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晋丰厚”茶庄的第六代传人,谌小丰向该博物馆捐赠了“千两茶”、“百两茶”和“廿两茶”。

湖南省安化县是晋商茶马古道的一个起点,来自安化的茶商后裔向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赠送了安化特有的黑茶。

祁县是晋商茶马古道上的“中转站”,从南方贩来的茶叶,又从祁县出发继续北上到达俄罗斯等国。湖南省安化县是我国黑茶主产地,清朝末年,安化成为了祁县茶商的办茶基地。当地史料记载,当时“资江安化段两岸茶行林立,车船竞发”。“晋丰厚”茶庄是当年晋商与当地谌氏家族合办的茶行。上世纪80年代,“晋丰厚”第六代传人谌小丰恢复老字号继续加工茶叶,还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今年,谌小丰重走晋商茶马古道时到达山西,通过本报寻找到了祁县“诚记”茶庄后裔闫璋,又在祁县找到了“兴隆茂”茶庄后裔渠荣华,今日,3人相约渠家大院,品陈茶叙旧情之余,谌小丰特向晋商文化博物馆赠送了安化特有的黑茶。

赠茶仪式在渠家大院戏台院举行。所赠茶叶共三种,各一支,分别是“千两茶”、“百两茶”和“廿两茶”。“千两茶是1000两茶一个包装,这是当年祁县茶商在安化加工黑茶时的一个产品标准,也是祁县茶商的代表产品。”谌小丰介绍。

据了解,为挖掘晋商茶叶之路,2000年,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在祁县渠家长裕川茶庄旧址上办起“晋商茶庄博物馆”,2006年经祁县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古城34个茶票庄遗址都悬挂了标志牌。

精选阅读

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成立


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成立

2011年5月20日,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在云南省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落成。

中国茶膏博物馆占地200平方米,共有展品216件,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茶膏博物馆。

中国茶膏博物馆从茶膏的历史、工艺、功效、原料等方面对茶膏作了全方位的解读,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茶膏发展史。

茶膏作为更高形态的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在明代、清末曾出现过两次隐退期,到现代实现了工艺的突破。千年历史,跌宕起伏。

通过中国茶膏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茶膏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有陆羽、蔡襄、陶谷、赵汝砺、吴任臣等茶人,也有宋徽宗、雍正、乾隆这样的帝王;有文学家鲁迅,也有药学家赵学敏。

中国茶膏博物馆还首次展出了多款珍稀茶膏藏品:如普洱茶母——云南省博物馆唯一馆藏茶膏、康熙御笔“福”茶膏——恭王府博物馆唯一珍藏茶膏,玉蝉膏——对宋朝制膏工艺的首次复制、特大金瓜——世界上纯手工制作者的最重的茶膏和清朝宫廷普洱茶膏、九龙茶膏等。

茶膏古今制作工艺也在中国茶膏博物馆作了一个全面的展示。从宋代的压榨制膏(高温),到清代雍正年间云南土司大膏熬膏,再到乾隆年间的宫廷压榨制膏(常温),直到现代的高温制膏和低温制膏。

中国茶膏博物馆还揭示了茶膏历经千余年发展却唯独留下普洱茶膏、且以普洱茶膏为上品的原因,科学论述了普洱茶膏的原料——普洱茶制作茶膏的优势。

中国茶膏博物馆历时三年,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物品筹备工作,博物馆成立的宗旨是传播茶膏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膏这一源自中国的养生文化。

中国茶膏博物馆诚邀各界人士莅临参观品鉴!

参观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南大道康乐茶文化城中心馆36幢5号

逛中国茶膏博物馆记


逛中国茶膏博物馆记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文

周末,约了几个朋友,去云南昆明康乐茶文化城观摩中国茶膏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茶膏博物馆。路上,一向挑剔的朋友说,现在昆明博物馆很多,但有意思的却少,比如某动物博物馆,“对大人说太浅,对小孩来说不够有趣。”一句话,教育功能不够。

好吧,牢骚和怨气才进到茶膏博物馆就被小伙子、小姑娘的微笑打散了。先被邀请到一楼的品茶室,看冲泡茶膏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透明的玻璃壶可以目睹茶膏慢慢融化的全过程,顺着水温,色彩蔓延扩散,很快,一壶开水变成了茶水。倒进玻璃小杯,倘若不是热气腾腾,会以为这是一场红酒会。我记得我博客里有人就在喝茶膏图下留言道:怎么红酒也可以温着喝?品饮了数款茶膏,两款茶膏印象特别深刻,一款红色小瓷瓶中的茶膏,会漂浮在水面,红色的茶汤如烟雾一般向下溶解,煞是好看,它有个喜庆的名字叫“红运当头”,相当的贴切;另一款是叫“玉龙胜雪”,黄色瓷瓶,里面的茶膏表面有一层类似白霜的物质,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说是茶膏的营养物质的天然结晶物。

每次喝茶,都有喝茶的故事。朋友中有人第一次喝茶膏,还以为茶膏是一个新产品。品茶顾问告诉他,茶膏从唐代就有,陆羽《茶经》中介绍的制茶的几个程序,在“蒸之、捣之、拍之”三个工艺之间,随着茶汁溢出,茶叶就产生了膏化现象,只不过当时不被唐代茶人重视罢了。展馆里配有陆羽制茶工艺图,很直观地展现了唐茶的制作流程,到现在,还有日本人按照《茶经》记载的方式制茶。

当然,许多刁钻问题,品茶顾问不能一一化解,她说,何不上二楼,都写在展板上呢。

听介绍,这个博物馆的灵感来自观摩故宫的感受。北京故宫现在都还收藏着100多年进贡到皇室的茶膏,但因为大部分人都对茶膏不了解,加上故宫里宝贝实在太多,所以像茶膏这样的珍品被无意中忽略了。但翻开历史,又发现,茶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养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是,蒙顿萌动了在昆明建造一个茶膏博物馆的想法,算是为昆明打造博物馆之城奉献一个小而精特色博物馆。

品茶顾问说,茶膏是一种更高形态的茶,纯净而充满灵性。她引了一首韦应物说茶的诗: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

聊因理群馀,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对我们来说,就是喜得美人言了,如此炎炎夏日,终有一地,即可饮茶,又可大饱眼福,增添知识,何乐不为?

云南有的是大好山河,古六大茶山响彻华夏大地,至今还躺在故宫博物馆的茶膏就来自这些闻名遐迩之地,善良而朴实的云南山区民族,把他们最好的东西不远千里送到皇宫,之后又被皇帝分送给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外交使节,留下的,成了历史,化为文物的茶膏,见证了一个物种的奇迹。

展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文字与照片之间,人的思绪也来回穿越。

不可言说的时间啊,竟然成为了普洱茶的精神内核。过去的六年中,我辗转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淘茶、寻茶、喝茶、品茶,在火塘边、在大茶树下、在丝弦管乐中,苦苦寻求茶于世人普遍价值,难道真的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么?

阻止我们滥情的是一面墙,墙上有一排我们不认得的字。博学如凌博士这般的人,也发出了求助的信号。这种神情,我在大理剑川的时候见过,为了一幅普通人家的对联,大家羞愧地低下头颅。我们这些搞文字工作的人,无法读全那副对联。眼前的字,有着汉字的笔画,也有英文字母的影子,既看得到书法的痕迹,又有着版画式样,也只能称呼其为“天书”。

好在,有馆长。他介绍说这是徐冰的字。对,就是那个因为创造天书、地书而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徐冰。徐冰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综合创造了许多字。墙上收录的有七个创意词语,分别为茶膏的特点:高贵(noble)、精华(essence)、纯净(pure)、便捷(convenience)、营养(nutrition)、安全(security)、科技(technology),真是好创意。

我想,会有许多人因为好奇而刻意记住这些词语,“天书”背后,也蕴含着,茶膏虽然与茶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其依旧是脱胎于茶,它也脱离了农业、手工,转向与紧密仪器拥抱,正是这样的结合,造就茶膏不一样的地位。著名的茶膏专家陈杰在其专著《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中定义茶膏时候说,茶膏就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这是中西、新旧的结合,侧重的是美学,好的博物馆应该具备这一条件。

100多年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博物馆。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说,博物馆能“开民智悦民心”,他的学生梁启超进一步说,开博物馆能振兴中国。从看一个国家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就能反应这个国家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程度。同理,看一个城市的博物馆质量,就能看出这一城市内在的精神特质。

博物馆从它诞生那天,就扮演着迥异于其它文化机构的角色,它倡导收藏、展示、教育等等多种功能和理念,这就要求博物馆本身具备强大的经济能力方能完成这些任务。

茶膏博物馆花了很大的空间来展示茶与茶膏的历史,从陆羽到赵佶、从陶谷到蔡襄,从赵汝砺到罗养儒,从熊蕃到乾隆,从赵学敏到鲁迅,这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茶文化开创者,也有许多不为人熟知的人,有帝王,也有平民百姓,有隐士,也有积极救世之人,因为爱茶,他们跨时空地连接到一起,华夏饮茶版图被激动、被围观、被传达、被解读。人畅游其间,会被介绍的声音指引、被灯光的落点左右,融在图片与文字中的故事与历史,留下太多思考的线索,从一粒小小的茶膏出发,我们体会到的就不在是一些词汇。而是代表了一个个时代的跌宕起伏、一群人的探索与追求。

仅仅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既然能看到茶膏,了解了茶膏文化史,只能解决其历史根源。知其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进而要回答,这些历史带来审美层面,对于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茶膏博物馆提供了体验的空间,比如,两间品茶室,让人一进门就在色香味中首先认识茶膏,在展板中回顾先贤,进而深入到工艺层面。茶膏博物馆一样花了不少精力来诉求茶膏的工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许多人来说,宋代的“榨茶”并不容易理解,他们配着图也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好的方面也许是,在民间的语境里,冬天冰霜“榨”过的青菜,能够去除苦涩。

茶膏工艺,除了介绍其发展,还要理清许多误区,这同时也回答了从云南土锅熬制到清代宫廷御茶房压榨再到现代科技低温萃取的必然,因为时代不一样,理念必须适合干净、科学以及卫生等要素,在一个食品安全卫生很成问题的年代,让人放心喝茶,指导人学会选择茶膏,博物馆完全了其教育的功能。

一个多小时下来,我们再次回到品茶室入座,大家谈论的话题已经变了,朋友说,以后回家,一定要带茶膏给父母。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朋友,参观了法门寺的唐代茶具后,回来把自己的硕士论文选定为这些茶具的考释上。

茶膏的追溯中,它再不是清晨绿叶上哪一滴转瞬即逝的露水,而必须是,树之泪带着穿过它的阳光,有声地没入尘土后酿造,等它转化成琥珀出世时,如此晶莹耀眼,你可以闭上双眼,但遏制不住崇敬与怀思,茶膏带着生命而来,你不得不去响应。

幸哉,我们有一个精美的茶膏博物馆。100多年后,昆明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时,这里已经盘踞着100多个博物馆,既有像云南省博物馆这样大而全的博物馆,也有像茶膏博物馆这样小而精的博物馆。

中国茶膏博物馆的大门

博物馆漂亮的讲解员说:这是蒙顿仿制的故宫博物馆存放的茶膏,好家伙,原版的茶膏在故宫放了一百多年了,值老钱了

原来宋朝都有茶膏了(提示一下,那个红衣服的是宋hui宗)

据博物馆的讲解员说,这个家伙体重有六公斤,真够大的

各种形状的茶膏,左数第二个还是藏文的,可惜俺不懂藏文,看不懂写的是个啥

清朝时的制茶图,长眼了

美丽中国:妙曼普洱 茶产业的活博物馆


美丽中国:妙曼普洱茶产业的活博物馆

古木汇成茂密的森林,这里,就是与缅甸和泰国相邻的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在普洱,生活着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茶神。

普洱的布朗族身居在密林中,每年四月,他们都要祭神,把活鸡的鲜血洒在神的面前。他们的神就是这棵高高的茶树。她枝繁叶茂,矗立在那里已逾千年。布朗族茶父苏国文说:“帕哎冷,被当做我们布朗族的茶神。1800多年前,她把茶叶介绍给我们。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大的祭拜活动,先要向茶祖祭拜,将茶魂——布朗族最高档次的茶摆在叭岩冷的脚底下放七天,很神圣。让茶与茶祖心连心,祈祷以后茶叶更好,来年更丰收。”

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就发掘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这是迄今唯一发现的茶树植物垂直演化的始祖。在她的周围,普洱市起伏的茫茫林海中,存活着总计40片136万亩千年古茶树群落。佤族采茶女李薇介绍说,通过长期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勤劳智慧的普洱人培育出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以提高产量。尽管如此,也难以满足世界对普洱茶的大量需求。她说:“过渡型的产量很少的,一棵只能采一点,很少的。现在过渡型的已经不采了,开始采台地茶,一棵能采5—6斤。一个季5、6亩能采50多公斤,比以前产量要多。”

为了满足更多量的需求,普洱市开始引导、鼓励种植台地茶。这种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普洱地区被迅速推广。但是这种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上较老树茶稍逊。

对此,普洱市政府为确保普洱茶的品质,大胆提出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步走的战略。普洱市茶叶局副局长刘伦介绍说:“我们把茶产业的发展定位为四个阶段,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2008年是科学普洱元年。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检验检测中心这些都是为我们茶产业科学发展所做的匹配功能。普洱茶好还是不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明。”

从2010年起,普洱市提出全市现代茶园实施生态茶园改造,推进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优化茶树品种,在现有茶园中每亩套种6个以上树种8—10株树苗,创建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有残留的农药或化肥。镇沅县苦聪山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厚有说:“建设有机茶园是特别好的一个事情。比如说现代茶园改成有机茶园,一亩里面多少株,它长得密麻就会长虫,这样你就要处理(农药)。你把它弄成生态茶园,最后植物多样性,各种植物栽下去,中间茶叶一棵和一棵距离分开了,分开了他之间的阳光就足了,就不会长虫。这样便可以让他自然生长,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肯定对人会更好。”

截止2011年底,普洱市完成生态茶园建设覆阴树种植100万亩,规范农资市场199个,从源头上把好第一车间原料基地关。现在,普洱市已成为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茶企业和茶产量最多、茶文化最丰富、茶科研能力最强、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佤族采茶女李薇说,茶叶已成为普洱的一大绿色支柱产业和边疆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她说“以前,我们只是种一些菜之类的,种了自己吃,没有什么收入,能让自己填饱肚子这样,供我们这些小孩读书还有点儿困难。经过家里面开始种植茶叶开发起来,种一点茶叶你还可以去卖,还可以收取一点钱,所以这样生活会更好。”

随着“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概念的提出,生态普洱茶的绿色,有机品质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苦聪山寨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员蔡晓说:“现在的人都追求品质生活,古树茶、生态茶基本农药化肥不施,品质更好,它的购买量和需求更大一些。”

这种茶农、茶商、消费者、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在普洱越来越突显。普洱市民吴长江表示,茶叶这种大自然无偿赐给普洱人的礼物,让他们无比骄傲、自豪。

如今,普洱市的千年古茶树群落如慈祥的母亲呵护着约240万亩郁郁葱葱的现代茶园,连接成从古到今茶树生存发展的生物链条,构成天然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品种齐全的世界茶树博物馆,谱写出人类发现、驯化、种植和利用茶的文明史,也奠定了云南大叶茶种普洱茶优质原料的品种优势。普洱不但是茶叶的发源地,也真正成为世界茶叶的中心。

下关沱茶“非遗”数字博物馆评审会召开


下关沱茶“非遗”数字博物馆评审会召开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将实现数字化展示

7月23日上午,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博物馆正式上线评审会在大理州文化局召开,州文化局主要领导,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字博物馆项目组负责人;我公司营销副总杜发源,公司行政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朱子纲,公司宣传工作负责人员和评审专家一起,对该数字博物馆进行评审。

评审会上,数字博物馆项目组成员首先向评审专家进行了博物馆情况介绍和演示。评审专家们从博物馆的栏目设计、内容涵盖、视听效果、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审。公司营销副总杜发源在评审会上首先对大理州文化局和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并对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成表示充分肯定,他认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可以加强对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的宣传和保护,同时也能为我州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参会领导及专家针对下关沱茶“非遗”数字博物馆项目评审、讨论据了解,该数字博物馆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为主题,涵盖大理历史文化、茶俗、茶文化以及非遗保护等相关内容,以图片、文字、影像、3D虚拟展示等手段进行全面展示。目前已收录专业文章37篇,图片188张,视频资料7部,相关法律法规和介绍性说明文字29篇,约20万字。访客通过该数字博物馆,还能在电脑屏幕上实景参观下关沱茶博物馆。

评审会后,该数字博物馆项目组工作人员将根据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数字博物馆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巴可携长春理工大为普洱茶打造全立体博物馆


巴可携长春理工大为普洱茶打造全立体博物馆

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巴可公司,携手长春理工大学(CUST)为云南普洱茶博物馆打造了目前亚洲唯一的立体全景MEGAI-Space类博物馆。巴可精心设计的可视化系统,包括基于GalaxyNW-12的12通道投影机在内的整套系统,为博物馆展现出了壮观的立体全景图像。

普洱茶是云南的名茶,但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为了宣传和推广普洱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让云南名茶的历史代代传承,云南普洱茶文化馆决定建设这座MEGAI-Space类博物馆。11.1mx11.1mx4.5m的超大屏幕,四周平面幕和顶幕组成的立体全景空间,为云南普洱市向全国展示和传播中国普洱茶文化历史,现状,和未来。

整套系统由12台系统优化过的GalaxyNW-12及相关外设组成。GalaxyNW-12为世界上首款采用引擎全密封及液冷技术的虚拟现实用三片DLP投影机。WUXGA(1920x1200)分辨率、12000流明。与传统的显示系统不同,此系统设计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适合多人多角度,通过360度全景立体技术的展示,触手若可及,融合了梦幻与现实,集成了传统与现代。参观者置身于巨大的虚拟空间中,体验着震撼的沉浸效果。巴可的多通道处理技术保证了所有画面在颜色空间以及亮度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观看者展示出超高清的完美画质。

巴可的可视化解决方案系统,具有多产品能力和多领域设计能力。无论系统光路设计,机械设计,线路设计以及光路调试,皆由巴可的相应专业团队完成。它可充分满足客户的所有创建和维护永续方面的需求,也为项目的整体显示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长春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范教授说:“选择巴可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巴可的优胜设计能力及高水平的系统质量。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盛誉。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巴可公司来共同完成这个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项目。”

全立体全景MEGAI-Space类博物馆,在展览展示博物馆行业增添了新的系统概念,不单止为文化民俗类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展示内容元素,也为博物馆展教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创造了条件,这将对全国各类博物馆产生深远的影响。

巴可公司大中国区销售及服务董事总经理唐枫先生表示:“巴可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次与长春理工大学的联手合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凭借着为云南普洱茶博物馆安装的这套设备,成功为观众打造了目前亚洲唯一的全立体全景博物馆。不仅如此,在世界博物馆中,这还是智能化管理的创新。因此无论对巴可,还是国内博物馆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这次的合作也为未来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无我茶会·问茶六堡”第三场茶会在梧州市博物馆广场举行


“无我茶会·问茶六堡”第三场茶会在梧州市博物馆广场举行

茶会现场

3月5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但同时由苍梧金福六堡茶有限公司、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和隆茶厂、梧州市鼎吉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无我茶会·问茶六堡”“追根溯源”主题第三场茶会也在梧州市博物馆门前广场举行。

梧州是六堡茶的产地,也是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作为曾经的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梧州有巨大的水运优势,上能通桂林、柳州、南宁以至云南、贵州,下可达广东各地及香港、澳门,故有“百年商埠”之称。同时,在六堡茶“茶船古道”上梧州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地点。梧州港作为国内十大内河港口之一,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港规模的港口,六堡茶往往在梧州由小木船换成大木船,继续“茶船古道”之后的行程。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成为通商口岸。梧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点,同时六堡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茶叶商品的重要部分,当时英国在这次茶会的举办地白鹤山购地建领事署。自梧州英领事署建立以来,六堡茶出口的一应相关手续均需要在此完成。由此,可以说当时的英领事署对六堡茶而言,正是其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的一个起点。而本次在此地举办茶会,意义在于希望六堡茶行业通过“无我茶会·问茶六堡”等2015年多项活动,再度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重振雄风、再续昔日辉煌。

本次茶会除常规流程外,还添加了两个奖项:摄影奖及茶席评奖。更有现场示范如何行汉礼,向父母朋友奉茶,让市民感受大汉民族礼仪之邦的文化风采。茶会活动吸引了许多的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参与到其中,亲身体验泡茶品茗的乐趣,现场的多位茶艺师也对参与的市民作相关六堡茶文化的传播。

安化黑茶千年文化


说起安化的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黑茶文化。而说起安化的旅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也必然只有一个地方-茶马古道。

“茶马”一词,一是源于唐朝开始的茶马交易机制。古代中原政权为加强军事力量,以茶叶等商品与边疆游牧民族换取战马,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二是山区茶农以茶叶换取生活物资,由于山道崎岖,交通不便,多用马匹作为驮运工具,因此,茶和马联系在一起。由此引申出了“茶马之路”,即留存至今所谓的“茶马古道”。

茶能清解脂肪,祛除油腻,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对于地处边陲的游牧民族,以牛羊肉为主,“不得茶,则困以病”,喝茶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习惯,而因常年迁徙的生活特性,游牧民族的喝茶种类以紧压茶为主,主要是因为紧压茶方便携带,易于储存且耐冲泡。安化黑茶的品质特征正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饮茶需求,因此,从明代被朝廷定为官茶开始,安化黑茶逐步取代其他茶类,成为了西北少数民族饮用的主要茶类,经陕西、甘肃等地茶商销往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民国年间政局动荡,交通阻塞才逐步衰落。

安化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自古“活家口者,唯茶一项”。随着黑茶产销的兴盛,商家为了收购和运输茶叶的便利,在安化县境内集资修建茶马专道。这些道路翻山越岭,以青石板铺就,沿途建风雨廊桥、茶亭、栓马柱等供歇息之用,绵延数百里。借助资水横贯全境的地利之便,茶商在安化山区内收购茶叶后,沿茶马专道驮运至江边集镇,再通过水运销往外地。据专家考证,古代安化黑茶的运销线路是经资江运往洞庭湖,再转运湖北沙市,经襄樊、老河口至泾阳、晋阳、祁县,然后销往西北边陲。因此,也就形成了安化茶马古道与其他地区茶马古道截然不同的“船舱马背式”的独有特色。

直至今日,安化县内仍留存了大量的茶马古道遗迹,有的仅剩小段路基,有的绵延数里,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黄花林场腰子界一段、江南至洞市黄花溪一段、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等等。茶马古道风景区内,保留了最为完整的一段茶马古道,由山下联环村至高城村绵延几公里的青石板路,由于未进行旅游开发前仍未通公路,这里依然靠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当地人一直对茶马古道多有维护,才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每逢山下市集圩日,山里人用马匹驮着木材、山货、茶叶等去山下的市集换取生活物资,成群结队,蔚为壮观。在川岩景区内,现今仍保留了安泰廊桥、永济茶亭旧址、川岩茶叶禁碑等茶马古道遗存,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茶叶产量誉甲天下。明清时期,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明嘉靖年间创制黑茶远销西北诸省。到了16世纪,安化黑茶取代四川茶叶,居全国领先地位。

西域诸民族以肉食为主,偏爱云南的红茶、四川的乌茶和湖南的黑茶,将它们视为消食养胃的珍品,对安化黑茶更是情有独钟。安化黑茶名不虚传,愈陈愈香,愈陈愈奇,极品黑茶有万两黄金千两茶的骄人身价,饮家视之为玉液琼浆,医家视之为甘口良药。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益阳,驿道交通发达,并与茶马古道连接起来。千百年来,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辛勤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陲的经贸之路。在茶马古道上,使益阳茶名扬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种有茯砖茶、黑砖茶、千两茶和三尖茶。

马帮和茶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马古道途经的许多水陆交汇点,慢慢自然形成了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高城峒、江南古镇、永锡桥、洞市老街、唐家观、新化圳上、白溪、隆回滩头、宝庆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

安化黑茶黑砖茶价格


历史上。黑砖茶的原料分为洒面茶和包心茶两种。洒面茶品质好。包心茶品质差。压制时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这样做。内外品质不一。压制也较麻烦。1968年前后。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质量的基础上将面茶和包心茶进行混合压制。不分面茶和里茶。做到了品质表里如一。同时又简化了手续。提高了工效。现在压制黑砖茶的原料成份为80%的三级黑毛茶和15%的四级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8%。改进后的黑茶砖每块重2公斤。呈长方砖块形。规格为35×18×3.5厘米。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不过。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饮茶需求。白沙溪茶厂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小规格的精品黑砖条茶。制作工艺更为巧妙。使茶品极具人性化。该品为半发酵茶。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加以砖身紧实。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且越陈越好。适于烹煮饮用。亦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

接下来将根据目前市场上黑砖茶的净重情况来分享下黑砖茶价格:黑砖茶传统2kg装价格在320元到1100元不等。黑砖茶1kg装价格在110元到400元不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规格的精品黑砖茶。粗略按重量及价格换算。简单而言。黑砖茶价格在一斤50元至1050元不等。视所采用的黑毛茶原料品级、陈化年份、包装等诸多因素综合衡量。

安化黑茶的种类 安化黑茶的禁忌


何时喝茶?喝什么茶好?这是很多茶叶爱好者都十分关心和在行的问题。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饮用黑茶便是如此。业内人士指出,黑茶有七个“饮不得”值得大家关注。

据广东清远市安化黑茶白沙溪专卖店的负责人黄女士介绍,冬季寒冷,适合饮用温性茶,黑茶便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它茶性温和,善蓄阳气,生热暖胃,能补充膳食营养,增强人体抗御能力。同时,冬季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黑茶能刮油、消食、去腻。但是,黑茶在饮用过程中也有诸多忌讳。

具体如下:

1:忌饭后喝茶。茶叶(以绿茶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因此,正确的饮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

2: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3:溃疡病人忌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4:忌经期喝茶。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

5:忌喝新茶。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黑茶类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6:忌喝头遍茶。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曾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因此,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7: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同时,水吸收率高,可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安化黑茶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两系列,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装茶包括“天尖、贡尖、生尖【清乾隆年间晋陕茶商在安化采购引茶就地制作而成】以及花卷千两茶【清道光元年至同治年间】,简称为”三砖、三尖、一卷。

三尖

采用原料较细嫩的黑毛茶加工而成,篾篓荼装。三尖茶原料相对较嫩,旧时都作为皇室贡品。

三尖包括

1天尖、一级原料为主,少量拼入二级提升茶。

2贡尖、二级为主,少量拼入一级下降茶和三级提升茶。

3生尖:黑毛茶较粗老,大多为片状,含梗多。

三砖

花砖由花卷茶演变而来,因砖面四周印有花纹而得名。黑砖黑砖与花砖原料选取与加工不同,压制工艺基本相同。茯砖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砖茶”,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称为“茯茶”或“福茶”;量用机器压制取代了以前采用纯手工艺。

花卷

源于清道光年间,陕西茶商驻益阳的代表委托行栈汇款至安化收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等物换购,采办的茶叶经去杂、筛分、蒸揉、干燥后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改成小圆柱形称“筒子茶”,又叫花卷茶,每支重一百两称为“安化百两茶”。后清同治年间,山西“三和合茶号”与江南边江裕盛茶和地的刘姓兄弟在百两基础上,重量增加为每支一千两,外用花格篾篓,内贴蓼叶、棕片、踩制成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

安化黑茶功效


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古代民间采用老茶治疗糖尿病、痢疾、伤风等的记载甚多,现代医学认为:茶中的多酚类、茶多糖类、茶皂素类、氨基酸生物碱类和无机元素都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茶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衰老、抗癌变、降血脂、调节新陈代谢的特殊饮料,所有被世界茶学界、医学界公认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位于世界六大健康饮料之首。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试验证明,黑茶之特殊功效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过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选择10个现代疾病的模型,研究了黑茶对人体健康的功能,其中包括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模型,抑制癌细胞扩散模型、提高人体免疫力模型等等。通过模型评价发现,千两茶和茯砖对降压、降脂、降糖有显效,对人体脂肪代谢、体重控制非常有帮助。此外,千两茶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同时,化学试验发现千两茶中有两种其他茶叶中从未见到的成分。“这些都给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说明尽管湖南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边疆人民却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它、选择它,是有其深刻的科学道理的。数百年来历史证明,它是边区牧民的生命之饮,“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就是黑茶独特的药理功效的见证。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摄脂饮奶越来越多,饮用黑茶越来越有必要。由于茯砖茶有独特的发花过程,产生一种冠突散囊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氧化人体过剩胆固醇,防止脂肪堆积,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学家王志伟博士,在日本研究微生物与食品发酵达18年,称茯砖茶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在2007年国际茶叶大会高端论坛上,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面向全球茶叶精英作《湖南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讲。刘教授是通过模型评价发现,千两茶和茯砖茶对降脂降糖有显效,对人体脂肪代谢,体重控制非常有帮助。

黑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治糖尿病)、降低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临床试验证明,黑茶的这些特殊功能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

黑茶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素与茶红素,研究结果表明,茶黄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而且具有抗癌、抗突变、抑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生理功能。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叶、茎、梗中,黑茶采制原料较老,矿质元素含量比其他茶类高。其中氟对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对治疗冠心病,抑制癌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有显著效果,茶叶中硒含量可高达3.8~6.4mg/kg。

黑茶还是一种低咖啡因的健康饮料(原料成熟度高,烘焙等因素),与可乐以及其它茶类相比,黑茶不影响睡眠。

陈年黑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微生物经历代繁衍与代谢,产生了一系列未知名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即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形成过程缓慢,而且化学性质不稳定,只有保持在原有的天然状况下才对人体产生特殊的功效,它与千年灵芝在功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安化人民大多有这种经历,喝陈年黑茶治疗肠胃病效果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中茶百年木仓 安化黑茶文化朝圣地


中茶百年木仓安化黑茶文化朝圣地

建筑是盛载文化的灵魂

古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有如耶路撒冷之于犹太人

又如布达拉宫之于佛教徒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

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没有古建筑,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只有在它们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清代飘筛车间

百年木质茶叶仓库群/苏式锯齿形车间

不仅仅是“修旧如旧”

更重要的是留给后世“未来的遗产”

成为安化黑茶文化的朝圣地

5月5日下午3点,由欧阳斌副主席在湖南省政协会议室主持,湖南省古建筑群落文化保护与利用协商会分会在安化第一茶厂召开。胡奉湘(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省地政局局长)、周季平(省政协委员、湖南建业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主任会计师)、苏孝群(省政协委员、中冶长天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三人持证(一般为2人)对我公司进行视察并与长沙会场视频连线,组织有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就安化第一茶厂老建筑群保护利用进行交流。

会议主要了解了安化第一茶厂老建筑群整体情况、保护措施、利用情况、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路径为:审评室-百年木仓-锯齿形车间-西大门牌楼)。会中长沙政协委员表示:希望到安化第一茶厂实地考察。安化县副县长谭罗垠、安化县政协副主席杨慎之、县文物所刘巍奇全程陪同参会。

长沙参会人员有:

欧阳斌(省政协副主席)

张智军(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

文艳真(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易介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副主席、副主任)

刘春(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物局调研员)

吴顺东(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尹向东(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

知识小贴士

生态环境

湖南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资江横贯县境中部,境内群山连片,丘、岗、平地分布零散,山体切割强烈,溪谷发育,水系密度大,无霜期平均长达300天,冬暖夏凉,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宝地。土壤肥沃,以板页岩、冰碛岩风化发育和广为分布的“砾土”所形成之土壤占71%,酸碱度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铁、锌、硒、氟等元素。安化所产之茶叶,油腻光润,呈乌油色,香气浓厚,水味先涩而后甘凉。

中茶百年木仓

中茶“百年木仓”始建于1902年,采用松木为材质建造,木头导热性差且透气性好,茶仓常年稳定在18℃至25℃之间,且氧气流通充足;同时采用三层全架空建筑结构,4米高的核心藏茶仓内湿度维持在60%至70%之间;更为难得的是115年无间隔使用,菌落环境已经历经自然生成、自然选育和交互繁衍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优生菌落环境,从而形成了极利于黑茶陈化的黄金微生态和黄金微生物环境。

一仓两藏

将优质黑毛茶储藏于独有的百年木仓自然陈化一段时间,加工为成品后再次放入百年木仓中储藏陈化,最终完成“一仓两藏”的醇化工艺,形成中茶百年木仓滋味浓酽、木仓菌香的独特品质。

中茶百年木仓8730菌(CGMCCNO.8730)

中茶百年木仓8730菌(CGMCCNO.8730)是由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营养学家王春玲博士领头,在中茶安化第一茶厂、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通过为期3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从300个微生物分析样本中,建立8项选育标准,形成1个中茶百年木仓菌种库,分离选育出的性状最优、活性最强的冠突散囊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认证资质完整的茶叶发酵菌株。

安化黑茶的起源


安化黑茶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黑茶薄片呈形状不一的扁平薄片状,源于安化县渠江镇,黑茶薄片又称为黑茶宗祖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黑茶薄片成为皇家贡茶,称之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安化县志和黑茶史料中记载唐皇以产地赐名,称之为“渠江薄片”。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犒赏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赐代表皇家尊荣的“九”字符,赐号该三十九人组成的安化黑茶商队“三十九铺”。经过历代茶商传承、演变,1568年第一家“三十九铺茶馆”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晋商的推动下,“三十九铺”开始在京盛行。明清两代是安化黑茶发展的黄金期,三十九铺等一批安化茶铺也走向无比辉煌,号称“十里一铺,黑茶传奇”的茶业盛世由此开启。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安化黑茶详细概述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茶叶。安化黑茶,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西北边疆,也销往俄国、英国等国家。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成茶机理形成它独特的功效,2300多年来,被边疆牧民称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则病”。它蕴含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茶马古道、茶马互市、古丝绸之路、万里茶路、骆驼古道、船舱马背、茶马精神”等中国名词。

湖南安化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生产,最好的黑茶原料数高马二溪产茶叶,此外,益阳、桃江、宁乡、汉寿、沅江等县也生产一定数量。湖南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或茯砖等。湖南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黑茶最初以“千两茶”的形式出现,此茶一般为长约1.51-1.65米、直径约0.2米的筒状。外包装一般以竹黄、粽叶、蓼叶捆扎,重量约36.25kg,合旧称1000两,故而得名,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茶王”。安化黑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品类,主要概括为“三尖”即天尖、贡尖和生尖;“四砖”即茯砖、花砖、黑砖、青砖;“一花卷”即新标准的安化千两茶系列,包括以重量命名的千两茶、百两茶和十两茶。

安化黑茶既有传统作坊式的加工产品,也有不少革新后的新型黑茶生产商。加工出来的产品品质也不尽相同。如传统安化黑茶受黑茶严苛工艺和加工条件的限制,用料较粗老、茶梗较多、叶底较细碎,有人戏称安化黑茶“梗子撑得船,叶子包得盐”,而一些企业就从选料和制作工艺上进行改革,从而在保证茶品品质的同时生产出叶底较完整、茶梗量较少的黑茶新品。久扬等一批优秀安化黑茶品牌也借此迅速崛起。

喝了安化黑茶头晕


安化黑茶,乌龙茶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良好的品种资源,为湖南黑茶提供了原料基础。湖南群体茶树品种所做的茶,既比江浙高纬度的小叶种内含物丰富、耐冲泡、滋味更加醇厚,又比云南低纬度的大叶种醇和,更加鲜爽回甘,但很多的人说喝安化黑茶会头晕,这是为什么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喝了安化黑茶头晕

喝酒会醉,饮茶也同样会醉。得了茶醉实在不比酒醉轻松,茶醉多在空腹之时,饮了过量的浓茶而引起的。茶醉之时,头眩昏、耳鸣,浑身无力,胃中虽觉虚困,却又象有什么东西装在里面,从胃到喉中翻腾,想吐又吐不出来,严重的还会口角流沫,状甚不雅。

喝黑茶出现头晕的原因

1、本身对茶叶比较敏感;

2、茶叶泡得的太浓了;

3、东西吃得太少了,肚子空也可能引起晕茶。

喝黑茶头晕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连喝几杯浓茶后,常出现感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精细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实际上这是过量咖啡碱所起的作用。茶醉严重者可发生肌肉颤抖,心率紊乱,甚至惊厥、抽搐,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危险信号,应当立即送医院抢救。

解决茶醉的办法

解茶醉之方法却又极为简单,只要喝一碗糖水,或喝一两匙熟油猪朥,过一会自会解除。所以有的肚子饿了,情难推却非得喝茶时,先喝一碗糖水或嚼几粒糖丸,一般可保无虞。

黑茶是我们常喝的一款保健饮品,黑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长期喝黑茶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养胃、降脂、降血压、降血糖、减肥、杀菌、排毒、抗辐射、抗衰老、防辐射等多种好处。但喝茶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另外泡黑茶时不要搅拌黑茶、或压紧黑茶茶叶,这样会使茶水浑浊。

喝安化黑茶注意事项

1、忌喝新茶

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黑茶类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2、忌喝头遍茶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曾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因此,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3、忌饭后喝茶

茶叶(以绿茶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因此,正确的饮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

4、忌发烧喝茶

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5、溃疡病人忌喝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6、忌经期喝茶

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

注意:

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同时,水吸收率高,可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安化黑茶香飘晋商文化博物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