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能够成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其历史悠久,道路忐忑曲折。在文书记载中政和工夫有“香似祁红胜似祁红”的说法。那么,政和工夫在历史进程中与祁门红茶有何关系呢?

政和工夫历史

18世纪中晚期红茶工艺开始流传,也传到了政和。1826年,遂应场叶氏人家用仙岩山的小叶茶改进烟熏工艺,以萎凋、发酵、烘炒制作出了一种口感鲜甜的红茶,运到武夷山下贩卖,外地人也一直当武夷茶收购。到了1874年,江西客商赵某买了一批茶,发现这种无烟的工夫茶十分独特,于是,到遂应场大力倡制,并为茶取名“遂应场仙岩工夫”。

政和工夫与祁门红茶如何“相遇”

当年,茶运到福州市场大受欢迎,一时声名鹊起。有个安徽黟县人,在福建做官,当年罢官,看到“遂应场仙岩工夫”十分畅销,便把工艺带到安徽祁门,1875年祁门红茶诞生,祁门红茶与政和工夫有传承的关系。

1876年,政和铁山人魏春生家发现野生政和大白,以压条法大量繁殖。到1879年,遂应场人叶滋翔以政和大白茶试制,工夫茶品质提高,正式定名为“政和工夫”,后与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并称“闽红三大工夫”。

cY260.com编辑推荐

政和工夫红茶怎么保存更好政和工夫红茶的保存


产自于福建省的政和工夫红茶正是以其非常独特的茶香以及甘醇的口感得到了许多茶人们的喜爱。但是有不少的政和工夫红茶,会在茶叶市场有优惠的时候,一次性购买非常多的茶叶回家保存。但是在如此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茶叶经常会发生霉变。那么,政和工夫红茶怎么保存好?

关于政和工夫红茶的保存方法可以分为几点。

其一,就是容器。关于茶叶所储藏的容器,其实必须要保证其实没有任何异味的,而且是干净的。而且茶叶非常容易吸收到周围的空气之中的异味,而且会发生霉变。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装茶叶的一些容器则必须是清爽没有任何异味的。

其二,容器的封闭型。如果储存茶叶的容器封闭性非常好的话,那么茶叶的储藏时间也就相对地会长一些。此外,还必须在容器的口处用一两层赶紧的封闭纸来分封闭茶叶罐的口,如此就可以避免茶叶接受到潮湿的空气以及一些带着异味的空气,如此就可以避免茶叶变质。

其三,储藏的地方。将茶叶放置于容器之中的话,就必须要给容器找到一个阳光不经常照射到的地方,而且还必须是干燥的。如此,才能够令茶叶的储藏更加的有益,降低其吸潮的机会。

政和工夫红茶的保存


对于茶叶来说,其是容易受潮,容易吸收异味的产品。在日常的保存中要做到避光,避湿,避异味等。政和工夫红茶作为茶叶中的一种,保存时也是要注意做到这些方面的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政和工夫红茶要如何保存吧。

密封保存:保存政和工夫红茶时要将茶叶密封好,然后再进行保存,这样可以保证茶叶保存的时间越长,更好的保持茶叶的质量。

避光保存:保存政和工夫红茶时,不要将其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要做到避光保存。如果茶叶长时间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合作用,使得茶叶中的成分发生改变,营养物质流失掉。

干燥保存:保存政和工夫红茶时要注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如果环境潮湿的话,茶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受潮变坏。

避异味保存:保存政和工夫红茶时要注意不能放置在有异味的地方,因为茶叶也是会吸收异味的,如果放置在有异味的地方,茶叶吸收了异味之后茶叶冲泡出来就会变为了哦。

云南的马帮历史上没有到过北京?


云南的马帮历史上没有到过北京?

因小弟一直对清代易武贡茶的制式、重量等对专家的说法存在不少质疑,这些年一直不断的在收集一些资料,以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某日,浏览APPLE图书馆一本1895年出版的图书《AnAustralianinChina》映入眼帘。居然在1894年大清帝国汉口通商事务领事官依照《天津条约》颁发过一本签证给一位英属澳洲医生Morrison进入中国内地旅行。

图(1)护照

Morrison乘船从上海到经过中国内地重庆、宜宾、昭通、昆明,最后到达缅甸首都仰光,书中考察了大量的中国内地风土人情,小弟报着侥幸的态度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点历史上有关普洱茶的蛛丝马迹。果然,小弟的茶缘一直不错,在书中发现不少关于普洱茶和马帮的片段。

图(2)Morrison从水路进入云南的线路

翻看了一些章节发现清人从上海到云南的旅行可以如此轻松,居然沿江而上就到宜宾。小弟瞬时就被石化了,那古代进京的马帮有必要赶着马儿以每天60华里的速度翻山越岭走上万华里的路到北京去送贡茶吗?普洱茶马帮上京进贡的旧观点,小弟认为有必要去思考一下。

如果轻易提出清代马帮没有进过京,普洱贡茶运输走水路(易武--倚邦--思茅昆明--宜宾--长江--京杭运河--北京)的观点恐怕要挨砖不少,并且已经有斋有提醒我这在逻辑学上是很危险的。为了完善论据,恐怕必须研究下清代的内河水运状况。无奈我们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专家搞这方面研究的基本木有,代表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标志之一的京杭运河现今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忙。终于找到一本日本人写的书《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当当的有段书评是凄凉的一句“无法想像中国的运河史居然被日本人研究得这么深入。”原来咱们中国人水运以及海盗史研究的第一人居然是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松浦章。

图(3)当当书评

在三醉引用日本人的观点无疑是很危险的,为完成作业,小弟只有本着“我以我血荐轩辕”那样苦涩的勇气去读完这本日本人研究中国水运史的书。

图(4)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

《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提到,“中国内河的重要性自古便广为人知,明朝利马窦也是通过长江进大运河进北京。利马窦的《中国基督教布教史》提到大运河上运输粮食的船只多达一万只。甚至于在运河流域都有大量冬季储存冰块的洞穴,存储了大量的冰供夏季运输保存果蔬,鱼类等。古人的智慧被灵活的运用到航运上。”

我们知道雍正八年1729年大清帝国正式设置普洱府,同年普洱茶正式入册进贡。而松浦章教授统计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的数据是,1729年航行于大运河上的漕船达5600只。

“到了清代长江与大运河的航运更繁华,在乾隆25年(1759年)间九江钞关(注:钞关收过路税,相当于现今天朝的公路收费站)通行的船只就达到61485艘。1758年长江转大运河的扬州钞关记录通行船只89389艘。”可见长江,京杭运河在清代的作用基本相当于我们今日之国家高速公路和京广线这样的铁路大动脉。

图(5)大运河示意图

通过书中各站计算,长江水系宜宾—镇江水路3050华里,京杭运河镇江—北京3200华里。这与今天的资料基本一致。

我们知道云南自古产铜,而朝廷需要大量的铜作为战略物资来生产货币,那四川航段水路运输是否适合运茶呢?再来看书,早在明代1570年徽州人黄汴所著的地理书《一统路程图记》中就收录了《北京至十三省各边路图》就有利用长江经过荆州府、夔州府到达成都的水路通道。1759年谢鸣篁的《川船记》写道:蜀道之难,人皆知之也……,凡自东南人蜀者,皆直抵湖北之汉口,始换川船。乾隆八年(1744年)清朝动员数万民工开凿云南省内金沙江航道,开凿八年后叙州府(宜宾)雷波厅的报告是“滩险难行,铜沉船翻,终归无益”,解决铸造货币原料的运输,这在大清国应该算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了吧。

图(6)1882-1891年寄港重庆民船船名表(部分)

从上图中可见十九世纪末,来自云南金沙江流域最小的船只--枯牛船也可以运400担(约等于现在20吨),而刀口船则可以运600担。说明金沙江水系已经部分通航。

书读到后半部分发现有趣的是,松浦章教授竟然用了整整一章,共39页的篇幅来写清代福建茶叶的运输。看来虽是日本人,也系一个中国茶的爱好者,似乎好茶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意识形态的争论。

书中还有一幅有趣的图,显示了清代高档茶和低档茶运输之区别,高档茶怕串味运输途中是从不直接落地的,即便脚夫客栈休息也是架于墙上的。所以我想马背上的普洱茶会不会在运输途中淋雨发酵,这种传说也就相当值得去怀疑了。

图(7)清代高档茶和低档茶运输的区别

至此基本可以证明,以古人的智慧完全可以高效率的解决自宜宾或泸州到北京的普洱茶水路运输问题。古人凭自己的智慧从云南金沙江或者从宜宾(徐府)航行到重庆港的船每只的运输能力完全可以替代由上百匹马队组成的大马帮。

上集里,清代宜宾至北京水路交通的问题研究清楚了。那么清代云南省内----宜宾这条马帮的运输线路存不存在呢?假如不存在这条运输线路,那倚邦和易武茶作为贡茶的历史就有疑问了。

做这部分研究的重点就要放回云南省内,为此必须去茶乡考查一遍什么是茶马古道。经过多次深入茶山、走访茶农、与一些九十年代恢复了普洱生产的知名老号交流。小弟整理了一些茶马古道的资料,第一次向茶界公开。

历史上普洱贡茶出省,马帮必须走三段路。

第一段,易武---倚邦---思茅

易武---漫洒老街----倚邦约100华里马程2日,倚邦--思茅330华里马程6日

图(8)么连--三丘田茶马古道遗址

第二段,思茅---昆明,

这一站得到的资料比较详细,途经过17天16站。

思茅—1那柯里(马哭里),2普洱(现宁洱县),3磨黑镇,4把边乡(哨牌),5通关(墨江县内或叫斑鸠房),6瞻鲁坪(现存路水井尖山),7墨江县城,8背阴山(现在元江县因远镇,),9莫郎坡(现元江莫郎村,8,9两段路远离现今的公路,有兴趣的学者可以去发掘些新的资料),10元江县,11青龙厂镇,12扬武镇,13化念坡脚,14峨山县横木塘,15玉溪,16昆阳,第17天抵达昆明。

图(9)元江莫朗村(借用我以前比较喜欢上的太平洋pconlie,乡村歌者照片)

小注:(1)那柯里名字的来历,原名“马哭里”,由于茶马古道十分难行,马帮过那柯里必须涉水淌过村里的一条小河,再加上马驮重负,劳累的马儿行走到这里,面对冰凉的河水,马儿流下伤心的泪,因而得名“马哭里”。爱马的马锅头上书官府,官府遂了马锅头的心愿,在这修建了“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现今那柯里保存了一段非常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2)一个马程也就是一站需要一天,约等于60华里,约30华里称一个腰站。

第三段,昆明---宜宾,

途经嵩明,会泽,昭通,大关,盐津(五尺道),叙府(宜宾),也就是清代滇铜运输线---“铜路”。乾隆初年滇铜产量大增,户部厘定每年自云南运送630余万斤铜料进京,以供铸币之用。(铜路还有一条经宣威--镇雄—到泸州的备用线路,小弟未做详细考证,所以暂不讨论)。

结合现有的铜路以及Morrison沿途所见马帮的叙述,清代茶马古道云南省内的运输线路就是本文上篇说的叙府(宜宾)水路进京了。

图(10)茶马古道云南省内运输线路还原

经过计算一艘枯牛船的运力是400担,Morrison书中写到沿途遇马帮是这样的:“Hundredsofpackhorsescarryingpuerhteametusontheroad”。可见清代运茶的马帮的规模都是上百匹的,而且明确的说运的是普洱茶。我们以每驼马运2担计算,一条小型的枯牛船足可以顶200匹马,到了长江流域船只足以取代马队。

记得有位写繁体字的斋友提醒我“因?就???而言,要?明某?事物不存在,?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明??世界有白??,只要你能拍到照片;但是要?明??世界?有白??,你不能只?找不到白??的??”。换句话就是告诉我要证明历史上云南运茶的马帮从未到过北京是非常危险的。虽然如今没有贡茶这种形式了,但我想现代只要智商稍微正常的人大戴表去北京开会,恐怕也不会走着路去吧?

所以,现今设立于易武茶马古道的纪念碑以及2005年,2007年热闹一时的“易武—北京,重走茶马古道”,应该是历史上首创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驼这茶叶的马帮进京吧。这是现代人商业运作的奇迹,并且是邯郸学步式的创新之旅。并且是现代人破天荒的发明:赶着马,沿着平坦的公路,“第一次从春天走到了秋天”。

图(11)现代人的发明,重走马帮之路。

考证了马帮无需进京的史料,我们再回来看书,可以发现,正因为古人以自己的智慧,运用长江和大运河的天然优势,低成本的解决了普洱茶爬山涉水的运输难题,马帮的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成本降低。合理的解决运输问题,才使得普洱茶在大清历史上走上了辉煌的一页。

阅读更多资料,我们发现清皇室对普洱茶的热衷程度,在《宫女谈往录》明确的提到:冬季里,“太后年事已高,吃完油腻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于1792年乘船从英国来访华的英王使节马嘎尔尼伯爵回忆录《1793乾隆英史觐见记》中,明确的写到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礼清单记载有“茶球”这一礼物,并在外包装箱外明确的写有“乔治三世收受”的字样。

我们知道清帝对普洱的衷爱和索求源源不断,从Morrison的书中可见清代这种压缩的饼茶--普洱茶为皇帝的至爱,而且是风靡中国的饮品。令人震惊的是作者竟然用的是“luxury”一词,可见普洱贡茶在清代的地位是现今所不能及的。

图(12)在大清国普洱茶的地位是luxury

一杯好茶澄净人的思路,一本好书可以引出一段有难忘的旅途,也让我采撷到不少关于茶的历史碎片和标本。写到这里,我就草草结束吧,祝各位斋友存好茶、喝好茶。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普洱茶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属于国营企业,用于换外汇。后由国营茶厂改制为现在的普洱茶四大茶厂。中国普洱茶的历史主要是由云南省的国营茶厂书写的。茶友们囗熟能详的印级茶、文革砖、七三厚砖、八八青饼、九九绿大树、红丝带等等经典普洱老茶,都是老国营茶厂的杰作。

197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家最好的大厂设定了编号:昆明茶厂为1(现名:云南中茶茶业),勐海茶厂为2(现名:大益茶业集团),下关茶厂为3(现名:下关沱茶集团),普洱茶厂为4(现名:云南普洱茶集团)。分别经营的品牌:云南中茶公司——中茶牌,下关沱茶集团——松鹤派、宝焰牌、南诏牌,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大益牌,云南普洱茶集团——普秀。

一、昆明茶厂

1.历史

1944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政府接管后,改为昆明茶叶加工厂。

1951年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

1960年茶厂正式命名为云南省昆明茶厂;

1964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66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1年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72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3年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粤港茶叶加工工艺基础上,首次在昆明研制成功普洱茶“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

1978年昆明茶厂组织制订普洱熟茶加工工艺并推广全省,再次推动了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茶”普洱已经成为经典普洱茶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普洱传世经典的里程碑;

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1992年该公司经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名称早已不存在;因成本考量、茶菁调拨等因素,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宣布破产。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后,厂里面的员工为了维持生计,于是依循着“员工自行接单生产”的模式,由厂里的职工接掌茶厂,自行出货,一直维持着倒而不闭的尴尬状态;

2003年后,省公司停用中茶牌,出品的茶都为吉幸牌,并标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2006年省公司重获中茶牌商标——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昆明茶厂顺势开张,在目前的新址重建昆明茶厂。

2.经典产品

云南中茶成立以来,开发了包括“7581砖”、“7541”、“7571”、“中茶红印”等经典系列产品。

3.品牌释义:

绿色“茶”字,表达“对自然与健康的向往和追求”;红色“中”字象征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及“金色中华,精品中茶”的产品定位和追求,蕴含了中茶“根植中华大地,奉献自然与健康”的理念。“茶”字笔划平直,“中”圆润有流动感,“茶”居中而“中”在外,寓意“刚正平直,流转自如”的人文传统;“中”字互相连接成齿轮状,意指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并蕴意“中华茶文化,饮誉世界、弘扬八方”。

二、勐海茶厂

1.历史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茶叶技术工作者赴勐海县筹建茶厂;

1940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任厂长;

1951年省茶司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筹备恢复佛海茶厂的生产;

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公司名称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当时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中茶」牌商标,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佛海茶厂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

1953年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

1954年佛海茶厂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茶厂开始加工紧压茶、绿茶;

1956年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改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

1961年更名为“勐海县茶厂”,同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

1963年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

197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茶厂又更名为“勐海县茶厂”。所见到的“云南七子饼茶”大多是这一时期以后出品的;

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周培荣去世。如果以范和钧为第一任厂长,周培荣是文革后被任命的勐海茶厂的第二任厂长;

1983年云南七子饼茶获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唐庆阳被任命为第三任厂长,并于年底退休;

1984年邹炳良接任勐海茶厂厂长,为勐海茶厂的第四任正厂长;

1985年勐海茶厂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8592两种新茶号;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

1996年“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多种经营,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领域;

2004年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企业转制。勐海茶厂现隶属于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注册成立,《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勐海茶厂挂牌;

2010年大益茶业集团正式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大益茶道院正式注册成立;大益茶业集团新成员——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和云南大益快乐品茗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等。

2.经典茶品

红丝带青饼、7572、7562、7542、8592、大蓝印、黄印等。

3.品牌释义

茶为健康之饮,以其绿色生态、及富含对人体多种有益物质。此为身体之“益”;

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

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文明交往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三、下关茶厂

1.历史: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蒙藏委员会在下关共同筹建康藏茶厂,即后期的云南省下关茶厂。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1950年康藏茶厂改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

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各在商号的茶叶加工厂并入下关茶厂;

1959年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退场门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退场门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退场门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标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4年云南下关茶厂,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茶叶公司等五家共同发起,依托云南下关茶厂,成立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1988年,由于普洱茶市场滞销,厂家暂停生产;

1989年厂家的库存逐步清空后,恢复生产;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2000年由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经典产品

有甲沱、下关铁饼等

主要代表有T8603、T8613、T8633、等。T代表铁饼,前面2个数字代表研制配方的年份,第三个数字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3」是生产厂家的代码,T8653即:铁饼,86年研制的配方,五级茶青制作,云南省下关茶厂出品。

四、普洱茶厂

历史

1975年国营“普洱茶厂”成立;

1977年开始专供云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1994年普秀牌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香港长泰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收购宁洱县(原普洱县)普洱茶厂,企业完成整体改制,成立了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续展使用普秀牌商标;

2005年集团公司更改了“普秀”商标LOGO;

2005年公司投资重组,更名为“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下面分设四个子公司:普洱县普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县贡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普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普秀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了北京销售分公司(北京马莲道茶城);

2008年成立四大区域市场营销部门:南方市场部、北方市场部、西南市场部、国际市场部,进一步细化集团公司国际和国内的销售市场,并设立了东莞和济南分转仓库;

2009年组建重庆办事处、长春办事处、济南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兰州分公司;

2013年集团战略布局高端普洱茶市场,成立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易武普洱茶厂,专注古六大茶山及易武小产区茶市场。

品牌释义

正式启用以“大叶种茶叶”及“马”为主要表现元素,马帮精神渗透其中的“普秀”牌新商标,旨在有效推动树立“正宗、传统、专业、领先”的企业形象。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秉着“冒险、创新、亲和、诚信”的茶马古道马帮精神,力求实现“自发向上、务实客观,创一流普洱茶专业企业的自我价值。

祁门工夫红茶的鼻祖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

瓷土亦是祁门特产,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政和工夫红茶如何储藏


对于我国的工夫红茶,相信不少茶客都有体会或者家有收藏。但是,大家都知道,不同茶叶其储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储存不当,就会失去茶叶本身的内秀及其滋味和口感。政和工夫红茶应如何储藏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政和工夫红茶是以其独特的茶香与口感而颇为有名,深深博得大家的喜爱。也会有不少政和工夫红茶的爱好者会在有优惠的时候,一次性购买很多政和工夫茶叶储藏备用。但是你知道吗?茶叶在长时间的储藏过程中会发生霉变,从而影响茶质甚至无法饮用。那么要如何避免呢?政和工夫红茶如何储藏好?

政和工夫红茶的储藏注意事项:1、储藏茶叶的容器,必须干净干燥无异味。由于茶叶容易吸收其四周空气中的异味从而产生霉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储存茶叶的容器就要求干净干燥无味。2、对茶叶容器的封闭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封闭性能越好的容器,茶叶储藏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建议在容器口处用一两层干净的封闭纸来封住,能避免潮湿及有异味的空气进入,从而导致茶叶变质的可能。3、茶叶储藏的地方。将茶叶放于容器当中后,需要给容器找一个阳光不经常照射到的地方。最好将茶叶罐放置干燥的地方。吸潮的机会越少对于茶叶的储藏更有益。

通过对政和工夫红茶储藏时注意事项的介绍,大家对于在日常如何对茶叶进行更好的储藏,一定也有了详细的认识了。其实,无论何种茶叶,都讲究一个适当的储藏,只有方法得当,才为更好的保持茶叶的内质和外形不受影响。而这些方法,当然也适合其他种类的茶叶哦,大家不妨参考。

祁门工夫红茶的冲泡方法


简单泡法

将水烧沸,茶具最宜景瓷,装上大约占壶容量十分之五的茶叶,冲入沸水,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隔45秒左右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功夫泡法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祁门工夫红茶泡法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具体步骤: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祁门红茶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历史上关于普洱茶功效的记载


历史上关于普洱茶功效的记载

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篇《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注:此处应当特指普洱茶的消食功效。茶品为团茶,即普洱团茶。

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注:此处所讲,指云南产的茶,味很苦,性极寒,可以驱除热病。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鱼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呢不管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在其卷六《未部》中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注:此处即讲普茶性寒,但又说有驱寒的功效。

清,王昶《滇行目录》云:“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注:普洱茶性味沉降,可以治病。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注:此处讲普洱茶可以驱散风寒,对寒病疗效很好。

清,阮福《普洱茶记》云:“消食散寒解毒。注:阮福看法同于上述的“吴大勋”。

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清热消炎,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竣,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注:认为茶为微凉,与上述认为茶性寒的程度不相同了。

《思茅厅采访》云:“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注:看来认为普洱茶能够治疗寒疾的不止一家。

《百草镜》云:“闷者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唯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三钱煎服,少倾尽出。费容斋子患此,以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注:此处讲普洱茶有驱风之功,在中医中有言“风为百病之长”,中医施治,尤其看重对风症的诊断和治疗。普洱茶有治风病的功效,即不同于只限于寒、热二疾了。

《木经逢原》中有载:“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

《本草拾遗》中载:“治疮痛化脓,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后敷洗患处,神效”。“治体形肥胖,油蒙心包络而至怔,普茶去油腻,下之三虫,久服轻身延年”。

《普济方》中载:“治大便下血,脐腹作痛,里急重症及酒毒,用普茶半斤碾未,百药煎五个,共碾细未。每服二钱匙,米汤引下,日二服”。

《验方新篇》中载:“治伤风,头痛、鼻塞,普茶三钱,葱白三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热汗愈”。

《圣济总录》中载“须霍乱烦闷,用普茶一钱煎水,调干姜未一钱,服之即愈”。

《滇南见闻录》中载:“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严茶议》中载:“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因此,助消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普洱茶,成了藏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饮料。

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

祁门红茶的历史沿革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创始年: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1 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

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据说(此处缺少史料佐证)1875 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由于当时江西宁州生产红茶已经超过20年历史,品质稳定可靠,安徽茶商(包括余干臣在内)鼓动建德茶区的茶农仿制 " 宁红茶 " ,成品在市场上被称为“建德红茶”。

随着胡元龙创始的祁门红茶的诞生,由于茶叶品质类似,此后建德红茶、祁门红茶与宁州红茶在出口市场上长期为竞争对手。

余干臣的弟子学徒有陈尚好等人。从1875年余干臣在历口开办茶庄,陈尚好自幼在茶庄学艺,多年以后学技精湛,回正冲村自办茶号尚好坊。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历史上政和工夫与祁门红茶的联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