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企开拓香港市场“冰火两重天”

在2015年云南农产品出口香港的数据中,普洱茶呈下滑趋势,数量仅100吨,金额也进一步减少。云南普洱茶企业在拓展香港市场方面也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云南海湾茶业公司是云南最早出口香港,也是数量最多的普洱茶公司之一。公司总经理王乐耘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减少普洱茶(散茶)的香港出口,2015年几乎没有出口香港。她认为,普洱茶原料、人工的成本增加,让出口香港利润缩水严重。其次,内地市场的价格远远超过香港,所以内地市场将成为公司的重点。

与海湾茶业不同,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就十分看好香港市场,公司董事长包忠华表示,香港依然是内地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平台,公司未来国际化少不了香港市场,随着普洱茶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需求,香港市场将是公司重点拓展的区域。

港普洱茶价十年涨3倍cY260.coM

云南省政协委员、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白水清,被誉为香港普洱茶王,在他看来,云南近年来出口香港普洱茶下滑并不代表普洱茶在香港没有市场。他分析,近年许多茶叶企业已经不再将香港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跳板,过境香港再出口到国外的数量减少较大,但香港本地的消费并没有减少。相反,由于普洱茶特殊的功效,以及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大,喜欢普洱茶的港人数量也在增长。

白水清表示,近10年来,香港的普洱茶价格一直呈现稳中上涨的态势,已上涨3倍。目前的价位适合中高端人士。当然,由于香港舖面的租金较贵,香港不可能像内地一样茶室茶楼遍佈,大众化有难度,还仅限于港人家庭、朋友聚会的一种品饮方式。不过,白水清预测,未来香港的普洱茶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只是上涨幅度相对比较平稳。

cy260.com小编推荐

云南普洱茶企做品质重塑市场


云南普洱茶企做品质重塑市场

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趋势渐显

昨日,青岛朗威投资集团公司一口气与云南勐海大叶茶厂签订了108万元的合同,协议指定只购买大叶普洱的高端产品;同一天,重庆客商任文利也直赴昆明,与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达成合作协议,同样表明,只做高端普洱茶产品。而据外脑策划专家、企业成长顾问方一知先生透露,国艳茶厂斥资1800万元收购了两家茶厂。

面对上述现象,勐海县茶业商会秘书长胡贻臣认为,目前,普洱茶正呈现“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新三高’”现象,其蓄势重来的步伐声清晰可闻,可望让低迷已久的普洱茶一扫过去的阴霾。

高端茶占销量的80%

“普洱茶既是饮品,还是藏品,更是逸品,目前正逐渐向应有的市场价值恢复。”

青岛朗威公司总经理赵益群说,普洱茶是唯一的大叶种茶,无论是品质还是产地环境,都具有很多唯一性。而随着资源减少,特别是乔木老树茶等原料的稀缺,高品质普洱茶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潜力股”。“于是,我们开始进行长线的高端投资,与大叶茶厂签订了108万元的合同。”赵益群说。

对“新三高”现象,重庆客商任文利认为,大额资金投入茶市,也只能收购一小部分高端茶,但是高端茶的涨幅远远比低端茶涨幅高。

任文利的说法,得到了国艳茶厂总经理周昆先生证实。他说,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重庆、贵阳、杭州等地到厂里洽谈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多,和原来的比例正好倒了过来。“2007年厂里最好的时候销售额达到一个亿,大部分为低端订制茶,今年虽然仅到2000万元的销售额,但自主品牌的高端茶却占到了80%。”任文利正是国艳茶厂的高端客户。

除原料稀缺的因素外,勐海茶叶商会秘书长胡贻臣认为,国艳茶厂和大叶茶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得住普洱茶低端市场的诱惑,牺牲一定的眼前利益,坚持做优质茶菁的高端茶品,对品牌的追求都有一种坚持的恒心和执著的信念。正是这些茶企对高品质普洱茶的坚守,换来了“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的市场。

品质决定未来

据胡贻臣介绍,国艳普洱的品质传承历史悠久,其创始人董国艳的祖上是制茶世家,清朝光绪年间的大理国文学学士、茶学专家董桂曾获得光绪亲题“望重成均”木匾,后经董国艳父亲之手,一脉传承,至今挂在国艳茶厂的品茶室里。

董国艳是普洱茶界的“五朵金花”之一,与周昆一起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园林系茶叶专业,1995年分配到勐海茶厂,从技术员、审评员直到任职技术副厂长。2004年创建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近期收购了勐海两家茶厂,他们的事业目标是,专业做好茶,一生做好茶,打造“国字号”和“老字号”的普洱茶品牌。

勐海大叶茶厂总经理黎琳介绍,大叶茶厂刚起步时可以说是负债累累,经营十分困难,大叶人冒着资金链短缺,随时都有可能坚持不下去的危险,咬紧牙关不给经销商做加工车间,一心打造具有勐海特色、勐海原味的大叶普洱品牌。在原料收购上精心把关,生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执行,技术研发上不断探索。与专家合作,在“普洱茶熟茶的诺发他汀含量研究”方面,建立了研究和实验基地。

高端市场“炼成记”

据方一知说,“企业外脑工作室”作为国内第一家进入普洱茶行业的策划机构,六年来服务了多家企业,亲身见证并参与了普洱茶的起步期、高潮期、低谷期和平稳期等发展阶段,已经注意到近年来普洱茶市场出现了一种“高者越高,低者越低”的现象。一方面,定位于市场高端的品牌茶企,注重品牌个性和特色产品的研发,使普洱茶市场能量不断向其凝聚;另一方面,定位于大众消费的茶企,价格低廉,追求产量,这样的一些茶厂也有它的生存空间。普洱茶企业越来越走向两极分化,中间状态似乎很难生存。

方一知以国艳普洱和大叶普洱为例,说明两家茶企善于经营时间和空间,在经营时空、进行市场突围方面,探出了很多茶企没有涉足的高端市场之路。

当广州市场普洱茶大幅缩水的时候,大叶普洱率先进军北方市场,用时间换空间,在北方几大城市的市场空隙中顽强地扎下了根。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市场培育和客户积累,反而占领了普洱茶的高端市场,引领了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的新潮流。

国艳普洱在2008年市场低谷时,集中有限资源,高调亮相,向经销商显示了做国艳精品的姿态和信心。经过两年的蓄势后突然发力,一口气收购了勐海两家茶厂,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经营时间赢得了品牌能量和经营业绩的最大化。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旧普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从前几年开始,报章媒体不断报导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减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胆固醇等作用,更有一部《粉红女郎》的电视剧,因剧中有用普洱茶减肥的情节,从而在香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普洱茶热。生活在热带的人寿命往往不及寒带人长,香港地处热区,人均寿命却位于世界第二,人们认为这与他们普遍喝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因此进入世界上10个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全球普洱茶十杰、香港惜壶茶舍主人何景成表示,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香港著名美食家、茶博土蔡澜,1995年曾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由此可见,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在香港,阮福所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据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董事长、现居香港的陈文怀先生所著《港台茶事》一书载:“香港每年要销五六千吨普洱茶,平均每人每年差不多要喝一公斤,像蔡氏(蔡澜)这样的茶博士,每年没有上十公斤是过不了年的"。

茶市行情:普洱茶企做品质重塑市场


茶市行情:普洱茶企做品质重塑市场

近日,青岛朗威投资集团公司一口气与云南勐海大叶茶厂签订了108万元的合同,协议指定只购买大叶普洱的高端产品;同一天,重庆客商任文利也直赴昆明,与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达成合作协议,同样表明,只做高端普洱茶产品。而据外脑策划专家、企业成长顾问方一知先生透露,国艳茶厂斥资1800万元收购了两家茶厂。

面对上述现象,勐海县茶业商会秘书长胡贻臣认为,目前,普洱茶正呈现“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新三高’”现象,其蓄势重来的步伐声清晰可闻,可望让低迷已久的普洱茶一扫过去的阴霾。

高端茶占销量的80%

“普洱茶既是饮品,还是藏品,更是逸品,目前正逐渐向应有的市场价值恢复。”

青岛朗威公司总经理赵益群说,普洱茶是唯一的大叶种茶,无论是品质还是产地环境,都具有很多唯一性。而随着资源减少,特别是乔木老树茶等原料的稀缺,高品质普洱茶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潜力股”。“于是,我们开始进行长线的高端投资,与大叶茶厂签订了108万元的合同。”赵益群说。

对“新三高”现象,重庆客商任文利认为,大额资金投入茶市,也只能收购一小部分高端茶,但是高端茶的涨幅远远比低端茶涨幅高。

任文利的说法,得到了国艳茶厂总经理周昆先生证实。他说,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重庆、贵阳、杭州等地到厂里洽谈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多,和原来的比例正好倒了过来。“2007年厂里最好的时候销售额达到一个亿,大部分为低端订制茶,今年虽然仅到2000万元的销售额,但自主品牌的高端茶却占到了80%。”任文利正是国艳茶厂的高端客户。

除原料稀缺的因素外,勐海茶叶商会秘书长胡贻臣认为,国艳茶厂和大叶茶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得住普洱茶低端市场的诱惑,牺牲一定的眼前利益,坚持做优质茶菁的高端茶品,对品牌的追求都有一种坚持的恒心和执著的信念。正是这些茶企对高品质普洱茶的坚守,换来了“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的市场。

品质决定未来

据胡贻臣介绍,国艳普洱的品质传承历史悠久,其创始人董国艳的祖上是制茶世家,清朝光绪年间的大理国文学学士、茶学专家董桂曾获得光绪亲题“望重成均”木匾,后经董国艳父亲之手,一脉传承,至今挂在国艳茶厂的品茶室里。

董国艳是普洱茶界的“五朵金花”之一,与周昆一起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园林系茶叶专业,1995年分配到勐海茶厂,从技术员、审评员直到任职技术副厂长。2004年创建西双版纳国艳茶厂,近期收购了勐海两家茶厂,他们的事业目标是,专业做好茶,一生做好茶,打造“国字号”和“老字号”的普洱茶品牌。

勐海大叶茶厂总经理黎琳介绍,大叶茶厂刚起步时可以说是负债累累,经营十分困难,大叶人冒着资金链短缺,随时都有可能坚持不下去的危险,咬紧牙关不给经销商做加工车间,一心打造具有勐海特色、勐海原味的大叶普洱品牌。在原料收购上精心把关,生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执行,技术研发上不断探索。与专家合作,在“普洱茶熟茶的诺发他汀含量研究”方面,建立了研究和实验基地。

高端市场“炼成记”

据方一知说,“企业外脑工作室”作为国内第一家进入普洱茶行业的策划机构,六年来服务了多家企业,亲身见证并参与了普洱茶的起步期、高潮期、低谷期和平稳期等发展阶段,已经注意到近年来普洱茶市场出现了一种“高者越高,低者越低”的现象。一方面,定位于市场高端的品牌茶企,注重品牌个性和特色产品的研发,使普洱茶市场能量不断向其凝聚;另一方面,定位于大众消费的茶企,价格低廉,追求产量,这样的一些茶厂也有它的生存空间。普洱茶企业越来越走向两极分化,中间状态似乎很难生存。

方一知以国艳普洱和大叶普洱为例,说明两家茶企善于经营时间和空间,在经营时空、进行市场突围方面,探出了很多茶企没有涉足的高端市场之路。

当广州市场普洱茶大幅缩水的时候,大叶普洱率先进军北方市场,用时间换空间,在北方几大城市的市场空隙中顽强地扎下了根。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市场培育和客户积累,反而占领了普洱茶的高端市场,引领了高端消费、高端收藏、高端投资的新潮流。

国艳普洱在2008年市场低谷时,集中有限资源,高调亮相,向经销商显示了做国艳精品的姿态和信心。经过两年的蓄势后突然发力,一口气收购了勐海两家茶厂,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经营时间赢得了品牌能量和经营业绩的最大化。

普洱茶市场遭遇“倒春寒”,亲民茶企受宠


普洱茶市场遭遇“倒春寒”,亲民茶企受宠

2015年伊始,在茶市享有投资黄金名片之称的普洱茶市场却一反常态呈渐冷之势,销量的锐减令很多茶商疾呼hold不住。然而,有些商家却在这股寒流中练就了“金钟罩”而免受侵害。尤其像第一茶商城等销售平台更是因为一向坚持大打亲民牌而在第一季度实现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的喜人业绩,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遭遇“倒春寒”的2015年普洱茶春茶市场为我们带来的启示令人深思。

2015普洱茶市场的春天有点“冷”

谁也不曾料到,以往在茶市销售火爆的普洱茶在2015年伊始竟然遭遇“集体大萎缩”,动辄上万元一公斤价格的普洱茶已经很少有人问津,往年各大商家订单接连不断的局面早已不见。阳春三月,普洱茶市场竟遇“倒春寒”。

“如今的普洱茶无论什么品种,价格都比往年有了明显下滑,尤其是一些品牌茶,原以为今年涨幅会很可观,可如今不仅没涨,价格却一再下跌,市场看不透啊”这是在云南当地从事茶叶销售近十年的王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而事实上从2014年末,普洱茶出现价格回落就已经有所端倪,只是这种降价迹象在2015年伊始暴露的则更加明显。

“这种价格回落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年普洱茶春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茶企老总纷纷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

来自第一茶商城的一位内部人士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提速期,普洱茶产业不可避免的也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普洱茶的消费必须要走多元化乃至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由此带来的消费供求关系的改变,也势必将带动茶市消费走向合理,价格回归理性也是很正常的。普洱茶和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发展中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如今价格的回落是受到了消费预期以及整个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这种价格回落事实上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是利好的。”

茶市各大商家的销售遭遇“冰火两重天”

普洱茶价格的持续走低,也让各大商家连呼“很受伤”。受价格回落的影响,不少商家销售额是直转急下。对此云南茶叶消费理事会一位人士指出,“以往部分商家抬高茶价,虚炒普洱茶至天价是造成如今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而如今在理性消费市场的冲击下泡沫破碎了”。

与此同时,在广东,云南等地的茶市场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颓势,很多商家甚至在考虑是否要撤出资本,而原来准备进军普洱茶市场的投资人也如雾里看花拿不定主意,整个消费市场正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然而,在茶市万里江山一片萧条低迷时,却也有一些商家在春意料峭中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而这些商家无疑例外都是在诚信经营,坚守商业道德底线,拒绝炒作这些环节上做足了功夫,“出污泥而不染”在市场萧条时竟能连创销售佳绩。

广东东莞普洱茶推广协会张秘书长认为“对于有些商家来说在遭遇茶市价格回落却没有出现销售的滑坡,其奥妙就在于其一贯的诚信守道,无论是线上,线下销售只有坚持品质经营,才能最终赢得人心,而一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那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安全的财富。”

而一些茶企的做法则印证了张秘书长的观点。“我们对于天价茶一直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即使在07年普洱茶炒的最火热时,我们也一直坚持亲民销售。”第一茶商城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把普洱茶炒至上万,到如今几百元就罕有人问津,这就说明纵使能把茶的价格炒到天上,但是却不能永远留住消费者的心,我们不跟风炒作,虽然少赚了一点,但我们真正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赢得了消费者的心,而这才是王道”

事实上,消费者也一直对于亲民茶企所表现出来的亲民姿态给与了极大的认可,这从今年第一季度第一茶商城在普洱茶的销售上看得出来的。原计划该商城要用半年时间把去年年底进货的陈年普洱茶销售完毕,然而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基本被茶友抢购一空,产品好,价格合理,自然购买的人就络绎不绝。而这也认证了这样的观点:任凭茶市炒作多么厉害,只要坚持亲民营销策略不变,企业就一定能经受得住任何市场的风险。

茶市回暖需各路“神仙”齐努力

毫无疑问,2015年普洱茶春茶市场的低迷给各大商家以及投资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那么是否就认为普洱茶市场就此一蹶不振呢?对此,中国普洱茶流通理事会张贤圣认为,茶市想要尽快回暖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理性消费是关键。往年之所以出现虚高的天价茶,就在于其有一定的市场。一旦消费理念回归理性,市场秩序也将得到改观。尤其在当前国家禁止“三公”消费的大背景下,怎样拒绝天价茶,如何避免茶价的炒作是避免以后再次出现茶市场遭遇“倒春寒”的关键。

另外一点,则是要在茶销售模式上进行优化。对此,第一茶商城的刘经理认为“随着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的不断深度调整,普洱茶的销售端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减少茶的流通环节,从而把居高不下的成本降下来,而在当前网购人数呈几何倍数增加的背景下,更要建立起便于线上消费的销售模式。从而尽可能把更多利益让利给消费者。

对此权威人士指出,对于经营普洱茶的企业来说,不仅要在线下终端销售上严格要求,更是对线上终端的销售也格外重视,这一点对于搞好普洱茶市场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市场调整期 普洱茶企如何尝试突破?


市场调整期,普洱茶企如何尝试突破?2016年的普洱茶市场仍然延续上一年的低迷行情,大量茶庄茶铺关门,与原料端山头的火热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回暖,不如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尝试自我突破方为上策。产品线调整探索

面对日益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单一的产品类型再难以满足多样的消费需求。小厂可以尝试小而美路线,精致茶品,提升品牌美誉度,同时稳固原有的消费群体;大厂可以有放有收,差别微小的茶产品可以尝试适当缩减,集中所有资源在有效领域,通过考察与分析市场生产出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推动产品消耗消费。过长的产品线得到调整才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并提高资源利用率,而经过市场调查细分开发出来的产品也相对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消化。尝试提高产品流通性

要突破长期以来普洱茶产品以收藏积压为主的局面并不容易,降价是一种普遍策略,但长久之策应该是不断拓展消费者。因为品饮普洱茶的人群还是占较少数,市场的上升空间还是较大的。这里关系到茶企品牌与渠道商的合作互利。接近市场终端的渠道商是最清楚消费者所求的,茶企得到信息反馈,结合自身的市场分析与产品战略,创新推出优质茶品,渠道商在这个基础上凭借其在当地茶叶市场的一定资源优势,把产品售出,扩大彼此影响力。当然,仅依靠传统经销商的资源来提高产品流通性也不太现实,茶企应积极尝试多领域开发,线上的购物平台或是移动客户端的平台也应该探索开发渗透,全面把产品和品牌文化显现给消费者。坚持拓展宣传,蓄势待发

自然,要产品畅销、品牌加盟商不断增长,茶企应该坚持长期开展精准的营销推广。依靠大量的品鉴装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培养新粉丝,同时积极开展大型的市场活动,巩固原有的市场地位与知名度,维护已有的忠实粉丝,最终完成积累,发酵壮大。做茶从来就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注重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更是如此,往往茶企长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有明显成效,但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带来巨大成功。

坚守品质才是基础

市场行情尚处于调整期,但也不能为节省成本而对茶品进行偷工减料,牺牲品牌形象与产品誉度难免得不偿失。君不见普洱茶新品牌润元昌在4月份新增12家渠道商,5月份的招商工作依然高歌猛进,逆市上扬相当抢眼。究其原因与其茶品品质较为稳定有关,新品口碑良好,加上早期的茶品经过这几年的逐渐陈化,也不断得到专业茶人的认可,配合后期的精准营销拓展,品牌发展潜力巨大。所以行情再难,也要坚守品质底线,稳固品牌的市场地位与形象。

行业正处于调整期阶段,处处是挑战,但机遇也不少,需要各普洱茶企积极开拓探索。熬过寒冬,离春暖花开也就不远了。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原来,昔日六堡茶进入香港市场也需要经纪人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原来,昔日六堡茶进入香港市场也需要经纪人

香港,作为“茶船古道”在境外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在六堡茶海外输出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作为曾经的一个主要消费市场,香港本地也大量进口六堡茶。

昔日,梧州六堡茶进入香港市场,需经过一个分工明确的经销链条,其中,有进口代理商、分销商、经纪人等。处于六堡茶在港营销链条顶层的,是出口代理商德信行和其对口的一系列“头盘商”。

成立于1946年的德信行,作为内地茶叶在港的惟一出口代理商,有着决定香港哪家茶企能够成为批发和进口“头盘商”的“特权”。林圣光今年虽然只有63岁,但他在业界却有着超著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德信行茶叶组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干部负责工作,内地在港的茶叶出口全部由两人经手。退休后加入利安茶行的林圣光回忆说,当时香港的茶行将经梧州口岸出口到港的六堡茶细分为青毛茶、陈茶和六堡茶,青毛茶、陈茶和六堡茶一年出口量达上千吨。而当年德信行对应的香港进口“头盘商”有10多家,而且,其中,“元亨”“东荣”“协丰”等茶叶公司专营陈茶以及用于生产陈茶的青毛茶,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生祥)则独家代理六堡茶。当时,六堡茶每吨到港价格比青毛茶高140港元左右。

林圣光(右)介绍德信行掌故。

德辅道西177号三楼,一道毫不显眼的楼梯上有一间毫不显眼的小房间,这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永生祥的办公室。永生祥,成立于1956年,当年是德信行在港对接的13家进口代理商之一,主营黑茶,这13家进口代理商合力分销内地供港所有茶叶,因此,被称为“头盘商”。

上图:采访组成员听司徒法先生(中)讲述收茶趣事。

下图: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活动图片。

1958年前后,永生祥开始代理由梧州出口的广西陈茶,并独家代理六堡茶。今年已经83岁的司徒法是永生祥的董事经理,自1978年开始执掌永生祥。对于当年广西陈茶与六堡茶之间的关系,司徒法至今说起来仍如数家珍。他记得陈茶使用的是大叶种茶叶,而六堡茶使用的是中小叶种茶叶。相对来说,陈茶条索好些,汤色浓些,而六堡茶风味独特,口感更好。当时,永生祥代理的陈茶分为5个等级,而六堡茶分为6个等级,但曾经也有过两批次的六堡茶是7级(等外)的。

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注册证书。

今年73岁的永生祥公司会计部经理郑永琨,自1970年开始入行做茶。他清晰地记得,当年梧州运茶到港的船每月都有一两次,一条船每次装载的茶叶都有200多件,大约七八吨重。运茶船一律停泊在明生码头起货。在码头起货后,六堡茶立即由永生祥分配给各家分销商。

黄建国向记者介绍珍藏的陈茶六堡茶。

利安茶行也是当时的一家“头盘商”,只是地位比较靠后,有时在其他“头盘商”取得陈茶和六堡茶经销配额后,利安茶行也会向其他的“头盘商”购买陈茶或六堡茶加价销售。利安茶行总经理黄建国说,在1982年,利安茶行销售的陈茶和六堡茶就有过百吨。

锡兰红茶开拓厦门市场


第二届中国厦门国际茶业展览即将在厦门市会展中心举办,斯里兰卡农业部和斯里兰卡茶叶局的官员千里迢迢来到厦门赴会。昨天上午,对中国茶充满喜爱的他们来到我市知名茶叶企业茶圣居考察。借此机会,他们多次希望厦门茶圣居董事长叶泓廷进口锡兰红茶。

落座后,斯里兰卡农业部辅助常务秘书Dissanayake先生先后品尝了茶圣居的铁观音、台湾青心乌龙茶、金骏眉、大红袍等茗茶。他对茶圣居的青心乌龙茶印象非常深刻,杯里的茶刚一饮而尽,他马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评价说“非常香”。

据斯里兰卡茶叶局官员Bandara女士介绍,去年,斯里兰卡出口到中国的茶叶是134万公斤,而中国出口到斯里兰卡的茶叶则有280万公斤,中国茶叶占有优势。

“斯里兰卡跟中国一样,喜欢茶叶的人超过喜欢咖啡的。而且在斯里兰卡,喜欢喝中国茶叶的民众非常多,像中国的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在斯里兰卡都很受欢迎。”Dissanayake先生说道。

在茶圣居考察期间,斯里兰卡的官员也希望能在厦门打开锡兰红茶市场,据悉,已有多家企业跟其洽谈进口锡兰红茶事宜,未来,厦门的民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喝到正宗的锡兰红茶。可能是希望锡兰红茶能打开更多市场,斯里兰卡的官员向叶泓廷三次问起,愿不愿意进口锡兰红茶,展示了很热切的愿望。叶泓廷表示,希望在接下来举办的茶叶展上,到锡兰红茶展位上品品茶,双方能进一步洽谈。

香港和普洱茶那些年的故事


香港和普洱茶那些年的故事

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

普洱茶是香港人最先发明出来的概念,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港人的饮食习惯。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多出产绿茶,而香港人少有喝绿茶的人。云南的绿茶,由于富含茶碱和茶酚,最适合重体力劳动的人引用。这是因为重体力劳动的人胃纳很好,又喜食重油荤食物。云南绿茶功效强劲,用来解腻消食最为合适不过。但是,对于城市动物的香港人、广州人,喜食清淡的他们只能喝红茶。偶尔一喝云南绿茶,往往会抱怨劲道过于刚猛,甚至会因此觉得头晕。即使是云南本地人,如果身在城市,也喝不动绿茶。因为只要量稍微多一些,就会觉得烧胃。云南的绿茶用来减肥功效不错,但是过多过浓,对胃的刺激很大。所以,即便在云南,城里人只喝毛尖一类的绿茶,取茶叶的味,而避免茶叶对胃部的伤害。岭南一地,生活精致得多。广东、香港人多饮红茶,间或饮用花茶。而花茶以广西最佳,无论是花还是工艺,都位居国内一流。早年云南产花茶,云南茶叶进出口总公司总是收茶上来,然后送到广西加工。

如此说来,食不厌精的香港人怎么会接受云南的茶叶呢?一切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误会。早年间,云南出省的茶叶都需要使用马帮运送。为了节省空间便于运输,云南大叶茶都经过压缩,形如类似陀茶的形式,压成茶饼。云南之去广东,千里迢迢。一路颠簸,而且随着海拔下降,绿茶就在一路上逐渐发酵。马帮为了防止茶饼碎裂,一路上又经常喷水,这就加快了发酵的化学反应。等终于到了香港,绿色的云南大叶茶生饼也就发酵成熟,成为了棕红色的“熟饼”。

熟饼完全失去了生饼时代的生猛苦涩,而是展现出一种温润的味道,入口醇和,回味悠长。香港人大为喜爱,问及来路,回答说是云南普洱,于是就以“普洱”命名。但是这种普洱距离从群山中采集出来的云南大叶茶已经有了很大距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人觉得云南普洱就是褐红色的样子,云南人觉得香港人喜欢的就是那种青饼,真是天大的误会。然而,商路由此建立,一方有赚一方有喝,大家也就如此继续下去。毕竟香港是个纯粹的商业社会,随着运输业的发展,香港商人迅速发现了普洱茶的奥妙,知道云南大叶茶最终成为普洱的关键全在一个“陈”字。也就是说,如果直接用飞机把云南的新茶运送到香港,那种茶香港人是绝对喝不下去的。非要经过陈化,也就是持续发酵不可。在这一点上,香港有云南无可比拟的优势。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全球普洱茶十杰、香港惜壶茶舍主人何景成表示,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香港长期做转口贸易,也就有很多茶仓。在香港一地,有三处极品茶仓,多年来只存储茶叶,温度、湿度非常合适。云南的大叶茶运来,储藏进去,经过数年发酵,就成为色香味俱佳的普洱。而以云南的海拔之高,气候之干燥,即使存储多年,也无法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更重要的一点,茶叶是一种不能过久储存的商品。一般的茶叶贮存三年之后,就会逐渐失去茶香。同时,茶叶很容易吸味,一旦和其他物品共同储存,很快就会吸收别样味道,变得无法入口,所以现在的茶叶一定要密封保存,而且多为小包装。惟有香港有这种只有茶味不掺杂味的古老茶仓,也只有香港商人才有如此财力经年累月存储茶叶而不当年甩卖。同时,世界上也只有云南的茶叶才有如此强劲的力道,历经岁月而不衰减殆尽,能够拿来窖藏。据说,有存储超过一百年的云南茶叶,一经冲泡,依然茶香四溢。因此,普洱茶绝对不是云南产茶叶那么简单的概念。

准确地说,云南普洱是云南大叶茶经过香港茶商窖藏陈化后的茶中珍品。而且,也只有香港商人才能把普洱变成如同红酒一样的文化现象。当今世上,超过20年的普洱已经是凤毛鳞角,几成神话了。

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


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旧普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从前几年开始,报章媒体不断报导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例如减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胆固醇等作用,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全球普洱茶十杰、香港惜壶茶舍主人何景成表示,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香港着名美食家、茶博士蔡澜,1995年曾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由此可见,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在香港,阮福所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

市场投资:普洱茶基金产品市场遇冷


普洱茶基金产品市场遇冷

“中吉号四美俱全高端普洱茶投资理财基金”募资不够现已夭折

“每年三四月是春茶上市的高峰期”,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一家普洱茶专卖店店主直言,“今年好的春茶价格上涨了30%”。普洱茶向来有“能喝的古董”的称号,存得越久越值钱,具有收藏与投资的价值,因此自2011年开始与“普洱茶”相关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然而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普洱茶”理财产品的热度不甚理想。

与价格上涨比率相较普洱茶基金收益不划算

近日,有投资者透露曾被定位为“创新普洱茶投资方式”的基金“中吉号四美俱全高端普洱茶投资理财基金”(以下简称“中吉号基金”)已终止项目,并全数退还招募资金。

据悉,去年4月,“中吉号基金”由深圳市诺亚信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信”)联手云南中吉号茶叶有限公司推出,该基金的投资标的是云南“四美俱全”普洱茶资产包,含定制普洱茶共2000箱,每箱含纯麻黑7饼、蛮砖7饼、倚邦7饼、茶王树7饼,每箱共28饼,每饼400克。据公开资料,该基金的投资者最低认购标准是10份,每份(即每箱)人民币1万元,可以每10份为单位增加认购份额。当时,诺亚信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张先生对产品充满信心,曾公开表示“资产包的茶叶均为来自普洱名山,不管作为投资的理财产品还是个人收藏饮用都有极高的价值。”然而,本预计去年12月就招募关闭的“中吉号基金”,却在今年2月时停滞,并向投资者提出基金“需重新定价”,延至4月之后,该基金负责人冼先生给出解释,“去年秋季普洱原茶价格跌了近一半,为保护投资人利益,我们不得不等今年春茶出了后重新定价”。

时值春茶上市时节,“中吉号基金”却悄然夭折。昨日,新快报记者联系诺亚信询问该基金现状,该基金另一位负责人陈先生坦言,“这个项目已经结束”。据陈先生透露,项目结束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太少,资金募集失败。“投资者对这个项目兴趣不大,可能因为我们是两年期的原因”,他提到,产品本身不错,预期有8%-10%的收益,但很多投资者只愿意接受一年期产品,“目前不会再考虑推出普洱茶相关的基金了”。

事实上,“中吉号基金”并不是首个试水该领域的基金产品。2011年8月,工商银行和大益茶业曾合作推出一款工银大益“黄金组合”一年期的普洱茶理财产品,到期后虽然可收到7.2%的最高预期收益,可是投资者们纷纷表示失望,因为这一年间普洱茶新茶价格普遍有10%-15%的增幅,而陈茶升值幅度更有高达50%的。

业内人士分析,普洱茶基金虽然在基金里算收益可观,但就普洱茶价格上升比率来说这样的收益率实在不划算,两年期更是不值,这或许才是“中吉号基金”夭折的主因。同时,普洱茶价格波动频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无法给投资者带来信心。

“疯炒”已成过去时

投资者渐趋理性多数为收藏

新快报记者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普洱茶价格渐渐回升,每年有10%至15%的升幅。芳村茶叶市场某大益茶代理商说,今年来,市场上普洱茶因年份增加,价格涨幅5%-10%,“一饼茶也就涨5元到20元不等”,这样的价格波动对于存得越久越值钱的普洱茶来说属于正常范围,“有些批次若茶底不好,价格会有回落。”广州市贡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崇认为,目前普洱茶投资者们愈加理性,现在囤茶为等待价格暴涨的人很少,多数是为收藏好茶。

2007年底至2008年初,普洱茶价格在短期内狂跌,据不完全统计,200亿元的普洱茶市场缩水近一半。无论是普洱茶收藏还是消费者,都遭遇寒流,新进市场的小商户损失惨重,包括大厂也大受冲击。经历过当年“疯炒”的茶商们评价,“当年普洱茶炒作,就像是炒股票;经历过后,现在很多人成了惊弓之鸟”。

大益茶业常规普洱茶近七年价格比较(单位:元/饼)

品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大益757279605064565750

大益754212564577993109115

(数据来源自普洱第1网-广州芳村普洱茶每日行情)

“鸿如普洱茶集资案”一审定性非法集资

近日,媒体报道“鸿如普洱茶集资案”,也将群众的视野拉回5年前普洱茶市场大起大落的时候。资料显示,2007年时,云南鸿如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如”)包装的“普洱茶投资模式”承诺投资者高达16%的年息,并有担当投资顾问提取5%-7%的提成,在当地掀起“炒茶狂潮”。直到2011年5月,鸿如被杭州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集资等罪名查封。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初的判决书中显示,截至案发,在云南鸿如名下投资普洱茶的投资者多达1168名,云南鸿如集资款总额为1.45亿元。

贡润祥普洱茶膏创新营销模式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


贡润祥普洱茶膏创新营销模式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

同样一片茶叶,卖原料和卖加工品,价格有天壤之别。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不仅把普洱茶的价值提升5倍以上,而且在短短3年时间里,销售收入由最初的数万元猛增至1.53亿元。“茶叶是云南最具优势的资源,只要愿意沉下心去做,一定是个前途无量的大产业。”这就是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9年磨一剑,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的坚持。

“大家都认为普洱茶好,但为什么不能像"立顿"那样全球通卖?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立顿"的通用性。”这是摆在云南普洱茶企业面前真正的问题。张光辉介绍,2010年,英国立顿公司的全球茶饮市场销量达230亿元,在中国市场规模达88亿元,这个数字是国内规模茶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这让茶叶原产地、拥有600万茶农、种茶规模全国第一的云南汗颜。

然而,创造一个能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消费者都能接受的通用性普洱茶产品并非易事。

张光辉率领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团队,投入1500万元资金,引进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融合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在茶叶萃取方面的科研成果,开创了以山泉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凭借独创的技术,贡润祥普洱茶膏实现了普洱茶饮用方式和口感的标准化,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10年,贡润祥普洱茶膏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2011年则达到了1.53亿元。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年生产235吨茶膏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张光辉向记者透露,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加工茶叶近5000吨,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同时,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很快将“贡润祥”这一品牌定位于高端茶饮。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贡润祥普洱茶膏与茅台酒、蒙牛乳业、星巴克以及非食品行业的通用汽车、塔塔钢铁、韩国SK集团等国际一流企业、品牌一同闪耀在博鳌岛上。

目前,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济南、昆明等全国大中城市布局了近百家极具品质感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专卖店。正当贡润祥普洱茶膏在全国市场高歌猛进并向港澳扩张之时,张光辉又开始思考如何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就能造就一个优质产品,再辅以市场创新,就能打造一个优势产业。”

古树纯料普洱茶能火多久?


古树纯料普洱茶能火多久?

有云南茶叶重磅炸弹之称的“古树纯料”,因相对安全、内涵丰富、口感独特、升值投资的等等迷人的魅力,更是在普洱茶界掀起了腥风血雨,使众多茶界英雄为之折腰。

古树纯料的出现,一面打着传统的幌子,一面悄然颠覆着越陈越香,古树纯料的香才是原本的香。当一些小茶商上山的时候,小本经营另辟蹊径的时候,古树纯料这块肥肉就被发掘出来,“野生”“古树”“原生态”“传承”“历史”这些字眼就在他们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其实,再笨的人都会想到这点,只要你有资源。翻开一本本历史记载,那些有名有姓的山头就是目标,只要论坛上有名有姓的山寨,就有人前赴后继往上冲,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人海战术在这里派上了实际的用场,古树纯料这个概念开辟了一个更大的地下战场,短短几年中,古树纯料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说你千万别只考虑口感而去理解古树纯料。

谁知道得多,似乎谁就更懂茶,古树纯料圈子里面谁能说,谁就权威,打倒权威又是大家乐此不疲的一件事;别人的古树纯料都不纯,只有自己手上的最纯,别人手上的都不好,自由自己手上的最好。如果自己手上的都不好了,出门似乎没面子一样;除了这点,还得品种多,品种多就代表见识多,不把云南名山搞齐就似乎没见识一样。所以每年春季蜂拥到茶山的采青客一年多过一年,似乎纯料的商品才有后期转化出号级的资质。

谁占领古树纯料阵地,就代表谁有更多话事权。茶山行、茶厂探秘、原料显摆,路数简单,没事出来吼吼,增加知名度。陈升号签约老班章就一下变陈老班章,大商大玩,小商小玩。论坛是个免费宣传的场所,新茶一出,茶山行纪实文学就开始遍布各大论坛。

古树纯料是个阵营,标榜精品高端的阵营,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杀伤力大,后坐力更大,就一个纯字可以唇枪舌战数年之久并且还无定论,似乎没有几片古树纯料就跟没喝过普洱茶一样,古树纯料似乎就是普洱茶美学当代标杆,很多人自诩的精品极品,有阵营才有战斗力。

作为投资,古树纯料只是昙花一现的产物,要量没量,要品牌没品牌,要市场没市场,都是一些散户操作,小圈子持货。对一个没有流通,没有市场的产物,它的价值只能局限在少数人之中,味道再好,也不为多数人知晓,价格再贵也不能作为硬通货再市场流通,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商品,这种东西只能一个个的言传身教去推广。

古树纯料是个没标准的商品,谁去做谁就说自己的才是标准,管你什么工艺,只要自己做了就什么都是对的,个个都是专家,个个都是学者,只要新鲜开喝没什么问题就是好东西,能不能存下去是将来的事,谁知道能存成怎样,做古树纯料玩古树纯料的都是做茶玩茶时间不算长,只能用传统石磨工艺去解释自己的产品。

另辟蹊径的古树纯料,信息透明化和消费者的信任是任重而道远的得。古树纯料还能走多少年?相信还能一直坚持下去,当代古树纯料其实就是一个高价教材,尝试过单株么?当终极的单株古树纯料都喝过了,还有什么能值得期待的?周围很多人都说过一句话,单株新喝不错。突然发现很多人喝古树纯料都是在喝标版,喝样板,喝原料,云南古茶山成千上万棵古茶树,能制出成千上万的茶饼,每棵树都可以挂牌,挂牌茶树单株成品天价拍卖可能是以后的流行趋势。所谓的真味,可能就是尝试过无数山头的纯料,这也算一种期待吧。

中小普洱茶企的起飞之路


中小普洱茶企的起飞之路

2010年的时候,有位做得非常出色的中小茶企老总跟我探讨,怎样进一步提升销量,我建议说要做品牌,虽然你们的品牌非常有个性,但这属于一招鲜式的成功,不能长期透支使用,在保持原有的品牌个性基础上要不断注入更多的品牌元素,尤其要从产品品牌的层面上升到企业品牌的高度,要从小众品牌向社会化品牌延伸,这样一来才会使得品牌之树长青,企业越做越大,销量也自然提升起来。最后我强调了广告在打造品牌知名度方面的重要性,谁知这位老总接过话来说,销量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楞了一下,突然明白他为什么有特点、但做不大,这是因为其犯了中小茶企生存与发展的通病——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或者严重依赖一招鲜打天下,其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即便有突破,也仅仅是点的突破,而不是面的突破,更不是战略性的突破,即便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系统思维的缺乏很难建立有效的品牌,其的一点核心竞争力也会在同行的模仿中逐渐消失殆尽,这样一来生存尚且不易,何谈做大做强了。

一、竞争加剧,品牌力量凸显

至于其提出的“销量就是最好的广告”,不过是市场营销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核心主题——中小企业是先做销量还是先做品牌的问题,很多人主张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小企业在发展初期要集中精力做销售,销量上去了品牌也就自然建立了。一切从销售出发,其实是行业竞争不充分的产物,一个行业机会被激发出来,到处是空白市场,这时企业往往埋头跑马圈地——做销售,通过不断攫取市场份额迅速做大,然后通过做品牌再做强。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就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宣告跑马圈地运动的终结,市场进入短兵相接的时代,这时销售是硬骨头,要一口一口去啃,通过销量来建立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这时企业就要暂时缓缓销售工作,抬头仰望天空,想想品牌的力量正在喷薄而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行业竞争到一定程度,必然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也就是品牌起主导作用的阶段,这时一个企业不能有效建立品牌,就意味着要么出局,要么被品牌收编,靠依附品牌来生存。在品牌化生存时代,品牌无疑就是空中打击力量,在强大的制空权下地面部队——销售才得以有效快速推进,销售碰到什么阻碍都可以随时呼叫空中力量来帮忙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必然由销售带动品牌建设转向了品牌拉动销售的阶段。茶行业正处于由粗放竞争向专业化竞争迈进的阶段,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时每一个茶行业从业者都必须意识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战略抉择问题——茶企必须做品牌或者依附品牌才有出路。

二、剖析中小茶企的路径依赖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论断: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穷,是因为陷入了贫穷循环的怪圈——因为穷,所以穷。这不是文字游戏,说的是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发展经济的基础——资本原始积累,而基础薄弱导致了更贫穷,就这样反复恶性循环着,很难摘掉穷国的帽子。一个弱国要发展起来,冲破这个循环怪圈,就要像飞机起飞一样需要靠动力制造加速度来摆脱地心引力,从而飞向高空。这就是发展经济学中后进国家的起飞行为。中国摆脱“因为穷,所以穷”的怪圈,靠的是国民的“低消费、高积累”,靠的是外资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同理,我们来剖析为什么中小茶企很难做大,甚至面临生存的困境,就会发展其严重陷入了传统路径的泥潭——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靠一招鲜打天下,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因为靠老方法做不大,就这样一直做不大,也不知道怎么去做大。如果继续停留在过去做茶的老路上,恐怕永远没有出路。因此其必须抛弃原有的做法,寻找全新的东西,以打破怪圈,从而实现企业的起飞。这个全新的东西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动力,能制造加速度,摆脱传统惯性的掣肘,从而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下面我们先来谈谈中小茶企的传统路径,然后再来谈谈如何做品牌。传统茶企的传统做法主要有:

1、靠天吃饭。对于普洱茶行业而言,其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前几年市场赚钱太容易了,把很多人养懒,等着天上掉馅饼。普洱茶行业从2003年兴起,到处都是市场空白机会,很多人靠天吃饭发了大财,所以导致行业从业者普遍不思进取,坐商思维严重。二是普洱茶作为农产品,存在着价格涨跌的周期,很多人幸运地从价格低位进入市场,价格高涨期间出手,也赚了不少钱。三是普洱茶没有保质期,具有越存越值钱的特点,很多人不事经营,以囤货商自居,用时间(拉长资金周转期)、空间(仓储)来换取利润。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也有很多人靠上述三种方式赚了钱,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靠天吃饭的成本越来越高,天上掉馅饼的中奖率越来越低,因为你不能保证每当天一打雷,雨就下在你家的田里,也许别人打了一个降雨弹就下到了人家的田里了。

2、靠资源吃饭。2008年以来,行业呈现一种集中化趋势,即行业各种资源向品牌汇集,向上游的稀缺资源汇集。不敢做品牌的中小茶企,自然把目光瞄向了稀缺的名山古树茶上,于是一个新兴的、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市场诞生了。名山茶热、古树纯料热,使得中小茶企找到了一条跟大企业进行错位竞争的路径,即你玩大众的,我玩小众的。这样一来许多先知先觉者狠赚了一笔。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三四年的工夫,古纯市场,尤其是名山古纯市场变得面目全非。首先是做古树茶能赚钱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不但行业里的人,甚至行业外的人也纷纷投身古树茶事业,从2010年开始做古树茶的已经人满为患。古树茶资源非常有限,而想分享蛋糕的人又那么多,从而导致古树茶价越来越高,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古树茶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茶商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资本作嫁衣。很多没有实力的茶商将某个山头炒热后,就发现资本雄厚的企业立马跟进,当起了摘桃派,意欲垄断这座茶山的稀缺资源,让没有实力的茶商收不到茶,或者收不起茶。靠资源吃饭,对于中小茶企而言只是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大部分人虽然能尝得资源的一点甜头,但最终还是会被资本边缘化,使得资源化生存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3、机会主义者,哪里有钱赚往哪里钻。这是一群没有战略坚持,只要战术运转的聪明人。他们不是创造者,而是分食者,哪里有市场机会哪里就出现他们的身影。低价茶好做,他们就在怎样降低成本上动脑筋;古树茶好做,他们就千方百计做起真假难辨的古树茶;电子商务好做,他们就涌进淘宝开店。做来做去,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也赚了一点钱,但是其不要根据地的做法是很难做大做强的。而且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机会的减少,尤其是这种机会是留给经过精心准备的人的时候,他们将发现原有的招数越来越难玩了,是不是换个生意好做的行业试试看?这样一来,他们不转变思路的话,要不生存艰难,要不退出茶行业。

4、一招鲜打天下。一招鲜打天下本身没错,错的是长期靠一招鲜打天下。你的这一招,如同程咬金的三板斧,总有被人识破,被人模仿的那一天,这样一来你光凭这一招如何打天下?救赎办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不断打造这一招的升级版,人家跟你学1.0,你就推出2.0版,永远保持领先半步到一步的优势。二是练就更多的招数,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天罡数变化,就是比猪悟能的三十六般地煞数变化厉害,因为数量越多在一度程度上意味着本事越大。品牌的塑造无疑是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招一式就能修成品牌正果的,其靠的是招数的系统集成,多会几招有助于品牌建设的成功率。

普洱茶市场:青岛普洱市场的“潮起潮落”


普洱茶市场:青岛普洱市场的“潮起潮落”

1天价格跌1万

青岛普洱市场的“潮起潮落

疯狂普洱茶“崩盘”只要3天

相信许多人对2007年普洱茶经历的那场“暴涨暴跌”依旧记忆犹新。那一年,确实是疯狂的一年,“炒茶”一度齐名于“炒股”,甚至凌驾其上,一时间,大量资金投入普洱茶的炒作中,厂家商家甚至消费者,都在囤积普洱。一斤价值几百元的普洱茶,凭空被炒到几万元,人们甚至用“一克普洱一克金”来形容普洱茶的昂贵。然而好景不长,普洱茶市场最终“崩盘”,普洱茶一夜间被打回原形。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赚了钱,但大部分人亏了钱,甚至有的血本无归……

兴起普洱茶渐受欢迎

“姑父栾方勇十几岁就跟着父辈做茶业生意,最早从香港接触到普洱茶,了解到普洱茶的功效,认为比较有潜力,1996年,他到云南做起了普洱茶生意。”西双版纳栾氏茶业青岛经销商张莉说,刚开始卖普洱茶的时候,由于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在济南开的专卖店常常半个月都不开张,便宜的普洱茶只有十几元一斤,是典型的平民茶,市场需求量也很小。

正因普洱茶长期沉默,2000年之前,产量很少,上了年份的老茶饼更是奇货可居。张莉介绍,以千年古茶树制成的普洱茶饼保存得当的话确实“越陈越香”,受港台地区的带动以及后来加入进来的福建、广东茶商的推波助澜,普洱茶市场在2003年后逐步繁荣。“增值幅度每年20%至30%左右,这是符合普洱茶价值成长规律的。”张莉说,到了2005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好多人都听说普洱茶有暖胃的功效,就跑到店里来尝一尝、试一试,开始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暴涨普洱茶贵比金价

回忆起2006年、2007年普洱茶过山车似的疯狂涨跌,张莉仍唏嘘不已,“不仅是茶商疯狂,整个市场都已经疯狂了,就连思茅市也改名为‘普洱市’。”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市的炒作开始变味,新加入的散户越来越多。”青岛恒生德茶场的宋占波说,经过此前一系列的“概念炒作”,白领以饮普洱茶来展现自己的时髦,并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饮普洱茶表明自己的内涵,商人送礼以送普洱茶为档次,甚至机关内的司机也要学着一把手端起一把紫砂壶品普洱茶。有这么多的市场利好因素支撑,加之普洱茶“越存越有价值”之说,大量连“生茶与熟茶”、“晒青与炒青”都分不清,甚至认为“霉味就是陈味”的散户在2007初涌进普洱茶市,而拥有130多家业户的青岛茶叶市场也进入了家家户户卖普洱的时代。

“当时,每天都能接到厂家发来的传真,普洱茶一天一个价,说实话,我已经看不清市场了,就连茶农也开始炒鲜叶,最便宜的普洱茶也翻了5番,变成五六十元钱一斤。”张莉说,那一年,她店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

2007年初,最贵的一饼普洱茶在青岛卖了8.7万元的高价,折合每克240多元,远超当时的黄金价格。

暴跌回归百姓市场

“一夜之间,普洱茶从天价跌落到2005年的水平,2008年,2009年是许多普洱茶茶商最苦涩的日子,大量的囤货被套牢,越便宜越没要的,这就是市场追涨杀跌的法则。我们的年销售额也下滑到三四十万元。”张莉说,炒普洱茶的人确实有一夜暴富的,投入10万赚了百万,但更多的是先赚后赔,或是直接被套牢,被压得翻不过身来。

“其实,普洱茶的爆炒对我们经营者的伤害是最大的,人们对普洱茶有了很大的误解。”张莉说,经过两年多的沉淀,现在的老百姓才重新开始了解普洱茶,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喝普洱茶。

主营崂山绿茶的宋占波说,普洱茶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

业内说法恶炒导致恶劣口碑

“普洱茶的天价违背了价值规律,炒作大于普洱茶本身的价值,所以普洱茶的价格才会这么快地下跌。”青岛茶叶市场总经理、李沧区茶叶商会会长翁兴登说。

翁兴登说,炒作过后的普洱茶在消费者中间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资本倾销方式的恶劣造成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不信任。普洱茶产业遭受重创,多年来在低谷中徘徊。

其实,普洱茶作为传统的茶饮料原本就是一个保健性能较好的边销茶、平民茶,因此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消费者都应该理性地看待。翁兴登认为,只有为普洱茶找到真正的消费者,才能推动这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爆炒风波过后,凭借普洱茶独特的口味和大众化的价位,今后只要不乱炒,已经在中国茶叶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普洱茶必然会进入更多百姓家。

最新动态产地再现炒作苗头

2007年对于普洱茶的恶意炒作让普洱茶的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最终导致泡沫破裂并让这个行业一蹶不振,低迷长达3年之久,严重损害了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些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往往会承担市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大量资金被套牢,自己蒙受巨大损失。如今,大量来自广东、福建、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地的茶商前往云南普洱茶产地收购古树茶,又呈现出游资炒作的苗头,希望广大投资者要谨慎入市,切莫成为新一轮价格泡沫的牺牲者。

人物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去炒普洱茶?李强:所谓“无利不起早”,在商言商,当时目的很明确,就是投机挣钱,想趁着普洱茶火的时候捞上一把。记者:现在回头看,后悔炒普洱茶的经历吗?李强:不后悔,从中学到了很多,这就像炒股一样,大家都想高抛低吸,但这个火候很难把握,现在再看其他的资本炒作,就觉着像小儿科,看透了。

砸在手里近百万茶商却说很幸运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4月9日傍晚,南方茶商李强(化名)在自己经营的茶楼里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炒普洱茶的经历。

今年37岁的李强从小跟着父亲来到青岛经商,之前也涉猎过不少行业,如服装、建材等,2001年年底,开始经营自己的茶行,那时他主营崂山绿茶,生意做得也顺风顺水。2005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突然开始火了起来,经常会有顾客到李强的店里询问“有没有普洱茶卖”。时间长了,李强就寻思着自己的茶行里也该进点普洱茶卖,“那个时候,全民都在谈论普洱茶,卖茶叶的店铺里要是没有普洱茶都叫人笑话。”

倒手就能翻番

2006年初,李强来到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去拿货,然而这里的疯狂景象让他傻了眼。“普洱茶供不应求,几乎市场上有多少就被人买走多少。各地的经销商一窝蜂地涌进云南,带着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的炒家比比皆是。

“在云南几个大茶厂,连夜排队等着提货的车队排出了十几公里,我通过朋友介绍,才从一级经销商那进了20万元的普洱茶,想从厂家直接拿货,没有一两百万元的保证金,根本不可能。”李强说,大家都是直接成箱地把普洱茶搬上车,根本没人去检查品质如何。在手里囤了两个月后,他以55万元的价格出售,净赚35万元。

“当时买我茶的人肯定也是炒家,茶叶都是按吨走量,谁没事会买上一吨茶放家里喝啊。”李强说,尝到甜头的他再次前往云南,又进了一批普洱茶,刚运回青岛即以翻番的价格出手。

从天堂跌落地狱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李强又联系了几个圈内的朋友,凑了300万元的资金再次到云南进货。然而,天堂与地狱总是一步之遥,普洱茶的暴跌毫无预兆,给众多炒家当头一棒。“许多人发了疯似地筹集资金追涨,囤积了大量货源,却一下子跌入深渊”。李强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还没弄清怎回事,第三天刚睡醒就成了9500元了。

至今他还能记得普洱茶价格跌落时的情景,墙倒众人推,好茶平着往外卖也没人要了,价格从几千元一饼跌落到几百元、几十元。“很多人都蒙了,可以说是成也普洱,败也普洱,砸在我手里的普洱差不多近百万吧,不光将前两次赚的钱赔了进去,还赔进去了平时进货的流动资金。”李强说,那时的他心里全是苦涩,只能拿赔得比他更多的人来安慰自己、麻痹自己。“别人都赔了1000万,2000万,我赔这点算什么,有人要自杀的,有人闹离婚的,我已经很幸运了。”李强叹气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企开拓香港市场 “冰火两重天”》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