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碧螺春的故乡,就在位居我国五大淡水第三、号称三万六千顷太湖之滨的东西两山,那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季季有花果,天天尝鱼虾,素以“天堂中的天堂,花园里的花园”而著称于世。

太湖,实际面积达2427.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大概在1.89米左右,俗话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太湖的山山水水,高低远近,前后左右,或疏密,或重叠,所以山外有山,山里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的独特景观,比比皆是。另外,洞庭东、西两山一个个山嘴和山坡延伸太湖之中,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湾和面湖谷地,结合岛屿山坞,组成奇妙而独特的山环水抱的地形地貌。

太湖总体给人的印象:山不在高而清秀,水不在深而辽阔。泛舟湖中,烟波粼粼,极目远眺,山水一色,四季节气,阴晴雨雪,均有十分壮观而秀丽的景色,古人赞其云:“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风和日丽,则波光粼粼,山辉川媚;如风雨交加,则白浪滚滚,汹涌澎湃;倘薄雾轻霭,则烟云变幻,扑朔迷离;当晨曦暮晖,则彩霞万道,满湖金鳞;湖上满月时,则流光万顷,山影荡漾,景色秀美而意趣无穷。

环湖峰峦和湖中大小岛屿有50余座,古称72峰,其中西山的缥缈峰为最高,海拔336.6米;第二高峰就是洞庭东山的莫厘峰,海拔239.5米,而洞庭东、西两山在太湖72峰中亦位居一二。两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及境内,明宰相王鏊曾作《洞庭两山赋》盛赞不已。尤其是洞庭东西两山丰富的植被、漫山遍野的花木果树,更为碧螺春茶树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培育出的佳茗碧螺春更是驰誉中外,香飘环宇。

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勐海


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勐海

勐海是闻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和我国产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内热带亚热带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打洛是通往缅甸、泰国重要的省级口岸。

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

境内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风情浓郁。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塔节”、布朗族的“桑堪比迈节”集中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境内佛教壁画贮量丰富,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贝叶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工作亟待开展。傣族赞哈、古乐、绘画,布朗族情歌弹唱,拉祜族芦笙舞,哈尼族的彩茶舞,让人耳目一新、余味深长。在浩瀚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中,初步搜集整理了傣、哈尼、拉祜、布朗等民族的民间舞蹈11个种类、63套跳法,舞曲、打击乐谱32首。佛塔、佛寺蕴含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是中国艺术园中的奇葩。杆栏式建筑,全国独树一帜。

勐海县境内有勐邦天鹅湖、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等景点可供游客游览,加之气温暖和,是旅游避暑的理想之地来到勐海,一定要去看看第一圣泉“大益”。普洱茶以其浓郁的芳香,绝妙的口感享誉天下,勐海茶厂有一口川流不息的“圣泉”,这口神奇的水井是“大益”独领风骚的成功之源。

勐海的孔明广场,是每年泼水节举办活动的地点。白天有特色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比如傣族、哈尼族源生态的民俗歌曲演唱、拉祜族、景颇族等)斗鸡、民族赶摆活动。晚上一般是拉祜族的三跺脚篝火晚会。这里是展示西双版纳勐海特色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呈现民族大联欢的场面。

勐海有个很特别的寨子,就是曼峦回寨,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曼峦回寨整个村子的村民穿傣服、讲傣话、居傣房,但信仰不是普通傣族民众所信仰的小乘佛教,而是信仰伊斯兰教。

还有曼贺佛寺曼贺佛寺,建于公元1168年,历尽沧桑830多年,依然完好的掩映在竹林中。

记得要购买一些正宗普洱茶,还有其他手工艺品也可以供人选购。

交通:

昆明——勐海可以到昆明市汽车

客运南站乘坐直达班车,发车时间为:中午12点至下午17点。车程为10小时左右;景洪——勐海每天都有班车前往,每隔20分钟发一次车。车程约一小时左右;勐海县内交通县城内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及“摩的”。

住宿:

勐海县城内有各档次的宾馆酒店,价格便宜。

美食

烤肉烤肉,傣语称“景丙”,多用香茅草捆绑,常见的有烤鸡、烤猪肉、烤牛肉、烤竹鼠、酸牛脚筋、酸牛肉、酸猪肉、酸竹笋、酸鱼等、卵石鲜鱼汤、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蝉酱、包烧鲜鱼等。

2020君山银针故乡“君山岛”


君山岛位于岳阳市境内,系洞庭湖中一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望(今岳阳)之山,其最著者,曰“君山”。君山小巧玲珑,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是避暑胜地,它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55m,最高点响山海拔为63.3m。

君山的西南悬崖峭壁,怪石嶙响,岩下有石穴。因其浮游于浩浩荡荡的洞庭烟波之中,神秘飘渺,远看知横黛,近看似青螺,因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绘它的景色和秀姿。

山上古迹甚多,据《巴陵县志》记载,原有36亭,48庙,5井,4台,清末和民国年间先后被毁,现已修复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并、传书亭、朗吟亭、酒香亭、杨幺寨、龙涎井、飞来钟等。还有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朱檐碧瓦、玲珑雅致,别具一格、独有妙趣。岛上异竹环生。

君山,还具有“洞庭茶岛”之称,君山银针,唐时就定为贡品,专供帝王饮用,曾在国际世界博览会上获金奖。此外,还有金龟、绿毛龟等珍奇动物。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君山新的景点不断开发,旅游设施和建筑不断涌现,古老的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得到发掘,君山面目焕然一新。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普洱茶香中有他对第二故乡的情


普洱茶香中有他对第二故乡的情

马式银向记者讲述他和普洱茶的故事。林明黄瑚摄

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兴盛于明清时期。云南是茶的“祖籍地”,滇茶曾经是皇帝的御用贡茶;云南产茶区都是深山老林,人们生活中的工具除了马匹没有其他,采茶也无例外。以往云南普洱茶被定为贡茶时,就是靠着马驮着走进的北京。2005年前后,在云南街头巷尾议论的,就是温州人“复活”茶马古道。这被当地人认为,既是一种怀旧,也是对传统的保留。温州日报云南曲靖专电特派记者林明黄瑚2005年之前,他不怎么喝茶,更不知道有种茶叫普洱;现在,他几乎一有空就喝茶,喝的一定是普洱。2005年之前,他“无意”中帮了普洱茶一个忙;现在,他正努力为“第二故乡”曲靖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叫马式银,乐清大荆人,在云南省曲靖市经商。2005年,他自掏腰包,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历时8个多月,行遍大半个中国。之后,他将活动中所赚来的钱,悉数捐赠给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分文未取。在泡上一杯2005年的普洱后,马式银徐徐打开话匣,为记者讲述了一段有爱的普洱茶故事。“遇上”普洱茶,其实挺意外记者:当初,你怎么会想到做“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马式银:实际上,在做这个活动之前,我本人一直都不太喝茶,可以说,对茶完全不懂。之所以会做这个活动,我觉得挺偶然的。2004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我到西双版纳看普洱茶。那时候,我连什么叫普洱都不知道,只是听朋友说,这茶很好。当时,西双版纳州政府想推广普洱茶,提振当地经济,但却一直苦于没有人力、物力。他们一直在寻觅合适的人去做这个推广,正巧通过朋友找到了我。历时8个月,走遍大半个中国记者:能跟我们说说“马帮贡茶万里行”的活动吗?马式银:这个活动的策划,其实在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马帮贡茶万里行”从西双版纳易武古镇出发,99匹骡马组成一个大马帮,驮上优质的普洱茶,沿着云南茶马古道走完全程,再从云南经过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到达终点北京,历时8个多月。当年,西双版纳州50多家茶厂都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几乎是西双版纳所有的茶厂,运出去几吨普洱茶叶。最多的一家,包下了8匹马,运出去几百斤茶叶。重走活动,也是一次慈善行动记者:当时,你们是边走边卖茶叶,赚了不少吧?马式银:我们把马帮贡茶万里行定义为公益之旅。马帮的茶叶在经过广西时很受当地人欢迎。一路上,我们拍卖普洱茶,所得义款悉数捐赠给国家六部委支持举办的中国健康扶贫工程,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关爱和健康。同时,我们通过沿路宣传茶马古道和普洱茶,使普洱茶在国内外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实,在活动之初,我自己先投入了100多万元,算是启动经费。整个活动做完,我的这笔投入几乎没收回一分钱。但你现在问我值不值得,我还是觉得值得,因为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一切都是离不开云南人民的支持,我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云南茶产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最开心的是,茶农收入提高记者:当时,普洱茶的知名度怎样?马式银:2004年的时候,普洱茶在云南知道的人也不多。举个例子,2004年的时候,普通普洱茶卖120元一公斤,最贵的也不过160元一公斤;如今,最贵的普洱茶,在云南都喊到2000多元一公斤。从价格可以看出,当时普洱茶相当廉价,它的价值也没人去挖掘,简单来说,这茶叶没名气。记者:马帮行动之后,普洱茶的名气打响了,对当地茶农的生活影响大吗?马式银:可以说非常大。2004年,我去易武镇考察普洱,当地茶农栽种普洱非常辛苦,上好茶叶也只能卖个很便宜的价钱,一个月最多也就千把块钱。茶叶价格上来之后,我做过调查,茶农的收入起码翻了两三番,不少茶农参与了普洱茶整个产业链中,收入就更多。我觉得,这也是我做这个活动,最开心的地方,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

碧螺春的功效


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

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九茗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碧螺春的历史溯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茶的先容


碧螺春茶是我国的名茶之一,产于太湖的碧螺春茶传说是清朝康熙南巡所赐名。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不仅香味醇厚,还具有许多功效。

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松散,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以是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纪录,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天子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平均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玉人。

碧螺春茶的产地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茶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是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天子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以为“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今后成为年年纳贡的贡茶。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质料,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需采6~7万颗芽叶。碧螺春茶形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亮,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冲泡碧螺春茶时可观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种异景。

碧螺春的溯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和碧螺春炒青


碧螺春和碧螺春炒青是一样的意思,因为碧螺春就是炒青绿茶,其炒青手法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因绿茶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

长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

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贸易上审评眉茶品质,常采用法定的茶叶实物标准样为对照依据,一般采用比准高、“低”、“相当”的三个档次定级定价。

碧螺春

1、碧螺春简介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2、碧螺春的炒青工艺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摘得嫩,三是拣得净。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

碧螺春妙制的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着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总之,碧螺春是炒青绿茶的代表,喜欢的可以买点尝尝。

碧螺春的起源之谜


碧螺春茶顾名思义,因其茶叶绿似碧,蜷曲似螺,又值春天采制而得其雅名。

但碧螺春源于何时是个迷。相传古时候有只仙鹤飞临东山,一声鸣叫,落下几颗青褐色的种子,其种核得了湖岛灵气,长成了一望无际的茶树。又传古时东山莫厘峰上有妖精作怪,樵夫有上无归。后一渔家姑娘上山采药,发现山顶悬崖上有一株野树苗,熏得人头晕目眩,她无意中用带鱼腥味的手一捂脸,竟治了能致人死地的异香。渔姑把野树苗连根拔起,栽种到了山下的一座破庙里,因她的名字叫碧螺,茶也因人而得名。还有一种传说,从前东山有户姓毕的茶农,苏州城里有家罗姓茶商,后两家珠联璧合,城乡联营,茶叶生意一条龙,一时毕罗亲传为美谈,由此他们经营的茶叶演化成碧螺春了。真是传说纷纭,使人扑朔迷离。但这些美好、动人的传说,只是代表了古时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有多少科学依据?

翻开史书,亦有关于碧螺春的点滴记载。据东山名士金友理清乾隆年间著的《太湖备考》载:东山碧螺峰石壁,有野树数枝,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名吓杀人香。也许这位老先生三白年前著书时也无法弄清其茶源于何时,只能粗粗记上一笔,更让后人费神思索。我曾循踪在东山石桥村后的山顶上寻到那堵巨石,崖高约三米,上刻着碧螺峰三个笔力雄健的大字,右下端是一大方小字,因岁月风化,已难辨字迹。不知其茶何时得名为碧螺峰?又留下了迷中之谜。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公元1675年清康熙在江南一带巡游,到了太湖,巡抚宋荦进“吓杀人香”。康熙以其名不佳,并根据茶的特点,才起芳名碧螺春。皇帝身旁文人雅士一大群,给洞庭山茶起个雅名也无可非议,但碧螺春茶复杂而独特的炒制工艺为何人创始?总不会是那些道貌岸然,之乎者也的先生吧。

拂去历史的封尘,在浩瀚的史书中寻找,我们还不难发现许多古代名士在洞庭山饮茶后留下的诗篇。明代大画家唐寅在《翠峰游》诗中曰:自与湖山有宿缘,倾囊刚可买吴船。纶巾布服怀茶饼,卧煮东山悟道泉。我想当时东山要是有了碧螺春茶,这位风流才子总不会舍近求远,从苏城怀带茶饼,来尝悟道泉吧。而明代另一位大文人文征明在《翠峰寺》一诗中也留有:遗迹见说降龙井,裹名来尝悟道泉。曾领明吴门画派之首的沈石田亦在《悟道泉》诗中曰:纱帽笼头烟绕鬓,煎茶有法是卢传。要是当时碧螺春已问世,我想这些大文豪的笔墨总不至于那样吝啬吧。

直至公元1748年,乾隆年间的书法家梁同书游览东山后,才有了《碧螺春》诗:此茶自知昔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娥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褂不惜春雨干,满盏真诚乳花馥。可谓道出了碧螺春的高雅与珍贵。同历史上的史料记载和野史传闻均较为吻合。

综观其历史,脉络渐为清晰。碧螺春茶原为洞庭山上的野茶,到了清初被人工栽培利用,并创造发明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后其技艺代代相传,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精益求精。名贵高雅的碧螺春茶是洞庭山茶农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碧螺春的品级分类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

碧螺春茶叶等级详解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俗称一棋一xxx芽似xxx叶如旗)炒制。改为单芽。此茶是碧螺春当中的极品。挑拣的用时也比其他的茶叶多一倍的时间。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是需要高档洞庭碧螺春人士必选。

一级: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一级茶叶质量优异。价格又适中。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二级茶叶质量好。价格合适,性价比最高。家里自己品尝或与朋友分享。是不二选择。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一般我们自己招待朋友也是选用这个茶。三级茶叶价格优势明显。质量又好。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特级炒青茶价格低。产期大约四月既雨前茶。此时天气转热。茶叶生产速度很快。所以芽叶会长大很多。茸毛自然没有早春的多。但炒青并不是碧螺春里差的茶叶。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该品适合中等收入爱品碧螺春的朋友选用。价格适中。该品适合个人爱品碧螺春且口味较浓的朋友选用。

yi级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

以上便是关于碧螺春茶叶等级的简单介绍了。不同等级的碧螺春价格也会相差较大些。因而在购买时得注意加以区分。

辨别碧螺春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外形特点

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内在特点

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汤色嫩绿整齐,幼芽初展,芽大叶小。在鉴别真伪时,可用真品进行对照,凡不具备上述特点者即可却认为伪冒品。

产品颜色

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如果是着色的茶叶,它的绒毛也是绿色。

洞庭碧螺春和云南碧螺春


就洞庭碧螺春和云南碧螺春来说,一个产于洞庭湖,一个产于云南,所以这两种茶叶的产地是不同的,不过它们的加工工艺是一样的,具体如下:

洞庭碧螺春和云南碧螺春的产地区别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这里,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云南碧螺春

云南绿茶亦称“滇绿”。产于滇南的思茅、西双版纳、红河和滇西的临沧、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区的条形烘青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

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洞庭碧螺春和云南碧螺春的加工工艺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其炒制要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综上,洞庭碧螺春和云南碧螺春都是按照一样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的,只是它们的产地不同罢了。

云茶全面走进新疆


云茶全面走进新疆

网友老普洱兄质疑云茶进疆是个伪命题,其理由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云茶就进疆了,近年来某县一个茶集团每年要向新疆发货300吨以上,现在根本不存在要进疆的问题。

老普洱兄对普洱茶文化颇有研究,很多观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其对云茶进疆一事的质疑,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但又不能接受。这是因为,我们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观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是指新疆长期销售云南烘青绿茶,而且量不小,在这种意义上可谓云茶早已进疆。不能接受,是因为我所指的进疆,不是云茶简单地销往新疆,而是云茶真正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去,能够在当地掌控经销渠道,拥有定价权与话语权。

先来谈谈老普洱兄所谓的云茶进疆现象,也就是云茶低层次进疆的表现。其主要有二:

一是烘青绿茶进疆。云南的茶叶是红茶、绿茶、普洱茶三分天下。其中,红茶以前主要靠出口,近年来随着外销市场的急剧萎缩(跟人民币升值、欧盟提高进口门槛大有关系),国内品饮红茶热的兴起,滇红的内销市场在迅速扩张之中。普洱茶的传统销区为广东与港台,现在北方市场已经启动,一个全新的大市场正在培育之中。绿茶主要指烘青(晒青用去做普洱茶),其销路有二,一是作为花茶的茶胚,被浙江、山东茶商拉到广西横县窨制茉莉花茶,然后通过济南茶叶市场销往广袤的北方,云南烘青做花茶,最盛时占北方花茶市场的60%;二是被甘肃回族茶商大量收购,拉到兰州,然后分销到西北诸省,这其中就包括新疆。云南每年销往西北的大宗烘青毛茶估计为数万吨。

二是普洱茶在06、07两年疯狂期进疆,但旋进旋出,属于跟风炒作,目前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由上可见,云茶进疆主要是烘青进疆,以及普洱茶进疆,前者层次很低,不是云南茶商主动出击,而是甘肃茶商深入云南产茶区收茶,或者向厂家订货,而且卖的是大宗毛茶,利润率极低,在此种产销模式下,云南茶商一不掌控经销渠道,二没有定价权,三是只能卖毛茶赚取微利;后者是一种炒作,属于没有根基的进疆。如果老普洱兄对这两种进疆行为津津乐道的话,以为云茶早已进疆了,不用再谈云茶进疆的话题了,估计云茶会永远没有希望。

我跟老普洱茶兄的分歧乃在于,我所主张的云茶进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疆,是一种能够真正彰显云茶价值所在的进疆,是一种能够掌控经销渠道、定价权和话语权的进疆,是能够卖高附加值的成品茶的进疆,而不是一种低层次的被动进疆。我以为云茶真正进疆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云南茶商应该主动走到新疆去开拓新市场。新疆是一个传统大销区,但云南很多茶商对其很陌生,这是因为虽然云南的烘青早已销往新疆,但都是通过甘肃茶商转运的,云南茶商只知道茶叶销往兰州,并不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往新疆,这是很悲哀的事,自己不掌控渠道的结果是,自己的茶最终卖到哪里去都不知道。因此,云南茶商必须向福建茶商学习,主动到销区去开疆辟土,这样才能掌握产销格局,为自己争取定价权、话语权。

二是两地的茶事交流活动应该日益增多和频繁。开展大型的系列茶事活动,无疑是方便法,能够迅速推动云茶进疆,比如茶博会、考察团、研讨会等就是很好的方法。

三是在新疆建立云茶拓展基地。其最佳的方法乃是在新疆建立现代茶城,云南茶商抱团进驻,这样才能发挥云茶的抱团出击优势,以茶城为基地,逐渐渗透周边市场,然后再抱团进入下一个城市的茶城,再渗透新的周边市场。

四是用正品建立云茶的信誉。云茶在外省大都被归入廉价茶的行列,云茶在省外很难卖起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地茶商不懂云南的茶,乱进货,乱宣传,导致北方市场充斥了大量的假冒伪劣普洱茶,其中很多是用过期的绿茶、乌龙茶压制的普洱茶饼,这严重影响了普洱茶的信誉。因此,云茶进疆,是正品进疆,让新疆人民能买到真正的云南红茶、绿茶、普洱茶。

五是要建立市场监管机制与产品鉴定机构。云茶进疆不是放任式的进疆,而是由政府或者协会等权威机构牵头进行,对进疆的茶商进行严格的监管,以维护云茶的信誉。针对当地严重缺乏茶叶鉴定人才,可以向新疆提供云茶鉴定人才支持,以鉴定产品的优劣,维护消费者权益。

六是云茶的整体进疆,而不是仅仅是烘青进疆,要做到绿茶、普洱茶、红茶全部进疆。同时也不是昙花一现的进疆,如前几年的普洱茶进疆,而是真正根植于斯的进疆。

从这种意义上讲,云茶进疆才刚开始,大有可为。这才是我写《西北望,云茶欲进疆?》《朱澄谈云茶进疆三策》的初衷,望老普洱兄明鉴,期待您的进一步指教。

附:老普洱兄在金碧坊精彩跟帖:

我没有到过新疆,具体情况不明。

但据我所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即有大量茶叶进疆,那个时代做茶叶的厂家,基本上每年都会遇到一或二位新疆客户,最近三年,普洱某县一个茶集团至少每年向新疆发货300吨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茶叶进疆快已经三十多年了,为什么楼主现在才说云茶要进疆?新疆真是云茶处女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春城晚报也报道,一波一波的贵州女人在新疆挑着茶叶卖,新疆人问是哪里人,贵州女人一般回答是云南人,因为说成云南人,茶叶才好卖。(尽管贵州人卖假茶,但说明真的受欢迎,假的才会有销路)。

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


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

“80后”六堡茶制茶人年轻有想法,深爱六堡茶。上周,六堡茶的故乡—梧州市,举行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六堡茶友相聚在桂东历史名城梧州,以茶会友,畅言喝茶心得。“80后”制茶人致力恢复古工艺来自梧州本地的年轻“80后”、六堡茶制茶人徐小敏,是此次茶友聚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她来自茶叶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就用扁担挑着茶叶吆喝卖茶;而她爸爸,则在90年代首先开起了梧州第一家私人茶庄;到了她,更是用3年时间开了3家茶叶店、1家六堡茶体验馆以及一家六堡茶厂,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徐小敏更乐意和大家聊的是她正在努力恢复的六堡茶古法制茶工艺,例如传统双蒸双压。双蒸双压按字面理解即为蒸2次,压2次。是指用热蒸气把六堡毛茶蒸软,之后放在木箱或木桶中?压,约24小时后晾置后再复蒸第二次,最后把茶叶踩笠入箩或压成砖饼等就可以晾干、陈化,等待出仓。“双蒸双压后的六堡茶普遍没有涩感,更为醇和,入嘴舒服。但因为繁琐麻烦,如今这项工艺越来越少人使用。”徐小敏说。如今她制作的六堡茶坚持保留这些繁琐的古法制茶工艺,甚至包括烧柴火给鲜叶杀青、陈化至少1年以上等,为的就是还原传统六堡茶的真正好滋味。东北茶友跨越千里为茶来苗女士堪称此次茶会中最有心的茶友。因为她来自黑龙江大庆市,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梧州为的就是六堡茶。茶会上,苗女士一边品茗一边说起自己和六堡茶结缘的故事。多年前苗女士出差南宁,结识了一位卖茶的姑娘。临走前姑娘送给她一箩广西六堡茶,但因为六堡茶特殊的陈味以及黑不溜秋的模样,她并不喜欢,甚至不愿泡来喝。直到去年无意中翻出了它,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了冲泡。接下来的事,大家可以猜得到了。透亮如油的汤色,入嘴甘甜醇厚的口感深深打动了她,而最让她感到神奇的是,喝了六堡茶之后,她身体的小关节部位明显冒汗,随后身体舒服轻爽了很多。苗女士上网寻找关于六堡茶的资料后才了解到,原来陈年老六堡茶有很好的祛湿作用,很适合当下普遍亚健康的都市人。“现在在大庆,很多朋友都被我带动喝上了六堡茶,而且也普遍觉得身体舒服,感觉很好。”苗女士最后说,此次来梧州就是希望能多了解六堡茶,并将更多好的六堡茶带回。东莞茶商清仓去囤六堡茶茶会上还有不少茶商,他们的爱茶故事也很有意思。来自肇庆的一位茶商因为喝了六堡茶成功减肥十多公斤,所以现在更爱六堡茶了。梧州本地一位茶商专注在互联网上卖六堡茶,现在他卖六堡茶的销量在淘宝网上已位居前三名之列。最“夸张”的还是一位来自东莞的资深茶商。他卖茶十几年,过去喝的卖的都是普洱茶,在接触了解六堡茶之后,他“喜新厌旧”了,把自己多年库存普洱茶清仓处理,回笼资金后全部用来入六堡茶边卖边喝,用他的话说就是“有六堡茶陪着自己慢慢变老,就很好了”。因为手中一杯茶,结缘天下爱茶人,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又美好。南国早报茶友QQ群:224328597欢迎广大茶友入群交流,共享茶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走进碧螺春的故乡》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