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上次,益信君跟各位益友科普了一下《关于普洱茶发酵技术的那些事儿》,讲述了普洱茶发酵每一代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每一代发酵技术的相关定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食物中的“发酵”原理被逐一破解,而决定了普洱茶口感风味的“发酵”技术,也成为了一个有趣、独立的科研课题,在大益七号院以及全国相关科研部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第三代发酵技术即“微生物制茶法”诞生了。

益信君这周为大家说一说“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温馨提示:本系列报道过于专业,看完摇身变“学霸”哦。

“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话说在1973年,勐海茶厂科研团队首次采用“渥堆法”,取得普洱茶快速发酵试验成功,使得普洱茶又一全新品类与全新市场得以开拓。

“渥堆”发酵是微生物和湿热作用综合作用的过程,也是茶叶内源酶与微生物代谢外源酶综合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晒青茶内含物质发生了复杂转化,经过一定时间,形成了普洱熟茶独特的品质。

其中,微生物是最核心的因素。大益酵池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落结构,这是大益茶“勐海味”形成的关键。

为探明大益酵池微生物奥秘,掌握发酵机理,大益集团于2010年启动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普洱茶渥堆机理研究”,联合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组学中心、中国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西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专家,以及多家机械设备公司联合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现并掌握渥堆过程微生物消长规律,基本掌握微生物与代谢产物、品质、功效等四位一体的关系规律。最终掌握渥堆有益微生物的人工可培养及发酵多酚的单体分离提取检测以及环境各项指标及参数控制等系列技术。

2013年,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大益七号院)成立,开始微生物制茶法工业应用的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小试水平(测试水平为5KG),对温度、湿度、溶氧、PH等指标参数进行试验,并筛选菌方,初步确定工艺。

2015年初,研制中试水平普洱茶固态可控发酵罐。为实现普洱茶可控工艺,必须进行装备的创新研制,经过艰苦努力,研制了物料输入输出系统、搅拌系统、灭菌系统、补水系统、无菌通风系统、干燥系统、发酵环境理化因子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操作区控制方法系统等,基本实现从投料到发酵完成整个过程的人工可控。并于2015年9月,中试线安装完成并投入试验与参数验证与修正。

2016年,在中试水平基础上开始研制生产试验线,在勐海茶厂安装调试完毕(即七号车间),并于2017年初进行试验性生产。目前,试验性生产运行正常。

微生物制茶法将传统渥堆发酵由开放式转为人工可控式;由自然接种转为人工接种;由发酵环境开放式转为可控式。并传承了传统渥堆高温、需氧、多轮次发酵的工艺本质,接种“大益酵池”40余年沉淀形成稳定、特有的菌群。至此,经过六年多努力,第三代发酵技术即微生物制茶法由最初的设想逐步变成了现实,这将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看完这两篇《科技时代中的普洱茶事》科普文,弄明白了微生物制茶法的定义和产生背景后,是不是和益信君一样感慨科技力量的伟大呢?

好啦,关于《科技时代中的普洱茶事》的报道就此结束咯。当然,大益对普洱茶的科技探索不会止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您杯中的大益茶就因为科技力量的加持,而愈发的经久弥香。

延伸阅读

话说普洱茶与微生物


话说普洱茶与微生物

自然界中有种叫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没有注意其这类生物,但这类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食物与这些微生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茶饮,而与微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了,那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怎样的呢?普洱茶有分生茶与熟茶两大类,而生茶是未经发酵直接制作而成的,但熟茶是经渥堆发酵而成的。在这发酵的过程中就会有微生物的产生,而这些微生物就会改变其茶叶中的成分,导致生茶熟茶之间的差别,而普洱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赖于这些微生物。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历经沧桑,伴随茶马古道产生神秘的茶的故乡——云南。云南有着丰富的大叶种茶树资源和多民族饮茶习俗及民族风情。关于这方面,国内外崇尚普洱茶的研究人员、文人、商人和爱茶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阐述,推动了普洱茶的健康发展。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普洱茶。有益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表现在普洱茶上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品质的特征,甘滑、醇厚和陈香等特点;第二是代谢有益物质于普洱茶中增强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类中的特色茶。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密切关系如下所示:

●黑曲霉与普洱茶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及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

●青霉素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根霉菌与普洱茶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灰绿曲霉与普洱茶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酵母属与普洱茶

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

●细菌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总之,普洱茶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与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使得色泽黄绿、滋味纯正尚涩、香气清鲜纯正的晒青毛茶转变为色泽红褐、滋味纯正回甘、香气陈醇。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表明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那层微妙的关系,同时也证明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也依赖于微生物。熟茶具有很好的养胃、暖胃功效,胃不好的朋友不要选择具有刺激性的生茶,而要选择熟茶进行保键养生。

解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


解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普洱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普洱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我后来也从另外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学者得知在酸性环境下,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普洱茶发酵呈弱酸性,因此大多数为有益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湿热反应、氧化反应外,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对品质形成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的主要微生物有以下几种:

1、黑曲霉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水解产物大多为单糖、氨基酸、水化果胶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易于渗出、扩散,为增强茶汤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质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和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黑曲霉始终是以优势菌群作用于普洱茶。

2、青霉属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3、根霉菌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4、灰绿曲霉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酵母属与普洱茶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

5、酵母菌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可见,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质特点的形成直接与酵母菌消长相关。也就是说,普洱茶所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分不开的。

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数量控制得当,可以增加普洱茶的有效营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赋予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有独特疗效的品质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质风格。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形成辣、刺、叮、麻、挂、锁、酸等不利的物质,影响和降低普洱茶的品质。所以,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6、细菌

细菌与普洱茶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除上述几种微生物外,还有少量和极少量未检出的微生物。结合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变化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种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从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可知,黑曲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都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产生作用。

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直接影响发酵食品的质量,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

记者3日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龙润普洱茶学院赵明、吕才有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潘映红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伍建林教授合作,历时多年在普洱茶发酵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普洱茶是我国著名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

此前,尽管在解释与食品发酵相关的微生物代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甚清楚,严重制约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团队首次从微生物组的角度,对普洱茶两次重复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性研究。

他们整合应用扩增子测序、宏蛋白组和代谢组的多维宏组学技术,分析捕获了大多数微生物多样性,系统研究普洱茶发酵菌群结构与变化、微生物组功能及代谢物动态变化,关联分析微生物群落及其酶参与的物质代谢,发现了微生物产生的与纤维素、木质素等茶叶多糖降解以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为进一步揭示普洱茶发酵核心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功能,完善普洱茶发酵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研究证明了微生物群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多糖降解和酚类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的产生中的作用,确认由此导致了代谢物含量和普洱茶品质的变化。相关结果以“多维宏组学技术研究普洱茶自然发酵微生物”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Systems》上。

这项研究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代谢物和酶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新的见解揭示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并突出了多维宏组学技术在理解食品发酵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方面的作用。

影响普洱茶后期发酵,这些微生物才是关键


影响普洱茶后期发酵,这些微生物才是关键

最初,人们把生物划分成动物和植物,而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提到微生物,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致病的病毒,但是微生物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奶酪、啤酒、泡菜、面包等的制作过程,都是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吧。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本文小编主要针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这三大类微生物,在普洱茶后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进行陈述。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滋味的影响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简单地说,茶多酚在茶叶中呈现出的是苦涩味,其含量对滋味有决定性的因素。而研究表明,茶多酚的含量在发酵的过程中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其中霉菌对茶多酚的转化影响最大,酵母菌次之,而细菌的影响最小。

但是当茶多酚的含量减少到一定量的时候,茶汤的滋味就会表现出寡淡无味。而根据相关报告,经不同微生物转化后,茶多酚的含量低于5%或高于20%时,滋味要么偏淡,要么较为刺激。而处在中间位置时,特别是含量为13%时的滋味最佳。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口感的影响

通常人们会利用汤感的厚与薄,或浓与强来对普洱茶的口感进行描述。水浸出物是茶汤主要的呈味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口感厚薄。微生物在后期的发酵过程中,要源源不断的消耗茶叶内的营养元素,其中霉菌的消耗量最多,而细菌几乎没有影响。所以霉菌越多,茶叶在后期发酵时,口感会变薄变柔。结果证明,当水浸出率约为46%时,口感则醇和回甘。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汤色的影响

茶多酚作为多酚类大分子化合物,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被氧化。最明显的特点可以从不同年份的普洱生茶汤色上表现,由最初的黄绿色变成红褐色,这个过程的呈色物质绝大多数都是茶多酚的氧化物,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色,颜色依次变深。

霉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茶褐色越多;酵母菌对茶褐色的影响不及霉菌,而细菌对茶褐色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当茶褐色的含量为6.72%—7.85%时,汤色呈现红褐明亮的特质。

普洱茶在后期发酵转化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所下降,而茶褐色的含量有所增加,总的水溶性物质呈现下降趋势。而不管从口感滋味还是汤色亮度,霉菌对普洱茶发酵有着重要的影响,酵母菌次之,细菌最小。原因在于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酶的活性已经遭到钝化,而霉菌可以分泌较多的酶系,所以促进了普洱茶的快速发酵。

小青柑诞生记:柑普茶制作工艺全面解读


小青柑诞生记:柑普茶制作工艺全面解读

小青柑

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小青柑为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新会陈皮文化的交汇融合架起一座友谊的新桥梁。一颗耀眼的新星在茶业界骤然升起,璀璨夺目。

●初次相见,小青柑小巧可爱的外型就萌得有点令人难以抗拒,不光是俘虏了大批茶友的心,甚至是原本就不爱喝茶的人也会被这位“新晋网红”圈粉。

●入口瞬间,怡人的柑香与甜润的普洱茶香在口中融汇交织。喝过才知道:“哎呦,还真的不错哦!”明明可以靠颜值,小青柑偏偏要以实力征服大众。

喝过小青柑,但你知道小青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1-柑的选择

柑的选择对于做成一颗上好的柑普非常重要。中国有很多柑产地,最出名的莫过于......没错啦,新会!新会历来就是做高端陈皮的产区。新会出产的柑,有口皆碑。

润元昌柑普工厂所在地,是新会柑最为核心的产区之一。润元昌柑普产品,均是选用新会核心产区的柑果来制作,保证柑皮的正宗,地道。

2-柑果采摘

柑果的采摘也是有讲究的,大部分小青柑在7、8月份被采摘。此时的柑,皮薄,色深,质硬味香,药用价值高。采摘过程要注意保证柑果的完整,避免破皮划伤,影响美观。

3-清洗柑果

柑果的清洗,一般都是用机器。每一个调皮的柑宝宝都要通过层层的流水线关卡仔细清洗一番。

4-筛选大小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柑果个头也可能是大小不一的。柑宝宝们就需要在清洗的同事被分类筛选,保证同批成品的均匀整齐。

5-开盖去肉

人工完成的去肉环节更是考验技术。在挖果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柑内没有果肉的残留,又要保证柑皮的完整美观。

6-清洗晾干

已经被挖掉果肉的柑皮,经过清洗之后,将被上筛摊晾置于通风的地方。及时的沥干控水有利于保证柑皮的干爽。

7-春茶入果

填茶也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的,条索紧细的普洱茶会被分配到各个柑皮里安家。春茶入果,需要保证每一个柑都能达到匀称结实的状态。

春茶发酵的熟茶,具有汤浓,香高,水润的特点,是制作优质柑普茶的首选。润元昌小青柑均采用春茶发酵的优质熟茶为原料,实现与新会陈皮更好的融合。柑是上好的柑,茶是上好的茶。小小的个头里大有内涵。

8.入箱烘焙

润元昌小青柑的制作一般选择低温烘焙工艺,且烘焙温度是间歇性变化的,烘焙的时间较长。低温烘焙的小青柑拥有更大的后期转化空间,更具备提香、干爽、保持自身活性的优点,品质高。

润元昌首创的独家烘焙和工艺,经历杀青(减轻柑皮的苦涩感),再烘干,提香,不断调整,根据不同产区的柑、柑果的不同生长阶段,在柑的香气和水份与茶叶的融合度之间取得平衡。

9.内包贴标

柑普茶一般会以一层白色棉纸作为内包装,再在茶体背部贴上标签。这是柑体的第一层“外衣”。

10.包果入袋

已经拥有第一层“外衣”的小青柑,外部还有独立的包装袋作为第二层的保护。包装袋底部一般会有一个小孔,非真空的有氧环境有利于柑普茶自身物质的转化,同时方便消费者也能通过这个小孔闻到产品的香气。

11-成品入罐

润元昌包装罐的密封性是很好的,加上小青柑本身就有的双层包装保护,完全不用担心存放问题。

12-打包装箱

最后,入罐的小青柑就被打包装箱,运送往各地啦。一颗小青柑的诞生可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能到达每一位茶客的手中。

纯化微生物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 普洱茶更香


纯化微生物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普洱茶更香

加点有益菌普洱茶更香

——核心提示——

为解决普洱茶由于加工工艺特殊性所带来的质量不稳定等难题,我省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纯化微生物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以提升普洱茶质量的科学方法。

满杯红汤,缕缕茶香。特殊的原料、环境、加工工艺(“微生物固态发酵”)和贮藏条件,赋予了云南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独特性。近年来,随着普洱茶为越来越多的人熟识喜爱,普洱茶品质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纯天然、高品质、保健、安全、无污染成为众多爱茶品茶人对普洱茶的要求。在茶叶问题频出的今天,普洱茶茶叶来源安全吗?加工工艺可控吗?品质有保障吗?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云南优质普洱茶的开发研究,提升普洱茶的品质、打造普洱茶品牌呢?在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下,昆明云普茶厂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同开展了“利用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项目的研究工作,筛选出有益微生物菌种应用于普洱茶生产,使之工艺质量实现可控。

寻找优势微生物

——开发助酵发酵剂——

优质普洱茶的产生,离不开优质的茶叶和可控的发酵方式。从2005年开始,周红杰便带领项目组从茶叶选择开始进行了科研。项目组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和德宏等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原料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适制生普洱(青饼)的有普洱宽红大叶茶、临沧邦东大叶茶,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有潞西中山大叶茶、勐海勐宋茶,既适制生普洱(青饼)又适制熟普洱(发酵普洱茶)的有勐海大叶茶。适合加工生产普洱茶的鲜叶品种有: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元江糯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选9号、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

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分析方法体系,制定了相关实验规程。在研究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时,项目组分析了56个不同批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10余次大生产茶样中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并分析研究证实:普洱茶大生产中各阶段起主要作用的主要优势微生物有黑曲霉、酵母菌类、米曲霉、根霉、木霉等。项目组发现,在普洱茶加工初期,黑曲霉最多,约占微生物80%左右,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水解酶,在渥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同时,酵母菌作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形成普洱茶甘、滑、甜、醇品质风格的关键因子之一。在研究了普洱茶加工中微生物主要成分变化规律,获得优质普洱茶加工参数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功开发出了四种普洱茶发酵剂,制定了普洱茶发酵剂标准和规范的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探明转化规律——稳定普洱茶质量——

在分析了600多份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后,项目组明确了普洱茶特征性成分及其在优质普洱茶中的含量水平。在研究中,项目组发现,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生物热化学作用形成大量新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构成了普洱茶特有的香气风味特征。并发生了以茶多酚为主体的一系列复杂剧烈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普洱茶所特有的风味品质特征,这说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以此明确了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类、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总糖、水溶性多糖、水溶性寡糖、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槲皮素、芦丁、没食子酸、水浸出物、水溶性果胶、灰分及水分等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生物转化规律。

在探明普洱茶化学成分转化规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项目组还发现,在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影响因子——堆温对普洱茶风味及品质的影响十分重要。结果表明,堆温保持在45℃~65℃时,加工出的普洱茶具有较好的风味特征。当堆温低于30℃时,加工出的普洱茶出现发酵不足,汤色黄橙或橙红,苦涩味较重,叶底泛青;堆温高于70℃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烧心”,叶底碳化,失去产品风味。由此得到了普洱茶传统生产和新技术生产的工艺路线及技术指标,制定了企业的普洱茶质量标准,利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参数结合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人工调控发酵环境、调控有益微生物、抑制杂菌,进行普洱茶生产。

工艺大幅改进——助推企业增效——

“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新技术的诞生,带来了普洱茶生产的新革命。据专家介绍,该技术可缩短普洱茶品质形成时间,提高制茶率。传统工艺加工普洱茶发酵时间为60天或更长,翻堆次数6-7次,工作量大、碎茶率高。新技术发酵时间30-45天,翻堆次数3-5次,团块较少易翻堆、工作量减少,制茶率达92%左右,较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品质提高。其推广应用,不仅可解决普洱茶质量不稳定、加工工艺不规范、可控性差的问题,还可提高普洱茶品质,对应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品牌的树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该项目在昆明云普茶厂实施后,直接增加该厂净利润26万元,实现税利32万元,同时节约生产成本20.74万元。

几年来,“利用微生物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技术成果先后在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理南涧黑龙潭茶厂、云南万红扬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增加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到项目验收时,累计新增产值4428万元,直接新增利税1434.91万元,节约生产成本282.27万元;项目成果自2007年推广应用以来,到2010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产值11319.35万元,直接新增利税1758.58万元。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方祥1,陈栋2,李晶晶1,赵超艺2,李斌1,黄国资2,陈忠正1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英德513042)

摘要: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关键词:普洱茶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8)02-0105-05

1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均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具体样品及来源见表1。

表1不同贮藏期普洱茶样品及来源

Tab.1ResourcesofPu-erhteawithdifferentstoretime

样品来源

>30年生茶中茶牌黄印圆茶

>30年熟茶文革方砖

23年广东生茶广东烘青绿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15年广东生茶广东烘青绿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9年云南熟茶吉幸牌云南普洱茶砖,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制

9年广东熟茶广东普洱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2年云南熟茶云南七子茶饼,中国云南昆明云普茶厂制

2年广东熟茶广东陈香凤凰单枞茶饼,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2实验方法略

3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对8个贮藏期为10~30年的普洱茶样品进行系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共发现、鉴定6种真菌、1种放线菌、4种细菌等。

3.1普洱茶的真核微生物

3.1.1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黑曲霉是普洱茶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约占微生物总量的80%。黑曲霉可产生多种酶类,如果胶酶、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柚苷酶、单宁酶、葡萄糖氧化酶、糖苷酶等。其单宁酶可分解茶叶中的单宁,解除其对于后续微生物的抑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类对于分解茶叶中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增加普洱茶溶出物、对普洱茶甘醇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3.1.2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aucus)

3.1.3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

在普洱茶的真菌中,产黄青霉的数量仅次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可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并可代谢产生青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普洱茶中的杂菌、腐败菌等,对普洱茶形成醇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3.1.4根霉属(Rhizopusspp.)

根霉属的淀粉酶、果胶酶活力较高,能产生芳香酯类物质,也能转化甾醇族化合物。在普洱茶中生成一定数量的根霉,有利于甜香品质的形成和茶叶的软化。

3.1.5木霉属(Trichodermaspp.)

3.1.6酵母

酵母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有利于普洱茶形成甜醇、爽滑的品质风格。

3.2普洱茶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普洱茶中数量较少的原核微生物之一,仅占微生物总量的0.04%~0.06%,其代表属有链霉菌

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

(Streptosporagium)等。

普洱茶中细菌

数量众多,常见的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p.)、球菌

(Staphylococcusspp.)、乳酸菌(lactobacillusspp.)等。

4讨论

不同贮藏期普洱茶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是一个多种微生物类群并存的体系。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包括霉菌(黑曲霉、灰绿曲霉、根霉、酵母、木霉、产黄青霉等)、酵母、细菌(芽孢杆菌、球菌、无芽孢短杆菌、乳酸菌)、放线菌。以上微生物类群均为自然环境常见微生物,未发现致病菌和特殊微生物类群。该结果与刘勤晋[6]、何国藩[7]、温琼英[8]及周红杰[9]]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分析结果相同。本研究认为黑曲霉为不同贮藏期普洱茶中第一优势类群,该结果与刘勤晋[6]、何国藩[7]、温琼英[8]、周红杰[9]]的结论一致;本研究中多次检出放线菌,该结果也与何国藩[7]对广东普洱茶微生物的分析结果相符。

酽普评语

本科研的重大缺陷:

1,取样原则不详,没有遵从随机原则,样本从方法学上不能代表整体,科研结果只能证明个别样本,对普洱茶没有代表性。

2,样本中只有个别是云南普洱茶(从名称上看),大多不是普洱茶,包括错误的工艺烘青和假冒的原料(广东普洱茶),这些都不是普洱茶,因此不能代表普洱茶,这是张冠李戴。

3,微生物的数量不详,没有定量,特别是放线菌和细菌,对健康的威胁与微生物量有密切关系,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所谓机会(条件)致病菌会活跃起来,因此需要定量研究,在一定量之内可以认定为安全。

5,日后建议普洱茶采集的微生物应当对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研究。

6,在取样上特别要注意原料、工艺和仓储,对所取的样品必须进行标准描述,同时刊登标准照片参考。建立研究普洱茶的标准样品库。

7,从实际出发,从仓储良好和不良的不同群落中科学的取样才能说明问题。

随着普洱茶的普及和陈年普洱茶价值的彰显及追捧,对普洱茶不同年份茶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评估是重大的人民食品健康安全问题。研究的假设应该是所取得的研究样本应当代表人们日常饮用的普洱茶,不应当仅仅从保存在茶科所的样品库里选样,必须从市场实际出发,建立仓储与微生物关系的指标,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程度等,分为若干不同的仓储级别,从每级中随机或整取抽样,同时建立标准仓储样品对照,样本量要通过计算获得,绝对不是像本研究那样取样,否则说明不了研究假设的对象。况且研究者连什么是普洱茶都还没有搞清楚,糊里糊涂的开展研究,把假普洱茶也纳入进来,这样蹩脚的研究还是什么广东科技一个项目,发表在食品科技这样的专业杂志,实在需要有关人员反思。总之我国普洱茶研究,不仅有对普洱茶无知的缺陷,许多研究连科研方法也相当初级。

“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 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


“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8月28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第八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通知”的红头文件。其中“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即大益七号院)。此次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的申报在全省各州、市筛选推荐申报的70个创新平台中,经过材料初审、初审答辩、实地考察调研、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最终脱颖而出,成为7个获得省发改委认可的创新平台中的一个,被认证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家获命名的普洱茶发酵工程类省级研究中心。普洱茶是云南高原特色优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是地理标志产品。微生物发酵是普洱茶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的设立,将有效整合政府、产、学、研等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普洱茶产业由资源支撑型的传统农业向科技支撑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中,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此次“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研发的自主创新与科研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跟踪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始终引领普洱茶发酵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普洱茶微生物资源研究平台、发酵工程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新产品开发平台、工程化验证等研发平台,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持续不断地开发并形成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产品和装备,在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下关沱茶的诞生


大理是滇西古城,是明代从滇中到老挝、缅甸、八百媳妇国的贡道枢纽,也是茶马古道上通往吐蕃的最重要的中转地。

大理古产茶,大理的感通寺茶在明代为云南第一,具有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由于不是本文重点,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清末,大理是产自滇西的普洱茶运输的重要中转地,后路马帮也就是祥云、巍山一带的马帮每年从六大茶山将总产量的大约三分之一运走,其中,三千担(每担相当于公制600克左右)经过大理、丽江运进藏区。其他有就地销售,也有以散茶形式通过四川销往全国的。而以饼茶形式销往内地的普洱茶则由石屏茶帮所控制,走昭通而不是大理进入四川。

清末边境贸易的突起,带来现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不但促进了腾冲的经济建设,也将当时归凤仪县管理的下关建成贸易转运中心,大理、鹤庆、腾冲的商人们纷纷在这里设立总号,一时间,马欢人闹,辐辏云集,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下关成了大理的新城。

【沱茶的诞生】

下关对茶业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沱茶。

1903年(另说1902年),大理喜洲商人严子珍和同乡杨鸿春、江西商人彭永昌集资1万两纹银,成立“永昌祥”商号,经营茶叶、生丝、布匹、山货、药材等。这些商品中的茶叶,当时主要是散茶,从云南或走德钦(当时叫阿墩子),进入巴塘、理塘;或走丽江、木里、雅安运往成都或康定(当时叫打箭炉)方向。彭永昌也做些雅安茶经康定进藏的买卖。

长期的茶叶运输使他们发现,散茶运输货“泡散”,容易齑碎,饼茶又一饼紧压一饼,透气性差,容易生霉。永昌祥研究了景谷姑娘茶、藏销的心脏形紧茶以后,开发出了一种窝头型,背后有一个碗状的后窝的沱茶,一举占领了四川市场。

1917年,他们将沱茶定型为每筒五圆,每个重9两的形制。别小看这个五圆,它是下关沱茶与稍后出现的景谷沱茶最直观的区别。

永昌祥在重庆、自贡、汉口等地大力宣传,也加快了人们对沱茶的认知,沱茶完全取代了圆茶在内地的地位。

上世纪30年代,他们还在缅甸、美国做过宣传尝试,但缅甸市场不接受沱茶,美国则由于所需广告费用太高,不值得投资。

这里,我们说一下发明年代问题。1902或03年,是下关永昌祥的建号年代,1908年,是下关永昌祥设厂分拣、包装茶叶的年代,两者都不是沱茶诞生的年代。这除了上面给出的文件外,永昌祥少东家杨克成的回忆里也有详细的记述。

沱茶发明后,并不是所有经营茶叶的商家都跟风生产,早期,只有永昌祥、奚记、德瑞利三家生产。笔者采访了九十多岁高龄的尹隆举将军,他父亲尹守善1926年担任云南总商会会长,当时是下关最著名的茶商,号名复义和。他说:他家的茶当时都是散茶,主要运销成都。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喝法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