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安溪芦田。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

CY260.com扩展阅读

梅占 - 基本概况


原产于安溪芦田。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

梅占茶美丽传说


梅占茶原产于安溪芦田。这里云雾缭绕,泉水淙淙,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梅占生长的好地方。正是由于这种好地方,产出的茶叶也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

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由传说可知,这梅占茶,色泽乌绿,香气浓郁,稍有青辛味,滋味醇厚,汤色橙黄,饮后回味无穷,梅占是乌龙茶中独具风味之佳品。

梅占的特性


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kg~3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适制红茶、绿茶、乌龙茶。制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是制特种绿茶的优质原料;制乌龙茶,香味独特。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应性强,在平坦肥沃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旺盛,适栽于江南茶区。该品种为适制性广的高产良种,一年可采五轮,在一般肥管条件下,亩产乌龙茶干茶达100公斤以上,高者可达200—350公斤。福建省最早实现亩产500公斤的福安茶场的丰产园,就是梅占种。

梅占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

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

梅占茶的产地及特点


作为安溪乌龙茶名种之一的梅占茶,原本在安溪被大量种植和出口,前几年却因为铁观音的耀眼光环而逐渐被淡忘。但是随着红茶和岩茶的大力推广和热销,适应性很强、香气独特的梅占又开始广为人知,成为岩茶和红茶中的名品并声名远播。梅占茶,真正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梅占茶原产于安溪芦田三洋,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另一种是,清道光元年(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已有10O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区,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广西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4-1985。

梅占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

梅占在中国六大茶类中可谓左右逢源,不管做成什么茶都是品质上佳,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梅占茶的由来和特点


由来

其由来有两种传讲: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叫?王氏不知,临时答不上来,仰面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名。

另一种是,清嘉庆十5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托钵,杨恣意款待,老人以三株苗奉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经心作育,长得此外繁盛。采制成,香气浓重,滋味醇厚,甘香适口。信息一传开,各人争相批评,甚为赞赏,但叫不着名来。村里有个举人依据该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今后三村5里广植扩种,就渐渐着名各地。

特点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屹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着花多,壮实少。育芽本领强,芽梢。

梅占茶的品质与冲泡


梅占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香味独特,品质较佳,而制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

茶具:160CC白瓷盖碗;随手泡;白瓷品茗杯。用水:桶装矿泉水;水温:98-100度;出汤时间:20秒-45秒出汤。置茶量:约8克。

干茶:乌褐中带绿,有光泽,有不太明显的霜,条索紧结弯曲,还带有一丝淡淡的火香味。

茶汤:汤色淡黄至金黄,清澈明亮;头泡还带有淡淡的火香,二泡之后火香消失,花香尽显,而且香气持久,非常特别;内质感很好;茶汤顺滑,厚且细腻;回甘快而持久;但该茶不算很耐泡,但各泡之间茶汤的内溶物相差不大,六泡之后开始减弱。

叶底:绿润;叶边缘红边显,均匀明净;边缘破碎少;叶片肥厚;弹性极佳;香气清爽而正。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比较好的一泡茶,有梅占茶树品种特有的气质,再加上岩茶的制作工艺,香气口感都算不错。

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

王梅农:云南普洱茶今昔


王梅农:云南普洱茶今昔苏州市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测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普洱茶在工艺上属于黑茶,因产地原属普洱府,故得名普洱茶。它是以采摘云南大叶种茶树经萎凋、杀青、揉捻后晒干的毛茶为原料,再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生茶为毛茶压制成型让其自然发酵,而熟茶是将毛茶沤堆发酵再压制成型。云南产茶和普洱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茶农就献茶给周武王,三国时期的“武侯遗种”,也有文字在档,在1700年前《普洱茶话史》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自唐宋之后,云桂茶叶市场影响到东西方贸易形态格局为全国所注目,明朝,茶马市场兴起,茶道沿途因此孕育、发展聚集成许多城市,支撑并进行庞大的茶马交易,成为经济贸易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到清朝普洱茶引起宫廷注意和好感,由于成为宫廷用茶,使它的地位、影响力和消费需求大增。雍正帝于1726年推行“改土归流”政策,1729年设“普洱府”,直接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即贡茶。普洱茶最为著名的产地是易武、倚邦、攸乐、莽枝、蛮砖和革登,为公认的六大茶山。普洱茶以临沧、西双版纳所主栽的大叶群体种茶树所采摘的芽叶为原料,该种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为:乔木型、大叶种、早生种。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而分枝较稀疏,叶片水平或略向上斜生,叶片特大,成熟叶面积可大于60cm2,叶片以长椭圆形为主,叶色呈绿色,叶面富于光泽,叶身稍微背卷面隆起,叶子渐尖或急尖,叶齿粗而齐整,叶质厚而软。芽叶肥壮呈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达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2.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0%,氨基酸2.3%,是国内茶树中内含物最丰富的品种之一。依一般传统,品茗爱好者对普洱茶的品茗以对日凋的青饼,干仓保存为标准(即日凋、生茶、干仓),新鲜自然为好的民间评介原则。按照我国茶叶行业审评的相关标准,普洱茶的审评外形30%(外形10%,色泽10%,整碎和净度各5%)、内质70%(香气、滋味各25%,汤色、叶底各10%)。说起生毛茶:即按绿茶的加工工序,完成干燥(晒干)后的毛茶,从本质上它具有绿茶的一切特征,但晒青毛茶是作为普洱成茶的原料来使用的,考虑到最终成品的连续性,所以还是把它归入普洱茶生产的中间产物来表述,毛茶一般分十个级次,较嫩的四级以前做沱茶,五至八级中壮叶片制饼茶,九、十级粗老梗叶做紧茶,因为不同老嫩级次具有不同的内质成分比例,呈现出不同的滋味香气特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普洱茶均是普洱生茶,其制作工序为:采摘鲜芽叶经萎凋后杀青、揉捻、晒干(毛茶)、分拣、蒸压、成型等工序。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渥堆发醇工艺加速熟化的技术后得到广泛应用,熟普洱的制作是将晒青毛茶为原料,多一道关键而核心的工序是“渥堆”,该技术是由昆明茶厂1973年发明并推广应用,渥堆发酵不同于红茶发酵,它是在经杀青后抑制了酶促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渥堆,实质是湿热作用下鲜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在这一工序中,微生物群落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个“渥堆”过程是以多酚类氧化物质为主的一系列复杂生化转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供养不足及相应温湿度条件下,糖类分解、蛋白质水解后一部分形成香味物质,一部分降(水)解形成可利用状态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多酚类物质总量减少,转化成酮类为主的系列产物,尤其是呈苦味物质茶多酚、儿茶素(脂型)减少,具有降血脂活性的茶褐素增加,叶绿素结构遭破坏失去绿色而呈黄褐色,大多有益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和优化普洱茶的品质特征。萎凋是将采摘的芽叶经日光(或萎凋槽)失水至60%至62%。杀青是破坏酶活性制止氧化、转化成分,去除青草味,失水软化,有利揉捻;揉捻是使细胞破碎,促进内质成分转化,向有利于提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滋味浓度,提高浸出率,使茶芽成条,有冷揉热揉之分。蒸压是将晒青毛茶(或经渥堆的毛茶)用蒸汽蒸湿软化,放在不同的模具里经手工或机器压制成型,如普洱沱茶、七子饼、普洱砖茶等各种紧压茶;也可不经蒸压供直接饮用称之普洱散茶。

皖茶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作为我省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产业,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15年,我省精制茶产量2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6.8%;出口4.2万吨,创汇1.9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有关部门加大对茶企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力度,提升茶产业制作装备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化深度融合,支持茶企建设茶园栽培远程监控、茶品储运信息管理系统等,茶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皖茶全国行活动,借台、搭台、找台展销促销,全力为茶企做好服务,如组织省内骨干茶企参加青洽会、烟台东亚食品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我省将举办国际徽商大会、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会等省内大型活动,选好接入点,通过知名企业和徽商向国内外市场辐射皖茶影响力;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国内茶产业生产薄弱省份,传播皖茶品牌,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苏淑梅:做了选择就要坚持向前


专访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苏淑梅:做了选择就要坚持向前

做茶,会让人年轻。

这一点在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5月6日,见到苏淑梅时,已是晚上10点。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的茂圣茶业店,得体的套装,精致的妆容,一身枚红套装的苏淑梅走了进来。

“喝杯茶吧。”苏淑梅招呼记者。就这样,从一杯茶开始,记者走进了专属苏淑梅的香茗岁月。

“果敢者”的选择:

不能让六堡茶“偏安一隅”

2004年,爱茶的苏淑梅准备开一家纯销售的茶庄,“自己爱喝茶,想着就开个茶庄”。

朋友的一次偶然介绍,让苏淑梅放弃了之前的想法。“他们带我去考察,当看到六堡茶,我就惊呆了”。苏淑梅说,六堡茶有历史、有文化、有品质,这样的茶怎么能“偏安一隅”呢?

其实,当时六堡茶在梧州当地也只是少部分的选择,大部分喝的是绿茶。

不过,苏淑梅是个行事果敢的人。凭借多年闯荡商海的经验、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她看到了六堡茶潜在的商机: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梧州的六堡茶是个好东西。

2004年12月,苏淑梅创建了集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这也是梧州市最早成立生产六堡茶的民营企业。

“拓荒者”的决心:

带着六堡茶走出去

注册资金50万元,租的厂房,再加上由于六堡茶的特性,投入前两年并看不到产出……

但苏淑梅没有气馁,作为梧州第一家生产六堡茶的民营企业,作为坚持去外省闯市场的“拓荒者”,她选择坚持:六堡茶,一定要走出去。

2006年,在坚持投入两年后,苏淑梅带着公司生产的茂圣牌六堡茶参加当时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获得首个黑茶类金奖,实现了六堡茶在国际茶博会金牌榜“零”的突破。

事实上,最让苏淑梅开心的是,从六堡茶得奖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六堡茶,纷纷投入到六堡茶的发展事业中来。

据悉,目前梧州六堡茶的大型生产企业达30多家,农家生产形式的数以百计。

在苏淑梅的带领下,沉睡多年的六堡茶市场被唤醒,六堡茶产业真正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

“精致者”的坚持:

做“不落地”的黑茶

六堡茶属黑茶,据《中国名茶志》记载,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作为全国24种名茶之一,成为了朝廷贡品,在地上渥堆是六堡茶精制过程的关键。那有没有一种方式,让这种过程清洁化呢?苏淑梅一直在思考。

2010年6月,经过多次尝试,成功自主研发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制茶生产线。苏淑梅说:“六堡茶发酵罐属国内首创,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后稷奖’和被梧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不落地,在六堡茶的生产企业中,茂圣应该是首家。”

记者手记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捡来的

年近六旬的苏淑梅,只要呆在梧州,基本上都会在店里呆到凌晨;她还会为了找寻古茶树,在荒无人烟的山林中步行上10个小时……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这样的付出,她才缔造了茂圣的神话,用果敢谱写了一曲拓荒者的战歌。

在回答记者“为什么还这么拼搏”时,她说:做了选择就要坚持前行。■文/刘玲玲

红茶绿茶青砖茶首批“湖北老字号”宜昌茶企占


1月13日,从市商务局传来喜讯,宜昌的“宜牌”红茶、“长盛川”青砖茶、“采花”绿茶被省商务厅认定为首批“湖北老字号”品牌,在仅有的29个席位中占得三席。“老字号不仅要有历史传承,更要有市场竞争力。”市商务局工作人员高帆介绍,“振兴老字号工程”不仅是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民族企业发展、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民族商业文化、开展诚信兴商、推动特色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去年9月起,省商务厅开始在全省开展第一批“湖北老字号”认定工作。

经过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有关机构和专家认真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宜昌的知名茶企湖北宜红、鑫鼎生物、湖北采花的主打品牌均进入最终认定环节。此次入选的“宜牌”、“长盛川”、“采花”分别代表了宜昌的红茶、青砖茶、绿茶的最高水平,凭借悠久的历史传承、出色的市场业绩,顺利通过认证,囊括三席。

据了解,商务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老字号振兴工作的安排,密切关注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动态,研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指导企业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创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让“老字号”成长为民族企业的领军人,走出巴楚面向世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梅占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