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大会

12月2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召开2012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会议由所党委书记陈啸云主持。全所在职干部、职工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王家金所长代表所班子对全所2012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陈啸云书记代表所班子通报了2012年度全所“三项重点工作”考核情况和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并对做好2013年度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各部门要结合2012年工作完成情况,认真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二是各部门要结合我所“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制定2013年工作计划,为2013年的工作早谋划、早打算;三是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立足工作岗位,不断提升自身干事创业的综合素质;四是全所干部职工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充分认识到茶叶所在跨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狠抓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基本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对全省茶产业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茶叶所2013年度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cY260.com编辑推荐

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助推长盛川青砖茶发展


12月24日,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所长、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刚带领部分研究所成员到浙江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考察。此行得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领导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是由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旨在传承湖北青砖茶文化和古老的青砖茶制作工艺,为青砖茶系列产品的研究提供平台保障,以推动湖北青砖茶的发展,带动湖北茶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为核心,研发茶和茶产品,为社会提供优质健康产品及技术。

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茶博馆相关领导同意长盛川青砖茶进馆展示,并表示将对研究所的建设给予相关支持。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在听取了何建刚对青砖茶相关情况介绍后指出,青砖茶是国家的宝贝,是民族的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的高品质产品,在整个湖北茶叶产业中是最有前途的。但是目前青砖茶还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何所长作为青砖茶技艺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将青砖茶传承下去。希望湖北长盛川砖茶研究所通过国家目前的重振亚欧商道的有利政策,做好茶产品的研究,并将茶文化发扬光大。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将在必要时与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展开多方合作,助推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的发展!

云南农科院成功培育普洱茶新品种 “紫娟”昆明面世


云南农科院成功培育普洱茶新品种“紫娟”昆明面世

云南省茶叶栽培又诞生一项新成果,日前,经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成功培育的普洱茶新品种紫娟茶首次在昆明推出,省普洱茶协会、省社科院、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省茶叶协会、省华育职业学校等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应邀参加庆典,现场还吸引了不少对紫娟茶兴趣浓厚的参观顾客。

省老领导、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在庆典现场表示:“紫娟茶是云南普洱茶中的新品种,其所含成分花青素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是一般茶叶中所没有的。”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家金对紫娟茶的加工及保存工艺进行了讲解。他说:“紫娟茶从茶叶所成功培育以来,今天正式面向市场,它是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研究成果的体现,紫娟茶将为云南省茶产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庆典现场,对于这个新生物种紫娟茶,不少业内人士和路人都被吸引驻足观看。

据悉,紫娟茶是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监制的一种自然生态、无环境污染的新型茶叶,生长在国家级原始自然保护区——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和“中华蝴蝶谷”景区中。2005年获得国家林业厅新物种保护权,并被评为2008年度省科技厅科学进步一等奖。紫娟茶因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它是普洱茶中的一个变异品种。

中茶云南公司召开供应商大会


中茶云南公司召开供应商大会

产品质量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为从源头严控产品质量关,通过沟通交流,通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016年11月25日,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在云南昆明召开供应商大会。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等领导和学者,以及中茶云南原料供应商、包材供应商和公司采购部、质量安全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

公司愿意跟有诚意的供应商,达成长期性地合作,甚至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致辞并做会议关闭讲话。他说,这几年公司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是与在座的各位供应商分不开的。这几年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希望在座的各位供应商,从仓储环境、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等方面,从源头把好质量关。邹总要求,原料的安全质量卫生问题是底线,坚决不能出任何问题。同时,公司也愿意跟有诚意的供应商,达成长期性地合作,甚至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

以茶会友,喜结茶缘,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水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从云南茶业、产业特色、普洱茶、茶叶生产加工四个方面,为与会人员讲授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讲座。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云南茶厂厂长官云萍:

不止传承,勇于创新;携手中茶,共赢未来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云南茶厂厂长官云萍,从云南茶厂情况等三方面,全面介绍了云南茶厂原料验收及云南茶厂相关生产经营情况。中茶云南公司采购部副经理吴桐对原料采购流程进行了详细解读;中茶云南公司采购部副经理马旭三对包材采购流程进行了详细解读。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经理沈其松:

食品安全质量卫生问题,要时时讲,时时记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经理沈其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入手,详细解读了公司对茶叶质量安全指标、病虫害防治要求及供应商考评、原料采购与验收有关规定等内容。

云南省茶科所专家成功救治邦崴古茶树


云南省茶科所专家成功救治邦崴古茶树

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的邦崴古茶树,是云南省古茶树中的代表性植株,1991年被当地群众发现。多年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对该古茶树进行了保护。由于其生长年代久远、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该树多种有害生物滋生,病虫害发生了严重,树势逐年衰弱。2013年7月,普洱市茶业局、澜沧县茶叶产业办公室邀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站长汪云刚等专家对该树进行了诊断和施治。专家组到现场对该树进行了诊断,发现树体上有蚜虫、假眼小绿叶蝉、介壳虫、钻心虫等钻蛀性害虫,患有膏药病,同时遭受苔藓地衣等严重缠绕危害,如不及时施治,不久就会死亡。专家组立即组织人员对受害的树枝,用吸水纸和纱布包裹,进行了喷药、熏蒸、杀虫等处理,防止了钻蛀性害虫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同时建议当地政府和茶叶科技部门,相继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离根部2米和4米处,分别了栽了两排竹子护坎,在土壤裸露部位种植了绿肥,并将将厚度为20公分左右的玉米、花生、黄豆等秸秆及茶树周边杂草,覆盖在茶树根部周围;以后于每年的10月下旬,施用腐熟的农家肥500公斤,以达到培肥茶树根部周边土壤,保温、保湿,阻止古茶树根部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养分,帮助古茶树恢复、树势,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二是适时适度疏花间果,减少其养分的损耗。三是在古茶树周围50米范围内,严禁砍伐树木和挖沙取土,并在其周边适当种植一些与茶树相得益彰的香樟、灯台树、肉桂、西南桦和大叶千斤拔、紫花苜苕、三叶猪屎豆等树木,并种植绿肥;适时修剪树枝和收割绿肥压青,恢复其周边生态环境,丰富其生物多样性,努力为古茶树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四是制订严厉措施,禁止在古茶树树体上刻画、乱砍枝叶和采摘嫩芽,以利于恢复树势,延缓衰老。五是在今年入冬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其病虫枝、弱枝和枯枝进行修剪,增加其通风透光性,抑制茶树病虫害滋生蔓延,并对整株茶树喷洒0.5度石硫合剂进行越冬保护。六是加强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及时处治。在虫害发生季节,应用杀虫灯、数字化色板、佳多兰板、佳多黄板等进行诱杀;也可用2.5%鱼藤酮300~500倍,百虫僵600~800倍;绿浪500~800倍,爱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1000倍,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10%多抗霉素600~1000倍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以持久控制病虫害发生,又保护生态环境。2013年8月3日,澜沧县茶办李明福主任告知,由于措施得当,施治及时,该古茶树的钻心虫危害已得到明显控制,相关措施得到了有关茶业、林业专家的好评和赞誉,也为今后云南古茶树的救治提供了经验。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

2011年9月20日—22日,云南省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会在昌宁召开,全省8个茶叶主产州市农业局(茶办)、以及38个茶叶优势区域县农业局(茶办)和茶技站(经作站)的负责人、昌宁县茶叶主产乡镇的负责人共140人参加了培训会。

云南省茶办主任杨善禧主持了培训会。云南农大蔡新教授就中低产茶园的概念、成因以及改造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参训学员还参观了昌宁县温泉乡光山村高优茶园建设现场及田园镇西山片中低产茶园改造现场。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大理州、红河州、文山州在培训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培训中,杨善禧主任介绍了今年全省茶业的基本情况。他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茶园面积达560万亩,比上年增8.45万亩;投产茶园410万亩,比上年增7万亩;茶叶产量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27%;茶叶农业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25.6%;全省60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670元,比上年同期增20%;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25万吨,农业产值50亿元。杨善禧主任指出,“十二五”全省将改造中低产茶园250万亩。他要求,各茶叶主产州市要尽快启动中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将中低产茶园改造的规划细化到田头地块;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州市、县区都应建立样板,扎实推进中低产茶园改造的各项工作。

(供稿:保山市茶叶产业办公室)

2018勐海茶厂原料商大会顺利召开


2018勐海茶厂原料商大会顺利召开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农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勐海茶厂,作为大益茶2018年原料供应商的他们,像往年一样期待着自己的茶叶原料,经过一道道检验关卡顺利进入勐海茶厂的仓库。优质的茶叶原料,一直是大益茶好品质的关键因子。一饼大益茶的出世,从源头到出厂的每一步都有严苛的检验标准。

3月19日,阳光明媚、茶香满城,勐海茶厂2018年原料供应商大会在勐海茶厂“正雅堂”召开。“聚力共赢携手同行”是今年的主题,意在提升原料供应商与茶厂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茶厂执委会主任委员曾新生代表向各位原料供应商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大益今天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与大益共进退获双赢,创出美好未来。曾总同时强调,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卓越的产品质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作为奋战在最前端的原料供应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抓好源头,把好质量关。

勐海县国税局领导,勐海茶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普洱主产茶区的原料供应商近200人受邀出席。会议总结了2017原料收购工作,对今年相关工作进了阐述,规范原料收购机制、监管机制和合作机制;对国家税收政策、公司制度流程要求等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期与原料供应商携手同行,一起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好茶!

会议中,茶厂质量技术部食品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对大家进行了原料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从中国茶叶食品安全标准、其他国家茶叶食品安全标准及大益原料收购区域的安全监控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勐海县国税局税政股股长郑重对大益的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了相关培训,悉心解答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茶厂领导与现场原料供应商进行原料供应签约仪式

执委会主任委员曾新生为12名2017年度优秀原料供应商颁奖

茶,一年年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生长;茶农,一年年往来于茶山与茶厂之间,构架起了一座从山头到现代化茶厂的桥梁。鲜嫩优质的原料通过勐海茶厂严格的制作检验后,形成符合现代食品安全的大益茶饮品,从边陲小城来到了你我身边,润泽人间。

云南省茶叶抽查批量合格率高达98.5%


云南省茶叶抽查批量合格率高达98.5%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发布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报告显示,我省茶叶抽查合格率高达98.3%。在本次抽查的433家茶叶企业生产的531个批次产品中,实物质量批次合格率为98.3%,批量合格率98.5%。合格产品的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指标、重金属指标均未超标。

本次抽查的产品中,不合格产品有9个,涉及麻栗坡韵霖茶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云宝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景洪大渡岗荣珍茶厂、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尚勇镇尚岗纳红茶厂、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县有福茶厂、西双版纳基诺山茶厂8家茶叶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有6个样品水分检验不合格,2个样品粗纤维检验不合格,1个样品感官指标检验不合格。

本次抽查的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共占我省取证企业数的52.1%,包括13个州市的茶叶生产企业。抽查产品包括普洱茶、绿茶、红茶、紧压茶等。本次抽查共检测了29项指标,涵盖了农残超标、茶叶卫生品质等。农残中共检测了六六六、滴滴涕等16种常用和易滥用的农药指标。普洱茶还检测了大肠菌群、致病菌、非茶类夹杂物、灰分等指标。针对土壤污染,监测了铅、稀土等有害元素;针对加工环节工艺参数影响,监测了茶叶的感官品质、水分、粗纤维、茶多酚等常规理化指标。

目前,省质监局已责成各州市质监部门追究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法律责任,并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已上市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对召回的产品和库存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等。

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2018年度供应商大会圆满落幕


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2018年度供应商大会圆满落幕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热门产品,但公司始终坚持,无论市场上这些产品如何热销,原料标准达不到国家和我们企业标准要求的,我们坚决不生产。”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总经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以下简称“邹总”),在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2018年度供应商大会上再次强调。

1月21日,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2018年度供应商大会在昆明举办,来自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原料、包材等70余家供应商代表及事业部相关部门员工共80余人参加。

质量安全是底线,合作共赢是方向。作为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组建以来的首次供应商大会,依照中茶党委提出采购一体化的要求,此次会议旨在“交流、合作、共赢”,明确企业对原料采购标准,从源头严控产品质量关,实现互利共赢。

“过去的五年,中茶云南公司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靠挖掘内部潜力的内涵式增长。在中茶公司混改成功的背景下,我们明确要通过外延式的增长,开展强强联合战略,与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实现利益共享。”在会议关闭讲话中,邹总为与会者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宏图。

此次会议,来自公司采购部、质量安全部、产品部及茶厂的经理人,详细讲解了公司对原料的采购需求和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分享了各自经验,并对2018年春茶茶情做了预测交流。

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总经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云南茶厂厂长官云平介绍2017年总体采购情况及2018年采购思路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有才,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为主题,全面介绍普洱茶发展现状及方向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质量与安全部经理沈其松介绍公司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供应商管理及原辅料采购与验收有关规定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二部副经理魏珍珍解读熟茶原料需求标准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采购部副经理马旭三绕2017年茶叶包材概况就公司2018年的公司包材需求作了介绍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吴桐围绕2017年普洱茶产区概况就公司2018年的原料需求预购作了介绍

勐海滇瑞祥茶叶专业合作社张方坤:不希望茶叶乱涨价

勐海华农茶业专业合作社李隆达:天地大局,兵家必争

云南双龙古茶园商贸有限公司杨加龙:公司对我们有信心,我们对公司更有信心

双江县勐库镇丙山村委会支书杨忠新:脱贫攻坚新贡献

勐海齐兴盛茶业有限公司刘辉章:为中茶的辉煌做贡献

普洱市三绿茶业有限公司徐忠生:原料选择是第一关

昆明天泰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解维生:全力做好中茶包材

昆明盘亘商贸有限公司刘居轮:提高品质,提供更好的服务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部经理盛玉泊:个性化产品引领市场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加仕:异曲同工之妙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际雄: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云南省景谷县生态茶园彰显茶叶产业蓬勃张力

雨后的景谷民乐镇,入秋后田野依然郁郁苍苍,山巅云雾缭绕,原生态环境自然天成。正是夏初时分,放眼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园,田垄间相隔一段距离,有序地排着一行行的香樟树,色彩鲜艳的“色诱”牌和光诱灯,无不昭示着茶园的“生态”气息。

“10多年来种茶让我们一家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发家致富门路,可是再好的茶种,不搞生态茶就是卖不出好价格。”民乐村湾水寨的杨应刚望着截枝后已抽新条的长势喜人的大白茶高兴地说,自从今年政府提倡规划实施生态茶园开始,他是积极响应,将自家150亩茶园纳入了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今年政府在生态茶园建设上还给我们投入,这是多好的机遇啊。”杨应刚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这些茶园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了生态茶这一品牌后,少说也要增加五成的收入呢。

茶产业是景谷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栽培的茶树品种较多,统称云南大叶茶、大白茶、紫茶。全县有10个乡镇127个村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50000余人,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5.5万亩,采摘面积为12.24万亩,平均单产54.97公斤/亩,茶叶总产量达6728吨,平均单价88元/公斤,实现产值5.9亿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要求,景谷于2010年开始启动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15.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任务。

自2010年以来,景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为根基,以严谨的科学管理为依托,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复合生态茶园为目标,聘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GAP的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园区科学化管理,在基础建设及硬件投入上更是不惜血本,加大绿化力度,兴修水利。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为了确保普洱茶以恒久的至好品质走向市场。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景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有法人实体44家,实力强有一定规模,并通过QS认证的有19家,上规模,符合普洱茶精深加工标准的企业14家,年生产加工量200吨以上,产值上千万元的有5家,县内茶叶加工企业自有茶叶基地5万余亩,龙头企业通过预购农用物资和技术辅导等形式辐射带动1万余户种植茶园10多万亩,加工产品主要有普洱茶、名优绿茶、炒青、烘青、晒青。

民乐镇镇长王景说,民乐通过20余年的发展,种植茶园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茶产业成了全镇富民的绿色产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是民乐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镇上成立了8个挂钩工作组,分别负责8个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建设要求、工作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镇茶农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民乐镇结合实际,采取示点先行,总结推广的方式,在5个村民委员会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目前合作社运转正常,作用得到发挥。

位于民乐镇东部的秧塔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215人。多年来,秧塔村民小组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下,以打造茶叶专业小组为目标,致力开发种植大白茶,形成了茶叶专业村民小组,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秧塔村民小组种植的茶叶面积1080亩,其中农户的有600亩,人均2.79亩,古茶树有1万余株,其中大桥木古茶树3000余株,年总产值400多万元。通过开发大白茶,秧塔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道路,全组有小车5辆、摩托车50多辆,各种家用电器齐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拥有2000亩茶园的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了白象专业合作社,有102户村民入社,共有1000亩茶园纳入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董事长李大昌说,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非常及时,有了这样一个大生态茶园的环境,我们茶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就有了大背景,市场的品牌效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

景谷三合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景谷县的一个茶业龙头企业,公司正在对芒玉茶厂基地茶园进行特色茶园改造。董事长温源森说,特色茶园改造是实现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主要途径,配合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保证古茶资源的延续,还能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形象,也必将有利于整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准备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将特色茶园改造、芒玉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千亩观光茶园,全面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笔绘出一方春!景谷生态茶园建设,使全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的魅力、生态产业的活力,以及生态经济的张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召开“十二五”工作培训会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召开“十二五”工作培训会

2011年1月20-22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十二五”工作培训会在云南普洱召开。“十一五”期间,普洱综合试验站在国家农业部、首席科学家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团队成员及示范县的共同努力,按质按量高效完成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明确“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工作,普洱综合试验站主持召开“十二五”工作培训会。参加会议的有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和思茅、景谷、澜沧、孟连、景东五个示范县(区)的技术骨干20余人。

培训会上重温了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示范县汇报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情况;试验站站长杨柳霞对“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十二五”工作进行了部署。站长要求全站人员要充分认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对推动普洱市农业科技进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茶农增收的重要意义。普洱综合试验站要针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特性,加强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研究,争取各职能部门对体系工作的支持,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茶产业发展。全站人员要牢记自身肩负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各项任务。21日下午,试验站团队成员分别就茶产业需求调研与信息采集、品种物候期调查、土壤取样技术、集成示范园管理、病虫害调查、撰写日志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培训会的召开,密切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与示范县的联系,明确了综合试验站与各示范县的工作职责、分工,实现综合试验站与各示范县的业务对接,为“十二五”期间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提质增效争先锋 凝心聚力谋发展:中茶云南召开职工动员大会


提质增效争先锋凝心聚力谋发展:中茶云南召开职工动员大会

为明确公司下一步发展目标,11月22日上午,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召开全体职工动员大会,明确提出“提质增效争先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发展要求。中茶云南公司及云南茶厂职工参会,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主持会议并进行动员讲话。

邹总首先回顾了公司、特别是近四年来公司的发展历程。他说,中茶拥有六十年多年的品牌历史,云南有全国最为丰富的茶叶资源。近四年来,公司通过战略反思,全面改革,全面创新,团队成长迅速,在市场环境各有好坏的时候,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这是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他指出,目前公司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短板。这些短板不解决好,就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强调,明年是中茶云南公司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今天召开动员大会,就是要找出公司目前存在的不足,找出解决的办法,明确今后发展目标。我们今天在此对公司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既要反思不足,克服傲慢之心,更要树立信心,敢于担当,迎接挑战,顺利完成公司明年的预算目标。邹总还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给予了部署和安排。

梧州茶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


梧州茶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3月21日上午,梧州茶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支部全体党员和特邀代表出席,支部书记何志强作总结讲话,区联社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刘为民、蔡家铎同志到场指导。附:在梧州茶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何志强2014年3月21日)同志们: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区联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是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批单位。我厂的教育实践活动,自去年8月下旬开展以来,经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到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根据区联社的通知要求,我代表领导班子对我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请同志们对我们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一、我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去年8月29日,我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拉开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在区联社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领导班子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规定动作”扎实开展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等形式,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领导班子成员自我检查、互相提醒、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查找到领导班子及个人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思想根源。2014年1月7日,在区联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蔡家铎、吴扬的现场督导下,我们领导班子和支部委员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触及了思想灵魂,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随后,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领导班子逐项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回应职工关切,并分别在中层干部会议、全厂职工大会上进行了通报。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主题开展,达到了整治突出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创新动力、加快企业发展、大多数人满意等预期目的,取得了阶段性的好成果。二、我厂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收获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提高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工作干劲,取得了可喜的收获。1、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1)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增加企业凝聚力的需要。一切难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完成。我们领导班子必须强素质、树形象、作表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让群众受益,让职工看到希望。(2)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梧州茶厂做大做强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非创新无以发展,不进取无以作为”,黄金机遇更需黄金作为。我们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思想素质不适应发展的问题,打造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党员干部队伍,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工作实效,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进富强茶厂新跨越。(3)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振兴六堡茶产业重任的需要。自治区联社、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梧州茶厂发展工作,去年9月22日,区联社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做大做强梧州茶厂推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汇报》,9月26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在该汇报上作出批示:“赞成。供销社做了大量工作,还应做得更好”,这是自治区领导对六堡茶产业及梧州茶厂的肯定和鞭策。作为“中华老字号”六堡茶龙头企业,我们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树立“老字号敢为市场先”的发展观念,积极破解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难题,努力做强做大做优企业,当好优质六堡茶的创造者和六堡茶文化的领跑者,发挥龙头作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二)推动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们领导班子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1、激发工作干劲,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厂上下团结拼搏,不断推进生产经营和品牌建设,超额完成与区联社签订的经营业绩指标任务,实现梧州茶厂利润超千万元的历史性突破,为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五年来首个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2、狠抓技术创新,品牌实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我们以技术创新、申报专利为重要抓手,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装置及自动发酵工艺过程》发明专利荣获第三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项目金奖。企业先后被认定为“梧州市六堡茶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全区用户满意企业”、“梧州市企业管理优秀单位”、“广西老字号”等,“三鹤”牌六堡茶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增强。3、发放住房补贴和增加工资,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我们领导班子把活动整改的问题与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衔接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2013年9月,我厂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方案得到自治区联社的批复(桂供销发〔2013〕157号),符合条件的227名职工及相关人员获得了住房补贴,梧州茶厂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从2014年1月起,梧州茶厂适当增加职工特别是业务骨干、年轻人的月度工资,履行“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承诺。三、下一阶段的打算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是推进梧州茶厂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牢固树立“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意识,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1、强化学习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兴学习之风,聚发展之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更富激情、使命担当更加清晰、务实清廉更有提升。2、锤炼宗旨意识。狠抓需要长期整改的突出问题,多倾听、多沟通、多回应,办好职工期盼之事,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践行务实作风、弘扬廉洁风尚。3、树立人才意识。持续开展“质量兴企”等活动,大兴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完善职工成长和业绩提升奖励机制,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党员干部队伍,助推企业发展正能量,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障。4、增强使命意识。勤思考、善谋划,提炼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不断改革创新,着手制定《梧州茶厂发展三年规划》,让企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扩大产量、抓好质量、突出特色、拓宽市场、建强企业”的思路,做好2014年的各项工作,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开创生产经营新局面,全力推进富强茶厂新跨越,为实现全体职工的“三鹤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赤壁市召开青砖茶公共品牌整合工作推进会


1月13日,赤壁市召开青砖茶公共品牌整合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海莲,副市长王良永出席会议。

陈海莲指出,随着全市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砖茶品牌已迫切需要整合,赤壁市作为欧亚万里茶道起点之一,建立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不但符合产业发展历史也符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新常态下市场的公平竞争。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各茶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在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做到抱团出击,进一步提高赤壁青砖茶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赤壁青砖茶作为特有品种,既能带动湖北砖茶产业的发展,也是目前赤壁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拥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紧压茶产品,我们不仅要高度珍惜、保护,而且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开发与创新发展。

赤壁青砖茶是黑茶类别中继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广西六堡之后,被国人和欧洲重新认识和发现的一颗茶界新星,是赤壁祖先留下的一块金字招牌,是重振茶乡雄风的一面旗帜。赤壁市“川”字牌青砖茶还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云政办发〔2017〕12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精神,按照《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云政办发〔2016〕7号)要求,为促进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茶区脱贫攻坚,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发展要求,打造大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等优势,着力推进基地提升、主体培育、品牌打造、质量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消费透明、文化引领等重点工作,打造新时代千亿云茶大产业。

(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8大产业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通过3—5年发展,全省茶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带动力大幅提高,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公平、透明、放心且具有公信力的消费环境深入人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和茶旅游重要基地,实现茶企、茶农、消费者多方共赢。到2020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3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从2900元增加到40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0个,其中,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0个。

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5个,其中,100亿元1个、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5个。

二、夯实茶园建设,做优大基地

按照“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重点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将全省茶园建设成为国内茶叶重要基地、云南美丽乡村的载体、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一)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以茶叶重点县、市、区为主区域,大力推进茶园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配套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加大低质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实施茶园物联网建设,实现茶园管理、茶园生态环境、产品品质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到2020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有机茶园70万亩左右;到2022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有机茶园80万亩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水利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推进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茶叶企业积极构建农户管茶园、合作社统基地、初制所初加工、龙头企业精加工和营销的产业格局。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0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25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由45%提高到50%以上;力争到2022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30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5%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加快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2018年公布《茶叶标准化初制所建设技术规范》,建立茶叶初制所备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管理;2018年出台《茶叶初制所改造提升扶持办法》,加大初制所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将茶叶初制所加工设备购置纳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每年改建2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初制所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省农业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着力打造古茶名山基地。2018年启动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立法工作,制定我省古茶园、古茶树管理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区域划定、认定工作,对代表性古茶树植株实行挂牌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古茶树保护——我们在行动”活动。突出古树茶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着力打造30个知名古茶树(园)基地,将古茶树(园)打造成为我省高效益、有特色、竞争力强的茶产业名片。(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法制办,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做强大主体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切实提高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一)精准施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全省茶叶龙头企业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制定全省茶叶企业评价分级标准体系,以普洱茶、滇红茶产品为主开展茶叶龙头企业动态监测。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云发〔2011〕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云政办发〔2015〕90号),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以培育茶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梯度培育、分级负责,省级重点扶持年产值5亿元以上茶业企业10户,州、市、县、区重点扶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茶业企业30户。(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加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加强农村种植能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500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000个,每年培训茶农50000人次。(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精深加工升级。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茶叶精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落实茶叶加工园区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茶企向加工园区集中,重点打造凤庆县、勐海县、思茅区3个茶叶加工园区。到2022年,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3个茶叶加工园区产值总和达到100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紧扣优势特色,打造大品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围绕云茶品种、品质、区域特点,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一)加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普洱茶是指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个种类;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指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有关州、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大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和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力度,严格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组织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对知名古茶名山,如班章、冰岛、景迈山等要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认定和保护。加大《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推广应用,从田间到车间品种、种植、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管控,强化加工工艺标准的实施,支持各地、有关企业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鼓励有关协会和机构,配合政府部门规范普洱茶地理标志及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增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的公信力。(省质监局、农业厅根据职能分别牵头;省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营造品牌建设环境。突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品牌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加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支持各地、有关企业积极申报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和品牌价值评价。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构建企业、行业和司法相结合的品牌维护和保护机制。加大茶叶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到2022年,力争全省“三品一标”茶叶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为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云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省质监局牵头;省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实施云茶大品牌战略。统一打造“云茶大品牌”,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加强宣传和推介普洱茶、滇红茶公共品牌,支持每个重点产茶州、市打造1—2个区域品牌,全省着力打造10个区域品牌。积极推动普洱茶生产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GAP、UTZ和RA),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10个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企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到2022年,品牌产品占成品茶销售量比例达到70%以上。(省质监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大安全

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云茶市场准入、流通、仓储各环节管控,实现云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

(一)抓实投入品源头管控。从源头上把好茶园投入品准入关,推行茶园农资投入品的经营销售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茶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大对茶园投入品销售、使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违规经营投入品、未建立购销台账的销售网点依法依规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国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为大纲,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制(修)订,成立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开展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制定普洱茶标准实物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的编撰、初审、申报工作,并组织所发布标准的实施。(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云南大叶种茶种植生产技术规范》《普洱茶原料(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规范》《普洱茶冲泡技术规程》《普洱茶感官审评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普洱茶产品加工技术规范》《普洱茶仓储技术规范》《普洱茶产品标准》《普洱茶产品检验检测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等地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引导和支持制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大标准宣传和执行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省农业厅牵头;省质监局、卫生计生委,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三)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实施“普洱茶质量生命线工程”,严格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初制所配备产品质量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配设检验室和检验员,开展日常检测。加强对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管控。(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初制所的执法监管和体系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及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严格把好茶产品市场准入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农业厅、工商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建设质量安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各级质量检测中心,积极搭建云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严格规范市场,加大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产品质量抽查抽检监管力度,定期发布有关信息,让消费者在云南市场买到的都是质量安全、性价合理的放心云茶。鼓励支持建设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积极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可查询的全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服务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省质监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以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市场、电商营销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普洱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编造年份为重点整治内容,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取缔企业的生产、加工、经营资格或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完善茶叶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失信经营主体惩治力度,及时曝光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塑造规则清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诚信经营的有序市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商务厅、质监局、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长期)

六、增强科技支撑,做好大服务

以增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主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支持通过人才进企业、科研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人才互补的良好机制。开展“百千万”茶专业人才培养行动,着力培养100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中级职称业务骨干、10000名实用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加大茶树新品种选育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对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依托国家、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加大高效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新产品研发等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推广力度。(省农业厅牵头;省科技厅,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涉茶企业等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科技服务建设。坚持协作攻关、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省级普洱茶、滇红茶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指导、智力咨询和舆论支持。鼓励支持科研院校与茶叶加工园区、茶叶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研究院,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项目攻关。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共享,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七、顺应消费需求,做强大市场

抢抓全国茶叶市场从“名茶”到“民茶”向理性回归的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构筑放心云茶体系,努力提高云茶市场竞争力。

(一)瞄准重点市场。进一步厘清目标市场、细分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拓展对策措施,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华南地区传统市场,开拓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新兴市场,扩大藏茶(边销茶)市场份额,培育华东、华中地区潜力市场,深入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市场,努力构建云茶市场新格局。(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完善营销网络。坚持线上线下市场并重,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快云茶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步伐,拓展服务功能,扩大贸易量。以一线城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全国省会城市择优建立10个云茶展示贸易中心,辐射带动二三线城市设置营销中心、分公司,大力发展经销商,开设专营店、代销店、体验店等,项目实施纳入“云品连锁(专卖)”补助范围。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国际目标市场逐步构建云茶国外展销中心。鼓励支持网商、网店发展,努力构建交易中心、茶城、茶店、网店齐头并进的云茶市场网络体系。(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借助南博会、茶博会、农博会及省外展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持续举办“云茶中国行”活动,扩大云茶知名度。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推动茶产品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推广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开展电子商务进茶区综合示范,在全省创建10个茶叶“淘宝村”,提高电商覆盖范围。定期发布云茶产品产销供求信息、价格指数,提升市场话语权。(省商务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八、突出文化引领,促进大融合

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一)丰富茶文化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举办不同形式、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茶文化活动,支持建设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等。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举办普洱茶、滇红茶文明之旅和滇茶进藏等活动。(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挖掘茶文化潜力。深度挖掘云茶文化内涵,实现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开展制茶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培养一批宣传云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弘扬云茶文化代言人。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采取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丰富云茶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集聚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九、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大跨越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有关州、市、县、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引导行业组建企业联盟,发挥涉茶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行政、科技、市场、金融、法律等手段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每年6月、12月底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有关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省农业厅牵头;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强化政策扶持。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金框架下,设立云茶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并引进国内专业团队,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农业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采用“基金+担保”等金融组合手段,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对茶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探索开展茶叶农业保险试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省财政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储备包装一批好项目,积极推进以商招商、茶事活动招商,每年举办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主动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投入云茶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省招商合作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强化舆论宣传。突出普洱茶、滇红茶两大品牌,制定宣传计划,以车站、机场、宾馆、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为依托,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为平台,采取播放云茶宣传片、印制出版刊物、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加强云茶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升消费者对云茶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信赖度。注重培养云茶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既懂传媒业务又懂茶知识的专业宣传队伍。(省新闻办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强化跟踪问效。建立云茶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机制,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一次本地茶叶产业发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总形成《云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领导小组审定,为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云茶产业提供基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建立云茶产业发展督导机制,由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地区,在省级年度茶产业发展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省农业厅牵头;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的茶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