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8月14—18日,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腾冲、凤庆、临翔、双江、景洪等云南省茶叶主产县区,针对茶园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凤庆安石村国家标准示范茶园基地、滇红生态产业园、滇红集团、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了州(市)、县(区)两级茶业部门的汇报。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云南各级茶业部门为推动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同时指出,云南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潜力大,茶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做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在提质增效上下工夫,促进茶区新农村建设。

调研组建议,云南茶业企业要认真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转变茶业生产经营模式,利用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民族茶文化,以旅游景点和茶庄园为载体,开设产品展示厅,做好茶叶品牌营销,还可以在国内大城市、知名旅游景区设立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品牌销售点,加快云茶走出去的步伐。

cy260.com小编推荐

铁观音主产区 2020铁观音主产区


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延伸县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独立坐标的山峰522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素有内外安溪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外安溪地势平缓,多底山丘陵,平均海拔300-400米。内安溪地势比较高峻,山峦陡峭,平均海拔600-700米。

1982年以前,人们从安溪的地形地貌差异出发,将安溪划分为内安溪和外安溪。尽管此后安溪对辖区内的茶区重新进行划分,许多人还是习惯了内安溪和外安溪的说法。如果按照这种分法,内安溪占据了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0%,包括蓝田、西坪、虎邱、大坪、长坑、祥华、感德、剑斗等十几个主要产茶乡镇,并且几年来,它们已经将铁观音的生产工艺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一行到省茶叶所调研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一行到省茶叶所调研

1月24日,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率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禹山林研究员、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锡炎教授等一行四人到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调研。云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毕虹、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局长李军和勐海县常务副县长岩三叫等省、州、县领导陪同调研。

在茶叶所调研期间,刘副司长一行在茶叶所所长王家金、副所长梁名志和所党委委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站长汪云刚研究员等陪同下,深入到茶叶所科研试验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刘副司长在调研时指出,茶叶所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方面成绩突出,但科研试验基地和“国家种质大叶种茶树资源圃(勐海)”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刘副司长建议,茶叶所要加强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立项原则和管理措施的了解,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科研基础平台。

杨亚军在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茶叶所“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成果和对国家茶产业体系所做出的贡献。杨首席建议,茶叶所在科研试验基地建设上要突出“示范”作用,育成良种展示要与地方群体种进行对照,便于比较优劣;茶产业生态茶园建设上,要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加快低产茶园改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便于机械化采摘的生态茶园;在间作模式上,探讨研究茶树与经济作物间作,使茶园效益最大化等。禹首席、何首席、张首席也结合各自领域的先进经验和通用作法,积极建言献策,协力助推云南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跨越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7月4~5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张灵枝副教授带领茶学系教师一行五人到梧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张教授一行走访中茶

7月4日上午,张教授一行人到梧州六堡茶研究院,与研究院马士成院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座谈会上,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介绍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能及近年来六堡茶科研工作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张副主任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教团队等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在茶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六堡茶加工工艺机理、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洽谈双方就下一步开展科研合作,特别是在六堡茶微生物菌落的鉴定与利用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

张教授一行与马士成院长等亲切交流

专家调研组还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六堡茶重点龙头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深入交流。

走访梧州茶厂

走访茂圣

张教授与各位茶学专家对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和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一行领导亲临茂圣东盟展区了解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一行领导亲临茂圣东盟展区了解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9月12日,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国的特色展品纷纷亮相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了众多客商和观众的目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韩正欢迎各国领导人与会,表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加强协调配合,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直击东盟现场▶

茂圣代表广西六堡茶产业唯一进入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

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莅临茂圣六堡茶展位关心指导。茂圣蒋副董为领导们讲解茂圣销售情况和六堡茶文化9月12日下午,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莅临茂圣六堡茶展位关心指导。茂圣茶业苏淑梅董事长和蒋卉盈副董事长为各领导嘉宾介绍广西六堡茶文化、六堡茶产业多年的发展情况。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交流中说:他对茂圣六堡茶的印象在北京老舍茶馆开始,对六堡茶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方春明交流中指出:茂圣今年在杭州农业部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中,获得了广西六堡黑茶唯一金奖表示认可与赞同。

各领导交流中,对茂圣多年带动广西六堡茶产业,扶贫开发茶园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认可与肯定。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交流中说:他对茂圣六堡茶的印象在北京老舍茶馆开始,对六堡茶给予了高度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方春明交流中指出:茂圣今年在杭州农业部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中,获得了广西六堡黑茶唯一金奖,表示认可与赞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与茂圣董事东盟留影梧州市市委书记全桂寿(中)、梧州市市长李杰云(左)、梧州市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右)莅临东盟茂圣展位关心指导

茂圣多年致力于打造“清爽干净的黑茶”,继续加大力度进行茶园建设,带动茶农增收,实现精准扶贫,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六堡茶。

东盟展会期间(12-15日),茂圣设展南宁展会中心农业国际展示厅主会场和广西展览馆中厅A2041-2070。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品茗洽谈。

勐海大叶茶树圃改扩建项目获农业部立项批复


勐海大叶茶树圃改扩建项目获农业部立项批复

近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种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发[2014]135号),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刘本英研究员主持组织申报的“国家种质资源勐海大叶茶树圃改扩建项目”喜获立项批复,项目总投资503万元(中央财政投资460万元),这是该茶叶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国家种质资源勐海大叶茶树圃改扩建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改扩建种质资源圃60亩,新建田间实验和仓储用房、泵房112平方米,钢架结构温室480平方米,围墙870米,建设与完善田间道路、水池、排水沟、滴管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购置荧光定量PCR仪、碳氮分析系统等仪器设备36台。项目功能定位是: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保护;开展茶树种质鉴定评价、抗旱抗病性鉴定和种质创新利用,为国内茶树育种提供优良种质和服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为高效利用茶树资源,加快茶业科学技术创新,通过获取长期、稳定、直接、综合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为茶业持续协调发展服务;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国家种质大叶茶资源圃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表型鉴定和利用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建设发展,争取成为“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重要的集研究、试验示范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全国性茶业研发中心,为云南乃至我国茶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服务。

政和县茶叶发展情况


福建省为产茶大省,出产的茶叶都是知名好茶,单独观政和县已经涉及政和工夫以及白毫银针两种大茶种,如今政和县大部分人口都以茶业为生。

政和县茶业基本情况

政和全县茶园面积达10万亩,加工产量1.2万吨,产值3.8亿元,是福建省主要产茶区之一;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叶收入占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县有茶企业113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茶产品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远销国内80多个大中城市,涌现出醉红岩、金针王、红顶山人、香轩丹露、金针岩、东方正红、政名、金丝猴等政和工夫品牌。

政和茶叶荣誉

千年以来,政和以茶立县,茶逐渐成为政和的名片和形象代言。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先后摘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金字招牌,政和被评为“中国白茶之乡”,县委、县政府正努力打造“政和工夫”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深入企业基地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蒋海东深入企业基地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11月17日,市委副书记蒋海东深入苍梧县六堡茶基地以及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蒋海东先后来到位于国营苍梧县天洪岭林场内的六堡茶科技示范基地和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以及六堡茶种植、生产、销售等情况。该林场有四分之一的林地坐落于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天然分布区,培育了300多亩六堡茶;同时,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合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目前种植了石斛、草珊瑚等中草药,发展前景广阔。蒋海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相关工作人员要搞好规划,规范六堡茶种植和生产,做好种苗的筛选和培育,提高六堡茶产量;要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茶园的规划布局,打响特色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注重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培育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努力实现六堡茶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共赢目标。

当日下午,蒋海东还来到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参观该公司的六堡茶文化馆、六堡茶生产制作车间、储存仓库,听取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有关六堡茶的历史传承、培育种植、生产工艺以及经营等方面的情况。蒋海东要求,企业要承担起六堡茶生产工艺和六堡茶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把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推进茶园和基地的建设,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努力开拓创新,研制更多六堡茶生产加工的先进设备,促进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普洱茶产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提升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对首当其冲的普洱茶产业如何借力腾飞?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话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杨卫东。

杨卫东说,普洱的发展、希望、优势和潜力都是绿色生态,希望在山、发展靠绿。普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提升作为普洱发展的基础,把绿色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把茶产业作为全市最具特色、惠及广大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加快普洱茶工艺创新、功能探索和基础研究,实现了“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个普洱的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良好局面。“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它为宣传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国际地位和品牌树立了新标杆,必将进一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文普洱”文化传承和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卫东分析,普洱茶价格在2006年、2007年曾经出现了疯狂攀升进而快速回落的一幕。这个事情要从两面看,虽然对广大茶农和一些茶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也为我们整个茶产业后续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正是从那时起,普洱茶价格回归理性,政府、茶企业、茶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生态有机概念深入人心,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价格逐年上升,茶农茶企得到了实惠。以今年来说,古树茶像澜沧景迈山的卖到了500元/公斤,墨江景星凤凰窝卖到了900元/公斤,宁洱困鹿山卖到了1200元/公斤,镇沅的老海棠、打笋山、老乌山等地的古树茶价格也不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好的古树茶,市场前景广阔,这就是我们茶叶原料的长远战略。杨卫东接着分析,对于种植年代不太久的茶叶,如果走的是“有机”之路,“钱景”同样光明。如董祖祥于2000年组建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他走的就是一条“有机”之路,施经过高温杀掉大肠杆菌后的农家肥,采用灯光、粘板、鸡、蜘蛛等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虫害。公司的茶叶从育苗、开沟、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着“有机”。如今,董祖祥种植生产的有机茶已远销到了北京、广州等地,价格达2800元/公斤,仅今年就出口欧盟1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重视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机茶正好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自然、安全、纯净的要求,祖祥高山茶的市场和价格充分体现了有机茶的独特优势。

杨卫东进一步分析,普洱茶如今的良好品质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系统,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少施肥、少施药,加之以规范采摘、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环节,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原料质量。建设生态茶园,就是要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茶叶生长环境入手,提升茶叶原料品质。生态茶园改造启动以来,仅今年市、县(区)各级共投入1.4亿元,每亩茶地种植香樟树、樱桃树、灯台叶等树种8-12棵,191万株,现已基本完成了全市生态茶园改造第一步的覆荫树种植工作。

杨卫东指出,从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普洱市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古树茶117.8万亩。可以说,茶产业实实在在地成了普洱市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农村茶树资源分散,管理方式落后,茶园建设有规模但质量低,与生态有机茶园要求有较大差距;茶叶企业多、小、散、弱,茶叶产品品牌多、杂、乱,营销滞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市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全市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良好农业发展模式,引领整个茶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今后,要狠抓基地建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和化肥,大力倡导有机肥,提升普洱茶品质。其次是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帮助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鼓励茶企业申请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要发挥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茶国际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作用。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普洱茶在种植、生产、加工的水平,最终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收入。

杨卫东说,发展茶产业,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是要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一品牌,同样的,我们要把这一理念用来推动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发展咖啡、石斛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林下资源。同时,要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发展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今后一个发展方向。普洱市已成功引入国家重点制药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该公司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珍、普洱茶健康饮料和普洱茶因子饮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追求。最近,惠科、沃森等一大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普洱,关注普洱的大农业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到普洱投资,带动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

杨卫东一再强调,普洱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破坏生态为前提,而是要走一条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赴六堡镇调研指导工作


全力以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六堡茶)核心示范区建设

--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赴六堡镇调研指导工作

听取六堡镇茶加工展示基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调研良种茶苗繁育基地

11月2日,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在苍梧县政协副主席黎桂清、苍梧县农业局局长邹桂荣的陪同下,调研指导苍梧县六堡镇现代特色农业(六堡茶)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

赵局长首先来到六堡镇茶加工展示基地,详细了解加工展示基地的规划、建设进展等情况,并与六堡镇干部、加工展示基地进驻企业负责人等交流。听取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业汇报了加工厂规划建设情况。目前六堡镇示范区建设又有新进展,加工区成功引进雄业六堡茶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工厂,2700M2加工厂房、办公楼已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赵局长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建设示范区就要全力打造好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做好六堡茶文章。

双贵茶园是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茶园基地,总面积2000亩。赵局长走进双贵茶园,了解茶园管理模式,规划等,对公司建设水肥一体化标准茶园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

随后,赵局长调研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赵局长指出,品种是六堡茶产业的基础,必须坚持走良种路线,要大力抓好六堡茶良种选育、繁育工作,确保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梧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黄凌,以及市农业局经作科、茶叶办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团赴中茶梧州公司调研


【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团赴中茶梧州公司调研9月19日,“智汇西江·群策六堡-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在梧州市启动,活动由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学专家来到梧州,通过调研和开展专题讲座、问计访谈等形式,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上午10时,专家团一行来到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下称“中茶梧州公司”),中茶梧州公司总经理助理黎祥、中国茶叶技术委员会专家蔡一鸣陪同调研。

专家团首先参观了中茶梧州公司六堡茶文化馆,接待人员向专家介绍了公司历史及发展历程、中茶窖藏六堡茶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专家们认真聆听介绍后,对梧州中茶公司注重历史文化并努力发扬六堡茶文化表示充分肯定。

随后,专家团一行参观了中茶梧州公司新加工厂,仔细观看了多品类产品蒸压生产线、六堡茶手掰茶砖生产线、六堡茶大箩茶生产线、小包装生产线等现代化生产线,并听取了接待人员的介绍。当听到加工厂的生产线是由公司自主研发,并可实现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全程可视化生产时,专家们对中茶梧州公司的创新精神表示了一致的赞赏,建议企业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

据悉,本次“智汇西江·群策六堡-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后续还将举行六堡茶行业学术讨论、专题讲座等活动,借此机会搭建产学研交流的平台,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团主要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浙江大学教授梁月荣、广西融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力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登良、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吕才有。

人社部处长陈平平,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邱锡荣参加了本次调研。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6月5日,《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项目评审会在普洱市茶咖局四楼会议室召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邵宛芳教授、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姜东华高级工程师、普洱茶树良种场杨柳霞推广研究员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简称“茶叶所”)与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简称“茶咖局”)共同编制的《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进行评审。茶咖局卢寒局长、刘伦副局长,茶叶所何青元副所长(主持工作)、刘本英副所长、刘杰博士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何青元副所长代表茶叶所对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针对调研的结果,根据省政府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和千亿云茶产业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六抓”战略的精神指示,从普洱市茶产业新发展、新优势、新挑战、新路径、新任务和新领域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普洱市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各位专家对本次调研报告做出了充分肯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茶咖局领导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何副所长表示将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并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助力普洱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咨询、答凝、讨论,专家组同意《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建议尽快完善并上报普洱市委市政府。(审核人:刘本英)

评审会议现场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的发展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