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入选自治区重点项目

近日,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新建的六堡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成功入选自治区2017年度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据了解,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由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评审,要求项目能体现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导向,具有鲜明的地方或民族文化特色,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入选项目可在规划指导、资金扶持、市场推介、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得扶持和服务,加快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本次入选的六堡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是梧州市首家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计划建设原种六堡茶茶园1000亩,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要求,建设4000平方米的杀青、揉捻、堆闷、烘干、陈化车间,以及500平方米的六堡茶非物质文化展示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建成500亩有机茶园、约2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和约200平方米陈列展示馆,成为目前梧州市规模最大的原种、原产地、原工艺的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和企业。

延伸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夜访梧州调研六堡茶发展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夜访梧州调研六堡茶发展情况

3月1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空降梧州,调研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周光华,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刘俊,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自治区粮食局局长吴宇雄,自治区供销社主任王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和生,自治区农垦局巡视员、集团总经理杨海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汝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一农,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顾跃,自治区农机局副局长江垣德,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覃武,广西农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树恒,广西林业集团总经理许锋,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总经理覃业传,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莫菲城等陪同调研。

梧州市市长朱学庆、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黄恩以及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张秀隆副主席详细了解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存在的问题。询问新成立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博士关于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发展状况。

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博士向张秀隆副主席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品质特征、保健功能等情况。并就公司的运营发展、业务运转、以及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向张秀隆副主席汇报相关情况,并赠送了《六堡茶大观》。

张秀隆副主席对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模式表示赞许,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表示肯定。他指示要吸引更多广西的龙头茶业企业入股六堡茶公司,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更多支持。将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龙头茶业企业集团,不断支撑和引领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调研之余,张秀隆副主席一行人还在现场品鉴六堡茶,并就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的进行详细交流指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组到梧州市开展六堡茶产业调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组到梧州市开展六堡茶产业调研5月28日,由自治区商务厅何海玲主任、瞿国堂处长、肖利前处长和广西茶叶协会郭异会长等组成的“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调研组到梧州开展茶产业调研活动。市商务局局长梁冰及相关科室人员陪同调研。市农业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信息中心等政府部门以及梧州茶厂、茂圣六堡茶、天誉六堡茶等企业参加调研。

当天上午,调研组就“如何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发挥六堡茶引领作用”召开座谈会,听取各部门、各企业的意见。大家就梧州六堡茶的种植情况、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品牌建设及营销情况、延伸产业发展情况、电子商务运用情况等畅所欲言,互动频繁,现场企业热烈而和谐。

调研组表示,近年来梧州六堡茶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广西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必须充分发挥梧州六堡茶的龙头引领作用。调研组指出,下一步梧州要进一步加强六堡茶品牌打造、强化“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市场营销,同时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开发茶旅游。

座谈会后,调研组还实地调研了梧州茶厂、茂圣六堡茶、天誉六堡茶等茶企业以及位于龙圩区的六堡茶产业集中区,进一步了解了梧州六堡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政府部门扶持的具体事项。

天誉茶业获评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 誉见“淘宝特色中国 · 梧州馆”开馆!


天誉茶业获评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誉见“淘宝特色中国·梧州馆”开馆!

天誉茶业获评“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

1月23日下午,天誉茶业荣获“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牌匾。梧州市副市长邱锡荣、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凌,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吴舒沁,副主席谢换荣等领导出席仪式。

天誉茶业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六堡茶科普知识的积极性,加强六堡茶科普阵地和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我市六堡茶科普事业发展,于2017年8月申报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六堡茶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由六堡茶文化科普廊、六堡茶文化展示厅(六堡茶文化展示厅共分五个区:六堡茶文化展示区、六堡茶品茗区、多媒体播放区、茶艺演示区、产品展示区)、六堡茶现代工艺生产车间、微生物实验室等多个六堡茶科普功能区组成共8400㎡。

▲邱锡荣副市长作重要讲话科普教育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实现科普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让公众在科普教育基地中受到寓教于乐和生动形象的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让梧州市特色产品传播起来,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科普文化精神粮食,在科普活动中不断宣传自己,壮大自己。

▲邱锡荣副市长为吴燕董事长授牌▲吴燕董事长在介绍企业产品设计理念天誉茶业与梧州学院经管学院和梧州市六一幼儿园达成六堡茶生产和六堡茶科普知识现场教学基地,将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等知识,通过国学互动、茶艺表演、等显浅易懂的游戏形式宣传六堡茶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六堡茶文化的熏陶,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爱上六堡茶。

科普活动现场▲2017年12月13日,天誉茶业在梧州学院科普六堡茶知识。▲2018年12月11日天誉茶业在梧州商贸学院进行科普教育,共建六堡茶文化传承、电子商务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1月12日科普教育从小做起,天誉茶业在梧州市六一幼儿园科普六堡茶知识。

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作为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天誉茶业将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尽我们所能去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的推广和宣传!

誉见“淘宝特色中国·梧州馆”

2018年1月23日上午,淘宝特色中国·梧州馆于梧州市龙圩区南宁百货三楼正式开馆,梧州市副市长王腾等领导出席本次仪式。

淘宝特色中国·梧州馆的开幕,实现商品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的模式,共同推动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天誉六堡茶产品展示

广西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报告会在自治区党校举行


广西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报告会在自治区党校举行

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茶文化,提升桂茶影响力与美誉度,推动以六堡茶为代表的广西茶产业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危朝安副书记10月27日赴六堡镇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校的邀请和安排下,11月12日晚,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博士在自治区党校报告厅向5个主体班学员就“广西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做了精彩的报告。

报告从茶叶分类与健康品饮、中华茶文化与广西茶文化、广西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兄弟省市茶产业的发展借鉴以及广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等几方面展开,介绍了茶叶的起源、分类、品饮方式的演变、健康效用,详细讲解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广西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地位,分析了广西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以浙江、湖南、云南、福建等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为借鉴,提出了广西茶产业发展的趋势、措施及前景。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六堡茶的健康价值、历史和文化以及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情况。

报告会上,马博士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学员对茶文化与茶产业特别是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参加此次报告会的人员有自治区党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以及县处一班、县处二班、少数民族班、女县处班和中青班等5个班级的学员等200余人。

梧州海关启动“龙腾”行动 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重点保护企业名录


梧州海关启动“龙腾”行动 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重点保护企业名录

近日,记者从梧州海关获悉,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从今年8月1日至11月30日,梧州海关将开展为期4个月的“龙腾”行动,即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其中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8年度重点保护企业名录。

今年的“龙腾”行动,海关在2017年的基础上优化和扩充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名单,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重拳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全国海关以机械制造、日用家化、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企业以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对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等目的地侵权货物实施针对性打击。

据了解,广西目前有4家企业入选“龙腾”行动重点保护企业名录,梧州一共有2家,分别为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梧州海关已为“龙腾”行动重点企业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企业开展维权工作。同时指导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知识产权备案,并联系总关、总署快速办理企业的备案申请。

行动期间,海关将全面梳理“龙腾”行动重点企业进出口数据以及被侵权风险信息,提升侵权联防联控水平。近年来,梧州海关先后查获FAG牌轴承、雅马哈(YAMAHA)牌发电机、蒙娜丽莎牌马桶、三星及苹果牌手机壳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保护了相应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非遗六堡茶文化推广交流会在梧州举行


非遗六堡茶文化推广交流会在梧州举行7月2日上午,非遗六堡茶文化推广交流会在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举行。广西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顾航一行参加本次活动,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荣志晓陪同出席。本次活动指导单位是广西自治区文化厅,由濡菲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黑石山茶厂主办。濡菲六堡茶创始人韦洁群女士致欢迎词。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顾航讲话并主持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文化厅领导代阎崇年老师赠送黑石山茶厂书法作品。活动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各方宾客参观体验非遗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濡菲六堡茶的创始人石柱斌先生和韦洁群女士均为土生土长的六堡人。石柱斌先生家里姐弟众多,初中毕业就在苍梧县土产贸易公司参加工作,赚钱养家并肩负起送弟弟们上学的重任。石柱斌先生于1976年由苍梧县土产贸易公司到六堡镇公社茶厂担任厂长一职,直至1986年六堡公社茶厂因意外失火倒闭才离职回乡下创业。韦洁群女士自幼便经常跟随父母到茶场里面,自小耳濡目染,对六堡茶表露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有几个瑶族制茶老前辈惊讶于她对六堡茶的兴趣和天赋,私底下一直有意培养她的制茶技能。在跟随瑶族老前辈学习几年后,韦洁群加入了六堡公社茶场的日常工作中,凭借过人的天分与不懈的努力,得到茶厂里面精制发酵车间一众老师傅的赏识,由茶场的普通员工转为茶厂车间技术员。接下来的十多年,韦洁群在一众老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对于六堡茶加工流程以及制作技艺更加熟练精湛。在收获赞赏的同时韦洁群也吸引了石柱斌厂长的目光,最终两人以六堡茶为媒成就一段美好姻缘。1986年六堡公社茶厂由于意外失火倒闭,夫妻双双离职回塘平村创业。夫妻二人在创业的同时也不忘在塘平村收购一些好茶并完好地储存下来。直至2000年,夫妻二人看到六堡茶产业复兴的苗头,着手准备建立自己的茶厂,即今日的黑石山茶厂。凭借丰富的制茶经验夫妻二人制作出品质上乘的六堡茶,开始为六堡茶的崛起之路默默奋斗。与此同时,他们的小女儿石濡菲从小耳濡目染,也对六堡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于2006年接管了黑石山茶厂。夫妻二人商议决定以小女儿的名字濡菲作为茶厂产品的商标,这便是濡菲六堡茶的由来,也蕴含了夫妻二人对六堡茶这份事业能世代相处下去的美好期待。自2006年开始,石濡菲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致力于六堡茶的种植、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的工作。六堡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韦洁群女士荣获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六堡茶制作技艺于2014年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年底,韦洁群老师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濡菲也成为了新一代的自治区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处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所以获此殊荣后韦洁群和石濡菲意识到必须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并普及传统六堡茶的纯手工制作技艺。作为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厂,她们每年在厂内开设三次培训班,把六堡茶的制作技艺传授给当地的村民们。累计培训指导人数达到100多人,以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模式扶持手工制茶的农户多达60多户,以合作社的形式培训38户农户成为本村的传统制茶能手。在培训班里面挑选出技术过硬的学员担任茶厂的生产工和技术员,为提高和传承传统六堡茶的制作技艺做出必要的贡献。

让梧州六堡茶品牌这张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打得更响 传播得更远:自治区韦宁副主席到圣源六堡茶走访调研


让梧州六堡茶品牌这张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打得更响传播得更远:自治区韦宁副主席到圣源六堡茶走访调研

自治区韦宁副主席到圣源六堡茶走访调研

4月13日,自治区政协常委、梧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梧州市委会主委韦宁,和梧州市政协常委、学习文史委主任罗本有,民盟梧州市委会秘书长陈炯昱、办公室主任言彩金等,到圣源茶业公司进行六堡茶产业及六堡茶文化发展的专题调研。韦宁副主席等一行受到了圣源公司董事长李月梅的热情接待。

在走访调研中,韦宁副主席向李月梅介绍了这次走访调研的目的。认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各省各地区越来越重视对地方特色资源挖掘和文化推介宣传,同时,中国茶叶也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更多更大的各种外交场合、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文化传递作用。前不久,由梧州市政府主办的“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活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成功举办,也体现出梧州市委、市政府对努力打造梧州六堡茶品牌,积极推介梧州六堡茶文化,做强做大我市这一农业支柱产业的决心和气魄。

在走访调研中,韦宁副主席还关心了解作为我市六堡茶生产龙头企业圣源公司在参加这次海外六堡茶推广,以及前不久圣源圆满完成了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第五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生产制作外事礼茶、品饮特供茶的任务等一些相关情况后,对圣源茶业在海外参展所受到好评所取得的收获,和六堡茶在国际和平事务中首次作为外事礼茶感到十分高兴。调研期间,韦宁副主席、罗本有主任等一行,还就梧州六堡茶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相关话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打造好六堡茶文化这张历史名片,大力挖掘“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在这次走访企业开展六堡茶文化专题调研中,韦宁副主席等一行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圣源产品展示厅、生产车间、茶叶储存库、六堡茶文化长廊等,鼓励圣源继续努力,积极抓住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机遇,主动把握好市场动态,精心研制出更多更精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六堡茶,让梧州六堡茶品牌这张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打得更响,传播得更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广西梧州茶厂调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广西梧州茶厂调研

9月2日下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章远新率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广西梧州茶厂,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参观了梧州茶厂六堡茶陈列馆,向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对梧州茶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做法表示肯定。梧州茶厂近年来十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研发团队;2011、2012、2013三年研发费用分别占到当年销售收入的4.13%、5.26%、6.31%;开展研发项目14项,成功探索了六堡茶发金花关键控制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六堡茶发酵自动控制技术;成功研制出槟榔香六堡茶、金花六堡茶系列产品;2013年特色产品收入达到年销售收入的60.1%;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企业获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梧州六堡茶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创新成果《六堡茶发金花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崎峰、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竺坤松陪同调研。

广西:六堡茶项目通过验收


7月23日,梧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市农科所(市六堡茶研究院)主持的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合同编号201001029)和《梧州市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合同编号201302302)进行了验收,验收会议在市农科所举行。

在听取项目单位的工作报告、核查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材料并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质询后,专家组认为该二项目的技术路线可行,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通过《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六堡茶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建立了面积57亩的无性系六堡茶苗圃1个,建立了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1386亩;通过《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项目的实施,对六堡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茶褐素等几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加工阶段六堡茶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分析。两个项目的实施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发

日照绿茶生产基地


日照绿茶生产基地是在山东省日照市,它的生活环境昼夜温差大,对于茶树的生长也是有好处的。

日照绿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日照绿茶具有干茶墨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并素称“北方第一茶”。

日照绿茶产地:

日照绿茶,山东省日照市特产,日照绿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

日照绿茶产地环境介绍:

日照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其他两个海绿茶城市分别为韩国宝城喝日本靖港。日照的自然气候冬暖夏凉,春寒秋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能够达到900毫米左右。同时产区内的昼夜温差大,生长期内每天长达14小时的光照,更加有利于茶叶内的营养物质积蓄,日照绿茶才会有叶片肥厚、耐冲泡的特点。

日照曾经对日照绿茶产地范围提出了产地保护申请,于2006年3月23日起对日照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山东省日照市的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现辖行政区域。

日照绿茶一般一年采春夏两季,春茶的特征茶叶嫩小(芽)叶厚,冲泡出来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口感清醇、鲜活清香、有浓郁的板栗香、豌豆鲜味。夏茶和秋茶明显不如春茶香醇有滋味,所以日照绿茶在春季新茶上市的时候销售最为火爆。

日照绿茶口感清醇,还有板栗的清香。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龟苓膏历史文化考古廊道、生产原材料展示柜……1月19日,梧州市中恒集团内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在讲解员的引领下,10多名远道而来的游客参观了园内陈列的各类展品。透过玻璃窗,游客们还现场目睹了龟苓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龟苓膏是梧州的传统药膳,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梧州民间一直沿袭着古代龟苓膏的制作工艺。2006年,梧州龟苓膏作为梧州市特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广西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梧州制药类龙头企业——中恒集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龟苓膏生产基地,以弘扬龟苓膏文化、打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为宗旨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也在基地内顺势而建。中恒集团执业药师莫桂坚对记者说,在这个集游览、购物、品尝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园中,游客可以“走”过梧州龟苓膏始于秦朝的历史长河,听到龟苓膏的“两文钱”“秦始皇南寻长生药”等故事之余,还能够购买、品尝到地道的龟苓膏。据悉,每年有将近10万的游客从这条龟苓膏文化长廊中走过,大大拉动了龟苓膏产品的销售。如今每逢周末,在梧州市新建起来的富民特色文化街里,梧州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六堡农家茶商陈伯昌边张罗着茶庄的生意,边与一众茶友交流茶经。走进陈伯昌的茶庄,横杆、茶炉、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六堡茶制茶器具古色古香,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茶庄内的六堡茶文化墙上,详尽展示着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的采摘、杀青、揉捻等9项工序。陈伯昌是梧州市六堡乡人,祖父辈都是以种茶、制茶为生的茶农。他向记者介绍,从1500多年前起,产自梧州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就一直在梧州地区流传,祖父辈常对他说,六堡茶的魅力在于它原生态的工艺和文化。如今,陈伯昌继承了祖父辈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尽管打造了一炮红、霜飞红等六堡茶系列品牌,但制茶工艺依然沿用传统。“六堡茶曾几经兴衰,近几年才又得以复苏,我希望它能一直兴盛发展下去。”陈伯昌说,让他欣慰的是,发展至今,梧州全市拥有六堡茶厂38家,六堡茶商260余家,种茶的农户30多户,茶园面积约6万亩,成立了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六堡茶因此在梧州民间焕发蓬勃生机。据了解,近3年,由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六堡茶的整体市场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3年的产量近9000吨。陈伯昌表示,机械化生产让六堡茶的产量以及销量有了提升,但在市场的冲击下,其制作技艺背后的文化能否保留,是他最关注的问题。据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叶羽脉介绍,梧州有着21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丰富,梧州龟苓膏、六堡茶、梧州纸包鸡等制作技艺均是当中的瑰宝。实际上,对这些非遗加快产业开发,实现传承发展,梧州曾进行了可行性的探索总结。今年,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计划于4月把梧州纸包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福建商人林艳光看中了梧州纸包鸡的产业商机,2011年,他开始在梧州市投建厂房,批量生产梧州纸包鸡,打造“广西手信”产品。“近两年,非遗产品走市场的环境好了,产品有了销路,一年就卖了2万多件。事实证明,这些有着文化蕴涵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打响。”林艳光说。目前,梧州传统技能类非遗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两年,梧州全市10余家龟苓膏厂家年总产值以大于16%的速度增长,年销售总额近2亿元;六堡茶年产值超9亿元。2012年,中恒集团广西梧州双钱事业有限公司等4家生产梧州龟苓膏、六堡茶等产品的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梧州市对纳入文化产业项目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投入专项发展资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编印《梧州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等措施,加强招商力度。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梧州有着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传统技能类占了近1/3,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尚有许多待挖掘的空间。“但对于非遗技艺的开发与利用,当地的文化部门尚未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多数当地百姓对此的认识也不足,这还需要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该负责人称。

需重点保护云南古树茶


需重点保护云南古树茶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绵延万里,汇聚了大量野生动植物,其中就包括种群庞大的野生乔木茶树在内的山茶科植物。历史研究证明,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存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广泛认同,云南茶叶资源正被加速开采,如何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做到既保护古茶树又合理开发,维护其可持续发展则显得尤为迫切。发展生态和茶文化的需要少数民族先民通过摸索植物习性,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模拟或利用森林生态生产是一种古老但成功的茶叶栽培模式。云南山区地广人稀,不施肥、不翻地的广种薄收方式,无形中保持了生态天然。山区交通不便,茶叶仅在春季采摘,留有大量时间可供茶树积累养分,无人影响的古茶树生有较多附生植物,直接增进了物种多样性。澜沧江流域居民或许是最早引种并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人,悠久的种茶、制茶史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茶道、茶医、茶舞等内涵丰富的茶事活动,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等已作为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是必备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它已经浸透到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茶马古道是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纽带,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为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古茶树资源这一物质基础。维持茶树物种资源的基础古茶园产茶具有现代种植茶园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被广泛认同,并被市场拿来炒作利用,推动资金追捧,其结果造成茶树过度采摘,对古茶园造成严重伤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普洱茶知识的普及,告诉消费者普洱茶不仅讲究原料好,制作工艺及后期储藏环境同样重要。另外,茶树在特定环境经千年自然选择已独具特色,不同区域及品种的茶叶魅力各不相同,分散市场需求也有助于缓解茶叶过度采摘问题。如分布在临沧市境内勐库大叶种茶,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嫩芽肥壮,茸毛张显。生长在凤庆等滇西茶区的凤庆大叶茶,叶色绿润、叶面隆起,茶汤滋味浓而甘甜。产自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冰岛长叶茶,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茶气特强。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茶的茶气更强,滋味浓烈甘滑。仔细比对不同区域茶叶,将能更深刻体会到普洱茶所蕴含的无穷变化魅力,来自古茶园的原料无疑最为纯正,保护古茶园除了维护茶叶纯正外,也是保护茶树及基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适度开采与管理得当方能长盛不衰经济活跃,则茶叶需求旺盛。若对古茶园形成的历史不清楚,单纯保护古茶树却破坏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只会弄巧成拙。不去了解茶园长期形成的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对古茶园会构成更深层的威胁。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过度采摘茶叶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和管理方式,终会造成古茶园的惨重损失,甚至消失。古茶园历经千百年岁月,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要兼顾生态与市场同步发展就要杜绝浮躁,首先是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茶园的历史、特性和保护意义。其次就是企业联合管理者共同开发和保护,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在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的情况下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力量,制定完整的长期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苍梧县召开六堡茶产业项目推进会


苍梧县召开六堡茶产业项目推进会

5月16日,苍梧县召开六堡茶产业项目推进会,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县长谢善高、县政协主席黄海平、县政协副主席曾庆梅,六堡镇主要领导,县农业局、茶业局、财政局、住建局、林业局、水利局、六堡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投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谢善高听取情况汇报后指出,前段时间,我县与深圳飞尚集团签订了六堡茶产业发展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需提供的各种用地要尽快落实好。9月份即将举办的六堡茶文化旅游节是提升我县知名度,进一步打响六堡茶品牌的好机会,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接待酒店的建设要马上着手开始前期相关工作,县国土部门要进行研究,从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着手,做好用地的供给。要增加新的垃圾场,6月底前要竣工,7月份要把垃圾处理完,为六堡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要做好六堡茶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有一至两家企业在六堡茶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开工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仓储建设等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要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六堡特色小镇建设的总规、控规等工作。水利部门要整合资金,把河道景观建设与河道整治结合起来。各部门、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把各项工作完成好。

黄海平在会上指出,特色小镇要加快申报,相关资料要加快完善。六堡茶种植方面,要尽快召集各镇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努力完成今年六堡茶种植任务。六堡特色小镇建设的项目要尽快确定,六堡茶文化旅游节项目要尽快敲定,旅游酒店建设、规划修编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与会的各单位领导分别在会上提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下阶段工作推进提出了意见、建议。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1952年11月14日成文的《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此档案现存于苍梧县档案馆)

六堡茶生产历史悠久,远销广州和港澳地区,期间虽经抗日战争,一度衰落,但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解放初期,经政府的扶持、引导,六堡茶生产交易得到了恢复性发展。苍梧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一件名为《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档案,详细记录了解放初期六堡茶生产销售情况。

《报告》全文共8页,约6000字,系普通白纸使用钢笔书写而成。成文时间为1952年11月14日,作者郭镇安。这是当时广西省茶叶改进工作组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方式进驻十区(今六堡镇)塘平、不倚等地农家,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建立示范典型,开展劳动竞赛、进行茶园改良、推广科学耕种方法建立新式茶园而形成的工作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六堡茶的茶区分布、产量,种植、采制、踩制的方法与工艺,茶叶生产运销和成本等相关情况,颇有参考及研究价值。

1952年9月,六堡茶区刚完成土改复查,茶价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茶叶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的起色。《报告》在“茶叶产量情况”中指出,苍梧“出产茶叶的九、十两个区,旧称五堡及六堡”。“第十区有茶的高涧、塘平、不倚、四柳、梧桐、理?、六堡七个乡,年产(茶叶)500000斤,该区茶叶年出口量为552889斤,内(含)贺县的茶叶约五六万斤。1952年9月17日卖出茶叶440270斤。其中茶产最多为塘平79680斤,不倚73612斤,总称六堡茶区。第九区出产茶叶的安乐、万生、富丰、大碑、木皮、民生、合源、富宁、大正、狮寨10个乡,年产371660斤,统称五堡茶。另合水、外深、武岭三个乡出产茶12000斤,叫长发茶区。”当时苍梧五堡六堡两区的茶园以黄笋顶为中心,沿溪流展开,与北面的贺县茶区相连,形成一个大茶区。苍梧全县茶园面积约26000亩,共产茶883660斤。虽与历史上鼎盛时期相比还相差很远,但之前战争造成的茶叶生产消费不振的境况已有了相当的改观。

当时的茶叶运销基本上靠肩挑船运,经合口圩、狮寨、长发集散后,由昔日的茶船古道运往广州。《报告》在“茶叶运销”章节中提到,“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

《报告》对六堡茶踩制成本和毛茶成本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六堡茶踩制成本调查”章节中,详细罗列了筛工、踩制、柴火、篓价、上船搬运费,合口至梨埠、梨埠至都城、都城至广州等各环节的运输费用,还有毛茶收购价格,苍梧县茶叶完税率以及广州市场六堡茶的价格等。

“茶农经营方法”章节介绍了垦地播种、施肥、中耕、收种子、病虫害、茶树生长等情况。当时种植和经营比较粗放,春二月,茶农用火烧除山坡上的杂草后,在坡上直接挖穴播种,穴径4至5市尺,穴距2市尺,每穴放一大把茶果,外加一小把草皮灰,茶果不去壳,有80多粒籽,每亩用80至100斤茶果。头两年同时间种木薯,幼苗长出时,一丛8至10株,因阳光空气不足,以后逐步萎缩枯死,仅剩一两株,平均高度60至80公分,第三年可收茶。茶园坡度大,在30度以上,有的达60至70度,无梯形,排水沟也很少,仅在四周挖一条水沟,使水不流入茶园。茶树成长以后因不再施肥,不剪枝修整,也不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园普遍逐步老化,产量低,每亩平均仅出产30斤茶叶。

“毛茶采制”章节中介绍了茶叶采摘、炒制、揉捻、烘干等环节的工艺。每年农历三月底可采头遍茶,当时茶农缺乏科学的指导,“采摘时不论芽叶的多少,也不管新枝的长短,凡今年新出枝叶,一起采光。”因采摘过度,导致产量下降。茶农采茶一般“天光上山,日暮而归,晚归后,炒至半夜,做完为止。”炒制,一般用锅头炒青,每次放四五斤生叶,炒二分钟。有的为避免锅破烂,用蒸气杀青。揉捻时用脚,在大?箕内揉。揉好后堆积至翌日,晒至半干。老叶则堆放很久,有堆放两日,使其变黑。天气好用太阳晒干,雨天则用明火烘干。烘茶用焙笼,高65公分,宽50公分,下面有30公分的缺口,罩在火灶上,用柴火烘干,每次得干茶五六斤。老叶则用松枝烘,利用烟薰。茶叶多则用茶?焙,?是砖砌成的,大小不等,大致用砖150块,可用10年左右。用明火?焙的茶叶,成品条索不美,焦的不少,且烟味较重。

《报告》对六堡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将旧式茶园改造成新式茶园,将茶园改成梯形,中耕茶园时,将茶树修整补株;采用新式种植法,穴径1尺,植距4尺,行距5尺,不带果壳下种,每亩施肥70担以上;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采摘要有一定标准,不能老嫩一扫光;指导互助制茶,相互交流经验;改用炭火焙干,以增加茶叶香味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入选自治区重点项目》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