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花六堡茶?
喜欢喝六堡茶的茶友,大多都听说过金花,有人当其是宝,高价追捧,也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说其乃致癌的黄曲霉菌而远远避之。“六堡茶的金花是什么东西?”“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接触过六堡茶金花的茶友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疑问。
金花到底是什么?
当前,有关研究者一般将六堡茶金花与茯砖茶等黑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就从其金花外观及分布情况、形成机理上看,几种金花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
六堡茶上产生的金花外形似缩微的“米兰”。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我们平日说到的六堡茶“金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看见的是其黄色的子囊果。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谁的眼睛像显微镜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一些茶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真正应该这样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个六堡茶茶样中长有“金花”时,往往表示这个茶中有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并分布着。
“金花”对六堡茶的作用
平时,我们通过看到的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来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了优势菌种,并会促使茶中物质加速转化,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以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
据研究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梧州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冷暖干湿变化很适合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在无需过多干预的常规放置的条件下,六堡茶即可得到比较好的陈化,因此,有研究表明,梧州的气候及环境条件很适合六堡茶的生产和存放。在这个过程中,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使得冠突散囊菌迅速成为优势菌种,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有金花的六堡茶就好吗?
一般而言,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有茶友问起,六堡茶除了有金花,是否还有银花?常看到有部分惟利是图的商人,通过“湿仓”制造高湿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类生长。确实,在湿度温度环境适合的条件下,能促进薛氏曲霉的生长。同时,其他杂菌也会加速繁殖,出现霉变。常见的是我们常常看见的长出白色、绿色或者红色的“毛”(杂菌的菌丝),我们粤语中称之为“发毛”。通过高湿促生的所谓“金花”,由于同时也会有大量其他菌类的繁殖,其会否导致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答案显然易见。
有金花的六堡茶里面的冠突散囊菌经催化并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形成,口感会有较大改善,但茶叶本身的品质还是占最主要因素的,一个品质很差的六堡茶不好因为“金花”而脱胎换骨,变成上品、极品,这点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关键还要分辨这个茶是什么样的金花,有没有杂菌一起生长,干茶干不干净,是不是通过湿仓沤出来的,是不是霉变的茶品等等。这些,我们就需要通过茶的外观以及金花的形态分布加以辨别。
如何分清真正的金花呢?
一般而言,第一,由于高湿造成的霉变,尤其在霉菌群落最密集的地方,茶叶凝结成块、易碎。而有“薛氏曲霉”孢子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长久后茶品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其他杂霉菌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真正的“金花”任何时期都不会有菌丝存在。
此外,杂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一口气即可以吹散落,真正的“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还有,其他杂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局部;“金花”通常在茶块、茶饼或砖、沱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花体清晰,界面清楚。
霉变茶的汤色偏黑或棕黑,较浑浊,味道有霉变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真正“金花”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圆顺爽滑,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以上几个要素须综合一起作判断,不能单看一两个方面便匆匆下结论。
一般茶友假如觉得很难如此专业地鉴别、分辨的话,还是找有经验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对影响身体健康。
金花六堡茶如何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有茶友担心,既然金花这么有用,那洗茶(醒茶)的时候,洗去了,岂不可惜?我们来说一说有金花的六堡茶该怎么洗茶。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洗茶(醒茶),也养成了洗茶(醒茶)的习惯,只需要注意怎么样洗茶,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醒)就行了。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可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我们平时所提倡,用热水而不是开水洗茶,洗茶(醒茶)应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实验表明,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喜欢喝六堡茶的茶友,大多都听说过金花,有人当其是宝,高价追捧,也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说其乃致癌的黄曲霉菌而远远避之。“六堡茶的金花是什么东西?”“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接触过六堡茶金花的茶友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疑问。
金花到底是什么?
当前,有关研究者一般将六堡茶金花与茯砖茶等黑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就从其金花外观及分布情况、形成机理上看,几种金花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
六堡茶上产生的金花外形似缩微的“米兰”。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我们平日说到的六堡茶“金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看见的是其黄色的子囊果。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谁的眼睛像显微镜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一些茶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真正应该这样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个六堡茶茶样中长有“金花”时,往往表示这个茶中有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并分布着。
“金花”对六堡茶的作用
平时,我们通过看到的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来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了优势菌种,并会促使茶中物质加速转化,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以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
据研究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梧州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冷暖干湿变化很适合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在无需过多干预的常规放置的条件下,六堡茶即可得到比较好的陈化,因此,有研究表明,梧州的气候及环境条件很适合六堡茶的生产和存放。在这个过程中,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使得冠突散囊菌迅速成为优势菌种,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有金花的六堡茶就好吗?
一般而言,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有茶友问起,六堡茶除了有金花,是否还有银花?常看到有部分惟利是图的商人,通过“湿仓”制造高湿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类生长。确实,在湿度温度环境适合的条件下,能促进薛氏曲霉的生长。同时,其他杂菌也会加速繁殖,出现霉变。常见的是我们常常看见的长出白色、绿色或者红色的“毛”(杂菌的菌丝),我们粤语中称之为“发毛”。通过高湿促生的所谓“金花”,由于同时也会有大量其他菌类的繁殖,其会否导致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答案显然易见。
有金花的六堡茶里面的冠突散囊菌经催化并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形成,口感会有较大改善,但茶叶本身的品质还是占最主要因素的,一个品质很差的六堡茶不好因为“金花”而脱胎换骨,变成上品、极品,这点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关键还要分辨这个茶是什么样的金花,有没有杂菌一起生长,干茶干不干净,是不是通过湿仓沤出来的,是不是霉变的茶品等等。这些,我们就需要通过茶的外观以及金花的形态分布加以辨别。如何分清真正的金花呢?
一般而言,第一,由于高湿造成的霉变,尤其在霉菌群落最密集的地方,茶叶凝结成块、易碎。而有“薛氏曲霉”孢子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长久后茶品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其他杂霉菌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真正的“金花”任何时期都不会有菌丝存在。
此外,杂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一口气即可以吹散落,真正的“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还有,其他杂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局部;“金花”通常在茶块、茶饼或砖、沱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花体清晰,界面清楚。
霉变茶的汤色偏黑或棕黑,较浑浊,味道有霉变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真正“金花”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圆顺爽滑,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以上几个要素须综合一起作判断,不能单看一两个方面便匆匆下结论。
一般茶友假如觉得很难如此专业地鉴别、分辨的话,还是找有经验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对影响身体健康。
金花六堡茶如何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有茶友担心,既然金花这么有用,那洗茶(醒茶)的时候,洗去了,岂不可惜?我们来说一说有金花的六堡茶该怎么洗茶。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洗茶(醒茶),也养成了洗茶(醒茶)的习惯,只需要注意怎么样洗茶,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醒)就行了。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可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我们平时所提倡,用热水而不是开水洗茶,洗茶(醒茶)应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实验表明,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金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金花”
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导读:
前段时间播出的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娘娘孙俪饰演的周莹一路开挂,不仅因祸得福,发明了一种带有“金花”的新茶,该茶品质更升级,口感香味更醇厚!这种带有“金花”的茶叶完爆市场!并成为娘娘逆袭的一大利器!到底这种“金花”是什么?如何产生?又有什么好处?今天在这里小编和大家探讨一下。
什么是金花?“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属于优势菌种,对其他杂菌的生长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使黑茶得到更好的储存,只要储存环境湿度不太高,茶叶没有过度潮湿,一般都不容易出现发黑霉等不良现象。一直以来,“茶好金花开”是人们评价黑茶好坏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六堡茶属于黑茶,和其他黑茶一样也会发金花,而且六堡茶的独特品质得益于金花菌。
由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会使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成分大幅度发生酶促氧化,转化形成黄色的茶黄色和红色的茶红素,在发花的过程中含量加大,再加上深褐色的茶褐素在后期大量增加,六堡茶红浓汤色快速形成,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的大量水解裂解等,增进了茶汤的醇和滋味。
在六堡茶陈化阶段,“金花”分泌出淀粉酶和氧化酶,可以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得红浓明亮,消除青涩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厚柔和,甜滑回甘。
金花的成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农艳芳教授说:“六堡茶的金花是六堡茶加工、陈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恰到好处’的一个结果,金花的茂盛程度与茶叶原料和发酵工艺、陈化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取决于发酵工艺中对温度、湿度参数点的严格控制。”
有连续47年制茶经验的圣源六堡茶师傅姚静健说,《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吴家东院的茯茶是因为人祸而被水泡过后长出金花,现实制茯茶可不是这样,千万别被误导!呵呵!从古到今,六堡茶的金花都不需要象吴家东院的茯茶那样要“泡过水”的,都是顺其自然,天然生长。
在储存过程中,金花菌孢子囊颗粒的大小会随着湿度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湿润、新鲜时呈现金黄色;风干、见光后,收缩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灰色的小斑点,但不影响其品质和功效。
有专家研究发现,不同发酵时期的金花能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力,促进淀粉酶对淀粉的酶解、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酶解,有利于淀粉、蛋白质消化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此外,还能抑制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降解、吸收。所以带金花的六堡茶具有更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喝“金花”六堡茶,能更好地滋养肠胃、减肥降脂。
彭庆中:金花六堡与洗茶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金
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彭庆中/文
后记
有感于现在有些茶友对“金花”了解不多,进而凭感觉怀疑是致癌的“黄曲霉素”,笔者撰写此文查阅了大量论及黑茶“金花”及“沤堆”研究的学术论文,欲以这些权威的科学的科研成果还人们对“金花”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过,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黑茶的研究论文中,专门针对六堡茶的研究是非常非常少的,远远落后于湖南黑茶、四川藏茶等,更别说普洱茶了,六堡茶“金花”也是直接借用“茯砖茶”金花的论述。笔者觉得,在大力推广六堡茶、发展六堡茶产业的今天,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做点什么呢?
绵延于深邃的岁月,升华在更迭的时空,延续千年窖藏历史,六堡茶始终以其独特风范吸引着众多茶客。一场漫长的后发酵过程,于六堡茶茶迷是一场变化中获得惊喜的神圣仪式,却又让不懂的人产生许多误解:喝六堡茶皮肤会黑?六堡茶里黄色菌种有霉味,对身体无益?……面对外界对六堡茶中的种种质疑,让我们一探了“金花”的真实容颜。
眼下,很多茶友喝六堡茶都是奔着六堡茶的保健功效去的,但是对六堡茶只是一知半解,正如茶客吴女士对六堡认识仅仅是道听途说一样。她听说喝六堡茶皮肤会黑,六堡茶有霉味,疑似有黄曲霉素,害怕品饮对身体有害。对于不熟悉六堡茶的人,会怀疑是不是茶叶“发霉”了。六堡茶专家解释说,有一定年份的六堡茶,会有吴女士所看到的黄色菌种,其实这是经过岁月转化成的“金花”,这些金花一般存在于茶饼、茶砖的中心,要撬开才能看到;而黄曲霉多数是因为存放的时候导致的,所以通常会在表面。“金花”是一颗颗的,不存在霉丝,在茶叶里比较牢固,不能轻易擦掉;而黄曲霉必然有霉丝,很容易吹走,再者会与白霉共生。“金花”的产生都是零散地分布,茶叶整体都会存在;而因为黄曲霉是外界存放不当引起,会出现某地方成片,某地方没有这种现象。作为有益菌的“金花”,与所谓的“发霉”,是不可混淆为一谈的。
此外,“六堡茶中的金黄色孢子群落普遍茂盛,品质为佳”。《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中“金花”有官方定义。维专家研究鉴定,认为“金花”实为冠突散囊菌,是有益菌种,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实现茶叶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在长期的饮用观念中形成了六堡茶以有“金花”为上品的观念。(原题《“金花”绽放六堡茶》)
虽然黑茶在南方地区并不算十分的有名气,但是在北方,黑茶是极负盛名的一款茶类,特别是在黑茶类中十分有名气的金花茯茶,在黑砖茶之上有金花的这种对人体有益的菌类,所以才在砖茶上面大家如果是看到有金色如繁星一样的斑点,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金花茯茶,为了不浪费金花茯茶的高品质,大家一定要掌握金花茯茶的正确冲泡方法哦!
金花茯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适当茶量
作为一款黑茶的金花茯茶,建议新手在冲泡金花茯茶的时候,先不要取用这么多茶量的金花茯茶,大概保持在5g左右,即使是喜欢饮用较为浓稠的金花茯茶,茶量也金莲更不要超过8g是最为合适的,用沸水进行的温杯以及温碗,然后将适当分量的金花茯茶置于盖碗之中。
冲泡技巧
冲泡金花茯茶的时候,大家如果还没有冲泡实践经验之前,可以先按照1:40的比例来操作,1g的金花茯茶,就需要用到40ml的水量来冲泡,也就是说5g的金花茯茶,大家加入200ml左右的水量就可以了,而且冲泡金花茯茶的水温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在100度,这样才可以充分浸润出金花茯茶的营养物质出来。
浸润时间
学会了冲泡金花茯茶的技巧之外,再来看一个关键,那就是掌握金花茯茶的浸润时间了,第一泡的金花茯茶倒掉,进行初步的洗茶,第二泡到第三泡,10秒内出汤,第四泡到第五泡,15秒内出汤,第六泡到第十泡,为20左右出汤,超过10泡,金花茯茶可以充分浸润一分钟左右再出汤。
用正确冲泡方法饮用的金花茯茶,不仅滋味醇厚,而且所具有的快速回甘的口感特点,让大家越来越对这款金花茯茶日益喜爱,大家若是喜欢饮用金花茯茶,赶紧先收藏,以后慢慢重温,在实践中就可以逐渐积累冲泡金花茯茶的技巧了。
普洱茶中长出的"金花"与金花的作用
国家标准: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色孢子,金花越多品质越好。
普洱茶饼上面长出的金花是什么?按照国家标准: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色孢子,金花越多品质越好。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金花...冠突散囊菌,是益生菌,目前只有黑茶?的茯茶才?要求?作?刻意培?此菌?,要一定的茶梗??片?金比例且???度以?造空?利於滋生,?道工序又?"?花",是?於?家?密,??茯茶金花普茂,日本人早已?此茶的"益生菌"??珍?且於十年前就引?供其?人?用。
金花的作用:金花能产生一种酶,促进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多酚的转化成红褐色的特殊精华物质,这种物质甘甜爽口,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机能,抵挡疾病入侵。金花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无论黑茶还是普洱茶,金花越多品质上表现为口感更加甜滑甘爽,且汤色更红艳明亮,在普洱茶中能迅速消除粗青味和发酵中产生几年难散的“堆味”越好,且对消化系统及睡眠的改善效果显著。
哪些茶品会上出金花:一定在茶饼主要是砖、坨的内部出现,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即便有颗粒同处分布,但个体清晰,间界清楚,在茶品冲泡后区别就更为明显;而黄曲霉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外部或角部。有“金花”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喝起来味道很独特,口感圆顺爽滑,回甘极甜,看上去汤色清澈透亮,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还极其耐冲泡,十数泡也色味如故。
资料来源:传香茶业普洱茶知识专栏
编者注:目前在茶界普遍认可的黑茶“金花”主要是指湖南黑茶的“茯砖茶”产品以及近年来的“千两茶”系列产品,“金花”在湖南黑茶中又称冠突散囊菌,而近年来,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中也有关于发现“金花”的描述,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下我们对于普洱茶以及六堡茶中的金花判定尚待明确。
金花茯茶是黑茶中的一种,茶砖外形为长方砖形,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是味道独特的茶品。金花茯茶不喝的时候需要储存,如果储存不当,金花茯茶的品质也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金花茯茶保存方法。
金花茯茶保存方法
茯茶存储方法之如果空气湿度大于60%以上时,应定期抽湿或勤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空气潮湿而使茯茶发霉。存放茯茶的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严禁与有强烈异味如油漆类、酒类、含化学挥发气味类物质存放一室。建议存放于家中的书房、客厅、卧室,这样既可通风,亦可改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生态环境,随时能嗅到茶香,同时又达到保藏的目的,一举几得。
保持通风干燥是其收藏存放茯茶重要的,茯茶因属深度发酵(全发酵茶),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抽湿(开空调即可)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后长出的霉毛自然会消失,如发白毛的情况严重,可用毛刷、毛巾之类柔软纺织品去除表层的白毛,再用电吹风之类的加热器具加热十几分钟即可。茯茶属于紧压茶,严禁水浸或摔抛,外形或包装的破损都会对其保藏价值打折扣。
金花茯茶是不是放的越久越好?
金花茯茶并非年代越久越好。
与其他类型的茶叶相比,茯砖黑茶中茶多糖含量最高、活性最强。黑茶加工中因经过后发酵工序,茶性更温润,祛油腻、消脂肪、降血脂功效更显著。黑茶不仅能祛除肥腻,还能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现在很多人都追求粗茶淡饭,而黑茶这种粗茶正是一款不错的选择。另外,喝黑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水煮到最开,用翻滚的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然后趁热喝下,这样才能真正的喝出黑茶的真味。喝茶也是有方法的,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操作,才能喝到茶里的最好的东西。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不论是什么茶都需要储存好。金花茯茶每块呈长方砖块形。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该品为半发酵茶,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加以砖身紧实,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适于烹煮饮用,尚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味道是不错的,可以品尝一试。
金花茯砖茶与其它茶类相比,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金花干嗅便具有一种黄花的淡淡的清香味道,而将带有金花这种特殊菌类的茯茶泡饮时,那种花香变融入茶汤之中,化作茶的滋味而更加醇厚微涩、清纯不粗、口感强劲,别有一番滋味。接下来,茶人码头将与大家分享下茯砖茶的功夫泡法及煮饮法。
主要用具:冲泡安化黑茶茯砖茶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功夫泡饮法一般是采用盖碗或紫砂壶,煮饮法一般是采用老铁壶、铁锅、陶壶、玻璃壶等;公道杯和品茗杯则以透明玻璃器皿为佳,便于观赏汤色。另外准备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等即可。
冲泡用水:选用优质山泉水、井水或矿泉水等含钙镁低的“软水”,水质新鲜,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
冲泡水温:水温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冲泡;也可用沸水润茶后,再用冷水煮沸,滋味更佳。
茶水比例:功夫泡饮法,茶水比例为1:40,即茶5g,水200ml;煮饮法,茶水比例为1:200,即茶20g,水4000ml。
一、金花茯砖茶功夫泡饮法(以盖碗为例)冲泡步骤如下:
1、取茶
对于茯砖茶,可用黑茶刀顺着茶砖或茶饼纹路撬取,取茶5g左右,喜欢味浓或品饮人数较多时可适量多取。
2、温杯
可用沸水冲洗茶具,让茶具保持高温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激发和茶汤内含物的浸出。
3、置茶
将取好的茯砖茶,投入盖碗中即可。
4、洗茶
将高温沸水倒入盖碗内,第一泡用沸水冲泡3到5秒后,倒掉。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
5、冲泡
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用沸水冲泡,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将茯茶的茶味完全泡出。2~3泡,差不多5~10秒出汤;4~5泡,10秒左右出汤;6~7泡,20秒左右出汤;8~10泡,20秒左右出汤;10泡以上,一分钟左右出汤。
6、品饮
将盖碗中的茶汤倒到公道杯中,分杯品饮即可。茯砖茶,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正,有回甘,菌花香显,带松香。
二、金花茯砖茶煮饮法(以陶壶为例)冲泡步骤如下:
1、用茶刀切8-10g茯砖茶茶叶;
2、将水烧至初沸,壶壁布满鱼眼泡(80°C左右);
3、将茶叶放入壶中(煮饮无需洗茶);
4、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5~10分钟;
5、停火,滤渣后,热饮之。
煮饮法,可煮2~3次。煮饮法所冲泡的茯砖茶,汤色橙红油润,滋味醇厚甜润,菌花香馥郁
与茶结缘,就要去了解几千年的茶文化,了解茶最深邃的东西。自古以来,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他们的本质都是借助茶静化思想,纯洁心灵,修身养性。这是一个品悟到体悟的过程。是茶道的升华。
品茶论道,茶可助文思、茶可助诗兴、茶可会友。着实不假。
七年前,安徽池州的茶友居然给六堡茶故乡的我寄来了梧州的六堡茶,我很觉得突兀,他说:别以为你是梧州老茶人,梧州知名的六堡茶,如梧州茶厂三鹤牌、梧州中茶公司的中茶牌等等茶品、相信你品了不少,但是,只要你细细品尝一下这罐茶,你会有意外的发现。可能会颠覆你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的认识,他的话我当时真没在意。当我打开邮包,茶罐上“桂金花”三字赫然入目,罐子周围印刷的敬茶礼仪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浓浓的茶文化气息,茶没开泡,对这罐茶就有了几分好感。尽管喝完了这罐茶,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个空茶罐。
虽然当年第一次品饮桂金花六堡茶的实景再难复制,但是,正如池州茶友所讲,意外发现有时会在脑海里烙下深深印记,使你不能忘怀:那种陈香,那种清爽,那种通透的琥珀红,特别诱人,我想,桂金花六堡茶怎么会有梧州茶厂的老茶品相呢,但入口的确是桂金花六堡茶汤。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注意桂金花这个品牌的六堡茶。由于近几年生产六堡茶的厂家越来越多,各种品牌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偏偏桂金花六堡茶又不露形迹。
碰巧,前些天蒙茶友邀约,到他的精舍品饮六堡茶。平时养成对茶的恭瑾,我沐浴更衣,准时赴约。
无需寒蝉,主人展示了茶荷里的三泡茶干品后,做足了泡茶前的一切准备功夫,然后开始品尝第一个茶品,
此时我们还不知道他让我们品的是什么品牌的六堡茶,只见出汤时茶气缭绕,随风飘散,阵阵特有的陈香扑鼻而来,“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一阵狂喜:“桂金花”三字脱口而出,主人觉得惊讶,大家更觉得奇怪,还没喝茶,如何就知道它是桂金花六堡茶?我只是有种预感,并不敢肯定就是桂金花六堡茶,就陈香而言,有这种陈气的茶一定是陈茶,而茶气略带毫香,选料并配时一定有高质量的显毫的茶芽。因为在观赏茶干品时,我发现了显毫的嫩芽,同时有紧结的中芽,还有摊张的老叶。捧起干茶身骨不太轻,品饮时滋味陈醇滑口,回甘稍慢。叶底黄黑,汤成琥珀色。与三鹤六堡茶,中茶六堡茶等品牌的六堡茶相似,但有明显的差别。是一个有年份但是年份不算太长的茶。合大众口味。主人欣然点头。
把三个茶品的包装打开:正是桂金花六堡茶,A1、A3系列和轻发酵系列的六堡茶。然后逐个茶品进行品饮。
当我们细细品尝轻发酵系列的桂金花六堡茶时,顿觉山野之气,毫香、陈香明显,汤色红亮通透,入口清爽甘甜,独具特色,品茶尾,陈香不断,汤色转淡红但更显甘甜,生津如舌底鸣泉。泡过的茶叶叶底柔润,扯断丝连。很有活性。
在与梧州茶厂有相同技术人才,相同工艺的条件下,陈化环境及生产用水的水质就显得特别重要,原来桂金花六堡茶是采用制作凌云白毫的茶树原料配以桂青种原料按照六堡茶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轻度发酵。所以茶的品格得以提升。
在梧州市利用防空洞作为陈化车间的有梧州茶厂、桂金花茶厂等。所以两个牌子的六堡茶成品香气接近,桂金花六堡茶采用了梧州市人防办的宽大防空洞作为陈化车间,洞外俯瞰桂江,与冰泉相邻,背靠白云山松岚,洞内的干湿度、温度条件适宜,桂金花六堡茶的陈化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分装后又经过长时间存放进行后发酵,所以桂金花六堡茶除固有的红浓陈醇的特性外,还有另一些别的六堡茶所不具有的特性。
为什么很少见到桂金花六堡茶在市场上流通,一个原因是桂金花六堡茶的定位是收藏级的六堡茶,每一罐茶从投料生产到成品,周期较长。难怪我和桂金花六堡茶要有七年之约。
当我七年后再品桂金花六堡茶,有了新的感悟,自然而然想到了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从第一碗喝到第七碗,感受各有不同,其中“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几句,极尽饮茶之后的欢愉,当然兴之所至,可以继续喝第八、第九碗,甚至更多碗。这可能就是茶道的升华吧,使我结缘桂金花六堡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金花六堡茶,因为金花,更有营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