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茶心与禅心”:

禅心茶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遇水舍己,成为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静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禅茶一味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二论“禅是一种境界”: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

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

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

“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三论“心即是茶,茶即是心”: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人走了,茶不凉,是人生境界。

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

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予的只是你的想像,心即茶,茶即心。

CY260.com编辑推荐

心即佛则茶是心


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同共诉求和凭藉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

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

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而诗词无佛,则诗词无灵、无境、无气、无味,茶道与为文之道为佛之理密切相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茶、文,至此极境,功名、利禄、色欲、俗念,何以再求?

心即佛,而茶是心,则茶即佛。清灯古寺,佛法无边。茶清如露,心洁如佛,佛者,茶也。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中国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它表现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哲学基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人言语思索;涤除玄鉴、澄怀味象是审美诉求;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茶道美学的基本法则。四大支柱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茶道美学大厦。

茶人们既创造美,也可欣赏美;与其说是欣赏茶艺茶道,不如说是在感悟自己的人格和超越自我的情操风骨。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浓淡自知


有的人品尝到美食会觉得幸福,有的人见到美丽的风景会觉得开心,也有这么一群人当他们品到一泡好茶就会觉得怡然自得。

或许你我对好茶的定义不同,但是这一点也不会妨碍你喝茶,只要你清楚知道喝茶有益健康就会坚持喝。

人活在世上,虽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心底都期盼幸福长久。做茶的师父也渴望做好每一泡茶,但是因为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好茶总是不多。加上现在懂茶爱茶的人多起来,很多好茶根本还没有出厂就已经被抢购一空。市面上的高价茶虽然也好喝但是价太高,一般人喝不起,还是留给土豪们吧。(他们会赚钱肯花高价买茶)

喝茶的快乐首先是身体的快乐,包括香、水、味,几杯茶下肚身体热起来,这时就上升到中级的快乐即精神的快乐,茶人入静就会思考,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可行。对于好茶的快乐必须是最高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的快乐,因为你感受到别人的付出和奉献,开始懂得分享最快乐。

茶本来有苦有涩,但是人类是智慧的,在通过无数次探索实践后,终于做出了符合自己口感的好茶,茶叶从此不再苦涩如药,而是香气清幽回味甘甜。茶分六类各有不同,但是每一类茶都有极品,茶无好坏之分,有的是你我的分别心。很多时候你们看到我在喝好茶,就想和我一样有茶缘来喝茶,可是你们要回头问下自己为茶做了什么,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如果你是土豪那就花钱买,花钱也是一种付出。许多朋友问到底怎么做才可以增加茶缘?其实不难,从心出发真心爱茶。爱茶了就不再有分别心,什么茶都必须喝一下,没有对比怎么知道好坏,或者用适口更贴切。

真正的茶修是珍惜每一个当下,每一刻眼前的存在,每一个脑中的念头。师父说:“起心动念很重要。”我们都是凡夫,最擅长用自己的自我来分辨好坏对错,可是茶从来不会这样,无论是谁来喝茶都一视同仁,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从起心动念开始修,对谁都和气对谁都是笑脸,茶缘修好了想喝好茶太容易了,好茶会自己找上门,因为你懂它,你爱它。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茶叶正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药,在快节奏的当下,喝茶要求慢是很有道理的。当你静下心来回观自己近期或是近几年的人生道路,你会忽然发现很有趣,你活着吗?为什么活着?是机械运动还是自由活动?不要急着回答,来喝杯茶,你有一杯茶的时间考虑好再回答我。懂得珍惜学会感恩,你自己都会惊讶一杯茶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你会发现我们有时更需要借助一杯茶的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方向,认清目标才能更快成功。

相由心生,茶由心选


茶之用,性苦寒,一味者,茶与禅。能明心,可见性,其三德,广流传。坐禅时,彻不眠,若满腹,助消化。又明目,又解渴,又生津,祛肺痢,保健康,善护齿,皆长养,诸善根。禅茶茶本清淡,心有清静,用人性泡出茶性。

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茶德即人德。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茶,做人好,做茶也会好。人道即茶道,茶道即人道,可为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是为人之道、茶道仁心,既独立又统一,实属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名伦之理。

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和,非和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与茶相交,该内心端肃淡定,才不负于它。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个人活着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不论浓淡,在岁月的打磨中,幸福也好,痛苦也好,乃至精彩、坎坷、得到与得不到,都会随时间流走,不要刻意追回,顺其自然,才不会忽喜忽悲,心情才会像喝进去的乌龙茶,滋润润、暖融融。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但放下不是不要,而是另一种选择。

茶的最初本意是为了解渴。所以喝茶是为了解渴,而品茶是为了怡情。生活里,有时像在喝茶,是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有时像在品茗,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从苦到甜、从浓到淡,其实只是一个过程。品茶,须静下心来细细把玩品味,才不辜负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别虚度了此生,错过了茶香。

境界如茶。茶叶展开的越多,与水的接触面就越大,越容易沉下,越是卷曲,把自己局限起来,越是浮着。有境界的人如沉下去的茶,站得稳,看得远,凡事从大处着眼,通盘考虑,不计眼前得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顾眼前,不会有太大的收益。

喝茶,不仅是要靠缘份,一款好茶,需要有赏识她的人去看,去品,去回味。面对同样一杯茶,不同的人亦会生出不同的感受来。但品茶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快乐的基础上,用心灵去感悟那草木之间那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用一颗平常的心、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款茶。这正是所谓的“相由心生,茶由心选”。

借茶说心


在生活中,茶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虽司空见惯,却又实在不俗。它与闲适一道,与高雅同堂,以清净为友,结智慧为伴,因此它在诗里,更在禅里。当年赵州老和尚一个“吃茶去”公案,就把茶完全弄到形而上去了。从此的茶,就不仅仅是陆鸿渐《茶经》里的了,茶的季节把握,茶的采摘经验,茶的焙制程序,茶的煎煮火候,水的层次要求,器的讲究,饮茶时的人的种种表现方式,都变得不重要了,茶成了一种高妙的状态。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了这种高妙状态,吃茶时的情形便不一样了,它更靠近了心灵,由心灵来体味,经由心灵体味过的茶,就不再是一种饮品,而吃茶的过程,也就成了成就心灵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

一杯历史名茶在手,茶人也就活在文化里,活在历史中。各种茶会,各式茶席,都是人的灵魂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茶存乎一心,静心品茶时,当下的一得,便是莲花盛开。”

你看她写茶与女人:“茶的清雅,茶的甘冽,茶的香韵,茶的安静,茶的灵气,茶的淡泊,茶的洁净,茶的怡人,与其说是茶的这些美妙,是好女人的情质,毋宁说这些是女性一生应该追求的美好。”

你看她说茶道:“茶道的终极追求,就是让人回归宁静和本真,这才是生活的原生态,也是最高的境界。”

你看她讲吃茶的过程:“嗅茶、温茶、纳茶、润茶、冲泡、淋壶、运壶、奉茶,每一细节都是一种心平气和,含笑淡然,都是一曲浅唱低回、余音绕梁的《声声慢》。”

你看她感觉水:“真的没见过这样的水,触手满是寒气,清莹的光泽让人相信这就是轮回前的那一颗心,那是在百千万劫的红尘里,只有与至爱相对时才有的撼动。”

你看她讲究壶:“紫砂壶,是茶的知己,是茶人的知音。每一把紫砂壶都有一个真情故事。当你用一颗心解读着另一颗心,一把壶就有了生命。”

这部书,与其是在说茶,不如说是在借茶说心。为了通达心灵之境,书里不仅有茶,有茶的历史,茶的典故,茶的知识与茶的文化,更有眼前的人和故事,有心灵上的感悟和体察。读着它,你的心就会慢慢地宁静下来,跟着一个人的叙述,进入到一种状态,简约,干净,平和,空灵,从而忘掉身边烟火的缭绕和生活的忙碌,而啜饮一盏清泠和闲适,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就在自己身边。

人生若茶,或冷暖或浓淡,何必刨根问底


岁月清浅,人生无恙。坐拥一季烟尘,时光煮雨,沏一壶茶,品一抹香,悠然于岁月。浅携一抹淡然,静赏繁华,寻一丝暖,雅一首诗,微醉于红尘。细品岁月,浅抒人生。

人生若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眸里芬芳,蝴蝶自来;心若淡然,岁月清浅;你若向暖,人生无恙。

人生,往往因为太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不至死,那就能去生活。一辈子,免不了,会磕磕碰碰,会跌跌撞撞,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明媚的心,和一份豁达,柳暗花明,清香自来。

虽然不能时刻保持着现在这一刻的平静和理智,乃至豁然开朗,但不痛快的日子总会离去。如茶,你用滚烫的水冲泡它,它便热情四射;若是你只是静置它,不去理会,它终究要冷却。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反反复复,百炼成钢。

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责任。看文章,三分在看,七分在品。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三分…七分…,不过是人生的掂量。

让生活淡一缕浮华,让世界留一半清新,让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静如禅。在喧嚣里,安定一颗纷杂的心,盈盈浮世,弹去尘埃,淡然生活。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没有彩排,没有重来,多珍惜眼前的,你现在拥有的,做自己想做的!

石昆牧专访——茶心


台湾资深普洱大师,也是一位发心利他的茶人。致力于将自己对茶的认识以及茶文化传播给所有喜欢饮茶的朋友。

给修行的茶友提字,喜欢写简单的两个字“茶心”,总感觉喝茶不是简单的开门七件事,不只是解渴而已。虽是树叶,但茶能理解人的个性与心性。

茶能理解人,从一杯茶能理解一个人的个性与心性。当茶已从饮品变成商品,又从商品转为健康、艺术、文化,最后茶进入“道”、“禅”的修行境界,此时茶已不是茶,而人呢?

茶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茶人顶多俗气些,不会失去健康、导致疾病,在生化指标、健康需求方面,很多食品可以取代茶;因此,既然要喝茶,没有必要屈就于有施洒化肥农药的茶品,以致不管在网站、讲座、茶会或是专著中,不断强调只要没有施洒化肥与农药都是好茶;六大茶类:红、黑、白、青、绿、黄、新老、生熟,只要是自己喜欢都是好茶、适合自己的茶,不需在意市场取向、专家推荐,终究喝茶的是自己。喝茶方式不见得局限于盖碗、,冲泡或是炖煮;解渴、求健康的人取茶的营养,品茶的人求的是意境,入道禅修之人得其茶心。人是什么,茶便是什么,因为那就是你!

喝茶方式,自古以来演变多样。唐宋时期把最好、最嫩的压成茶饼,然后糊上米膏或是蜡,目的是避免发霉。唐代是煮沸水后,再把茶末倒进去,然后舀着喝,这是陆羽的喝法。宋代的喝法,放一点水和成茶泥,再一点一点放水进去,而后打出泡沫来,现代日本传统茶道基本上学习宋代喝茶习惯,尤其寺院文化,也就是“抹茶道”;日本还有一种“煎茶道”,其实就是明朝以来的喝茶法。

如同现代文明一样,快速、简易、明了,现代人喝茶虽多以紫砂、盖碗等陶瓷,也出现新式喝茶方式——“冷泡茶”。纵观历史,明代已有冷泡茶。“冷泡茶”口味新鲜自然,很适合喝热茶会睡不着的人饮用。炎炎夏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买一瓶矿泉水,即可将袋茶、茶叶或随身包投入,十分简便。以冷水泡茶释出的咖啡因含量,只有热水泡茶的一半;对人体有益的鞣酸、游离型儿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释出量,却都比热水浸泡多,而不溶于水的酯型儿茶素,以冷水冲泡的释出量,也有热水冲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冷泡茶很适合渴望喝茶,但又顾虑咖啡因刺激的人。

品茶只要是健康的,没有对错、高下。冷泡茶起缘于简易方便,衍伸健康诉求,但能否出现另类文化,甚至成为现在主流茶文化,我们静心期待。

转自:

茶心即佛心 诗意即禅意


茶联四幅

1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

2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3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4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1题德玄上人院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2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失题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4茶与中国文化发展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茶味在“心”,人生在悟


人生或者浓烈或者清淡,每个人须亲自承受。人生在世,总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一分淡泊,一分宁静。深入细致地品茶,亦同品味漫漫人生。

用感恩的心态品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同体不二的精神,而化解戾气,成就和气。

用包容的心态品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甘露。

用分享的心态品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他人,少一点私欲,少一点冷漠,多一份关爱。

用结缘的心态品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让茶的洁净,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让人间的正气与和气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各人心中就自有感受,可道可名亦可悟也。

禅茶一味心悠然


看过王旭锋的小说《南方有佳木》后,才知道茶还有别称曰:王孙草,南方佳木。中文“茶”字是‘草、人、木’三个字组成,其寓意无不是指这个似草非草,似木非木的东西,与人类有着千丝万屡密不可分的干系。茶既与‘王孙’相粘,自然就会有高贵、典雅的气息,而与‘草’相连,于似乎自然沾染了草的习性:在达官贵族花园里生长可以茂盛无比,在荒坡野地里也同样可以生长的青葱碧绿,不会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而改变自己的习性。这也许就是茶可以为饮茶,也可以为品茶区别吧。‘南方佳木’则道出了茶易于生长的环境:温暖潮湿。至于乌龙茶、毛尖茶、铁观音、普沱茶、绿茶、花茶、碧螺春,这些都是根据茶的制作方式、样式、颜色等等而定。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这三种饮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苦。既然号称世界三大饮料,又有相同点就不免喜欢扎堆。这种扎堆的特点在咖啡厅里尤为明显,人类天生对苦味的偏爱在咖啡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喜欢喝茶,因为觉得自己受不了茶的苦,但我却因为茶而结识了一位朋友--利。

认识利是在咖啡厅,那天我从办公室到大厅里去查看一下销售情况,在大厅里遇到几客人。恰逢大堂经理不在,我便上前与服务员一起招呼客人。见一群人围着一位男士在询问,看着我为他们忙前忙后,那位男士问我:“你是这里的经理?”我说:“不是”。男士又说:“不是经理你都这么负责,你很有责任心!你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你很有气质”。虽然我知道这是他的恭维话,可是我却非常受用。一个人可以拒绝施舍,但不会拒绝别人的赞美。也许是赞美缩小了我们之间距离的缘故,我们通过交谈,大致了解了对方。他笑着向我要名片,我说我没有。我向他要名片时候,他不好意识的说:“非常抱歉,来武汉太匆忙,我也没有带名片”。于是我们就在一张白纸上互相写下各自的联络方式。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只要他到武汉,都会来到我们咖啡厅吃茶。

在多次的往来后,我们渐渐成为了朋友。他笑着说武汉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我们刚穿上薄棉衣时候,他则是穿上厚厚的白色的羽绒服了。从法国回来的他,带来一瓶香奈尔香水送给我,我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回赠于他。想起他是那么的爱茶,于是,将朋友送给我的两盒普佗茶送给他。看到这两盒压制有武汉长江大桥图案的普沱茶,他非常高兴。一边让朋友帮他收拾好,一边邀请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他旅居的地方。冬日的暮色很早合围着窗外的亮点,华灯初上的时候,我才随他们一起去。也许是大家在一起谈的太高兴,下车后却发现那两盒茶忘在刚才搭乘的的士上了。而大家又都没有注意车号,为此,利总懊悔了好一阵。

进入他旅居的地方后,一间不是很大的房屋里,在客厅的正中放着一个象日本榻榻米样的茶几,茶几上放着一具竹制的茶具。我知道这种茶具是用来沏泡功夫茶的,只不过与我们咖啡厅里用的不一样。我诧异一个偶居他乡的人,居然把喜爱的茶具随身携带!他招呼我们大家一起坐下后,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开了后并不急于泡茶。放了片刻后才将昨日茶杯里的茶到在竹制的器具里,茶水从竹制的器具上流到托盘上。他用热水将茶杯冲烫一遍,然后他将器具上的茶叶,用木制的镊子镊出茶放在茶壶里,将开水到入茶壶里。片刻,又用木制的刮条将泡沫刮去。一切停当后,将镊子、刮条放回象花瓶一样的木制的花瓶里。最后才将茶壶提起来,往一个个小小的茶杯里到茶,这套斟茶的手法,在我们咖啡厅里叫做‘悬壶高冲’。从来不喜欢喝茶的我,那天居然也随大家一起喝起茶来!起初是些微的苦涩,然后是些微的清香绵甜……那天,我们围在一起开心的谈笑,无拘的说笑,直到很晚。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咖啡厅。再后来,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去了与他联系的方式。

有一种情谊从来不需要想起,也从来不会忘记,生活让我们的相聚象浮萍一样来去匆匆。检索我们的记忆,能够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人,一生不会有很多。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只能暂时拥有,就象我们对美丽、健康、青春的拥有一样,尽管我们曾经拥有过,但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但只要我们知道在拥有的时候,彼此真诚、珍惜,我们就不必奥悔!饮茶是从苦涩到清香到无味,其过程就如我们人生一样,朋友从不相识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思。饮茶到了无色无味的时候,只有茶叶在杯里晃动,就象落入我们记忆里的朋友一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也许就是它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先有喝茶的心,才有茶喝


想当初喝茶是为了什么,想必很多茶人也无从说起,其实喝茶和许多事一样,也看机缘,很多时候都是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所以以喝茶的动机去论高下,有些多余。喜欢,你就喝了,口渴,你也会喝,友人相邀,又何乐不为。

喝茶这件事,本是风雅,但现如今却正因为它的风雅,有了物极必反的征兆,人们总结北京新四大俗:学琴学古琴,开店开会馆,学佛学密宗,喝茶喝普洱。喝茶居然也在其列,无非是因为附庸风雅的人多了,也就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了俗事,所以喝茶本无短长,喝茶的人给了它不同的格调罢了。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里有个桥段:霍元甲与日本武士安野喝茶,安野问霍元甲,难道当真不懂茶?霍元甲说,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安野说,可是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霍元甲说,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安野不明白其中的缘由,霍元甲回答,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霍元甲与安野谈的是茶,也是武学,更是人生。茶本无高下,喝茶的人才有高低,而我们要把一杯茶喝出风雅气度,首先要有风雅的修为。想苏东坡当年袒胸露肚,还被认作东床快婿;曹操捉刀在侧,仍被使者认出是真英雄,无非都因为人本身的透露出的气场与风韵。

那把茶喝俗了的人,也无非是那些东施效颦的人,不是人喝茶,反倒是被茶的仪式和礼节给束缚住,纠缠其中而不得其妙,这样喝茶不仅喝不出清明透彻,反倒要走火入魔。

不以喝茶论短长,但求自有高格,当追求一件事的形式到极致,是要被物化的,倒是那些从山重水复中走出来的人,更懂得简约与平淡里的真淳。先有喝茶的心,才有茶喝。

心若静如茶,风奈何?


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一把陈壶,装上二月的新绿,岁月的炉火,烹煮云水生涯,日子在茶中,过得波澜不惊。桃花酿酒,春水煎茶,多么诗意,多么风雅。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你,我人生的杯盏里,淌着的永远是一杯无味的白水。

世间本无如来,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佛,无处有,佛,又无处不在。心中若有美,处处莲花开。水不洗水,尘不染尘。

人生不可能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杂质,就像水清则无鱼。人生有一点点甜,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才会更生动、更美好、更韵味悠长。再好的人也不会十全十美,再美好的爱情也不可能纤尘不染,你若试着包容,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糟糕。

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好的心态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你。

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心即是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