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小叶种与大叶种你知道多少?

倚邦作为盛极一时的贡茶之乡,早已声名远播。尽管后来社会动荡、古镇辉煌散尽、历史尘封。但倚邦茶依然是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所追逐和喜爱的。说到倚邦,小叶种是避不开的。坊间至今广为流传:古六大茶山,唯倚邦茶山有小叶种,即所谓的“正山小叶”。

那么,此说法与“云南大叶种”矛盾不矛盾呢?倚邦小叶种既然是小叶种还会是普洱茶吗?可倚邦茶山小叶种不但是普洱,而且曾为贡茶!这是为什么呢?倚邦就只有小叶种吗?

我们接着看一下倚邦小叶种与大叶种之间的纠葛与渊源。什么,倚邦不是只有小叶种的吗?怎么突然冒出大叶种了。其实,倚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茶区,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只是相对来说,它的小叶种更为典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就对它产生了一个片面的认识。

等等,普洱茶不是云南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小叶种也是普洱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小叶种与大叶种之间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呢?当然这也只是针对大部分小叶种、大叶种而言,特殊地区的另当别论。

1、观其形

大叶种:叶形扁圆,叶尾大,主脉显然,分脉稠密而明晰,背面茸毛披覆,叶边锯显然。

小叶种:叶形扁圆,叶片较薄,两个齿之间间隔稠密,背面茸毛少而稀,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2、称其重

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3、品其味

小叶种的茶比起大叶种的香气更为高扬,更为甜润。

4、耐泡度

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与小叶种,比小叶种经久耐泡。

小叶种普洱茶主要分布在哪里?

在普洱茶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都是大叶种、小叶种并存,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黄草坝等。就中小叶种而言,倚邦,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小叶种普洱茶!不然如何在清朝,就被皇室看中,定为贡茶。以产小叶种为主的曼松茶更是成为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大叶与小叶种区别


现在的普洱茶几乎都是属于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最大的外形特征区别在于叶片,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μ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

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μ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1层,遮荫下会增加;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l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是经久耐泡,比小叶种茶更香,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再者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小叶种茶最好的是倚邦和攸乐乔两个茶山,攸乐的香形特别有蜜糯香,倚邦茶味很好,要是大家要选选择小叶种的茶,这两座茶山的茶品不错。

再来说说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


再来说说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

大叶种

勐海大叶种,栽培型古树茶,一般舌底带苦,香气沉着而生津,条索以灰,白,黑三种为主,新茶茶汤偏淡黄,重闷后金黄,以通透发亮为上,叶底深青色,叶背无毛为上。代表茶品:老曼娥,贺开古树茶。

勐库大叶种,由于相对临沧的海拔普遍比勐海高,其条索一般不及勐海粗大,芽叶粗壮短窄,口感上苦涩强而生津极强,迅速而快,香气偏淡,叶底以如绸段面柔软,光泽度好为上。

代表茶品:大户赛,中山,冰岛古树茶

中叶种:栽培型中叶种茶树,以景迈最丰富,而景迈又分芒景和景迈大寨。

芒景:特有的花蜜香,微甜,口感上苦微涩中而生津较快,香气馥郁,叶底偏中等大小,以黄色,青色叶底居多。

景迈大寨:香气不及芒景。微甜,口感上苦涩低微而生津一般,叶底差不多,但是,斑驳性较大,以黄,红,青绿色叶底居多。

中叶型的茶树,一般涩高苦低,生津迅速而香气偏高,头春的辨别主要是看茶叶的条索是否有黄片,香气是否馥郁持久,茶汤是否醇厚等等。

小叶种:勐海地区,古六大茶山的莽枝,倚邦均有一些小叶种古茶树。

香气偏兰花香,极馥郁,甘甜丝丝,茶汤偏淡白色,入口醇厚度高,苦涩极低而生津绵长舒爽,叶明显偏小,耐泡度不及中叶和大叶种茶。

野生和半野生茶:一般偏墨绿色,有红绿相间,芽头较少,叶梗居多。

野生苞芽:像小笋状的样子,白色,有时候会有绿红相间,香气微淡,茶汤白色,入口偏淡甘,寒气重;

半野生茶,代表系昔归,藤子茶:墨绿色,梗偏红,芽少,口感上苦而易化,生津迅猛,涩度不高,茶汤醇厚度极好。

茶气十足,香气持久度高。

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差别分析研究


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差别分析研究

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差异性分析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大叶茶)和小叶种(小叶茶)是区别栽培茶叶品种中叶片大小的通俗称呼。叶片大小取新梢基部以上第二三叶位的定型叶,凡叶面积>50cm2为特大叶、28cm2~50cm2属大叶、14cm2~28cm2称中叶,而

一、茶树品种

(一)小叶种茶树

小叶种茶是一种茶树栽培品种类型,按成熟叶叶片大小区分。小叶种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叶质厚而硬脆,叶色绿或深绿,结实率高,产量低,优良品种少。叶片栅栏组织发达,角质层厚,抗寒抗旱力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北茶区。

(二)云南大叶种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Camellia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

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

(三)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

1.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形态区别。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µm;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µ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的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l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l00个/mm2,最多为150~180个/mm2;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m2。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l: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

2.云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在茶树新梢多酚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见表1),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制绿茶。

大叶种茶树群体种: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的分布


关于大叶种茶树群体种,相信大家都傻傻分不清,还会有疑问,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大叶种茶树群体种——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的分布,仅供参考。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

谁带走了大叶种?


谁带走了大叶种?

另一种有关茶叶的争夺战旷日持久——在茶树原产地之争中,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的声音掷地有声。

张宏达先后深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在各个茶山区做调研。经过研究,张宏达指出,印度本身没有发现过野生茶树,可能在17世纪前后,印度的阿萨姆有当地的族人从中国带回了茶树,开辟了茶园,由此逐渐发展起印度的植茶事业。这种推断,也与日本学者松下智的论断相呼应。

他又从理论上证明,在中国分布的茶树有完整的系统发育体系,提出茶树、种茶、栽茶、制茶都不可能起源于印度。这一理论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后来人们从茶树的DNA测序也证明中国茶树植物具有最多的遗传多样,充分表明茶树是中国的原产。

张宏达进一步指出,普洱茶野生种分布于阿萨姆-缅甸-中南半岛-中国南部的提法,也是不准确的。为更正这个历史错误,张宏达教授几次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在云南滇南部少数民族产茶居住区,终于发现和确定阿萨姆茶为独立种,它和中国茶完全没有从属关系,且阿萨姆种是普洱茶原种,断定印度阿萨姆种茶树源自云南西南部,并把阿萨姆种改名为普洱茶种,作为世界茶树原种,得到了国家茶学界的广泛认同。

如果说,福琼猎取中国茶还有迹可循,那么印度阿萨姆邦大叶种是如何从云南带过去的,则显得有点模糊。

2005年3月20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日茶起源研讨会”上,日本茶业界著名学者松下智先生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云南的南部,并断然否认印度阿萨姆的萨地亚(Sadiya)是茶树的原产地。

松下智的理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2002年,他先后5次去过印度的阿萨姆地区。经考察,该地未发现有野生大茶树,而栽培茶树的性状与云南大叶茶相同,属于Camelliavar.assamica种。他进一步指出,阿萨姆的茶种是早年云南景颇族人从云南带去的。

他认为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江心坡地带(与今云南怒江州接壤),在中缅边境调整前属于中国。当时从云南到印度不需要经过第三国或绕道西藏,且印度阿萨姆的萨地亚离云南西北部最近(北邻西藏察隅),景颇族又主要分布在滇西一带,这样的迁徙完全有可能。

另外,现今阿萨姆地区从事茶树种植业的村民有不少为景颇族,他们仍保留着云南景颇族的民居和着装等生活习俗,尤其是竹筒茶的饮用方式与云南一样(松下智曾13次到过云南)。

第三,当地居民亦有嚼槟榔的习惯,而这是景颇族的一种嗜好。由此种种,他推断阿萨姆的景颇族和茶树都是与云南同宗同祖的。

按照松下智的逻辑,在写作本文时,笔者也想到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阿萨姆邦的茶树也是云南傣族带过去的。

阿萨姆最早居住着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0世纪,蒙古人穿越过东部的山口来到这片土地,逐渐在当地定居繁衍。4世纪左右,蒙古人建立东辉国,在中世纪时期名为迦摩缕波王国,公元7世纪左右迦摩缕波王国达到最鼎盛的时期,统治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至孟加拉湾的广大土地。之后,王国便进入混乱不堪的岁月。公元1228年,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一带的傣族越过阿萨姆东部山脉,征服迦摩缕波国各部族,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称阿霍姆王国或阿萨姆王国。

傣族饮茶历史悠久,在民族迁徙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将茶树种植业带到了阿萨姆。当然,这种推断有待得到进一步证明。

临沧勐库、冰岛、邦东大叶种茶的解析


临沧勐库、冰岛、邦东大叶种茶的解析

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北部是凤庆大叶种分布的、早已鼎鼎大名的“滇红”红茶之乡。南部就是目前主产普洱茶、名声鹊起的勐库大叶种主要分布地。在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镜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源于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经过先民人工驯化而演变进化了若干野生栽培性品种,分布在临沧境内广大地区,尤以邦马山脉一线为多。如章驮、南美、坡脚、冰岛、勐库等地。

在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后辈家族中,因栽培环境的不同,进化孕育了三个杰出的栽培性、群体种后代:

1、勐库大叶茶(国家级良种,源于双江县中北部的勐库镇一带)。

2、冰岛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双江县北端的冰岛乡一带)。

3、邦东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临沧市东端的邦东乡一带)。

其中,尤以勐库大叶茶最为有名。

“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红茶、云南绿茶和普洱茶。”

勐库大叶毛茶口感厚重,汤质稠厚,香气深沉,内质丰富,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毛料,在上世纪初即已出尽风头。

勐海大叶种茶 云南茶业的骄傲


勐海大叶种茶云南茶业的骄傲

勐海年平均气温21℃左右,土壤PH4.5-6.5之间,均是千百年森林形成的有机质土壤,这些条件孕育了勐海大叶种茶。

勐海大叶种茶,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型、早生种,产于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古老茶区等地。茶树植株高大,高2.3—7.5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叶长可达25.3厘米,椭圆或长椭圆形,绿色,富光泽,叶质较厚软。育芽力强,春芽2月下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旬,百芽重153.2克,芽叶绿色或黄绿色,茸毛多。产量较高,一般亩产150千克。

春茶鲜叶含氨基酸2.26%、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17%、咖啡碱4.06%。适合制红茶、工夫红茶,芽毫金黄显露,汤色红艳,香气清鲜,滋味浓酽鲜醇;红碎茶,颗粒匀整,滋味浓酽鲜爽,汤色浓艳;制滇绿茶,白毫显露,滋味醇厚回甘,耐冲泡。用其一芽一、二叶制成的“南糯白毫”,具有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之特点,为云南名茶新秀之一。尤其是加工普洱茶的上好原料,普洱散茶的外形肥大、粗壮,茶条紧直、完整,干茶的色泽乌润或褐红,冲泡后香气清幽,香味浓郁,汤色红浓明亮,品饮时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特殊的陈香香气,而且十分耐泡。

1984年(第一批)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大叶种茶为国家级茶树品种。

茶叶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重要因素,成品茶的外形和内质风格,均受茶树品种的遗传性所左右,一个好的茶树品种,不仅能大幅度地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能显著地提高茶叶品质。茶树上的鲜叶,从理论上讲,无论是红茶、绿茶、普洱茶,都可加工制成任何一种优质茶叶,良种与茶叶品质主要表现在品种的适制性,适制性包括茶芽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个方面,物理特性就是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叶、叶色、叶质和叶片厚薄、柔软程度,茸毛多少等因素,物理特性为塑造优质茶的外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方位味道


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方位味道

美丽的大叶种普洱茶

中国著名茶树良种,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植株乔木型,树冠高大,自然生长树高5-6m,最高达20m以上。树姿半开展,部分开展或较直立,分枝部位高,分枝较疏。叶片属特大叶类,叶长平均13cm,叶宽5cm,最大叶面达26.0×10.5cm2,叶形长椭圆形、椭圆或近倒披针形。叶片多为水平状着生,叶尖渐尖,叶色浓绿,或黄绿,光泽性好,叶面隆起或显著隆起,叶肉厚而柔软,侧脉明显,多为10对以上,叶缘背卷,锯齿较深尚齐,芽叶肥壮。茸毛特多。叶片栅状组织一层,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1∶3。发芽期早,生长期长,育芽力强,1年萌发5-6轮,新梢持嫩性强。花多数单生,部分丛生或呈假总状花序,花冠短径为25mm,长径为45mm,花瓣6-7片,花萼5片。抗寒性弱,-5℃以下便遭受严重冻害。适制红茶。鲜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

普洱茶叶和香烟长度对比

一、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北部茶区(苦):

高纬度,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茶区的茶树多为中芽茶,光合作用合成较多,夜晚温度低,茶树呼吸产物消耗减少,营养物质得以积累,昼夜温差大,较大的提高了茶树的生物产量,因此,这一地区的台地茶树不亚于其他地区的大树茶;

土壤以黄、白壤为主、PH值在4.5至6之间,矿物质的含量高,“营养”丰富;

阳光直射,受以青蓝光为主的短波光影响,茶叶的光合产物、茶多酚、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非常利于普洱茶的后期生物降解。

二、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东部茶区(柔):

东部茶区受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的包围,大部分地区的山势平缓,气候宜人,茶树生长环境良好,内含物质丰富均匀,品质柔和顺畅,鲜爽宜人,没有明显的刺激感;

在东部分布着大片的古茶树群落,他们分别是景东,镇源,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帮、蛮枝、蛮砖、曼撒(易武));

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有典籍记载最多的地方,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繁荣的茶市,是澜沧江顶端辉煌的亮点;

北京故宫的[金瓜贡沱],以及清代皇家贵族享用的普洱茶大多来自古六大茶山,其清逸柔和的品质使得“夏饮龙井;冬饮普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今成为一种时尚。

三、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南部茶区(涩):

澜沧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山势平缓,纬度低,受热带及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都在85%以上;

温润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酚性物的含量异军“凸”起;

海拔低,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热带雨林特征显著;

土壤为黄红壤,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均在3%以上,为一等优质茶园土壤;

高大阔叶乔木生长茂盛,古茶树生长期间享受漫射光的淋浴。

种茶历史悠久,古茶园分布广,百年以上的古茶园随处可见;三高一低的大叶种普洱茶在这一地区最为明显(茶多酚含量高,生物碱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

勐海的地下水聚集在白沙岩层中,不仅矿物质含量高,而且有益菌群丰富,用这里的水发酵的熟茶具有“勐海味”。四、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在西部茶区(刚):

澜沧江进入大理州后一个急转穿越了东经100度经线,在这一线上从北到南贯穿了凤庆、雪山、双江、澜沧、景迈、巴达、布朗山的著名茶区,生在在这一地区的茶被称为100度茶。

生长在这一地区的茶树享受着澜沧江的滋养,占尽了天时、地利其内含物质丰富,粘稠度好,水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可以冲泡20泡以上,各种内含物质间比例关系协调,口感顺滑,香气持久,是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标志。

这一地区的茶不论生熟都有浸出延时,冲击在后的地域特点;

在东经100度附近,生长着5个国家级优良品种,他们是: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

茶马古道倚邦古镇亟待保护


茶马古道倚邦古镇亟待保护

近日,笔者陪上海国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预计投资200余万元拍摄《古道西风》作者到勐腊县易武乡和象明乡采点。摄制组到了象明倚邦古镇,看到古镇街道两旁拔地而起的钢混结构的平房,天蓝色的铁皮房,正在改变着古镇的原貌,记载着几百年岁月打磨的压茶石,有的拿来做建房的柱脚石,古镇周边青石板铺就还幸存的一小段古道,受到人为破坏。据说古道的石板下面因压着古代的铜币而被人翻起寻找,财神庙的古遗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六大茶山,曾有辉煌的过去,它们是中国普洱茶的摇篮,倚邦古镇则是引领茶山潮流,彰显民族文化的一块历史丰碑。但是,当我们踏着坑凹崎岖的林中公路来到倚邦古镇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残破的古道,陈旧的房宿,清冷的街景,眼前的倚邦古镇,除那条踏磨得光滑清亮的石板路,再难找出往日街市的形貌。为此,笔者呼吁:“倚邦古镇亟待保护!”笔者建议,倚邦古镇首要问题是先得到保护,应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古庙、古碑、古桥、古井、古茶具及其它实物进行普查,对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做出文物标签以免再度破坏;把古镇、文物古迹的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向群众宣传保护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邀请有关专家,关心倚邦古镇建设的学者,进行认真的考察论证后,请有资质的乡村规划设计院,做好古镇保护建设规划,对在古镇的核心区建钢混结构的房屋,政府要严格审批,少量与古镇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应对其进行整治,力求恢复古镇的原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古村古镇、历史遗迹、民风民俗、历史典故、自然保护、沿途物产、旅游信息等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努力把倚邦古镇申报为全国“名村名镇”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倚邦古镇的保护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时序、有步骤地来进行。但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做出规划,寻求合作,重振倚邦古镇雄风。

普洱茶大叶茶与小叶茶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大叶茶与小叶茶的区别是什么?

普洱茶一般是由大叶茶制作而成的,茶树叶片小是由定型叶的叶面积来区分的,叶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的属于特大叶,叶面积在28-50平方厘米的属于大叶,叶面积在14-28平方厘米的属于中叶,叶面积小于14平方厘米的属于小叶。

茶树叶片横切面包括上、下表皮、叶肉、叶脉三个部分。上表皮由一层紧密相接的长方形细胞组成,小叶种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抗寒能力强,大叶种表皮细胞较大,细胞壁薄,抗寒能力弱,下表皮有很多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水分与空气由此进出,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也是通过气孔调节进行的,大叶种气孔稀而大,小叶种气孔密而小。

上下表皮间的叶肉是由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构成的,栅状组织上部紧接上表皮并与表皮垂直,呈1-3层排列整齐且紧密的圆柱形细胞,含有很多的叶绿体。大叶种的栅状组织大多数为1层,且排列较稀疏,中、小叶种为2-3层,栅状组织厚、排列紧密且层次多。

叶绿体是叶肉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质体,其形状似碟或盘,一般大小为4-6微米。叶绿体由排列均匀的基粒构成,叶绿小粒中包含叶绿素,大叶种的叶绿体中基粒片层较多,光合膜系统复杂,核糖体含量丰富,但亲饿颗粒含量少,而小叶种的基粒数和基粒片层都较少,核糖体含量也较少,但亲饿颗粒含量丰富。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大叶种光合速率较高但香气欠高,而中、小叶种光合速率较低但香气较高。

曼撒、易武、倚邦三大茶山茶的品质特点


曼撒、易武、倚邦三大茶山茶的品质特点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是: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的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作过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品质特点

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易武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品质特点

易武茶属于曼撒茶区,香气和口感都类似于曼撒茶,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的原因一样使得近年来汤质较薄。

倚邦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品质特点

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普洱茶原料的极品——勐库大叶种茶


勐库,一个美丽的地方,以盛产茶而出名。勐库种,产于云南省双江县一个叫勐库的地方,以地名而得名,亦有称双江勐库种。据介绍,勐库种系两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大茶山移苗引种繁殖的。

由于引种时,经过挑选,引种地区比较集中,因此品种纯度高,以致目前勐库种还保持着较高的品种纯度,品种纯度达到80%左右。茶树为有性品种,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种纯度,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中,实属罕见。大名鼎鼎的云抗10号就是从双江勐库种里选育出来的。勐库种,在云南又称勐库大叶茶,属于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叶片大小约为17×6厘米。叶面显著隆起,叶肉肥厚较软,叶表富革质,叶色浓绿,叶缘向叶背翻卷,主脉明显,锯齿大而浅。芽粗壮,色绿黄或黄绿,茸毛多,育芽力强,发芽较早。在勐海一芽二叶平均重0.6克,长达7厘米左右。勐库种是适制红茶和普洱茶的优良品种,向以优质高产而著称。据在勐海的试验比较,产量可比一般大叶茶混合群体增产37-65%。由于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制成红茶,滋味浓烈,汤色浓艳,香气高鲜,叶底红亮。同时外形优异,色泽油润,富金黄毫。勐库种原产地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20℃,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2℃,年雨量1100-14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因此,其抗寒性差,当气温降到0℃以下,即遭到冻害,低于-3℃则受冻成灾害。引种栽培时,要十分重视这个安全生产的监界值。一般来说,这个品种目前只适宜在北纬24°以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红茶有一百种喝法,你不能只知道最老派的那一种


上回跟大家聊了聊红茶在历史上“惹”出的一些麻烦事儿。

归根到底,还是源于红茶在全球的风靡、甚至成为了不少国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所谓“人红是非多”,大概茶叶也是如此。

红茶最早起源于我国武夷山的桐木村。

随着影响力版图的扩张,红茶渐渐在不同的国家落地、扎根。如今,全球生产红茶的国家已经有数十个,遍布五大洲。

可以说,如今的红茶,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国际红”了。

在普遍印象里,作为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几乎样样都能拿“第一”。但谈到红茶,却意外地要给别人让让道。

论产量,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占了前三名;

论消费量,爱尔兰与英国则是排在前列。

当茶叶的风味随着地域分布而呈现多样化,茶叶的品饮方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起来。

今天就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红茶,都有哪些玩法?

红茶起源地:讲究“原汁原味”

我国作为红茶重要的产出与消费国,主制“红条茶”,包括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

中国红茶的特点,是发酵充分、茶多酚保留量比较少,因此,红茶中的苦涩味低,滋味醇厚甘甜。

光用茶壶或盖碗冲泡出汤,茶汤的香气、滋味就已经非常馥郁。

在大多数老茶客的习惯中,品饮清茶、不做任何添加,是对茶叶原味最好的保留与呈现。

而恰好,中国红茶也有这份自信。

以“红茶始祖”正山小种为例。

由于采用了松柴明火加温萎凋、干燥,干茶的特征,就是一股浓郁的松烟香。

这股松烟香,通过清饮的方式,从冲泡到入口,一直都尤其清晰。这也是不少人追随正山小种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少了这股味儿,就不认这个茶了”。

红茶主产区:调饮的乐趣

相对于“红条茶”,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生产的红茶,多以“红碎茶”(C.T.CTea)为主。

红碎茶为初制叶经过充分揉切,细胞破坏率高,发酵充分,冲泡时也极易出味。

因此,红碎茶的风味讲究“浓、强、鲜”。

但如果你尝试过将红碎茶直接冲泡,或者一不小心忘记把茶包捞出来、以至于泡得时间略长,那么恭喜你,将收获一杯兼具“浓强鲜”、又无比酸涩的红茶。

显然,这不是红碎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际上,红碎茶通常需要搭配糖与奶。

听起来与上文“纯茶为高”的说法矛盾,但这的确是红碎茶的魅力所在。

因为茶味浓郁,即便附加甜味与奶香,依然无法盖去它的特征。

相反地,甜味将苦涩隐褪,而奶味则增加了醇厚的口感。茶味作为基底,让整体不过分甜腻、也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消费大国的玩法:拼配与组合

以英国为代表的红茶消费大国,早已洞悉了这一切。

可以清饮、可以加奶,那么,当然也可以拼配、调味,甚至固定地组合上美味的点心,成为一种仪式。

在英国,根据需求特意制成的“混合茶”就非常受欢迎。

比如为人熟知的英国早餐茶,就是将不同产区的茶叶混合拼配、各取所长——印度的浓度、斯里兰卡的滋味、肯尼亚的色泽。

这种配方并不是固定的,可以说是各家有各家的保留特色。但总体来说,都是香气饱满、口味浓烈,与牛奶绝配。

除了将不同产地的茶叶混合以外,英国人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在茶叶中掺入水果、花、香草、香料等。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直接降低了茶叶的口味门槛,不少茶叶爱好者都由此入门。

至于由红茶引生的下午茶文化,自17世纪初从英国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如今也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通常以三层点心架相配。

底层的迷你三明治、中层的司康松饼、上层的小蛋糕与水果塔,搭上香浓的红茶,甜蜜而丰盈的满足感。

△是不是看着就饿了?

当然,如此精致而隆重的阵势往往出现在专门的下午茶店。

放到日常来说,一块小小的芝士蛋糕、或者两块酥松咸香的饼干,佐上红茶,都足以组成美好的休闲时光。

不少人总在思考能否把“茶”像“咖啡”一样向全球推广,但若稍微了解一下红茶的版图,大可消除担忧。

红茶丰富的品饮方式,不仅是中国创造的成功输出和衍生,更是茶叶本身与人类生活的完美交互、从而探索出了茶叶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立夏刚过,在此也与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易上手的红茶玩法,亲测好喝。

希望各位在炎炎夏日到来之际,提前备好避暑良方。

冷泡茶/冷萃法

大多数红茶的风味都适宜冷泡。

方法很简单,选择适宜的玻璃瓶,放入适量茶叶、冲入冷开水、加盖。如果当天喝的话,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6个小时即饮;若相隔时间较长,如过夜,就需要放入冰箱冷藏。

当然,也可以用冷萃法,向其中投入干茶和洁净冰块,等它慢慢萃取完毕,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奶茶

基本要求:茶味足、奶香显。

宜选择味道浓郁强劲的茶叶作为基底,比如印度阿萨姆、锡兰乌瓦、正山小种等,且以茶叶细碎程度高的为佳。

同时选用全脂鲜奶制作。(全脂,全脂,全脂!)

调配方法是,先加糖(喜欢无糖的可忽略)、再倒入温牛奶、最后冲入滚烫的红茶。

水果茶

在《红茶经》中,作者叶怡兰就慷慨分享了她的独家水果茶秘方。(赶紧拿小本本记下!)

准备茶叶10-15g、苹果一个(去皮切丁)、凤梨1/4个(去皮切丁)、金桔5枚、柠檬几片,蜂蜜。

●把苹果丁、凤梨丁放入锅内,加水4-5杯,沸腾后转小火熬约20分钟,转大火。

●在此沸腾后,加入茶叶,熄火、轻轻搅拌,待汤色呈现漂亮的金褐色后,滤去茶叶果丁,将煮好的茶汤倾入茶壶中。

●把金桔、柠檬、蜂蜜混合搅拌均匀、作为调料放入另一个碗内。

●享用前,取适量调料与茶杯底,再冲入煮好的茶汤,搅拌均匀后,即可享用。

说起来,你平时都是怎么喝红茶的呢?

宋茶陈思成统一冰红茶-倚邦古茶山历史


宋茶陈思成统一冰红茶-倚邦古茶山历史

倚邦古茶山历史

詹英佩:《倚邦》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陈思成统一冰红茶,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邻漫撒(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景洪)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韩城大红袍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六年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景洪)宣慰使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控制,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土司中的武官职)。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说普洱贡茶得说倚邦的曹氏家族。普洱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普洱贡茶采办官便是曹当斋。曹当斋祖籍四川,其祖父曹大洲清康熙初年从四川到倚邦一带经商运茶,被当时倚邦的本人族头人看中招为女婿,头人无儿子,去世后职位便由曹大洲承袭。曹大洲入赘本人族,得子曹国柱,曹国柱得子曹登云和曹当斋,曹登云未成年被祖父曹大洲送回四川,曹当斋则在茶山长大,娶了本人族姑娘叶氏为妻。

曹当斋受家庭的影响,对中原文化有认同感,对边疆少数民族也有关爱之心,1728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时,曹当斋赞成和拥护改土归流,普洱府成立时,曹当斋被任命为倚邦土千总。

清政府实施的改土归流及成立正山小种是红茶吗普洱府遭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从雍正七年(1729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大茶山一带战事不断,先是李阿先起义,后又刀兴国起义,清政府剿抚兼施进行弹压,曹当斋一直协助清军平乱,雍正十年年底刀兴国起义被弹压下去,茶山局势终于安宁下来。雍正十一年云贵总督下令,普洱贡茶由曹当斋负责采办。

少数民族的起义虽被平息下来,但清政府也深感改土归流的阻力,转而推行流官管土官、土官管土人的政策。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将攸乐同知撤至思茅,攸乐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便是白毫银针和安吉白茶曹当斋。

从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开始,六大茶山动乱结束,社会秩序开始安宁,民族矛盾逐步平息,发展经济有了良好的环境。

茶山夷民以茶为生,茶叶也是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了振兴茶叶,安民固边,曹当斋严格执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条例,打击奸商,维护茶农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叶运输,招募内地人进山垦荒建茶园。

乾隆二年,曹当斋受清政府褒奖,乾隆皇帝赐给曹当斋勃命一封,表彰其军政修明、治邦有方,同时还表彰了曹当斋的妻子叶氏,称赞叶氏为名门闺秀,有撷蒴采藻之品格。

为了茶山茶业的有序发展,乾隆十二年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

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开新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至少已达2万亩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小黑江)边一直接到习崆山,曼拱、曼松、习崆、架布成为人茶村,茶园围村、街铺石板,根据倚邦茶山现在还能看到的古村寨遗址来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万以上。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贡茶主办地比其它茶山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倚邦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图片5)。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帮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西双版纳的统治,增强了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然而缅甸国、暹罗国仍垂涎于西双版纳,不断侵扰西双版纳。

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大举进犯车里、橄榄坝、勐养、茶山一带,年近七旬的曹当斋率子领兵协助清军作战,击退了缅军的侵扰。云贵总督上奏折给乾隆皇帝报捷,并给曹当斋请功。乾隆三十君山银针茶多少钱一斤一年曹当斋升为土守备(五品官),朝廷赏赐曹当斋大缎二匹、一等功牌一块。乾隆三十八年曹当斋带着诸多的荣耀走完一生。曹当斋去世后其子曹秀接任当倚邦土把总(图片6)。曹秀秉承父业,固守疆土,爱抚百姓,发展茶业,体恤商旅,在曹秀的管理下,六大茶山保持安宁太平、民族和睦、商民乐业,普洱茶接续着兴盛状况。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又赠给曹秀勃命一封,表彰其尽心守职、骁勇奋战、守土有功,同时还表彰了曹秀之妻“宜室宜家,知书达理”。

曹氏家族在乾隆年间两次得到乾隆皇帝的敕命,这在云南是唯一的,曹当斋之妻和曹秀之妻皆为少数民族妇女,乾隆皇帝均给以表彰,足见乾隆皇帝对云南边疆的重视,对普洱茶的喜爱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和安抚之心。

曹秀死于何年不详,据勐腊李品光先生考证,曹秀死时年仅40来岁,曹家后人说,曹秀是带兵与缅军作战时身亡的。曹秀之妻陶氏为傣族,她为丈夫守寡近四十年。

曹当斋和曹秀这两位既效忠朝廷又爱抚百姓的地方官,是推动中国普洱茶古茶业兴旺、发展的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为边疆的稳固,为边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氏家族深得朝廷信任,世袭管理贡茶及倚邦茶山、莽枝茶山、革登茶山、蛮砖茶山。曹氏父子在中国普洱茶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值得浓墨重书。

曹氏家族的兴衰和清王朝的兴衰是同步的,十九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了战乱,西双版纳的土地“两乌”又被法国人割占,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倚邦随之而衰,曹氏家族也日趋走向败落。光绪十七年时任倚邦土把总的曹瞻云因“白旗下坝”(回民起义军攻进西双版纳)之事与六顺(思茅)土司结下冤仇,遭人暗害身亡,接着其子曹清民民国初年又与普洱道尹徐为光起矛盾、动干戈,曹清民受伤败走乌得,后病逝于整董。至此,荣耀、显赫了近二百年的曹氏家族结束了对六大茶山的统治。

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元昌号、惠民号、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10来家茶号,1920年左右有部份广东商人到越南莱州开商号专收六大茶山的茶,倚邦茶叶这一时期大多销往莱州。

关于倚邦的老茶号最早创建于何时,目前大多没有详细的资料。2002年我见到惠民号茶庄的后人,当时已78岁的郑祖虞,老人珍藏有家谱,他家的家谱上记着乾隆四十年其祖上已到茶山做贸意。依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11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作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另据现已78岁的倚邦老人徐祖寿介绍,1912年一1937年倚邦街有高鸿昌、郑惠民、向春林、杨幼楼、宋鼎杰、杨炳乾、向升平、李长林等人开过茶号,他们都去过越南或香港。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东南亚、西亚战火连绵,更使得整个六大茶山的茶业一落千丈,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秽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以茶为生的倚邦人跌入了困境。郑家、向家、宋家等几家昔日的产茶大户也转而靠卖土特产、染布等小生意渡日。

1942年已经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仍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

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他曾有的辉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倚邦小叶种与大叶种你知道多少?》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大叶白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