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蜚声海内外,“China”是中国的意思,“China”则是瓷器的意思,可见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认可。

中国是瓷器之国,最最有名的莫过于“瓷都”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它的瓷器独具风格“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乃是对它的高度赞扬。景德镇瓷器属于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瑰宝。

宜兴紫砂壶则属于陶土手工艺品,但是又具有其它陶所没有的功能特性。长久以来紫砂壶则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泡茶工具,而且已经让喝茶上升为精神的享受层面了,这是瓷器所不能和紫砂壶相比拟的。为什么相对于精美的瓷器,人们反而更推崇“原汁原味”的紫砂壶为茶具之首呢?

这就是因为紫砂壶与瓷器有着很多本质的区别:

第一,从制作的泥料上来看,皆为“土”,宜兴紫砂壶的泥料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而瓷器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高岭土、长石等矿物质组成的聚合体,其矿物中所含的玻璃较多,所以紫砂泥料的收缩性好,可塑性比瓷器高。

第二,紫砂壶具有独特的气孔结构,它不但透气性能好,而且能蕴茶之香味,所以紫砂壶仍然古色古香,而不需要对其进行施釉,这样紫砂壶的优点是其他陶瓷制品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瓷器则一定需要上釉,其透气性肯定不及紫砂壶。

第三,紫砂壶属于未完全烧结,而瓷器则一般进行完全烧结,所以紫砂壶的硬度不及瓷器,听两者的声音便可以了解,敲击紫砂壶的声音偏闷,而瓷器则清脆悦耳。

这也就是为什么紫砂壶被人们喜爱,而且十分适合把玩的原因,它的泥质细腻,抚之如婴儿的肌肤,让人爱怜尤甚。把玩长久以后,便会散发独特的光泽感,这是瓷器所没有的。

第四,相比之余,可以对两者的气度思想进行比较,瓷器高贵典雅、雍容华贵,但是聪明外露;紫砂壶一致秉持素面素心,将其最具特点的功能完全的奉献给人们,他沉稳内敛,大智若愚。

宜兴紫砂壶以其朴素、亲和的态度与人共处,不但文人雅士对其爱不释手,现在更多的人越来越喜爱紫砂壶,并且成为了当今收藏圈的新宠,紫砂壶一贯秉持着“自我特色”,这番自信,必定会越来越强大起来。

编辑推荐

紫砂壶与茶叶的搭配


中华茶饮源远流长,深入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各类饮茶器皿也纷呈不穷,其中与宜兴特产紫砂壶尤其紧密,因紫砂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能保持茶的原味,让我们轻松享受原汁原味的茶。从此茶与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紫砂壶造型、泥料和容量各异,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壶来配,会配出不同的口感。

绿茶搭配紫砂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是我国茶叶产量中最多的一类,其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70%左右,亦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茶类。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为我国的绿茶生产省份。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经典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下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恩施玉露,普陀佛茶。

绿茶汤色青嫩,不耐闷,所以要选择符合下列要求的紫砂壶: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红泥类等所有泥料都可以。

壶型:口盖大,身桶宜矮不宜高。

容量:250cc及以上

红茶搭配紫砂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茶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刻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长期饮用红茶也能降低新血管疾病的发生。

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厂)、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我国以外,印度、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们传统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名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红茶香味悠长,性甘,汤色红浓,可以选择如下条件的紫砂壶:

泥料:紫泥类、红泥类、降坡泥等泥料

壶型:壶身较高深、窄长的

容量:200cc以上均可

乌龙茶搭配紫砂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绿茶和乌龙茶是由用一种茶树所生产出来的。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相互结合,致使茶的颜色变深,但因此茶的涩味也会减少。这种儿茶素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乌龙茶的茶多酚。多酚类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儿茶素,都能影响何种酵素在我们体内的活性化。茶叶中所含的儿茶素大约有一半会转化为乌龙喝茶的多酚类。因此,在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乌龙茶多酚类的双重作用之下,乌龙茶就显现出绿茶所没有的各种功效了。其功效有:预防蛀牙、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改善皮肤过敏、减肥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乌龙茶的主要产地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以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南的铁观音、广东单从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为最佳。乌龙茶又称为功夫茶,是因为其泡茶方法和其他茶类的泡饮不同,起茶器均有规格限制,对壶的要求更是严格: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红泥类和降坡泥均可,其中以红泥类最为标准。因其中的朱泥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经过高温烧结的扁圆朱泥壶,益茶性,聚热扬香,是乌龙茶最佳伴侣。

容量:按照茶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容量的壶,一般为80cc-200cc内。

壶型:铁观音:壶型宜矮不宜高,能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

紫砂壶的藏与养


紫砂壶至兴起时开始便受到广泛的喜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紫砂虽然受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处于低迷的状态,但通过新一代的努力紫砂重新步上了正轨,特别是80年代初,国内外均掀起了“紫砂壶热浪”,收藏者与日俱增,甚至一些人到了疯狂与痴迷的地步。紫砂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紫砂壶的藏

宜兴紫砂壶制作水平档次拉得特别开,有几十块钱买一把的,也有几百上千,成千上万的。紫砂壶爱好者买什么档次的壶,首先要看你的经济实力。当代不少中青年陶艺师,他们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气质都相当不错,只是目前尚未成名或名气不大,作品的价格就低得多,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家或大师,这就得看你的眼力了。玩紫砂跟收藏书画是一个样,有时在低档产品中,偶而也有可能选出古拙朴实的好壶来,须知黄金本是从沙里淘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会不会“淘”了。

当我们面对紫砂壶,入目的第一感觉就是泥质,不论它是哪种泥色,都应具有纯净的温润感觉,看上去色泽鲜洁。壶的优劣跟泥质的高低有关。这高与低包括泥料本来的质量和烧炼的火候,“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不过,新买的壶外表总不及用过的那么光泽,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而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水交替中起着变化,再加上持壶者悠悠品茗时用手摩挲,使色泽润滑光华。旧时有些藏壶家买了壶出钱请人家先用上几年。制壶史上一些著名的陶艺家,他们能够把壶“养”大之后的相貌估准,这个就是他们技艺高超之处。所见的一些传世名壶,壶身莫不光润古雅,藏壶家称之为“色浆”。

选藏紫砂壶还得看制作工艺的精湛与否。壶体造型与附件的配置,它们各个方面的比例是否恰当,外轮廊线段结构上的缓冲过渡以及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

其中壶盖最容易暴露出工艺的优劣。明清两代大师的作品,一般将壶盖盖上便能把整把壶拎起来,这代表着制壶技艺的高水平。通常口盖关系要紧密通转、平正妥贴,圆形壶盖的精细微妙处在于通转不滞且准合无间隙摇晃,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方器和筋纹器的盖子,从各个方面盖上去,都要能和颈肩吻合。

壶的装饰内容与壶的形体要和谐统一。一把紫砂壶佳作,除了它的形态美外,要达到形神兼备,气质要好,有了内在气质,才可久玩不厌,越用越有通灵之感。

二、紫砂壶的养

有的藏壶家购壶后只知鉴赏,不大懂得“养”壶。一把壶烧成后,由于胎骨火气重,紫砂间微孔结构松,壶性很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养”才能改变其性格。买来新壶,最好把它浸泡在锅内冷水里,水里放把茶叶,煲上半个小时,先除掉壶上的土味、杂味和蜡质,便可用来泡茶了。

“养壶”主要靠茶叶来养,一般选用绿茶,绿茶性温,茶叶以当年产新茶为佳。茶叶的等级要高,越是紫砂壶精品越发要上等茶叶,泡茶的水也要质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矿泉水。泡茶也讲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璧,品茗者常说的“润壶”,然后再冲水。品茗时若常用湿毛巾抚摸壶身,则润扑之色油然而生。玩赏家常喜爱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茶壶每次使用后,壶身应擦拭干净,壶内残茶剩汤不必立即倒弃。这倒不是为了过后再饮,因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残茶留在壶内任其吮吸,时间久了,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壶暂时不用,壶身内外擦干爽,不积湿气,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紫砂壶切忌包裹式密封,封闭久后易生“霉斑”。壶的保存要注意勿让它沾油烟,污染后难洗涤,洗刷时不要使用清洗剂,这样很容易破坏“色浆”。

紫砂壶的藏与养都是需有一定技巧的,而收藏紫砂壶要理性的对待,买紫砂壶你的用途是什么需要明确,方能正确选择所需,泡养紫砂是一门学问,静心静气好好“伺候”会让你有成就感的。(文章来源:网络;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是烧制温度和原料等项目不同,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1、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中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3、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4、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5、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6、透明度不同,

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瓷器的界定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和化妆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茶叶与紫砂壶的佳拍档


中华茶饮源远流长,深入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各类饮茶器皿也纷呈不穷,其中与宜兴特产紫砂壶尤其紧密,因紫砂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能保持茶的原味,让我们轻松享受原汁原味的茶。从此茶与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紫砂壶造型、泥料和容量各异,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壶来配,会配出不同的口感。

绿茶搭配紫砂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是我国茶叶产量中最多的一类,其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70%左右,亦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茶类。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为我国的绿茶生产省份。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经典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下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恩施玉露,普陀佛茶。

绿茶汤色青嫩,不耐闷,所以要选择符合下列要求的紫砂壶: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红泥类等所有泥料都可以。

壶型:口盖大,身桶宜矮不宜高。

容量:250cc及以上

红茶搭配紫砂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茶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刻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长期饮用红茶也能降低新血管疾病的发生。

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厂)、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我国以外,印度、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们传统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名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红茶香味悠长,性甘,汤色红浓,可以选择如下条件的紫砂壶:

泥料:紫泥类、红泥类、降坡泥等泥料

壶型:壶身较高深、窄长的

容量:200cc以上均可

乌龙茶搭配紫砂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绿茶和乌龙茶是由用一种茶树所生产出来的。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相互结合,致使茶的颜色变深,但因此茶的涩味也会减少。这种儿茶素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乌龙茶的茶多酚。多酚类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儿茶素,都能影响何种酵素在我们体内的活性化。茶叶中所含的儿茶素大约有一半会转化为乌龙喝茶的多酚类。因此,在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乌龙茶多酚类的双重作用之下,乌龙茶就显现出绿茶所没有的各种功效了。其功效有:预防蛀牙、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改善皮肤过敏、减肥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功效。

乌龙茶的主要产地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以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南的铁观音、广东单从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为最佳。乌龙茶又称为功夫茶,是因为其泡茶方法和其他茶类的泡饮不同,起茶器均有规格限制,对壶的要求更是严格: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红泥类和降坡泥均可,其中以红泥类最为标准。因其中的朱泥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经过高温烧结的扁圆朱泥壶,益茶性,聚热扬香,是乌龙茶最佳伴侣。

容量:按照茶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容量的壶,一般为80cc-200cc内。

壶型:铁观音:壶型宜矮不宜高,能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

黑茶搭配紫砂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为主。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它的出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黑茶有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降血压、改善糖类新代、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多重功效。

黑茶主要产于湖南的安化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云南普洱茶古中今外久负盛名。

黑茶汤浓,色泽较深,在选壶上也需要注意:

泥料:紫泥类(生普、熟普皆可),绿泥类(可泡生普)

壶型:壶腹较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

容量:200cc以上

黄茶搭配紫砂壶

黄茶最芽叶细嫩,显豪,香味鲜醇。黄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闪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或久摊闷黄,有的初哄后堆积闷黄,有的再哄时闷黄。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上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哄、复摊、初包、复哄、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主要产地有:安徽,广东,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浙江。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黄茶选壶注意事项:

1,泥料:紫泥类,绿泥类,红泥类等所有泥料都可以。

2,壶型:口盖较大。

3,容量:200cc以上。

白茶搭配紫砂壶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骑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疼,由其是陈年的白毫。

其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者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者复式萎凋为佳,其精致工艺师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惊醒烘焙至足干,只宜以或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唝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绒毛的牙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之一,令人喜爱。

白茶需要爽利散热的泡茶氛围,因此在泡饮白茶时需注意: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均可。

壶型:口盖较大,壶腹较窄,壶身较高。

容量:300cc以上。

其他茶搭配紫砂壶

除了这六大基本茶类,还有利用茶叶再加工的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浓缩茶和速溶茶、液态茶饮料、香味茶和保健茶等等。花茶就是用各种鲜花拼配绿茶、红茶及乌龙茶制成。紧压茶用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作原料,经蒸压成型而成的成品茶。

在品饮花茶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选壶的重要性,以泡出最醇香的花茶味道:

泥料:紫泥类,绿泥类,降坡泥均可。

壶型:口盖较大,壶腹适中。

容量:250cc以上。

紫砂壶“鉴”与“赏”的学问


喜欢紫砂壶的人,无论是出于收藏、欣赏、使用目的,还是投资升值目的,总要走进市场。进入市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品类繁多的紫砂壶,有的几元十几元一把,有的十几万几十万元一把,价格有天壤之别。真正的投资者面对传世名壶和当代名家作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假货?辨明真伪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人们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壶的钱却买了假壶,一切便成为泡影。如果是屡屡上当受骗,那么不仅会使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极易动摇乃至摧毁他们的收藏信心。因此,买真不买假,是收藏者投身紫砂壶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大前提。

与瓷器等其他文物的鉴定相比,紫砂壶的鉴定有其独到之处。但大致来说,模糊的成分较多,科学的判定较难。这是因为:

第一,与瓷器、青铜器等相比,紫砂器制作历史短,产地、原料单一,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紫砂壶出产于江苏宜兴的地方窑,属于民间手工业。这种行业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夫唱妇随,个体小作坊规模而已。除在壶上镌刻字画外,不需要多种工艺的合作和工序上的流水作业,整个制作过程都由一人操作,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爱好而定,“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由于始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也未能统一器型、统一尺寸、统一落款,各自为政,各展风采,各具特色,造成作品虽属同一时代、同一地区,但个体之间差异极大。具体到每一个朝代或时期,并没有足够的作品数量可以地反映出它的整体面貌和变化规律。这些方面,从方便鉴定的角度看,都无法与明清以来的官窑和民窑瓷器相比。因为瓷器烧制产量大,遗存至今基本上有其轨迹可寻,从古至今众多的学者给予充分的研究,其生产面貌和工艺特征十分清晰,并遗存有数百万件以官窑瓷器为代表的典型器可供参考。作为一种整体上缺乏规律性的文物艺术品,紫砂壶的鉴定无疑具有很大难度。

第二,自明末以来,有关紫砂壶的记述和文献极为稀少,近几十年来地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墓的器物也只有零星的几件。出土器,可根据墓葬纪年和同出器物的年代得出结论。各博物馆收藏紫砂壶数量不多,没有争议的标准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民窑产品整体数量受限制有关,也与紫砂器在历史上没有受到社会高层特别重视有关。虽然清代一些皇帝比较喜欢紫砂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迄今还收藏着一批当时制作的紫砂器,但这些紫砂器无论从数量上说,还是从受皇家重视程度上说,都无法与同期景德镇瓷器相比。这种情况,也给紫砂壶鉴定增加了难度。

第三,紫砂壶鉴定的科学性比较薄弱。历史上,虽然流传下来诸如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和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等有关紫砂壶的著述,但它们都没有科学地、系统地论及紫砂壶的鉴定方法。近二十年来,随着新一轮“紫砂壶热”的兴起和发展,紫砂壶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也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程度,全国各地的文博专家、收藏家和宜兴紫砂艺人一起投入到紫砂壶研究工作中,有关图录和著作出版了上百种,它们填补了许多研究空白,解决了许多有关紫砂壶史和紫砂壶工艺的疑难问题,一门“紫砂学”正在形成;然而,截至目前,专家们对于名家署款的紫砂壶尚未能够提出十分科学的鉴别标准,在此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影响了紫砂壶整体研究水平的质的提高。这样的研究水平与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研究水平相比,差距比较明显。缺少科学、系统的鉴定理论的指导,是紫砂壶鉴定工作的又一个不利因素。

第四,历史上出现过大规模的高手仿古活动,高仿品很多。民国初年,上海的一些古董商人重金延聘宜兴制壶高手,不惜成本,不计时间,精心仿制历代名家作品。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等高手都是当时古董商的座上客。这批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制作水平很高,在工艺上甚至还有超过原作的地方。若不谈历史价值,其艺术上的成就则是应当肯定的。就是现在一些博物馆收藏的名家名壶,或者已被社会公认的原作真品中,是否就有当时精美的仿制品,也是值得考察的。约百年前制作的这批高仿品大量遗存至今,又给紫砂壶鉴定工作带来一大困难。

正是由于紫砂壶在常规鉴定上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不能仅仅从微观角度认定其价值,而是要重点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通过宏观把握积累鉴赏经验,在实践中得到最接近真理的结论。既要认准每一个部件,又能在大的方面、整体气息上感觉对头,做到微观与宏观有机结合地鉴赏,优秀的紫砂壶收藏家往往具备这样的本领。从宏观上把握,就是从本质上把握,而善于在宏观上准确把握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尤为难得。一把壶,拿到眼前仔细鉴别,所有的部件、所有的具体方面几乎都没有问题,但它却是赝品,因为“没有问题”的都是现象;反之,一把壶,整体气息上感觉对头,即使在某个具体方面对不上号,它也不一定是赝品。

对紫砂壶价值的鉴定,涉及文物艺术品“鉴”与“赏”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鉴定是手段,欣赏是目的,鉴与赏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会鉴定,分出真伪优劣档次,才有欣赏乐趣。无收藏知识,就谈不上鉴定,更不会有收藏者获取猎物后的享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与赏是认定文物艺术品价值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鉴是鉴别文物艺术品的真伪、优劣,这就需要对文物的起源、演进、材质、工艺技法、造型纹饰等有一定的了解;赏则是对文物艺术品的把玩、赏析,主要从美学的视角来评价文物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历史学、民俗学及科技史等深入观察,综合考证。如此,方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收藏者的难题—避免买到赝品,避免收藏赝品。这后一种观点对紫砂壶价值的鉴定启发尤大,特别是应该强调“赏”的重要性。没有对紫砂壶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综合的把玩和赏析,就难以超越技术层面的鉴别,难以掌握“壶性”。孔子说“玩索而有得”,这句话值得深思。董其昌在《古董十三说》里说“玩古董有却病延年之助”,只要心胸悠畅,神情怡然,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他又说“古董非草草可玩也。先治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这实际是说玩古董作为一种高雅的欣赏活动,需要一个与心境相适应的好环境。以往的紫砂壶收藏家往往重“鉴”轻“赏”,有实物而无视角,有知识而无感觉,有经验而无理念,有壶内功夫而无壶外功夫,影响了他们对紫砂壶价值鉴定水平的提高。(来源:紫砂壶玩家,

紫砂壶的文化演变与发展


壶式的时代风格是紫砂壶制作时代审美观念的物化形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审美特征的印记。

明代紫砂壶式以筋囊纹形体为特色,讲究制壶工艺的难度性,强调盖口筋囊对应的严谨性,做工精致,一囊一瓣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壶体内外的筋囊纹完全对应。由于明代紫砂壶的精华是筋囊壶式,故此时虽有圆壶、方壶的制作,但从壶式上也可依稀地看到筋囊壶式的影响。所以,明代方壶的特点是糅合了筋纹的因素,壶式线条复杂;圆器则造型浑厚圆润,有柔中寓刚的意蕴。

从清代早期开始,人们的审美意趣转向自然与清新,所以紫砂壶式开始盛行塑器,以雕塑的手法模拟花、果、树木、动物之形的壶式开始争奇斗艳,壶式的风格很自然的转向艳丽秀美,追求形象的逼真。如像生瓜形的紫砂壶,壶体作瓜形,盖则塑为瓜蒂,把塑成瓜藤状,流作成圆卷的瓜叶状,每一部分都力求像真,为求像真还将瓜体、瓜蒂、瓜藤、瓜叶的纹理、筋脉都塑造的惟妙惟肖。这种对神形毕肖的热衷追求,成为清初期紫砂壶式的时代特征。清初期紫砂方形壶,以线条挺劲,轮廓分明,壶面空旷,不作修饰为特点。紫砂圆形壶也有相似的特点。

清代中期以后,艺术流行仿古,于是有了曼生壶式的流行。为了适应题铭刻画的需要,紫砂壶式又以器形简洁凝重的方、圆壶式为主流,壶式或是借鉴古代铜器、汉砖汉瓦的造型,或是借鉴生活用器的器形,或是仿动植物形态的器形,或是按照器用设计的几何形造型,总之,是让人能抒发寻古之情。另外,还根据壶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泥质,做出天青、黯肚、朱砂、梨皮、调砂、段(团)泥等颜色肌理。一般都要经过仔细修饰,线条流畅,圆器圆润,方器明朗,流、把配置匀称协调,整体有一种简洁灵秀的气质。及至曼生壶以题铭装饰,更将几何形体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末至民国,紫砂壶主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仿古紫砂壶的需求,故壶式仍主要沿袭曼生壶式,不事创新,缺乏生气。但工艺上确有过人之处。对解放后的紫砂壶复兴,做了工艺上的准备。

解放后,紫砂壶工作得到复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紫砂壶艺人和新作品。

从20世纪80年代起,受现代陶艺的影响,开始出现了现代紫砂陶艺。现代紫砂壶艺的器形与传统紫砂壶艺不同,强调了点、线、面在造型中的作用,出现了“流线型形体”、“残缺美形体”、“色块型形体”三类新造型。新颖美观、简洁明亮,节奏快、动感强,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苏东坡与宜兴紫砂壶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讲过,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有两件事: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人物对生活的优雅态度与唯美追求。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一直不很顺畅,历史上记载,他曾经四次到过宜兴(旧称荆溪、阳羡)与他的同一恩科进士友人畅叙,并在宜兴的十里洋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他先是对宜兴的山水风光十分仰慕,然后是对宜兴紫砂陶壶一往情深。

苏东坡对饮茶有特别的爱好,在从政之余,他讲究饮茶的雅致性情,一千馀年前的北宋时代,品饮斗茶是士大夫阶层风雅生活的一部分,据说,苏东坡饮茶有四个很高的要求,一是茶叶一定要当时的阳羡唐贡茶(从唐代开始宜兴就有专供皇宫的御用阳羡茶),二是烹茶的水要用上好的金沙泉水(宜兴玉女潭中天然泉水,在离苏东坡的住处蜀山有近二十里的深山中,传说同样体积的水,金沙泉水要比普通的水重百分之二,矿物质含量丰富),三是要用宜兴上乘的紫砂壶,四是必须用桑树叶当柴烧火煮茶,此乃所谓茶事四绝,在今天看来想必太过于奢侈了。

苏东坡曾有在宜兴终老的意愿,“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也打算在阳羡“置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为的是“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由于他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在宜兴种橘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可他给留下了不朽的名著《楚颂帖》,也称《入荆溪题》,该帖共106字,道出了他对宜兴山水的一见钟情,不过,该帖手迹早已佚亡,据可查找的资料,至少到明代,《楚颂帖》还在宜兴。

现存于宜兴徐文靖祠内的《楚颂帖》碑刻上有明代三朝元老徐溥的一段跋文:“吾乡山水佳胜,昔苏文忠公爱而居之,故其名益着……若此种橘一帖,乃长洲李应祯携以示予……遂用摹刻于石,临视惟谨,不敢失真。”现在各地陆续有出现该帖的石刻摹本,这种民间流传的书帖,让人眼花缭乱,但都与原来的书法面目相去甚远,只能说苏东坡的书法历来粉丝很多,“苏书”人气旺,有市场,《楚颂帖》更是独具魅力吧。

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讲学时,曾经设计了一款提梁壶,后世为了纪念他,就称之为“东坡提梁壶”。现在宜兴的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他的书童常常晚上提了一个灯笼为先生照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照着这灯笼样子做一把紫砂壶。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很不实用,于是,就有了“提梁”这一创意,提梁式紫砂壶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他烹茶审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每当茶后,他总要捧着紫砂提梁壶把玩一番,不多久,壶身表面变得古雅秀丽,更觉可爱。由于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曾写下了“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氐壶”就是说的提梁紫砂壶。说苏东坡是设计宜兴紫砂壶的文人雅士的第一人,只是一种传说或是宜兴人对苏东坡的一段感情,由于宋代的紫砂壶上不留姓名,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宋代紫砂壶,也就无法找到与苏东坡相关的提梁紫砂壶的实物证据。在宋代,饮茶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叶要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所以,提梁就显得十分方便与安全,苏东坡的提梁壶,不但讲究力学原理,同是也考虑到提梁的稳固,按照三角力学的法则设计,创造了紫砂壶的一种新的形制,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紫砂艺人在做“东坡紫砂壶”,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款式确实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与美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与瓷器的区别》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