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金属茶具和石茶具:

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它饮具共享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中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属器具。到隋唐时,金属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

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一套鎏金茶具,由唐僖宗供奉,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从宋代起,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容易使"茶味走样",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因其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得以流行于世。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鎏金茶具。

石茶具

石茶盘,顾名思义,是取材于天然石头,雕刻一些比较含蓄有意义的题材加为装饰,附加在有实用功能的茶盘上,而形成一种新的茶具新型产品。M.Cy260.com

石雕茶盘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因为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实乃赋石头之灵性,兼水土并容,五行相行,让茶叶回归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石茶盘的材质:可分为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型。规格:可分为规则与不规则。色彩:可分为纯色与混色。排水外观:可分为"隐藏式"与"外露式"。排水方式:可分为储水式与直排式。雕刻方式:可分为平面写意雕刻与平面写真立体雕刻。

延伸阅读

金属茶具有哪些种类


金属茶具种类一般是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成的茶具,历史上金属制作的茶具是比较多的。

金属茶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历史上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用锡做的用来储茶的茶器,具有很多的优点。锡罐贮茶器多制成小口长颈,其盖为圆桶状,密封性较好。金属茶具因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无法使用。

金属用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他饮具共用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

元代以後,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著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历史上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金属茶具因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无法使用。至今所发现唐代宫廷的银质鎏金茶具。这是1987年5月我国在陕西省扶凤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朝宫廷文物,内有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有11种12件。这种茶具虽有实用价值,但更具工艺品的功用。

历史上还有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至于金属作为泡茶用具,一般行家评价并不高,如明朝张谦德所著《茶经》,就把瓷茶壶列为上等,金、银壶列为次等,铜、锡壶则属下等,为斗茶行家所不屑采用。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基本上销声匿迹。

金属茶具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器具之一。

金属茶具的收藏价值


日本老壶可被视为百年难得的珍贵古董,据目前统计,日本老铁壶的生产总量在30万把左右,历经年代洗礼,不少已经损坏,如今保存下来的数量只有不到当初的一半。

铁壶工序繁复

日本铁壶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早从日本江户中期开始流行,而明治时期日本铁壶则更加广为流传,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受到飘洋过海的唐文化影响,日本银制茶道器皿在宫廷、贵族中出现,并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要角,后来在民间流传,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铁壶,而制作精美、造型独特的银制茶壶还经常作为高贵的礼物,为亲朋好友间的送礼首选,在现代,这些日制铁壶变成了藏家相争收藏的目标。

铁壶在日本茶道中不可或缺,日本铁壶以生铁为原料,采用铸造工艺制成,由于整个过程都需手工完成,制造出来的壶具有外形的唯一性,绝对不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时至今日,日本铁壶的制作大师几乎都已不在人世,铁壶的制作高峰也早已随着战争而中断。如今,除了日本南部铁壶仍有创作和生产,一直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在昭和年间已销声匿迹。门德扬拍卖公司董事长陈国恩表示:“二战后,轻金属制品在使用上更为轻便,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因此日本老铁壶数量的减少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煮水甘甜补铁

铁壶之所以有名,其由来在于锅烧之制法(800一l000℃炭烧),锅烧使铁的表面会变成酸化皮膜。因酸化皮膜没有直接和铁及水混在一起,所以烧开的水不会感觉有金属味道,有抑制生菌之作用,使铁壶煮出的水口感很软、甘甜,用来泡茶更是如虎添翼,而在煮沸过程中,铁壶吸收水分中的氯离子,并释放出二价铁,长期饮用可以预防贫血、补充铁质。

在日本贵金属茶具中,属纯手工打造的金壶最为昂贵,茶圣陆羽更以“金银为上”来肯定金银茶具的评价,相传金银茶具煮水,能使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古人谓之“若绢水”,煮茶可使茶水变的更清晰透彻,还原其最好的滋味。“石川光一霰雾花摘钮金壶”为花摘盖钮,壶身霰型装饰,纯金质感内敛高雅,彷彿打了柔焦一般散发出柔和的光泽,使人细细回味咀嚼,百看不腻。由于黄金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熔点高,密度大,韧性和延展性好,用金壶煮的水,软中带滑,甜而清沁,对茶性的发挥极为巧妙的平衡。

金、银茶具作工精美

一把好的日本老壶,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壶中都能见到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许多老壶壶身都铸有汉字诗词或名言。明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银壶”,壶身形制饱满,阴刻心经文,需要心清心静手稳而巧,才能完成一部经文的刻入,十分不易,此壶刻工精美,字体文雅,砲管样壶嘴,银珠摘,底款:纯银,木制断热把,避免使用时烫手,由此可见作者严谨细腻的心思,老银壶最为人所称道的,即是壶身浓厚的历史感、斑驳的风味。金壶与银壶皆视为贵族阶级的茶壶,后亦因装饰花纹繁复华丽,作工精美,被视为艺术品。

中国身为茶文化的发源祖国,近年茶文化逐渐复兴延伸至收藏界,茶具器皿的收藏出现急速上涨趋势。其中,日本制铁壶集功能、美观、收藏性于一体,因此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门类。

木鱼石茶具鉴赏


木鱼石是一种罕见的空心的石头,经科学鉴定,它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锌、硒等十多种对有益的微量元素。木鱼石茶具采用天然的木鱼石制作而成,因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故此木鱼石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能极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古人有诗赞曰:曾见山有洞,罕闻石中空,虽非珠玉类,可在一绝中”。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径山东,地方得知乾隆帝酷爱收藏各种名贵茶具,便向乾隆帝进贡木鱼石茶具壹套共六件,乾隆见茶具外观温润圆滑,沏茶后茶香四溢,赞叹不已,欣然提笔为这套茶具题写清幽”二字,并命宫廷造办处镌刻于壶身之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木鱼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空腔内有的呈卵形核状,有的呈粉沙状,有的为液体,用手摇动,可发出动听的声响。《本草纲目》记载,木鱼石系珍稀中药材,其性甘平无毒,有定六腑、镇五脏之功效,久服有强力、耐寒、耐暑、不饥、轻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疗效。故而,木鱼石有得者有缘,无福妄得”之说,得者往往不传其产地,更使该石身价百倍。经实验室鉴定,木鱼石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锌、硒等十多种对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强的保健和美容作用。

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将水放在木鱼石茶具中浸泡两小时,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即能达到国家矿泉水限量指标。因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木鱼石茶具对酒有奇效,经山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表明,用木鱼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时,甲醇含量可降50%、杂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变。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鱼石酒具中放置20分钟,即可变得绵软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显减轻,与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显的差别。

 

石制茶具的功用


您一定知道木鱼石那美丽动人、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传说吧。前清乾隆年间曾被誉为能使人智慧、勇敢、坚毅的唱歌之石。

木鱼石,其色呈紫檀色或湖蓝色(豫北灵山地区最新发现的珍贵品种),形似木质,又称木纹石。此石种仅分布于中国的豫北等极少数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石种。其药用价值早在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极尽记载,现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鉴定,确认该石中锶、锃、钙、磷、碘、锂、镁、钠、锌、钼、铍、硒等二十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用其制作的茶具、酒具、具有较高的欣赏、收藏价值和显著的保健作用。

木鱼石茶具在酷暑季节泡茶,四天内其色、香、味不变,盛装普通饮用水,两小时后即能使其迅速矿化,达到国家规定的矿泉水标准。由于木鱼石中希有元素含量适中,所制的器皿防腐和通透性好,因此,长期用该器皿泡水饮用,能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调节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

 

茶具与茶


人们喝茶,茶叶是主导,茶具却也是“半边天”。茶具是茶艺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适合的精美的茶具,那么,整个茶艺活动都会暗然失色,那么,茶具和茶应该怎样搭配,才能配出好的意境呢?

茶具与茶的相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茶汤与茶具的相配,茶具对茶汤的影响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陆羽《茶经》之推崇青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

茶具色泽的选择主要是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饮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同时,应注意一套茶具中壶、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做到浑然一体。如以主茶具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则更是天衣无缝。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大致如下:

名优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等陶瓷茶具。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

不同的茶叶有自己独特的风

不同的茶具也各有特色,只有风韵与特色相符才能更加演绎出茶之美才能更好的相互映衬。

陶瓷茶具与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

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

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

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茶具种类之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瓷器发明之后,陶制茶具就逐渐为瓷制茶具所替代。江西景德镇所产的薄胎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出现最早。青瓷茶具自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

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特别是造瓷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继越窑有发展,学官窑有创新,因而产品质量突飞猛进,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也被誉为名窑之巨擎。

哥窑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为“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白圾碎”。这本来是因釉原料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疵病,但人们喜爱它自然、美观,反而成了别具风格的特殊美。它的另一特点是器脚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隐现紫色、因而有“紫口铁脚”之称。

从宋代起,龙泉青瓷不仅是国内畅销产品,也已成为重要出口商品。哥窑的青瓷茶具于16世纪首次运销欧洲市场,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2、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白瓷茶具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白瓷就有“假玉器”之称,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弱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宋蔡襄《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茶具与茶的相伴


饮茶离不开茶具,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搪瓷茶具与冰裂茶具。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我们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中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中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中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迹,因此而得名。都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等特点。

颜色特点:冰裂茶具因烧制时的各因素不同,例如:不同地区不同配置的瓷土、七彩冰裂使用的釉水、烧制的温度,会产生不一样的颜色。其他因素一致,因不同批次的烧制,颜色会有细微的差异,这也就是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件陶瓷品的原因。

主要的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青、兰、紫。什么是冰裂釉:冰裂釉是指在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裂纹,造成犹如花瓣般的层面。杯壁厚实,口缘宽敞,釉层薄、质细,釉面上有不规则的细碎层层叠叠,好似竖冰乍裂,立体感很强,极富艺术魅力。

冰裂茶具在市场上的热销程序不亚于汝窑茶具的质感,外观,色泽,造型都是非常漂亮的,而且色彩丰富,批发价格二三十块钱,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普通定位在100-300元不等,利润相当不错,价格却很平民化,被接受的人群更加的广泛,产品看起来却非常的高档。

明州茶具与茶文化


宁波(明州)自汉始已有饮茶。茶在汉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已成为商品。但饮茶风尚之盛莫过于唐。唐代陆羽《茶经》一书,形容当时饮茶风之盛时说:“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茶具就成为必不可缺的用具,这就有力地刺激了越州、明州瓷器茶具的生产。茶具,是指与泡饮茶时有关的专门器具。优质茶具能衬托茶汤的液色,保持浓郁的茶香,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少的条件。浙东地区古代茶具生产,一直以瓷质抖的茶具占主导地位,这与国内外闻名的越窑制瓷手工业发展紧密相关。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盏或碗配托盘,在东汉晚期和吴晋墓葬中出土的器皿可资作证。镇海区汉墓中出上的盘上置耳杯与碗,既是饮酒的器具,也是饮茶的用具。《晋书》记载了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不多备酒菜,主要供的是茶果,使用的当是碗盘配套。到了南朝时,尤其是梁武帝时代的天监年间,宁绍地区的萧山、上虞、上林湖、宁波江北云湖等地设窑烧造茶具已十分精致,这些盏托实物的大量制作与出土,正反映了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嗜好。浙东作为盛产茶叶之地,盏托这种新式茶具也就应运而生。

南朝典型的茶具,是划莲花纹盏与托盘。从各地南朝窑中生产的盏有青釉和酱褐色(黑)釉两种,内刻五朵莲瓣纹,也有素面的。托具(托盘)内底划莲花纹,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托盘内底下凹,使用时盏放其中,凹底固定盏底,以免活动。

唐代盛行饮茶。士大夫、丈人之间,更以饮茶为韵事,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和烹调方法,而且对茶具也十分重视。从全国来看,唐代六大名窑中越窑排在首位,所生产的茶具不但造型极美,而且釉色青翠晶莹,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极好的品茶茶具。陆羽《茶经》就曾对当时各地瓷窑的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许沦。他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把越瓷碗(盏)列为第一。

越窑唐代茶具中的茶碗,典型的有两种。一种为敞口(直口),斜直腹(弧腹),玉壁底。此种茶碗与长沙窑晚唐生产的碗,造型一致,其碗内底刻写“茶碗(垸)”两字。当是一种理想的茶碗。第二种,为荷花碗(盏),口作五缺,腹压五线,圈足外撇,造型似一朵开放的花朵。

托具(又称托子),在越窑中生产很多,仅上林湖唐代窑址出土的托具,有两种。

第一种,托具由托台和盘组成。托具圆,口微微高出托面,大小一般与盏的圈足尺寸大小合适,托台置于托盘之中。盘宽沿,平底圈足。托面划对称菱形花纹,这种纹样与绍兴古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墓出上的碗和圆盒上的纹饰风格大致相同,因此可以知道它的相对年代。这类托具也有素面的。朴素大方的造型,配以青色釉更受人们欢喜。

第二种,盘中间不置托台,大小一般也与所用的盏(碗)圈足尺寸相一致。宽托沿,沿上分为四等卷成荷叶状,相对位置压印四条筋,浅腹矮圈足。造型秀丽,线条优美。这类盏托具,在宁波市和义路一带,唐大中二年文化层中出土的托具和荷花盏(碗),可说明它们的相对年代。和义路出上的托具,釉色青翠滋润,托具作成卷荷叶,托沿腹壁压成四缺。上置一件敞口荷花式盏。全器宛如出水荷叶,托着怒放的荷花,“越瓯荷叶空”之句,生动地写出了荷花形的造型。因此,此器被列为国家的一级文物。

五代北宋时期,随着饮茶风俗的兴盛,越窑窑场生产茶具大增。东钱湖窑场,盏(碗)生产甚多。盏(盅)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直口,器身弧度大,盏心划花纹饰,圈足高而外卷,满釉,底中心微凹入。

第二种,直口,器身压成花瓣形,盏里刻划莲花纹;另一种稍浅,底部厚重,器里有划花纹饰。

第三种,此式盏大小皆有,制作精细,盏身刻划莲花瓣纹,圈足高而外卷,满釉。

托具,东钱湖、上林湖、上虞窑寺前窑场遗存中数量较多,按型式分有五种。

第一种,数量较多,托口成喇叭形,托盘较浅,圈足外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金属茶具与石茶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具资讯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