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一茶叶店珍藏34年六堡茶毛茶开封邀众人品尝

存放了30年的六堡茶毛茶,依然乌黑油润,看着很有生命力。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钟丽娅摄

尘封30年的六堡滋味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钟丽娅

一天,南宁市金湖路一个茶叶店内,众人看着一个锈迹斑斑、面目全非的铁皮罐子,既紧张又兴奋。因为罐子上贴着一张泛黄并且破损的标签,上面的手写钢笔字已经十分模糊,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中青……紧压六堡……标准样”,下落款“1980年3月”。

没错,这是一罐尘封了34年的老六堡毛茶茶样,34年来一直没开封过。里面的茶叶变成了怎样?开汤后会是怎样一种香气?滋味又将转化如何?众人都无比期待。

不是每个人都能喝到真正的老茶,能遇见即是一种缘分,要珍惜。

“这一罐绝对是真正的老茶了,是1980年我厂的六堡茶原料桂青茶收购标准样。一级样要分上青、中青、下青三等,这罐是中青样品,一直存放在我们样品室里,这么多年来没开过、喝过。这次专门拿出来和茶友们鉴赏并开汤尝尝滋味。”茶罐的“主人”张先生向大家介绍道。

果然,打开茶罐的过程并不容易。多年的铁锈已使接口处粘合,只能动用小刀撬开一个小口,顺时针挪几下,逆时针扭几扭,撬了近10分钟才打开。盖子一开,大家纷纷凑头靠近,先睹为快。只见罐内的干茶,有叶有梗,细长紧结,黑褐油润,干爽挺括,看上去十分有生命力,完全不像“老人家”。

“这与市场上那些故意‘做老’,号称也有三四十年的六堡茶区别太明显了。故意‘做老’的茶叶上会有一层灰蒙蒙的白霜,叶片看上去柔软无力,无精打采,看起来就是一副不太健康的模样。再看这款真正存放了三十多年的老茶,依然精神矍铄,生机勃勃,所以有时茶客得相信直觉,懂得分辨。”茶友邹先生很兴奋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终于盼到老茶开汤了。前两道快速沸水洗茶,茶汤红艳明亮,幽幽的陈香味扑鼻而来。

第三道分茶到各位杯中,汤色越发红浓,但依然清澈无杂质。入口醇厚顺滑,柔软细腻中藏着强劲又内敛的茶气。而且经过30多年的陈化,香气已转化成明显的药香、参香,充盈着整个口腔,很是舒服。

再尝第四道,茶汤回甘明显,喉韵绵延悠长,让人有一种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此时,众茶友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安静地细细品味这尘封30年的味道。

老茶耐泡,十几道后依然汤色红亮,相当清甜。此时方有茶友小声叹道:“喝老茶,就像在和一位长者聊天,不要试图一次听完他所经历的岁月,应允许他娓娓道来,一起回味。

精选阅读

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如果你喜欢喝茶,那一定常常能听到“毛茶”这个词,又或者是红毛茶、绿毛茶、普洱毛茶等等。那么,什么叫毛茶呢?六堡茶毛茶是什么茶?

一、六堡茶毛茶

毛茶,主要是指鲜叶加工后毛糙不精,还需要再加工的产品。凡是需要再精制加工的,统称为“毛茶”。相对应的,在毛茶基础上再进行精制工艺而制成的茶就是“精制茶”或“成品茶”。六堡茶的再加工,要求严格,各个流程有一定的加工规范和操作,对比绿茶的再加工和精制只需一些整形和捡去碎片来说,六堡茶的再加工需要更加精细。

二、六堡茶毛茶的特点

1、外形

在外形上,一般含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次茶和非茶类杂物。包括老叶、茶梗、黄片、茶籽等,非茶类夹杂物则是采摘或者加工过程中不小心夹带的东西,如其他作物的叶子、谷壳甚至是砂子等。对非茶类夹杂物,饮食卫生要求不能含有这类物质;对六堡茶而言,等级高的茶叶要求除了茶梗外,其他含有次质茶物质,需要全部剔除。所以,即便你喝到的是最顶级的六堡茶,依然会看到茶梗。

毛茶形态一般复杂不一,条索有紧结的、疏松的、或是变形的等,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符合外形要求。比如六堡茶,为了适应市场分级和运输需要,生产需要经过六道精制工艺,通过筛分、捡剔、拼配、渥堆等工序形成其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光润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因为分级和陈化茶窖等工艺形成了六堡滋味醇厚、陈韵馥郁的内质特点。

2、特性

毛茶的特性是成品茶品质的基础,但毛茶也需要根据其特性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成茶品质的目的。

六堡茶毛茶经过初制,一般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的性能,吸湿后,水分含量过大,不但对品质造成影响,还会给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形成霉变,所以要对其进行再干燥,以达到保持优良品质的目的。例如六堡茶叶初蒸后需要摊晾,使叶温降到30℃再行渥堆,目的在于透发水汽,保证水分含水量符合标准。

六堡茶毛茶还有吸附性,能够吸附空气周围的气体。例如,精制过程中一般会在毛茶分级拼配后,采取初蒸复蒸、紧压、干燥等工艺生产出茶。

有茶友问了,毛茶能喝吗?

一般现在大家都将六堡农家茶认为是六堡茶毛茶,因为其外形、内质等往往达不到成为商品的条件。但是,在六堡茶界里,农家茶却是个不可忽略的茶。六堡农家茶滋味丰富,混合各种香气,还能实时跟踪茶的品质变化,年份越久远的农家茶越是好喝。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4月10日,在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上,评委对六堡茶进行评比。李鸿荣摄

据了解,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是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共有70多家茶企参加。

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崔佐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东、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许瑾、广西日报社副社长刘宇、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苏颖出席活动开幕式。

崔佐钧说,开展本次活动是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和商标品牌强桂战略,促进广西农业特别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连接六堡茶品牌、生产、市场、消费者的一次生动实践。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运用自身全媒体的优势重新包装“斗茶”,通过茶文化交流来提升六堡茶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水平,把广西六堡茶作为文化品牌推向“一带一路”乃至全球,让更多人爱上六堡茶、爱喝六堡茶、爱买六堡茶。

蒋海东介绍,近年来,梧州市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的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2018年,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的文化符号和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梧州市将借助会展经济,促进梧州市与有关各方的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当天,主办方还启动了2019中国六堡茶“五进”推广活动,推动六堡茶在南宁市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

今天的斗茶大会,媒体云集,不少媒体平台都对斗茶大会进行了网络直播。戳以下图片进入直播页面,可以回顾今天斗茶大会的更多精彩内容哦。

广邀专家探索六堡茶转型升级之路


广邀专家探索六堡茶转型升级之路

9月19日上午,“智汇西江·群策六堡——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茶专家汇聚梧州,为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导,推进我市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活动开始前领导专家们还参观了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哦本次活动由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自治区人社厅、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邀请15位茶产业专家、教授为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把脉号诊、建言献策。本次启动仪式由梧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浩岭主持。

通过一众专家所带来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技术优势,弥补产业发展在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上的不足,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

自治区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副厅长潘志金致辞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致辞

启动仪式后,专家团分组前往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茶厂、苍梧县六堡镇等地进行考察。

他们纷纷走进六堡茶生产车间、六堡茶陈化仓和六堡茶文化馆,听取各个企业的历史文化、品牌建设等情况的介绍,并品鉴了各家企业生产的六堡茶。

专家调研六堡茶生产加工

“2018年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是今年人社部重点支持的60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之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举办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推进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服务。

近年来,六堡茶产业不仅成为梧州市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2017年,梧州茶园总面积达8.8万亩,六堡茶产量1.35万吨,产值超14亿元,综合产值超40亿元,创利税超2700万元。

市场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六堡茶产业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抢抓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攻克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次举办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专家服务活动,就是借助高层次人才服务活动的形式,搭建产学研交流的平台,推动掌握茶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将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梧州产业一张耀眼的名片。

六堡茶产业正能量之南宁力量


近年来随着茶行业的发展,黑茶类中的六堡茶受到了很多黑茶爱好者的欢迎,六堡茶越做越红火,广西南宁的力量发挥了很大的正能量。

近年风靡南宁和广西各地茶叶市场的六堡茶,原产地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千年六堡茶得以迅速复兴,除了梧州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和培育,“南宁力量”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宁作为广西最重要的茶叶贸易市场和消费市场,在六堡茶的整体品牌推广和销售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分量。而在六堡茶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方面,南宁的茶馆、茶厂和部分房产商等,也发挥了很大的正能量。

茶馆:鼎力延伸茶产业链

据广西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梁志海介绍,早在2003年,我市一些茶馆就已与梧州方面谋划复兴六堡茶产业,可以说是参与了六堡茶产业复兴、推广和做强做大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某集团已在大明山开发了2500多亩的生态茶园,在梧州市打造了荣获广西唯一“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的1300多亩六堡茶基地,在武鸣县和梧州市分别建设了两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茶厂,并在南宁市区、梧州以及武鸣县、宁明县开设多家高档次的六堡茶茶艺馆,初步完成了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整个产业链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还率先成立国内第一个六堡茶研究院,聘请知名六堡茶专家学者加入,致力于六堡茶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创新。该研究院在保留六堡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迎合市场的口感,开发出六堡茶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先后荣获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广西名优茶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等。

近年来,南宁众多知名的、有一定实力的茶商都在延伸自己的茶产业链,都在考虑将企业向上游或者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做生产的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的要求;做销售的想建立自己的基地,以满足货源稳定、质量可靠的要求,形成一定内部供需关系,将生产、营销或其他活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六堡茶这个大品牌的成功推广,为这些茶商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商机。

房产商:进军茶基地

在最近于华南城举行的广西春茶展上,记者在会场见到了一位南宁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某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利华先生。本以为他是作为爱茶人士前来买茶的,可是,当他递上新名片的时候,记者被他的新头衔吓了一跳——这位地产代理公司的老板,现已成为某六堡茶业公司的董事长。

据黄利华先生介绍,他于2006年投资收购梧州当地一家茶厂,并在六堡乡建设了几百亩茶园,从此进入六堡茶产业,开拓新事业。

多年来,南宁建筑界、房地产界的不少老板,因为爱喝茶而建了自己的茶庄,但是,像黄先生这样因为爱喝茶而建茶厂、茶园的并不多见。

在梧州众多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中,黄利华所收购的茶厂“资历”并不浅。1976年茶厂成立,立足六堡茶原产地的青山绿水和上万亩原种茶园,年产成品茶20000担,是当时梧州规模最大的六堡茶企业。其精制的六堡原茶、六堡老茶和六堡茶,以独特的六堡风味广受青睐,并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2006年,黄利华注入新资本将企业进行重组。公司出产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生产,再到成型出产都是在原产地六堡乡进行的。

黄先生表示,立足原产地,是苍松六堡茶的优势。老厂、老茶园、老工艺是对历史的尊重。而有机产品是现代人的要求和茶作为自然馈赠几千年后的历史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山林、回归那一片六堡茶得以成名的土地。

横县:分享六堡茶

众所周知,六堡茶原产地为苍梧县,那里也是主产区。但是,六堡茶生产基地却并非苍梧县独有,在我市横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六堡茶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该茶厂生产的六堡茶,曾于1983年、1987年被商业部授予部优产品称号,1984年、1990年被自治区授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畅销海内外。

2007年8月,横县茶厂改制重组为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后,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生产规模,重新打响横县六堡茶的品牌。当时,公司扩大生产的目标为,产量达300吨以上,同时培植优质六堡茶园2000—3000亩,力争3—5年可产干茶500吨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现在,这个发展目标早已实现。横县六堡茶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源于梧州、盛于横县的六堡茶,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在清代嘉庆年间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进入中国名茶之列。六堡茶属于温性茶,口感甘醇爽滑,香气醇厚弥远,耐久藏,愈陈愈香,具有清热化湿、滋体养生等多种保健功能,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近年来,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六堡茶、收藏六堡茶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记者:罗往

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一)


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一)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máo)指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而这种“加以香?辈”(加入香菜配料)做法,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第三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

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第四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首届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首届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作为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3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王乃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健,中共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以及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巴蒂尤丁等100多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张秀隆在发言中说,广西六堡茶产业资源丰富,开放历史悠久,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本届六堡茶产业高峰论坛,是东盟博览会举办十三年以来,首次举办的茶产业高峰论坛,这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乃至中国以及东盟国家茶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广西和东盟各国以这次论坛为新的起点,以茶为媒,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共同在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立生产标准、创造著名商标等方面,积极开展务实的合作,不断促进以六堡茶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合作共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在会上发言

会议上,里沙德·巴蒂尤丁、吕克俭、王乃学、朱学庆就茶产业发展合作等方面分别致辞,多名文化学者、六堡茶研究专家以及知名茶企负责人齐聚此次论坛,分别作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六堡茶产业、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提升六堡茶品牌附加值、茶与健康、茶马古道与六堡茶文化创意·传播、中马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演讲,共话六堡茶,碰撞思想,为广西茶产业发展交流意见。

据了解,六堡茶一直在港粤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是传统出口产品。如今六堡茶老茶飘新香,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特属的茶叶产品、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参加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骆驼奖、2016年6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首个六堡茶国家标准《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是广西茶叶界首个国家标准。目前全区六堡茶品牌价值已达15.79亿元,年产量1.12万吨,产值超过11亿元,创税2500余万元,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特色茶产业基地。

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__巴蒂尤丁向工作人员了解六堡茶

当前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正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战略,加快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成为西南、东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也为进一步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茶文化和茶产业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赵贵明记者彭丽芳/中国商网广西)

广西六堡茶产业链中的南宁力量


广西六堡茶产业链中的南宁力量

近年风靡南宁和广西各地茶叶市场的六堡茶,原产地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千年六堡茶得以迅速复兴,除了梧州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和培育,“南宁力量”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宁作为广西最重要的茶叶贸易市场和消费市场,在六堡茶的整体品牌推广和销售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分量。而在六堡茶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方面,南宁的茶馆、茶厂和部分房产商等,也发挥了很大的正能量。

茶馆:鼎力延伸茶产业链

据广西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梁志海介绍,早在2003年,我市一些茶馆就已与梧州方面谋划复兴六堡茶产业,可以说是参与了六堡茶产业复兴、推广和做强做大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某集团已在大明山开发了2500多亩的生态茶园,在梧州市打造了荣获广西唯一“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的1300多亩六堡茶基地,在武鸣县和梧州市分别建设了两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茶厂,并在南宁市区、梧州以及武鸣县、宁明县开设多家高档次的六堡茶茶艺馆,初步完成了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整个产业链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还率先成立国内第一个六堡茶研究院,聘请知名六堡茶专家学者加入,致力于六堡茶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创新。该研究院在保留六堡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迎合市场的口感,开发出六堡茶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先后荣获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广西名优茶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等。

近年来,南宁众多知名的、有一定实力的茶商都在延伸自己的茶产业链,都在考虑将企业向上游或者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做生产的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的要求;做销售的想建立自己的基地,以满足货源稳定、质量可靠的要求,形成一定内部供需关系,将生产、营销或其他活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六堡茶这个大品牌的成功推广,为这些茶商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商机。

房产商:进军茶基地

在最近于华南城举行的广西春茶展上,记者在会场见到了一位南宁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某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利华先生。本以为他是作为爱茶人士前来买茶的,可是,当他递上新名片的时候,记者被他的新头衔吓了一跳——这位地产代理公司的老板,现已成为某六堡茶业公司的董事长。

据黄利华先生介绍,他于2006年投资收购梧州当地一家茶厂,并在六堡乡建设了几百亩茶园,从此进入六堡茶产业,开拓新事业。

多年来,南宁建筑界、房地产界的不少老板,因为爱喝茶而建了自己的茶庄,但是,像黄先生这样因为爱喝茶而建茶厂、茶园的并不多见。

在梧州众多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中,黄利华所收购的茶厂“资历”并不浅。1976年茶厂成立,立足六堡茶原产地的青山绿水和上万亩原种茶园,年产成品茶20000担,是当时梧州规模最大的六堡茶企业。其精制的六堡原茶、六堡老茶和六堡茶,以独特的六堡风味广受青睐,并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2006年,黄利华注入新资本将企业进行重组。公司出产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生产,再到成型出产都是在原产地六堡乡进行的。

黄先生表示,立足原产地,是苍松六堡茶的优势。老厂、老茶园、老工艺是对历史的尊重。而有机产品是现代人的要求和茶作为自然馈赠几千年后的历史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山林、回归那一片六堡茶得以成名的土地。

横县:分享六堡茶

众所周知,六堡茶原产地为苍梧县,那里也是主产区。但是,六堡茶生产基地却并非苍梧县独有,在我市横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六堡茶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该茶厂生产的六堡茶,曾于1983年、1987年被商业部授予部优产品称号,1984年、1990年被自治区授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畅销海内外。

2007年8月,横县茶厂改制重组为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后,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生产规模,重新打响横县六堡茶的品牌。当时,公司扩大生产的目标为,产量达300吨以上,同时培植优质六堡茶园2000—3000亩,力争3—5年可产干茶500吨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现在,这个发展目标早已实现。横县六堡茶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源于梧州、盛于横县的六堡茶,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在清代嘉庆年间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进入中国名茶之列。六堡茶属于温性茶,口感甘醇爽滑,香气醇厚弥远,耐久藏,愈陈愈香,具有清热化湿、滋体养生等多种保健功能,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近年来,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六堡茶、收藏六堡茶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经过冬天休眠后,苍梧县六堡镇栽满茶叶的群山在春的气息中逐渐醒来。3月17日春社,苍梧县六堡镇的茶企、茶农在六堡镇六堡茶厂内举行了2018年六堡开茶节活动。

开茶节活动丰富多彩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开茶节活动现场(

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每年在春茶开采前后都会举行开茶节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外地客商和游客,以及500多名梧州市民参加了祭社公、敬茶神、游茶山、长桌宴以及采茶制茶等民俗活动,并观赏了采茶戏、上刀山、过火海、麒麟白马舞、竹竿舞和盼望舞等民俗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

春茶价格上涨

苍梧县六堡镇八集山庄负责人易章奇介绍,受暖冬等天气因素影响,今年社茶产量比去年稍高,目前八集山庄内每亩茶园每周能采摘2公斤—2.5公斤社茶。受需求旺盛等市场因素影响,2018年社茶的价格为每公斤320元左右,同比上涨10%—15%。

开茶节活动现场(

为什么六堡茶产量比去年高,价格没跌,反而涨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利华分析,随着国内知名度日益提高,广大茶叶消费者们对六堡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六堡镇春茶价格上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利华还表示,预计将有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六堡茶产业,今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也将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使公司的茶园面积达到4000亩。

千年飘香六堡茶


千年飘香六堡茶

近年来,随着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所特有的名茶,属黑茶类,古时以梧州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最为著名,故称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外型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气陈醇、有槟榔香。具有和胃理气、消滞除胀、清热化湿、醒酒、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民间流传有耐于久藏、越陈越香的说法。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现代六堡茶生产企业至今还保留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六堡茶在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在地下防空洞特殊环境里进行陈化,在湿热作用的基础上,在微生物代谢活动参与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即将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宋朝实行“茶马交易”,用砖茶运往西北换马,当时湖南就有黑茶制造,黑茶压成砖,运往西北,其中的“茯砖茶”很象六堡茶的制法。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在文革时期,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就连毛泽东也很爱喝六堡茶,现在北京有很多人家里收藏有20年以上的苍梧六堡茶。以前,六堡茶年产量不多,约为三万余担,除部分内销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一直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时至今日,现代制茶企业在对待六堡茶传统工艺的问题上,十分注意保留传统工艺的精华,同时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剔除某些不符合卫生的因素和习惯,使六堡茶的品质、产量进一步提升。目前,整个广西六堡茶的年产量约在2000~2500吨,其中,年出口量一直在1200~1500吨,六堡茶香越飘越远!

大益茶柳州旗舰店迎来一周年店庆


大益茶柳州旗舰店迎来一周年店庆

8月31日至9月1日,位于柳州市白沙路12号利华嘉园1-8号的大益茶旗舰店将举行一周店庆。为了周年庆特邀范黎明、蒋志强、范晓枫、范年丰宜兴制壶“四小龙”从江苏远道而来,与紫砂壶爱好者们零距离交流,以及现场解说风格迥异的紫砂壶背后制作的故事。

走进这家茶庄,第一眼就被种类繁多的紫砂壶所吸引,里面摆放着不少制壶名师的作品,也是柳州首个将紫砂壶与大益茶相结合的旗舰店。说起关于紫砂壶收藏,一定要数江苏宜兴制陶产地出品的紫砂壶,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名远扬。本店所收藏的紫砂壶产自宜兴,堪称大师级的制壶工艺水准。黄总特别介绍,与大师级别的工艺师相比,青年工艺师的作品更有升值潜力。范黎明、蒋志强、范晓枫、范年丰这4位年轻的制壶工艺师在紫砂壶文化行业交流中口碑极佳,其作品收藏价值也逐年攀升。

据茶庄的黄总介绍,这已不是第一次举办紫砂壶文化爱好者交流会了,今年举办的第一次活动就大受好评,在紫砂壶业内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应不少壶友的强烈要求,今后每年都将举办一到两次这样的活动。

以壶结交知音,交流紫砂壶心得

随着市场上紫砂壶以次充好的问题频出,由于制作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也比较稀缺,使用化学合成、劣质泥料制成的壶越来越多,有的紫砂壶经过后期加工达到优质壶的色泽,还有一些壶仿制名家印章冒充“名家名壶”。这次紫砂壶交流会让很多收藏者期待,他们希望藉此机会向制壶大师们“取经”,不但能更好理解他们的作品表达意图,还能更好地辨别市场上紫砂壶的真假优劣。

对于紫砂壶爱好者来说,参与本次活动也是以壶交友的好机会,与同城兴趣爱好相投的壶友们一边喝茶,一边鉴赏紫砂壶精品,交流各自的收藏经验,也不失为学习和切磋好机会,良机不可错失。

百年精品六堡茶


百年精品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是中国黑茶类的历史名茶,六堡茶生产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特有的“红、浓、陈、醇”的独特风味和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

梧州六堡茶是中国黑茶类的精品,一直以来作为中国黑茶类的侨销茶远销国外,深受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广大侨胞以及我国港、澳地区各界人士的喜爱。100多年来,梧州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类的主要出口产品,一直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国内消费者对黑茶类中的精品六堡茶了解不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黑茶类茶叶需求量的增加,梧州六堡茶已逐渐被国内消费者重新认识,陈年六堡茶被称之为可以喝的“古董”,中国茶叶的“XO”。

梧州市政府把六堡茶产业列为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加大力度扶持发展,并向国家申请了梧州六堡茶原产地标志注册认证。梧州市政府准备每年举行一届“梧州六堡茶节”,利用六堡茶节打响梧州六堡茶的品牌效应,提高梧州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用新兴工业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梧州六堡茶。把六堡茶产业做成我市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西江“船帮”带旺六堡茶

走进苍梧县梨江、东安江两岸的古民居,一栋栋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屋内,几乎都镶嵌有佛山陶瓷的精美工艺品。住在古民居老屋里的老人们告诉我们,当年从广州开往封川江口的商船,逆水而上时带来了佛山的陶瓷,顺水而下时装满了梧州六堡茶。当年六堡的茶农通过用小竹排把六堡茶运到梨江口汇集,再用小船运到封川江口,再装大船下航。六堡茶成为西江流域的“船帮茶”,再经广州出口到世界各地。

六堡茶远销海外,得益于西江流域的“船帮”,得益于广州这个茶叶国际贸易口岸。广州有着悠久的茶叶对外贸易传统历史,是中国历代茶叶国际贸易的主要口岸。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朝康熙皇帝在1685年的亲笔御批,钦定广州作为全国唯一的茶叶对外通商口岸,这是广州作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海上茶瓷丝绸之路”重要中转站的最有力证据。梧州作为“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一个新站点,六堡茶成了西江流域的“船帮”和远洋航船的“船帮茶”。

当年,广州口岸需要大批茶叶出口,茶商们追寻着西江黄金水道“船帮茶”,走进六堡茶船古道寻觅六堡茶。茶商们看好六堡茶这个黑茶类的精品茶,纷纷在六堡街开设茶号,收购六堡茶。每逢春茶、秋茶采收季节,茶农们把茶装到小竹排,从乡间小溪水道把茶送到六堡合口街的码头前出售。

据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

当年西江“船帮”带旺六堡茶,壮大了六堡茶这个产业,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成为六堡茶农的主要经济收入。

六堡茶,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天界的仙母娘娘领着一班仙女下凡到苍梧县六堡黑石村,被这里的人间仙景迷住,仙女们捧起黑石山下的泉水,入口顿觉清甜滋润,远道的劳累一扫而空。仙女们环顾四周,看到这里山多田少,田里种的稻谷百姓难以糊口,生活困难。仙母娘娘于是就在黑石山上种了两棵茶树,并告诉黑石村的老百姓,只要把茶树的叶芽晒制成茶叶,拿去卖给山外的人,就可以换取粮食了。传说中黑石山上这两棵老茶树,就是所有六堡茶的始祖。

国际茶博会唱响六堡茶

云南普洱茶与梧州六堡茶同属黑茶。当年“马帮”驮着云南普洱茶走进云、贵、川、藏时,“马帮茶”成为边民喜爱的边销茶。而梧州六堡茶被西江流域的“船帮”带去漂洋过海,“船帮茶”便成了畅销海外市场的侨销茶。

为了做大做强普洱茶,云南省组成大型“马帮”,驮上云南普洱茶重走“茶马古道”,继而取道进京进行全方位宣传云南普洱茶,“马帮”所到的城市,掀起了热销普洱茶旋风。云南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用新型工业改造传统产业。在迅速扩大绿色茶园种植同时,规范搞好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利用一切宣传平台宣传云南普洱茶,云南普洱茶迅速占领全国黑茶市场,快速形成规模的普洱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地方税源增长的新兴产业。

边销茶普洱茶以强大的攻势成为国内热销茶。而侨销茶的梧州六堡茶,还养在“深闺人未知”。梧州六堡茶要改变以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要在中国黑茶市场上占据一席位置,必须要做好对外宣传,以行业的整体效应提高梧州六堡茶的知名度。

近年来,中国茶业协会与世界茶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分别在我国大城市召开国际茶叶博览会,目的是全面展示我国茶叶产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的崭新形象,大力推广茶叶品牌化,为企业搭建一个综合性、专业性交流和发展平台,让中国最优秀的茶业品牌进入世界茶业领域。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茶博会这个平台,积极对外宣传梧州六堡茶,展现梧州六堡茶的精品。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首次出击2006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参赛的“5623”号六堡茶一举登顶获得金奖后,连续在全国各直辖市、各省会城市举办的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了六个金奖,与国内黑茶类品牌企业平分秋色,成为中国黑茶类获奖的领航企业;随后,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梧州市上冠六堡茶有限公司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也分别获得了三个金奖,在北京、西安、南京、哈尔滨唱响梧州六堡茶。

在2007中国(上海)博览会第四届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茶厂、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三个企业同时登上了领奖台,捧回了三个金奖。国内外的茶商们对梧州六堡茶刮目相看,梧州六堡茶名声大振。

在第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第八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梧州市政府组织六堡茶企业参展,梧州六堡茶首次以大展团亮相国际茶业展会,显示整体优势而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并在第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第八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梧州市政府获得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梧州六堡茶茶业协会获“优秀组织奖”,梧州六堡茶企业参展的产品获得六金、二银八枚奖牌。其中,梧州茶厂、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随缘六堡茶厂、梧州六堡山茶业有限公司参展的六堡茶获金奖;梧州六堡山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一壶春六堡茶厂参展的六堡茶获银奖。梧州六堡茶在当年“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广州重新亮起昔日的光彩。

近两年来,品尝六堡茶、议谈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时尚。

“老茶婆”是如何制作的?

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其制作工艺可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

制作过程:在清明前的早上采集、杀青(过热水),自然晾干,放在农家冷楼上自然陈化。六堡茶沤堆类采制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特殊工艺制成。六堡茶成茶条索长整,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

六堡茶具有和胃理气、消滞除胀、清热化湿、醒酒、降脂等多种保健功能,六堡山村里的群众,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

“老茶婆”茶味最正宗

六堡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宜种茶。六堡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耕作条件及生产管理,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历史上六堡茶区中最有名的为黑石村茶。据地方志记载:“黑石村所生之茶,其山俱为黑石与得水亦足,而茶叶亦大而厚,味亦浓。”茶商们走进六堡茶区中最有名的黑石村,黑石村村民告诉茶商们,六堡茶最古老的茶树始祖,就生长在黑石茶山上,黑石村也就是因山上的两块黑色的大石而得名。黑石山上林木苍翠,郁郁葱葱。山林里生机勃勃,青翠欲滴,山道湿漉,山谷云气氤氲,烟雾缥缈。

村民还告诉茶商们,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是茶味最正宗的六堡茶。

原产地标志认证做大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类的主要出口产品远销国外,在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仅六堡茶园面积曾一度达到一万多亩,年产六堡茶达1200多吨。梧州六堡茶一直在香港市场占主导地位。但自60年代后,由于“以粮为纲”重视了粮食生产,而对茶叶生产重视不够,以及茶叶收购和流通体系改变等种种原因,再加上六堡茶一些加工企业不注意抓产品质量,使六堡茶传统风味消失,销量逐渐降低,我市的六堡茶生产出现了严重萎缩。终于为其他名茶所取代。1981年。云南销往香港普洱茶500吨,四川销往香港普洱茶650吨。而广西六堡茶却由原来年销1500吨左右下降到444吨。同时,越南的贺江茶,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青茶也打入香港市场,梧州六堡茶销售量逐年下降,六堡茶产业不断萎缩,六堡茶仅剩1000多亩的老茶园,且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年产茶叶只有10多吨(包括部分绿茶)。

回顾六堡茶的产业发展的历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要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必须要做好原产地标志认证工作,用六堡茶统一生产标准规范六堡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六堡茶的品质特色取决于原料茶叶生产地域及茶叶加工成品地域。梧州市已经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目的是使六堡茶走上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同时把全广西适合加工六堡茶的所有原料集中于最适宜生产的地域———梧州,实现人、财、物、技术、独特地理特征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六堡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梧州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重振“六堡茶”品牌,尽快恢复六堡茶生产,把“六堡茶”这个品牌做强做大。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入梧州市2007~2011年农业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对恢复六堡茶生产给予大力扶持,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市政府已把藤县岭景大益村列为茶叶专业村,把六堡镇塘坪村列为“六堡茶”专业村建设,新建示范茶园200亩,并从广西茶科所引进“福鼎大毫”、“金龙大白”和“桂绿一号”和三个良种茶品种45万株,解决发展六堡茶产业的种苗紧缺问题,争取在五年内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万~3万亩。

在搞好六堡茶种植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六堡茶加工企业。目前,我市已引来福建商人投资1.2亿元创办千年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投资规模2000万元的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这些龙头企业以高起点、上规模,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为我市发展六堡茶产业化开了个好头。

建设茶业市场,抓好梧州六堡茶的销售。2008年2月2日,一个以六堡镇为基地,梧州市为大本营,面向国际广阔市场的梧州茶城在鸳江丽港隆重试业,我市共有14家六堡茶生产企业参加这次试业。梧州茶城成为弘扬六堡茶文化的一个好场所,宣传梧州六堡茶的一个好平台,梧州茶城成为梧州旅游的一个新景点,梧州六堡茶成为游客们最喜欢的旅游产品。

六堡茶产业目前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会,我市正抓往这个契机加快茶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摘自梧州日报

广西黑茶: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一)


广西黑茶: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一)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máo)指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而这种“加以香?辈”(加入香菜配料)做法,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

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

第三回六堡产茶历史甚为悠久

六堡何时开始种茶产茶,尚未有确切的考据。从当地茶农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六堡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种茶了,可以说,六堡制茶产茶的历史相当的悠久,而且,以品质优异独具特色,在很早的时候(起码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闻名遐迩了。因此,很多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二十四大名茶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八步传入……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并得出六堡茶的树种和工艺均传自湖南云云。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从六堡镇现存的有数百年、直径达三四十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来看,其种茶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应该远远不止两百年。

据六堡镇茶人黄超、黎林和六堡农家茶协副主席陈伯昌介绍,在六堡镇的九城现在仍然保留着相当部分的老茶树可以考据。黄超说:“现存还有许多老茶树,有的长成了大树,估计有三四百年以上。”

而说到“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只能够说明其两者由于比较接近,相互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树种和工艺由六堡往湖南传播的可能,毕竟,世界茶树发源地在云南,通过水路传播下来的可能性。而六堡茶确切的原生茶树品种的来源和工艺形成的过程的考据,仍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作科学论证。

第四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

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

第五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李旭秋老人说,当时他们一家三四个人,一造可以做两百斤茶叶,因为还要种田什么的,数量还算是少的呢。有的一户一造就可产茶1000斤,按一年可以采收四造茶算,一户产茶可达4000多斤。

据老人回忆,当年的黑石、恭州、芦笛(或称罗笛、芦荻)、理冲等地方是六堡茶种茶制茶的最为集中的主产茶区(现在的塘坪、不倚、四柳、理冲等仍然是六堡茶的主产区),而其他梧桐、高枧、大宁等地方曾经也有相当部分人种茶制茶,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李旭秋老人把笔者带到屋外,指着远处的几个山头说,当年这些山上都种满了茶树,现在上山去找,估计还可以看到一些当年的老茶树根呢。

《南宁晚报》:留茗世间的经典——山水盒六堡茶


《南宁晚报》:留茗世间的经典----山水盒六堡茶

“多特利”山水盒六堡茶永远都在刷新茶友的认知。它足够经典,正如梧州中茶公司最新产品---2015年“多特利”牌纪念版山水盒六堡,用山水情怀,用浓墨重彩的文字回顾山水盒风雨发展历程,用红浓陈醇的优良品质,任性地驰骋六堡茶茶界,创造出留茗世间的经典之作。

橄榄绿是山水盒最具代表性的主色调,经典中透出山水泼墨的人文情怀中,伏波山和遇龙河山水风光主构图,烫金的壮锦花纹、古色古香的六堡茶字样给“多特利”山水盒增添了一抹历史韵味。当用文字诉说山水盒发展历史展现在茶友眼前时,唇舌的记忆犹如一幅幅山水画,每一次的出品,“多特利”山水盒六堡茶滋味犹在茶友唇齿间。

山水盒六堡茶是外贸六堡茶的经典之作,首批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专供出口新马市场而设计的主打产品,四十多年,历经数版,长销不衰,久负盛名,成为梧州六堡茶的代表。九大版本山水盒六堡茶将迎来首次官方盘点。

经典是六堡茶客的心头爱,打开新版“多特利”山水盒六堡,干茶纯正的陈香扑鼻而来,那是延续了2014年纪念版的优良品质,清雅干爽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陈香怡人。沸水注入醒茶,还在苏醒的茶样已陈香高扬,当茶水再次与茶亲密接触,相互交融,茶汤红浓透亮,悠悠槟榔香在鼻间、唇间若隐若现,沁人心脾;入口,嫩香爽口,甜醇润喉,回甘在唇齿间弥久留香。与2014年纪念版相比,新版在香气、浓度、耐泡度上更胜一筹。茶友评价:有浓度就这么任性,有好茶就这么任性,有故事的茶才能任性。

一款值得细细品味和收藏的茶在茶客心中油然而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南宁一茶叶店珍藏34年六堡茶毛茶开封 邀众人品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