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茗眉是以上梅州茶树良种和本地大叶种的鲜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该品种芽叶肥壮,满披白毫,产量高,芽叶萌发早而匀齐,含有效成份丰富。受到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创制的当年(1958年),就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1981年又被列为全国优质名茶;1982年荣获江西省优质名茶奖;1986年又被评为商业部优质名茶,并用此茶为原料窨制茉莉花茶,荣获国家银质奖。

婺源茗眉的鲜叶要求严格。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采白毫显露、芽叶肥壮、大小一致、嫩度一致、无病虫为害的芽叶,忌采紫色芽叶,要求在晴天雾散后采,保持叶表无露水;要细心提采,不用指甲掐采,以免红蒂。

加工工艺十分细致,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坯、锅炒、复烘六道工序。锅炒是形成婺源茗眉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其法是将锅温保持90℃左右,投叶约1公斤,四指并拢,手掌张开,拇指朝上,小指向锅,利用腕力和臂力将茶叶沿手心徐徐推起,当茶叶由上自由翻落时,两手捧茶轻轻搓条和抖散,周而复始,炒至六成干,白毫显露出锅,用烘笼烘干即可。

延伸阅读

2020婺源茗眉品鉴技巧


婺源茗眉的一般品尝有四个步骤: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

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的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形以色为主。婺源茗眉的选购常识。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

选购品尝“婺源茗眉”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

片刻后,即可品鉴。步骤如下:

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婺源茗眉茶叶历史


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

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

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2020恩施玉露采制工艺


恩施玉露茶是中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着特点。日本自唐代从中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取材于中国富硒有机茶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基地,选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嫩芽,采用保留鲜叶营养成分最丰富的唐代蒸青工艺和现代不落地清洁化生产技术精制而成,最大程度保留茶叶营养,使饮者获取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保障人体健康。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为恩施玉露题字:“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日本茶师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叶生产时题字:“恩施玉露、温古知新”。

单枞茶的采制工艺 2020单枞茶的采制工艺


单枞茶,系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枞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因此,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下,轻放于茶罗内。有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茶不采的规定。一般于午后开采,当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间进行。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10小时制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凤凰单枞的产销历史已有900余年。1955、1982、1986年获商业部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乌龙茶之首。1990年由汕头市茶叶进出口公司潮州分公司生产的金帆牌凤凰单枞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农牧渔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获名茶金杯奖。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荣获“文化名茶奖杯”。在国内主销闽、粤,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制法:以手工制作为主,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浪青(碰青)→杀青(炒青)→揉捻→烘焙。将0.5千克鲜叶均匀摊于一竹筛中晒青:气温20℃-26℃,历时20-30分钟,气温28℃-33℃,历时10-15分钟。晒青时不宜翻动,当叶子失水10%(叶子含水量约70%)、顶芽下垂、略有清香产生为适度。凉青历时60分钟左右,使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恢复伸张状态(俗称叶子返阳)。浪青是将凉青叶2-3筛并为一筛,以室温22℃-26℃、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宜,浪青6-7次,每次浪青3-5分钟,间隔120分钟。浪青手势应先轻后重,每次浪青动作次数应先少后多(即先慢后快),全过程需10-14小时。浪青适度标准是,叶缘二成变红,叶脉透明,叶面黄绿色,清香味减退,果香味增浓,叶子含水量65%左右。杀青与揉捻两个工序互相交替进行,两杀两揉。第一次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1-2千克,手法是多闷少扬,历时5分钟左右,出锅揉捻,初步成条后进行第二次杀青,锅温100℃-110℃,历时3分钟。第二次揉捻揉至条索紧卷,解块后进行烘焙。第一次烘焙温度80℃-90℃,历时10分钟,达五六成干时摊凉;第二次烘焙温度为50℃-60℃,历时约3小时。毛茶含水量4%-5%。成型之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

寿眉茶的采制技术


南山寿眉产于江苏省溧阳县李家园茶场。1985年开始创制,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李家园茶场地处江苏、安徽二省交界的山区,这里山势不高,丘峦起伏,林木翠竹,郁郁葱葱,溪流纵横,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

南山寿眉茶的采制技术特点是:嫩采精拣,工艺不繁,技术精湛,连续操作,一气呵成。主要工艺分摊放、杀青、搓条显毫、煇锅四道工序。清明至谷雨前是寿眉茶采摘的黄金季节。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芽长1.5~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特级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芽叶。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拣细剔,达到嫩、匀、净的目的。拣剔后的芽叶放置在竹匾上摊放2~4小时后再行炒制。

杀青

在锅径60厘米的远红外线平锅内进行。锅温120~140℃,投叶量300~400克,采用抖、翻、理手势,将茶叶杀透杀匀。当叶质柔软、色泽转暗即进入搓条显毫工序。

搓条显毫

是寿眉茶成形的关键工序。通过搓条,达到失水搓紧成条、显毫的目的。锅温70~80℃,采用抖、理、搓、抓手法,先理直茶条,再用双手掌合拢搓条。理、搓、抖、抓各种手法灵活掌握,变换进行。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即含水量高或低时,动作应轻,避免茶叶结块和断碎。当茶条圆而略扁,茸毫显露,干度达七成干左右,降低锅温至50~60℃,转入煇锅工序。

煇锅

目的是进一步理条整形,达到定形、足干的要求。采用慢速翻炒的手法,促使水分蒸发、理顺茶条,固定形状。炒至茸毫披露,锅温略升10℃左右。当发出持久的清香,捻茶即成粉末,含水量约6%以下时,起锅摊凉贮藏。全程历时35~40分钟。

南山寿眉茶的品质特点是,紧圆略扁、匀整,形似扁眉,披毫,色泽翠绿,香高清鲜,滋味醇厚爽口,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霍山黄芽采制工艺 关于霍山黄芽采制工艺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杀青

分生锅、熟锅。生锅要求高温、快炒,锅温掌握120—130度左右,以鲜叶下锅后有炒芝麻声为度,叶片无炸边爆点。手炒每锅投叶量50—100克,鲜叶下锅后用双手或单手抹抖,抹得净,抖得开,充分散发水分,至叶软色暗时转入熟锅。做形手势是抓甩、抖翻结合,叶下锅后先炒,使叶受热均匀后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抓住茶叶向锅内侧然后甩开直至当手感稍烫手时即改用抓抖散发水分,如此反复抓、甩、抖相结合,直至芽叶收拢呈雀舌形时出锅。

毛火

温度110-120℃,投叶量3—4锅杀青叶,采取高温、翻勤、快烘,2人名左右翻烘一次,约烘5分钟至茶销有刺手感,香气溢出约七成干时下烘。

焖黄

毛火下烘时趁热摊放在团簸内,焖黄24-48小时至叶软微黄后上烘。

足火

烘顶温度90℃,投叶量为0.5-0.75公斤,每3-4分钟翻烘一次,翻烘动作要轻慢,历时15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即成黄芽毛茶。

拣剔复火

复火前拣去飘叶、黄片、红梗等杂质。拼配花色,使色泽一致。复火温度90℃左右,每烘笼投叶量1.5—2公斤,每4-5分钟翻一次,并随着茶叶干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缩减,翻烘要轻、快、勤,时间15-20分钟,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下烘,趁热装筒。进入市场销售或入库保鲜。

都匀毛尖的采制工艺


都匀毛尖的采制

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都匀毛尖茶荣誉和经济

都匀毛尖茶优秀的品质带来了一路的荣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都匀市哨角寨农民采摘加工了三斤“鱼钩茶”,毛主席品尝后批复:“茶很好,可在山坡上多种些,此茶可叫毛尖茶”。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并名气大增;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4年获中绿杯名优绿茶和蒙顶山杯国际名茶两项金奖;2005年获华铭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等殊荣。

凤凰单丛的采制工艺


单枞茶,系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枞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因此,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下,轻放于茶罗内。有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茶不采的规定。

一般于午后开采,当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间进行。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10小时制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

凤凰单枞的产销历史已有900余年。1955、1982、1986年获商业部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乌龙茶之首。1990年由汕头市茶叶进出口公司潮州分公司生产的金帆牌凤凰单枞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农牧渔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获名茶金杯奖。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荣获“文化名茶奖杯”。在国内主销闽、粤,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制法:以手工制作为主,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浪青(碰青)→杀青(炒青)→揉捻→烘焙。将0.5千克鲜叶均匀摊于一竹筛中晒青:气温20℃-26℃,历时20-30分钟,气温28℃-33℃,历时10-15分钟。晒青时不宜翻动,当叶子失水10%(叶子含水量约70%)、顶芽下垂、略有清香产生为适度。凉青历时60分钟左右,使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恢复伸张状态(俗称叶子返阳)。

浪青是将凉青叶2-3筛并为一筛,以室温22℃-26℃、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宜,浪青6-7次,每次浪青3-5分钟,间隔120分钟。浪青手势应先轻后重,每次浪青动作次数应先少后多(即先慢后快),全过程需10-14小时。浪青适度标准是,叶缘二成变红,叶脉透明,叶面黄绿色,清香味减退,果香味增浓,叶子含水量65%左右。杀青与揉捻两个工序互相交替进行,两杀两揉。第一次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1-2千克,手法是多闷少扬,历时5分钟左右,出锅揉捻,初步成条后进行第二次杀青,锅温100℃-110℃,历时3分钟。第二次揉捻揉至条索紧卷,解块后进行烘焙。第一次烘焙温度80℃-90℃,历时10分钟,达五六成干时摊凉;第二次烘焙温度为50℃-60℃,历时约3小时。毛茶含水量4%-5%。成型之品质特点:外形条索肥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

祁门红茶的采制工艺


祁门红茶采制工艺精细,大致分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主要过程。

采摘: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祁红的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高档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为主,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秋茶少采或不采。

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茶身成条,香气透发,文火烘焙至干。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形成祁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初制成品称为红毛茶。

精制: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分清长短、粗细、轻重,剔除杂质。祁红精制很费工夫,所以精制后的祁红茶又称为“工夫茶”。精制工序繁复,祁红茶成品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精制加工后的祁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峨眉雪芽的采制工艺


峨眉雪芽,始出于山中道、佛两门。长期以来,被道佛两门视为防治各种疾病,排毒养颜、久服轻身(瘦身)、延年益寿的养生饮品。那么峨眉雪芽的采制工艺如何呢?

峨眉雪芽的采摘标准

每年农历三月,清明时节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都用来焙制名茶。每500克干茶约需45000颗茶芽。其摘法甚为讲究,采摘时,忌用指甲掐,全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用力要巧,用力重了容易将茶芽掰断;用指甲去掐极易弄伤芽柄,伤了芽柄便造成掐痕,焙制出来的茶叶经水冲泡便呈黑头,品相大跌。

当地茶农,每天至多采摘800克左右的新鲜茶芽。茶芽采摘下来,置放在小篾竹篓里。这个过程很精细,巧摘轻放,不能让茶芽有一点损伤。

峨眉雪芽制作工艺流程

1、堆放

将采摘下来的茶芽轻轻摊晾约摸半个小时。

2、杀青

待锅温烧至滚烫时,便开始进行焙制的第一道工序:杀青。杀青的锅温与时间长短全凭经验。两手要配合,要贴近锅底,将茶芽搂底翻起撒落,让茶芽在杀青过程中均匀受热,达到色泽一致。约摸三五分钟,杀青的茶芽受热萎凋,呈暗绿色。

3、摊凉

将杀了青的茶芽从锅中极快地刨出来,放在圆箕里薄薄地摊晾开来,约摸五分钟后,摊晾的青茶冷却透心。

4、理条整形

锅温调低,将杀青摊凉的茶芽放回锅中,搂底翻动散落拍打贴压,这道程序叫“理条整形”。如此反复多次,颗颗茶芽便秉承其生态自然,浑实饱满,其形宛如佛眼。在“理条”工序中,还用了当地产的虫蜡抹锅底,谓之润色。有了这道工艺,干茶的色泽润绿有光泽,品相极佳。

5、提香

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提香,锅温要调至380度左右。茶芽入锅后,翻动要迅速,翻搂的动作极快,茶芽与高温锅底相触的时间长短,是提香的关键,翻搂拍压没有配合好,容易产生苦焦味,火工不到,火温太低太浅,又容易产生青涩味。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峨眉雪芽等级划分

新版的峨眉雪芽等级分为有机茶和珍稀绿茶两种,有机茶可细分为雪霁、霁凇和雨凇三个等级,珍稀绿茶分为禅心、睿心和慧欣三等级。

珍稀——峨眉雪芽有机生态茶区,位于峨眉山风景区内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崇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茶园多与古楠樟柏杉及杜仲、黄柏等乔木木本药材形成林茶共生群落。景区内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自然物种资源,形成堆积丰厚的腐殖质,构成其卓尔不群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峨眉雪芽”天生丽质的优质品质。

有机——自从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到峨眉山视察并作出“峨眉山要退耕还林,打造成文化型风景名胜区”的指示之后,峨眉山便立即着手实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在茶叶种植中杜绝农民使用化学药物和化学肥料,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并对部分老茶树进行改良,大力推行有机茶的培育、生产和加工。特别是近年来,景区每年从旅游总收入中提取3%的比例从资金、技术上给予茶农大力支持,绝大部分用于茶资源保护、老龄茶园改造、良种茶引进种植。

峨眉雪芽的品质特点:峨眉雪芽茶叶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点,泡之香气清香馥郁,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凤凰单枞茶的采制 2020凤凰单枞茶的采制


凤凰单枞茶的采制,以特早熟种的白叶单枞最先开锣,在春分(3月20日)前后陆续开采,这是一种蜜兰春型的高档茶,有岭头单枞茶、乌东蜜兰香单枞、金奖工夫白叶茶等品种。毛茶制成后,经10天的精制,4月初可上市。清明(4月4日)前后早熟种单枞开始采摘,有肉桂香单枞、金玉兰、蛤股捞等。单枞茶采制旺季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大部分老名枞茶都在这段时间采摘,有宋种1号、黄桅香2号、芝兰香及各种特殊香型茶。不同品种的单枞香气各不相同,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回甘强,极耐冲泡,有高山老枞之“特韵”。

凤凰单枞茶属乌龙茶之一。凤凰单枞茶是指从凤凰高山上的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取优异单株,经精工单株培育、单株采摘、单株制作而成的名优质茶。

今以春茶为例,条列工艺流程如次

一、采青

一般选在晴下午采摘,做到眼紧,手快,轻采,轻放,采一个放一个,避免茶青紧压。

二、晒青

晒青即日光萎凋。晒青时间最好在有阳光的下午4-5时。鲜叶薄置,不宜重叠。一般而论,若气温在22℃~28℃,晒15~20分钟;20℃~25℃,晒20~30分钟;28℃~33℃时,晒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时,应依品种、气候、鲜叶含水量等不同情况,确定晒青时间的长短。通过晒青,使“茶叶晒贴筛”,鲜叶水分消失10%~15%,便算适度。

晒青作用:蒸发叶子的部分水分,为促使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三、凉青

凉青又称“复式萎凋”。是指将晒青后的茶叶,移置阴凉处的凉青架凉青。凉青属静置阶段,一般1~2小时为宜。凉青的作用:凉青实际上是短时间内的自然萎凋,让叶内的各种生化变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均匀而缓慢地进行,继续增加水解产物,进一步强化叶细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展香气。

四、碰青

碰青也称“做青”,俗称“浪茶”,是形成乌龙茶色、香、味的关键,也是半发酵和半萎凋(即轻发酵和轻萎凋)的综合过程。碰青的空气适宜温度一般为18℃~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为75%。碰青时间大约从晚上6:00~7:00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历时需10~12小时;约隔2小时碰一次,全过程需碰青5~6次;每次适度碰青约2分钟。碰青包括碰青、摇青与静置反复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慢不宜快,谨防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若叶片出现“叶缘二分红,叶腹八分绿”(俗称红边绿腹),叶脉透明,叶形呈当汤匙状,香气久存,这便是碰青适度的标准。碰青的作用:使茎脉及叶片组织中的各种有效物质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是凤凰单枞茶初制中最复杂、细致之工序。

五、炒青

炒青也称“杀青”。碰青结束,堆放一小时后才能进行炒青。其方法是将青叶投入锅内,先扬炒,后闷炒,均匀炒;锅温控制在150℃~200℃之间。炒青要坚持炒熟,以柔软有粘手感手握成团、青臭味转为清香味为适度标准。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作用,因定发酵成果;与此同时,使青叶水分汽化蒸发(减重率一般为20%~30%),叶质转柔,便于揉捻。炒青工序实质便是凤凰单枞茶内质基本定型的过程。

六、揉捻

从轻揉到重揉,再轻揉,中间解块2~3次。要揉得均匀,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在40%~50%之间为适度标准。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时破坏了局部叶细胞组织及酶的活性之基础上,又一次对叶细胞组织的更大破坏过程,从而促成叶细胞内含物进一步渗出混合,并粘附于叶表,使茶叶色泽油润,外形美观,味香耐泡。揉捻后要及时摊开,及时烘干。解块:将茶条分散,使之不成团结块,便于茶条散去热量,散走水份停止发酵。

七、烘焙

烘焙俗称“焙茶”,用炭炉烘干。烘干应坚持“悠火薄焙”,并经两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时温度要适宜;操作时手法要轻巧。一般而言,初焙约40分钟,七成干即可,然后取出松之。30分钟后第二次入焙,20分钟后熄火,停止鼓风,就焙笼中搁置到完全干后取出,即为成茶。烘焙的作用:烘焙过程的物质变化,以热催化作用为主导,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并且有利贮藏。

霍山黄芽的采制工艺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 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成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杀青

分生锅、熟锅。生锅要求高温、快炒,锅温掌握120—130度左右,以鲜叶下锅后有炒芝麻声为度,叶片无炸边爆点。手炒每锅投叶量50—100克,鲜叶下锅后用双手或单手抹抖,抹得净,抖得开,充分散发水分,至叶软色暗时转入熟锅。做形手势是抓甩、抖翻结合,叶下锅后先炒,使叶受热均匀后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抓住茶叶向锅内侧然后甩开直至当手感稍烫手时即改用抓抖散发水分,如此反复抓、甩、抖相结合,直至芽叶收拢呈雀舌形时出锅。。

毛火

温度110-120℃,投叶量3—4锅杀青叶,采取高温、翻勤、快烘,2人名左右翻烘一次,约烘5分钟至茶销有刺手感,香气溢出约七成干时下烘。

焖黄

毛火下烘时趁热摊放在团簸内,焖黄24-48小时至叶软微黄后上烘。

足火

烘顶温度90℃,投叶量为0.5-0.75公斤,每3-4分钟翻烘一次,翻烘动作要轻慢,历时15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即成黄芽毛茶。

拣剔复火

复火前拣去飘叶、黄片、红梗等杂质。拼配花色,使色泽一致。复火温度90℃左右,每烘笼投叶量1.5—2公斤,每4-5分钟翻一次,并随着茶叶干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缩减,翻烘要轻、快、勤,时间15-20分钟,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下烘,趁热装筒。进入市场销售或入库保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2020婺源茗眉茶的采制工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