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

当我们在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每一款茶的滋味口感都会不一样,有的浓有的淡,其实,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是由冲泡所决定的。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

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喝起来给人饱满厚实的感觉。

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如果你懂得了厚与浓,薄与淡也就不难理解了。

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

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

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

茶汤浓淡

当我们说起茶汤浓淡的时候,说的一般是茶汤入口时味道的强度。茶汤的浓淡程度一般跟茶水比、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时候的温度有关系。增加投茶量、提高冲泡时的水温以及延长茶叶的浸泡时间都可以让茶汤味道变浓。但这个改变只是原有味道的叠加,而不是层次的丰富。

茶汤饱满度

我们说一杯普洱茶是否饱满,往往指的是茶汤内含物质是否足够丰富。一杯普洱茶入口,给人一种浓稠、顺滑、柔和的感觉,就是普洱茶汤味道饱和的表现。M.Cy260.com

而影响普洱茶饱满度的因素主要是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糖以及果胶物质、矿物质等含量。“饱满度”高的茶汤,香高悠然、入口醇厚顺滑柔和,韵味度、回甘持久度、耐泡度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好,茶汤薄的茶,就接近喝开水的感受了,觉得没什么东西停留在口腔之中。

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转化有两个重要因素


普洱茶的转化有两个重要因素

普洱茶转化的物质基础是依靠云南大叶种自身丰富的物质含量。普洱生茶出厂时的含水量在10%左右,这是保证工艺正确的生普正常转化的内在条件。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处于50-70%之间时,原料紧压状态下的普洱生茶,含水量能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保持不进不出。在湿度过低的北方,长时间的干燥环境,会使普洱茶失水,含水量的下降,不仅减慢了陈化速度,同时也会在失水的过程中,带走一些物质。在湿度过高的南方,环境中的水气会被普洱茶吸收,含水量升高给细菌及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带入杂味。

所以,保持好这个含水量,简称“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存储的手段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辅助普洱生茶陈化的主要外界因素有两个,氧气和温度。

普洱生茶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过程,氧气在此起到的是加快转化的作用。因此空气的微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转化的速度,但过量的通风会使普洱茶脱水,劣化。以往所说的存储环境“通风”,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大量事实否定,这一点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温度的高低,同样能够影响普洱茶转化,高温的夏季,转化速度快,低温的冬季转化速度慢。

综上所述,一个内因含水量,两个外因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普洱生茶转化的主要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遵从普洱茶转化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仓储都会形成各具地方气候特色的茶品。观察和体会这个过程,也正是普洱茶品饮收藏过程中的乐趣之一。

太平猴魁的两个传说


太平猴魁长期在绿茶中占据宠儿地位,其好玩的地方在于干茶扁平挺直到“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汤色苍绿匀润,泡茶时放再多都不会苦涩,闻起来还有持久的兰花香。那么问题来了,绿茶怎么会和猴子有关系呢?这源于两个传说。

太平猴魁“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传说一:寻子老猴报恩情

传说古时候,黄山上的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外出玩耍的小猴失踪了。急坏了的老猴下山找儿。由于寻儿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不久,住在这山坑里靠采茶为生的老汉发现死在山坑的白毛猴,于是把他移到山岗上,用双手挖了个坑将其好好安葬。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茶,发现整个山岗遍布茶树。突然,老汉听见山间有声音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耕作,将来就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了。”此时,老汉才明白是去年那只白毛猴来报恩了。

为了感谢白毛猴赐茶,人们就把其墓地的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猴坑上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或猴魁。

太平猴魁汤色苍绿匀润

传说二:猴子采茶故名“猴魁”

从前,一位山民在采茶的时候,忽然闻到一股清香。看看四周,发现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不过因为没有可以用来借助攀登的工具,也无路可循,只得失望而归。但不死心的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于是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两个传说虽然都是把茶与猴子牵扯在一起,但是猴子的下场好像都挺悲惨,一个失去孩子连小命也丢了,另一个是每到采茶季就得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茶。他们的苦换来太平猴魁的醇厚甘甜,所以我们更加要好好品味,看是否能体味得到那份心酸。

什么是普洱茶茶汤的厚薄?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口感上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其醇厚度,厚度对一款普洱茶的品质来说之至关重要的,因为厚度好代表着内含物质充足,内含物质充足意味着后期转化空间更大。

普洱茶的厚度,是指茶汤入口之后带给口腔的充实饱满感和滋味丰富度,厚度好的普洱茶会让人觉得厚实,往往伴随着黏稠感,滋味丰富且和谐的搭配在一起,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普洱茶的厚度与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程度成正比,茶叶内含物质越充足丰富,可溢出物质的种类就越丰富、含量越高,茶汤的整体浑厚稠密感觉就越佳,滋味也就更为丰富饱满。

但要注意分辨,普洱茶的厚度,不同于浓度,厚度由原料的内质决定,还与茶品的工艺、存储息息相关;而浓度是可以通过改变投茶量、减少注水量、以及延长冲泡时间等冲泡手法来改变。

厚度好的普洱茶给人稠而不浓的品饮体验,这点在熟茶品鉴中尤为明显,以南茗佳人2008年古树熟茶《揽月》为例,因以内含物质充足的布朗山古树纯料发酵而成,茶汤厚度尤为明显。

与厚相对应的就是薄,薄和淡也不同,薄是指汤质不饱满,滋味单一丰富度低,给人滋味寡薄之感,淡是指浓度不高,一款汤质淡薄、滋味寡薄的普洱茶,其后期转化价值极为有限。

总结:普洱茶茶汤的厚与茶叶品质成正比,也是普洱茶的一大风味特色,是由其原料品质为根本,工艺和存储为辅助共同作用而成;而薄往往意味着原料内质不足,后期存储转化空间较低。

鉴别安溪铁观音的两个程序 2020鉴别安溪铁观音的两个程序


安溪铁观音的鉴别一般通过感官,即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进行审评。审评方法有“湿评内质”和“干看外形”两个程序。

湿评品质,安溪铁观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色泽、滋味、汤色、叶底等。

1、嗅香气:凡品种香型突出,香气清高,韵味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尝滋味:茶汤入口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看汤色:汤色橙黄明亮或发白但茶味足的为上品,汤色暗浊的为次品。

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将其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凡叶底柔软、完整、“青蒂绿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干看外形:主要观察干铁观音外形的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以及嗅干茶的香气等。凡外形卷曲、匀整,色泽墨绿、油润、鲜活,干茶香气清纯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决定普洱生茶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决定普洱生茶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普洱茶转化的基础是依靠自身丰富的物质含量。普洱生茶在出厂时的含水量在10%—13%,这是保证在工艺正确的生普正常转化的内在条件。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处于50%—75%之间时,紧压状态下的普洱生茶,含水量能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保持不进不出。但是环境的潮湿干燥程度以及含水量是由不同地域的条件决定的,就好比北方与南方的转化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湿度过低的北方,长时间的干燥环境,会使普洱茶失水,含水量的下降,不仅会减慢了陈化速度,同时也会在失水的过程中,带走一些物质。

如果在湿度过高的南方,环境中的水气会被普洱茶吸收,含水量升高给细菌及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带入杂味。

保持好这个含水量,简称“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因此,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为了达到存储好普洱茶这个目标必须全力以赴。辅助普洱生茶陈化的主要外界因素有两个:氧气和温度。

普洱生茶转化其实就是一个氧化的过程,氧气在此起到的是加快转化的作用。因此空气的微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转化的速度,但过量的通风会使普洱茶过快脱水,劣化甚至风化。以往我们所说的存储环境需要“通风”,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大量证实,这样的通风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它“敞风”,而是定期适度的通风换气。

而温度的高低,同样能够影响普洱茶转化,高温的夏季,转化速度快,低温的冬季转化速度相对慢。综上所述:一个内因含水量,两个外因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普洱生茶转化的主要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根据存放地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需遵从普洱茶转化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仓储都会形成各自的茶品。比如:港仓、广东仓、莞仓、昆明仓等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茶品。

茶文化高峰论坛聚焦 两个W


茶文化高峰论坛聚焦两个W

5月24日,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普洱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在大会发言并与听众交流互动。本届论坛以“茶·文化·生态”为主题,围绕“茶与人”、“茶与信仰”、“茶与自然”三方面,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与精华,探讨、揭示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伦理、哲学和智慧。不过梳理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述可以发现,论题主要集中在两个“W”方面,即“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What茶文化到底是什么

茶文化到底是什么?是本届论坛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此前虽然已经举办过两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但对于茶文化的基本界定仍旧是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答案,这也恰好证明了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认为,茶是两岸文化交融的活水。他说,茶,既是中华文化表层的日常用品,也是中华文化中层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华文化底层的精神追求。两岸文化的交融需要人为促进,而茶就是其中极具生命力的清泉活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说,茶是“健康之液”、“快乐之杯”、“灵魂之饮”、“民生大计”、“图腾饮料”。可以说,茶文化是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普洱祭茶祖活动深刻地表达了普洱各族人民将茶作为图腾饮料的虔诚心理,我们中华儿女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理当把茶奉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饮料,切实怀着敬畏之心来事茶。对茶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杜绝乱施化肥、乱打农药、仿冒名牌等乱象,再辅以茶叶生产标准化的完善、国家卫生标准的实施和加强市场管理,才能使那些让人深恶痛绝的乱象得到改观,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就会得到提升。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悦提出,茶文化是中国人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儒释道的思想,还是民间大众的观念,都已成为有机的整体。中和之道、名伦之理、清雅之境,是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从古代文士生活的视角来观照,古代文士和茶有着不解之缘,“品”是茶与文士的精神追求,“雅”是茶与文士的社交娱乐,“韵”是茶与文士的艺术创作,品、雅、韵三个方面与茶文化密切相关,也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密切相连,这些既和茶事生活融为一体,又和精神家园密不可分。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罗庆江认为,茶是跨越宗教的信仰。茶道通过茶事修炼增强自我认同,从物质享受开始,但最后超脱物质,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清虚无我、自性自度、反染成净、知足感恩,通过自我启悟的生活艺术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与佛教的“觉悟”、道教的“天人合一”、基督教的“感恩”如出一辙。事实证明,茶是全人类的健康饮料,各宗教信徒都喜欢茶,尤其蕴涵华夏文明的茶道,各宗教礼仪中只有禁酒而不禁茶,可见茶是超越宗教的信仰。

How茶文化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很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来自可乐的威胁”,这里所说的可乐并非特指,而是泛指那些对传统饮品构成冲击和威胁的新型饮料,这些饮料尤其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这和青少年对茶等传统饮品的兴趣很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继承和发扬的危机。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将茶文化发扬光大,专家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点子”。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提出,弘扬茶文化、创新茶科技,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茶产业工作者需要提高认识,带头承担起弘扬茶文化的责任,纠正有悖于茶文化核心理念的行为。在具体实践中,要树立敬畏自然的理念,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理念,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有害物排放;树立敬重顾客的理念,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消费者买得起的好茶。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军捷集中解答了“中国茶如何走进现代生活”的问题。他说,要给年轻人一个喝茶的理由,而且是让人接受的理由,明确茶首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宣传茶不要忽视大众而着眼于小众,必须搞清楚茶人和喝茶的大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将喝茶变成实实在在的体验,而且是作为大众化的体验,最实际的是结合一日三餐的体验,而且体验要适应多元化、快捷互动的需要,并在大众喝茶的基础上,引进茶的美学、修行和文化气氛。同时,茶要走功能化的道路,让茶成为一种有影响的生活方式,将中医和茶进行结合,为茶的推广多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完善茶的实用功效。总之,中国的茶文化带着理性、带着功能,才能走出世界、造福人类。

“冀望普洱茶再创茶文化的新风尚”。香港茶味小集的负责人陈采月如是说,普洱茶健康地发展,是所有对中国茶文化有期待的人都热切关注的。普洱茶真的很好,好喝、耐泡、产品种类多、可以保存收藏,能够欣赏岁月的滋味,随着宏观价值的觉醒、蜕变、再生,做普洱茶、喝普洱茶、接触到普洱茶、想到普洱茶时,人们自然都有这样的联想:好喝保健、事业稳健、有文化品位、有美的体验、有天人合一的生命状态,这应该是普洱茶、中国茶值得期待的茶文化风尚,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美好、清新,蕴涵着滋润生命美学灵魂的风尚,会有永续发展、历久不衰的价值和可能。

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韩星海认为“茶人精神”是关键。他说,我国是历史悠久的茶故乡,要让茶人精神代代相传,陆羽、吴觉农、于若木等人就像一面明镜,不仅星照过往,也拷问着我们当下的茶人。学前辈、见行动,我们就要在国内大茶业格局中,始终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让茶人个个都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只要我们做到了,茶与人生的事业才更有意义。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

普洱茶汤浓了,生茶会出现这种情况:

1、苦涩感非常强烈,浓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会令人反胃呕吐。

2、普洱茶的生津回甘时间会延长。

3、其他杂味会出现,如果是经过仓储的普洱茶,如果淡泡或者正常泡的时候没有仓味或者仓味很弱。那么在浓茶下,仓储情况是完全呈现的。

4、新茶则是能检测出工艺和原料是否优秀。

熟茶会出现这种情况:

1、甜度会有一定的下降。

2、经过仓储的熟茶,仓储情况完全呈现。

3、新熟茶的燥感、杂气息会增强。

我们知道普洱茶汤过浓的情况下会出现上面这些感觉,而这些感觉,有些是令人反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一定要喝淡茶呢?

答案是不一定,记住,你喝的是茶,不是水也不是药。所以,我们可以自己选择适中浓淡度的普洱茶。而且希望喝普洱茶减肥人,太淡根本就没效果。

影响普洱茶浓淡度的因素主要有:

1、投茶量,

2、冲泡时间/出汤时间,

3、茶水比。

投茶量,在同一冲泡用具下,根据不同的茶叶,投茶量需要自己去摸索,什么茶需要投入多少,每种普洱茶的溢出特性不同,所以并没有一个标准。

茶水比,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跟上面的投茶量有关系,一般绿茶(注意不是所有绿茶标准)的茶水比是1g茶:50毫升水。也就是说1克茶用50毫升水泡就行了。而普洱茶的茶水比是没有标准的,一般一泡7-8克的普洱茶冲泡到10泡以上,按每泡用水100-150毫升来算,一泡普洱茶真实的用水量则达1升以上。大约算下来茶水比是1:140以上。

在了解了投茶量和茶水比之后,那就是冲泡时间/出汤时间。这两个时间的区别在于:冲泡时间计时是茶叶冲入水到要出汤之间的时间。而出汤时间则是从冲入水到出完汤的时间。虽然差异不大,但是当我们用的冲泡道具出汤口小,这时出汤的时间就会很长,区别就出来了。

冲泡用具不变,投茶量越大,茶汤越浓。茶水比越小,茶汤越浓。冲泡时间越长,茶汤越浓。当然,茶叶溢出特别、尾水等特殊情况不在此例。(资料来源:普洱茶吧)

君山银针的来历,关于君山银针的两个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我国茶文化上千年之久,每一款茶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谈到的这款茶名字叫君山银针,它同样具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人传送。

君山银针的传说故事一:

话说李克用的儿子李嗣源登基坐殿的第一天,就遇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臣们为皇帝倒上一杯茶,李嗣源托在手中之后,一缕白烟扶摇直上,化作一只白色大鸟,对着李嗣源鸣叫一声,连连点头之后飞走了。

李嗣源询问身边的谋士这是怎么回事,像这种事情一定是要询问谋士的,不管是吉兆还是凶兆,身边的人都会说:“恭喜皇上”。就像三国时期董卓被杀死之前天降凶兆,车轮断裂、战马狂叫,董准询问身边人是何征兆,手下依然高呼:“此乃吉兆也”。董卓再迂腐,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李嗣源希望能够逢凶化吉,于是身边的侍从顺口说:“今日我主第一次上朝,遍遇到了这吉祥之物,我主万福啊!”李嗣源听后大喜,低头看向杯中,只见杯中茶叶纷纷垂直于杯底,微微颤动,上下浮动,最终安静在杯底,未若柳絮因风起。

李嗣源越看越高兴,询问身边的大臣:“这是什么茶叶这么神奇?”大臣告知:“此茶为君山银针,所泡之水为白鹤泉水,茶有灵性、水有灵性,预示我主万岁万寿无疆。”

茶的确是好茶,水也是好泉水,但是让大臣们说的也太玄乎了。谁知李嗣源只做了八年的皇上就撒手人寰了,更何况李嗣源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吓死的皇帝,没有善终。

君山银针的传说故事二:

君山银针原名白鹤茶。据传初唐时,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他修起了巍峨壮观的白鹤寺,又挖了一口白鹤井。白鹤真人取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水气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鹤茶"。

又因为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黄翎毛"。后来,此茶传到长安,深得天子宠爱,遂将白鹤茶与白鹤井水定为贡品。有一年进贡时,船过长江,由于风浪颠簸把随船带来的白鹤井水给泼掉了。押船的州官吓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鱼目混珠。运到长安后,皇帝泡茶,只见茶叶上下浮沉却不见白鹤冲天,心中纳闷,随口说道:"白鹤居然死了"!岂料金口一开,即为玉言,从此白鹤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鹤真人也不知所踪。但是白鹤茶却流传下来,即是今天的君山银针茶。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君山银针名字的由来了吧,以上的两则故事,都透露出了君山银针在历史上是多么的备受人们喜爱,到如今,君山银针也是处于中国十大名茶的前茅,十分值得品饮。

安化黑茶是否好喝,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安化黑茶是否好喝,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经常喝茶的茶友都知道,评价一款茶的品质好坏,要从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方面去品鉴判断。

而决定一款茶品质好坏、是否好喝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茶叶的原料和制茶的工艺。

1、茶叶原料

茶叶原料主要由茶树生长的土壤、海拔高度、茶树龄所决定

土壤决定茶叶内含物的成分

茶圣陆羽《茶经》记载:「茶,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海拔高度影响茶叶生长周期

安化境内的山峰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

高山云雾出好茶,从地理知识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

最高海拔1428米,山上的温度比平地要低10度左右;

因为温度越低,茶树的生长越加缓慢,茶叶生长周期越长,所以其内含物就越丰富,而且高海拔云雾多阳光直射少,茶叶氨基酸含量更高。

还有高山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好、无污染,日夜温差大、无虫害,茶叶更加有机健康。

安化芙蓉山上的冰碛岩就属于茶树适合生长的烂石土壤,富含锌、硒、等人体所紧需的微量元素,茶树通过蒸腾作用依靠根系吸收冰碛岩土壤中的养分,使得茶叶中富含矿物质。

茶树龄影响茶叶内含物的多少

茶树的年龄越大,生长周期越长,根系在地下越深,吸收土壤养分、矿物质越多,

聚集在茶叶中的内含物越丰富,香气更馥郁,滋味更甘醇。

2、制作工艺

有时候我们喝一款茶,从外形和叶底来看,叶片肥厚完整有光泽,原料好,感觉是款好茶,但喝起来口感、香气却让人有些不满意,有苦涩或微酸;这就可能是制茶师的工艺出了问题。

制茶的目的就是合理地把茶叶本身的成分转变为口感更好,香气更纯正、对人体健康更有益的物质。

安化黑茶黑毛茶的制作工艺虽然基本步骤只有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但每一步都决定黑茶成品茶品质的好坏。

杀青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以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性氧化;

安化黑茶鲜叶一般比较成熟,水分含量较低,如果利用普通炒青可能会导致杀青不均匀不彻底,所以好的制茶师会利用高温蒸气杀青,效果更好。

揉捻是使茶叶初步揉成条,且破坏茶叶细胞壁让茶汁溢附于茶叶表面;

一般制茶师也许只能让黑茶的破壁率达到20%以上,而好的制茶师会让破壁率达到80%以上,破壁率越高越有利于后期渥堆发酵的转化变化。

渥堆发酵是黑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要保证渥堆时茶叶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太高会让茶坯烧坏,湿度太高会让茶坯起霉;

发酵程度也很重要,发酵太重的可能会使茶叶变酸,发酵太轻又会使茶叶青涩味重。

制作工艺的每一步都是对制茶师技术、经验、耐心的考验;

好的制茶师会熟悉自己的每一批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每一步他都会运作自如,使茶叶达到它最好的口感。

一款好的安化黑茶取决于原料品质和制作工艺;

原料好的茶,如果制茶师技术不过关,可能就是对好原料的一种浪费,成品茶也不会太好。

原料不好的茶叶,制茶师技术再高,也无法拯救茶叶中存在的缺点。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了“强化国家食品控制体系的导则,———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该导则突出了食品安全,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质量的前面,可见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受消费者广泛喜爱的饮品,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极其重要,一方面,普洱茶产品卫生品质保证是其能否作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决定普洱茶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普洱茶产品的安全卫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消费普洱茶产品时身心健康不被侵害的必需条件。

如上所说,卫生品质是决定普洱茶产品能否被安全食用,能否作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普洱茶市场多次发生因卫生事件带来的严重冲击,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洱茶曾一度热销日本,后由于螨虫事件,导致普洱茶在日本市场的发展遭受打击;又如在2001年普洱茶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时,《一周刊》“金门、广州、云南全线追踪普洱茶”借题大肆攻击普洱茶不卫生、不安全的不实报道,使得2002年普洱茶市场严重萎缩,产品积压,价格下跌,给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2005年下半年,普洱茶生产卫生风波再一次严重冲击了普洱茶市场的发展,这些事件都基于一些不实报道最终被平息,但它们都给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冲击,说明了普洱茶卫生安全问题的脆弱性。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的全面推进,卫生安全已成为普洱茶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获得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安全食品认证的普洱茶产品和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高的评价和收益,卫生安全也将是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

二、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涵义

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呢?作为食品之一,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实际上从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它与食品安全相紧密联系,是食品安全的分枝,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根据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来实现的,因此首先弄清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一般原则是理清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所必需的。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于生存的基础、食物经人类加工成为食品,在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人和环境都会给食品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食品对人安全、有益,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关于食品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在题为《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曾把“食品安全”(food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Hygiene)作为同义词定义为:“即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造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食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据此可以把普洱茶的安全卫生释为:为确保普洱茶在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造过程中,确保普洱茶制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饮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严格来讲,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分属两个范畴,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性与食品卫生分别定义为:食品安全性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的安全性可区分为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种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则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其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相对安全性的定义更符合生活实际,因此普洱茶的安全性一方面要强调其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中的卫生可靠,具体地讲:在普洱茶产品中不得检出或检出剂量不得超过某个阈限值之外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另一方面还要提倡科学饮用普洱茶。如饮用方式是否合理,饮用量是否适当等内容。

普洱茶老茶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普洱茶老茶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什么年限的茶可以称为老茶?老茶是否真的越陈越香?消费者如何真正地从本质上认识普洱茶?带着当前人们关于普洱茶最热门的问题,记者前日与研究普洱茶十多年的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高照进行了交流。

在高照教授的家中,收藏了200多个品种的普洱茶。在各种砖茶、饼茶、沱茶面前,高教授向记者介绍,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通过在存放过程中的氧化、微生物的后发酵作用来提高品质,越陈越香。因此,老茶被很多爱茶的、时尚的人士所珍爱。

高教授认为,存放5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上就达到了老茶的标准——陈化以后已经达到最佳饮用状态,感观、口感都很好。“通过5年的陈化,生茶中的茶多酚已经减少到只有15%至20%。所谓越陈越香是个相对概念,当茶做成成品之后,由于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向人们喜欢的色泽、口感和保健价值上升。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普洱茶有一个最佳饮用年代:熟茶是两年至20年,生茶是8年至三四十年。”高照说,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药用成分为主了,而是从感观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态的底蕴来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推崇。在高教授眼里,越陈越香的是感观和文化价值,而非营养与保健价值了。

在一款“92方砖”面前,记者看到茶饼上压有“普洱方茶”的字样,边缘已经酥松了,细看还有点像铂金一样有金属光泽的微末。高教授说:“这些微末是在普洱茶陈放的过程中,微生物霉作用于有机物,使有机盐变成无机盐之后析出的晶体。真正的老茶是不可模仿的。”

普洱茶拼配概念


普洱茶拼配概念

纯料与拼配,是茶界碰撞比较多的话题。其实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原料的复杂性,纯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在其余的生产中都广泛使用了拼配技术,很多优秀的古董茶,老陈茶都是配方普洱茶。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

“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未来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未来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泛指普洱茶品包装上印有OFDC有机产品认证(大白菜标志)的茶品。这类茶品目前对于整个普洱茶市场来说还是非常稀少的。而放眼普洱茶成品市场来说,并不是有这个标志的普洱茶都很有投资价值。

那么我们常见的大白菜标志普洱茶有哪些呢?最早的应该是勐海茶厂出品的,那是2000年的时候就在生产,随后其他一些茶家也在生产,但是都很少。主要有以下系列:

2000年及以后大益勐海茶厂班章系列

2004年春明茶厂七子饼茶

2013年陈升号班章金印

2013年陈升号老班章砖

2014年陈升号正岩系列饼茶

2014年陈升号银班章饼茶等。

从小点的范围来说,大白菜标普洱茶代表的是班章。目前班章茶的价格在普洱茶中是第一梯队,也就是说在2000年前,班章茶是不出名的,白菜标普洱茶也不是很特殊的。到了今年,我们不知道是要说白茶概念普洱茶借助了班章的名气把价格涨上去,还是班章茶借助了白菜概念普洱茶把价格涨上去。

在追求食品安全卫生的今天,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意义已经不用多说了,目前这类白菜标普洱茶正在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在上涨,最早期的白菜标茶品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价位。

2000年勐海茶厂白菜标班章珍藏青饼(400克/片,84片/件)参考价:4800000元/件

2002年勐海茶厂白菜标班章珍藏精品青饼(357克/片,84片/件)参考价:2700000元/件

按目前这种茶区环境,再过几年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茶区能名副其实的拥有白菜标“有机”认证产品。

阿甘认为,有机是大势所趋,仅管由于普洱的特殊性,野生、野放的茶树很多,目前也以打古树概念为主。但随着古树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是禁止采摘的,以后古树茶会越来越少,或者至少不敢公开打古树概念,所以,有机茶的前景可期。

PS:

OFDC是什么机构,与其它认证机构相比,OFDC有哪些优势?

(1)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前身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部,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产品研发、检查和认证的机构。

(2)2002年后持续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每年一度的认可,也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获得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与OCIA(美国)、JONA(日本)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3)OFDC是2005年4月颁布的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有机产品》主要起草制定单位之一。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的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