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槟榔香,究竟是个什么香?

如题。

六堡茶的槟榔香,究竟是个什么香?

有人说,槟榔香就是嚼槟榔时的香气;

有人说,槟榔香是类似松烟味的香气;

有人说,槟榔香是松烟味和陈味的混合气味;

有人说,槟榔香似首乌之类的中药味道;

有人说,槟榔香或似老山参味;

有人说,槟榔香是将一种味觉感受形象化,茶汤与味蕾碰撞之后,茶香溢满口腔,并萦绕着一种令人愉悦的茶韵(听起来又玄乎了~)

有人问,某品牌的标注“槟榔香”的浅年六堡茶,是正宗的槟榔香吗?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故而得名。茶性温甘可口,有清凉去暑的功效,去热解闷的作用,饮后舒适爽口,养胃和气、祛除疲劳。

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在东南亚,除了人们的日常饮用,通常会在中药铺找到他,用以消暑祛湿、治疗小儿感冒等。

我们不妨从历史渊源→槟榔品种→品尝实验→分析推理→六堡茶滋味验证→总结等方面来拨开六堡茶“槟榔香”的云雾,看见清晰日月来——

历史渊源

具《苍梧县志》等文献记载,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这是关于六堡茶具有槟榔香味的最早记载,距今200多年。

六堡茶槟榔香的说法,可能源于马来西亚的广府移民。马来西亚一带,是槟榔的原产地,也是六堡茶较为重要的出口、消费地区。

在一首广府童谣中就曾提到槟榔香: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槟榔香,摘子姜。

槟榔品种

槟榔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此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据《本草纲目通译》记载:“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可见,岭南人吃槟榔是因为要“御瘴”,所以是很普遍的,即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品尝实验

就成熟槟榔而言,可食用的有:

生鲜槟榔种子

生鲜槟榔壳

干槟榔种子(或其切片)

焦槟榔

干槟榔壳(入药称大腹皮)

熏制和腌制过的槟榔壳

品尝实验

来!

一个一个吃起来!

生鲜槟榔种子,臭青味减弱或过后,会显露出麻、涩、果香、苦、回甘等香气或滋味,其中苦味、涩味、臭青味特别强烈。

生鲜槟榔壳,臭青味减弱或过后,会显露出麻、涩、果香、苦、回甘等香气或滋味,其中苦味、涩味、臭青味特别强烈。

干槟榔种子,咀嚼后,会显露出木味、果香、涩、麻、苦、回甘等香气或滋味,有肿胀感。

焦槟榔,嚼后,会显露出焦油香、涩、麻、果香、苦等香气或滋味,有肿胀感。

干槟榔壳,咀嚼后,会显露出麻、涩、苦、回甘等香气或滋味。

熏制和腌制过的槟榔壳,咀嚼后,在其添加的香料味诸如甜味、烟味、清凉等减弱或过后,最后也会显露出麻、涩、回甘等香气或滋味。

综上所吃,从口感的舒适角度而言,除了腌制过的槟榔壳(4)和焦槟榔(6)以外,无疑以干槟榔种子(3)的气味和滋味最为舒适,而生鲜槟榔(1、2、5)的气味和滋味却是最令人厌恶的。

分析推理

前文所述,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所以,我们要回溯的是200多年前的槟榔香。200多年前,即使在岭南地区,种植槟榔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地方,所以,吃生鲜槟榔果(1、2、5)也不会是岭南的普遍现象。(《广东中药志》)

200多年前,熏制和腌制过的槟榔壳(6)中所用的甜蜜素、糖精钠、胺赛蜜、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以及泥泊金酯、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其使用历史最长的也不足100年,因此,也排除。

200多年前,焦槟榔(4)由于其经过炒制,内部的脂肪溢出并在表面凝结,非密封不足以长期保存,保存条件要求相当苛克,因而不适合长期贮存,因此即使在药材店也难以买得到,所以食用焦槟榔不会是一种普遍的习俗。

200多年前,人们普遍能吃到的槟榔香味也不可能带有焦昧、烟味。正常情况下,槟榔气微,味涩、微苦,并无火烟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无论何种制法,都极力避免槟榔感染火烟味。(《本草纲目通译》、《广东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多年前,岭南人接待宾客时食用的槟榔最有可能的就是干槟榔种子(3)。在岭南地区,以吃槟榔为最高待客礼仪,这就要求适合长期保存,以方便随时可以拿出来接待宾客,而槟榔干燥成熟种子无疑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200多年前六堡茶的所谓槟榔香、槟榔味,只能是似槟榔干燥成熟种子或其切片的香气和滋味,即是似淡雅果香、回味甘、很轻微的木、涩、麻、苦等香气和滋味。

六堡茶具有槟榔香气和滋味的验证

梧州茶厂的前厂长郭维深、副厂长廖庆梅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春、秋季节经常到六堡公社收购毛茶原料和指导毛茶加工,茶农常常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采用当地六堡种原料并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六堡茶招待他们。在冲泡后多品尝到优雅的果(清)香味、清凉甜润回甘之味,而且经久不退,有个别还略带轻微的烟尘味。所以两位均认为传统工艺生产的六堡茶之槟榔香味与槟榔干燥成熟种子之香气和滋味是很相似的,特别是似槟榔干燥成熟种子泡出的汤水的香气和滋味,其显著特征是淡淡而优雅的果(清)香,轻微的涩、麻,回味呈现明显甘味。

廖庆梅先生曾于2003-2006年曾将自己珍藏20多年(梧州茶厂在1982年生产)的陈年六堡茶(按传统工艺生产)推介给爱好六堡茶的顾客品尝。他先让顾客尝喝六堡茶,以感受其色、香、味特点,然后再切开从药铺买回的槟榔干燥成熟种子让大家闻嗅,结果大家都认同陈年六堡茶的香气十分接近槟榔干燥成熟种子的香气,只在滋味上略有不同,陈年六堡茶口感柔顺、滑喉,十分爽口,而槟榔种子则有点轻微的苦、涩感。自1958年以来,梧州茶厂及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茶叶加工厂多数上采用现代工艺(主要特征为泼冷水后渥堆发酵,一般渥堆15—20天)进行加工制作六堡茶。品尝可知,六堡茶具有越陈越好的显著特点,但是这种越陈越好是逐渐变化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现代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在某一时间内段所呈现出的槟

榔香气和槟榔滋味,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全部呈现的。一般规律是,六堡茶的新茶品呈现出果(清)香是比较少的,但苦味、涩味则较突出,有回甘味,而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多年的六堡茶则呈现明显的果(清)香味,苦、涩味则明显减退,甚至消失,而回甘味则更加柔顺、滑喉、爽口。

总结

由此可知,所谓六堡茶之槟榔香味,似槟榔干燥成熟种子的香气和滋味,其实质就是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有时还有轻微的木、涩、麻、苦等滋味,但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或焦油味,与烟味没有关系。

因此,六堡茶在某一时间段只要具有类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并且具有一种以上类似槟榔的其他香气或滋味即可以视为有槟榔香气或槟榔滋味。

对六堡茶的槟榔味的定义为:似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滋味。

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参考资料:

吴平等.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茶叶.2010,36(2):71-76

《制茶学》(安徽农业大学版)

cY260.com编辑推荐

探究六堡茶“槟榔香”


探究六堡茶“槟榔香”

六堡茶,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槟榔香”。但关于槟榔香,那是一篇文章一个说法,一个专家一个说法,它如此神秘,难以捉摸,却为茶人津津乐道。

茶墨斋于2013年发表了文章《谈谈对六堡茶“槟榔香”个人见解》,在六堡茶“槟榔香”的吃法,滋味,历史上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下面,就让小T带大家走进茶墨斋的六堡茶“槟榔香”吧。

什么是槟榔香?

槟榔香,这一茶香形容词,在别的茶品里极之鲜见。那是不是就没有呢?并不是的。像老六安茶,也是有槟榔香这一描述的,并且据茶墨斋说,他喝过的上世纪80年代老六安,确实也有一些与槟榔香甚为相似的滋味。

我们都知道,香应该是属于嗅觉的。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味觉去尝了呢?不是的,我们光靠鼻子的味,是很难把香气感受完全的,我们只有通过更深一步的进食,通过我们一吸一呼才能较完全的感觉到香气。我们对于香气判断最敏感的部位是鼻腔上方,那里有大量嗅觉感受嗅觉细胞,通过上颚与鼻腔相连地方呼气,通过此敏感部位的鼻腔来感受茶香,可以更容易的让敏感的嗅觉,感受到香气特征与一些直接吸进无法辨别的香气。

槟榔香,有见于《苍梧县志》,而梧州地方以粤语为主,那我们香则味也。因为粤语中,“香”“味”是同意的。所以我们在考察这古人对六堡茶的描述时,我们要考虑到,这“香”是不是指槟榔在口感的味觉呢?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试吃槟榔,不止要闻还要尝。

槟榔是何物?为什么会用槟榔香来形容?

槟榔,马来西亚语:pinang,原产地为印度和东南亚直至太平洋岛屿。此时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们用一个非我国原产,又未见于大面积引种的水果来形容我们六堡茶的香气,不就有点奇怪?

青茶类有兰花香,那是我们中国产兰花历史上对兰花有极高的赞赏;绿茶类有板栗香,那是我们中国产板栗;红茶类有蜜香,那也是因为我们中国是最早驯化蜜蜂的国家。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来,用来形容一款茶的香气,基本上都是有一些特点的,如“清雅”“喜爱”“普及”“美好”等,这些褒义词组合而成的。(单枞的“鸭屎香”此类特怪的茶香形容词除外,^_^)

槟榔原产地并不是中国。但古往今来,海南人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认为“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宾”与“郎”均意指贵客。用槟榔招待客人那是很体面与盛情的行为。

槟榔是美好的,而与槟榔有着千种传说与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槟榔的喜爱之情。

古时,“槟榔”二字是代表着礼貌的和高贵的一种待客水果,所以用此水果来形容并不为过。

我们的理学家朱熹,大文豪苏东坡,留传后事的记叙中,都曾写下对“槟榔”的喜爱,而且槟榔的药用价值也极大。虽然我们现在人对槟榔带有一些不好的眼光,但在古时,槟榔产于南方热带,所以北方人民能吃上槟榔那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所以说,我们古人拿槟榔香来做为一种茶香的形容,那是有很高的文化与赞美的一种形容词。所以古人用喝六堡茶时能喝到类似“槟榔香”的滋味,那用“槟榔香”来形容,也不足为奇了。

品尝槟榔实验及实验结果:7种可能有槟榔香的原材

在查证各种古代典籍后,茶墨斋准备好了槟榔干果、荖叶、蚌灰、槟榔花、槟榔成熟种子切片、新鲜槟榔果子和湖南槟榔成品7种槟榔产品,探究到底哪几样东西是与六堡茶的茶香有关系的。(下文只做总结,如想详细了解实验过程,请查看茶墨斋原文)

1.槟榔干果(含果壳与果核),未成熟时切块晒干制成,无添加香料等原料。用以入药或者生嚼。还可以用于火锅底料。

实验结果:槟榔干果与六堡茶的“槟榔香”相较,其相似之处在于嗅觉有相似的“烟味”,跟六堡茶的“松烟香”、“瑶香”是比较类似与接近的。而嚼后那口腔内的感觉与香气则与六堡茶没有相似的感觉。所以这槟榔壳干果是闻似而尝不似。

2.荖叶,扶留叶、萎叶,用于包裹着槟榔与蚌灰一起吃。

实验结果:虽然第一次吃,但还挺喜欢光吃这荖叶的感觉的。在吃后的5分钟内,口腔内会残留着荖叶的植物自然香气,此香气有点与六堡茶的新茶时的植物香气比较接近。

3.蚌灰,除蚌灰之外,听卖家说,这蚌灰里还有别的一些秘方的东西。

实验结果:这蚌灰不管是香气与口感,与六堡茶没有一点点相近的感观感受。可以直接无视跳过。

4.槟榔花

实验结果:这个据说是用来煲汤的好东西,但是这一次的不管是泡水喝还是直接干嚼,都没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滋味。只是其有一阵干货的气息,有点像虫草花的香气。最后多方面品尝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六堡茶应该没有什么大体相关的感受。

5.槟榔成熟种子切片。此买于药店,用于药用,有驱虫化积之效。

实验结果:喝完这槟榔种子成熟泡成的水之后,感觉就是与六堡茶根本毫无相关的滋味,除了苦就是涩,香气全无,只有干果时有椰香味,喝泡成的水时,此味就消失了。所以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去药店买槟榔来泡水体验“槟榔香”那根本就是经不起实践测试的,除非和药店人员说,要买“大腹皮”(槟榔皮壳干燥后药品),这样倒有可能试出与第一个测试的“槟榔干果”的口感与滋味。

6.新鲜槟榔果子。(只吃槟榔皮壳;只吃槟榔核;槟榔青果连壳带核吃)

实验结果:只当吃槟榔青果连壳带核时,因为有皮壳汗液对核苦涩的冲淡,但还是无法掩盖其核所带来苦涩痛苦,忍着苦涩坚持了5分钟,期间不断的吐槟榔汁以求减低苦涩感,2~3分钟后,苦涩慢慢减少,喉部肿感也减少了一点,口中也慢慢有一点点清香透凉的感觉,通过吸气,鼻腔也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类似木香的一种香气,而这香气与产六堡茶的“槟榔香”也较为相似。

7.湖南槟榔成品。多见于各大超市均有销售。

实验结果:很多人以讹传讹,说六堡茶的“槟榔香”就是湖南槟榔的香气,那是很不负责的说法。

8.最传统的吃法:荖叶槟榔蚌灰合在一起吃!!

实验结果:个人觉得,这不加辅助配料,如果把核去掉一半,然后整个咀嚼还是可以强忍苦涩,吐完汁液后,只嚼槟榔渣时,香气是比较清新与自然的。这一点感受与喝六堡茶喝到上好茶时,那个滋味是比较接近的。

有“槟榔香”的才是纯正的正宗的六堡茶?

六堡茶,槟榔香是其一个大大的特点,但不是有槟榔香才是纯正的六堡茶,判断六堡茶的优质,应该从用料、工艺、口感、仓储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六堡茶香型:兰香、荷香、药香、檀木、樟香、薄荷香、果香、蜜香、烟草香、青草香、草席香、木香等。

口感:浓、稠、糯、粘、厚、醇、绵、软、滑、清、爽、凉、甘、甜、润等。

汤色汤感:红、黄、金、稠、油、透、清、亮等。

茶是茶,槟榔则是槟榔,我们虽然是从槟榔上体验六堡茶的槟榔香,得到的滋味反馈其实最多可以用“形象和准确”来赞美古人描述的准确性,如我们喝乌龙茶,喝到兰花韵,但兰花有很多品种,香气也各有不同,只能说神似来表达,并不能说完全一样,而从“槟榔”中体会“槟榔香”,我们也是取其相似的一点点滋味,韵味。

茶墨斋觉得,我们最终还是要不断的多喝六堡茶,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树种的六堡茶,互相交流与学习中,慢慢体会与结合下来一套自己对六堡茶槟榔香的判断标准与感知能力。理论要与实践结合,那才可以越走越远,万万不可以弃本逐末!

神秘的六堡茶“槟榔香”(二)


神秘的六堡茶“槟榔香”(二)

南国早报记者钟丽娅文/图

“我很喜欢六堡茶中的槟榔香,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六堡茶都有槟榔香,难怪一些茶友会说槟榔香可遇不可求……”这样的话,记者也曾听过多次。随机问起一些六堡茶商,大家也都说:决定槟榔香的因素很多,例如茶树品种、例如加工工艺、例如陈化的时间等等。什么样的六堡茶才会有槟榔香?槟榔香可不可以像“金花”那样人为产生?

产生因素:茶树、工艺、环境、时间等

权威茶科书《中国茶经》里有专门章节介绍道,“茶叶中的香气成分种类繁多,它随茶树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和茶叶加工条件,以及最终形成的茶叶种类等而变化,是人的味觉器官对各种香气成分的综合反应和协调感觉。不仅牵涉到香气成分的种类问题,而且牵涉到各种成分中的数量比值等问题。有很多具有刺激性的不愉快气味的成分,若微量存在而且和其它香气成分协同作用,也往往会成为人们喜爱的香气。”

六堡茶资深业内人士陈汉平表示,六堡茶是否具有槟榔香的影响因素很多,六堡茶茶箐品种、加工工艺成熟度以及后期陈化的环境、时间都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六堡茶茶箐品种和其它茶叶不一样,原料来源于多种茶树品种,例如苍梧县的六堡群体种、广西本地的桂青种、龙脊种,以及引进的云南大叶种等。

茶箐毛料来源的多渠道更加剧这几种条件的不确定性。其与微生物种群和群落共存的关系,使不同的六堡茶形成各自特有的品质。

工艺创新:可通过专利技术催化

因为槟榔香的独特魅力以及大受欢迎的程度,如今市面上可见到各个六堡茶厂家、品牌都有推出自家的槟榔香茶品甚至系列产品,从大筐茶到小箩茶、从茶砖到茶饼、从老茶到新茶,都可见到“槟榔香”的宣传。

尽管都叫槟榔香,但其实彼此香气之间仍有区别。有的纯净醇正,有的果香突出;又有的一泡即高扬,有的数泡之后才慢慢溢出。总之,品了市面上这些“槟榔香”,反而可能更让人一头雾水了。

对此,业内人士透露,传统槟榔香必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六堡茶长期陈化过程中才会产生。为节约时间成本,业界也一直在尝试创新。目前已有一家老品牌六堡厂家在钻研整理传统六堡茶加工工艺多年,加之长期跟踪相关重要数据之后,获取了产生槟榔香的“密码”,拥有了槟榔香六堡茶制作技术的专利。虽然制作工艺复杂,尤其是陈化工艺十分关键,但利用这种技术,不需要存放太长时间就能显香。

“大家在挑选槟榔香六堡茶时,不要一听名字就盲目购买,建议先认真试茶,试试口感、香气、看看年份,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实力下手购买。如果有经济实力,可以选择足够年份的陈年六堡茶,这样形成的槟榔香更纯正经典,妙不可言。”陈汉平建议道。

铁观音绿茶究竟是什么茶


在我们今天开始探究铁观音文化之前,小编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铁观音属于乌龙茶!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铁观音绿茶,那么很多人从这个名字上可能就会对铁观音绿茶差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就觉得铁观音绿茶是绿茶的一种,其实不是这样的哦!

铁观音绿茶其实就是指的铁观音,所以,这里所说的铁观音绿茶也就还是属于乌龙茶,小编希望大家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铁观音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人在1725-1735年间创制发明了青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龙茶,首先乌龙茶传入福建省的北部地区然后再传入了台湾省。”由于铁观音的品质优异,香味很独特,所以被各地的茶商仿制,在这之后,铁观音传遍了闽南、闽北、广东以及台湾等省份。大约从1970年开始,日本刮起了一阵“乌龙茶热”,乌龙茶便开始风靡全球了。此时江西、浙江、湖北和广西等部分产绿茶的地区区开始引进乌龙茶的制作技术,进行了“绿改乌”。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而且香气还有点像兰花,喝起来顺滑可口,并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功能,在茶叶中的地位一直算是佼佼者了。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等一系列药理功效,对于防治糖尿病,帮助减肥健美以及清热降火都有奇效。

看了以上关于铁观音的介绍,你们现在知道了铁观音绿茶到底是什么茶了吗?没错,它就是乌龙茶,小编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如果有人问到你们相同的问题,你们能够正确回答,不要闹笑话噢!

六堡茶槟榔香是如何产生的?


六堡茶槟榔香是如何产生的?

广西六堡茶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槟榔香究竟是一种什么香气?是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槟榔香?槟榔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梧州本地的茶叶研究学者,吴平老师等人的《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一文中,将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概括为“一种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有时还有轻微的木、涩、麻、苦等滋味,但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纵使有烟味,其烟味也不会显著。”综上所诉,六堡茶的槟榔香,是香和味二者有之。

除了槟榔香,六堡茶还有蜜香、药香、樟香、木香、松烟香等。并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能转化出槟榔香,那么槟榔香是如何产生的呢?六堡茶是否具有槟榔香的影响因素很多,六堡茶茶青品种、毛茶初制工艺以及精制茶后期陈化的技术与环境、陈化时间长短都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六堡茶茶青品种和其它茶叶不一样,原料来源于多种茶树品种,例如苍梧县的六堡茶群体种、广西本地的桂青种、龙脊种,以及引进的云南大叶种等。茶青毛料来源的多渠道更加剧这几种条件的不确定性。其与微生物种群和群落共存的关系,使不同的六堡茶形成各自特有的品质。就茶青品种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六堡茶群体种、桂青种茶更容易产生出槟榔香。

无论是农家工艺的六堡茶或是工厂精制工艺的六堡茶,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大部分都不同程度上形成槟榔香,只是两者在风格上,略有不同。农家工艺的槟榔香较为清淡雅致而厂茶的槟榔香较为浓郁高爽。如何能让六堡茶在短时期陈化就自然产生槟榔香?业界也一直在尝试创新。目前已有专家在钻研整理六堡茶加工工艺与相关数据之后,获取了产生槟榔香的所谓“密码”,并拥有了槟榔香六堡茶制作技术的专利。虽然制作工艺复杂,尤其是陈化工艺十分关键,但利用这种技术,不需要存放太长时间就能显香,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但是,圣源公司姚静健师傅说,急功近利是做不好六堡茶的,总结我连续制茶47年的经验教训,按照六堡茶国家标准加工六堡茶,并通过长期陈化自然形成的六堡茶槟榔香最宜人、迷人与醉人,道法自然,我们一直坚持着。

希望大家在挑选槟榔香六堡茶时,不要一听名字就盲目购买,首选建议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六堡茶,然后购茶前要先认真试茶,试试口感、香气、看看年份,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实力下手购买。如果有经济实力,可以选择足够年份的陈年六堡茶,这样形成的槟榔香更纯正经典,妙不可言。

野生茶,你究竟是何物?


野生茶,你究竟是何物?

野生茶,是何物?顾名思义,不难理解,野生茶,就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自然生长的野生茶树上采摘下的鲜叶,加工制作成的茶品。它是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远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野茶是茶饮最早的源头,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目前,野生茶由于长时间经过人的驯化和栽培,很大程度上已经变为过渡型栽培型的茶树了,因此野生的数量并不多,在云南,集中分布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普洱镇沅县千家寨,都是野生茶树的生长集中地。

秦灭蜀之前,史上最早饮茶的古巴蜀先民利用的就是野茶树,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还处于原始、简单农耕生活状态,生产落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驯养家禽、家畜,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有相当高的依存度。因此对茶叶的利用,时间上可能已经超过3000年,利用方式上肯定比较原始。最早食用鲜叶,之后是摘下叶片晒干收藏、烹煮羹饮。另外几乎所有历史上有名的茶叶,其发明时所采用的鲜叶原料都是野茶,比如大红袍、铁观音、金骏眉、福鼎白茶、西湖龙井等等,因此把野茶作为茶饮之源,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野生茶,茶色墨绿,偏黑色,茶面没有毫毛,从发现以来,褒贬不一致,有人说野生茶性寒凉,饮用要注意自身的体质。而也有一部分人则觉得野生茶性凉,饮用口感比凉茶好,具有普洱的口感,又带有凉茶的茶性。所以很忠于饮用野生茶。

野生茶的饮用价值,从一开始被发现,便是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定论,而野生茶,也被放在一个争议的立场上,褒贬不一。从品饮角度出发,野生茶,入口苦味极淡,甜度在口中的程度较为明显,新茶稍涩,若是存放一到两年,入口苦涩味基本全无,在口中的茶汤只表现出甜感。茶香香气久留,杯底能闻到浓郁且持久的香气。

正因为野生茶的入口的滋味,很大一部分茶友喜欢野生茶,加之野生茶的功效,对于野生茶也是印象极好。而野生茶,在品饮人群的选择中,确实是需要谨慎的。野生茶,茶性相比一般普洱生茶较为寒凉。体质寒凉的人群,确实不宜饮用。正是因为野生茶的茶性,所以也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茶品。

对于野生茶的好与坏,不可片面界定,毕竟野生茶的口感和价格,是适大众品饮的。只是茶性,使品饮的人群要谨慎选择。(资料来源:普洱茶吧)

喝古树茶 究竟是喝它的什么?


喝古树茶究竟是喝它的什么?

古树茶在普洱茶市场上备受追捧,无非是这几个条件:内含物质高、好喝、稀有。

而古树茶风靡的理由也有这么几个:

⒈根植深,本身矿物质丰富;

⒉不打药,无污染;

⒊营养丰富,耐泡;

⒋产量少,物以稀为贵;

⒌岁月积淀,越陈越香。

古树茶之所以迷人,因为它是生命的沉淀,浸润在岁月的茶香中。在它浓酽的汤色中徜徉,细细体会那平和醇厚的真味,那沉甸甸的质感贮藏了所经历过时光的重量,岁月的精华和命运的沧桑统统化入其中,品饮它们,就像是在品读那尘封的往事。

正因如此,古树茶这几年深受社会垂青和热捧,几乎所有的茶友在自己品饮的同时,也像收藏红酒样开始收藏古树茶,因为真正的古树茶,也像酒一样,越存越香。茶是用来喝的,好喝,喜欢喝的人自然就多。那么多茶友喜欢喝古树茶无非是因为它好喝,有喝的价值。那具体来说,我们喝古树茶的时候,到底该喝它的什么呢?

01、喝生态,喝健康

古茶树因为树龄大,根系深植土壤,所吸收的矿物质、营养元素比一般的台地茶、小树茶要更丰富。

云南(尤其是西双版纳)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少、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而制作古树茶的每一片鲜叶,都源于云南布朗族世居的大山深处,那里的生态环境更是良好,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世外桃源。

古茶树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完全依靠茶树自然生长。故精制而成的古树茶,片片都凝聚了大山的绿色和灵气,冲泡出的每碗古树茶汤,都映照着云南天然绿色的名山大川。

02、古法制作,喝匠心,喝天然

古茶树资源稀少,总面积加起来不足云南省总茶园面积的7%。故,每片到手的古树茶,都是尤为珍贵的。

这样珍贵的古树茶每年分到茶企手上,每家得到的古树茶数量是有限。对于这样珍贵的古树茶,收购成本自然不菲。各茶企自然首选传统纯手工工艺制作,以保存古树茶之臻味,凸显其价值。用传统纯手工制茶技艺,精制而成的古树茶,在某些程度上自然要比机械制作的茶更加天然,喝起来更加顺口。

03、喝甘淳,喝回味,喝心情

喝茶,是一种美学和享受,喝古树普洱,更是一种美学和享受。

观茶条美:古树茶内含物质丰丰富,生长环境优异、天然。古树茶通常叶肥质厚,茶芽满披白毫。

品茶,浸润茶香:好的古树普洱,香气是尤为纯正持久、变化多端、层次分明的。古树茶的另一个魅力所在,即饮茶后的余味。这种余味细分下来有二。一则口腔中残留的茶香、甘甜、生津;二则,喝茶所带来的体感反应有所残存,如胸臆顺畅,浑身轻松舒畅。

一杯古树茶下肚,我们喝的是什么?喝的是绿色、是健康,是云南山间的阳光雨露,是古树茶特有的甘、甜、润、香和令人浑身舒畅的感觉!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新客”都爱六堡茶,原因究竟是什么?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新客”都爱六堡茶,原因究竟是什么?

每年从三月开始,南海进入信风季节。历史上,无数从梧州出产的六堡茶,在信风季节沿着“茶船古道”在海外的延伸线,直抵南洋各地。

在南洋地区,新加坡是一个最重要的中转站。据《东南亚概述》记载,新加坡旧称“石叻坡”,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华埠。而据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的资料显示,19世纪,中国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加上社会长期动荡,大量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生活困苦,他们不得不冒险远渡重洋,到南洋地区谋生。其中,到达新加坡的华人被称为“新客”。南来的“新客”逐年增加,使新加坡华人人口剧增。1824年,新加坡华人仅有3317人,到了1901年,就增至164041人,这个人数还不包括收留在合法猪仔馆内暂时逗留的“新客”。来到新加坡的“新客”中,有很多人来自两广地区。而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放宽对妇女的出入境管制,大批华人女性也到南洋谋生,如充当家庭佣人或到工厂丶建筑工地当工人。这些女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三水,喜欢戴红色的头巾,她们因此在新加坡被称为‘’三水婆‘’或“红头巾”。不少‘’新客‘’及‘’红头巾‘’均喜欢饮用六堡茶,认为这种茶价钱便宜且有解暑去湿的功效,这种饮茶习惯的传承,带动了六堡茶在新加坡的销售。

9月7日和8日,我们深入到新加坡茶叶进出口商会以及部分茶庄,详细了解六堡茶在新加坡的经销历史。

成立于1925年的白新春茶庄,是新加坡的老字号,现在的负责人白进火已经是第四代传人。白进火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他还是小孩子,白新春茶庄就有六堡茶销售。当时新加坡的街边有很多小食铺,一些铺子会买入六堡茶,泡在大壶里任由食客就餐后免费饮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六堡茶是低端茶,每公斤售价不高于5元新加坡币。而且,当时的茶叶店一般都紧靠着小食铺,茶庄购进整笠的六堡茶后,分成小包装后,很方便就能卖给沿街的小食铺。不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六堡茶在新加坡的市场越来越窄,白新春茶庄也不再销售六堡茶。

白进火向记者介绍六堡茶在新加坡销售的历史。

其实,在新加坡,要说销售六堡茶历史久且名气大的,应首推广珍茶庄。广珍茶庄成立于1935年,由来自香港的苏振业先生创办。自创办之初,茶庄就开始销售梧州六堡茶,后来还获得了直接进口梧州六堡茶的资格。时至今天,虽然执掌茶庄的已是苏振业的孙媳妇刘秀凤,但茶庄始终坚持销售六堡茶。据刘秀凤介绍,多年来,广珍茶庄所销售的梧州六堡茶,均是通过海运从中国广州运抵新加坡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六堡茶销售的‘’黄金时代‘’,当时,茶庄一次性就买入需要一个大货仓存放的茶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受大环境的影响,广珍茶庄的六堡茶销量也出现了下滑,但近年来,茶庄每隔一两年仍会进口两三百公斤的六堡茶。

广珍茶庄店面旁,立着一块与梧州六堡茶相关的牌匾。

记者向刘秀凤

茶墨斋:谈谈对六堡茶“槟榔香”个人见解


茶墨斋:谈谈对六堡茶“槟榔香”个人见解

前言

六堡茶,基本上在网络上一搜索,看到的词条里介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槟榔香”。

但关于“槟榔香”那是一篇文章一个说法,一个专家一个说法,它为什么如此神秘,难以捉摸,却为茶人津津乐道。

小弟学识有限,这次考究“槟榔香”的吃法与滋味上,涉及到“槟榔”在中国的历史、医学、文化、民族传统等众多资料,深感学识贫乏。

如文中有谬误或挂一漏万之处,恳请各位包涵雅正。

一,什么是槟榔香?槟榔是何物?为什么会用槟榔香来形容?

“槟榔香”,这一茶香形容词,在别的茶品里,极之鲜见。那是不是就没有呢?并不是的。

像老六安茶,也是有槟榔香这一描述的,并且据我喝过的80年代老六安,确实也有一些槟榔香的甚为相似的滋味。

有的资料上说槟榔香”是“六堡茶”独有的特点,这显然是片面的。(因老六安更为坎坷的历史,所以世面上更为难觅,大家也不用费心费财找寻了。)

我们都知道“香”应该是属于“嗅觉”的。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味觉”去尝了呢?

那不是的,我们光靠鼻子的味,是很难把香气感受完全的,我们只有通过更深一步的进食,通过我们一吸一呼才能较完全的感觉到香气。我们对于香气判断最敏感的部位是鼻腔上方,那里有大量嗅觉感受嗅觉细胞,通过上颚与鼻腔相连地方呼气,通过此敏感部位的鼻腔来感受茶香,可以更容易的让敏感的嗅觉,感受到香气特征与一些直接吸进无法辨别的香气。“槟榔香”有见于《苍梧县志》,而梧州地方以粤语为主,那我们“香”则“味”也。因为粤语中,“香”“味”同意的。所以我们在考察这古人对六堡茶的描述时,我们要考虑到,这“香”是不是指槟榔在口感的味觉呢?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试吃槟榔,不止要闻还要尝。所以在后面的实物品尝辩证中,我们不止要闻实物,更要尝实物。槟榔的悠久文化与历史在我这有限的篇幅内很难进行完全的交代,我们了解一些利于判断“槟榔香”的知识即可,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更深入的查阅相关资料。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槟榔”一词是怎么来的?

槟榔,马来西亚语,pinang,原产地为印度和东南亚直至太平洋岛屿。

此时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们用一个非我国原产,又未见于大面积引种的水果来形容我们“六堡茶”的香气,不就有点奇怪?青茶类有兰花香,那是我们中国产兰花历史上对兰花有极高的赞赏,并把兰花喻为花中君子,这是源于我们的文化对兰花的理解是清雅高洁的;你说我们绿茶类有板栗香,那是我们中国产板栗,而且大人小孩都爱吃,那类似香的,我们也会用板栗香引起我们对此茶的喜爱;红茶类有蜜香,那也是因为我们中国是最早驯化蜜蜂的国家,中国人都知道蜂蜜是个好东西,而且基本上都喝过,这么代表着美好甜蜜的,我们也才会用蜜香来形容,这样是很生动形象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来,用来形容一款茶的香气,基本上都是有一些特点的“清雅”“喜爱”“普及”“美好”等,这些褒义词组合而成的。(单枞的“鸭屎香”此类特怪的茶香形容词除外,^_^)

槟榔原产地并不是中国,我们有记载的文献,我能查到的最早的记录能到公元五世纪《雷公炮炙论》,而有写引种入中国的记载则最早为1000年多年前宋朝。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用来形容一种茶香,那肯定是普及有在吃,并且是舒服美好的。

古往今来,海南人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认为“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宾”与“郎”均意指贵客户之意。用槟榔招待客人那是很体面与盛情的行为。

槟榔是美好的,而与槟榔有着千种传说与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槟榔的喜爱之情。

所以,古时,“槟榔”二字是代表着礼貌的和高贵的一种待客水果,所以用此水果来形容并不为过。

那滋味如何呢?

我们的理学家朱熹为槟榔作了一篇五律诗: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蠲疾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七非中。

还有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谪贬海南后,也曾写下“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

对于槟榔的赞美还有很多很多。不管在留传后事的记叙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槟榔”的喜爱,与他所带来身体上的兴奋与提升都有着很高的赞美,而且在古时“槟榔”在驱虫,除湿气,通关节等药用上也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常吃槟榔会带来口腔上的一些疾病,还有吃槟榔时吐出的脏水和剩渣都很影响现代都市的环境整洁,所以现在人对槟榔带有一些不好的眼光,但在古时,槟榔产于南方热带,所以北方人民能吃上槟榔那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所以说,我们古人拿槟榔香来做为一种茶香的形容,那是有很高的文化与赞美的一种形容词。所以古人用喝六堡茶时能喝到类似“槟榔香”的滋味,那用“槟榔香”来形容,也不足为奇了。

二,槟榔香源于古人对六堡茶的描述,那么槟榔古人是怎么吃的呢?在《苍梧县志》、《中国名茶志》等古藉上记载,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801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廿四名茶之一。虽然六堡乡产茶历史最早起源并不是清代,但是有记载六堡茶“槟榔香”的资料,这是最早的了。

既然对六堡茶的“槟榔香”的描述是基于清朝的,那肯定要从清朝人是如何吃槟榔的的历史上考究。在这考究清朝人是如何吃槟榔的问题上,我们要考察一下文献与传承。槟榔果,吃的方法估计最原始的吃法也是最简单的吃法,肯定掉在地上的果,或者是自己上树接嫩果吃。虽然单纯食用也有兴奋提神之效,但是这样的吃法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比较苦涩,在后面的试验中,也有讲到这个问题。《红楼梦》六十四回,“槟榔荷包也忘记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由此可见,槟榔当时是用“东西”包起来,像荷包一样一口一口吃的。那这“东西”会不会就是荖叶呢?如果是,那就是说,荖叶有可能是当时为了方便携带和增加香气而改良的一种吃法,《红楼梦》中并没有记载这槟榔荷包是怎么包的,包在里面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材料。《红楼梦》此著作并没有写明故事背景是什么朝代,因为那时候有文字狱,所以并不方便明示,那我们就按最近的推算方法,曹雪芹成书时间为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那也就是说,可以推测清朝就已经有包裹槟榔吃的方法。

(据有关资料显示,《红楼梦》中还有记载一些添加香料的吃法,这次我就没有去细查了,以后再补上)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李后主的《一斛珠》里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里有一个信息很重要,那就是“红茸”指的是槟榔,这里有一个字是“红”我们光嚼槟榔是不会有红色的,我们加上荖叶,也不会有红色的,只有加上石灰或者蚌灰。那说明了什么呢?明代琼州诗人王佐《咏槟榔》诗云:“绿玉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己上唇。”在这个诗里“丹脂已上唇”,也说明了“绿玉”是会转为“丹脂”的。还有很多历史文献均有记载,吃了槟榔,吐出的是红色的液体,那就证明了,吃槟榔的流行吃法是要包含石灰的,这样才会有红色的汁液。所以为什么现在吃槟榔要加蚌灰石灰,因为这是传统的吃法,红色好意头,并且有石灰还可以去除苦涩,改善口腔不良反应。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槟榔的文献与历史,特别是一些关于槟榔的故事,有一些还有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里也从中可以透露出很多槟榔吃法的资料。通过这些历史上的文献考证与参考,小弟大胆的认为,荖叶涂抹石灰包着槟榔的吃法,是很早就已经有的了,并且也是比较基本和较好的吃法。即能提升香气层次,又能去苦涩,而且提神兴奋的功效也更强。所以我们在下面的槟榔产品实验品尝中,也是重点在于这一类的测试总结。

三,现代人吃槟榔,是否传承了古人对槟榔的吃法呢?我们是否可以复原古时吃槟榔的滋味呢?首先,我们要提出的是,槟榔香,我们首先不会是在普及超市都能买到的“湖南槟榔”(卤水槟榔),此种槟榔每家企业做的香味口感区别甚大,那是因为现代工业增加了多达几十种的香料所至。

追溯历史,我们湖南吃槟榔据现在流传的说法,那是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有过一场瘟疫,而从海南移民过来的人,因为日常有吃槟榔,所以安然无恙。而从此之后,湖南当地就流传开始吃槟榔了,而当时吃的槟榔则是以槟榔干涂于石灰加糖熬成的酱,一起吃的。那就是当时吃的是槟榔皮加石灰糖浆,所以这次我们也准备了槟榔干。那还有什么地方有吃槟榔的习惯与传统呢?云南基诺族的吃法,则是用胖官叶,石灰,烟丝,梨树皮,包起来咀嚼。吐出的紫红液体还可以涂抹在身上,因云南热带雨林,蚂蟥等昆虫众多,有一定的驱逐功效。而且久吃的牙齿会慢慢变得乌黑,而基诺族人则以此为美。海南槟榔有多种吃法,有的直接生果切开几瓣就直接食用,有的则是用荖叶,蚌灰,包着吃。还有海南黎族的吃法与云南有点相似,也是加烟丝,是以荖叶,蚌灰,烟丝,包着吃。台湾槟榔吃法,槟榔果较为鲜嫩,槟榔也较小,在采收槟榔后,剥除果蒂和较老的部份后,用彰化特有带胡椒香气的荖叶,涂少许石灰将槟榔卷起食用。而且特别讲究荖叶石灰槟榔不可缺其一,不然会给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台湾有一些特别小特别嫩的槟榔,如小尾指大小的,在深圳也可以买到,是直接一口一小个吃掉的。那一种却不用加别的什么辅助配料了,那口感极为清新。两广地区其实也有吃槟榔的习惯,但是当时的交通不便,也因为并非产地,应该也与湖南的一样,所以不可能长时间的食用到新鲜的槟榔,当时没有很好的保鲜条件,所以食用槟榔应该也是以干制品为多。所以如果“槟榔香”的描述并不是源于六堡茶外销的南洋诸国所得到的反馈性的描述,那么“槟榔香”的滋味形容应该是槟榔干,也就是槟榔的晒干皮壳。因为马来西来印度越南也是有吃槟榔的传统,他们的吃法其实与我们的少数民族的槟榔吃法是很相似的,也是以荖叶石灰新鲜槟榔包在一起吃,虽然他们有不同的习惯,会加一点薄荷吉司亚等一些材料混合着,但是荖叶石灰槟榔青果这三者是不可缺的。六堡茶在近百年来,是侨销茶,也就是说销往海外市场是最大的,所以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会不会是由最大的六堡茶消费地传来的“槟榔香”的定义呢?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不管这“槟榔香”是大陆内吃槟榔的人喝过六堡茶后,传开的六堡茶有“槟榔香”;还是因为六堡茶的外销南洋各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因为品饮六堡茶后,因为本地人经常吃槟榔,而习惯性的用带“槟榔香”来形容香气特点,然后再传回苍梧这一茶叶原产地。

经过上面的海南台湾云南等国内有吃槟榔的一些比较原始的吃法上,基本都是有用到槟榔青果,荖叶,石灰(蚌灰,内陆用石灰,近海则用蚌灰)这三种组合着一起吃。不管什么地方什么民族,虽然有加烟丝,有加梨树皮等别的一些香料,但最基本的就这三种,所以这三种配合着吃的方法应该是最为传统的。

不管是由内传外,还是由外传内,我们要考究槟榔的滋味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只要准备好荖叶石灰槟榔青果,这三个这次测试必备的材料即可。而至于别的材料,我们也可以做为旁证。我们要恢复古时对槟榔的滋味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四,通过槟榔寻找“槟榔香”的韵味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要进行品尝的槟榔产品,图片有对应一些简介。

1,槟榔干果(含果壳与果核),未成熟时切块晒干制成,无添加香料等原料。用以入药或者生嚼。还可以用于火锅底料。

2,荖叶,扶留叶、萎叶,用于包裹着槟榔与蚌灰一起吃。

3,蚌灰,除蚌灰之外,听卖家说,这蚌灰里还有一些别的一些秘方的东西。

4,槟榔花,用于煲汤等药用。

5,槟榔成熟种子切片,此买于药店,用于药用,有驱虫化积之效。

6,新鲜槟榔果子,这次尝试重点对象。

7,湖南槟榔成品,多见于各大超市均有销售。这一次我的测试是先以每一个测试品,每一个都先单独细分的品尝,把口感滋味与香气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来组合式品尝。

1,槟榔干果

初闻,有一些生晒的太阳味,比较淡,还夹杂着类似烟味的香气。拿一块不含核的,直接咀嚼,口感比较硬,嚼的过程有一点酸,慢慢口腔液体分泌出来,把唾液吞咽下去后,喉部通过呼吸气,会有一些凉意。随后胸部有闷,但不强烈,口腔鼻腔刺激相对生青槟榔较少。并无特别不适应感,刺激性低,估计与有生晒风干等一系列的处理有关,比较适合初吃槟榔的人。如果吃这槟榔干果时,如果带上核,那就是其涩无比,口腔基本上麻痹掉了。然后喉部收紧有肿胀的感觉,

这个槟榔干果,与六堡茶的“槟榔香”,比较有相似之处在于干闻起的似“烟味”,这一个与六堡茶的“松烟香”“瑶香”是比较类似与接近的。而嚼后那口腔内的感觉与香气则无与六堡茶相似的感觉。所以这槟榔壳干是闻似尝不似。

2,荖叶

这叶子,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干闻起有一些植物的香气,有一点清凉的感觉,如闻薄荷,迷迭香此类芬香植物的感觉,我推断此植物也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的植物香油。拿了两片,拆成小块放嘴里咀嚼,有一股类似干党参香的香气,因为我很喜欢吃党参煲的汤,所以对这香气极为熟悉,然后有一点盐味,舌面、口腔内壁、喉辣微麻,口腔吸香清凉感,类似薄荷的感觉,突然发现,虽然第一次吃,但还挺喜欢光吃这荖叶的感觉的。在吃后的5分钟内,口腔内会残留着这荖叶的植物自然香气,此香气有点与六堡茶的新茶时的植物香气比较接近。

3,蚌灰

这蚌灰也称为槟榔粉,有干湿两种,据说弄湿是为了方便涂抹。闻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香味,有一点淡淡的生石灰的味道。

既然没有香气,我就直接用手指抹一口进嘴巴,有点苦有点凉有点生皮蛋的香味,吃这东西有点怪怪的感觉,还有一点盐味,但是分得很快,一下就又感觉不到盐味了,倒是那皮蛋香味有点留在嘴里,估计我喜欢吃生皮蛋,估计没有吃过生皮蛋的朋友,或者不吃生皮蛋的朋友,比较难以接受这味道。

这蚌灰不管是香气与口感,与六堡茶没有一点点相近的感观感受。可以直接无视跳过。

4,槟榔花

这个据说是用来煲汤的好东西,但是这一次的不管是泡水喝还是直接干嚼,都没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滋味。只是其有一阵干货的气息,有点像虫草花的香气。这个最后多方面品尝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六堡茶应该没有什么大体相关的感受。

5,槟榔成熟种子切片

这个就是成熟槟榔,把皮壳剥掉,然后晒干,要比未成熟时的种子要硬得多,就像一个石头一般。这就是现在大部份药材店里有在卖的槟榔干。闻起来,有一阵椰香味,椰奶味,直接放在嘴里,是根本咀嚼不动的,实在太硬了。我就直接用热水泡来喝。原来的椰香味不见了,喝起来极之苦涩,舌面会麻了起来。喉部也有一点收紧。与干吃新鲜青果槟榔的果核滋味基本相同。

喝完这槟榔种子成熟泡成的水之后,感觉就是与六堡茶根本毫无相关的滋味,除了苦就是涩,香气全无,只有干果时有椰香味,喝泡成的水时,此味就消失了。所以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去药店买槟榔来泡水体验“槟榔香”那根本就是经不起实践测试的。现在药店里能买到的槟榔,就是这种种子切片,一试就知道根本没有一点六堡茶相关的滋味,除非和药店人员说,我要买“大腹皮”(槟榔皮壳干燥后药品),这样倒有可能试出与我第一个测试的“槟榔干果”的口感与滋味。直接说要槟榔干,或者说要槟榔,药店的人拿给你的就是这种成熟槟榔种子,那你是试不出来的。

6,新鲜槟榔果子。

我们要分三个吃法,1,只吃槟榔皮壳,2,只吃槟榔核,3整个槟榔连皮带核一起吃。

1,只吃槟榔皮壳,挑出来之后,干闻有植物清香味,有点甘蔗未成熟时气味,清新中带有甜香,放入嘴中咀嚼,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刺激性,会有汁液渗出,会有一点酸味,然后就有点甜,纯自然的清甜,嚼一段时间吞咽下去还会有滑喉感,很醇厚的感觉。

2,只吃槟榔核,和喝药店买回来的槟榔成熟种子泡的水差不多的滋味,就是苦涩难耐,涩感极之难化。据说,就是因为槟榔核有这种涩感难化,所以才会加入蚌灰来进行化解。舌面,口腔与喉部苦涩肿胀,反正只吃核,是极之难受的事。

3,槟榔青果连壳带核吃,虽然刚这样吃法,因为有皮壳汗液对核苦涩的冲淡,还是无法掩盖其核所带来苦涩痛苦,我忍着苦涩还是坚持了5分钟,期间不断的吐槟榔汁以求减低苦涩感,2-3分钟后,苦涩慢慢减少,喉部肿感也减少了一点,口中也慢慢有一点点清香透凉的感觉,通过吸气,鼻腔也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类似木香的一种香气,而这香气与产六堡茶的“槟榔香”也较为相似。

7,湖南槟榔成品。

这一类的槟榔,估计现在大部份朋友都是可以在超市和小商店里买到的。

这一料的槟榔,因其添加的香料极多,据说多达几十种,吃这一类的槟榔干制成品,除了有槟榔所带来的“劲”外,其实与青果槟榔,槟榔干等的滋味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在测试之前,我已经知道这类槟榔制品,是不可能找出与“槟榔香”类似的滋味的。但是我也在在这里拍照举出,是因为,很多卖六堡茶的新茶商,和刚接触六堡茶的茶友,因为现在大陆内,比较普遍在吃的槟榔是这一类制法的,所以很多人就以讹传讹,说六堡茶的“槟榔香”就是湖南槟榔的香气,那是很不负责的说法。

这种槟榔因为平时与湖南朋友见面时,他们都基本上把这“槟榔”与“烟”一样,会派“槟榔”,我也会相应礼貌的吃上几口。

此类槟榔,因不同企业不同配方,香气与口感极不相同,所以很难总结滋味。用槟榔干基本上就是取成有嚼劲与吃后会兴奋,而槟榔原香味则被配料基本上掩盖完了。

8,来一个最传统的吃法!荖叶槟榔蚌灰合在一起吃!!

一开始有点,微幸香味,应该来源于荖叶,然后有苦有涩,但这次有加蚌灰一起吃,感觉没有光吃核时那么强烈,越嚼越香,伴随而来有整个舌头和口腔粘膜有刺激,喉部有刺激口腔喉部较深处先收紧后清凉持续时间半小时之有多收紧口腔唾液极速的分泌。在随后的咀嚼过程中,已经不用吞汁开始,口中的木香与清凉感慢慢的体现出来,整个呼吸道也通畅了,有凉意,特别喉部的肿胀感。

个人觉得,这不加辅助配料,如果把核去掉一半,然后整个咀嚼还是可以在强忍苦涩,吐完汗液后,只嚼槟榔渣时,香气是比较清新与自然的。这一点感受与喝六堡茶喝到上好茶时,那个滋味是比较接近的。

因为加了石灰混着吃,所以吐出红色的液体。

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之后,我对槟榔香的总结与理解如下:这次测试还不是我最满意的测试,因为荖叶、槟榔也是有不同品种,不同产区,不同采摘季节等各种客观原因存在的,虽然不是很全面也能窥之一二。建议大家喜欢六堡茶的朋友,想更深入的了解的,可以去把这一些产品买回来自己再慢慢品尝验证一下,有实践过,才有属于自己的经验,在现在发达的网络里,要达到这一切,并不难事。

自己试过才知道,切莫人云亦云。

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能与六堡茶的茶香有关系的莫过于这两个重要的东西。1,新鲜槟榔青果,2,荖叶

因为我们只把槟榔果去掉大部份核,然后再以荖叶包着咀嚼,也是一样可以感受得到比较好的清新自然的植物香气。而这一香气的滋味是悠长持久的,与喝六堡茶的滋味也是一样的,也是从头到尾的槟榔香。槟榔香和槟榔味,更似于槟榔生青果,包以荖叶蚌灰合并而吃,之后吸气呼气,通过鼻腔所呈现的木香植物清香和口腔与鼻腔的回甘清凉之感!

而且如果单吃荖叶的那个香感,党参香韵感,其实与我喝过80年代的六堡茶的一些带“参香”的六堡茶是比较相似的,难怪有一些朋友会把六堡“参香”也归纳人“槟榔香”之中,可能是有源于此。

除此之外,这次实验还有一个比较与六堡茶,有点点相连特点的就是槟榔干果皮壳,这一干闻时的特点与六堡茶的“槟榔香”“瑶香”“松烟香”是有共同类似的感觉,但只能说有点点相似,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以此做粗略的定义,会造成新茶友,对于“槟榔香”“瑶香”“松烟香”等一款六堡茶内可能都含有的香感混乱,如果这样那就失去了定义的意义了。而《六堡茶》标准却以此定义,我深感此言论之片面与不严谨。至于“湖南槟榔成品”,“槟榔花”,“药店买的槟榔成熟种子切片”“蚌灰”这些其实与六堡茶的茶气是没有很大的相关的特点的。

这一次的文章讲的主要是古时“槟榔”的吃法,而复原吃法中寻找其相似的滋味,但是,关于六堡茶“槟榔香”的研究并没有完的,槟榔香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常识有限,未经大量总结,望通过此文,能激起大家对六堡茶,对槟榔香的兴趣,从而更多的接触与品茗六堡茶,看更多关于六堡茶的书籍,发表更多自己对于六堡茶的感受,从而使这历史名茶发扬光大。

五、通过吃槟榔可能短时间内的六堡茶“槟榔香”的判断能力与经验吗?有“槟榔香”的才是纯正的正宗的六堡茶?

六堡茶,“槟榔香”是其一个大大的特点,但不是有“槟榔香”才是纯正的六堡茶,判断六堡茶的优质,应该从用料、工艺、口感、仓储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他还有各种香型,如:兰香、荷香、药香、檀木、樟香、薄荷香、果香、蜜香、烟草香、青草香、草席香、木香等。

口感上也有:浓、稠、糯、粘、厚、醇、绵、软、滑、清、爽、凉、甘、甜、润等

汤色汤感上有:红、黄、金、稠、油、透、清、亮等

就如我个人的主观品感,我更喜欢的是醇厚柔滑的,留韵持久的,香气是兰香和木香的。槟榔香在我个人喜爱中,是与兰香木香平级的。

茶是茶,槟榔则是槟榔,我们虽然是从槟榔上体验六堡茶的“槟榔香”,得到的滋味反馈其实最多可以用形象和准确来赞美古人的描述准确性,如我们喝乌龙茶,喝到兰花韵,但兰花有很多品种,

香气也各有不同,只能说神似来表达,并不能说完全一样,而从“槟榔”中体会“槟榔香”,我们也是取其相似的一点点滋味,韵味。

我觉得我们最终还是要不断的多喝六堡茶,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树种的六堡茶,互相多交流与学习中,慢慢体会与结合下来一套自己对六堡茶槟榔香的判断标准与感知能力。理论要与实践结

合,那才可以越走越远,万万不可以弃本逐末!

能否在短时间内,把“槟榔香”的体会到,那要看个人的缘分,必须要有标本茶,标杆茶,如果有前辈指引,那就很容易会心灵神会。但是,六堡茶,现在并不如普洱茶铁观音如此之普及与热潮

,方便通过圈子内较短时间内熟悉与掌握基本,即使像普洱茶铁观音如此普及,也是一样鱼目混珠,让人误入歧途。所以,万事开头难,实在没有标本茶,没有六堡老茶客带领,那就只有自己按

以上的槟榔产品品尝方法一一耐心用心的感受试验。

六、古时的六堡茶,是否与我们现在的六堡茶相同吗?

我们一直在探讨槟榔香,但是即很多时候忘记了古时的六堡茶,并不是完全与我们现在大部份接触的六堡茶,是一个概念的东西。现在的六堡茶,使用的是冷水发酵的后发酵技术,而这一技术的成

熟掌握应该是解放后的50年代-60年代左右。而在清中期到民国时间,虽然也发明了六堡茶特有的“沤堆”(有称为“堆闷”和“奄堆”),后来我们的六堡茶也经历了很多种工艺上的改革与创新,

有无“沤堆”,晒青还是“烘青”(这里的烘是与岩茶焙火相似,非现代的机器烘青),所以我们在考察六堡茶的槟榔香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考察古时六堡茶是如何制作的?与现在的六堡茶是否相同。

虽然,现在的六堡茶,茶厂做的是比较多,虽然也有槟榔香的存在,但是槟榔香的存在,是否就完全可以用工艺上来制作呢?和别的茶类一样,我觉得工艺是一方面,树种,也是一方面。也就是槟

榔香在原种茶上,是比较体现得比较完整的。

虽然我们恢复古时吃槟榔的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恢复古时对六堡茶的制作呢?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因为这就涉及到历史上制茶的传承问题了。

古人在形容六堡茶有“槟榔香”时,并没有很大的篇幅进行描述与解说,所以才会造成今日的混乱局面。

从清末到现代,这一百多年内,经历了太多的动乱与不安,军阀动乱、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这一些社会动乱与文化改革,把中国原来传承的茶叶制作手法已经深深的磨

灭得差不多了。不止是六堡,国内还有很多茶叶的传统已经失传,当然现在社会各界人群也是在不断努力恢复中,希望我们华夏子孙,可以好好的传承这一切。

虽然槟榔香,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之前也是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的东西。

现在《六堡茶》地方标准在2009年出台了。其中槟榔香的定义是:似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香气。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而对“槟榔味的定义则是:似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的滋味。一般多出现在

陈年六堡茶中。

相信大家有认真到了上面的品尝就知道,其实根本不是如此,如果非要说是干燥槟榔有与六堡茶有相似的,我只能说,闻的话,槟榔干燥的外皮壳会有一点点相似的,但容易混淆的。大家不妨有兴

趣的都去试验一下。

对于《六堡茶》地方标准的槟榔香定义,我个人觉得是不够科学全面的,但是不妨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们可以慢慢的在以日后对“槟榔香”“槟榔味”的定义上,通过不断的具体化,专业化,

而不是单单的以简单几句“成熟干燥的槟榔种子”来定义。

六堡茶,不止是“槟榔香”留给我们后人,太多的悬疑与神秘,还有各种古法工艺与仓储技术等更需要我们的研究与学习。

后言

作字不可无法,然法无定法,到自然处便是法。

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堡爱好者,茶是很大的学问,虽在此领域内并没有什么权威的著作与头衔,仅凭个人之陋见终写成文,望此文能起抛砖引玉。

写到最后也发现还想说的还有太多。如:六堡茶的“槟榔香”是如何来,六堡茶“槟榔香”新香与熟香的区别与判断,六堡茶“槟榔香”的不同时间不同滋味,六堡茶“槟榔香“与仓储的关系等等

。但基于自己知识还未成系统,实着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望日后知识沉淀下来之后,再另起篇章与大家交流。

最后,感谢各位的赏脸阅帖,在此敬上!

普洱“生茶”“熟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普洱“生茶”“熟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是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在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商品分类上,按产品的特性,有自然分类和学科分类。因此,普洱茶有着生茶和熟茶的一个区分,那么,普洱生茶和熟茶如何区分?我们购买时该如何区别自己想要的茶呢?

区分生茶和熟茶我们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制作工艺”区分

生茶制作工艺是指将鲜叶进行摊晾、杀青、揉捻、晒干后成为生散茶(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高温蒸软后放入模具定型,压制成砖、饼、沱的形状,经过烘干或自然晾干后成为紧压茶品。熟茶制作工艺是将晒青毛茶进行人工洒水渥堆发酵成熟散茶,其他工序与生茶一样。

二、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有没有经过“渥堆、发酵”

渥堆是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70厘米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普洱茶又分为生茶与熟茶,生茶是未经渥堆发酵的,刺激性比较大。熟茶是经渥堆发酵的,不寒不热。

三、通过“外观”区分

生茶的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熟茶的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四、通过“汤色”区分

生茶的茶汤以黄绿、青黄、金黄色为主,好的陈年生茶的汤色一般橙黄明亮。熟茶发酵度轻者多为栗红色,发酵度重者以暗红色为主。

五、通过“口感”区分

生茶的口感强烈、茶气足、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冲泡,茶汤清香、水甜而薄、略有苦涩味(好的生茶苦能回甘、涩能生津)。熟茶浓稠水甜,入口醇厚、绵软,回甘、生津自然,几乎没有苦涩味,新的熟茶有渥堆味或略带水味。

六、通过“叶底”区分

新制生茶的叶底以绿色、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把叶条像扭橡皮筋一样扭转,一般会回过来的是好茶。熟茶渥堆发酵度轻的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度发酵的叶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叶片硬而易碎。

你究竟是不是真的会喝铁观音


如果小编问你,你是不是真的会喝铁观音?可能回应小编的会是一记白眼,喝铁观音难道还分真喝和假喝吗?小编可不是这个意思哦,喝茶之道可不像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简单,那么为了弄清楚你们是不是真的会喝铁观音,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这铁观音的喝茶之道吧!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则是综合了红茶的发酵以及绿茶的不发酵这两个特点,所以铁观音就位于它们的中间——是半发酵,茶农采回的鲜叶务必是完整的,然后再进行凉青、晒青以及摇青。一般的品饮我们可以从来"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这几方面去入手。

首先是闻茶香:铁观音与其他茶种最大的差别其实就是在于其所具有的那独特的那股自然的兰花香气,好的铁观音在冲泡后,我们闻其盖子是会闻到尖锐的兰花香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注意一点——干茶不是越香越好。其次便是品口感:好的茶入口十分顺滑、丝毫没有苦涩之感,在吞咽后立马会感觉喉头泛起阵阵甘甜、其口感也是饱满并且醇厚,会让人口齿留香。最后则是看茶汤了:茶汤要十分清亮,并且少末,至于茶汤的颜色的话,是和茶叶的颜色有关,这倒不必做什么过分的要求,但对茶汤是否含香这一点就要注意了,这样才可以避免茶香漂浮但总不入味的缺点。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否懂得了其中的品茶之道呢?当我们懂得了其中的品茶之道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日后的品茗中,我们从中得到的相比之前就更多了。还等什么呢?学到了这么多之后,还不赶紧去泡上一壶吗?

初谈六堡茶香


初谈六堡茶香

在喝过一段时间或者一定数量的六堡茶后,不少茶友会发现:六堡茶的香气非常丰富,槟榔香、菌花香、松烟香、木香、樟香甚至荷香、豆香……六堡茶变幻莫测的香气究竟从何而来?如何分辨香气?记者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与茶青、工艺等有关

我最喜欢六堡茶的一大原因,就是它变幻莫测的香气。如你买一筐六堡茶存放,一边存一边喝,你能体会得到它一直在变化着。”南宁市资深六堡茶藏家李良荣说,茶叶的香气跟加工用的茶青、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存放时间长短都有关系。

学茶科班出身、六堡茶藏家贡国璋说,六堡茶不论是茶青、制作工艺都存在多样性,如茶青就可能来源于梧州苍梧县的六堡群体种、广西本地的桂青种、龙脊种,以及引进的云南大叶种等。制作工艺上,现代工艺六堡茶和传统农家六堡茶就有所不同,其中农家六堡茶的工艺还有细分。如此诸多可能性使得决定六堡茶香气的因素变得更具随机性,每一种组合都可能会带出不同的香气。

根据决定因素可分四大类

尽管六堡茶香气丰富多样,但仍有人将其进行了分类。如年份较新的茶仍以原始茶青中所带的原香为主,荷香、豆香、樟香等皆属此类。荷香会出现在以云南大叶种幼嫩茶芽制作而成的新茶中;豆香则出现在桂青种为主的茶叶中。

主要由制作工艺决定的香气,则有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松烟香,这是农家六堡茶中最常见的,因制作过程中用松柴或松树叶烟熏而成。还有菌花香,则是因茶饼中出现“金花”而生成,具备一定偶然性。

随着自然存放过程中原香一点点散失,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仍在继续,茶叶开始出现木香、药香、参香,统称为陈香。“这些香气的出现,必须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陈放转化,所以也有人将此作为判断茶叶年份的参考之一。”南宁市茶叶藏家梁展明介绍。

当然还有一些香气是茶青、制作工艺、存放条件、存放时间共同决定才能出现的,例如特殊槟榔香。分辨香气要找到标准对照品

走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六堡茶香气尚未有有力的科学研究论述,几乎都是茶友藏家们自己感悟后在交流中总结。“香气的成分很复杂,理论体系还未形成。对六堡茶香气的研究,几乎还是一张白纸了。”有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对六堡茶开展系统的科研,以利于六堡茶的发展壮大。

资深人士们认为,分辨六堡茶香气没什么诀窍,只有多品鉴,多对照,多交流,多总结,功到自然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标准对照品,否则,一旦走偏就难调头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槟榔香,究竟是个什么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