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云华

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得此称。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不夜侯

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西晋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余甘氏

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喝茶甘甜,余味无穷,故得此称。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仙芽

对茶的美称。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玉爪

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此外,还有类似凤爪之类的比喻,如欧阳修称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鸟嘴

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鸡苏佛

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苦口师

对茶的拟人戏称。浓茶味苦,故称“苦口师。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喝出哲理、品出道来,亦是件不简单的事。

茶枪

对茶的喻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

茶旗

对茶的喻称。茶叶泡开后如一面面小旗,故称。

荈本

指茶的老叶,即粗茶,后泛指茶。

雀舌

对茶的喻称。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雀舌。清乾隆帝的茶诗《观采茶作歌》

瑞草魁

古人对茶的美称。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碧霞

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

CY260.com编辑推荐

茶艺礼仪有哪些


中国的茶道礼仪,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茶道是一种艺术性的仪式,非常讲究礼仪。通过表演者安详、从容、优雅的一举一动,中规中距的仪表姿态,茶遒的气质和精神就散发出来,而观看者也会因此被感染,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容貌与姿态

茶艺之美主要是通过表演者仪表的美和内心的美来展示的。茶艺表演者们通过平常生活中的练习和修养,比如照着镜子改进自己的举止,揣摩自己的仪态,逐渐形成了高洁文雅的气质。

一个人的容貌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美丽的容貌主要是源自父母的遗传基因,但这并不是做到艺美的充分条件。俗话说得好: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虽然相貌美丽,但是动作的协调性和悟性却不高,而给观众造成紧张的感觉,因而茶艺的美表现不出来。而有的人虽然长相一般,可是却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娴雅的举止气质,凭着自己的勤奋,以及动人的神、情、技,表演茶艺时就非常自信,而灵气逼人。茶艺表演特别注重气质,因此表演者应当对仪表进行适当修饰。如果具有天生秀丽的容貌,则表演时做到整洁大方就可以了。一般的女性表演者可以化些淡妆,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基调以恬静素雅为宜,浓妆艳抹则有失分寸,是万万不可取的。

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茶艺之美的最好境界是来自内心世界的美

所谓姿态就是身体呈现的状态。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人们对姿态的美十分推崇,认为它高于容貌的美。汉代的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外戚列传》里这样形容一位绝代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个“顾”就是顾盼、转头看人美丽的姿态。古人也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用来形容她的迷人风姿,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因此,在茶艺表演中,表演者的姿态要比容貌更重要,需要对坐姿、跪姿、立姿、行姿等进行练习。

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跪坐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有跪坐的习惯,似乎这个习惯就是日本人的专利。其实,中国在古代就有跪坐的习惯,并且日本人跪坐的习惯也是由中国传人的。跪坐是中国古代唯一正规的坐姿——跪下把臀部坐在脚跟上,有的时候为了表示说话的庄重,就长跪—一将臀部离开脚跟,也叫做跽,乐羊子的妻子劝丈夫拾金不昧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这个姿势说话。现在跪坐是一种对对方尊重的表示,也称为正坐。姿势标准是席地而坐,将臀部置于脚踝之上,上身保持挺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这个姿势不仅用于下级对上级,上级对下级也是如此。

影响紫砂壶价格的主要因素都包含哪些?


紫砂壶是一种可用可赏的生活艺术品,在茶人圈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同时,由于市场上的紫砂壶产品良莠不齐,价格亦是千差万别,所以对于想要购买紫砂壶的朋友来说经常是感到无从下手。鉴于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影响紫砂壶价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造型

紫砂壶的外观造型如何,可以说是能否吸引我们购买的主要原因(主要看颜值和气质)。从造型来进行划分,传统的紫砂壶主要包括光器、花器、筋纹器几大类,细分下来有石瓢壶、西施壶、树瘿壶、南瓜壶等;不同造型紫砂壶的比例、结构、制作要求都有所区别,所以制壶的难易程度会对价格有一些影响。

当然,紫砂壶有手工成型和模具成型之分。一般情况下,同样造型的紫砂壶,手工成型可能需要一两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而如果采用模具成型,一天可以做几十把壶左右。所以,手工壶比模具壶的价格一般都要贵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

工艺

除了基本造型,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如何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雕刻、贴花、泥绘、镶嵌等装饰手法,还是茶壶本身做工的细腻程度,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影响——做工越精细的难度越大,所以价格也更高。

泥料

市场上常见的紫砂壶价格一般在几十块到几万块不等,其中几十块的壶基本上都是泥料不纯正的——采用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制成的壶,最普通的一般也要几百块;几十块的壶,泥料可以说都不是正宗的紫砂泥。

常见的紫砂壶一般是由紫泥、红泥、段泥等不同泥料制成的,烧制之后会形成各种色泽,所以市场上有紫色、红色、绿色等成品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其中,有些泥料比较稀缺,比如本山绿泥、大红袍泥等,所以价格也会偏高一些。

名家

以上说的是影响紫砂壶价格最根本的三个因素,而现在要说的这第四个因素,对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影响最大。做工精良的原矿紫砂手工壶,一般价格都挺高;如果是名家制作,那么价格还会受到其级别、名气的影响;而最具艺术价值的紫砂壶,当属制壶名家和书画名家联手完成的作品。

清朝时期,陈曼生是一位书画篆刻样样精通的名家,而杨彭年则是一名制壶高手;两人携手合作,陈曼生设计壶型,杨彭年巧手塑造,然后再由陈曼生在壶上面作画刻字……时至今日,“彭年曼生壶”依然是宜兴紫砂界广为流传的佳话。

名家合制的紫砂壶,一直是拍卖市场的产品,往往都能拍出高价,其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是数量少,而且基本都是孤品;其次,名家合作制壶意义非凡,不仅促进了不同艺术门类的交流,还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第三点,在具有实用性的紫砂壶上面刻画上象征美好的字画,对紫砂壶文化内涵的提高有非常大的意义,名家创作更具有深度。

综合来说,如果主要考虑的是紫砂壶的实用性,那么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就包括造型、工艺和泥料;而如果把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那么影响其价格的就还包括是否名家制作。平时在购买紫砂壶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几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价格合适则可买回家泡茶把玩。

中国的茶道饮茶礼仪 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茶道是一种艺术性的仪式,非常讲究礼仪。通过表演者安详、从容、优雅的一举一动,中规中距的仪表姿态,茶遒的气质和精神就散发出来,而观看者也会因此被感染,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容貌与姿态

茶艺之美主要是通过表演者仪表的美和内心的美来展示的。茶艺表演者们通过平常生活中的练习和修养,比如照着镜子改进自己的举止,揣摩自己的仪态,逐渐形成了高洁文雅的气质。

一个人的容貌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美丽的容貌主要是源自父母的遗传基因,但这并不是做到艺美的充分条件。俗话说得好: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虽然相貌美丽,但是动作的协调性和悟性却不高,而给观众造成紧张的感觉,因而茶艺的美表现不出来。而有的人虽然长相一般,可是却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娴雅的举止气质,凭着自己的勤奋,以及动人的神、情、技,表演茶艺时就非常自信,而灵气逼人。茶艺表演特别注重气质,因此表演者应当对仪表进行适当修饰。茶艺礼仪中的着装要求,如果具有天生秀丽的容貌,则表演时做到整洁大方就可以了。一般的女性表演者可以化些淡妆,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基调以恬静素雅为宜,浓妆艳抹则有失分寸,是万万不可取的。

茶艺之美的最好境界是来自内心世界的美

所谓姿态就是身体呈现的状态。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人们对姿态的美十分推崇,认为它高于容貌的美。汉代的大历史学家、大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外戚列传》里这样形容一位绝代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个“顾”就是顾盼、转头看人美丽的姿态。古人也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用来形容她的迷人风姿,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因此,在茶艺表演中,表演者的姿态要比容貌更重要,需要对坐姿、跪姿、立姿、行姿等进行练习。

跪坐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日本茶文化有跪坐的习惯,似乎这个习惯就是日本人的专利。其实,中国在古代就有跪坐的习惯,并且日本人跪坐的习惯也是由中国传人的。跪坐是中国古代唯一正规的坐姿——跪下把臀部坐在脚跟上,有的时候为了表示说话的庄重,就长跪—一将臀部离开脚跟,也叫做跽,乐羊子的妻子劝丈夫拾金不昧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这个姿势说话。现在跪坐是一种对对方尊重的表示,也称为正坐。姿势标准是席地而坐,将臀部置于脚踝之上,上身保持挺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这个姿势不仅用于下级对上级,上级对下级也是如此。

秋与茶,都淡泊


凉风至,白露生。

秋,要来了。秋茶,也要来了。

秋与茶,从来都是最相配的。

因为它们的真意,都在于心底不骄不躁的宁静淡泊。

——禅茶君按

据说,宋朝时,立秋这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能应声落叶的梧桐,应该是极聪明的,它早早地做了秋天的代言人,因此,我们便有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悟,有了“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凄婉。然而秋茶是更聪明的,它偷偷把秋的淡泊藏了起来,化入了茶一生中最本真的滋味里。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老茶客们念念不忘的白露茶,如今知道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白露茶,一个极清亮的名字。当人们经历了一夏的炎热,茶也经过了一年中最酷烈的煎熬。它的生日,便在白露时节前后。一般八月份,白露节气前采摘的茶叶,称为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便称作晚秋茶。

晚秋,这名字,就好像是凉风送来的一片诗意,清雅平和,似有无限回味。

如此秋茶,禅意绵延。

秋与茶的真意,原来竟是惊人的相似。

走过了春的活泼与夏的热烈,方知秋的淡泊,是因为从不刻意显示收获的可贵。

品过了春茶与夏茶,才懂得秋茶绵延在心底的滋味。春与茶的相遇,是清新的生机与绿意,叶尖残留的,是那淡淡的青草香气;夏与茶的相聚,是灿烂的阳光与灼烧,仿佛带着热情消散后挥之不去的牵挂。唯独秋茶,不似春茶般娇嫩鲜美,也不像夏茶般黯淡苦涩,中正平和是它历经沧桑后,返璞归真的态度。

浓郁醇厚的秋茶,仿若一位气度雍容的长者,阅尽了人世繁华,看破了红尘万丈。经历了懵懂稚嫩的青春年少,经过了风风雨雨的挣扎拼搏,在宁静淡泊的高处,闲闲的,饮一杯饶有余味的好茶。

是真英雄何必炫耀,所有的故事,不都已在枝头那沉甸甸的果实里。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若一定要醉,就醉倒在这一壶人生的秋茶里吧。

茶艺表演的礼法 茶艺表演的姿态仪表[全]


老子《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备故礼仪在,饮茶有礼仪法度,因而成道。茶道礼法,主要从泡茶者的容貌、姿态、风度、礼节等细节上体现出来。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讲讲茶艺表演礼仪,一起来学习吧!

茶艺表演礼仪容貌

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正如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

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站姿

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上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下颚,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退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

跪姿

在进行茶道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2、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3、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后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风度

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在茶道活动中,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的举止,评判一位茶道表演者的风度良莠,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在“姿态”一节中所述的各种姿态,实际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级拳的准备姿势,目的是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养成自己美好的举止姿态,可参加各种形体训练、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

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唐伯虎茶画中的茶艺思想


唐寅《事茗图》

唐伯虎一生作过不少画,的一绝。

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茶画,作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当然离不开上述特征。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文人,诗词书画,样样精绝,他的画充满了浪漫的情调与豪放的风格,但又不是放荡不羁。唐伯虎一生爱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爱茶,喝茶写茶画茶,《事茗图》是他茶画中一幅体现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画中,他用自己熟练的山水人物画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苍松,飞泉急瀑。这些景色,或远或近,或显或隐,近者清晰,远者朦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胧之韵。在画的正中,一条溪水弯曲汩汩流过,在溪的左岸,几间房屋隐于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云雾缭绕。此景,让人一看,宛如世外桃源。房中,门户大开,一人正在就读,案头置有茶壶,茶盏,品茶就读之意韵荡然飘出。屋外右边,一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桥中,身后跟着小童,小童手中抱着古琴……也许,这又是一个契合自然的茶人。此画左边,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有人说,这是唐伯虎心隐山林品茶就读的生活画,也有人说,这是明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雅仕隐居图。《事茗图》,不管是画还是书,都是明代佳品。

如果说,《事茗图》是一种朦胧的意境韵味美,那么,唐伯虎的另一幅茶画《品茶图》,则是清晰美。《品茶图》宛如一幅特写镜头的画。画中一位雅士稳坐于旷野之中,松树之下,他的身边放着茶杯,边品茶边听琴女弹琴。琴女坐姿雅美,弹琴情入曲境,茶童在石后煮茶。此画,人物的画面较大,人物的表情清晰可见。

从唐伯虎的这两幅茶画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画作品,是与明代的茶文化特点紧紧相连的。上面说过,明代的茶艺思想,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爱,和谐共饮。这些意韵,在两幅茶画中都得到很好地反映。

为什么明代的茶文化主张契合自然?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明代开基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是明代茶文化的主导与发展者,是自然派茶人的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他失了意后,十分厌恶宫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因而,他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隐逸。他在隐逸的道路上,创出了自然派茶道。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失意的文人,开始步入并留恋起此道来。

唐伯虎的茶画,是明代的绝品,在中国茶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茶艺里的茶道


喝茶是寻常百姓家很普通的一件事,普通的一件事却蕴涵着大道理,这个大道理的表征就在于茶艺,艺是“表”,是整个喝茶过程中的形式表现,在整个喝茶过程的形式表现中所看不见的内在部分,就是道。艺与道互为表里,是喝茶的大道理。

茶艺的形式表现称为行茶法,分为三个阶段,简称“三段”。一、准备阶段;二、操作阶段;三、完成阶段,这三段是行茶的程序。

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完善、周到,将影响到您在操作阶段所表现出的过程,是否顺畅优美,您的操作顺畅优美,就会得到观众的赞赏。因此,三段也犹如“三世因缘”,前世、今生、来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因果论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是前世,操作阶段是今生,完成阶段是来世,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优美的表现;有优美的表现,才会有完美动人的圆满结果。

先来谈谈准备阶段,也可说是茶艺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充分是整个茶艺表现圆满成功的基础。准备阶段在行茶的过程中,是属于过去式,就人生来说犹如前世,前世造的因,将是您现在的果报。

在正式操作表演之前,用心认真地做准备工作,在客人来临前的所有工作,因各种情况决定准备工作的多寡;但必须准备到能使操作工作顺利进行、完美为准。

试析茶艺


中国茶文化因文人的重新投入又获得了活力,迅速焕发出新机,并逐渐在国内外产生新的影响。茶艺作为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些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传播茶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因“茶艺”二字出现历史不长,在理论上还不完善。而且在茶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对茶艺现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常造成误解,并产生混淆,明显不利于茶艺的交流和发展繁荣,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目前已有不少茶文化专家学者对茶艺进行了论述,也有一些涉及茶艺的相关论著,详细分析了茶艺的有关问题,但依然对茶艺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尽透切。尽管对茶艺的看法仍然不一致,可已有一点开始逐渐取得共识,即:茶艺与茶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茶艺体现茶道,是茶道外在表现的一部分,也是宣传发展茶道的一种形式;茶道指导茶艺,是茶艺的内在理念,是茶艺的灵魂。

能取得这种共识,应该说是茶艺理论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对茶艺的发展与完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对茶艺的不同理解当中,突出表现在对茶艺概念上的差别,同时对茶艺的内容理解上也有所不相同。

茶艺茶道


茶人行茶事、饮茶,诚意正心,祛除杂念,万缘放下,心中空荡荡,声闻俱息,过影不留,了无一芥,达到心清意正,抱着一期一会的态度来办理每一次的茶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则气正,气正则意自正,孔子席不正不坐;茶人饮茶,首先要求诚意正心,主敬存诚,不仅是对茶的恭敬,也是对人的恭敬,对事的恭敬,对道的恭敬,这样才有资格谈茶论道。作为茶人,对茶的尊重,对水的尊重,对茶器的尊重,对茶汤的尊重,才能领悟茶中的道理。

真正的茶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茶事修持后,心境逐渐趋于平静,定力因此锻炼而来,虽然身处闹市丛林中,环境喧闹吵杂,也能做到一心不乱,心如一潭止水,空明澄澈不起一丝涟漪,如同隐居山林一样,心中清净无比。唐代南台守安禅师有诗:“南台静坐一柱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饮茶时环境须清幽,独饮比较容易清心,两三茶人共饮,闲话不及国事、家事以及人事,以谈茗事、禅事,有关茶道的趣事为妙,此时心不清而自清,意不净而自净,自然能诚意正心。茶人如此,已入禅境了,最堪进茶。于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诚意正心的目的,为了让身体与生活的运作上轨道,使自己的道德内涵提升,领悟到一切归于大自然,才能谈诚意正心,才能进入无忧的禅境,这是一种王道的精神。

茶艺的具体理事,就在于“以禅为心,以艺为体,以茶为用”。准备阶段,主要是为创造完善的茶艺理事工作做好条件。在准备工作当中,需要知识,也需要有修养,订定时间、选择空间、设计环境、备妥道具、营造气氛等工作都是属于这个皆段该做的事。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以很喜悦的心来等待嘉宾的来临。

凡是看得见的东西,表演的东西都是“艺”;隐藏在“艺”过程中,看不见、摸不着而事实存在的东西,就是“道”。“道”以艺呈现;“艺”因道而存在。“道”“艺”是相辅相成,没有“道”的艺,不能成其为“艺”;没有“艺”的道,是不能说明其为“道”。茶艺、茶道即是如此。明白此中道理,也就较能准确的说明茶艺的问题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艺知识:茶的雅称都哪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