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赞美抹茶的诗句。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但兴盛于日本,成为非常出名的食材饮品之一。

抹茶可以直接冲泡着喝,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来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称为茶磨,北宋诗人黄庭坚最早记述茶磨∶

浸穷厥味臼始用,

复计其初碾方出。

计尽巧极至迂磨,

信哉智者能创物。

抹茶的制作工艺:

目前抹茶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日本,整个生产过程非常讲究。树种从日本引进,为了保证茶叶的鲜亮和鲜嫩,春天当茶叶长出一芽两叶之后,进行第一次遮光处理。等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之后进行采摘和蒸青环节,即采摘当天用蒸汽杀青,再经过冷却、烘焙、筛选等多道工序,最后用石磨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在19℃的恒温中,缓缓磨出翠绿色的粉末,这些粉末就是抹茶。绿茶粉的原料基本上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无一例外的都是瞬间粉碎法。

抹茶有啥功效?

(1)饮抹茶明目

抹茶含丰富的维他命A原,而维他命A是视觉增敏剂,增敏也就是“明目”。

(2)饮抹茶防龋齿

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缺氟就会影响骨脂和牙齿的健康,而抹茶是含氟较多的天然饮料。

(3)饮抹茶提神醒脑

抹茶含适量的咖啡碱,故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加上抹茶中的挥发油清香芬芳,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即有提神醒脑之效。

(4)饮抹茶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功用近年来研究了不少,一致认为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对防病强身极为有利,抹茶含卡富维生素C,泡抹茶水温不宜过高,这样维生素C不会遭到破坏,故饮抹茶是补充天然维生素C的最佳办法。

(5)饮抹茶利尿防结石

咖啡因与抹茶碱是抹茶中成份之一,它们能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所以是一种很好的利尿利,既能畅通小便,加强肾脏功能,使肾脏内毒素,及废物尽快排出体外,又可防肾病及结石。

(6)饮抹茶改善肠胃功能

抹茶含生物碱,是一种天然碱性饮料,能中和酸性食物,保持人体体液的正常酸碱度(略显碱性).加上抹茶中的鞣质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咖啡碱又能增强胃液分泌,芳香油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故饮抹茶确有改善肠胄功能的作用。

(7)饮抹茶减少辐射伤害

抹茶中的儿抹茶精有中和放射元素锶扣减少原子辐射伤害的作用.可对抗现今城市辐射污染,故被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8)饮抹茶防高血压

抹茶含丰富儿抹茶精,尤以抹茶含量较多,儿抹茶精且有高度的维生素P的活性,能增强人体积累维生素的能力,减少血液和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故常饮抹茶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都有效益。

(9)饮抹茶降胆固醇防肥胖

抹茶中的维生素C对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强血管韧性、弹性都有利,而且法国及日本医学界研究证实,饮抹茶确有降胆固醇及减肥作用。

(10)饮抹茶补充营养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文章报导,经常饮抹茶,对补充营养也是很有价值的。

抹茶粉与绿茶粉的区别:

1、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2、味道: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3、香味:抹茶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4、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延伸阅读

好茶配好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茶已成为深得人们喜爱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的不同,中国茶叶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两大类。

其中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再加工茶类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袋泡茶等。制茶技术不断演变与发展,茶类不断增多,饮茶使用的器皿也在不断改变。使用不同器皿冲泡出来的茶,滋味也会大有不同。

一、绿茶

我国盛产茶叶,以绿茶为最早。目前,绿茶仍是我国主要的茶类,产区广,产品多。绿茶是不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艺制成。其中,杀青保持了绿茶叶绿汤清的特点,俗称”三绿“: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这种茶内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含有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绿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品种:碧螺春、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狗牯脑、太平猴魁、峨眉毛峰、安吉白茶、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

代表茶: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因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形成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炒制一斤碧螺春茶需7万多个芽头。螺春品质优异,高级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配壶:

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绿泥、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段泥步步高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0℃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炎热的夏季、干燥易上火的时节

人群:脾胃虚寒者少饮、神经衰弱者慎饮

二、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类,黄茶以“三黄”(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其制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在揉捻后或初干后有闷黄过程。其品质特征为:黄叶黄汤。黄茶的加工: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几道工艺制作而成,按照选料老嫩程度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物质。黄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

君山银针

品种: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代表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君山银针风格独特,质量超群,岁产不多。君山银针属芽茶,每斤银针约2.5万个芽头。芽头肥壮紧实、芽身金黄,满坡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用玻璃杯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金镶玉”,获得金质奖章。

配壶:黄茶外形美观、芽叶细嫩,故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不宜过大,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段泥六方映月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3~4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90℃~95℃;

适宜器具:玻璃器、白瓷盖碗、段泥敞口紫砂壶。

时序:春夏时节适宜饮用;秋冬寒冷季节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阳虚体寒者酌情饮用;

三、白茶

目前,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它是一种不揉不炒的茶叶,其工序简单,品质特征为芽叶肥壮、满披白毫,汤色浅淡。白茶分为芽茶和叶茶2大类,芽茶如银针,为单芽制成;叶茶如白牡丹、寿眉。

白茶经过“鲜叶采摘→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的加工工艺制成。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药,七年是宝”的说法。具有清热平气、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白毫银针

品种:白毫银针(包括北路银针和西路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品级:白毫银针为单芽;白牡丹为一芽一二叶制成,呈“抱心形”;贡眉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基本以叶为主,近年来多统称为“寿眉”。

代表茶: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该茶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单芽偏细长,汤味醇厚,香气清爽芬芳。

配壶:

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以紫泥,段泥类为宜,

②、壶形:宜壶身高度适中、口盖大,例如“金钟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250cc—350cc之间。

底槽清金钟壶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5~7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盖碗、紫砂壶;

人群: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

四、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做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序制成,制作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因产区不同而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4大类。

乌龙茶的制作,首先要求原料药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在顶芽全部开展且形成驻芽时采摘,所以青茶的原料要比红、绿茶的原料偏老些,这是形成青茶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品种有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如大红袍、肉桂、水仙),安溪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单丛及台湾冻顶乌龙等

安溪铁观音

品种: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永春佛手、白芽奇兰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岭头单丛、凤凰单枞

台湾乌龙:白毫乌龙(东方美人)、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配壶:

乌龙茶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类皆宜;

②、壶形:乌龙茶适宜小壶冲泡,闽南乌龙以香气著称,适宜壶身较高、壶腹鼓之器型,留香效果好,如“龙蛋壶”;闽北乌龙以茶汤而显,宜使用壶腹宽之小壶冲泡,更能激发岩茶醇厚之韵味,如“水平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100cc—220cc之间。

>红泥小水平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9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老少皆宜,茶龄较长者尤甚;阴虚火旺者慎饮;

时序:适宜秋冬寒冷季节饮用。

五、红茶

红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其品质特征是红叶红汤。茶色乌润、汤色红亮。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

滇红

品种:以制法和品质上的差异而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小种红茶(条形)如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条形)如祁红、滇红、川红、宁红等;

红碎茶(颗粒形)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四种,

代表茶:

祁门工夫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该茶外形条索紧秀匀齐,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有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国外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称祁门红茶这种地域性香气称为“祁门香”,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

配壶:

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之特征,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尽量为红泥类、清水泥等,

②、壶形:宜使用壶身较矮之器型;高级细嫩红茶还适宜口盖较大之器型,如“仿古壶”;

③、容量:壶容量适中,宜在220cc以上。

清水泥井泉壶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4~5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85~95℃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人群:老少皆宜,女性人群尤甚

六、黑茶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黑茶一般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五道工序。

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对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饮用湖南黑茶,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有生命之茶之说。

黑茶

品种: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等。

代表茶:

普洱茶,属于黑茶,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过去周围各地所产的茶叶运至普洱府(府制在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茶是运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晒干的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新茶花果香气浓郁。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有“美容茶”、“益寿茶”、“窈窕茶”之美称。以普洱茶为原料,蒸压加工成的紧压茶有:普洱沱茶、七子饼圆茶、普洱茶砖等。

配壶:

黑茶汤色深、耐冲泡、味醇厚,故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养出效果佳;

②、壶形:圆器、方器皆可;

③、容量:适宜在190cc-380cc左右。

紫泥清趣

冲泡方式:

一般投茶量:8~10g(三四人饮);

适宜水温:100℃;

适宜器具:瓷器、陶器、紫砂器皆宜;

人群:茶性温和,老少皆宜;

时序:四季皆宜,夏季燥热火旺时酌情饮用;

日本“抹茶”源自宋代


茶饼生产只是《宋代点茶复原》课题研究的一部分,另外,还复原了当时的茶具黑釉盏、宋代点茶斗茶茶艺等文化项目,由此,刘松年《撵茶图》的情景得以重现。

“我们很多制茶、泡茶的茶具都根据《撵茶图》制作,宋代点茶斗茶茶艺展示中的服装也将按图索骥。”王建荣说。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当时贡茶制作地在福建建安,向南宋朝廷的都城,今天的杭州进贡。”

宋代,中国饮茶习俗达到穷极精巧的地步。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如宋徽宗《大观茶经》、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丽的《北苑别录》、宋子安的《试茶录》等。这些专著,为茶博复原宋代点茶提供了借鉴。

宋代制、饮茶方法在中国渐渐没落,却前后传入日本。茶博馆专家乐素娜说,时至今日,日本还保持着中国宋代时期茶叶加工、品饮的特点。在日本,高级“抹茶”的制作与加工方式与我国宋代时期基本相似。

而日本抹茶的点茶法则传承了中国宋代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抹茶的“抹”和“末”相通,是上等茶粉的意思。其说法在我国南宋时期的径山通行。日本多名僧人曾于宋时修行于径山,因此,日本茶道至今仍称这种茶粉为“抹茶”。(杨晓政)

紫砂壶花货的种类


把自然界,动物界的自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设计成仿生形象的紫砂壶,人们称之为“花货”。历史上供春、陈鸣远和当代的朱可心、蒋蓉、汪寅仙等,都是制作花货的名师。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异常珍贵的财富。花货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欣赏及收藏价值。紫砂壶艺中的花货造型,类型有多种:

(1)仿自然形。此类花货类型在紫砂壶艺造型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是百姓最喜爱的壶的类型,其含义多为表达喻义及象征。代表作有:南瓜壶、束柴三友壶、竹段壶、树瘿壶、梅桩壶、百果壶、佛手壶、牡丹壶、荷叶壶、芒果壶、荸荠壶、西瓜壶、三珍壶、荷花壶、石榴壶,等等。

(2)仿日常生活中其他材质的器物。此种类型壶艺最具代表的为包袱壶。古今包袱壶多有制作,但形态各异。其原形均为一块方巾,将四角扎起,故名为“包袱”。包袱壶形态有方、有圆,方形多称印包壶,圆形称包袱壶。亦有传器称印包壶,壶身呈方形,打结为盖纽,与壶身融为一体,只是壶嘴为凤首,昂首张嘴,壶把装饰为一龙头。

(3)几何形器皿与仿自然形相结合。此种类型壶多为光货上局部装饰自然形态,有方、有圆,也有不规则形态,如凤卷葵、彩蝶壶、报春壶、云龙壶、松鼠葡萄壶、五蝠蟠桃壶、高梅花壶、竹段壶等。造型特点介于花货与光货之间,整体造型似为光货,但局部细节处点缀花卉、枝叶,是百姓普遍偏爱的壶形。

隋唐时期抹茶不是喝的?


初见“抹茶蛋糕”,我以为是做蛋糕时融入了茶水,随着“抹茶拿铁”、“抹茶冰淇淋”……不断扑入眼帘,我觉得不对劲了,百度一下,原来“抹茶”是这样的:抹茶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就很形象地说明“抹茶”之“抹”是“末”,是粉末,冲在碗里的茶不是汤水,是凝面;抹茶是用来吃的,不是喝的。一开始,我把“抹茶”当成动宾结构的词语了。

进一步翻看,可“涨姿势”了: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要达到98%以上。日本学者竹井瑶子道:“覆盖遮阴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阴茶”。

简直颠覆了我心目中茶叶的形象!我一直觉得,茶择了高山岭地,餐霞吸露,敛日月霓虹,饮山岚云雾,绝尘清碧地成长,然后经采茶村姑的巧手采摘,又经制茶师傅晾青、炒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程序的打磨,纸包,装罐,就可以润养一个个的人生了。捏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子,冲水,看茶叶在水中舒展,轻舞,是极美妙的享受。沸腾的水唤醒着茶叶凝结的山居岁月,显其清,漾其香,轻轻啜一口,醇香入胃入心,肌舒肤爽了,心明眼亮了,茶的生命也得以曼妙地重现和升华。

抹茶应是茶的另一秘境,通过覆盖,蒸青,焙干,磨粉,温碗,调膏,点茶,最终把茶独特而深沉的海苔香气全激发出来。据说卢仝的诗句赞美的是一级抹茶,颜色翠绿,泡沫浓厚,想想都要醉。人是何等的贪婪,把大自然的清香泡了汤水喝掉还不够,还要连汤带渣全吃掉,把茶“餐霞吸露”酿就的蛋白质、食物纤维、茶多酚、维生素ABCD、钙铁钠等全吸收了才过瘾。细思量,不管是抹茶还是叶茶,早已深入到人间的日常生活中,因而茶的后成长阶段都是依从了人的力量。

茶是什么时候走进了人类生活的呢?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简明的文字,读来却让人有些坐不住,真真渴望能生出翅膀,飞越苍茫时空,去看看神农氏,如何在一个明媚的四月天,在山中忽觉心燥口干,见一株灌木青碧喜人,就随手摘了一片嫩叶放口中咀嚼,只觉得苦涩中飘漾着一缕缕的清香,一时神清气爽,燥烦顿消,百禽闻之欢乐齐鸣,百兽见之奔跃相告……也许关于茶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而我偏爱“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一说。胸怀苍生,亲尝百草;悲悯生灵,善待万物,是我心目中的神农氏,“发乎神农氏”,我觉得更符合茶的本义和内涵。

而后,到了西汉初期,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开始人工种植茶树。采其嫩叶,晾、炒,去其青涩;揉、搓,激其香气。人们喝茶、吃茶成风,茶不仅仅可以生津止渴,祛病除疼,还带给了人们心灵的治愈和精神的丰悦,有关茶的文化应运而生。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是何等的苍远辽阔,而中国的茶文化在那“苍远辽阔”中又是何等的清韵独绝、翠碧迷人!

从神农氏开始,就注定了茶的兼容并蓄风格,蔬菜王国里有一“君子菜”曰“苦瓜”,所谓“君子”,就是苦瓜保持其傲慢之苦味,只有它影响旁物,旁物休想影响它。茶恰恰相反,小小叶子一片天,它可以吸纳走近它的一切味道!所以茶,变化万端,奇趣无穷;所以茶,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器物,什么样的人,就煮出了什么样的茶水,沏出了什么样的情致,喝出了什么样的品相。

沈复夫人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她的可爱:“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深秋时节,桂花飘香,桂花花瓣太小,一片茶叶都放不进去,但可以采下初开之桂花,置之于干净的盘子上,铺开,于通风处放半天,然后把它们放进茶叶里,泡出的茶,一样“香韵尤绝”,很美!

刘长卿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不知慰藉了多少漂泊失意的心灵:“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很愿意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屋主人听到犬吠,迎进来客,然后自屋外舀来一瓢雪。雪,纯白如云,晶莹似玉,倒进陶罐,置诸炉火,以柴薪烧化,烹茶共饮……噢,那茶味定是清冽的,那温暖也有着穿透力,穿越了古今。

徽州“吃三茶”习俗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聊聊著名的安徽吃茶习俗--“吃三茶”。

安徽的徽州是指如今的绩溪、休宁、祁门、黄山一带。这里自古就是茶乡,出产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茶叶闻名于世。基于茶乡的陶冶,徽州人自古就嗜好饮茶,而且形成了一些饮茶风俗。

徽州人喜欢饮茶,当地流传的“吃三茶”,它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每天早、午、晚三次必须饮茶;二是接待贵客的“吃三茶”。

徽州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每天按早、午、晚三次饮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晨起来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饮上一杯热茶,这杯热茶会使人觉得浑身血脉通畅,茶香盈口,精神爽快。到了中午饭后,更是离不了茶。他们在中午饮的茶多为酽茶,这样的茶有助于消化、健胃和去油腻。晚饭后,在庭院里歇凉时,品着香茶,觉得十分惬意和舒适。在劳碌了一天之后,饮杯香茶有助于消除疲时,品着香茶,觉得十分惬意和舒适。在劳碌了一天之后,饮杯香茶有助于消除疲劳。在冬日,全家人围着火盆,饮茶品茗,畅谈聊天,更是觉得畅快和喜悦。正是由于他们每日不离饮茶,所以当地有“饭可不食,茶不可少”的说法。

至于接待贵客的“吃三茶”,则是指枣栗茶、鸡蛋茶和清茶。徽州人受传统影响较深,待人接物很讲究礼节。即使是平日有客人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客人敬茶。如果是贵客造访,就要上三种茶。第一道是枣栗茶。这种茶不是用枣和板栗泡的茶,而是就着蜜枣和糖炒板栗吃茶。第二道是鸡蛋茶,就是用五香煮鸡蛋佐茶。第三道是清茶。这种“吃三茶”不仅款待贵客时饮用,就是全家人过春节或春节期间亲戚来家拜年时也吃。

吃三茶”不同于待客的就餐和饮茶解渴,吃的时候重在品茶,要在很闲适的环境里优哉游哉地品茶。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品茶,因而传统的“吃三茶”也只有在部分老年人中流行。

徽州人饮茶很讲究。首先,是讲究水的质量,徽州地区多山,山上多泉水,平时用山泉水泡茶是他们的首选。其次,是经过沉淀、净化的河水,井水居于末尾。当然与自来水相比,他们更喜欢用井水泡茶。茶壶里一般都有个网筛,以便滤出茶渣。

在徽州地区还流行一种本地的“茶道”。这种本地流行的泡茶、品茶的程序,较为细致,大体分为以下十几个过程。如静气(思想专一无杂念)、焚香(给茶神陆羽敬香)、涤器(洗净茶具)、烫盏(用沸水消毒)、赏茶(给大家看茶色、茶形,闻茶香)、投茶、洗茶(用鱼眼泡沸水清洗茶叶)、注汤(注入沸水)、敬茶(饮者闻茶香、观茶色)、品茶、上食(奉上豆千丝、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论茶(议论茶的品位、优劣)。这种茶道注重环境氛围,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基于此,才能达到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的目的。

侗族的吃“煮油茶”风俗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

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柳江畔、苗岭山旁的侗家姑娘都会背上口袋,三五成群,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采下尖嫩细小的茶叶放入袋内;有时兴起,还会随手摘取一片树叶放入口中,吹奏侗歌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曲调,随风荡漾在山坡上空,给人一种浪漫、抒情的感受。

侗家所采的茶,有采自栽培的茶树,也有采自山上自生的野茶树,品种繁多,如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节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八担紫叶茶等。采摘的茶叶,先用开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饭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一寸厚时就可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煮,自然粘合,取出晒干或晾干,所形成的像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佐料了。

“煮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下午收工后,连同正餐共四顿。农忙之时,常常送到工地上去吃。侗家人非常好客,如遇客人到家,随到随以“油茶”相敬。煮油茶由家中主妇操作。四方形的火炕上,架着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茶油滚滚,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撑腰膨胀,形状如金球。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炸焦时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滚开一阵,再用自制的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水即成。这时候,主人视在座人数往矮桌上摆碗筷,每个碗里放入一勺油炸米和一撮黄豆或花生,冲半瓢油茶水,连同筷子一并递给客人,说:“请吃茶”,但第一碗必须首先递给在座的长者,或上宾,以表敬意。客人吃完后,将空碗递还主人,主人依次摆在桌上。吃油茶的人即使有十个八个,主人绝对不会把茶碗递错,因为主人在桌上排列空碗时,心中是有数的。

第二次往碗里加入切成小片的糍粑、糯饭、籼饭、熟红苕等食物,面上放米花、黄豆、泡入茶水后,依次又递给每个客人,再次说:“请吃茶”,如此三番五次。客人如果吃饭了,就连同碗筷递还主人,或放在桌上,表示不吃了。主人客气,劝你再吃一碗时,你就说:“我只吃一点茶了!”那末,主人就只在你的碗里放些米花和黄豆。侗家的这种吃油茶礼俗,即文明,又礼貌。

这种“煮油茶”,吃在嘴里,甜香酥脆,喝入肚内填饥解渴,还可治疗轻微的感冒、泻肚等疾病,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侗家必不可少的常年饮料。

茶如人生中的那抹淡


这段日子过的有些匆忙,心,好像每时每刻都静不下来。其实知道我这样的忙事空虚颓废的,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我只是在虚度光阴。感觉自己的心态已至古稀,如同一棵褪尽灿烂的茶树,再也不会期待还有新的茶叶进出。

慢慢地自言自语,心慢慢地静下来,我想要给自己泡一杯茶。

茶,被搁置在一个铁罐里,没有好听的名字,只是普通的一种绿茶。看那些茶。没有泡开的茶身呈现着灰绿,均匀地卧在罐中,小心地曲卷着身子。使劲地嗅,却不能闻到浓的茶香。

一边的开水开了,发出声响。朝杯中注入水的一刹那,忽然感觉那些茶粒就像孩子,不管成熟还是青涩,都无可避免地要汇入滚烫的生活。

那些长在枝上的嫩茶就是我们的前半生吧,作为孩子的前半生。每个人都曾经只是孩子。当我们走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走过烂漫温馨的少年,当我们终于可以在枝上骄傲地挺拔着自己身子的时候,我们都面临着被采摘被选择的命运。

最初采走的那批是最优秀的,它们承载可更多的阳光雨露,被优先摘走,经过了最完美的工序全面的打造后,光鲜得体的成为时代的宠儿。随后采摘的那几批茶,待遇也是不错的。经过不同的工艺流程,最终都会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沸水兑入之后,有些茶很快就停止可翻滚,沉在属于的那个位置上,不作声响。另外一些茶,却继续地运作,悄悄起伏,力图在生活里找到自己最佳定位。不管怎样,沸水中浸泡的所有茶聚集在一起,终于散发了浓烈的茶香,那其实就是生活的芳香。所以生活的芳香才会沁人心脾回味无尽。

头遍茶的味道总是夹杂些许苦涩,其实这种苦涩就是一种经验,一笔财富。越是苦到极处的生活,越能品味出生活的甘甜。后来的茶,用再沸的水冲,味道还是渐渐地淡了,再淡。

透过杯底安静低伏的茶身,看见的就是我们平静走过生活的影子,我们带着平淡,面带笑容,依然前行……

泰国腌茶:可以吃的茶叶


茶、可可、咖啡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做为一种保健饮品,逐渐是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个地方喝茶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习俗,泰国则有腌茶的习俗。不过呢,泰国腌茶其实是一道菜。

泰国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腌茶一般在雨季制作,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附着的水后待用。腌茶时,先用竹匾将鲜叶摊晾,使其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两、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

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此时吃腌茶,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其实腌茶在中国云南也有这么一种习俗。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腌茶这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有机会去云南游玩的朋友,不妨去常常这种另类茶的美食!

走,去泰国吃腌茶


在泰国有两种异乎寻常的习气:一是高温吃火锅,一是烫茶加冰块。烈日炎炎,但在不少的酒店外面,有着很大的霓虹灯招牌:“××闻名牛肉火锅”。这时,桌上放上了一个煤炭烧得通红的大铜火锅,火锅边的一条小烟囱从炉底伸起,炉水欢腾,一碟碟生食物摆满台桌,逐个顺次下锅,其味鲜美无比,吃来也不觉热,由于室内有凉气,温度只在摄氏十度以下,这就发明了一个虚伪的冬季吃火锅的情形。

喝冰茶则是由茶店仆人先端来滚烫的热茶一杯,接着又端来一个盛满了冰块的盘子,让你把冰块,一块块地往热茶中扔,一杯热火朝天的茶马上冷却,大家就一口口地舒服地呷起来。

在泰国,人们特别喜爱喝冰茶。到泰国人家里做客,主人要为客人端上一杯冰茶或冰水果汁。在饭店用餐前,侍者也是端来滚烫的热茶,接着端来盛满冰块的盘子或高脚杯,把冰块放到热茶中。少顷,热气腾腾的茶便冷却了,人们就舒适地呷起来。不仅喝茶放冰,泰国人饮用其他饮料,如可口可乐、柑汁、啤酒、咖啡也放冰块,吃西瓜或菠萝等水果不仅放冰块,还要沾着盐水或辣椒末吃。

泰国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而用时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吃货请注意!“抹茶”的N种吃法都在这里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