老艺人比比皆是,他们珍视、守护着自己的‘核心’手艺,因而有许多继承人到了六十岁尚未接收到来自父亲的‘真传’。”崔绍松就曾访问过一个日本陶瓷厂,忙于做工的老师傅连最基本的程序也不愿多讲。

日本传统手工艺中创新很少,比如日本茶具上的传统绘画题材“百人一首”,在茶壶上绘制一百个小仓时代的人物与他们各自的箴言,一百个人物,上千个字,细致程度可以媲美微雕艺术,而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题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几乎从未发生变化。同时日本茶具的精美也令崔绍松感叹不已。“日本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茶壶只能配五个茶碗,而一个碗最少要绘制半年,那么一套茶具要画两年多,一笔一画绝不潦草。”而依照传统,制成的茶具上一般标有窑厂的名称,“大师之作”一般还会有艺人名字的落款,“我见过最多的,一个杯子上落了三个人名,有些徒弟会将师傅的名字落在自己之前”,而由于日本严格的立法,绝对不会出现冒名顶替、张冠李戴的现象。

但要说到最令崔绍松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还是日本人对待手工艺乃至对待生活的那种简朴的精神。“‘大师们’穿着老旧的围裙,纯朴、平凡得甚至让人无法置信这一件件国宝级精品竟出自他们之手。”崔绍松曾去过日本皇家窑厂“桔及”观摩,他们烧制的瓷器,不仅是手拉坯的,甚至连机器都还是脚踏的。“坯胎越薄泥料越稀,我曾用卡尺量过,他们的坯胎最多不超过两毫米厚。”日本人的资源保护意识极强,“他们到中国唐山购买陶土,因为他们自觉本土资源的有限。”这让崔绍松想起了某次游历景德镇,发现连电线杆子都是青花瓷制成,使用资源之“慷慨”,让他不胜唏嘘,感慨国人在资源节约意识上与日本人的差距之大。

论茶道历史,日本不如中国,但比起精神,中国还是需要向这个小国学习的。只愿以后我们的茶道能越来越好。

小编推荐

欧洲对紫砂壶的喜爱


许多中国人喜欢紫砂壶我们是知道的,那您知道欧洲人也喜欢紫砂壶吗?您知道欧洲人喜欢什么样的紫砂壶吗?

关于欧洲宜兴壶,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表面有装饰,另一个特点是壶体很小,这是因为当时欧洲茶叶的价格不菲,不能和中国的国内价格等量齐观。在17世纪末叶的欧洲,1公斤尚好的茶叶要卖到相当于现在1500欧元的价格,因此,至少在1675至1700年这段时间,大部分茶壶的容积在300cc到400cc之间。到了18世纪的上半叶,茶叶价格由于大量进口在欧洲下跌,且一直未回升,因此茶壶的容量也相应地增大,达1000cc,有时候甚至更大。至于茶壶表面的装饰,很有趣的是,都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内容,但这种装饰决不是为了迎合当时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而倒是和欧洲人的巴洛克情结很匹配。这些装饰内容大多取材于佛教和道教的故事,这些象征性的装饰形态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但是这种来自世界另一端、由这些紫砂器皿承载的充满异域和神秘格调的装饰足以满足欧洲人的好奇心。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紫砂壶,一旦判定其年代,是很能代表这一时期的特定装饰。这确实也是我们的所幸,我们注意到在欧洲,茶壶装饰风格的流行时间要比在中国短,这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因此某些以前从未见过的装饰手法都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其所处的年代。

同类色装饰。第一把运用这种装饰手法的标志性茶壶是现存在伦敦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院的产于明朝的茶壶,它的年代判断很准确,可以被视为最早运用此装饰手法的茶壶。这是一把朱泥壶,用同色泥装饰一根盛开梅花的树枝,壶底的落款是一代名师惠孟臣,并刻有中国的农历年代,相当于公元1627年。虽然我认为这把壶并非为出口而作,但上面的金属包皮好像是在欧洲加上去的。这种包金属装饰方法到了18世纪初已经不再出现,但是它见证了欧洲早期进口茶壶的历史。上述提到的装饰手法就是我称之为的同类色装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受欢迎,因为我们能在很多欧洲宜兴壶见到,并且在南非沿海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上,如“奥斯特兰”号船(1697年沉没)和“格尔德玛尔森”号船(1713年沉没),都有例证可见。

对比色装饰。(例如:黄色装饰在红或棕底色上)我们注意到,在德国奥古斯都大力王1721至1723年茶壶收藏记录清单里,这种装饰没有代表性。不过在1752年沉没的“格尔德玛尔森”号船上我们发现运用这种装饰的茶壶。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种装饰大概在1725至1750年或更晚一点很流行,这个推断应当出入不大。

法郎彩(点彩)装饰。在奥古斯都大力王藏品中,用此方法装饰的茶壶也不具代表性,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装饰方法在清康熙年间,大约1720年,首先由北京宫廷作坊采用,而且由法郎彩装饰的茶壶只有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可以收藏。这种装饰在欧洲的18世纪中叶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茶壶我至今还未发现。

模压装饰。这种装饰方法主要用于规模化生产,但至于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还有待于更多史料的发现才能明确其年代。从沉于1697年“澳斯特兰号”船上,我们已能看到用此方法装饰的茶壶。就我所知,比较具体的有一把六方双龙提梁壶,六面有模压装饰。关于这把壶的形状和装饰,有资料显示,大约在1709年,德国陶艺家波特格模仿做了好几把,相同造型的壶在尼古拉斯·戴布勒根尼1687年在法国出版的“咖啡、茶和巧克力的享用”一书的插图中也有描绘。1675至1700年,来自欧洲的茶壶订单中,要求做完全相同的茶壶款式,并采用模压装饰方法。

镂空(玲珑)装饰。这种装饰在中国也称之为玲珑装饰,似乎最早出现在明朝景德镇瓷器中,到了17世纪初,宜兴的陶艺家也开始采用此法,首先在壶的某些部位,如镂空壶的盖纽,后来不但在壶盖上,而且在壶身上也出现镂空装饰。这些镂空装饰的欧洲宜兴壶制作于1700至1725年间。

泥绘装饰。这种装饰方法可在1700至1725年间出口到欧洲的宜兴茶壶上所见,这在编制于1721德国奥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单中有数例为证。这种装饰主要用红泥、紫泥、黑色泥或是墨绿泥绘在黄色泥制的茶壶上。

看完这些,您是不是觉得又长知识了?爱茶,喜爱茶文化,不仅是对本国茶文化的了解,也有对世界茶文化的关注。

紫砂壶,因“泥”不同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的泥料的分类,仅供壶友参考

1、清水泥

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2、底槽清

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俗称“鸡眼”),烧成后呈紫红色。

3、紫泥

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

4、大红袍

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5、降坡泥

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故名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

6、朱泥

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等,因收缩变形较大,所以成品率很低,适宜做小品。熟泥极细腻,朱泥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7、红泥

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有老、嫩之分,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透黄,高温呈暗红色。

8、缎泥

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

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

不同类型紫砂壶要泡不同的茶叶


紫砂壶有大容量和小容量之分,可以根据喝茶习惯和喝茶人数来决定购买多大容量的紫砂壶。这里要说的是,影响茶味的不是容量的大小,是紫砂壶的壶型。紫砂壶有很多类型,如圆形壶、扁型壶、方形壶,不同类型紫砂壶要泡不同的茶叶。

1、圆形壶最能把乌龙茶的香味泡出来。

圆形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标准罐”。乌龙茶茶叶呈卷球状,圆形壶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若你爱喝乌龙茶,那么买标准罐最实在,因为圆形壶泡茶注水之后,圆形的器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能更温润地将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于发茶。

在市场里,标准壶显得朴实无华,但却是初入门者可以用最合理的价位买到的壶。现在正是买进圆形标准壶的好时机。1980年以前,宜兴标准壶的出口都在香港的国货馆,卖出了一定的数量,壶也具有一定的水准。在壶价大好时,标准壶的行情竟能暴涨到一把一万元。如今市场回归平静,壶价多在数百至数千元。

2、扁型壶最适合降低武夷陈年老茶焙火味。

扁形壶,适合泡条索状的武夷茶。宜兴壶制成扁形壶的比率较低,原因是此种壶形的烧结成功率(就是所谓的“良率”)较低。这种壶身较扁平的壶,具有十足的稳定感,能够让条索状的茶叶沉稳地定在壶里,安心地释放出一身的香醇。当注水时,由于扁形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狭小,就使茶叶更容易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我认为,扁平壶的空间不容一点苟且,正是武夷茶岩韵精实发挥之所在。

3、方形壶美观胜过实用。

方形壶在制作工序上的关键在于,泥料要炼得非常匀称,否则在片接时的困难度与失败率都会非常高。由于方形器的内部角度使茶叶不易滚动,水流容易被阻塞,但形壶在造型上引人注目,美观大于实用。用它泡铁观音,第一泡茶汤滑口好喝,但在第二、第三泡时茶汤就苦涩尽出;用它泡乌龙茶,香气有被闷住的感觉。

台湾壶市场最热络时,壶商曾经将不同容量的标准壶依序组合,集合了从一杯壶到八杯壶的成套茶具,称为“一条龙”。后因用“杯”当壶的计量单位的做法没有统一,也一直困扰着品茗者。近年来制壶业者开始注意用毫升作为壶容量的计量单位,并推出一百毫升、一百五十毫升、两百毫升容量,作为壶容量的区隔,以便于消费者在买壶时做更具体的参考。

紫砂壶对人健康的影响!


现代科学证明,100摄氏度的水经过紫砂壶焖泡之后,均被矿化为PH值7.1左右的弱碱性,利于营造人体弱碱性的健康环境。同时,紫砂壶在高温泡茶的情况下还会释放出人体需要的铁、钙、钠等矿物质,通过茶水一起被人体吸收。那么它对人有哪些好的作用呢?

它是沏茶的茶具,沏茶讲究水的温度,一般用90度-100度的水冲泡会使茶中有益成分浸出,所以紫砂壶的表面温度达到50度-80度之间,会达到舒经的作用。加之紫砂壶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砂砾,用手揉搓,比用核桃揉手还要好。

紫砂有好壶,当然也有假壶,要注意:

紫砂用品通常有两种造假方式比较常见,一种为拼砂,另一种为化工染色。拼砂用到少量的紫砂用料,而化工染色则鲜有用到紫砂原料,只是用陶土或瓷土,加入氧化钴、氧化铝、氧化锰等化学原料。相对而言,拼砂紫砂用品对人没有什么危害,而经过化工染色的紫砂用品则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消费者买到化工染色的紫砂壶,化学原料溶解于茶水之中,喝了对人不太好。如果购买低端紫砂用品,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承礼紫砂,是一个以诚信经营为本,坚持原矿,注重健康,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熟紫砂品牌。

只卖精不卖烂壶,以坚持原矿,不用外矿、化工泥料坚持选用原矿紫砂泥料,坚持全手工制作,致力于健康生活为根本。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日对紫砂壶的不同态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