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基础。说到云南,都会说到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者,十二也,版纳者,傣语意为“千亩田”,为一个“行政区域”,即一个“勐”。历史上,十二个“勐”,组成了西双版纳;今天,西双版纳由二县一市组成,二县:勐海县(释义,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腊县(释义,产茶的地方),一市:景洪市(释义,黎明之城)。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怒江、迪庆州形成了“三江并流”独特世界奇观。澜沧江下游,就到了西双版纳,出境后就是著名的湄公河,“金三角”就在离版纳不远的湄公河畔。

澜沧江(过去称为九龙江)进入版纳,由于地势开阔,江面骤宽,加之奇特的热带雨林,版纳的澜沧江,没有了狂野,而变成了壮美。由于澜沧江把版纳一分为二,就有了江北与江南之说(以及,江内江外之说)。以澜沧江为界,江北六大古茶山,江南六大古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神话。

站在澜沧江江北,景洪港堤畔,思绪随着江水在澎湃!澜沧江造就了云南普洱茶,造就了版纳的十二古茶山!

江北(江内)版纳者,清朝设立普洱府,改土归流较早,在普洱茶领域,成就了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倚邦、攸乐、蛮撒、蛮砖、革登、易武)。

而江南之勐海,早期隶属车里,随着勐海打洛海关的开放,对东南亚及海外的交通与交流,实现了便捷,以及汉人、粤人对勐海的开发,“侨销圆茶”得以名扬海外。随后的“七子饼茶”,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风靡世界,更是勐海茶产业创立的丰碑。

勐海茶区古六大茶山:勐海、勐宋、南糯、布朗、巴达,以及景迈(属思茅澜沧县),这里的普洱茶以其浓郁刚烈的风格,有别于江南古六大茶山,成为老茶客与收藏客的挚爱。十二茶山,粗浅分析,江南“清甜柔美”,江北“浓厚刚烈”,细论则非三言两语能讲清,不同山头,其滋味、香气有所异,特殊地域或品种,特质异常突出的如“易武”,“布朗”,“南糯”等,则韵味大不同也。

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西双版纳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感知的,昨天外出,练习拍照,随手拍来两幅照片,不知名的小花与小虫。

雨季到来了,外出的路虽然泥泞,又充满了危险,但美景的吸引力,让人们停不下脚步。近来,越来越多茶人涌入勐海,涌入茶山,则不止是美景的吸引了,他们怀着的是憧憬,抑或是梦想,普洱茶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近来读李佛一先生的著作,涉及十二版纳以及勐海改土归流的历史、汉商在勐海发展历史等。李佛一先生记述,

外地商人在雨季是要离开勐海的,因为“瘴气”(科学证实为微小安蚊所传染的恶性疟疾),当时的傣族民谚就说“青蛙一叫,汉人心跳”,意思泼水节后,雨季即将来临,“瘴气”将至,现在这种状况不复存在了。

延伸阅读

贵定云雾茶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贵州省城贵阳南面八十公里的云雾山,居住着勤劳智慧的苗族同胞,群众有种茶的历史习惯。这就是远近驰名的贵定云雾茶产地——贵定县仰望乡和云雾乡。据乾隆《贵州通志》(1714年)记述:“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云雾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高达1500米。群山叠翠绿,涧溪纵横,甜泉密布,常年有云雾袅绕,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无污染,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云雾茶叶独特的品质。

云雾山是贵州南部苗岭山脉的主峰,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1583.6米,茶区都在1200—1400米,山峰重叠,树高林密,有山有水,有花草,山水相连,遍地奇花异草,春日兰草花、杜鹃花、蜂粮罐、金银花、刺梨花互相争艳,吐露芬芳。夏秋之季,野百合、山茶花、木姜花发出阵阵奇香,具有极宜茶树生长发育的优美生态环境。云雾终年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15℃,极端最高温34.8℃,极端最低温-8.7℃,有效积温4579.4℃。年均相对湿度80%,年降水量1107.9毫米,其中4—10月月均降水133.4毫米,无霜期282.1天,土壤成土母质为黄灰色页岩,砂砾质壤土,土层深厚,PH4.5—5.5,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比较丰富。据贵州省茶科所测定:有机质达5.63%—18.87%,含氮0.3306%5—0.8703%,速效磷1.75—4.5mg/千克,速效钾121.50—180.00mg/千克,成为云雾茶具有内质香高、味醇厚的良好生态和气候、土壤肥力条件。

古树茶小课堂:普洱茶知名村寨的生态环境如何?


编者按:这是一个具体而微,又如影随形的普洱茶知识性栏目,《普洱》杂志与战略合作伙伴古韵流香共同开设“古树茶小课堂”。每周一篇推文,为读者逐一解答名山古树普洱茶的各种疑惑,分享茶科研成果,普及普洱茶知识。敬请关注“古树茶小课堂”,为普洱茶小白做知识大扫盲。

导语:

说到茶园,大家脑海中到底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层级而上的台地茶像一条条缠绕山间的绿色长龙,抑或只是一片看似参差不齐的森林,不深入其中,甚至不能准确的找到茶树的身影。我们常说的古树茶就生长在后者之中,走近它就自然能够感受到那与众不同的魅力。

生态环境优越

多元化的天然共生系统

远离都市和环境污染

不使用化肥农药

古树茶生长之源

云南的古树茶经常以其出产的村寨来命名,因此,老班章、老曼峨、班盆、小户赛……这些原本深藏于原始森林的村寨也随着古树茶传向了大江南北。当我们溯源而上时,我们会发现,古树茶的生长环境整体概况起来就是三个字——原生态。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茶树或者小片古茶园,堪称原始森林中的遗珠。曾经那里都是先民种植的大面积茶园,经历漫长的岁月和变迁,有些茶树抵挡不住时间,逐渐死去,有些茶树被移栽他处,有些则被战火烧毁,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被茶农砍伐……那些幸存下来的古树茶们藏身于村寨周围的森林之中,它们已经与蔓延山脉的整个森林融为一体。脚下的庞大根系深入土壤之中,枝叶在山谷的云雾之中呼吸,随着日出月落苏醒沉睡,萌芽落叶,年复一年,适应了此山此地环境的古茶树逐渐孕育出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也就造就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的独特优势。

不仅如此,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古茶树,抗病能力强,高度适应气候,植株自然稀疏分布,不易爆发病虫害,完全不需要农药化肥。而且,少数民族的种植方式也没有打药施肥的传统习惯。这样的自然环境与种植方式就保证了古树茶纯净安全的本质。

纯净安全的茶品,对当下的来说堪称难得,而古树茶就这样悄悄为我们营造出一片净土。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食品安全这个最基础的角度意识到古树茶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真正纯净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饮品,它的健康价值不容忽视。

五盖山米茶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省郴县的五盖山。据明《万历郴州志》记载:“五盖山在州东南三十里,高二十里,周围百八十里,山多云雾”。该山为岭南山脉之一,

采摘

有五个山峰耸立如盖,同时常年时有“云、雾、雨、露、雪”所盖,故称五盖山。其主峰碧云峰,海拔1620米,有郴阳第一峰之称。全山总面积20余万亩,广布野生茶树。山势雄伟,绿林苍翠,涧流淙淙,冬不严寒,夏不酷暑,土质肥沃,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灰砂土,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环境。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4-7℃之间,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32-30℃以下,年平均气温16-18℃,日平均气温≧10℃的年活动积温为5000-5800℃,持续期230-240天,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年平均-7℃;省境全年日照时数1260-1868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日照百分率在30%-40%;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茶树生长期的4-10月,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虽因地、因季节而异,但多在80%左右,土壤湿度亦多为75%左右,其温、光、水、热等气候因子均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培育。堪为种茶之佳境。人称:“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可见这里资源之丰富。

这里产茶,品质优异,据清嘉庆《郴县县志》记载:“茶,郴属均产,以五盖为佳也”。茶叶品质,尤为位于海拔1000至1400米的碧云庵万惠庵、两江口一带所产为冠。由于冬无严寒冰冻,夏无酷暑高温,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弱、雾气大、漫射光多、风速小,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叶的肉质发育,往往成为湖南优质名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域。

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


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

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分布着十二版纳的十二座古茶山,江左、江右各有六座。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十二版纳的十二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也就各有所不同。

江外六大古茶山

1、南糯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3、布郎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美子香、花蜜香、兰香,布郎山所产的茶品,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4、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5、南峤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6、景迈山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江内六大古茶山

1、曼撒山(易武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在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2、革登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

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兰,汤色深桔黄。

4、莽枝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5、蛮砖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就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6、攸乐山

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江内六大古茶山的产茶量已逐渐减少,产茶的重心已经移至江外。

云南普洱茶:西双版纳十二大著名古茶区古茶首次集体亮相


云南普洱茶:西双版纳十二大著名古茶区古茶首次集体亮相

4月9日,第三届勐海县茶王节组委会推出了将在茶王节现场拍卖的十二款珍藏版古茶。这十二款茶叶分别来自西双版纳州十二个著名的古茶区,代表着当地高品质的茶源和制作工艺。

据茶王节组委会称,本套西双版纳12大著名古茶区精品茶实现了“五个第一”,即:西双版纳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境内12大著名古茶区汇集成套;第一次以“勐海茶王节”组委会名誉制作;第一次加盖“勐海茶王节”印鉴和徽标;第一次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程跟踪监制;第一次以政府搭台的形式进行拍卖。

据悉,茶王节组委会希望通过对这十二款珍藏版古茶的拍卖让喜爱普洱茶的人对十二大古茶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充分领略“茶王”的风范。

西双版纳州十二大古茶区资料:

一、倚邦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曼拱、河边等地古茶山,有古茶园面积2950亩。具有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爽的品质特点。

二、蛮砖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曼庄、八总寨、曼迁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931亩。具有香气清柔微带蜜香;滋味醇厚、回甘的品质特点。

三、莽枝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新发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056亩。具有香气清柔且微带蜜香;滋味醇正、回甘的品质特点。

四、易武古茶:产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高山、落水洞、刮风寨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4万亩。具有香气清柔微带蜜香;滋味醇厚、柔滑、回甘持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柔味厚、回味绵长”而著称。

五、攸乐古茶:产于景洪市基诺山乡亚诺、司土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900亩。具有香气纯浓;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点。

六、曼迈古茶:产于勐海县西定乡曼迈等地,有古茶园面积836亩。具有香气清高;滋味浓醇带爽、回甘长久的品质特点。

七、曼糯古茶:产于勐海县勐往乡曼糯大寨、曼糯上寨、曼糯中寨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具有香气浓纯;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点。

八、那卡古茶:产于勐海县勐宋乡那卡寨,有古茶园面积600亩。具有香气高浓、常带有甜花香;滋味浓醇、回甘强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高味醇”而著称。

九、贺开古茶:产于勐海县勐混镇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地,有古茶园面积7840亩。具有香气高浓、持久;滋味醇浓、回甘的品质特点。

十、老班章古茶:产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有古茶园面积4490亩。具有香气高浓、持久;滋味浓烈、回甘快而强烈、持久的品质特点。素以“入口苦涩、回甘快而强烈”而著称。

十一、南糯山古茶:产于勐海县格朗和乡半坡老寨、竹林寨、尔滇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2万亩。具有香气浓郁;滋味浓厚、回甘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浓味厚”而著称。

十二、帕沙古茶:产于勐海县格朗和乡帕沙村委会老寨、中寨、新寨、南干、老端等5个村小组,有古茶园面积3000亩。具有香气浓而持久;滋味浓厚、回甘的特点。

行家的十二级普洱茶


行家的十二级普洱茶

十二级普洱茶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茶庄、茶舍很喜欢用他们的茶,一来这种带点宗教色彩的名称和意境讨人喜欢,再者抽象一些的解释方式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也容易理解。而且这种从低到高的方式,也像口味的晋级一般,帮助人来逐步理解茶。

这种分级方式来自台湾的“行家茶叶艺术中心”,将各种高年份的普洱茶分成“浪漫、幸福、喜悦、彩虹、真爱、甘露、开悟、银河、宇宙、真善美、风华再现、返璞归真”十二种级别。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茶庄、茶舍很喜欢用他们的茶,一来这种带点宗教色彩的名称和意境讨人喜欢,再者抽象一些的解释方式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也容易理解。而且这种从低到高的方式,也像口味的晋级一般,帮助人来逐步理解茶。

除去那些按年份、品种的分类方式,中国的消费者应该还比较熟悉比赛茶(金奖、特等)和商品茶(贡品、超级)的分类,其实这种分级方式与这两种分类原理上差不多,是按照茶的“振动力”进行划分,台湾爱茶人的解释过于悬乎而且充斥着对心灵意境的描述,大都可以忽略,只需记得这一分类,越高级别,年份越高,茶质也越好,倒不能说愈见香浓,但是细微强劲的茶气引人入胜。

如甘露水般优雅

浪漫680元/500克(圆碟)

20世纪80年代的灌木散茶,初学者的入门茶。茶汤琥珀色、涩而后润,有点绿豆味。一般茶香、尚称顺口,茶气较不明显。对于从未品过茶的人来说,这茶会让人有口鼻一新的感觉,但是对于老茶客和常喝较高等级茶的人来说,虽然这也是上了年份的茶,但还是少些味道。

幸福980元/500克(白碟)

20世纪70年代的野生青饼,陈期在20年以上的七子饼散片。闻香时就有甜美暖和的气氛,汤色深栗,有樟香。茶味浓厚,涩而生津,微苦回甘。这种回甘能在口中滞留不散,能化口内杂味,清喉。

真爱3号2300元/500克(蓝边碟)

上世纪60年代散饼,勐海茶厂产制。茶汤深琥珀色,樟香已转沉香。入口微苦,随即化甘而生津。茶气饱满能驱走寒气。已经是可以让身体有发热感觉的茶品了。之所以叫3号,是因为现在的“真爱”已是第3次制成,陈年茶也是喝掉一点就少一些的东西,所以根据使用茶叶的不同,口味也会稍有区别。这一分级与产地、种类等无关,只是按照口味和对身体、心情的影响进行分类,所以稍作区别避免老顾客觉得茶品有所不同。

甘露3600元/500克(蓝碟)

上世纪50年代易武山茶饼散片,是十二级中的第6级,但五六十年的历史,已是市面上能见到的上年份的好茶了。汤色深栗,但是清透。易武山特有品质,涩味低,如甘露水般优雅,细致却深沉。喝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却能“醉”人,让人身体微晃,微微出汗,不过却是舒畅之感。

购买地址:我行我素,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61号(84011287)

普洱茶生态十年:产业生态之路


普洱茶生态十年:产业生态之路

茶叶跟云南上千万的人口息息相关,他们都在靠茶叶为生。但令人遗憾的是,云南茶叶长期养农,但不富农。目前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改观,以班章、景迈、易武、勐库等地为代表的茶农靠茶叶盖起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富裕生活。他们靠的是稀缺的原生态产品,通过奇货可居而脱贫致富。当然,云南大部分的茶农没有交上他们那样的好运,没有那么优异的先天资源可以凭籍,但其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对新式的台地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从而收获以前不敢想象的收益。云南由于开发得比较晚,相较国内其他茶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古茶园以及野生茶树群落。这是云南茶产业的最大一笔宝贵财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笔财富会越来越珍贵。但建国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在片面追求产量的特定历史时期,对过去遗留下来的老茶园实行了大规模的台刈更新,将其改造成矮化茶园。在现在看来,这无疑是对古茶树资源的大规模破坏。与此同时,高产的新式台地茶园得到大面积推广,成为云南茶园的主流。虽然,在产量思想的挂帅下,截至去年云南已经开发了500多万亩茶园,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但摆脱不了产量第二,产值第N的尴尬局面。普洱茶在2003年以来的强劲崛起,无异于是中国茶叶的一场革命,越陈越香的概念颠覆了茶叶贵新的传统,而市场对古树茶的追捧,无疑宣告了中国茶叶生态时代的到来。普洱茶开启了云南茶产业的另一条路径,如果说,在绿茶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云南滇绿追求的是产量与卖相,而到了普洱茶风行的年代,生态与健康成为了茶客们的共识。2008年以后,鱼龙混杂的普洱茶市场终于尘埃落定,不是所有打着普洱茶旗号的茶叶都能受到市场青睐,好普洱茶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以产自云南的大叶种晒青为原料;二是生长环境要优异;三是制造与储藏要得法;四是要能越陈越香。云南古代本不产绿茶(特指烘青、炒青、蒸青),烘青工艺真正传入云南是民国年间的事。作为后来者,云南在发展绿茶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叶种不太适合制作名优绿茶,其制成的绿茶滋味醇厚但鲜爽度不够,而鲜爽与否是评价绿茶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样一来云南绿茶很难打通以华东为代表的主流绿茶市场,只能边销到西部各省;另一方面,云南在种植与加工技术方面与绿茶发达的省份尚有不小差距,长期以来云南就像一个勤勉的小学生不断向外省的老师们学习绿茶技艺,跟在绿茶大省后面亦步亦趋。普洱茶的崛起,是云南特有的本土茶类的崛起,宣告了云南人第一次能在一种热销的茶叶上拥有主导权与话语权。高举生态与健康大旗的普洱茶,代表了世界未来消费的主流,将改变长期以来云南茶叶价廉物美的尴尬地位,从而进入高品质高卖价的时代。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股汹涌澎湃的生态大潮,主动出击,积极引导,不再片面追求茶叶的单产以及规划连片的仅有茶树的万亩茶园,转而强调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作为未来的主体来抓。在这方面,普洱市可谓最佳的践行者。普洱这座被媒体誉为“生长在茶林中的城市”,于去年提出了宏伟的生态战略构想:预计用3年的时间,将全市136万亩茶园纳入生态、绿色、有机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造,使普洱茶成为100%的绿色食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在一次研讨会上称:“目前茶园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有机茶园的建设应该是我们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心,就是茶园的亩产减少20%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品质的提高,高品质才会有高收益,所以我们要研究出一套办法来。两年内我们要组织800—100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落实这件事。我赞同马悠先生(生态学家)的观点,我认为,生态退回(到上世纪)50年,产业反而会前进100年!很久以来,我有一个梦,就是把我们普洱茶产区,建设成法国波尔多那样的地方,让普洱茶和葡萄酒这两个造福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在世界上比肩而立!”这显示了普洱市政府在生态兴茶方面的高瞻远瞩和决心。

普洱茶的生态遗产


普洱茶的生态遗产

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位置,横断山脉所构成的地形地貌,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地质条件,悠久的人类生产活动史,使云南成了“茶树植物王国”。茶业作为云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历经了无数兴衰,近几年云南普洱茶又成了中国茶叶界所关注的焦点。

普洱茶的生态遗产

普洱茶是用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如今,绿色健康则是消费者对云南普洱茶提出的新要求。绿色普洱茶,不仅指普洱茶后期加工的环节,还应涵盖普洱茶原料生产、管理以及原料加工这个上游环节。

云南大叶种茶是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

云南大叶种是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是加工云南普洱茶的原料。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环境的与众不同也是形成其特殊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茶区山峦错综,河谷幽深,气候类型十分复杂,形成了立体农业的环境条件。独特的红土壤更是云南茶树生长的根基。这些土壤大部分布在北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呈酸性反应。由于气候、土壤、生物、地质、地形和茶树品种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风格,其它各地,即使引种云南大叶种种植,其茶叶品质,亦无法与云南茶叶相比拟,这就是云南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之处。

云南大叶种茶就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水土纯净,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因此大叶种的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比中小叶种高很多,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也协调适口。茶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云南的传统产业,很多地方至今保持了不给茶叶树施农药、化肥的习惯,这使得云南省茶叶农药残留量非常低。

普洱茶品质演变的过程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历史悠久,但在云南茶叶生产区域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文化落后,使得包括普洱茶生产在内的许多茶事都无法留下载诸史册,直到至今三、四百年前,才正式有了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记载。

现代书籍记载:“普洱茶名目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圆茶(七子饼茶)、紧茶、饼茶……”,“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自治州)生产的,集中于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销售的,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已表明普洱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即按演变到今天的公认商品形式的普洱茶,无论是散茶或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茶,都具有其固有的品质特征。事实上,从其品质特征来看,与原初的普洱茶有明显区别,已非过去的普洱茶。普洱茶这种演变是有赖于过去的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对茶叶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消费的需求的变化以及制茶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连。

云南的少数民族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以上提到的普茶,即是濮人所创制。历史上的濮人,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布朗族和崩龙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山区还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濮人是云南种茶的祖先,云南大叶种茶树确系布朗族和崩龙族的先民濮人所种植。)

云南省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园保存面积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目前云南省现保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野茶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这些山区从来不受外界的影响,基本不受其他外来的污染,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房前屋后都可见茶树的身影,不仅如此,茶与这些民族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密切相关。自不必多说,少数民族与云南省的野生茶园存在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绿色生态,悠久历史与少数民族和谐的共存,这就是绿色普洱最令人感动的绿色根基。

解读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解读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手头有一份西双版纳州关于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文件,还有一大堆收集来的关于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资料,如何来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2011年广州茶博会,给了西双版纳一项荣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无论是从历史的普洱还是从近代普洱或是现代普洱来看,西双版纳历来都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和重点产区,她不仅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成就了普洱茶,也造就了普洱茶历史的辉煌。人们说普洱、言普洱,始终绕不开西双版纳这个历史基点,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如果说,那十二座古茶山,书写了古代及近代普洱茶历史里程碑式的精彩华章的话,那么,一个易武乡,一个勐海县,加在一起完全可以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那些被茶友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由胎生于易武古镇的商号和一个勐海茶厂所创造。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洱茶又盛传天下,“大益”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2011年度“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能在普洱茶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依然是版纳的血统,普洱英雄出自勐海。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圣地,是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版纳普洱以品质以规模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而成为超过一般品牌意义的品牌。

“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辉煌中,我们需要为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未来制造新的辉煌”,主管茶产业的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展生物办公室李庆友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并向记者全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向去总结历史、设计未来,更需要从横向来寻找与先进省市兄弟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以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文化、创新品牌、提升产业。李庆友主任如是说。

2011年,西双版纳全州茶园面积73.2万亩,产量为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3.7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不到4亿元。综合效益无论是从茶园平均亩产值,还是茶农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来看,无论与福建安溪铁观音比或是与先进的名优绿茶的产区比,差距依然很大,盛名天下的普洱茶没有造就茶产业的强势,历史的普洱、文化的普洱,甚至科技的普洱,成就了普洱茶品牌,但声名在外的普洱茶公共品牌的价值溢价没有让处于种植业的版纳茶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的是全国的茶商、经销商及少数境内的品牌企业。一个产业,如果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业,如茶农不能受大益是需要值得反思的。农民在产业比较效益中,如果选择放弃了茶,没有种植业作支撑的产业,就如空中楼阁,又如何言及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辉煌呢?

分析其中原因,传统的带有小农经济的落后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还是茶农商品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与落后,“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启动了“万名茶农培训工程”,先后培训茶农达六万余人次。开展了无公害茶,有机绿色茶园认证,狠抓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推进了初、精茶厂的标准化生产改造,等等,这些举措为“十二•五”西双版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扎实的基础。自己比自己,现在比过去,“十一•五”期间的成绩是显著的,仅茶叶综合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这两项,五年间分别增长了161.4%和83.5%。茶价,尤其是古树茶的价格上涨了,茶农收入有了稳定和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主任说,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茶园为主功方向,着力科技创新,在推动茶园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强化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构筑版纳茶文化新体系,探索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以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化模式,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全面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全国最优质普洱茶基地的目标,以勐海县为重点,把勐海县打造成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造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山及以景洪、勐海、大渡岗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的茶旅游精品线路,以“文化普洱”来谱写西双版纳茶产业的新篇章。

具体目标:

至2015年末,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73万亩,基本完成生态茶园建设改造,以生态茶业、效益茶业、文化创新来促使西双版纳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力求亩产达60kg/亩,产量达到4.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培育产值1亿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3—5家,创立全国知名的主导品牌2—3个。启动并打造西双版纳州的公用茶叶品牌。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来延长茶产业链,发展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籽油加工在内的茶叶深加工、精加工项目,最终实现西双版纳州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的措施:

1.实施现代生态茶叶生产的“十化”建设

一是队伍专业化,需加大茶叶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同时继续加强对茶农的专业培训。稳住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构建包括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在内等方方面面的稿水平的专业创业团队。二是品种良种化。目前全州茶园的无性系良种仅占总面积的2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主攻茶树品种的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促进茶树良种化建设,通过良种来提高茶园的单产水平。在古茶山的发展与保护上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三是基地生态化。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为生产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打下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生态茶业之路。规划期内建设15-2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实行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示范效果好的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四是采摘加工机械化。在州内的产茶区进行茶园机采、机剪等试验工作,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名茶机械加工、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五是生产标准化从茶园种植的标准化入手,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的生产环境,全面推进茶叶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实现茶叶生产的标准化,从茶叶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六是产品系列化在生产传统的名优普洱茶、绿茶、红茶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以及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等系列茶产品的开发工作,延伸茶叶的产业链。同时丰富人们的饮茶方式,以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以及人们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消费观念的转变的需要。七是企业品牌化。对全州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500吨以上的企业,重点扶持和鼓励茶企创新产品、创立品牌。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全力打造茶叶产品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加大宣传,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西双版纳州的茶叶公用品牌。以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体系,提升版纳普洱、人文普洱的新形象。八是产业组织化。兼并、重组生产规模小的制茶厂家,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同时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茶农的娘家,成为一方面联系政府和龙头企业,一方面帮助茶农解决卖难、帮助茶农提高种茶以及采制技术的中间纽带。九是营销网络化。以连锁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到茶叶销售网络化。提高西双版纳州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把西双版纳茶业融汇到国际茶业的大市场中。重点打造以勐海为中心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品牌集散中心。十是管理规范数字化。对全州茶叶生产基地的户主姓名、生态环境条件、茶树的种植时间、品种、面积、产量、品质等进行数字化动态跟踪,导入现代农业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同时对每一家企业的产品品牌、标志(或防伪标志)、产品标准、生产动态、加工设备和手段、销量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全州茶叶信息档案,实行数字化追踪管理。

2.启动4项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茶叶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主要利用全州境内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茶叶重要功能性状相关基因遗传改良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有针对性培育出能进行不同茶产品加工的优良品种。

2)生态茶园试验示范研究。在全州2县1市的重点产茶乡镇组建不同类型的生态茶园试验示范模式并进行推广;同时在茶园中进行禽畜的养殖,如鸡、鸭、鹅、猪等,实现以养禽积肥,禽肥培茶,种养结合,以短养长,茶园内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提高茶叶品质,增加以绿色产品为主导的优质茶叶数量。生态茶园的试验示范研究,将为全州的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科技支撑。

3)茶叶、茶籽和茶花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主要进行茶叶系列产品(保健功能茶、袋包茶、茶粉、茶食品、茶药品)、茶叶内含物的提取(茶多酚,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等)和茶籽油以及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为延伸茶叶产业链提供科学依据。

4)不同年龄茶园产量与营养平衡诊断研究。

3.创建4个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中心

1)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品种繁育研究中心

2)茶叶信息动态管理中心

3)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4)茶区气象服务中心

4.构建2个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1)西双版纳茶叶交易平台。在勐海建立一个茶叶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批发、销售西双版纳的优质名茶。吸引工商资本及全国普洱茶品牌落户勐海,使勐海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中心,成为普洱茶交易的集散中心,成为普洱茶文化体验与旅游的茶文化展示中心。

2)西双版纳茶产业形象宣传平台。以西双版纳的公用茶叶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启动西双版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并以全州的十二座古茶山为主题,并录制西双版纳茶叶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进行西双版纳茶产品的原生态品牌宣传,以品质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人文普洱等来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新形象。策划旨在宣传版纳宣传普洱的全国性的重大茶事活动。

原载于《茶博览》杂志2012年第3期总107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十二版纳、生态环境、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