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我,就能够跟着茶;学会做人,是为茶人。

唯有打开所有的“口”,才能够接收到完整的信息,而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感受,都是自己的变化,物只是提供了参照,古人画了三个口,以及一个照镜子的人,来表述这种原理,即所谓“品鉴”。

品鉴茶的意思是:人是不可能喝懂茶的,但能够跟着茶,把自己喝懂。

以茶为鉴,可以清身,正情,和气,化欲,离妄,明心。

以物为鉴,必先尽物之性,方可不为物困,即所谓格物。

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老子云: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通俗讲就是: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于茶人而言,品鉴,依旧是第一课。

品鉴有三要:离相,分品,対鉴。

古人把天下万物的秘密都藏在了字里。

二十况水乳交融,则名“洽”。

五品四鉴,加一汇,共得二十一字:

即所谓,茶有二十一况,清丰透敛雅致潜盈安变攸活柔沉滑沁和劲濡空洽,兼具,则可名“活茶”。

清而不丰则薄,丰而不清则浊,透而不敛则艳,敛而不透则晦。

雅而不致则突,致而不雅则俗,潜而不盈则寡,盈而不潜则浮。

安而不变则呆,变而不安则魅,攸而不活则滞,活而不攸则肆。

柔而不沉则蓬,沉而不柔则利,滑而不沁则腻,沁而不滑则泞。

和而不劲则疲,劲而不和则莽,濡而不空则淤,空而不濡则虚。

二十况水乳交融,则名“洽”。故称二十一况。不洽则散,虽有风姿卓绝,艳色迷人,终究俗物,不能登大雅之堂。

若二十一况皆明,则不再为茶所困。

如此,茶可以清心。

cy260.com小编推荐

白琳工夫传承茶人


清代茶人邵维羡(1855—1931),字歆立,号秋溪,清授国学生。白琳棠园莘洋村人,博陵郡邵氏大利第三子,以制作、经营茶业起家,家富殷实,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四合院古民居,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时拥有田租千二担,茶业做到福州等地。古民居设门楼,门坊题“仰绍东陵”。民国甲寅年(1914)春,邵维羡六十寿,福建民政长汪声玲赠匾“明经耆宿”,民国甲子年(1924)七十寿,子壻丁文仕、袁宗宋祝额“佩缓春绵”,二匾今存。1907年前后,邵维羡在白琳开茶庄,见点头柏柳村茶人梅伯珍的《筱溪陈情书》一文所述:“适邵君维羡开庄采茶,乏人助理,邀余合伙,幸自合股,五六年以来,生意颇见顺利。递年往省售茶结帐,尽归余负责。”

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因此而闻名。20世纪初,福鼎市点头镇竹栏头陈氏得用福鼎大白茶代替了原有的小茶种,使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此后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因此又名“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尤其是特级白琳工夫以其得天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师誉为“秀丽皇后”。

圣源巾帼茶人 心系和平事业


圣源巾帼茶人心系和平事业

3月1日,由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中国派驻的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经为期一年时间,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顺利抵邕归建。

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月梅女士和韦燕娟总经理格外关注着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凯旋的相关报道。因为,就在一年前,由她们精心策划制作包装并亲切称之为“维和茶”的一批圣源六堡茶,正是随着这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远赴海外,在国际和平事务中首次作为了外事礼茶,以及维和部队官兵的品饮特供茶,为此整个圣源公司的茶人都感到无比自豪。特别是圣源公司生产总监、六堡茶制茶师傅姚静健,在当天收看了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凯旋归建,看到一个个精神焕发的队员平安回到祖国的视频后,心情格外激动。想起当初接到生产任务后,由他根据西部非洲湿热的特定气候环境而精心研制的六堡茶,为这支维和部队队员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健作用。

据了解,圣源六堡茶作为这次随同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远赴西非海岸的国际和平事务外事礼茶和队员品饮特供茶,在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及维和队员应对特殊气候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良好作用,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六堡茶首次作为“维和茶”走进联合国维和事业,也因此成为了广西茶叶以及梧州六堡茶的一段光荣历史。

茶人论道“普洱茶国际论坛”


茶人论道“普洱茶国际论坛”

5月26日下午,普洱茶国际论坛在普洱市隆重举行,世界知名茶人汇聚于此,品茗普洱,论道茶业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培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长常凯松,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国际茶叶委员会原主席麦克·本斯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院士陈宗懋,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普建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德伟,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文化大师、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余秋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普洱茶研究首席科学家盛军,欧盟茶叶委员会前任秘书长、茶叶杂志主编芭芭拉·杜艾伦,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专家、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应华,普洱市政协副主席段发彬,普洱市茶产业督导协调组副组长游伟等参加论坛。

闫希军、盛军、诺曼·凯利、芭芭拉·杜艾伦、刘勤晋、余秋雨、陈宗懋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回顾普洱茶的历史、探讨普洱茶的价值、展望普洱茶的前景。

盛军的主旨演讲题为《食物多酚与代谢免疫疾病》,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医学实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食物多酚的种类、功能及其与代谢疾病的相互关系。他说,绿茶抗氧化、抗辐射,是活化剂;红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和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明显,是女性的美丽营养素;普洱茶对刮油、降血脂、降血糖以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好;黑茶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是清洁剂。盛军与大家分享了三大重要科学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茶多酚、茶色素通过作用膜受体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喝茶预防神经性疾病。

余秋雨的主旨演讲题为《重构普洱茶的生存方式》,表示“要以健康、科学、流通、青春、古典五大语法重构中国茶文化”。他说,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茶文化时代,在中国茶文化重构中有五大文化语法需要建构。一是“健康语法”,如今是一个每个人都关注健康的时代,要大方地讲出茶文化中茶的健康概念,指出茶叶相比世界流行的其它饮品如咖啡、葡萄酒有什么优点;二是“科学语法”,要用大量的科学研究、事实数据来证明茶叶的优点、功效等,普洱茶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三是“流通语法”,要建立饮品的统一监测标准和质量体系,用以明确辨别茶叶质量的好坏,达到真正的大流通;四是“青春语法”,必须为茶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消费、思维方式来宣传茶文化,以大爱情怀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五是“古典语法”,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证茶叶传统古典高贵性,以其专业性市场赢得世人仰望。

参加“普洱茶国际论坛”的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茶业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云南省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州(市)的领导、企业家和新闻媒体记者。

爱茶人 : “ 重香型 ”VS “ 重水型 ”


前人赞誉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胜。”“岩骨”与“花香”是评判岩茶品质高低、口感优劣程度的两大因子。那这两大因子在影响岩茶品质口感上,孰轻孰重呢?

茶叶成分组成上,

“水”重于“香”

对于茶叶的生化研究资料中显示: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化合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而在有机物组成成分中,香气物质仅仅只占了0.005%-0.03%,滋味物质显然占了上风。

“岩韵”之解,

“水”重于“香”

武夷岩茶“岩韵”的四字真诀是“香、清、甘、活”。

“香”是岩茶品质的基础,无茶不香,而对滋味优劣的评判确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具体论述的。梁章钜《归田琐记·品茶》一文中的原话是:“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尤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需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可见,前人对于岩茶的见解是:“水”比“香”更难求,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层次。

传统武夷岩茶焙法,

“重水求香”

武夷岩茶的传统焙法火功较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岩茶的火功略有降低,但遵循的一般准则依旧是“重水求香”。

根据茶叶物质转化的原理:焙火次数越多、焙火温度越高,茶叶芳香物质特别是低沸点的芳香物质会逐渐降低,转为更加稳定的熟香(果香、乳香、桂花香等)及炭焙所赋予的特殊风味—火功香。但是,在焙火的过程中,滋味更加醇厚、顺滑、岩韵表现更加明显,口感的体验性更强。

另外,武夷山拥有正岩山场的茶农们一致认为,焙火的高低能从旁推敲茶叶山场的好坏。山场越好,越经得住炭焙(但具体的焙火情况依旧要根据前期做青程度稳定)。“岩韵”的魅力,必须靠火来激发。这个言论是有道理的。

武夷山岩茶界

标杆性斗茶赛评分权重,

“水”重于“香”

武夷山每年不同规模的公众或是自发的斗茶赛很多,而以每年的天心岩茶村斗茶赛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据了解,岩茶类的五项因子: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评分权重中,香气和滋味分别占总分的35%和45%,滋味的权重远远比香气高出10%!很明显,在武夷山当地人民眼中,“水”比“香”更为重要!

以上几点,从很大程度上反应:“水”(滋味)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优劣和魅力所在。但是,“香”对于茶叶爱好者的杀伤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从市场上看,

必先有香,“水”求其次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特别是刚刚接触岩茶的人群,购买岩茶的第一准则是:香!香气越浓郁、越明显越好,”而对于“水(滋味)的要求只要不苦不涩即可!当然,这个原则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呢?

因为岩茶的“水”太深,并不是那么容易喝懂的,评判“水”(滋味)好坏的诸多因子比如厚度、醇度、山场等等,非内行人不敢轻易下定论。但“香”好闻不好闻、干净不干净确实更加容易的事。而且,人体对香气的敏感程度大于滋味,自然,不是很懂茶的人,香气带给他的体验性大于“水”(滋味)。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岩茶的火功会略有降低的原因所在。

武夷岩茶为什么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风味?山场固然是重要的支撑之一,但繁多的品种、繁琐的工艺以及多变的火功类型赋予茶风格迥异的香型才是最重要的!肉桂有桂皮香、乳香、果香;水仙有兰花香、青苔味、棕叶味、木质味;佛手有雪梨香;奇丹有桂花香;陈茶有药香;梅占有乌梅味……轻火功的茶多为花香;中轻火功的多为花果香;高火的有焦糖香……

香气,往往比滋味更能体现风骨不一,香气,往往也是我们习茶路上的必要线索!

当然,所谓“苦水不去,香气不来”,武夷岩茶的“香”与“水”是不可分割的,在此,仅仅只是将两者做一个对比,仅从岩茶自身出发,“滋味“或许比“香气”更能体现魅力,尤其是从评审的角度出发。当然,让岩茶爱好者们对岩茶的品质评判有一些更为清晰的线索。从购买和个人口感偏好的角度出发,当然就要看个人啦!

茶友们,在您心中,岩茶的香气和滋味,谁更重要呢?

茶友茶人大赞普洱美


茶友茶人大赞普洱美

“风和日丽正当时,普洱三宝世稀罕”、“精灵的城市,不羁的心灵,茶香花香心香,静静绽放”、“普洱,我爱你”、“妙曼普洱,美好生活,以茶会友,以茶结缘”……5月25日晚,前来参加“两会一节”的茶友、茶人们相聚在古道博客画家村,共同参与绿色大使“一语话普洱”活动,大家将自己对普洱特殊的感情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了对普洱的独到理解。

“我一次又一次的飞走,是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归来”、“每一个到过普洱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赞美普洱”、“普洱有大爱”、“破茧成蝶,世外桃源”、“爱普洱,也恨普洱!爱她的甘甜,爱她的妙曼!那为什么恨呢?只恨没有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住在这里!”……当晚的绿色大使“一语话普洱”活动气氛热烈,始终洋溢着轻松妙曼的氛围,茶友、茶人们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纷纷描述了对普洱的印象,并在《绿色大使———语话普洱笺》上亲笔写下了对普洱的独到理解。此后,书法家们将茶友、茶人的妙语写成了书法进行珍藏。

“来到普洱的感觉非常好,这里有很好的自然风从我的脸庞轻轻的吹过,非常的凉快;普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气候,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的一切。这次‘两会一节’准备非常的充分,有很多个国家的领导和茶人前来参加,这样的节会活动盛况空前、规模庞大,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来自香港的著名茶人陈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介绍,在本次绿色大使“一语话普洱”活动中,陈国?以“一片片简单的叶子,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畅快、减压,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话普洱。

据了解,参加绿色大使“一语话普洱”活动的茶友、茶人们有来自香港、北京、广州等地。同时,市委宣传部、普洱杂志社等有关部门相关领导也参加了活动。

茶人心情:感受六堡茶山歌


茶人心情:感受六堡茶山歌

位于苍梧县西北部的边远山区小镇———六堡镇,不但出产遐迩闻名的六堡茶,而且聚居在那里的汉瑶同胞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山歌就是其中之一。1985年夏,我带队去六堡镇指导农业生产,切身感受了六堡茶山歌。

那一天,烈日当空,我和镇政府一位姓郑的同志冒着酷暑走在浓荫遮蔽的山间小道上,边走边察看山冲稻田的种植情况,来到六堡茶发源地———黑石村的时候,已是晌午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小组长。大叔领我们进了家门,厅屋里摆放着一张木制长沙发,七八张小木椅,一张四方桌,还设有神台,是典型的农家布置。我们刚坐下,大叔便端来两大碗茶汤,说:“同志—路辛苦了,解解渴,”并说:“这是地道的黑石老茶婆汤,解渴清热最好。”我端起茶汤咕噜咕噜地一饮而尽,顿觉喉润口香,精神清爽,不由赞叹:六堡茶真是名不虚传!

在大叔家里吃了几碗白粥加酸菜充饥后,我们决定先休息一下。见我不时看看挂在厅屋墙上的那把二胡,同行的老郑解释道:“大叔不但是一位生产能手,而且是唱六堡茶山歌的能手呢!”

“能手不敢当,我们这些山沟沟,没什么文化娱乐场所,拉二胡不过是自娱自乐,调剂生活罢了。”大叔笑着说。

我好奇地说:“歌曲我听得多,可是六堡茶山歌我从未听过,大叔唱一首吧!”

“那我就献丑啦!”大叔也不推辞,取下挂在墙上的二胡,调了调弦音,接着边拉边唱道:

“六堡塘坪黑石茶,

三春芳艳吐新芽。

其味清香供解渴,

祛风除腻殊可嘉。

男女携筐去采茶,

从朝到晚始回家。

云深不识人何在,

只听园林笑语哗。”

大叔唱完一首,呷了一口茶汤,接着又唱:

“茶林四处郁青青,

黑石山茶更有名。

王母娘娘亲选种,

仙茶难怪石缝生。

黑石名茶满山岗,

止屙去腻有专长。

请君泡碗今宵喝,

明日犹闻齿颊香。”

大叔洪亮动听的山歌声在这小山村回荡,左邻右舍听闻歌声纷纷聚集到他家里,一下子来了七八个青年男女。大叔指着这群青年人说:“他们这帮年轻人正是唱六堡茶山歌的能手啦!曾多次到镇里参加过文艺汇演呢!”

不愧是多少见过世面的人,大叔的话音刚落,当中一男青年便爽朗地说:“难得县里的同志来我们山村,大叔你拉二胡,我们唱一首四季采茶歌吧!”

大叔拉起二胡,众人唱道:

“春季采茶茶嫩芳,

姑娘采茶轻轻装;

手采茶叶心欢畅,

担担茶叶堆满仓。

夏季采茶茶叶甜,

姑娘采茶喜连连;

边唱边采颂党恩,

欢歌笑语庆丰年。

秋季采茶茶叶青,

姑娘采茶更热情;

茶叶一筐歌一曲,

站在茶山望北京。

冬季采茶茶叶香,

姑娘采茶特认真;

岭南茶香飘四海,

六堡名声日日新。”

曲终,兴致未尽,一女青年临场发挥,即席又唱道:

“哎哟喂哎哟喂,

请你喝杯六堡茶。

六堡茶香飘天下,

飘到长城国内外。

请到茶乡来做客,

敬你一杯六堡茶。”

优美动听的山歌伴着清清茶香飘进我的心扉,是啊!在勤劳聪明的茶乡人民的努力下,六堡茶香必定飘扬天下,造福广大群众。

寒冬献爱心 温暖六堡老茶人


寒冬献爱心温暖六堡老茶人

六堡茶作为有1500多年历史的名茶,其传统的制茶工艺能够得到承传与发展,与一群老制茶人的兢兢业业种茶、制茶是分不开的。

1月1日,和隆六堡茶厂及六堡农家茶协会、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和相关茶业界爱心人士为了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得以宣扬传播,也让更多人了解熟悉深厚的六堡茶文化内涵,和隆六堡茶厂在义卖活动中捐献200份茶饼,为制茶老人共筹得2万元整的爱心善款,心存感恩,回报制茶老人,以使六堡茶制作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当天一大早,六堡镇40多位高龄的老茶人就来到了六堡新茶街的活动举办地点,他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但个个都精神奕奕,应了那句“喝六堡、身体好”的口号。此次活动中亮点多多,有苍梧县技工学校的学生们向老人们展示茶艺表演;六堡镇理冲小学的学生为老人们诵词歌唱;最激动人心的是捐赠环节,老人家们接过一份份爱心礼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茶人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种茶、制茶到现在,他们希望年轻一辈能守护六堡茶业并且推广六堡茶文化。

据了解,2009年6月,自治区文化厅把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农家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7月,文化部把六堡茶制作技艺(农家茶)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

资深茶人讲述普洱茶存储心得


资深茶人讲述普洱茶存储心得

一、无特殊控制环境之存放 

笔者储存普洱茶的经验累积发现,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陈彦谷先生的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而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笔者与友人所存放普洱茶的环境,温度摄氏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所以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而其产生的陈化做以下之整理:

1.勐海茶厂7542、7532、8582生饼系列

此系列茶品均使用为西双版纳之茶菁,或多或少会有烟熏味出现,至第3年开始茶品的青味与烟熏味就会降低,第4年就会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变化不大。到第6~8年茶菁条索渐明,饼身稍松开,香气由鼻咽之间转下为咽喉之间,口感仍带青味,汤质转润。第10~12年条索明亮,喉底陈韵变长,咽喉之间出现凉气感,青味渐消失、出现陈味,有微微花香或蜜香。第13~15年茶面油亮、条索分明,饼身松开,纸张有些出现点状渗油,有类似一般烘焙老茶的香气,有杯底香。已经20年的7532则出现类似红茶香(全发酵),韵长茶气足,咽喉之间的凉气感更深而明显;汤色亮透如琥珀、似黏稠状;以笔者个人喜好,此年份与状态最适合品尝。

2.勐海茶厂小方砖、甲级沱茶

此系列茶品亦使用西双版纳茶菁,使用嫩芽为主、较饼茶紧压,有时为增加口感会使用或拼配特殊茶种,此类茶品烟熏味较少或较淡。从第4~6年开始茶品的青味稍为降低,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稍润。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品稍松,清香度持平、口感稍转甜,口感仍带青味。第12~14年沱茶条索明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香。第16~18年沱茶面油亮、条索分明,沱身已松开,汤赭红,口感仍有青味而带花蜜香,汤柔甘甜微涩,咽喉出现较不明显的凉气感。

3.下关茶厂中茶简体字、中茶繁体字8653

此类茶品通常使用下关茶区(保山、临沧及思茅地区)茶菁,然中茶简体字不管从历史渊源上或实质香气口感上,都很有可能混拼西双版纳茶菁。下关茶厂的七子饼茶压制较勐海茶厂紧压、茶菁使用级数亦较青壮叶;所以一般而言,同样是饼茶,在相同的环境下,下关茶厂的饼茶陈化速度较慢,但相对的会有其特殊风味,微微花蜜香即其主要特色,他种茶无可取代。

下关茶厂茶品少有烟熏味,但因此区因素,口感较苦而青涩、香气较沉。从第4~6年开始青味稍降,茶面稍微转亮,香气些许提升、口感微润,但苦涩仍难化。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面微亮,清香度持平,口感苦涩稍化、稍有甜味,口感青味犹存。第12~14年条索稍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蜜香。第16~18年茶面油亮、条索更明,饼身稍有松开,汤色亮红,口感仍有青味而花蜜香更明显,汤柔甘甜仍微苦涩。第25~28年条索分明,茶面油亮,汤色琥珀,口感有明显花香蜜味,汤润质重,苦而回甘、涩能转甜,因陈化速度较慢,此时咽喉间才出现凉气感。喜欢茶性强茶质重的茶友,此时期为最佳选择。

4.普洱熟茶类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现代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笔者从接触普洱茶开始,前十几年也都习惯喝香港茶仓所存放的熟茶,自己收藏种类中,以8592熟饼及7663熟沱为主。从收藏的经验得知,熟茶已经以人工快速熟化,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里,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有新味稍减,口感变化不大。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蔘香出现。

5.栽培型野生茶

笔者将近百年来云南茶业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后,往返云南茶区多次,了解当地茶园管理、茶树龄等相关信息,并观察所有印级茶与号字级茶品的叶底,发觉那些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野生茶,而是当初百姓所阡插野放的茶园茶,只是那些茶种都属于与野生茶相同的原始种,不是经人工培育的改良种,所以茶质茶性较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野生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于1997年三种饼茶,1998年也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理出完整而明确的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野生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于喉韵展现身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于咽喉,明显于吞咽呼吸之间。往后此类茶品肯定能呈现出另类风格,但因其陈化速度太快,是否能成为优秀茶品、或利于长存久放,还有待持续观察中。

二、特殊环境之存放

1.瓮

相同的茶品,单饼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纸箱与存放于瓮中会有明显差异。而目前收藏家多数都认同少量、长期储存的状况,以紫砂瓮所呈现的茶品最佳。紫砂瓮有下列特点:

A.为透气性佳。

B.氧化不至于太快,且能保香气。

C.可调节温湿度。

D.能隔绝灰尘与昆虫动物等。

然,凡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因紫砂瓮密闭性较佳所以能保存香气、口感也较为浓郁,但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占空间。并建议消费者置放紫砂瓮处,瓮底要离开地面至少十公分以上,否则容易将水气渗入瓮中,影响茶质。

2.高温高湿

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高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 

3.高温低湿

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加上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熟茶一般。 

4.低温高湿

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到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在地下室中,以洒水或湿棉被覆盖,让茶品快速生长霉菌,普洱生茶品容易有劣变与熟化现象。 

5.低温低湿

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稍控制得当不容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本身的湿气所产生,内外较均匀密布,对于往后茶品的陈化有正面帮助。与高温高湿的仓类似,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只是整个过程较长,熟茶茶性也较能保持完整。虽如此,笔者仍由衷建议消费者,普洱茶品仍应以正常储存环境为佳,以避免产生对茶品卫生有不必要的顾虑。 

6.通风

由上述几个特殊条件环境中,可以了解除了温湿度以外,通风与否对茶品的影响相当大。如果茶品本身干燥度不足,例如新制茶或刚出仓的茶品,若加上通风性差,将导致茶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先不论所产生的菌类是否为益菌,很明确的已经知道产生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储存环境。以这个入仓的观点来看,通风度也是影响入仓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7.压力

笔者在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整支纸箱叠放,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于通风处后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这现象还需进一步观察且量化整理后才能证实,笔者推测与温湿度、通风度交叉影响,对茶品的陈化应该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多地茶人汇聚宁波共商茶叶发展


近日,由海峡两岸四地茶业交流协会支持举办的第三届茶文化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两岸茶文化学者、茶业界企业家等品茶论道,共同探讨中国茶及茶文化如何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世界弘扬创新中国茶文化。

一带一路沿线有中亚、东盟、南亚、北非65个国家和44亿人口,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区域,但是我国出口到这一区域的茶叶却很少。如何开展一带一路战略中茶叶经贸合作?专家们认为,中国茶叶产业要抱团主动拓展市场,还要了解各国对茶叶的消费习俗和市场需求,多研发茶叶深加工产品,并建立走出去的营销网络。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徐建成通过论坛表示,中国茶叶通过海路输出的最早记载是宁波港。宁波茶港、海上茶路代表着中国茶的往事。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给宁波茶文化推广带来了机遇。

茶在他乡扎根,为当地人喜爱,就需要与当地文化结合。徐建成建议,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国茶文化的世界认同。比如,向世界倡导中国茶文化中的成型;倡导中国茶文化的功能性或者编写世界茶文化史与志。

澳门中华茶道会会长罗庆江发现茶饮在华人区广泛流行。随着时尚的中国风飙起,如今外国人除了热衷旗袍、古董、艺术品等以外,茶艺茶道是最能展示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品位层次。

他认为,精品茶叶、精美的茶具、高雅的茶道艺术等能代表茶文化的资源均可以成为时尚之品,而且上述茶资源已在外国已逐步开始流行起来。

台资深茶人谈普洱茶收藏“门槛”


台资深茶人谈普洱茶收藏“门槛”

"品藏普洱,门槛到底有多高?"这个问题一直让众多爱茶人感到困惑。日前,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的台湾资深茶人石昆牧先生来到省会石家庄"皇茶会",专门与茶友会面,煮茶论道。席间,记者就普洱的文化、市场、品茗和收藏"门槛"等问题访问了石昆牧先生,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茶缘",石昆牧回答了广大茶友所关心的问题。

台资深茶人石昆牧谈普洱茶收藏“门槛”

"老的普洱茶有许多散落在民间"、"大凡普洱都是可以用来收藏的"、"经过一段时期的普洱热后,如今普洱收藏和销售在迅速滑坡,曾经的普洱热都是炒作出来的"……一直以来,人们相信这些说法的正确性,于是,不了解普洱文化与市场的众人也口耳相传。日前,普洱专家石昆牧来石时指出,持上述说法者,关键在于他们对普洱的品茗和收藏市场缺乏了解,"无知"导致收藏和购买上的盲目是不可避免的。

品赏入门首选"大众"

并不是凡普洱都可以收藏,事实上,一些程式化、制作粗糙的所谓普洱,非但不可以用来入藏,品茗都让人缺乏信心。那么,刚刚打算品藏普洱的人士,从哪些茶品上入手才不至于走上弯路呢?石昆牧讲,如果你对普洱还一无所知,选择大众品牌入手应该是个良举,比如从大"益"入手就可以。像大"益"这种品牌制作比较规范,价位也低,新进入者不至于面临高价位,也不至于因为不懂而选择到劣品。

"一些有了一定鉴赏水平的人,目前都喜欢购藏文化普洱观自在,因为观自在选茶精良,加上包装上所独有的文化气息,是跨越品赏门槛的那一部分人追逐的理由。但是,观自在目前毕竟不属于大众茶品,它走的是精致高端的路子,是可以收藏的普洱,受制于其他的原因,不太可能大力推广。"因此,石昆牧建议,大"益"品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生产量庞大,适合大众消费。初入门的爱茶人,可以先接受大"益",待有了品茗经验后,再向精良高端跨越。

品赏普洱需要"资本"

茶友具备怎样的"档次"才达到品赏级别?石昆牧讲,喝茶者首先要分辨清生茶和熟茶;其次要了解什么是古树茶和台地茶;第三要对仓储年限有所掌握。这三条可以说概括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需要茶友多品、多看、多观察,最好到产茶实地去考察一番,否则想跨越到"品赏级"这个门槛也是一种奢望。

石昆牧重点讲了"生茶"和"熟茶"的基本知识。他说,品茗时,辨清生茶与熟茶是基本功。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有科学依据表明,茶汤里的"苦"来自茶叶里的咖啡因、茶碱。"涩"来自茶叶里的酚类物质,有时也会呈现较强的收敛性。"滑"、"厚"是茶叶里的果胶渗出物。"舒适的口感"来自茶叶里丰富的氨基酸。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香气方面,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汤色以黄绿、青绿、琥珀色为主。叶底上,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

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喝的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熟茶茶菁颜色呈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为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泡水长。汤色方面,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需要说明的是,普洱茶的陈化,从茶区、茶种、制程、包装、储存等都会影响茶品的香气与口感,甚至改变其外观、汤色与叶底。所以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性概论,不能一以概之,许多现象还是需要品者依照自己的经验去判断。

陈年普洱少之又少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就听到过不少"发现普洱老茶"的故事。有的说在拆迁过程中,自家老宅子的夹缝中发现了百年普洱;有的说在某某拍卖会上高价拍回了几饼清代普洱茶砖,这些故事的真实性让石昆牧看来可能性都不大。他讲自己曾多次被邀请到藏家那里鉴赏"老普洱",绝大多数的结果是一打开器皿便宣判藏品为假。"事实上,普洱和其他藏品不同,过去的年代人们并没有像现今一般来重视收藏它,即使一些大户人家有存放的意识,但经过若干年世道变迁,能够存下来的也少之又少。人们真正开始大规模收藏普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所以,如有人说他有清代、民国普洱要出手,一定要找专家看看,不要盲目购进。"

古树浓厚台地清雅

在品茶时,人们经常会提到某某为古树茶、某某为台地茶,那么,到底什么是"古树",什么为"台地"?首先,如果是紧压茶,比如日常所见的饼茶,从饼面看,古树茶条索肥大,饼面看去显得粗枝大叶,芽头相对少;台地茶则条索细嫩,芽头相对多。其次,泡茶出汤,如果是古树茶,滋味更浓厚,也格外耐泡,在水温、浸泡时间、投茶量、器具相同条件下,古树茶可冲泡次数较台地茶多50%以上。如果对古树、台地分辨不清,采用此法识别虽看上去拙笨倒也实用。

如果无条件对比,品者可以取茶5克放入大盖碗内冲沸水浸泡5分钟,如此重复四次以上,如果四泡以上茶味还足,那么当为古树茶无疑。

石昆牧最后强调,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没有好坏与对错,全凭消费者个人感受与需求。原则上来说,一年左右新制生茶饼,适合立即品饮,通常如一般绿茶清香而不刺激,汤水较清而薄;而适合长存久放的茶品,则口感较为浓烈,茶汤有胶质感、饱满感,回甘足而韵长。他提出自己的上述说法,只可作为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但并非惟一标准,消费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适当调整。

博学多才性情人

石昆牧,实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他涉猎范围之深,为茶人所测目,用他的话说"玩"得很广。当他谈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时,他列举了他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伤害医学,其次是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第三是植物学、中医药学,可以识别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200多种可食用植物,最后才是茶。1973年,6岁的他第一次接触茶,13年后接触普洱,1988年开始研究普洱,从此一发不可收。2005年4月从高校离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

1

数数多少茶人及普洱品牌来自勐海茶厂?


数数多少茶人及普洱品牌来自勐海茶厂?

大益在普洱茶的大风大浪中前行,其中的艰辛相比只要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的人、曾经深爱大益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勐海茶厂就如普洱茶行业里面的一所黄埔军校,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起点,也有很多人从这里出去开启了一个人生的高点。70多年的勐海茶厂,多少茶人为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多少爱茶人赋予了她殷切希望。今天,已是大益而立之年,而她仍旧还有许多未尽的事宜,大益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从勐海茶厂走出了众多的茶人,并创立了多个品牌。

一、勐海茶厂高管独创品牌:

1、安宁海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同志普洱茶)始建于1999年10月,由云南资深普洱茶专家邹炳良先生(1984年任勐海茶厂厂长)和卢国龄女士(50年代进勐海茶厂,历任会计、会计科长、经营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等职)领纲指导。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两位老先生一直在为云南茶业的发展壮大辛勤工作,两位老先生均曾先后任过勐海茶厂厂长一职。1997年两位老先生从勐海茶厂退休后,受聘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担任普洱茶的生产总顾问。1999年,两位老先生联合四个投资人,合作组建了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公司占地面积13亩,并于当年10月份建成投产。

2、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六大茶山),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云南昆明,现有员工总数为1009人。公司以纯天然、高品质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原料为依托,以分布于凤庆、勐海、宜良的三个高标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基础。阮殿荣1998年出任有“普洱茶第一品牌”之称的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为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3、云南思茅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王霞普洱)成立于2004年,由王霞独资组建,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霞18岁(1978年)就进入了勐海茶厂,她的青春岁月仿佛注定了与普洱茶息息相关,是茶成就了她的事业和人生。在勐海茶厂,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位主管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1999年至2004年,王霞任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辞职。

4、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国艳)成立于2004年,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农场,目前主要的品牌有“象树牌”和“国艳牌”。董国艳女士任厂长(1995年-2002年历任勐海茶厂审检科审评技术人员、审检科科长、副总经理;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云南六大茶山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质量工作;2004年1月至今,在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担任厂长。)

5、西双版纳勐海大昌号普洱茶业(大昌号)有限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的(原徐记茶庄),位于勐海县城,距西双版纳景洪市区仅25公里,交通便利。完全按照国家QS认证标准建造。原勐海茶厂“益”牌商标设计人制茶工程师余正才(原勐海茶厂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党委书记)现为本公司的制茶总监。

6、云南天润祥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经理卢云(另任昆明银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该公司是云南银健企业的一个以加工普洱茶为主的制茶企业)先生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勐海茶厂的技术核心部门——质量检验科工作。曾先后担任勐海茶厂技术员、工程师、副厂长、厂长、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2007年3月份与他人共同投资成立了“云南上乐茶叶有限公司”,时隔不到3个月,就在卢云的运作下更换了公司法人,而卢云与合伙人之一的陈晓玲则将600多投资者近千万元的资金全部抽走,然后金蝉脱壳,在人间“蒸发”了。)

二、勐海茶厂中层干部创办品牌:

1、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兴海茶厂(兴海)于2002年6月1日正式投产。该厂现有固定资产80多万,简易房12幢,有职工80余人,年生产能力800吨。该厂厂长张建丽1980年10月3日被勐海茶厂分配在勐混茶叶组,曾任会计、组长,1994年5月调昆明勐海茶厂经营部,任副经理,1999年5月又调辽宁省大连市勐海茶厂经营部,任经理,2000年从勐海茶厂退职后协助77200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销售茶叶,2002年3月22日创办勐海兴海茶厂。

2、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健民茶厂(健民),建于2005年2月,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从业人员120人,技术人员20人,专家及顾问6人,主要生产“吉益”牌普洱茶系列产品,年设计生产加工精制茶叶1500余吨,是一家民营中型企业。厂长左建明(历任勐海茶厂部长)。

3、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双溢茶厂(双溢),由原勐海茶厂发酵车间主任白发雄创办。白发雄厂长在勐海茶厂工作了22年,于00年离开勐海茶厂,先后被福海茶厂,兴海茶厂,临沧的某厂聘用指导发酵工作,02年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天地人茶厂。在州内被业界誉为"普洱茶发酵第一人",后自己创办了双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4、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杨记天缘茶厂(杨记天缘)成立于2002年3月,厂长杨坚林参军转业后,继承父业(父亲周尚忠,母亲杨保珍都是五十年代初进勐海茶厂工作的老职工,都在紧压茶车间工作30余年),于1983年12月进勐海茶厂压制车间工作,历任车间班组长、记录员、车间副主任等职。2000年被聘任为勐海县福海茶厂厂长。

5、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云海茶厂(云海),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城郊。企业法人毛云生,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理事,是勐海茶厂上世纪70年代初就进厂的老职工,曾任原勐海茶厂普洱茶车间技术工人、昆明经销部经理、茶厂供销科科长等职。2002年初,与在国企改革中退出勐海茶厂的同伴创办精制茶厂;2003年春,独资创办了勐海云海茶厂。

6、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鹏程茶厂(鹏程),2005年初开始生产,厂长杜琼芝是原勐海茶厂技术部主任。她从勐海茶厂下岗以后,艰苦创业,任劳任怨,不但向其他茶叶人士提供帮助,又自己创办了鹏程茶厂。

7、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叶庄双丽制茶厂(叶庄),2004年成立。叶庄双丽的创办人——庄晶丽退休前曾在勐海茶厂长期担任质检科科长,她上世纪50年代进入勐海茶厂,95年退休的时候是勐海茶厂的质检科科长,任命人是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云南普洱茶一代宗师”的邹炳良先生,庄老师是少数全面掌握勐海茶厂传统拼配技术和发酵工艺的老茶人之一,其后接任她的是当今名满江湖的普洱茶“女中豪杰”王霞女士,可见庄老师不仅承前启后,且功力相当深厚!

三、勐海茶厂茶艺工作人员创办茶厂:

1、西双版纳滇韵茶业有限公司属下核心企业勐海云山茶厂,成立于2004年3月,该厂由原勐海茶厂著名茶艺师陈金秀出任厂长,前后为勐海多家知名公司收茶制茶两万多吨。在北京奥运会倒记时500天暨云山茶厂成立3周年之际,经与自治州政府有关领导蹉商,我们选址西双版纳景洪市中国银行大厦合资成立了“西双版纳滇韵茶业有限公司”。

2、勐海天普茶文化有限公司、勐海布朗山茶厂,成立于2004年,总经理、厂长拉祜茶女娜卜汉族名字叫崔琳。娜卜的父亲在抗美援朝结束后,从云南省公安厅被派到勐海茶厂,担任保卫干部,母亲杨美珍是勐海茶厂的工人。1980年,娜卜高中毕业后,顶替母亲进了勐海茶厂,先后在初制车间、普洱茶车间、红茶车间工作,做过工人、采购、会计。

阮殿蓉担任厂长后,建勐海茶厂茶道馆,娜卜是茶道馆的负责人之一。1998年,勐海茶厂成立初制所,娜卜通过竞标,承包了勐混弄养初制所,在收售毛茶的过程中,跑遍了勐海县所有的茶山,包括班章老寨。

2004年,娜卜从勐海茶厂办理了内退;12月24日,她拿到了“布朗山茶厂”的营业执照。

四、原勐海茶厂退休员工、老师傅参与和担当主要职务的茶庄、茶厂:

1、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春海茶厂,始建于2003年。春海茶厂与勐海茶厂隔山相望,近几年来,春海茶厂聘请勐海茶厂知名普洱茶师傅指导普洱茶加工。

2、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同兴古茶厂成立于1998年,茶厂建厂以来,在多位原勐海茶厂退休老师傅的带?下秉承普洱茶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心生产各类优质的普洱茶,熟茶的发酵及生茶的拼配均由勐海老师傅亲自监督主理,并在原有制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建了“老勐海”、“同兴古茶”系列品牌普洱茶。2005年茶厂搬迁,新址位于勐海高速公路五公里处,交通便利,2006年注资成立同兴古茶业控股公司并加大对茶厂的扩建工程。

3、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博友茶厂创始于2005年,年产优质标准普洱茶1000吨。注册商标:博友。企业于2007年01月通过A级QS认证。企业于2007年4月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聘请了1957年就进入勐海茶厂的黄安顺老师傅,现年已73岁。(1957年进入勐海茶厂,1964年担任发酵车间小组长)

4、沙归拔妈茶庄,位于勐海县的南糯山,茶庄的主人叫确康。这位慈祥健朗的哈尼老人已经70多岁了。确康曾经是勐海茶厂的一名职工。2005年6月,“沙归拔妈茶庄”的牌子终于在南糯山寨竖了起来。到现在,茶厂已经生产出了金瓜贡茶、茶花饼、云南七子饼茶等10多个品种,全部采用传统手艺制作。

5、2007年春“老职工”普洱茶品牌问世。该茶制作人王二师傅,1952年17岁入勐海茶厂,2001年退休,制茶四十九年,现年66岁,在这期间曾在勐海茶厂三任厂长手下掌管车间生产技术,几十年里他踏遍了所有茶山乡镇,为茶厂收购生产原料,评定等级。

五、原勐海茶厂职工后代创办的茶厂:

1、勐海那卡山古茶原料加工厂,厂长王红。她的父亲是勐海茶厂的退休职工。2002年,在父亲的影响下,王红开始做茶。2006年,大型文化工程马帮万里行活动展开,王红的厂获得冠名权,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马帮贡茶”品牌,并在深圳古玩城祥瑞茶行设立了总代理。(谢谢28楼补充:王红现在的品牌叫王二普洱,不过自己没有厂,委托其他厂加工。)

2、勐海庆阳茶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勐海茶厂老厂长唐庆阳之孙唐家斌及部分国内外合作伙伴与2007年兴建的较大规模的制茶企业。

六、原勐海茶厂厂长弟子担当主要职务的茶厂:

云南省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1966年建厂,1975年茶厂迁县城后改名澜沧县茶厂,1978年开始生产普洱茶。工程师李美英是原勐海茶厂邹炳良厂长的弟子,经多年探索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澜沧味熟茶产品。

七、原勐海茶厂部分技术骨干参与的茶厂: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福海茶厂的前身是勐海县星火茶厂。1983年,由勐海茶厂抽调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星火茶厂专业生产CTC红碎茶、功夫红条茶等红茶,在生产红茶的半发酵工艺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了普洱茶的全发酵工艺。

1998年,为适应普洱茶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名福海茶厂专业生产普洱茶。2004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厂房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所需,隧投资2600百余万元在风光秀丽的西双版纳勐海县城东三公里处建立新厂。

八、相关人员在勐海茶厂学习过的茶厂

1、云南双江县沙河乡精制茶厂,1987年开始,厂长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四年的种茶之路,也爱上了普洱茶。这期间,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勐海茶厂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嗜茶的他,不断摸索不断领悟深奥的制茶技术,为他日后的普洱茶事业打下了深厚的

技术基础。2000年开始生产普洱茶。

2、临沧茶厂1985年派人到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学做普洱茶,1989年始才成批量生产普洱散茶和普洱沱。

茶人必知的黑茶调饮冲泡法


茶人必知的黑茶调饮冲泡法

黑茶给人的印象都是从黑、老、粗开始的。但是随着茶叶内销的发展,企业们也逐渐将黑茶向新、嫩发展了。

新式调饮已经成为年轻喝茶的大流。红茶调饮很多见,但黑茶除了泡和煮还能喝出什么新花样?黑茶调饮你喝过吗?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几种黑茶调饮法!

1奶茶调饮法

CHANNELTEAOFCHINA

•准备一杯纯牛奶,还有一泡黑茶。将黑茶冲泡,然后滤出茶汤。

•接着按照个人的口感喜欢,加入适量的牛奶。

•然后按照个人的喜好加入白糖。

•最后稍稍搅拌匀,就可以啦,是不是非常简单。

2花草黑茶调饮法

CHANNELTEAOFCHINA

•将干茶与玫瑰花或菊花一起放入盖碗中,用96℃左右的沸水冲泡。

•第一遍醒茶,弃去茶汤,将冲好的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然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稍许蜂蜜来调味哦。

•再放上一两片玫瑰花瓣就可以啦,玫瑰花香和茶香融合,别有一番韵味。

3果汁黑茶调饮法

CHANNELTEAOFCHINA

•准备一个柠檬,同样将冲泡好的茶汤倒入杯中。

•加柠檬汁:向杯中挤入适量的柠檬汁。

•再调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

茶友们都学会了吗?

没学会也没关系,本周五晚8:25,《倩倩直播间》美女主持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来你。

茶人茶语:一曲茶歌咏六堡


茶人茶语:一曲茶歌咏六堡

前段时间喜闻梧州市的一首关于六堡茶的歌曲———《天上桂花酒,地上六堡茶》获得“采风杯”第十二届全国词曲作品比赛二等奖,并且,这首歌曲在全区文艺调研中也获得了铜奖。据悉,这首歌是目前为止由梧州市本土创作的第一首歌唱六堡茶的歌曲,歌曲由梧州市文联副主席李秀维和市老作家陈汉泉作词,广西电台的省级音乐家农礼生作曲,由梧州市歌舞团卢红萍演唱。

记者采访李秀维的时候,从制作好的VCD中欣赏到了这首歌曲,歌词大意如下:

长在大山里,出自咱农家。四季长青绿常在,三春芳菲吐新芽。红浓醇美真绝妙,延年益寿岁如花。啊……延年益寿岁如花,入口常回味,当品六堡茶。千年历史细品尝,幽幽清香飘万家。

家藏六堡茶,珍贵又高雅。一杯佳茗人心暖,漂洋过海走天涯。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把盏六堡茶。啊……嫦娥把盏六堡茶,宁可月无酒,不可日无茶。一片茶叶一片情,茶乡情思牵天下。

李秀维常常是边写作边喝茶

“为什么会想到创作关于六堡茶的歌曲呢?”说起这个问题,李秀维颇有感触:“梧州市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比较出名的东西和景点,例如宝石、鸳鸯江、骑楼城、狮王等等,以前也有不少的歌曲予以赞颂,先后创作了《迷人的鸳鸯江》、《东方狮王》、《故乡骑楼城》等歌曲,就连宝石、荔枝也创作相关的歌曲了,惟独就是六堡茶没有创作歌曲”。李秀维说到,六堡茶作为梧州市的一种特产,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宣传方面却没有歌唱六堡茶,确实是不足之处,所以就想到创作这方面的歌曲了。

李秀维谈到了自己关于创作歌曲的心得和体会,查阅资料,了解、研究六堡茶是必不可少的。他介绍了六堡茶的一些特点:特殊的种子、特定的生长环境以及特殊的加工。六堡茶多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树木翳天,且生命力强,所植茶树得水分足,且高山得雾独多,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叶子水分蒸发少,故其茶叶厚大,味浓而香。而且地处南方,气温适宜,所以六堡茶一直都保持常青,所以首句便写到“长在大山里……四季长青绿常在,三春芳菲吐新芽”。

随着创作的深入和对六堡茶逐渐的了解,李秀维不禁喜爱上了六堡茶,“只有喜爱才会产生创作的动力,才会把创作看成是一种内心享受而不是被迫的工作”,李秀维说。在歌曲中,李秀维写出了六堡茶的特点:红浓、醇美。为什么六堡茶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除了创作之外,他还进入了一种求知的境地:六堡茶是如何制作?

于是他多次去到茶厂,去到六堡镇,去到种茶基地,走访茶农和制茶者。李秀维说,到了六堡镇才知道,这个山清水秀的小镇,正是孕育六堡茶的好地方。他还感叹,通过多次的走访求知,知道制作六堡茶要经过初制、复制、精制等复杂的工艺工序,而且每步都有复杂的工作,例如在初制工序中要经过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等,复制阶段则要对茶叶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等。走访中,一些老茶农和一些专家还向李秀维介绍了很多有关茶叶制作的专业知识,令他大开眼界。

他知道了六堡茶要经过沤堆、凉置陈化才达到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他说,沤堆的作用是进一步促使茶叶内所含物质产生变化,使茶叶内的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的品质风格。“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要经过凉置陈化”,李秀维说,“我曾经看过陈化茶叶的库房,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库房内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茶水颜色变得更红浓,有清凉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茶叶清香甘醇,而且历时长久也不易变色变味。”

李秀维还笑着介绍,对于像他这样一位创作文学的人来说,当精神疲倦时,喝六堡茶确实有明目清心、提神养生的作用,而且六堡茶有帮助消化、消滞去积的功效,他也是亲身感受体会到。一些科学和医学实践证明,六堡茶具有分解油腻的物质,可以降低人体脂肪、胆固醇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他还提到,天热的时候喝六堡茶,更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祛湿的作用,特别适合在炎热闷湿的气候下品饮。“我已经养成了喝六堡茶的习惯了,特别是出外采风旅行时,身边带上六堡茶,在旅途上喝上一口,可以提神解渴。”

“同时,六堡茶还是赠送友人的佳品,可登大雅之堂,可进贫陋之家”,李秀维说,“茶文化不分贫穷或富贵,也不分国界地域。近年来六堡茶远近闻名,已经远销海内外。”为了写好梧州市第一首六堡茶歌曲,并突出歌曲的宣传效果和视听效果,还和电视台的摄制人员到六堡镇制作了VCD。“当地镇政府非常配合工作,马上召集了有关人员进行拍摄,主要拍摄了种茶、采茶、制茶和收藏,目前该歌曲在六堡镇以及梨埠、沙头、狮寨等地广为传唱,还有老师在学校里教学生们唱,苍梧县文化局还在演出中多次演唱了这首歌。”李秀维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所谓茶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