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艺的女子是恬淡美丽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艺部主任张莉颖就是这样。

1997年,张莉颖辞去宾馆总机工作,去日本学习茶道,学成回杭,入茶文化研究会。现在她的工作,是向全世界推荐中国茶艺。

她说,茶艺分生活茶艺和表演茶艺。三五个朋友在家,聊聊天,喝喝茶,这是生活茶艺,古人说:茶水火器四合齐美,要做全这几点,难,但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基础上,让茶更好喝、更好看。首先,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杭州人一般绿茶喝得较多,冲泡时,1克茶叶配50至60毫升水就够了;水温也有讲究,泡君山神针一般70-75℃,泡龙井80-85℃,泡乌龙茶需100℃的沸水。

冲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龙井等绿茶,冲泡3分钟味道最好,维生素、氨基酸也释放出来了,比较有营养。玻璃杯泡绿茶蛮好,看着茶叶在水中绽放、舒展、回旋,能让人陶醉。

表演茶艺在要求茶质的同时,还要追求艺术上的感染力和效果,尤其在服饰、道具、场景、音乐等方面,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舞台艺术。

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茶艺表演中也有很多方式,有的侧重于宁静,燃一炷清香,弹一段古曲,便开始了;有的则喜欢热闹,插花、舞蹈、欢快的音乐,也是茶艺。

扩展阅读

茶的好味道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记忆大多是父亲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个茶壶,和我一起看书。小小的蓝色杯壁,浅棕色的茶,镶嵌着细丝片,似乎是整个小学的时光!

后来到了春天,全家去了江宁的黄龙涧,那是一个以茶山闻名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茶叶从采摘、烘焙到成品的全过程。看着用柴火作底料的泥土炉上烘干的嫩绿芽,善良的长辈们用手掌一次又一次地翻炒,然后叶子在细细的摩擦中渐渐褪去,翡翠绿的耀眼,变得越来越湿润和柔和。我哀叹创造的魔力,但我认为它是笨重的,那应该是上一代的爱;对我来说,还有更好的选择。

父母都是医生。生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每个周末,一家人三人聚在一起,爸爸会做一壶茶,暖暖的杯子,洗茶,注水,泡茶,做一套茶,跑云和跑水,平淡而平静,就像爸爸的样子。

六个月前,我母亲病得很重,家里有一群士兵乱成一团。父亲晚上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去医院陪他。只有奶奶陪着他回家,每天晚上我回家的时候,还是暗淡的灯光,熟悉的家具,我的心很难过。我父亲的一套汝窑茶具还在那里,但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温暖。也许是为了平息恐慌,我开始学着慢慢地泡茶。90摄氏度的开水,温热的锅碗瓢盆,放进普洱,第一次洗茶,然后泡茶。当他在高处掉到水里时,坚持三个点头。从凤凰城和韩信命令部队,使树叶可以充分展示。茶黑了,伸了伸懒腰,是品茶的时候了。与此同时,父亲在我身边,微笑着,热情地交谈着。夏天的焦躁不安越来越远,看着茶渐渐消失,我慢慢地安静下来……

幸运的是,最糟糕的事情没有发生。一个月后,家里恢复了原来的宁静。在城里桂花飘香的那天,妈妈在院子里摘了桂花,说她要泡茶。我父亲一边鄙视她,一边喝茶,一边微笑着向全家人问好,想尝试新产品。

茶是为绅士们准备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用父亲的眼光,读了这位谦虚的绅士,温柔如玉,懂得用一只眉毛提起一个案子,互相学习,生活也如此宽广……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西湖龙井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龙井是我过十大名茶之一,堪称我国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西湖龙井是绿茶,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又因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明前茶则为清明前采摘,雨前茶则为谷雨前采摘,采摘越早,品质越好。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西湖龙井“龙井”一词,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种名,还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谓“五龙合一”。龙井茶产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西湖龙井中有两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高级“龙井茶”宜用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茶美食 茶叶入膳好味道


把茶做成佳肴美食入馔,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和中国菜肴优雅、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就是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在上古时代,茶是作为药用的,而药物又是与食物不可分割的。《吕氏春秋》中的《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这样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气”,说明药食同源,历史上,我国民间也素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说,用茶掺食作为菜肴、食品和膳食,自古以来就有的。

据唐《茶赋》载,茶具有“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可见,古人常有用茶水来伴饭的饮食经验,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每天将茶当做蔬菜食用。这样吃着喝着,就有厨子想到要将茶叶做入菜中。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也曾提及:“翁同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由此,清朝时期,龙井已经入了菜。

茶叶富有色香味形四大特点,能饮用,能调和滋味,增加色彩,又具有药理成分,所以茶叶菜肴一般都具有双重功效,既可增进食欲、解除饥饿,又能防治某些疾病和增强人体健康。

龙井茶的采制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据说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龙井茶的审评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而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主要是评外形,平色泽、评汤色、评香气、评滋味、评叶底、评龙井茶的级别以及产地等8大类。

1、外形审评: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扁平,叶包芽不分叉,体表无茸毛,较绿润。

2、茶汤色泽的审评:高档茶的汤色多为嫩绿、嫩黄,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的汤色偏黄褐。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龙井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明显的区别;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

4、叶底的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即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入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

5、龙井茶的级别审评: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质龙井茶,嫩黄色为中等龙井茶,暗褐色为劣质龙井茶;除外,夏秋季炒制的龙井茶,如果色泽青暗或灰褐,则为劣质龙井茶;如色泽较暗绿的为机制龙井茶。

6、新茶与陈茶的审评:当年所产制的茶叶称为新茶,前一年炒制的为陈茶,新茶较有光泽,而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色泽较灰暗;如果在新茶中掺入陈茶,则干茶的整体色泽较花杂。

7、春茶与夏秋茶的审评:如果这两种茶都是新茶,可从干茶的色泽上来加以区分;如果这两种茶的色泽已“老化”,失去了新茶特色,就必须以开汤后评叶底来区分,如果叶底较绵软的则为春茶,如叶底较刚硬的就为夏秋茶。

8、龙井茶糙米色的审评:只有部分狮峰特级龙井茶的“明前茶”具有天然的糙米色,即淡黄嫩绿色。因狮峰的茶园日照强度较小,早春气温又低,开采早的幼嫩鲜叶,叶绿素a含量低,叶黄素含量高,呈嫩黄色,经炒制后的龙井茶具有天然糙米色,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也是品质优良的标志。

贮藏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着,为了防止西湖龙井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的美观外形,保证茶叶饮用的品质,必须采取妥善的贮藏方法,那西湖龙井茶应该怎样贮藏呢?

1、石灰缸干燥法,对于家用贮藏是非常好的选择。首先选择体积合适且密封性能好的铁箱、玻璃瓶、米缸等作为容器,然后将适量西湖龙井茶用牛皮纸包成小包放在石灰、硅胶、水碳等吸水性强的物质上面,密封即可。吸水性物质用量应根据西湖龙井茶含水量情况而定,若采用生石灰,茶叶与生石灰的比例则为4:1~5:1。

2、冰箱低温冷藏法,在用冰箱低温冷藏西湖龙井茶时,在西湖龙井茶包装外套1至2层的高密度聚乙烯袋,然后扎紧即可放入冰箱,以防西湖龙井茶吸收异味。

此外,在贮藏西湖龙井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西湖龙井茶水分含量尽量要低,不得高于6%。

其次,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低,控制在60%以下为佳。

再次,贮茶周围环境应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这些都是西湖龙井茶贮藏保鲜的前提条件。

龙井茶在香港


好多年前我在香港工作,因为带着“官方机构”的头衔,似乎是“有脸面”的人,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来香港,无论是公干还是私干,都会登门拜访。因为是杭州人,客人带来的礼物大多是茶叶。此外,我还常常收到从各地寄来的茶叶。每年过了清明,远方的茶叶就陆续寄送过来。此中档次最高的是梅家坞的龙井,那时,朋友寄来的龙井明前茶每市斤的价格大概要上千元。除了西湖龙井外,还有黄山的毛峰、吴县的碧螺春、安溪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北方的茉莉花茶、台湾的冻顶乌龙茶,名目繁多,美不胜收,各种各样的茶叶放满了几个抽屉,其中以龙井茶为最多。每天到了办公室,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泡茶,然后坐下来,静静地闻龙井那股特别的清香味道,闻着它的气息就想起了家乡杭州,就想起了家人和朋友。

然而以我喝茶的能力,这些茶叶喝几年都喝不完。我在香港和中外商人打交道,经常收到一些礼物,如领带、香烟和洋酒,于是我便将龙井茶作为礼物馈赠,而他们对龙井茶的认知也明显不同。台湾和东南亚华商都非常喜欢龙井茶,谈生意时我以龙井茶招待,他们会兴高采烈,喝了一杯还要一杯。临别告辞时,接过我送给他们的龙井茶,常常是一脸的受宠若惊,然后会坚持要请我到豪华的饭店去吃饭,以表示礼尚往来的礼貌。到了次年春节的时候,我会收到那些商人寄来的新年贺卡,里面的言词绝不会漏掉对龙井茶的赞美。

而许多洋人虽也喝茶,却是只知红茶,对中国的茶叶很陌生,甚至根本不知道在中国大名鼎鼎的龙井茶。有个以色列商人问我:“龙井茶是不是来自有龙生长的水井里面?”有的洋商喝上一口龙井茶就皱眉头,我好奇地问为何皱眉?他居然回答:“坦率地说,此茶像马尿一样难喝,绝对不如印度和英国的红茶。”

广东人和香港人也不喜欢绿茶,包括龙井茶在内,他们喜欢的是福建和云南的茶叶。在饭店餐厅里最普遍的茶是普洱、国宝和铁观音,是那种味道有点像红茶,但比外国红茶力道更强的茶水。刚到香港时,我还会主动送龙井茶给当地的港商,后来我就不得不停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友好行为。

大概是入乡随俗吧,时间长了我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我很抗拒广东茶的味道,后来渐渐地也喜欢起来,觉得那是另外一片饮茶的天地。但不管怎样,龙井茶始终是我的最爱。在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坐在阳台上,一边独自仰望异乡的天空,一边品着家乡的龙井茶,那是我一天忙碌后最快乐最安逸的时刻。

尽管我经常把龙井茶作为礼物送人,但由于每年收到的太多,送也送不完,到了第二年开春时,新的龙井茶又从浙江蜂拥而来,老的茶叶只好扔到住宅楼梯间的垃圾桶里。每每这样做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感到自己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心,也辜负了茶香里弥漫的一片乡情。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好茶难寻,有时得赶在新年第一批茶下来的时候去农户家踩点;

好茶难寻,有时得在几十种茶样中才能挑选出一款自己喜欢的茶;

好茶难寻,有时得寻边茶山才能选中一片天时地利人和的灵物;

好茶难寻,有时好茶是泡出来的。

寻遍好茶,舟车劳顿,还不一定满意而归。所以泡“好茶”,还不如“泡好”茶。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一杯好茶,水温不够,水质不好,闷茶时间过久,也是平白辜负了这杯“好茶”。

那么“泡好”茶,10块钱一泡的茶叶能泡出100块的水平,这杯茶的就值一百块,但如果你只是随便应付一下,根本不在乎10块钱一泡的茶,那泡出来的可能就一文不值。

茶有那么多种,好茶也就几种,喜欢喝的又只有两三种,能喝到的好茶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尝不到,所以更想尝,这是人之常情。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煮一壶净水,泡一盏清茶,看茶叶落入杯底,汤色由无转有,又由浓转淡,素淡的心在这一刻得到清默,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感受时光带来的禅茶体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携三五好友,泡上一泡茶,闲聊间隙一饮而尽,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泡“好茶”,不如“泡好”茶

遇到“好茶”,得之者幸,但是在遇不到“好茶”的时候,“泡好”手上这杯茶,也会得到鲁迅笔下描述的“喝茶的清福”。

周总理的龙井茶情


西湖龙井茶历史上有“狮”、“龙”、“云”、“虎”、“梅”之分,每个字代表着龙井茶在西湖山区的具体产地,这些字又称为龙井茶的字号。“梅”字号龙井茶产于梅家坞,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区。来到这里参观游览的人们常常为周总理生前5访梅家坞的事迹所感动。

1953年1962年期间,周总理曾先后五次来到盛产龙井茶的西湖梅家坞村视察、指导工作;其中有3次是陪同外宾的。他曾指示:“龙井茶是茶中珍品,国内外人士都需要,更要多发展一些。”

1957年,总理陪外宾到梅家茶区视察。正值清明,接待人员用刚采制的龙井绝品“明前龙井”,用山泉水冲泡,敬献给总理和外宾。总理喝完芬芳甘美的茶汤后,不忍把嫩芽丢弃,便风趣的说:“剩下的茶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全部消灭吧。”于是,端起茶杯,把茶叶津津有味地咀嚼吃了。

同年9月,他在梅家坞停留了四个小时,与干部、群众座谈制订龙井茶发展的计划。他亲切地对群众说:“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了,以后要经常到梅家坞来。”他在茶园与姑娘们一起采茶,体验生活时,看到嫩绿整齐的茶树,触景生情地说:“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是经济作物,再好没有了。”

周恩来在致邓颖超的书信中还谈及:“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将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他对西湖茶区,可谓踏遍茶山路,情满梅家坞。

周总理的到来还对这里的茶叶乃至经济、教育的更高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且出以他的人格魅力在这里留下了一连串故事,几乎每一个村民都在不经意之中流露着对周总理的感怀。1993年,梅家坞的村民还自发筹资修建的周恩来纪念馆开馆。每年清明节,这里的村民都用当年最好的茶叶泡上一杯茶放在周恩来总理的遗像前。

周总理生前特别偏爱龙井茶,有时工作到深夜,就用一杯龙井,几块饼干充当夜宵。他还认为客来敬茶,以茶为赠礼,礼轻情意重,这既不失礼,又能传播中华文明。中美建交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访华时,周总理请他共饮龙井茶,又馈赠他少许。对龙井茶念念不忘的基辛格,在第二次到北京时主动向总理讨要龙井茶。龙井茶现在是款待外宾的茶,并作为礼品馈赠外宾。

如何准确泡出山头茶的味道


喝古树茶是一种享受,喝名山古寨更是享受中的享受。泡茶的技术如果是关键的山,感觉不到茶本身的味道的话,第一是丢失天物,第二是对自己支付的钱感到抱歉。现在和过去不同,真正的名山古寨纯料价格惊人。

如果我谈论高山茶的酿造技巧,我个人认为老班徽和班徽是最有代表性的。现在很多茶客把班章看作是老班章,只有喝了两种茶习惯的人,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不同。

从味道上看,老徽章的霸气出现在入口的苦味中很快就变成了唾液。许多人更喜欢把古老的纯物质当作甜茶来对待。实际上是因为苦化的太快所导致的。

在布朗山众多寨子中,最接近老班章口感的非班盆莫属。其余寨子都略有不足。半张指的是整个大盘张茶区,之前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为了使班章茶具有老班章的霸气,茶商都会在产品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老曼娥。那样的益处是拼配茶茶也可以有老班章的霸气侧漏,缺陷是老曼娥的茶苦底十分重,冲调稍有不善就会使茶黯然失色。

在泡班章茶的全过程中,许多茶艺师都是用很快的速率出汤。

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苦味物质极易溶于水。闷茶汤特别苦的原因是因为大量咖啡因溶解了。许多专业饮茶者在泡茶时特别强调茶的协调,泡茶的过程充满仪式感。

从科学研究的视角而言,在冲调荼叶的全过程中,前几煮茶规定溶解咖啡碱的浓度值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在中间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需要均匀分离出来,尾水部分保证了茶叶中大量不溶于水的残留物质被分离出来。如果酿造方法得当,会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

名山大川古寨茶各有特色,其直接原因取决于咖啡碱、儿茶素、茶氨酸及其各种各样碳水化合物。不同化学物质的溶解速度因水温不同而不同,山只是正确把握茶的特性抽出茶叶。一旦明白中间的原理,剩下的就是大量练习了。

最后友情提示,在财力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请先拿便宜一些的茶练手。

西湖龙井茶历史渊源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着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着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龙井茶泡3分钟味道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