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常识|发酵与长虫

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茶好在哪儿?

有茶友觉得后期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六堡茶,喝了对身体不好。

小编不得不把《黄帝内经》和豆腐搬出来说一说了。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通嗅)腐。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还有一个最伟大的发明,那就是豆腐。

在古代,肉食性蛋白严重缺乏,豆子不但能补充蛋白,而且还补肾。可是豆子难消化,吃多了不消化,老放臭屁。怎么办?于是就发明了豆腐。为什么会叫豆腐,就是发酵的意思。这种发酵过的食物,无论是从中医或者西方的角度,都是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

除了豆腐,还有醪糟、酸奶、纳豆等等。

茶叶亦是如此。绿茶是不发酵茶,但利用自身的酶轻微发酵后就变成青茶(乌龙茶),深度发酵后为红茶,咱家的六堡茶,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后期利用微生物转化,属于黑茶,亦称为后发酵茶。

西方的概念中,常听到“酶”。吃东西,在口中消化,有唾液淀粉酶,食物到了小肠后,转化吸收也是靠着各种酶。那么从中医的角度,酶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肾精。肾乃先天之本,有养生习惯的人们都知道,应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将身体内宝贵的肾精省着点用。消化食物都靠小肠里的酶,而人体的酶是肾精化成的,肾精是支撑人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发酵过的食物,不但容易消化,而且里面的酶节约我们的肾精,促进消化。

古法六堡茶入肾经走督脉,祛湿调肠胃,茶叶经过古法罨、蒸、焗发酵工艺及后期微生物转化,茶气足,茶中的各类物质在发酵与微生物转化后,已成为人体非常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祛湿、扶振阳气。

听听中医怎么说(节选自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十九讲)

回南天里的“长毛”与长虫是怎么回事?

六堡茶树,属灌木型中叶种,茶青的叶、梗中内含物质较多,其中多种糖类物质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中茶料、老茶婆料。后期经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制作,茶中的内含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基础,使得微生物可以更快更好地繁殖。特别在频繁出现回南天的南方春季,是六堡茶一年当中转化最快的季节。因为温度升高湿度较大,满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六堡茶中的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迅猛,特别是含糖量高的六堡茶,如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韵醇系列(老茶婆料),灰青色的灰绿曲霉菌更是肉眼可见,导致许多茶友会误以为茶长霉了,熟不知在这段转化期过后,六堡茶的口感与收藏价值都将上升一个级别。

▲春季回南天时,正处于转化期的秋芙(香醇系列,中茶料)

另外,此时茶中还会迎来一些“朋友”——茶虫。

茶虫,以老茶或者甜度较高的六堡茶叶为主食,排出的粪便,俗称茶虫屎,亦称茶宝。因茶叶经其肠道消化,合成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所以旧时民间流传,茶虫屎可缓解小儿痢疾。

茶虫在春季时最为活跃,一是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茶虫的孵化速度较快,二是,南方春季常见回南天,温度高湿度大,适宜茶虫生长。

从未听说过茶虫屎的茶友们,以为茶长虫了,立马把茶扔掉,真是心疼啊!茶虫屎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而且非常难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说到此处,再提一下在名字上与茶虫屎类似的虫屎茶。

茶虫屎与虫屎茶,名字差不多,但区别却是非常大。通俗点说,茶虫屎,是茶虫吃了茶叶排出来的粪便;而虫屎茶,则是化香夜蛾取食三叶海棠,食化香树,毛豹皮樟,苦藤茶,苦丁茶等植物排除的粪便。两者在口感、汤色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茶虫屎干茶:色泽棕黑,不匀称,伴有碎茶叶

▲茶虫屎茶汤:清澈透亮,有活性

▲茶虫屎茶底

▲茶虫较细小,肉眼难见,它偏爱陈年老茶婆,逐产茶宝

PK

▼虫屎茶干茶:色泽较黑,较匀称

▼虫屎茶茶汤:汤色沉闷

▼化香夜蛾以化香树叶为食物

CY260.com扩展阅读

广西六堡茶常识


广西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后发展到广西二十余县。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低温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六堡茶中有六堡散茶和六堡篓茶之分。

六堡散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六堡茶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廿至卅个县。

六堡茶品质特点是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

六堡茶是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新梢,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故细胞破碎率宜在六十百份比之间,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沤堆时期,掌握到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酦酵茶。

六堡茶中之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篓高57厘米,口径53厘米,每篓装37至55公斤。方法将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使茶紧结成块,通过后酦酵纔可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醇、陈香味。

广西六堡茶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血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高血糖(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

广西六堡茶是什么茶?经过本文的介绍后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存放广西六堡茶时,要注意不宜密闭,应略透气。用棉纸,宣纸或牛皮纸包裹即可剥开后存入瓷瓮或陶瓮内,瓮不必密盖,可以略为透气。

四味居士•说六堡 | 六堡茶的基本常识


六堡茶,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借着中华复兴,茶事兴盛的大时代到来,再次因优秀的品质、突出的祛湿调肠胃功效,回归人们的视野。六堡茶是什么茶?产自哪里……?在此,就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六堡茶?产自哪里?

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六堡茶,是以产地命名的,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明朝时,此地有头堡、二堡,一直到六堡。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整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六堡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其工艺丰富多彩,口感及汤色亦是多种多样,可长期存放。它历史上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区域是两广和东南亚,一度被称作“侨销茶”,更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现今,我们徒步前往茶山深处,在沿途视野能及的山上都能看见六堡茶树。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广西全省有20几个县都在栽种六堡茶树,在六堡茶山里,估计就连石缝里也生长着六堡茶树。

下面,从学者专家的书中找找关于六堡茶的介绍

六堡茶

六堡茶树,是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树姿开放,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1.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101页

六堡茶

原产广西苍梧六堡茶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73页

再看看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479—2014》3.1

接下来,我们直观一点,通过

关于六堡茶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六堡茶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这个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就不再一一举证论述了,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去问问度娘。(笑)

截一段陈椽教授《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2版)的一文字,这段文字中的两个观点,足以抛砖引玉:

六堡茶树的生长环境分析

六堡茶的口感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祛湿调肠胃的功效之所以历来得到肯定,除了“工艺是关键”之外,还与茶树的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原料是基础”。

梧州地处低纬,北回归线贯穿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一年四季,水热同步,冬干春湿、夏长冬短,季节分界不明显,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3-21.4℃之间,昼夜温差不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海拔高度为114米,茶产区茶山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或以下。

六堡镇为喀斯特峰林往谷地的过渡地带,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分布广泛,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6.5之间。

这种地理环境,对六堡茶树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高低,与树种、地理气候环境、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系;咖啡碱的含量则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先看看茶叶中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基本含量的常识。

茶多酚

茶多酚是影响茶汤口感浓厚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有保健功效的一类重要物质的总称。

就茶多酚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茶多酚少,口感淡、刺激感弱,不苦且没有回甘;茶多酚多,口感浓,刺激感强,苦涩且有回甘;

2.树种:大叶种的含量比小叶种相对要多;

3.温度和光照: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含茶多酚较多。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的茶多酚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相对要多;

4.海拔:一般来说,海拔5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增高,茶多酚的含量会降低,反之,随着海拔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会升高;

5.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小的地区所种的茶的含量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种的茶较多。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茶多酚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29.1%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27.4%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24.8%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16.2%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22.6%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33.8%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32.4%

氨基酸

氨基酸茶叶中含有约1%~4%。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天然的氨基酸在茶树生长中慢慢累积,在制茶过程中被巧妙地“利用”,使茶汤口感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恰到好处,那么,茶的口感就能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就氨基酸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

2.树种:小叶种的含量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比粗老部位多;

3.温度和光照:北方的茶生长纬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纬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

4.海拔:在同一纬度,高海拔地区所产的茶的含量比低海拔的高;

5.工艺比较:不发酵茶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2.9%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3.5%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3.3%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4.3%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2.9%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1.7%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3.0%

咖啡碱

咖啡碱是形成茶汤爽口感觉的重要物质,其含量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咖啡碱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茶树新稍: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反之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

2.树种:大叶种类含咖啡碱普遍比中小叶种要多;

3.温度和光照: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夏茶所含咖啡碱最高。

4.工艺作用:黑茶类的发酵工艺,特别是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工艺,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咖啡碱随着转化而减少。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3.7%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4.0%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4.2%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3.4%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4.1%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4.1%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4.4%

梧州所处的桂东地区,5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较少,海拔相对较低。同时,六堡又处于独特的温凉气候山区地带,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有利于茶叶中茶多酚的形成。特别夏天,六堡茶树长得快,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多。茶多酚在后期的制作工艺和陈化中转变成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三大物质,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

对于氨基酸而言,六堡茶中的氨基酸是不是含量会少呢?古代的制茶匠人们一早发现了“缺憾”,他们找到了一个来弥补的“秘诀”——通过“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如此,凭借着六堡茶鲜叶内质丰富,在经过反复罨堆、蒸焗(酶促作用)发酵和后期陈化(微生物的参与),大量的氨基酸得以生成。

三百年广生祥独特的罨、蒸、焗工艺

罨:粤语读∧p普通话读yǎn。将揉捻之后的茶叶直接堆放在一起发酵,叫做罨堆。

蒸:分别有单蒸、双蒸、三蒸之技法,蒸之后一般压篓,故有单蒸单压、双蒸双压、三蒸三压之说。

焗:用布质物,包裹热复揉或蒸之后的茶叶,就是焗。分别有内焗和外焗之分。

工艺优点:罨堆与反复热复揉和与焗的结合,以及多次蒸和焗的结合,茶叶多次反复的凉热变化,即是反复多次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微生物菌群生成丰富,茶叶后期转化空间大、层次感好;茶多酚中儿茶素、黄酮、黄酮苷类等,以及咖啡碱等物质转化较好,茶气足,祛湿调肠胃效果会更好。

六堡茶的岩韵

六堡茶之所以有“岩韵”,从其生长环境即可得到解答。六堡茶产区处在喀斯特地貌与丘陵平坡的过渡地带,随处可见风化期的岩石山壁。六堡茶树耐旱性强,在石缝中虽生长缓慢,但,一方面有利于茶多酚及其他内含物的形成,另一方面,独特的岩韵风味就变得得天独厚了。

六堡茶的显著祛湿功效

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自古南方多瘴气,在六堡产区,茶树与祛湿清热解毒的野生中草药共荣共生;自古,茶在岭南一带被老百姓当做日常祛湿的保健药品。在今日,梧州的大街小巷,仍有凉茶铺,售卖各种养生凉茶。

六堡茶,能成为风靡一时的名茶,

绝非偶然!

天时、地利、人和,必让其永久不衰!

收藏|0

四味居士•说六堡 :六堡茶的基本常识


四味居士•说六堡|六堡茶的基本常识

六堡茶,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借着中华复兴,茶事兴盛的大时代到来,再次因优秀的品质、突出的祛湿调肠胃功效,回归人们的视野。六堡茶是什么茶?产自哪里……?在此,就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六堡茶?产自哪里?

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六堡茶,是以产地命名的,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明朝时,此地有头堡、二堡,一直到六堡。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整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点击图片查看清晰大图

六堡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其工艺丰富多彩,口感及汤色亦是多种多样,可长期存放。它历史上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区域是两广和东南亚,一度被称作“侨销茶”,更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现今,我们徒步前往茶山深处,在沿途视野能及的山上都能看见六堡茶树。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广西全省有20几个县都在栽种六堡茶树,在六堡茶山里,估计就连石缝里也生长着六堡茶树。

下面,从学者专家的书中找找关于六堡茶的介绍

六堡茶

六堡茶树,是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树姿开放,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1.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101页

六堡茶

原产广西苍梧六堡茶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73页

再看看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479—2014》3.1

接下来,我们直观一点,通过

关于六堡茶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六堡茶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这个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就不再一一举证论述了,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去问问度娘。(笑)

截一段陈椽教授《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2版)的一文字,这段文字中的两个观点,足以抛砖引玉:

六堡茶树的生长环境分析

六堡茶的口感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祛湿调肠胃的功效之所以历来得到肯定,除了“工艺是关键”之外,还与茶树的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原料是基础”。

梧州地处低纬,北回归线贯穿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一年四季,水热同步,冬干春湿、夏长冬短,季节分界不明显,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3-21.4℃之间,昼夜温差不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海拔高度为114米,茶产区茶山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或以下。

六堡镇为喀斯特峰林往谷地的过渡地带,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分布广泛,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6.5之间。

这种地理环境,对六堡茶树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高低,与树种、地理气候环境、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系;咖啡碱的含量则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先看看茶叶中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基本含量的常识。

茶多酚

茶多酚是影响茶汤口感浓厚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有保健功效的一类重要物质的总称。

就茶多酚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茶多酚少,口感淡、刺激感弱,不苦且没有回甘;茶多酚多,口感浓,刺激感强,苦涩且有回甘;

2.树种:大叶种的含量比小叶种相对要多;

3.温度和光照: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含茶多酚较多。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的茶多酚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相对要多;

4.海拔:一般来说,海拔500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增高,茶多酚的含量会降低,反之,随着海拔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会升高;

5.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小的地区所种的茶的含量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种的茶较多。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茶多酚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29.1%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27.4%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24.8%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16.2%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22.6%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33.8%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32.4%

氨基酸

氨基酸茶叶中含有约1%~4%。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天然的氨基酸在茶树生长中慢慢累积,在制茶过程中被巧妙地“利用”,使茶汤口感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恰到好处,那么,茶的口感就能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就氨基酸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味道: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

2.树种:小叶种的含量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比粗老部位多;

3.温度和光照:北方的茶生长纬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纬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

4.海拔:在同一纬度,高海拔地区所产的茶的含量比低海拔的高;

5.工艺比较:不发酵茶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2.9%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3.5%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3.3%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4.3%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2.9%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1.7%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3.0%

咖啡碱

咖啡碱是形成茶汤爽口感觉的重要物质,其含量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咖啡碱的含量,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茶树新稍: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反之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

2.树种:大叶种类含咖啡碱普遍比中小叶种要多;

3.温度和光照: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夏茶所含咖啡碱最高。

4.工艺作用:黑茶类的发酵工艺,特别是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工艺,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咖啡碱随着转化而减少。

下面我们看看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上几种茶树的氨基酸含量对比:

1.宜兴种(绿茶)一芽二叶3.7%

2.祁门种(红茶)一芽二叶4.0%

3.大红袍(岩茶)一芽二叶4.2%

4.福鼎大白茶(白茶)一芽二叶3.4%

5.安化大叶种(安化黑茶)一芽二叶4.1%

6.勐库大叶种(普洱)一芽二叶4.1%

7.六堡茶树(六堡茶)一芽二叶4.4%

梧州所处的桂东地区,5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较少,海拔相对较低。同时,六堡又处于独特的温凉气候山区地带,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有利于茶叶中茶多酚的形成。特别夏天,六堡茶树长得快,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多。茶多酚在后期的制作工艺和陈化中转变成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三大物质,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

对于氨基酸而言,六堡茶中的氨基酸是不是含量会少呢?古代的制茶匠人们一早发现了“缺憾”,他们找到了一个来弥补的“秘诀”——通过“罨”、“蒸”、“焗”等发酵工艺。如此,凭借着六堡茶鲜叶内质丰富,在经过反复罨堆、蒸焗(酶促作用)发酵和后期陈化(微生物的参与),大量的氨基酸得以生成。

三百年广生祥独特的罨、蒸、焗工艺

罨:粤语读∧p普通话读yǎn。将揉捻之后的茶叶直接堆放在一起发酵,叫做罨堆。

蒸:分别有单蒸、双蒸、三蒸之技法,蒸之后一般压篓,故有单蒸单压、双蒸双压、三蒸三压之说。

焗:用布质物,包裹热复揉或蒸之后的茶叶,就是焗。分别有内焗和外焗之分。

工艺优点:罨堆与反复热复揉和与焗的结合,以及多次蒸和焗的结合,茶叶多次反复的凉热变化,即是反复多次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微生物菌群生成丰富,茶叶后期转化空间大、层次感好;茶多酚中儿茶素、黄酮、黄酮苷类等,以及咖啡碱等物质转化较好,茶气足,祛湿调肠胃效果会更好。

六堡茶的岩韵

六堡茶之所以有“岩韵”,从其生长环境即可得到解答。六堡茶产区处在喀斯特地貌与丘陵平坡的过渡地带,随处可见风化期的岩石山壁。六堡茶树耐旱性强,在石缝中虽生长缓慢,但,一方面有利于茶多酚及其他内含物的形成,另一方面,独特的岩韵风味就变得得天独厚了。

六堡茶的显著祛湿功效

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自古南方多瘴气,在六堡产区,茶树与祛湿清热解毒的野生中草药共荣共生;自古,茶在岭南一带被老百姓当做日常祛湿的保健药品。在今日,梧州的大街小巷,仍有凉茶铺,售卖各种养生凉茶。

六堡茶,能成为风靡一时的名茶,

绝非偶然!

天时、地利、人和,必让其永久不衰!

六堡茶知识:六堡茶轻发酵冲击红浓陈醇


六堡茶知识:六堡茶轻发酵冲击红浓陈醇

工艺的探索与改进,关键在于必须符合市场需要。市场,永远是对的。

这两年,随着市场上六堡茶的兴起,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厂家的六堡茶,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可谓百花齐放。品种多了,选择多了,是茶友之福。

近日与几位茶友喝茶,从近年铁观音、普洱等工艺向轻发酵变化,说到现在六堡茶的工艺变化,说说其中的个人喜好、茶友品评,或许有一点点借鉴吧。

市场:趋向轻发酵

茶友孙先生喝茶也有十多年了,他是从喝铁观音一直“喝”过来的,他说现在的茶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工艺上不同,但都是往轻发酵方面发展,如铁观音,轻发酵流行了几年了,更飘香,汤色更绿,因而有人戏称绿茶化的铁观音。而传统的中发酵铁观音在市场上慢慢地消失,更几乎不见“芳踪”了。普洱也是,从一开始地传统工艺,这些年也出现一些轻发酵的普洱熟茶。如大益的8562上,就更直接打上轻发酵,也颇受市场认可。六堡茶作为与普洱最有对比性的茶品,很多厂家的品种,也都往轻发酵工艺上下工夫,也推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轻发酵茶品。

几位茶友中,多是有一定茶龄的老茶骨,一个更是业界中人,对当前市场的这种工艺上的探索,各有看法,不过,正如一位茶友说:“市场,永远是对的。”必须跟着市场走,跟着消费的趋势走,才能够不至于在竞争中落败。

观点1:传统的才是最好的

老陈是老茶客,他的观点比较保守,他觉得六堡茶历来以“红浓陈醇”为好的标志,轻发酵工艺的茶,汤色橙红,有些甚至由于发酵不够而显涩,他觉得不太接受。

而由于轻发酵的茶品,多有一种比较独特的香,也受到部分茶友的喜欢,有茶友将之成为兰香。但以老陈为代表的茶客的观点认为,六堡茶从不推崇“香”,即使是,也是陈香,和“槟榔香”,现在工艺上的改进未必是好的。就如铁观音,轻发酵的茶更清香,易于推广被人接受,但也失去了一部分老茶人的市场,而一部分原先喝着铁观音的茶友是由于喝轻发酵的铁观音胃比较容易反酸,身体原因而选择了其他茶品。

老陈则认为六堡茶应该走传统的路,传统的才是最好的。而不应该乱搞什么创新,把原来的老传统丢掉。他的意见颇具代表性,他还举了个例子,前两年,梧州茶厂的0512出厂后不久,他没有试过便送了几箩给外地朋友。后来朋友在电话里跟他聊起,说六堡茶不是“红浓陈醇”四绝的吗?怎么汤色不是很红啊,而且“陈醇”也不太明显。老陈找来一试,果然,当时那批由于是小箩原箩压装的,而且,发酵颇轻,特别是刚出厂不久,味道尚涩,不是典型的“红浓陈醇”风格。这事很让老陈尴尬。

观点2:工艺探索很有必要

但也有相当的茶友对这样的工艺很接受,甚至比较喜欢。茶友庄先生就是代表。他说黑茶的发酵上一直在探索,大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益的6562,以及韵象等都是比较轻的发酵,六堡茶也有过相类似的如梧州茶厂的0512等,一开始上市,人们尚未接受,但到后来普遍都比较认同了。甚至,有的茶友还称之为“具有老生茶风味”而津津乐道。

其实,无论怎么样的探索,最终能为市场认可的才是正道。

茶友小范也说,这样的风格真的很吸引我,茶本来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轻发酵的茶品由于发酵轻,略带苦底,还有点点涩,茶色也是红中透黄,但就是这样的表现才会显的韵底长、滋味足。口感丰富,回甘明显,而且,耐泡度还不错。轻发酵的茶在冲泡时已略带老生茶的味道(部分茶叶底还是可看到轻发酵的绿叶或棕里透绿)。还可以微微感受到老生茶的凉气,让人非常期待后续的变化。而且,就如0512一样,经过一两年的自然陈放,后发酵在延续,该茶每年都会有转变的惊喜。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其实,从普洱、乌龙和六堡茶的发展历史来看,工艺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一些厂家某些品种在工艺上大胆尝试,也是好的。毕竟,萝卜青菜各取所需,大可不必说到丢弃传统这个高度上来。

现在的商品市场,只有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有市场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力,让我们期待着更多种类风格多样的六堡茶出现在市场上,让六堡茶爱好者们更多选择。

六堡茶专家:金花六堡茶与洗茶


话说洗茶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不过原来不是现在这个意思。据说原来是茶叶采摘后制作过程中的用语,根本不是泡茶那一个程序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将这个词用到了泡茶过程中。

唐代,当时人们喝茶是使用“煮茶”的方式,先是“烤茶”,待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之后就是碾茶了,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之后才到“煮茶”。由于当时的这种煮茶法,洗茶还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仅仅是在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防“其味不正”,影响品感。这点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记述:“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

最早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见于明代《茶谱》(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对前朝及当时有关茶之制造和品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茶谱·煎茶四要》有记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但该书这里提到的“洗茶”仍然只是“煎茶”的一个步骤,不是用于泡茶。在明代,喝茶之法逐步改煮茶为泡茶,在泡茶中加入“洗茶”程序的做法,估计由此“煎茶”移植过去,最早或始于明清。

如何洗茶?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醒茶”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并使茶叶舒张,预热以进入“状态”。

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精华都洗去了。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其实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至于正名“洗茶”为“润茶”或“温茶”什么的,倒也未尝不可。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金花是什么?

 “金花是什么?”“金花有什么作用?”“六堡茶的金花是怎么样的?对品质有什么影响?”很多茶友或多或少或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确实,针对六堡茶金花研究者甚少,研究论文也不多,很多研究者将其与“茯砖茶”的金花等同,而且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不过,就从其表面形状及分布情况来看,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其微生物种类菌种是否一致,还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这里先用业界研究者大多借用与茯砖金花一致的做法,据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付润华等的《黑茶渥堆作用的研究》一文对金花“优势菌种名”的论述比较详细:“对发花中微生物研究主要是优势菌种名的研究,且长期存在分歧。1981年仓道平等鉴定表明优势菌是灰绿曲霉群中的谢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金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六)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六)

对这个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主持人:

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有个网友叫做“喜爱六堡茶茶友”,他说,现在的现代工艺六堡茶,也就是所谓的厂茶,和传统工艺六堡茶一样,也俗称农家茶,是同源而流的,正如刚才所讲的,只是因为工夫上有一些细小的区别,他觉得现在的现代工艺六堡因为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发展得比较快,他就比较担心传统工艺的六堡茶的发展会不会因为现代工艺六堡茶的发展而受到阻碍,您对这个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郭老:

传统工艺的六堡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干这些传统工艺制成的六堡茶,这些就是传统工艺六堡茶,这样的六堡茶就最经得放。比现代工艺六堡茶还经得放,这个是传统六堡茶的特色,相比较而言,现代工艺茶三年就可以喝了,传统工艺茶往往放三年还有些涩,所以传统工艺茶它最耐泡,又耐放。

至于六堡茶的发展,有条件现代化生产的当然要搞现代化,因为社会需要大规模生产,如果总是保持用手工去揉、手工去制的,就落后了。只有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现代化工艺中又保存传统工艺,这样结合起来发展,六堡茶的两腿就会更加坚强,所以我认为六堡茶大有发展机会,才有永恒的、持续的竞争力。

刚才说了,六堡茶有几大特点,第一它是保健的,确实对身体、对肠胃都好,还有文化性质,第三它越放越好,越放越有价值,一个是使用价值,另一个是能够升值。

六堡茶是有生命的,何谓有生命呢?恩格斯有句话,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而六堡茶含有菌丝、微生物,所以就有新陈代谢。六堡茶就好像灵芝,越老就越好,茶叶的功能和灵芝的功能一样,现在研究的表明新结果防癌抗癌德效果一样,这是六堡茶的特色。郭老:我们要搞传统也要搞现代,两个同时发展,如果传统六堡茶原料好,再用现代工艺去加工,就更胜一筹,我认为是这样。

什么是六堡茶的蒸的发酵工艺?


什么是六堡茶的蒸的发酵工艺?

1、蒸,即是取其蒸汽,予以茶叶加热加湿,利用湿热的作用促使茶叶发酵。

2、蒸分别有单蒸、双蒸等技法,蒸之后一般压篓。

3、古法工艺的蒸的工艺多与外焗结合使用。

4、现代技术利用机器获取蒸汽,操作方便,效率高。

广生祥四味古法六堡茶

广生祥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发酵工艺,在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前,罨堆、热复揉、热焗等的反复结合,茶叶内在物质转化较好,寒凉温热属性基本定型在“平”的基准线,并完全奠定良好的、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基础;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后,蒸、焗等发酵工艺的反复结合,在丰富的物质与能量基础之上,更易于形成丰富的微生物菌群。

由此两者,广生祥古法六堡茶,茶性平,柔厚绵滑,层次感好,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茶气足,入肾经走督脉;微生物菌群丰富,温暖小肠,帮助小肠受盛化物,节省肾阳。督脉小肠同时关爱,祛湿调肠胃效果十足!

一泡柔厚绵滑、祛湿功效十足的古法六堡茶,需要的不单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工艺,更是一颗沉稳不浮躁的心。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一)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一)

如何利用春茶节宣传梧州六堡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零距离主持人黄?婧,今天我们邀请的是梧州茶厂原厂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维深先生来到本网与网友进行网上在线交流,现在郭老已经来到直播室,我们就网友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郭老交流。

郭老: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梧州零距离网与各位网友进行网上交流。

主持人:我们现在就开始看一下,我们的预告是昨天下午开始在网上发出的,陆续都收到了很多关于网友的提问,我们整理了一下网友的提问,想你跟网友解答一下,我们现在就看第一个问题。这个网友叫“mimi”,他说2010广西梧州春茶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明天就会在梧州举行,这对于宣传推广梧州六堡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郭老您觉得我们梧州茶叶界应该怎么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呢?

郭老:

我认为这个机会相当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宣传六堡茶,六堡茶不仅是梧州的,也是广西的,是世界的。

因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著名的侨销茶,一直以来销往南洋诸国,广大的侨胞对六堡茶很有兴趣,也就是说身边有了六堡茶,感到家乡又在自己身边,虽然身居他国,但依然感到家乡的温暖,所以他们需要六堡茶,六堡茶可以去湿,可以解毒,可以提神,能让他们工作热情提高,所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侨胞特别钟爱。

他们少喝了六堡茶,就象今天少了一样东西一样,他去到哪里,哪里就有六堡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六堡茶都是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现在我们茶厂也有这些记载,实际上六堡茶是黑茶历史上最早走向世界的茶。

因为当时中国出口,一个是广州口岸,福建、厦门、上海、香港这些都是出口口岸,我们正好处在沿江边,所以我们的六堡历史经已有百年出口历史,成为侨销茶是黑茶当中比较早的,我认为六堡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宣传,把六堡茶发扬光大,把六堡茶做大做强,来满足中国人民的需要,满足世界人民的需要。

主持人:

多谢郭老。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五)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五)

老茶婆是什么

主持人:

郭老你刚才提到的老六堡,第一个是老茶婆,有些网友对于这个方面知识不是很有研究,网友“豆芽菜”问道:老茶婆是什么?

郭老:

老茶婆是我们乡下的讲法,一般我们平时叫粗老茶,平时收购,有粗老茶的标准,基本是当年生的叶,从3月份开始生长,到10月份就基本停止生长,这段时候采下的茶叫做老茶婆,相对而言,老叶就比嫩叶好点,但不是树上掉下来的叫老茶婆,而是树叶上的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就叫老茶婆。

不要小看老茶婆,它有很大功能的,现在有研究说,这个老茶婆能够预防糖尿病,对治疗糖尿病相当有好处,它富含木糖醇,所以要多喝六堡茶、老六堡,当然也包括这个老茶婆,拿它来煮,可以煮几轮,什么都喝,每日喝1000毫升、2000毫升。总之根据个人情况,你出汗多些就喝多些,出汗少些就喝少些,稍微有些渴就要喝。我这样经常喝,假如得了糖尿病,起码会对病情有所缓解。六堡茶有这样的作用,这些是现代科学研究出来的,所以这个老六堡,原来是几毛钱一斤,现在是十几二十元一斤,这个是物有所值的。

主持人:

那么我们来看下一个网友的问题,网友“家住新兴”提出,作为一般的家庭主妇,对茶没有那么深厚的认识,如何挑选一些好的六堡茶呢?也就是说作为普通人该如何去挑选一些好的六堡茶呢?

郭老:

如果你想喝六堡茶,你认为哪个好喝,哪个符合你的需要,就是你需要的茶。因为茶和心灵之间是有共鸣的,并不是说哪个价钱高就是最好,不一定的,物以希为贵,现在老六堡在印尼拍卖价10万一斤、20万一斤都有,但是有的茶我有其他人没有,我就很珍惜。所以价值确实不一定同价格对等的。郭老:所以现在对于我们普通人、家庭主妇来说,喝的六堡茶可以稍微差些,有两三年陈化过程的就可以了,市场上销售的基本都有这么长时间的。

至于哪种更适合你们,因为六堡茶要红、浓、陈、醇。红,基本上每一种都红;醇,每种茶也有;陈,就看看哪些茶陈得更好、陈得更有味、更符合你们的。关键是挑剔陈叶。陈叶,一般外观比较黑,泡出来的叶底也比较黑,就叫陈,如果泡出来的叶底黄黄绿绿的,不是很好喝的,那种就新些。

所以学会挑好茶,实际上,科学分析也是一样的,可以分析出来。将来会成立一个专家组,鉴定是不是陈年茶,你说20年,专家可以鉴定出来的,分析内含物质,茶红素是否增加,茶黄素是否增加,茶褐素是否增加,某种含量是否减少,因为随着这个氨基酸含量越来越少,茶多酚也越来越少,这个可以通过检测出来,所以鉴别多少年不是你说了算,这些都有科学依据。别人可以分得出来,这是10年的茶、5年的茶做分析,你储存到那个期间,它会有相对的变化,当然那不是绝对,储存有个条件,条件好它就变化快,条件不好变化慢,甚至没有条件根本没变化,所以六堡茶天天在变,是有生命的茶,所以女士选六堡茶,我认为,最好就是哪种适合你口味,你就选哪种,哪种符合你的经济条件,30元一斤还是50元一斤,由你自己去选,都可以。

主持人:好,多谢郭老。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九)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九)

如何管理、保护、发展和利用梧州珠山的野生六堡茶

主持人:

那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这个网友叫“小问号”的说,曾经有市民反映过,梧州珠山上面还依然存在不少的野生状态的六堡茶,不过到现在为止,由于缺少管理和维护,你觉得如何去管理、保护、发展和利用呢?

郭老:

这个是资源,一次性资源,这个资源相当重要,应该好好保护。老六堡茶要从优良品种做起,而珠山上的茶树是从六堡乡引种出来),现在初步看属于六堡茶群体种,有几个类型。

有椭圆形、有叶尖尖的,但共同特点都是没有毫,制出的茶是黑色的,我采过茶我看过,黑黑的,这是正宗的原始状态的六堡茶,应该重点保护它。

06年的地质灾害,07年整治,整治以后,08年我上去看过,已经移出来的有两百五十株,已经移出来种植了,砍掉它的头,剪了它的根,保留一部分根,现在还在艰难生长,但是它的原态没办法恢复,因为它三四米高的,现在还剩一米多了,当然,这样总比没有好,如果不移它灭了它那就更加成问题了,所以保存下来,总比没有好。

这是茶树不是野生的,而是野生状态,因为以前是梧州茶厂人去管理,梧州茶厂人去种,所以它不是野生出来,是50年代种的,种出来以后原来是做为标本来使用,让那些茶叶生产技术人员、收购员,认识什么叫做芽,什么叫做叶,什么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叶一芽占比例是多少,一芽两叶占比例是多少,单叶占比例是多少,最后定价就是多少。因为这种标准代表的是质量,代表的是价格,所以要让大家知道。

另外当时采茶制茶,使用机器来试制茶,不断摸索怎样通过工艺来使茶可以更好,另外收购做出来的茶,定一级茶,二级茶,因为当时收购,按等论价,按级论价,好茶好价,次茶次价,收购员定你是几级,就表示给你多少价钱,就存在直接经济关系,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培训是起作用的。

每月一趟车去新疆,每天有一个人专门在广东发货,我们在码头落船黄金水道,船运,如果上运去贵港就有火车,所以说梧州茶厂出厂的产量也为黄金水道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十几年的产量都比较大,如果没有那条黄金水道的话成本会高很多。顺水而下到广州,到三水、到广州火车站,就上火车,每月差不多一个到两个车皮,每月两个车皮,或是两三个,最高峰就是两车皮都有,所以这个运输量对黄金水道有很大贡献。60吨车皮,甚至更多。

珠山茶是值得保护的,置于城市中心的这个小山,山中有这片茶在,值得保护,我认为这有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方面可以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因为茶叶,树叶形态,可以研究它,我们六堡茶是什么形,是什么树种,历史书上面陈海深写的那个名茶书籍上面写是湖南河源过来的。

现在珠山的茶,我发现是小乔木形或乔木形的品种,它表现的特征是主干明显,叶张比较大,叶之间的距离比较长。所以这个对于六堡茶的生物特征研究有价值,可以让六堡茶的专家鉴定,看它属于什么品种,是六堡茶这种群体种之中属于哪一种,具体再分辨一下,那些是可以加工研究、那些是可以品质研究。

采茶叶来加工之后可以分析它内含物质,因为六堡茶是后发酵茶,要经得起存放、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存放时间长才好喝,所以内含物质一定要丰富,多酚类内含物质丰富是有好处的,但多酚类含量高,茶就比较苦的,这个就要看制作工艺了。

现在珠山上面的那些茶,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最好请专家去鉴别。我在这里呼吁,希望有关部门通过这次的春茶节,让专家们到我们这里指导,看看我们珠山的茶有没有价值,如果有价值,就认真把它管理起来,观察它,可以研究它,可以分析它。

另外可以作为观光旅游发展,搞成一个主题公园,或者搞个小博物馆,让群众去参观,这些都有好处。云南有个老茶王,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人都到那里旅游,去拜这棵老茶树,和老茶树合影,这样是表示茶王有一千多年的长寿,我也会和茶王一样长寿,所以我们珠山这些茶树现在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再过五十年也成为古树了,所以国家有个文件规定,野生茶树是国家保护的二级保护植物,所以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性资源。

我认为现在最好的是原地保护,所谓原地保护就是不移动它,砍了它旁边的小树,让它能吸收阳光。虽然茶树好阴,但太阴了也不好,现在珠山上的茶树就是过阴了。

另外有藤缠绕着它,它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我去树林看过,没被盖住的,芽头长得比较壮,一芽二三叶都长得比较好,但有些遭到人为破坏了,因为有些人不知道它是茶树,把它砍掉,这是非常可惜的。

另外有些人知道茶是宝贝,将茶树挖回去自己种,虽然这些人的想法是好的,但却“害死”了它。因为它毕竟在那里长了几十年,已经适应这个环境,你把它移植走,就像一个老人家,本来安居的,结果你令他安居得不好,受了欺负,弄得它命都去了,看到这些我的心很痛。

茶本来是很难移植的,《茶经》上都讲到,陆羽也讲过。因为茶树有主根、有侧根、有须根,现在仅仅保留部分的侧根和须根,主根全部断了,如果土墩越大,六堡的条纹就越多,如果土墩越小,更加难长。

所以如果种下去,水分过多,也不行,水分过少也不行,要达到仅仅湿润疏松的状态,它的根就最好,所以移的人若真想敬茶爱茶,最好就是原地保护。

原地保护就是在土的上方,刚才说到的清理完藤条后,就在土的上方挖些坎,下雨的时候排掉多余的水,等它慢慢的润,这么简单就行了,不用施肥,不用除农药,原始状态这样保存下来,再过了50年就是百年古树。不管它长多大都有研究价值,都有科学价值,都有观赏价值。

这就是梧州人的福气,珠山在梧州市中心,在梧州茶厂的脚下,在梧州茶厂的边上,这样多好啊,所以这里应该好好保护的,至于保护是需要一定的资金的,政府一定要重视,农业部门重视,有关部门重视。

综合起来,考察以后,再研究。我希望,这个能够引起专家的重视,特别是桂林茶科所,我们本地的人一定会来,他们对品种的研究是行家,我毕竟没有太多的研究手段,仅仅从外观来观察,因为确认品种要通过切片,看它的三样组织:表皮厚度,上表皮、下表皮,里面三样组织,有多少层,三样组织结构如何。

再一个,拿部分叶子去分析它,单宁含量有多少,水浸出物有多少,咖啡因有多少,整个的内含物质是什么,就这样长期分析、长期研究,这个对六堡茶研究发展绝对有好处的。

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好现有资源,好好把它管理。我们老人家在有生之年就想呼吁一下,要不然70岁人了,再过四、五年就走不动了。你想呼吁就呼不出声音了,所以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它,把这些珍贵资源管理好。

当然管好也是要花些心思的,凡做事呢没有一个综合能力结合起来是办不了的,一定要有一个部门,政府也有责任,有关部门要重视它,要有人牵头,农业的,科技的,园林的,城市管理的一起,如果单单农业部门的话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山是市政管的,你贸然去挖它的话就会产生矛盾,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有价值,也要农业部门配合,说到底就是要综合,综合需要靠政府力量。

我这里想强调的是:请求对珠山上面的野生状态六堡茶进行重点保护,这个重点保护,政府要多想办法。这个对六堡茶宣传有好处。如果将来将珠山上面的野生状态茶树保护好、管理好,以后可以建立一个六堡茶博物馆,让游客看一下,了解六堡茶,不用去六堡乡,就可以看到正宗的六堡茶了,这样就很好。

主持人:多谢郭老。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十一)


六堡茶访谈:与郭维深谈六堡茶(十一)

梧州茶厂的茯砖与益阳茶厂的茯砖的区别在哪里

主持人:

郭老,我们看下一个问题,一个叫“棒子”的网友问,关于茯砖茶的问题,梧州茶厂是什么时候开始试制茯砖、康砖,什么时候停产的,如何辨别真假?梧州茶厂的茯砖与益阳茶厂的茯砖的区别在哪里?

郭老:

这个问题问得好。梧州茶厂生产过茯砖,但没有康砖,整个广西就四个茶厂生产过茯砖,桂林茶厂、横县茶厂、灵山茶厂和梧州茶厂,基本上都是六六年开始的,梧州茶厂是68、69年开始生产,到79年停止。

因为茶牵涉到民族团结问题,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问题,一定要保证茶叶生产,一定要保证边销,边销茶是很受重视视,当时广西几间茶厂同时加工茯砖,就在广西当地加工,加工以后就压成饼、压成砖,一次可以运送更多到边区。

1979年以后由于国家要保证国际市场上的红茶生产,整个世界是红茶的世界,但是我们国家出口的茶,有红茶、有绿茶、有特种茶,所以就想把红茶在世界份额里面做大点,我们广西是适宜茶区。

云南大叶种,做红茶有优势,可以同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地方的竞争,如果是其它地方,广西以北的地方生产的红茶,就没有人家的那么好,因为茶叶讲究浓、强、鲜,浓度要够,强度要够,鲜度要够,我们广西就具有这个特点。

后来国家主要生产红茶、生产绿茶、生产花茶,减少茯砖茶生产,梧州茶厂就慢慢搞成茉莉花茶为主,以前以生产六堡茶、茉莉花茶为主,就生产几个茶。然后,接下来的时期以茯砖茶为主,其他茶照样生产,六堡茶始终保持一定的量,年年有生产,从不间断。

从茯砖茶停产以后,梧州茶厂发展茉莉花茶,以茉莉花茶为主,玉兰花茶、六堡茶保持原有的量。

现在,就以六堡茶为主,花茶已经减少了,甚至已经转去横县了,茉莉花也没有了。

主持人:

多谢郭老为我们回答这一个问题。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常识 | 发酵与长虫》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