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夏,洪雅、丹棱等周边地区1000余劳动力纷纷到修文村采茶务工,各路商贩也争相前来抢购茶叶。村民认为,将偏远的修文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茶叶特色村、劳动力输入村,多亏了“茶支书”刘恒能。

修文村地处离县城近40公里的偏远山区,一条长长的修文坡,成为阻隔村民致富的“高墙”:农产品很难卖出去,生产资料运进来成本高。

1992年11月,刘恒能当选村支书,当即立下“军令状”:打通修文的进出路和产业路。当年,村道建设拉开帷幕,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建成了全县山区第一条通村公路。

2002年,他瞒着妻子把1万多元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把房产证抵押,垫付村道硬化工程款……如今,村里建成了全县第一个通乡、进村、连社、入户的水泥路网。

上世纪90年代起,刘恒能自费到龙泉驿、郫县等地参观学习,认真把每一个致富点子记下来。随后,他回家做试验。搞玉米制种,失败了;栽种水稻,产量不理想;发展水果,品质不佳……有一年干旱,村里玉米、水稻、蔬菜等作物几乎绝收,唯有他搞的那片茶园长势喜人。刘恒能见状高兴得直拍脑袋:对,发展茶叶!

刘恒能率先砍掉自家果树,辟出茶园6亩,接着动员群众发展茶叶。开村民大会,走访动员,办田间技校,协调贷款,引进茶苗……执著与汗水换来收获,全村茶园面积迅速发展到4500余亩,户均年产值近2万元,茶叶加工大户迅速发展到90余户。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205元。

目前,修文村9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0%的农户盖了新房,60%的农户发展了庭园经济。在刘恒能的带领下,“农业部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正在该村顺利实施。

扩展阅读

心性在茶之刘立


茶似生活诗意栖居

心性在茶

出了青岩定广门,沿着田埂,听着蛙鸣,远远有一盏灯,刘立的家,葱茏的树木围绕幽静的院落,门上书“南泉山月”。

我们苦苦追寻他的茶文化叙事。“喝茶!喝了我的茶,你们就懂了!”刘立微笑着说。在他手里,茶叶舒展开了,墨绿变成了翠绿,挺拔舒展在水中浮沉悠游。喝上一口,清甜中有草本的微涩,品位只属于当年春天的芬芳。

“种茶人的心性都表现在茶里了,与其我说,不如茶来说。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他说。

“有的人喝茶一味单纯地强调甘甜,不容忍一丁点的苦涩。”在刘立看来,一杯茶,香、甜、涩、苦都要有,不必去回避苦涩味,自然的滋味最重要,略带苦涩而口感丰富的茶才能带给人绵绵不绝的惊喜。“

他说:“如果只追求甜,还不如去喝糖水,何必喝茶呢?”

尊崇自然

刘立种茶,源于一种情结。

他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学的就是与茶有关的专业。毕业后,爱写诗、爱绘画的他从事的却是包装设计行业。2003年,厌倦在城市中奔波的刘立在他的老师——贵州农学院陈振强教授的鼓励下,重新回到花溪黔陶,老师建议他把赵司贡茶重新做起来。1701年,时任翰林侍读学士的周渔璜曾将赵司茶献给康熙帝,康熙帝饮后,赞曰:“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从此,赵司茶成为贡品名传天下。

刘立说:“赵司贡茶虽然有名气,有文化内涵,但这么多年来,已经逐渐衰落。我当时很犹豫,去茶山查看了下,黔陶村那里只有很少的茶树淹没在杂草、灌木丛中。赵司村和骑龙村还有一些,但都是处于无人管理中。”最终他还是签下了承包合同,2003年,刘立开始了他的茶农生涯。

“到我接手的时候,茶树没几棵,土地严重板结,比足球场还硬,我用3年时间才把这五六百亩的茶园地挖松,把茶树整理出来,又把新茶树种下去。我几乎走遍了那一片的农民家里,请求他们不要把茶树砍了,卖给我,春天的时候,我来采茶。”

在刘立看来,茶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他说,种茶不太需要精耕细作,让茶园建立起较完善的生态体系,能自我调节生态平衡。他拒绝使用农药,允许虫吃掉一部分茶青。

农业是靠天吃饭,这话刘立深有体会。种茶这9年来,他笑称,几乎所有的天灾他都遇上了。一年夏天,气温很高,一天,村主任打电话说他的茶园被烧了两亩多,他想到两亩还能承受,也没说什么。谁知道晚上村支书又打电话来说,又烧了几十亩。他说:“接到这个电话,我都要哭了,几十万就这么没了!”

尽管遇到这么多困难,但刘立并没有放弃,他说,我是把“赵司贡茶”当成文化品牌来做的,没有任何炒作,也没有广告,赵司贡茶凭着内在的魅力已经渐渐获得一帮爱茶懂茶人的认可。

授艺传道

对茶的爱惜与善意,也延续到刘立的生活中。青岩,他的茶店里时常都有大学生、朋友在那里喝茶,学习茶道。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贵州大学茶道社指导老师。

在刘立的茶山上,有学生实习基地。每年,他都会带领学生来学习采茶、制茶。不仅如此,他还开班教授茶艺茶道,在他看来,泡茶简单,但却是需要在所有的东西都学到了之后才能达到的“简单”。首先是茶技,如水温的掌控、茶品的理解、茶器的选择;然后是茶艺,泡茶的手法、节奏、环境、服饰、仪表等要与茶艺所表达的主题相契合;第三层才是茶道,上升到个人的修为。这时候茶已经带有了精神层面的思想来和生活相融;第四层则一切回归本源。

“人们对茶寄托的、要求的,需要通过恰当的人来实现。习茶、悟茶、从技到艺,到道,这就是我最终想要告诉学生的。”刘立说。

刘仲华:白茶与健康


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一直从事茶叶科学和药用植物资源功能成分研究,在茶叶功能成分化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天然保健食品开发等研究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颇高学术地位。

2011年,刘仲华承担了“白茶与健康”的研究项目,项目组采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在对白茶品质与功能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白茶美容抗衰、抗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现就研究成果发布如下:

第一、白茶具有美容与抗衰老作用

通过细胞模型研究和衰老生理指标分析发现,白茶能有效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内毒性羰基的生成,有效抑制皮肤色素沉积和老年色素荧光物质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自由基攻击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以及由于毒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效增强皮肤细胞及脑神经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起到美容抗衰老功效。白茶能增强秀丽线虫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有效延长秀丽线虫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表现出优异的抗衰老能力。

第二、白茶可预防皮肤细胞的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是由于长期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加速衰老的现象。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证实,临床许多皮肤病,光、线性弹力纤维病,日光性角化病、慢性光线性唇炎、日光性雀斑样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等的发生发展与皮肤光老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白茶能有效清除紫外辐射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增强皮肤细胞的抗氧化力,对紫外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白茶可降血脂

通过细胞模型和高脂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通过改善肝脏及细胞的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活力,有效高脂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起到显著的降血脂效果。

第四、白茶可降血糖

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茶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本研究以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氧嘧啶制造小鼠高血糖模型,探讨白茶的降血糖效果。通过化学药物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通过有效调控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血糖的浓度,减轻高血糖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不利变化。

第五、白茶有效修复过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损伤

通过小鼠肝组织外观、切片的电镜观察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白茶能有效提升小鼠抵御酒精引起的氧化性肝损伤的能力,保护肝细胞,减轻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

第六、白茶具有抗炎作用

在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改变的急性炎症模型中白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反应,对肿胀程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见,白茶能有效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抵御炎症因子,增强机体清除损伤因子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草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所含丰富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及挥发油等的抗炎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验资料显示抗炎中药对于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抗炎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许多合成药物具有较强不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

第七、白茶调理肠胃

通过小鼠饲喂实验发现,白茶可以有效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数量,起到平衡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有效调理肠胃功能。

第八、年份白茶比新产白茶有独到的表现

过对1年、6年、18年的白茶同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方面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刘勤晋:普洱茶种都是杂种


刘勤晋老师与很多混资历而成为名师、泰斗的茶界专家不同,认真而执着,刘师母在吃饭时一直说,刘老师就是直脾气,容易得罪人。其实,要成为大学者,学问仅仅是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性格,才可能自成一家,事实上,人间事,都是这样一个道理。

论坛开始前一段时间,刘老师一直与我沟通到底谈什么题目比较好。每年茶界召开的论坛、会议数不胜数,论坛的议题能引发市场讨论的则不多。谈太高则虚无,谈太低,则眼界未开,谈不胜谈。

核心文化论坛的目标与众不同,是面对市场、面对大众、面对媒体,需要接地气,这与之前所有的论坛面对政府不同,不需要谈论空洞的理论,更不需要所谓的高大上。

市场上,存几年茶就自称为专家的人太多,但是,绝大多数又缺乏专业的背景,往往是望文生义,望山生茶。

所以,如何谈得深入浅出,其实并不容易,尤其面对一众云南茶界的专家、泰斗发言。

正因为与之前的论坛不同,论坛开始前,我还是有些担心,对于普洱茶,“茶文化”其实已经谈得非常多,对于“茶”倒是谈的非常少。然而,刘老师一发言,我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举个例子,刘老师谈到普洱茶的历史只有500年,这个论断对于很多江湖大师所谓“周代就出现普洱茶”的论调是狠狠的一耳光,并且明确说出“普洱茶出现于明末清初”,这对于很多拼命要拉长普洱茶历史的专家们同样是语出不同。

刘老师这一课,值得很多人听,不仅仅是江湖的大师,更是值得很多专家、学者听。

我们的时代,修饰太多,而忘却了真义,正如刘老师所言:普洱茶需要真实的声音。

刘勤晋简历:刘勤晋,男,1939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西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现代化学系(应化系)进修,曾为日本国立静冈大学农学部访问学者,曾先后赴韩国、日本、泰国、越南及我国台湾、香港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主编高等学校教材《茶文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茶馆与茶艺》、《中国普洱茶之科学读本》、《茶·茶文化·旅游》论文集,是高等学校教材《茶叶加工学》副主编。

主编参编《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文化学》等近10部专著与教材。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一级核心刊物30多篇。

编写教材与著作:

1、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2、茶叶加工技术(四川科技出版社)主编

3、名、优茶加工(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4、茶、旅游、茶文化(重庆出版社)主编

5、改造古老的西南茶区(西农出版部)主编

6、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出版社)分部主编

7、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

8、中国茶经(上海科技出版社)参编

9、制茶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

10、茶叶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

11、茶、咖啡的现状与展望(日文)(日本东京工业会志社)参编

12、中国普洱茶之科学读本(广东旅游出版社)主编

13、古道新风――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

14、普洱茶的鉴赏与冲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编

15、茶馆与茶艺(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刘新安:安化黑茶凤凰涅槃的推手


他是一个壮实黝黑的山区汉子,说到兴奋处,甚至会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山区人的质朴和执着在他身上一览无遗。

他带领的老国企白沙溪茶厂,背负沉重包袱在市场经济中拼杀,探索、转型、重建并再创辉煌业绩,被业界称为黑茶领域的“一面旗帜”。

但他却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战功”,哪怕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都奉献给了白沙溪,并让白沙溪这块品牌享誉大江南北。

他真诚而质朴地告诉我们,他们只是遇上了一个盛世兴茶的好时代而已。

而实际上,白沙溪以及安化黑茶的重新崛起与走向辉煌与他不可分割。

1980年进厂一场注定一辈子的缘分

在说刘新安之前,不得不说黑茶与白沙溪茶厂的历史,因为这与刘新安休戚相关。

白沙溪茶厂位于安化县小淹镇,为湘中古邑的安化,是古老梅山文化的中心区域,自古以茶扬名天下。

安化境内万山重叠,云雾缭绕,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茶树更是随处可见。五代(935年)蜀,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这便是早期的安化黑茶了。

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关于安化的史上的8连冠;2010年,“白沙溪”黑茶作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进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展示展销,奏响“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的世纪绝唱;前不久,白沙溪牌千两茶更是获得了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5年,登上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向世人呈现。

而正是白沙溪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全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安化县的全民经济发展。如今,农民生产致富不用再外出打工,经营一片自家的绿色茶园,在家乡的茶企参加工作都能安居乐业。

白沙溪赢了,刘新安笑了。

2015年开启新纪元书写安化黑茶新传奇

然而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就此止步。

2015年6月28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黑茶产业园竣工庆典在安化县白沙溪茶厂盛大举行。

这一场仪式,被称为“打造黑茶旗舰,成就百年伟业”的序幕,也是刘新安梦想的延续。

早在2012年,益阳市政府就把白沙溪黑茶产业园“年产1.5万吨优质安化黑茶清洁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列为“三项行动”重点项目工程之一。

项目一期工程,4栋现代化生产车间、2栋毛茶仓库于去年3月28日投产运行。包括立体化砖茶成型车间、传统工艺茯砖生产车间、分选净化车间、发酵车间、现代化自动控温烘房、冠突散襄菌“金花”培育园、成品仓库、包装车间等,全程流水线管控,年产能达2万吨,将引领安化黑茶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项目二期有综合大楼、黑茶博物馆、体验中心等,于2015年6月28日正式交付使用。

如今,沿资水而建的白沙溪黑茶产业园,新厂房宽敞明亮、简洁大气,旧厂房厚重干净、朴实无华,新旧厂房交相辉映;沿江风光带美景如画,八角茶亭赏景怡情,花草相依;隔江相望,钧泽源茶园基地连片成梯茶飘香。除此之外,安化黑茶标志性建筑“千两茶王”景观塔、白沙溪黑茶文化长廊都将后续投入建设。

“白沙溪黑茶产业园不仅是白沙溪与全体茶农茶友茶商共同努力的百年大计,更是安化茶产业挑战新常态实现新跨越的奋斗典范,将开启白沙溪"茶旅文一体化"新纪元。”在宽敞明亮的新办公室茶台上,刘新安自信满满地说道。

也就在同一天,《茶香白沙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晚会在白沙溪新办公楼大会议厅璀璨上演。

该剧目是安化黑茶首台系统性舞台历史剧目。

“茶香赋、丰碑赞、黑砖诞生、黑茶飘香……”13个篇章以白沙溪76年探索、发展、奋斗征程为源泉,从白沙溪1939年建厂入笔,以76年来白沙溪人为发展黑茶产业、架起民族团结桥梁,推动经济社会繁荣所作的重大贡献为创作线索,反映白沙溪人求索奋进,精诚团结,携手向前的精神风貌。

白沙溪人,又一次给了大家惊喜。

这100多人的演员阵容,均来自白沙溪各个部门和车间一线员工,他们将平时的工作体验融入到剧目的每一个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安化茶人的勤劳朴实、刚毅柔美。

坐在台下的刘新安看得很认真,并多次带头鼓掌。

他告诉我们,他希望通过这个剧目,把白沙溪的文化,白沙溪人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而他自己,也许再过几年,就打算退休了,那么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白沙溪的根基再打稳一点,培养出一批青年人才,带领白沙溪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而实际上,35年了,刘新安与白沙溪早就血肉相融,注定这一辈子都不会分开了。(摘选)

刘建国:顾客“求茶若渴”以宝石相赠


成都茶楼会所客人跟着刘建国云南采茶。

“刘总,你一定要分点茶给我,我老婆脖子上这个绿宝石项链给嫂子戴起!”年初,某集团公司董事长找到刘建国,因为特别喜欢他的普洱茶,为了想分点茶,赖在他店上不走了,甚至宝石想走只为分点刘建国亲手揉制的普洱茶。

在位于成都新都区的中国贵达茶都,国际在线四川频道独家专访了建国普洱茶行的老板刘建国先生,听他娓娓讲诉和云南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从小茶山长大倒普洱血本无归囤货40吨

刘建国,祖籍湖南,父母早年响应国家号召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支教。因此,刘先生是在澜沧县的茶山中长大的。小时候寒暑假就在茶山上跟着茶农们采茶,揉茶,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澜沧从事毛茶生意,主要从茶农手中收购毛茶给大厂上货。

2007年,那一场普洱茶的疯狂炒作,毛茶高的时候卖到100元一斤,低的时候10元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在这场普洱茶的“经济危机”中,许多倒卖普洱茶的人都深受其害,一些厂家也或倒闭或跑路。刘建国在那场危机中亏损了200多万,而手中则囤积了40吨的普洱。

“守着堆积如山的普洱茶,却连饭也吃不起,这就是当时的窘况。”刘建国对国际在线四川频道如是说。

一无所有来成都打拼他的普洱事业逐渐扎根开花

堆积如山的普洱茶,卖不出去,刘建国只好将其放厂里发酵,做成熟茶囤积。2008年,一无所有的他拿着从亲戚那里借的一些钱,转战成都创业。

当时为什么来成都呢?刘建国说,当时觉得成都的教学质量比普洱好很多,为了孩子读书的问题,也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来成都的。

刚开始,刘建国在成都南门天府茶城开了个店铺招商,只做普洱茶。“但是成都走不动古树茶,最穷的时候,真的饭都吃不起,5元钱一饼,我都卖过,卖几十块钱好吃饭啊。”

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半年,有个大公司定了300套礼盒,10多万的货款。“当时也是亏本卖的,有了运作的资金,我就不急,只要吃得起饭,那几十吨的普洱茶,就不会贱卖。”

因为茶叶品质好,慢慢地,刘建国在天府茶城站稳了脚跟,后来又在成都五块石开了普洱茶专卖店。随着规模的扩大,他成立了成都香韵典故普洱茶业有限公司,又在西门上开了一家会所。这是成都的第一家仓存式普洱茶会所。据说现在为止在成都仍然是第一家哦。

到今天,刘建国在成都已经打拼了七年,今年,他一口气在位于成都新都区的中国天府茶城开了楼上楼下两家店铺,楼上是建国茶行,主要做普洱茶的高端定制,楼下是澜沧古茶专营店,专卖澜沧古茶。

,茶王树,景迈......所有的名山茶,都可以提前预定,即使是珍稀的品种。“都是几十年的兄弟伙,再稀少紧俏也还是拿得到”,刘建国说。

刘建国只做明前茶。他说,清明前后相差一天,颜色都不一样。茶跟人都在变化,人一年年在长大,制茶的手感和技艺也在一天天进步。

每年景迈山的茶,刘建国都会做30斤左右。“今年的景迈茶,就比五年前的货好。原料、做工、屯料,你对茶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

别人的茶,卖1500一斤,我卖2000元一斤,仍然走得好。为什么?“这就是做茶人的秘密了。人工费也不一样,人家一个人揉得,我八倍人工揉。选材要求高、制作工艺上不追求效益,而是采用古老的做贡茶的手法。而且工序上都由我最后把关的。”

每年的二、三月刘建国会亲自回云南制作茶叶。从采茶、杀青、揉捻、晾干每个环节都亲历亲为,把关质量。亲自选最好的古茶树,走好几里山路,背着辛苦采摘的茶叶。茶的制作过程也是非常辛苦的。好多顾客只认刘先生做的茶。有的顾客就在当地等,全程观看做茶的过程。

千年古茶树。

每年春节后,刘先生开始做预订,私人定制。先付款,5万起订。因为是预订,最终根据不同茶品,他收取10%-15%的加工费。算下来价格也仅仅是市场价的三四成。

如果您不放心,或是想体验,他可以带着您一起前往普洱各大茶山选材,体验茶山生活,全程监督摘茶、炒茶、揉茶、晒茶、收茶、压制全过程,确保买到放心高品质普洱茶。

普洱茶品种繁多,有的品种产量极少,若不提前预定,过了时间可能有钱都买不到。“今年清明后,有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夫人慕名前来,想预订一款稀有的普洱茶。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个老板不由分说,送了我夫人一条南非绿宝石项链,叫我分点茶叶给他。”

高山上的茶叶领军人—刘建春


作为草根茶人的刘建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起了高山上的种茶人,凭着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时刻掌握市场信息和促农政策,围绕上级部门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和部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带领群众把茶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

刘建春,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努力做到“五带头”,当好表率,既抓好自身的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又紧密结合化采摘,工厂化加工。2007年,投资37多万元建标准化厂房,投资38多万元引进名优茶机械设备7套,针对市场有机茶销售形势,加强茶园建设和管理,使近1100亩茶园通过了有机茶认证。

刘建春同志在茶叶发展中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以“振兴茶业,致富茶农,诚信经营,外向发展”为理念,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使制约当地多年卖茶难、价格低的瓶颈被彻底打破,入社茶户种茶积极性大大提高。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辉煌,茶叶价格从2002年的最高价80—100元/斤无人问津,到现在的250—600元/斤供不应求,茶农的收入也有原来的1200元/人增加到现在的11000元/人,茶叶的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了,为仙寓镇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新一年度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中,他主动承诺:带领社员严格遵照合作社章程办事,不欺诈客户,做到茶叶优质优价,不克斤扣两,以茶农利益为上,为茶农做好服务,为他们增产增收尽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年来,刘建春同志对茶业的执著追求,不停的钻研,不但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农户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赞许,合作社茶农也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也推动了仙寓镇茶业的发展。

紫阳:土经理刘理科有本“弄茶经”


2014年紫阳富硒茶产销质量和数量可谓硕果累累,喜报频传。年末之际,在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中,紫阳科宏茶业有限公司又捧回红茶类一等奖,更让紫阳茶锦上添辉。喜讯传来,令人惊讶。刘理科,这位土经理的“弄茶经”不禁浮现在眼前。

洄水镇是紫阳产茶大镇之一。能吃苦,有远谋的村民刘理科就生长在这里。20世纪90年代末,他与人合伙贷款买下集镇边的水文站,办起设备简陋的茶叶粗制加工厂,靠收购和外销赢得小利。那时,他与人合伙的公司品牌是“紫健”,一个经理主抓销售,一个主抓茶叶生产。至2011年,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相继获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消费者放心和信得过产品、第七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文化博览会金茶王名茶优质奖等荣誉,公司通过有机茶认证。

2012年初,勤于思考的刘理科毅然将苦心经营的“紫健牌”转让给原来合作伙伴,将自己和妻子的名字合起来申报注册“科宏茶业有限公司”,并设计经营科宏牌系列产品。他说:这意味着以科学技术为引领,拓展建设新茶区,实现强企富民,可持续发展的宏大目标。

刘理科的“土”是就经理身价相对而言的。其实他并不土,有洋气的楼房,有多家茶叶店,有资产千万的公司,更有声名远扬的“科宏”影响。可一旦见面,就对不上号了,他的精气神全展现在一个“土”字上。一辆代步的车是“普通牌”摩托车,“进县城、跑镇村自由;特别是到田间地头更方便。”他自得其乐地说。

他的“土”是源于痴情紫阳茶产业发展和紫阳茶品质的保护与提升的本能。一年365天,他除了外出开会、参观、培训能稍许轻松,其余时间都与茶农在田间地头度过。14年来,刘理科不惜投入,示范引路,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坚持“公司+工厂+农户”经营模式,把农户观念转变和茶区建设作为公司发展最基本依托,每年投入茶农技术培训、支持茶园管理费用10余万元;不怕担风险,用优惠于民的价格流转好田好地出示范;让农民就地务工挣钱学技术。公司茶区以洄水镇为中心,覆盖到本县和周边县多个乡镇,总面积达4万多亩,开办分厂6家,为推进全县老茶园改造和扩大生态茶园建设做出样板,同时每年解决富余劳力就业近200人。

在不断扩展茶区面积的同时,他还倾注更大投入扩建厂房、更新设备,以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诚信经营,拓展销售市场,走出了富硒茶产业化发展、公司化运作的路子,成为县茶业有限公司最早成员企业、紫阳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企业之一。

2012年,刘理科的公司从股份走向独立,在镇政府的促成下,再次投入近2000万元,将农技站买下改建扩建厂房、添置精加工设备、高薪聘请技师指导提升原产地无公害茶叶加工和包装;从绿茶生产扩展到红茶生产;打造出富有夫妻创业情怀和诚信意义的“科宏牌”系列产品。在镇政府全力支持下,启动千亩生态茶园观光园建设蓝图正在他的精心绘制下展现在洄水河畔。

科宏茶业声名由此广为传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当刘理科又一次捧回全国大奖后,他说:“公司今后会把更好产品带给消费者。”简洁的话语还是“土”得那样掷地有声,这应该也是紫阳茶叶企业共同的心声。

刘国英:一生与武夷岩茶结缘


资讯:今年44岁的刘国英与武夷茶相伴已有23个年头。1987年,从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武夷镇农技站。当时武夷镇九龙山茶场刚成立,作为技术人才,刘国英被抽调到茶场,一呆就是4年。4年中,围绕新茶园开发、栽培管理、低产茶园改造、岩茶粗精制加工技术等,他潜心研究,业务提高得很快。第2年,20出头的刘国英当选场长。为了提高制茶品质,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在1989年至1991年的武夷山市毛茶评比中,九龙山茶场生产的梅占年年夺冠,水仙、肉桂则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产品在云霄、漳州一带十分畅销。

在指导茶农种茶、制茶过程中,刘国英深深感到,科学道理光靠嘴向茶农宣传远远不够,得有配套的示范基地,茶农才信服。

1993年,刘国英倾其所有开发了100亩茶山。1997年,他筹办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承接了省茶科所的新品种区试研究。有了这个载体,刘国英不断制出品质一流的武夷岩茶,并在国内诸多茶赛事上获得茶王、状元、金奖、名茶奖等一系列奖项。他每年在武夷山主要产茶乡镇要举办十几期培训班,2003年还编写了武夷山市农村实用技术丛书《武夷岩茶的栽培管理与加工制作》,赠阅给茶农和茶企。2009年,茶业公会荣获“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0年跻身“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近年来,武夷山市不断加大对武夷岩茶的宣传力度。刘国英积极组织茶企参加政府主办的“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系列推广活动,每年还组织茶企业参加各种茶叶展示展销活动。2008年,他牵头主办《问道武夷茶》月刊,这也是第一本关于武夷茶的宣传专刊。刘国英先后被评为南平市“明星科技特派员”、“实践三个代表标兵”、“劳动模范”。2006年,他被授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

刘文新:用‘心容天下’的理念做茶


“这里您看到的是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茶园,沿着这条路,我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传说中的第一棵茶树就是在这儿……”刘文新手指沙盘,语速极快,向来参观的贵宾介绍自己的文新茶叶基地。

这样的介绍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来的客人都是重量级的,需要刘文新亲自解说。

记者接过茶庄主人递上来的名片,各种头衔和荣誉占满了这方寸天地

信阳市中山北路205号,文新茶叶公司总部所在地;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二十四大街北段,文新茶叶科技园。

去年12月14日上午九点,记者如约来到刘文新的办公室。

寒暄之余,记者接过茶庄主人递来的名片,各种头衔和荣誉占满了这方寸天地:“全国青联委员”、“共青团全国十五大代表”、“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等。

“这些荣誉你最看重哪个?”

“我都看重,都是国家给的,没有孰重孰轻。”刘文新指着自己的名片说。

办公室很大,大约有40平方米,几棵植物点缀其间,茶桌上配有全套功夫茶具。

刘文新选择了靠窗户的位子坐下来,窗外的文新茶叶广告正好在他的背后,色彩清雅。秘书小袁正在准备功夫茶——信阳红“中原一号”,罐装,是信阳红家族中的极品。

“品品我们的信阳红,省委卢书记都说了,信阳红,那是真的红啊。”

“我这人干事是这样,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成,我26岁就当信阳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了。”刘文新言语中透露出自豪感。

在记者还没有提问之前,刘文新已经开始自我介绍,显然他很熟悉媒体。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记者看到刘文新在给客人介绍自己时,指着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的背篓、账本、各种荣誉证书、还有一部“大哥大”说,这就是我的创业史。

我们的访谈就从他的奋斗史谈起。

“那个时候我干的事情太多了,3天也说不完”

“我记事的时候,6个人的田地,4个人干,那累的要命啊,现在想想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幼小的肩膀挑稻捆,压的要命,肩膀磨得都冒血。”刘文新把“累的要命”说了三遍。

1972年,刘文新出生在信阳市素有“北大荒”之称的平桥区肖王乡肖王村,兄妹7人,他排行老六,全家9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

1986年,贫困的家境已没有能力供他上学,只有辍学回家。14岁到17岁这3年,刘文新在家里养过鱼,放过鸭子,贩过青菜。

1989年,17岁的刘文新带着养鸭子、贩菜赚来的300元,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着一床旧棉被,从乡下来到信阳市,开始卖鸡蛋。

“每天天不亮就上路,骑车10公里,从肖王庄往市内贩鸡蛋,现在20岁的小孩也不愿意去卖鸡蛋,那时我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但城里的生活,让刘文新几番折腾下来,几乎所剩无几。

刘文新的姐夫是做茶叶生意的。他听姐夫说市场上的信阳毛尖很紧俏,而茶叶的利润要远远高于鸡蛋的利润,这激起了他对茶叶生意最初的兴趣。

“我一直都觉得,命运就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就看我自己怎么把握了。”

第一次买卖茶叶,在姐夫的帮助下,刘文新掏出身上所有的积蓄,购买了7公斤,回来沿街叫卖。他很快发现,一斤鸡蛋只赚一两角,而一斤茶叶能赚一块多。刘文新意识到,信阳是茶乡,商机巨大。

刘文新说,那时候的日子过的很艰难,冬天里没有钱买袜子、买毛裤。衣着单薄的他照常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双脚经常被冻肿。每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屋,都要用掰开的辣椒泡水洗脚,否则就疼得睡不着觉。

“那个时候我干的事情太多了,3天也说不完。”谈起当年,刘文新并没有失落的表情,相反,很惬意。

在文新茶馆里,今年已68岁的老郭谈起当年出摊卖茶的事,“我比他大20多岁,这小伙子聪明能干,能吃苦,嘴巴会说,搞不过他,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能成事。”

“那时摆地摊,谁也摆不过我,生意基本上都能做成,另外我选位置一绝,知道什么地方有人气,现在文新所有的茶馆都是我亲自选的,文新产业园区所在地位置很好吧,高速路出入口处,所有上下高速的车都会经过我的门前,不看也得看。”刘文新哈哈大笑,言语间透着精明。

“我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奠基人,哪个地方做的不好,它会影响我的声誉”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茶乡再难平静。这一年信阳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并投巨资建设幸福路茶叶市场。已经摆了3年地摊的刘文新决定第一个吃螃蟹,怀揣着1万元现金租店铺卖茶,结束地摊生活。

“虽然有点累,但是生意很红火,每天过的很充实很自信,当年就赚了几万块钱。”刘文新说,从小的磨砺,使他对市场有着特别的洞察力,当人们还习惯于用报纸包装茶叶时,刘文新开始用塑料薄膜;当别人用塑料薄膜时,他就用彩印塑料袋;当别人用塑料袋时,他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木制礼品盒……

“我这人善学,那个时候信阳的大街小巷,所有茶叶的包装都是我生产的。”

赚了钱,刘文新投资36万元购置了门面房。由于他经销的全是地道的大山毛尖,汤清色绿,味道醇厚,再加上价格公道,质量可靠,生意越做越大。他还聘请全国著名的茶叶专家作为公司的高级顾问,使“文新毛尖茶”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刘文新善于捕捉商机。他发现信阳毛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法保鲜,很多商家都不敢买进四五十块一斤的茶叶,因为一旦售不出次年就会出斑。刘文新再次抓住商机,装了信阳第一个专业保鲜库,把没人敢经营的茶叶装满冷库,等到大家的高端茶卖完了,只能到文新茶庄来批发。

“我保鲜起来的茶叶,质量好,叶绿色青,别处没有,价格虽然比原来的高出一倍但还是一售而空。”刘文新自豪地说。

1995年2月,刘文新成立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8月18日,文新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文新信阳毛尖”商标。

“那个时候年轻,思想活跃,虽然没有出过国,但经常看国外企业的书,知道国外很多知名企业,比如福特、松下都是用名字注册商标,我就想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刘文新说。

在文新茶馆所有的用具上,包括餐巾纸的盒子,都有“文新”两字。两字的旁边有一个像肯德基一样的商标,只不过图像换成了刘文新。

“高起步是最大的节约,低起步则是最大的浪费”

1998年,刘文新开茶叶店已7年,信阳国际茶叶节也举办了七届。这一届茶叶节中外宾朋云集,贵宾在品茶赏茶间隙,提出为什么信阳没有一家高档次的茶馆。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刘文新决定在信阳建一家集文化、休闲、品茶为一体的茶艺馆。为此,他去北京中央美院重金聘请设计师。

“1999年,花了1万元请人设计,听起来可笑,在信阳,1000元都没有人愿意掏,那个时候我就有100多万元,已经购置了几处房产了。”

2000年9月,文新茶馆开张,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彭冲亲自题写了“文新茶艺馆”匾额。

“茶馆生意火得要命啊,当时像赶集一样,这桌刚走,立马就坐上了,一天卖水就可以卖到5000多元,我的经营策略特别多,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现在想想都可以写到北大、清华MBA的教科书里。”这一年,刘文新28岁。

紧接着,刘文新又投资千万元,在中山北路繁华地段修建了一幢2000多平方米的文新公司综合楼,除了销售中心、仓储、办公、职工食堂外,一半面积用来开办又一个茶艺馆,发展连锁经营。

2002年开业,刘文新请来了时任河南省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张玉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国际知名茶叶专家沈培和等亲临现场。

这在信阳历史上是破天荒。

2006年,完成原始积累的刘文新决定到河南省会郑州打拼,先期,他凭借摆地摊看位置的眼光,选择郑州经四路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房屋,但遭到大家的反对,认为茶馆没有必要这么大,但刘文新毫不犹豫,拍板,干。

“连续几个月我都在工地吃住,瘦了18斤。”

现在,2000平方米的茶庄和茶艺馆,成为信阳毛尖在省会郑州最大的经营场所。

“高起步是最大的节约,低起步则是最大的浪费。”刘文新说。一位多年的朋友说,刘文新的不犹豫、不放弃,令人钦佩,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

“做生意其实就是经营人,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正直自信,堂堂正正做人”

“做生意其实就是在经营人,把人经营好了生意自然就成功。”刘文新说,商人更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情待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文新茶馆和茶庄的每个桌上,都有一份最新的《文新茶》小报。茶馆里的服务员说,这份报纸的内容都是刘总亲自审定,每月都会发到各个茶馆。

“这是我们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桥梁,别看它小,力量大。”刘文新扬着手中的报纸说。

记者手上的《文新茶》报是2012年11月总第18期,共12个版,彩印。大部分内容是各级领导视察文新公司,刘文新陪同的图片,当然也有公司培训、员工工作心得这样的文字。第18期的头条标题是:省委书记卢展工与刘文新聊茶。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正直自信,堂堂正正做人,坚守道德的底线,不越雷池半步。”刘文新刻意加重了“正直”两字的语气。

办公室的门再次敲响,访谈被打断,这是第四次。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员工,刘文新在递过来的文件上迅速签上自己的名字,笔迹利落有力。

“昨天晚上你发短信给我,我没有回,你知道原因吗?”刘文新抬头,这位员工一脸尴尬。

“公司员工发短信给我,我很少有不回的,不回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次对你的任职,是我们高层经过认真商讨过的,你怎么能说自己不行呢,人要有自信,这么多年还没有从我身上学到吗?自信。”

在文新茶园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园区路两边,每隔一米就有一块造型精美的石头,上面刻着人名,旁边种一棵茶树。这是刘文新为每一个来视察的领导种下的。

“我最大的爱好是找人聊天,不管是做什么的,哪怕是80岁的老人,因为从小辍学,我对知识有无限的渴望,我总是把自己比喻成海绵,别人说着无心,我听着有意,学到的马上就用,我看到一本书,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利用。”

迅速学习,从细节处琢磨,汲取并转换成执行力是刘文新的过人之处。

在刘文新办公室的书橱里,摆放着有《成功管理者》、《中国茶叶年鉴》、《茶叶深加工技术》,也有畅销书《大秦帝国》,还有《在北大听讲座》丛书。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刘文新说从胡雪岩身上辩证地学到了处事的方与圆,知道人脉就是财富,这是他从中得到最大的启示。

茶叶界一位郭姓老板说,这么多年,刘文新除了勤奋、聪明外,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把人经营好了。

“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困境,是我的心愿”

浉河区何家寨村的陈正军,十几年前和刘文新一样,靠卖茶叶维持生计,一年辛苦下来,只能落个“肚儿圆”。

今天,当陈正军成为文新公司建在何家寨毛尖生产基地的成员后,茶叶由公司统一收购,一年收入四五万元。

“现在都成为他的工人了,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只要是文新来收茶叶,我们都愿意给他。”陈正军说。

像陈正军一样,信阳市依靠文新公司致富的茶农有2万多人。“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信阳毛尖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茶农尽快富裕起来。”从提篮小卖到今天的规模经营,刘文新摒弃了小农意识,实现了从茶贩到茶商人生质的飞跃。

“那个时候,我带着公司员工和技术人员到山上为茶农讲课,农民欢迎得很,不信你上山问问。”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刘文新端起茶杯咂摸着。

“鸦反哺,羊跪乳”。刘文新说,我深爱着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能有机会回报家乡父老乡亲,是我的荣幸。

“我把自己当成名茶复兴者,用‘心容天下’的理念做茶”

“你应该对茶很了解吧?”

“对茶叶历史的了解,是在做茶的过程中慢慢知道的,原来不知道茶树长什么样,现在我的茶馆在中国可以说是最大的店,福建、安徽、四川、湖北等地的茶馆我基本上都熟。”刘文新再次端起茶杯先闻后抿上一口,言外之意没有我不知道的。

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早已闻名遐迩。

宋代大文豪兼好茶之士苏东坡曾经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参加万国博览会时,信阳毛尖就已经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获得过金奖。

历史在前进,但信阳毛尖沉沦了,落伍了,在国际国内绿茶市场,很多年找不到信阳毛尖的品牌。

做了20年茶叶生意、谙熟信阳毛尖秉性的刘文新说:心有不甘!“‘名茶复兴者’这个提法,给人第一感觉是口气很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文新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名茶复兴者,当时谁都不敢提,觉得这是笑话。我把自己当成名茶复兴者,提出‘心容天下’的做茶理念。”刘文新拍着胸脯说。

刘文新第一次提出“心容天下”的做茶理念是在2005年,当时,很多信阳毛尖企业的老总不以为然:“心容天下跟信阳毛尖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是做茶叶的,我们赚钱就可以了。”

刘文新说,他喜欢绿色,青山,碧水,绿茶,透亮翠绿的茶汤,都是绿色。

至今,刘文新仍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到采茶季节,他凌晨两三点就赶到大山茶区,穿梭于茶叶批发市场,查看茶样,挑选质量可靠的茶叶;有时还翻山越岭到茶园和茶农家中查看,常常一天要跑七八十公里路。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打造信阳毛尖的精品品牌,我们要做精、做透、做信阳毛尖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专家。我知道,要复兴信阳毛尖这一块金字牌匾,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历史造就了信阳毛尖,我们又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名茶复兴者,义不容辞!”刘文新坚定地说。

文新茶叶团队总结刘文新的口头禅,“你听明白了吗?”这是他向下属交代工作完毕后总会加上的一句,其实他是希望团队能准确无误地明白他的想法和意图,希望团队在思维和行动上,也能跑的更快一些。毕竟,名茶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时间接近中午,窗户外冬日的太阳照在“文新茶叶心容天下”广告牌上:一张刚毅、阳光、俊朗的面孔,一杯浓酽翠绿的茶水,背景是隐现的千重山水,给人以无限的意境和蕴味。

“我最喜欢这样两个称呼:茶乡致富带头人、名茶复兴者。”刘文新自言自语、意犹未尽。

茶桌上,IPAD播放着由他担任总策划制作的MTV《心容天下》:“人生草木间,此字念个茶,妙在清新绽新芽,妙在爱无暇,云雾赠灵气,日月赋精华,一杯温馨品华夏,复兴看名茶。心容天下同泡一壶茶,香透了秦砖汉瓦,香醉了琴棋书画,和颜悦色共品温馨茶,亲近了你我他,和谐了泱泱中华……”

后记

除了随机走访,这次正式访谈进行了两个小时,秘书小袁一直在泡茶、倒茶,前后十次。刘文新在访谈中间签了四次字,听了两次工作汇报,通过批评的方式鼓励了一名员工,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他在说,我听并记录。

有种说法,企业家是天生的,除了智慧、眼光、胸怀外,企业家往往有着天生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直觉。对谈中,感知刘文新行胜于言,但不盲目,心中有数,就像他开车,可以开得很快,但一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像他对毛尖的熟悉,一把茶叶抓到手里一看,是哪座山产的,价格是多少,他都知道。直觉判断的背后,其实是大量经验的积累。

刘文新说自己甚至连睡觉都在工作,我的理解是勤能补拙。

刘文新说老一(河南话,老板的意思)就是生产力。我的理解,老板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更多的时候,老板是通过精神的力量来实现对企业的驾驭,刘文新也是如此。

刘文新说,他最近愈发喜欢回忆过去的时光了。有人认为这是人开始衰老的标志,但衰老是自然规律。我认为,也许通过回忆,他在收藏人性中最朴素而闪光的东西——本色、踏实、善良、吃苦精神。

刘文新说,这一辈子不会吃其他地方的草,只专一地把茶叶做大做强。我的理解是专一的人做专一的事。

刘心灵:把茶当做情人的幸福小女子


“茶对我而言是情人,早拥岩君,早上我一般喝岩茶,因为岩茶能够通肠胃;夜抱普洱郎,晚上我会喝普洱茶,普洱茶里面不含咖啡因;白天一般吃完饭会喝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春天的绿茶。”一位被誉为第一个将茶艺引入珠海的女子,认为茶的味道是介于极苦和极甜中间,自诩为茶痴痴,说到茶,她这样回答。

刘心灵告诉我们,这是朋友为她画的,基本上也是以刘心灵为主题人物,一个胖胖女人的生活,且多以打趣为主,“茶痴痴”、“有些空白需要用梦想来填补”等语言穿插在画中,让人不禁羡慕,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女人。

茶应该是朴素的

她引我们进入她的茶厅,并吩咐用自己的茶具来招待我们,她说:“我喜欢这种笨笨的,有个性的茶具,跟我的人一样,当然,这种笨就是一种憨。茶本身就是应该很朴素的,我不喜欢那种很显摆,很豪华的茶具,现在很多会所都喜欢千篇一律地用日本的老铁壶,一个铁壶十几万很多人问我茶的空间设计,我觉得应该从个性开始,不能千遍一律,从艺术的角度使茶的摆设有韵味,这不是说把所有的古董家私都堆积在一起就好了,一个人的眼睛、鼻子都很好看但不见得很漂亮,但如果协调,有韵味也很好看。”

一支笔让她与珠海结下缘分

刘心灵虽然生在广东,但很小就随家人到了香港,后来她又移民到美国,又回到香港,1991年她来到珠海。她说:“来之前,我对珠海并不了解,当时一个珠海的老板希望把香港的茶艺带到珠海,他当时给了我一支笔写名字,是一支金笔,结果被我掉到了地上摔弯了,后来为了还笔,所以我来到了珠海,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刚开始珠海人喝茶都是大杯子,但我们的茶艺都是小杯子,最开始我们是把一大一小得两个杯子都摆在桌上,慢慢地就发现客人喜欢小杯子了,我们还把一些关于茶的诗,民间故事收集起来将给客人们听。”

在珠海种茶的随性女子

听说她有个茶园,里面有全国各地的茶种,让人非常费解,珠海靠近海边,又不是高海拔,适合种茶吗?

没想到她会这样调皮地回答我们:“珠海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能适应珠海。所以我要把各地的茶也集中到珠海,试试能不能生根,能不能处在一起。值得高兴的是都活了,但第一次做的茶却让我很沮丧,很苦很涩。因为珠海气候比较热,发酵的时间不能长,所以后来我们的师傅直接让它不发酵或短时间发酵,做绿茶喝就很好了。”

茶是有个性的

在刘心灵看来,茶是有个性的,比如潮州功夫茶,在小巧的杯子里面,茶却很浓,很苦,但喝过之后你有感觉到有回甘,先苦后甜,先压抑后释放,就像闽南地区潮州人是非常刻苦的,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但在北方,特别是江南一带,人们都比较喜欢龙井茶,绿茶,这也跟他们的性格一样,儒雅的文人,翩翩的君子,龙井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就像飘来的音乐,给你一种是味非味的感觉,不会夺你的口感。

刘心灵老师的无我茶会

刘心灵老师现在是吉林大学艺术系茶文化教授,每个学期会带一门有关茶文化的学修科,有200个名额,但很多学生没报上名都会来听课,她很享受与学生们相处分享的时光。在她的选修课结束之前,她都会举办一个“无我茶会”,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对茶的领悟来设计一个命题,茶会上,每位同学会准备两杯茶,一杯给自己左边的同学,一杯给自己右边的同学,自己是没有的,而没有之中又会得到自己左边的右边的同学给自己的茶。刘心灵老师说:“我希望通过这个茶会让他们有一种无我的境界,一个人活得不要太自我了。”

两会访谈:陕西泾盛裕茯茶集团董事长马恒光


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中国文化交流网、凤凰网陕西频道联合举办的“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在凤凰网陕西直播间正式启动。3月7日,咸阳市人大代表、陕西泾盛裕茯茶集团董事长马恒光,受邀作为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嘉宾。

主持人:欢迎关注凤凰陕西两会特别报道,《崛起新丝路-两会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凤凰演播厅的,是一位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大使,也是新时代秦商精神的代表,他就是咸阳市人大代表,陕西泾盛裕茯茶集团董事长马恒光马先生,马总您好。

马恒光:您好,各位凤凰网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策划发起了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泾阳茯苓砖茶驼队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后经过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传播引起了很多关注,反响特别好,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驼队现在的情况呢?

马恒光:咱们泾阳茯苓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是由泾盛裕发起承担的,从14年的9月19号出发到现在,经过几个月时间,总体来说进展的比较好,比预期效果要好的多。前面几个月时间,因为有100多人和100多匹骆驼,这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两三个月之后,我们整个队伍,不管是人还是骆驼,都已经适应了这个过程,春节前我们已经到了南都,在南都我们修整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初步计划3月20号左右,驼队开始上路,在15年我们的行走速度会有一定调整,要比14年快。

15年,我们的内容规划很丰富,一个在南都我们要办产业推介会,4月份我们有100多人,社会上参与的网友有100多人,总共有200多人的队伍要翻越祁连山,7月初要进入哈萨克斯坦,预计在哈萨克斯坦要待半年的时间。

主持人:马总,在现代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您以驼行的方式重走丝路,重现茶叶贸易的盛况,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创意的目的是什么?

马恒光:这个问题可能也是许多网友所关注和关心的,在讲这个问题以前,我先把泾阳茯苓砖茶的产业的历史介绍一下。泾阳是茶叶的发源地,它既是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同时又是文化的产业、健康的产业。最近这几年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泾阳茶叶的发展比较快,那么真正的产业营销怎么搞,市场营销一是产业营销,二是品牌的营销,不但要基于市场营销的考虑,更要结合大的社会环境。产业要突破,我们的企业要突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策划以骆驼的形式通过重走丝绸之路促进品牌发展。

整个茯苓砖茶产业,它既是传统产业,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因为茶叶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茶叶地域的文化,从这个方面来说,市场营销一定要有渗透,要潜移默化的,不能用速度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策划重走丝绸之路,用两年多的时间,从泾阳中国茯苓砖茶的发源地一直走到哈萨克斯坦陕西村,希望通过时间和行走加上我们实实在在市场营销的策略,给整个产业,以及给泾盛裕品牌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主持人:为什么会以哈萨克斯坦为终点,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马恒光:我们在策划驼队活动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这是古丝绸之路,咱们中国人大量的走了出去,再加上整个产业的前景,潜力特别大。不管是企业,还是泾阳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泾阳县的产业都起到了作用。同时从营销来说,我们必须要走出去,不仅要走出陕西,还一定要走出国门,这种情况下我们驼队要走出去,不仅是开发国内市场,更是开发国际市场,也是市场营销的一种尝试。我们的策划阶段,首先有了走出去的这样一个想法,再下来我们考虑怎么走出去,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中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饮食习惯正好就和咱们茯苓砖茶的保健功效高度吻合,比如他们牛羊肉吃的多,三高人群比较多,咱们茯苓砖茶保健功效就是他们需要的,有市场,并且市场潜力很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哈萨克斯坦本身就属于我们的一个目标市场,我们要走出去。

另外一个我们在策划的过程中也在考虑,不管是哈萨克斯坦也罢,吉尔吉斯斯坦也罢,需要是一个方面,更多是考虑走出去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在我们策划过程中,正好碰到了陕西村的村长安胡塞先生。咱们哈萨克斯坦陕西村和咱们的陕西有很深的渊源,也正是基于这种渊源,当时安胡塞先生到陕西,到泾阳考察的时候,我们进行了沟通,最后确定为哈萨克斯坦。整个活动在实施以后,不管是陕西省市县三级政府也罢,还是哈萨克斯坦相关的领导部门,对咱们的活动很关注和支持,我们也都是感谢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还是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来举行这个活动,现在“一带一路”也是两会关注的话题和焦点,您觉得茶叶和茶叶贸易,与“一带一路”有怎样的衔接机制?

马恒光:这种衔接我们感觉还是很紧的,不管是泾阳茯苓砖茶产业还是泾盛裕茯茶企业,其实产业在起步阶段,我们想寻找突破,这种突破更多是属于经营者和政府一个理念的问题。当我们和大环境结合起来的时候,会发现外部许多优势是值得我们嫁接,值得我们去借用的。当时国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时候,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开始我们有一种感觉,好像是政治层面的,国家层面的,与我们企业很遥远,但是最后我们在整个策划的过程中,或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突然就把这个道理悟透了。同时在产业发展当中,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实际上是政治上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和我们金融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经营的过程中,国家提出来让我们走出去,我们就应该走出去,扩大我们企业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把整个目标放在省内或者是国内,实际上国外的空间可能比国内的还要大。为什么要大胆的走出去,从我们企业以及整个的产业,以及我们的活动,丝绸之路文化之路的活动,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去是很必要的。

主持人:古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请您谈一谈茶文化交流独特之处在哪里,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马恒光:这个问题怎么说,我觉得这个是所有问题里面比较复杂的,难度最大的问题。这个文化交流可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比如说咱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之后,除了文化交流,大家更多期望实实在在的从经济上进行一个交流。作为整个茯苓砖茶,茶叶它是最特殊的,第一它具有包容性,能够把各个国家和民族融合在一起,讲和谐讲包容,它文化的特殊性本身就存在的。第二我们利用茯苓砖茶来进行文化交流,实际上带出去以后,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大家都认可,因为茯苓砖茶不是简单的一种文化,它所传递交流的也是一种健康。茯苓砖茶本身就有保健功效,在中国茶里可以说茯苓砖茶属于极品,保健功效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活动,形式上是进行文化交流,本质上我们把健康带了出去,我们的活动以及茯苓砖茶走出去以后,得到方方面面很高的认可。

主持人:感谢您为咱们中国的茶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壮举,也非常感谢光临我们的凤凰演播厅,希望以后我们有机会也能参与到咱们的驼行重走丝路的活动,谢谢马总。

马恒光:谢谢网友。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支书”刘恒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