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比如在日本,茶道侧重于宗教仪式化;在韩国,茶道侧重于具体实用的礼仪化;在中国,茶道侧重于艺术表演性质。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说,虽然各有不同,但禅茶文化的根在中国。

茶能清心,在“人我同心,心我同体”的气氛之中,易于进入禅的真实境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因而“吃茶去”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

“茶禅一味”,无论“禅”在前,还是“茶”在前,对它的注解都应该是“禅和茶”或者是“茶和禅”具有“同一兴味”。这样的“同一兴味”,我理解为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那么禅呢?同样是这样。佛教对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讲“禅茶一味”而把“禅”放置在前,这是无可挑剔的;设若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把“茶”放置在前,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很赞成陈云君老师“禅茶一味之‘一’是一种心境,而‘味’则是体悟”的说法。禅、茶与“一”和“味”以及饮茶人的心境、体悟皆化成为一,没有先与后。

Cy260.com精选阅读

书馨入茶


茶道与书道是最能够让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饮一杯好茶,赏两帖好字,以平常之心从容面对生活,自然会生出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当您走进王府井的“吴裕泰茶庄”,就见证了一场茶与墨合奏的交响曲。在这里,北京书协秘书长田伯平墨笔写茶,茶沁墨香,将自古以来人们对书道与茶道的追求提升到茶墨载道、探寻真一的境界。

这里还有大量作品是书写从魏晋至明清文人墨客的茶诗。李白的“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荡气回肠,如饮普洱;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温婉轻灵,似品绿茶;苏轼的茶回文诗“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雅致淡然,宛如小酌花茶。数不清的好诗佳作与不同风情的茶香茶性相映生辉。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撷取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茶诗,把茶、书法、历代茶诗结合在一起,让今人和古人一起共同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书法家爱茶、懂茶的故事至今仍旧流传深远。北宋苏东坡不仅嗜好品饮茗茶,而且参与采制,时常与人斗茶。在一次斗茶大会上,苏东坡的茶占了上风,喜不自禁。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风头,于是问苏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爱此二物?”不料苏东坡略作沉吟,从容不迫地反问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轼答得巧。

茶道和书道都有一种相同的哲理和内涵,最终都是对人的道德品行的修炼,因此,无论奇茶还是妙墨,都散发着馨香的文化气息,都滋养着人的精神气魄。

茶禅境界:与平常心相和


茶禅境界三:与平常心相和

开悟顿悟自然是高境界,而具备平常心是更高的境界。平常心的养成是和茶禅一味相和谐的、相协调的。而平常心的倡导,又是和江西密不可分的。

禅宗的“一华(花)五叶”,孕育开放于唐宋时代,而它生根建基的上壤乃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五叶”之中的曹洞、沩仰、临济三宗以及临济分权而出的杨岐、黄龙二派,皆直接诞生于江西曹洞之名得自宜丰的洞山和宜宣的曹山,沩仰之名一半来自宜春的仰山,杨岐之名得自萍乡的杨岐山,黄龙之名得自修水的黄龙山,而临济宗名虽山义亥禅师传法河北临济村所起,但义玄受法参学处正是江西,宜丰的黄果山才是该宗的祖籍祖庭。“五叶”中的另两枝云门宗、法眼宗,分别由文偃禅师创建于广东云门山、文益禅师创建于南京清凉山,他们都是青原一系的法嗣,二宗的主要活动虽然当时不在江西,却与江西的关系甚为密切。云门宗主文偃创宗前遍参江西名山尊宿,在庐山、水修等地建寺修学,其宗门子嗣在江西活动的大有人在,像洞山的晓聪、契嵩,云居山的佛印,庐山的怀琏,都是名震人主的云门龙象。法眼宗主文益开悟于漳州罗汉院,得桂琛禅师法绪,然后受江西抚州牧的延请,住持抚州曹山崇寿院,开堂授徒。他在抚州传法,“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计”。其门下诸如德韶、道钦、慧明等一批优秀徒众,皆学禅得法于崇寿院。文益晚年始受唐国主之邀,住金陵弘法,而其宗风禅法早在江西抚州就已经定型。云门、法眼二宗若要溯源其出,江西吉安的青原山,乃其寻根祭祖的圣庭。因此,也不妨这样说:江西是禅宗五宗七派的共同发源地。

谈到江西禅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马祖道一确实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对此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禅,盛行于陈隋之间,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始完全成立。”印顺禅师所著的《中国禅宗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出现之后,才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真正完成。作为继慧能之后出现的伟大禅师之一,马祖道一在禅学领域的影响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样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佛性理论。

马祖道一此说一出,几乎成为后世洪州禅学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到了临济义玄手中更是将“平常心是道”的口号表述为“立处皆真”。义玄认为“佛教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古尊宿语录》卷四)。主张人与道之间没有间隔,自然相契,,并有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临济语录》)至此不难看出,“平常心是道”的佛性论,实际上已经把慧能开辟的南宗禅所独有的那种自在无碍、随心所欲的活泼宗风发展到了极致。

慧能开辟的南宗禅向来提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而“直指”与“顿悟”的前提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要截断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用宋代杨岐派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话来说,就叫做“截断众流”。圆悟克勤在《碧岩录》中总结当时风行的石门禅的禅风的特点时说道:

云门寻常一句中,须具三句,谓之函盖乾坤句,随波逐流句,截断众流句。放去收来,自然奇特,如斩钉截铁,教人义解度不得。

所谓“教人义解度不得”,也就是要截断人们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使人们通常的思维活动在其中寸步难行。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佛教,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它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更多地从老庄思想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言不尽意”、“少得意忘像”中吸取了精华,形成了以直觉观、沉思默想为特征的参禅方式,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领悟方式;以自然、凝炼、含蓄为特征的表达方式改变了过去佛教灌输与说教的习惯,突出了自悟的知觉观照方式。禅宗常讲“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呢?即“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禅宗又讲“自悟”,何谓“自悟”?即不假外力,不落理路,全凭自家,若是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净心境,唯是有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葛兆光《佛影道踪》)既不要开悟也不要顿悟,而是能够自悟,平常心怎么不是一种更高超的体道呢?因此,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黄龙慧南禅师也有偈云:“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准辨满瓯花。”

由此可见,茶对禅宗而言,既是养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径,更是体道法门。养生、得悟、体道这三重境界,对禅宗来说,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它悄悄地自然而然地但却是真正地使两个分别独立的东西达到了合一,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出现了一项崭新的内容——茶禅一味。

茶经云:茶意禅旨见性成佛


茶意禅旨见性成佛

《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最初茶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民间普及。陆羽于公元760年隐居湖州苕溪,闭门十余载著述《茶经》,影响天下声名海外,世尊为茶圣。

陆羽是弃儿,被竟陵笼盖寺住持僧智积收养,壮年后与僧人皎然结忘年之交。皎然是中唐著名学僧,传世文集10卷,诗文中多处提到与陆羽的友情,以及共同采茶、制茶和品茶。所以,陆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许多佛家思想。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禅宗自南朝宋末达摩在中国创立,至六世分南北两宗,而南宗慧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风流所及,宗派纷纭,于南宋传入日本。

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而且学禅务于不寐,不餐食,惟许饮茶。如此修心悟性,以追求形而上的心灵净化,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禅的意境多少和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归宿。

茶美食 茶叶入膳好味道


把茶做成佳肴美食入馔,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和中国菜肴优雅、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就是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在上古时代,茶是作为药用的,而药物又是与食物不可分割的。《吕氏春秋》中的《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这样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气”,说明药食同源,历史上,我国民间也素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说,用茶掺食作为菜肴、食品和膳食,自古以来就有的。

据唐《茶赋》载,茶具有“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可见,古人常有用茶水来伴饭的饮食经验,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每天将茶当做蔬菜食用。这样吃着喝着,就有厨子想到要将茶叶做入菜中。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也曾提及:“翁同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由此,清朝时期,龙井已经入了菜。

茶叶富有色香味形四大特点,能饮用,能调和滋味,增加色彩,又具有药理成分,所以茶叶菜肴一般都具有双重功效,既可增进食欲、解除饥饿,又能防治某些疾病和增强人体健康。

水为茶之母:雨雪入茶


陆羽《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红楼梦》中提到的雨水和雪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句:“融雪兼香茗”,唐代陆龟蒙《煮茶》诗中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宋代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曰:“梦文以雪煮小团茶。”等等。为何曹雪芹在运用茶文化用水时而不多言陆羽的“三水”,而唯独在雨雪上下工夫呢?这其中恐有三点原因:

1、北方地理气候的客观原因所至。北方多干旱天气,河流水质不佳,山泉较少。井水中,好水也不多,北京故宫里的“大庖井”水质不错,但那是皇上专用的,管理甚严,小说中也不可能选用。

2、雨雪水是“天泉”,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食用雨雪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有茶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描写的就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景,这里的“天水”指的就是雨雪水。对于雨水,其品质一般因季节而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微生物易滋生,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般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易浑浊,不宜饮用。所以在小说中,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的轻浮,如何吃得?”而古人对贮水也颇有研究:要贮水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罗癝在《茶解》中曰:“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在小说中,也可见曹雪芹对贮水之法也颇有研究。

3、自然界的水有软硬之分,雨雪水属软水。软水中含有的其他溶质少,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用其泡茶,则茶汤明亮,香气高纯,滋味鲜爽,茶味也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中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若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会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所以对古代北方来说,雪水、雨水被视为茶之良母便是自然了。

骆少君:融茶入人生


骆少君说:“茶是我的养母,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茶又像我的孩子,让我深深爱着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员。其实对我来说,茶与人生早就融为一体,而生命的律动,也与这青山绿水间的灵物结合,化成了幽幽茶韵。”

生命中的第一杯茶

初次见到骆少君的人,总会惊讶于她的朴素,这位早就名满天下的老专家,不管到哪,都穿着一双黑棉布鞋,通身的家常打扮,就像邻家长辈。对此,骆少君自己曾经笑着说:“这样最舒服、轻松,就像喝茶一样,要的就是自然。”难怪已古稀之年的她,依旧笑容朗朗、性情纯真。说到自己干茶叶这行的原因,骆少君从不讳言:“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几乎都是全班倒数,所以考大学那年,我是班上最后一个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是浙江农学院的茶学系。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因为学科不出名,但父亲一直鼓励我,说茶叶这个东西最适合干一辈子了,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好,这么着,我才步入了茶界。”

其实说到底,是注重茶文化的家庭氛围给了年少的骆少君以信心—她的祖上是名门望族,父亲是医院院长、是建国后浙江省的首届政协常委,母亲也是共产党员,大多数亲戚都是海外华侨。小时候的骆少君感受最深的是,家里每个人都爱喝茶、爱讲茶,所以她很早就感受到了茶所带来的快乐,这样在面临人生抉择时,便自然而然皈依了“茶门”。

大学毕业后,骆少君被分配到了父亲的老家—福建,在福州茶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就在她刚刚怀着火热的激情投入事业时,没想到却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骆少君的生活陷入了困顿:父母进了牛棚、家被查抄,她自己也被下放到农村干活,日子艰涩难言。就在那个分辨不清人心的年代里,骆少君很幸运地遇上了真诚待她的当地人那些茶农和茶工,他们不仅没有慢待这个知识分子,而且尊敬她、信任她,而她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实际的种茶、制茶和评茶的技能与本领。这段经历,更坚定了骆少君扎根茶行业的决心:中国有这么质朴的茶人、有如此精深的茶文化,总有一天会长出参天的茶树,而我,就来做那育苗的人吧!

当春天又回到神州大地的时候,茶园的天空也放晴了。1981年,骆少君成了“文革”后首批政府公派日本静冈大学的留学生。留学日本的两年,她学的是“风味化学”,研究的是茶叶的香气。所以回国后,她用专业学识创建了我国的茶叶香气化学实验室,填补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及茶用香花化学研究的空白。骆少君十分珍惜这一切,她把全部身心都扑到了工作上。而那些各种各样的茶叶,在她眼里就像有了生命力,书写着天地的神奇。她用青春浇灌的茶树,绽开了第一枝新绿。

茶有益,茶有大益

几十年过去了,骆少君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茶叶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她主持研究的“闽75型花茶窨制联合机”、“闽76型花茶窨制联合机”、“花茶香气的研究”等课题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完成的“茉莉花茶工艺改革”,于1993年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而她从1991年起,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国内最著名的高级评茶师,骆少君和茶打了一辈子交道,她这样解释喝茶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结果造成很多疾病高发,而喝茶其实是一种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免疫力,是人体去火排毒、清除体内垃圾最简单便利的方法。”说起茶的好处,骆少君滔滔不绝,“喝茶还能抗辐射,即使在高辐射的工作环境中,茶叶也可以补充维生素,维持身体机能。”

骆少君是全国政协委员,在每年“两会“期间,她除了建言献策外,还不忘做一名传播茶文化的使者――带上若干茶叶分送与会委员。这些茶有上千元一斤的好茶,也有2.6元一斤的砖茶。有人开玩笑地问她:“你怎么带这么便宜的茶?”骆少君就解释说:“这种砖茶属于黑茶,别看茶的外形不好看,价格也低,但它的保健功能却一样好,尤其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有很好的‘降三高’作用。”

每次出门,骆少君都会带些白茶在身边。她说白茶比较温和,因为它的咖啡因含量不高、刺激性不强,而且能促进肝脏排毒,有祛湿退热的功效。“白茶中的营养元素较全面,能健胃提神,使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干扰素增加5倍;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你咽喉疼痛,就喝上几天白茶,保证效果良好!”骆少君笑着说。

很多消费者购叶时,一味追求新茶,对此骆少君却不以为然:“新茶有新茶的口味,老茶有老茶的风格,不能以新茶或陈茶来一概而论,像普洱茶就是越陈越贵。还有一些白茶、乌龙茶,也最好放一段时间,尤其是放到第二年才最好喝。绿茶和花茶中也有些品种,并非新茶才好。”骆少君记得,自己有一年参加政协会议时带了铁观音,就有位委员疑惑地问:“这么老的叶子也能喝?”面对质疑,骆少君不慌不忙地说:“这种茶香气馥郁持久,喝了就会知道。”果然,大家品尝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在继续科研工作的同时,骆少君开始更关注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也更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她郑重地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来自空气、水、农药、电器等各个方面的污染,而且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了,饮食解毒变得尤为重要。而茶叶的解毒功能特别强,它可以和体内很多毒素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将其排出体外。”骆少君强调,好茶要看工艺,更要看其地域生态环境,比如武夷岩茶,就因武夷山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物种以及毫无杂质的山水,孕育出了丰厚而独特的岩韵,不但滋味醇厚,而且自然安全。从1967年第一次到武夷山,骆少君已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趟,她始终感叹,在国内能保存这么一块“未受污染的世界环境保护典范”,是茶叶界的福气。

茶为国饮,根在千秋

骆少君是性情中人,数十年的风雨浮沉,改变的是她的容颜,不变的是她洒脱乐天的性格。在她看来,自己一生最惬意的事就是喝茶,在家喝,在办公室也喝,喝遍了大江南北,却很少泡茶馆。而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她都从不开空调,也不用电脑和手机。但其实,她并不排斥现代化的产品,只是觉得人应该接地气,与自然打成一片,即使不上网、不用手机,也不妨碍她对事物的判断。

20世纪90年代时,骆少君顶着各种困难,带头组建了我国茶界第一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办起了全国第一个茶叶职业技能培训班。她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让原来国有茶企因转型而下岗的老工人、老技师得到社会肯定,有用武之地;二是培养当代年轻人对茶的兴趣,从中发掘学茶的苗子。结果培训班第一批只来了十几个人,来自全国不同的茶厂,许多人连路费也是茶研所出的。骆少君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培训班结束,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包围了她。骆少君很清醒,她说:“我只是做了一件有使命感的中国茶人都会去做的事。事实上,我们中国的茶叶行业,仍然稀缺两种人才,一种是拥有精湛种茶技术、懂得茶叶制作工艺的高级技术人才,另一种就是国际市场营销人才。中国的茶叶行业,正在从‘销售为王’转为‘营销制胜’,但多数茶叶企业对营销的专业技能缺乏了解,特别对深度营销、价值管理、渠道建设、营销模式、销售政策、物流配送等系统过程,缺乏专业度,更缺乏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融资以及资本运作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增加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强化中国茶叶的质量体系和品牌意识;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大量的国际营销人员。”

骆少君认为,中国茶产业的希望在下一代,所以爱茶、饮茶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要把“茶为国饮”列入国家的教育国策,也倡议各学校开设茶叶课程,对孩子们进行茶叶健康和茶文化的教育。对这一点,她首先从自己的孙子孙女抓起:“有很多学生带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上学,而我的孙子、孙女上幼儿园、上小学,我就让他们带一大杯茶水。”碰上节假日,骆少君还经常在家里举行品茶比赛,哪位孙辈赢了,都能得到她特制的奖牌。在她的悉心引导下,两个外孙都成了学校中的小小“茶博士”,使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了喝茶。骆少君强调说:“要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需要喝茶、学茶,而这要从小做起。青少年每天喝一杯淡茶,会对健康有益。”

从风华正茂走到古稀之年,骆少君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情都投入了茶产业,她感慨地说:“茶是我的养母,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茶又像我的孩子,让我深深爱着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员。其实对我来说,茶与人生早就融为一体,而生命的律动,也与这青山绿水间的灵物结合,化成了幽幽茶韵。”文/流年

一缕茶香犹入仙境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不仅让亲人团圆,更让子佳人们的品茶怀古之意得以释怀。古时苏东坡把茶茗比做佳人,自古佳人配才子,但愿佳人常伴。此心此境似有佳赋为证:“仙山灵雨湿行云,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古时文人骚客便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宋代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人自娱自乐的“分茶”。清代已是茶馆鼎盛之时,30日,比起四川茶馆的闲宜,苏杭茶室的幽雅,北京茶馆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市民气息成为集大成之作。

中秋期间,记者闲来好事,造访了京城几家特色茶馆,品茗茶艺的同时,与老北京们聊天为伍,真实感受了一把民间茶文化。

品馨香好茶,享偷来悠闲

传统茶馆是老北京们的必游之地,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当记者浸淫其中时,被浓郁的市民气息深深吸引。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记者造访时,茶馆里座无虚席,舞台上正在上演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台下座无虚席,那高亢铿锵的唱腔赢得阵阵喝彩。着白色长衫的伙计穿梭其间,大碗茶、长嘴壶,让人品得有滋有味。

记者终于明白,只有当你置身这浓郁的老北京茶文化之中时,才会真的明白为什么老舍茶馆最能一缕茶香犹入仙境感受京城茶文化养生堂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与传统茶馆相比,现代风格的茶馆也别具特色,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记者的造访,与茶友们谈天说地,聊生活谈时事,酸甜苦辣咸有啥倒啥,显然给那里的一方净土多少带来了几分时尚和躁动的感觉。

当悠扬的丝竹声伴着不时飘来的缕缕茶香,让您在喧嚣躁动的都市中寻找到一方净土,当您从沙尘滚滚、沸沸扬扬的闹市来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五福茶室,聆听着悠扬的古筝,与朋友品茗赏器,谈天说地,您会一洗焦灼、浮躁的心理,凝神屏气,恍然身处“瑶林仙境”。

西湖龙井入菜食谱


杭州西湖龙井闻名遐迩,有不少人有想方设法的以茶为配料入菜,其中龙井虾仁已经成为杭州一道名菜,家喻户晓,介绍几种以龙井茶为调料的美味菜肴的做法:

龙井鲍鱼

原料:鲍鱼200克,龙井茶叶、料酒各15克,菜心50克,清汤300克,精盐5克,味精2克,胡椒面1克,水豆粉30克,鸡蛋2个,干豆粉10克。

做法:

1.将鲍鱼用料酒、精盐、胡椒面码味,将蛋清、干豆粉调成糊,拌匀;

2.用开水冲泡茶叶,头道茶水不用,再冲第二次,留75克茶水待用;将茶叶带水,翻扣在深圆盘正中,并将75克茶水倒入盘内;

3、把锅内清汤烧至刚开,将鲍鱼、菜心、味精放入,装盘即可。

龙井香炸黄花鱼

原料:黄花鱼一条、龙井茶10克、盐适量、黄酒150毫升。

做法:

1.将黄花鱼刮鳞去内脏清洗干净后备用。

2.将龙井茶用85度的热水冲泡,冲泡二三分钟后,将茶渣与茶汤分离,取茶汤100毫升。

3.将黄花鱼片开,用盐、黄酒和茶汤进行浸泡十分钟左右,让黄花鱼充分入味。

4.将腌制好的黄花鱼,放入油锅中炸酥后捞出。

5.将泡过的龙井茶放入锅中炸香,炸好后装盘。

6.将黄花鱼铺在盘中的茶叶上就可以上桌了。

龙井虾仁

原料:活大河虾1000克,龙井新茶1.5克,鸡蛋1个,绍酒1.5克,精盐3克。味精2.5克,淀粉40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75克)。

做法:

1、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换水再洗。这样反复洗三次,把虾仁洗得雪白取出,沥干水分(或用洁净干毛巾吸水),放入碗内,加盐、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

2、取茶杯一个,放上茶叶,用沸水50克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滤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叶和汁待用。

3、炒锅上火,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找散,约15秒钟后取出,倒入漏勺沥油。

4、炒锅内留油少许置火上,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入茶叶和茶汁,烹酒,加盐和味精,颠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

龙井茶香鸡

原料:龙井茶小山鸡配料:春笋金华火腿鲜香菇小香葱姜片调料:黄酒蜂蜜油盐酱油

做法:

1、将小山鸡洗净,凉水下锅,飞水去血末。

2、开水下锅,放入西湖龙井茶叶、黄酒、葱段、姜片,鸡肚子里放入笋片、香菇、金华火腿,整玻璃锅进微波炉略煮20分钟捞出。

3、鸡捞出,将整个鸡身抹酱油和两勺蜂蜜。

4、锅里做油,将整鸡入锅炸至变色。

5、将鲜茶叶放入炸过鸡的油中炸香,撒在鸡身周围。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茶家


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酒,往往使人麻醉、沉沦、忘却现实中的疲惫、苦闷、浮躁,乃至于痛苦——酒的好坏,菜的美味,不重要。

酒是媒介,借以远离现实,忘却一切。

一个人喝酒,最多的,也就是贪杯而已----往高处说,因为高兴,寻找一种微醺,却依然是助兴,或者释怀;往低处瞧,其实不过一酒徒而已-----古人早已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使如此,却不算是境界呢。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

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枣香、兰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

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吸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

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小姐的服务。你可以随心,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么?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

所以,喜欢,一个人喝茶。

酒炒枇杷叶入茶 茶中有酒


“才闻桃花艳美香,又临蜜桃鲜甜时”。素有天下第一桃美誉的龙泉水蜜桃,不但桃子卖到了海内外,桃花经济也异军突起,而今漫山遍野的桃叶也将进一步壮大这条甜蜜的产业链。昨日,成都中医药大学资产管理公司与龙泉驿区山泉镇签订了水蜜桃及枇杷叶茶系列产品合作协议书,双方将携手合作,开发出口感独特的水蜜桃叶茶和枇杷叶茶。

7项专利技术保障

水蜜桃叶枇杷叶入茶

我国茶文化悠久,但用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做茶,目前尚无先例。从事这项研究10多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龙泽荣,取得的专利达7项之多。昨日,龙教授展示了最新研制的专利——桃叶茶。从外表看,桃花叶做成的茶叶与其他茶叶并无太大差别,但闻上去却略带桃香。

枇杷叶可以防喘止咳,水蜜桃叶能够活血化瘀,两者入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龙教授介绍说,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既可以单独做茶,也可以做配料茶,不同的工艺,做出不同的口感。枇杷叶做茶在杀青这个环节,可以用酒炒、盐炒、糖炒,做出的茶叶也就具有不同的口感,采用酒炒工艺的枇杷茶,茶中有酒,酒中有茶,喝茶品酒融为一体。

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做茶后,将给果农创造新的收益。龙教授指出,茶叶有春茶、夏茶、秋茶的区分,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在不同季节也可以做出不同品种的茶叶,从前不值钱的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将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

深度开发水果文化

专家建议建水果风情小镇

传统中药炮制加上现代营养学配方——水蜜桃叶和枇杷叶入茶,仅仅是龙泉驿区深度开发水果文化的一个方面。昨日上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华食品文化研究会,以及省、市文联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龙泉驿水果文化与桃叶茶品创意研发。四川中华食品文化研究会还为龙泉驿区山泉镇桃花故里授予“四川食品文化研究基地”称号并颁发证书。

专家指出,水蜜桃叶和枇杷叶之外,桃花和枇杷花也可以开发出系列产品,比如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将菊花、金银花晒干后,待春天桃花开,将鲜花与干花塞入枕头,做成香枕帮助睡眠。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在此基础上加入三味中药制成药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治疗失眠、头疼和高血压症。

专家、教授纷纷建言献策,他们提出在山泉镇建设水果风情小镇,水果文化一条街,建设健康养生主题公园。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左小军告诉记者,桃树、枇杷树全身都是宝,一旦合作项目落地,果农们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因为连树叶都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刘斌本报记者赵一

一入茶门深似海,我们都被它玩坏了


一杯茶,博大精深,纵贯古今、横跨六艺,融儒道释,行于市井三百六十行。因为茶,你要了解很多跟茶相关的,没想到一进去就完全沉迷其中,原以为自己玩茶,却不想被茶玩,不过,被茶玩,也说明你爱茶爱的深沉。

喝茶败家,千万别爱上茶,一入茶门深似海,茶无法承受之轻。

天呐,原来我们都被茶玩了!

一、茶识无边

喝茶人,起初接触,然后便慢慢尝试、探索其它多种茶,想要尽可能的多品尝接触各种茶。

种类上: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及再加工茶。每一类下又有很多种,只全国各地的绿茶品种,用我们一生的时间来喝也喝不完、了解记忆不完。所谓“活动老、学到老,茶名记不了!”;更别说红茶的包容、青茶的工艺复杂变化万端、黑茶的神秘深遂了。

产地上:全国二十多个产茶省,并且还有望继续增加。

山头上:只云南普洱一种,山头概念我们都玩不完,记不住,品感无分,什么古六茶山、新六大茶山,什么班章、易武、布朗、南糯、景迈、冰岛、勐宋、勐库、昔归、老曼娥、新曼娥、大雪山、麻黑、刮风寨、大漆树、滑竹梁子、坝卡、无量山、困鹿山、大户赛、小户赛、倚邦、蛮砖、革登、曼撒等等等等。更别说上千种茶都有名山场、核心产地了。武夷岩茶核心景区正岩山场,只有那么大,还有三坑两涧呢。喝茶、玩茶,前面品种都玩不完,更别说山头了。下面有年份新老茶呢。

季节上: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冬芽、雪片,春茶,二水,谷花茶。

完了,友说,听完这些就已经晕了。爱上喝茶,这要投入多大精力、多少财力啊,真的千万别爱上茶。

二、茶价难透

友说,从价格上说,什么是好茶?多高价格的为好茶?

你说五六百,他说上千的。你说上千的,还有上万的。你以为上万够可以了,还有十万的呢。十万就屌吗?那棵宋种上百万一公斤。一百万你还能喝到,故宫那颗多少钱你也喝不到。

茶价有多高,嘿嘿,就看你钱包有多鼓。想追,追到天涯海角,喝不穷你不罢休。

友一吐舌头,百无聊赖的端起茶杯:“茶,别追,适合即可。”老子几千年前就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三、新老难懂

近年老茶、陈茶火热,其实说白了,有些茶放放确实挺好,但,目前几乎所有的茶都在炒老茶、存茶。里面难免有新茶喝不完、卖未来之嫌。越陈越香、时光的味道、岁月的痕迹、陪自己慢慢变老,藏一壶日子与你老时共叙。

新茶、中期茶、老茶、号级茶、印级茶。老红茶、老白茶、老岩茶、老单丛、陈年铁观音、老六堡。友问,你还能老绿茶吗?能啊,绿茶也有能老的,并且老了还不错,比如小众茶广东揭阳的坪上炒茶,那叫够味,浓强刺激。

这么多的老,哪个是年轮的日积月累、岁月的沉淀,哪个是新人换旧符,哪个又是老黄瓜刷绿漆充嫩?

四、茶器精妙

爱上茶,哪能没有个像样的茶具,“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这境界太雅致了。有了像样的茶具,哪能不追求点手工、名家、柴烧、自然釉,怎能少了青花、汝窑、青瓷、哥窑、定窑、龙泉、紫砂、建盏。这些国内的还不够你追、嫌弃档次,没关系,还有铁壶、银壶、金壶呢。要不,再来件鸡缸杯?

五、茶人水深

茶人的水平都很高深,交流的深、玩的深。儒、释、道,张口就能来,闭口就能禅茶一味,三饮便得道,七碗体通泰,感恩、合掌、打坐、辟谷、隐逸世外。

我这杯茶无法承受之轻,茶友说,“一入茶门深似海,从此茶友是路人”。

六、茶雅生活

更重要的是爱上茶后,人就容易走火入魔。爱了茶,就想琴、棋、书、画、茶服、旗袍、茶席、茶饰、扇子、沉香、筝、诗、尺八、笔墨纸砚、茶曲、焚香、插花。

茶通六艺,雅致生活,自古及今,都可以由这一杯茶来串连起来。你说我这爱喝茶的,怎能没有点“艺”搭配呢。学了茶,开始学“艺”,完全停不下来,越走越远。

七、玩件太多

紫檀、蜜蜡、玉器、赌石、手串、象牙、文玩、珠子、翡翠。偶的那个神啊,喝茶时,手腕上不带个大珠子,不把玩个物件,不擦它个澄光明亮,咋能证明咱是个玩家。

和友们闲聊,我们喝茶,爱茶,本想玩玩,没有想被茶玩了。还真是这个情况,一杯茶,博大精深,纵贯古今、横跨六艺,融儒道释,行于市井三百六十行。就看你怎么看了。佛门看到的是禅是空,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文人看风月,哲人看人生,市井看流言;恋人看情,痴人看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入禅境 明心见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