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黑茶老树新芽(一) 黑茶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历史悠久,演变关系复杂,同时消费区域特殊,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因此,黑茶在分类、定义、产生等方面争议颇多。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由绿茶演变而来,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干茶大多呈现暗褐色,故称黑茶。一般认为,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主要品种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湖南黑茶是最为突出的黑茶代表,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比较特殊。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茶精品》已专辑介绍,本文不再详述。

黑茶的起源与历史文化

黑茶是船舱里运出来的珍奇,又是马背上背出来的传奇,同时也是骆驼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品牌。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由于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过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形成“黑茶”;还有一种说法,古时产地为川陕、长江流域及东南茶区,而销区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运输路途遥远,需一年或半载。运输途中,风餐露宿,天气多变,茶叶包装多采用蔑篓,防潮防湿性差,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绿茶经长时间运输,因湿热作用使茶品质由翠绿色变成乌褐色,当时称为“乌茶”。

乌茶并不是真正的黑茶,“黑茶”一词的出现则在1524年,《明史含货志》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此时的湖南黑茶已经闻名全国,并由“私茶”逐步演变为官茶,用以易马。

在茶马交易、以茶治边的千年历史中,黑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西北气候等原因不宜种茶,他们只能通过贸易、朝贡,向中原地区买茶或取得“岁赐”茶叶;另一方面,西北盛产良马,而马作为当时征战和运载的绝好工具正是中原所求。两相需求,茶马交换流通便应运而生(黑茶是在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茶马交易中发展起来的特殊茶类,故当时又称“番茶”),而且很快成为汉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流通方式,也成为中原王朝统治边区的手段之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流传甚久的一片茯砖可换一头羊的历史足已证明砖茶对他们的重要性。

黑茶的记载,始见于唐·杨晔《膳夫经手录》以及五代毛文锡《茶谱》“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中讲的渠江就是现在安化与新化的交界处。黑茶大规模的生产,一般认为始于十六世纪初,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上疏讲到黑茶的生产与贸易情况。据同治《安化县志》记载,安化黑茶最早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被朝廷正式确定为运往西北少数民族所需的官茶。

黑茶种类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是采用湖南雪峰山脉茶区的大中叶群体品种为原料,具有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红明艳亮,略带独特松烟香的品质特征的毛茶和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

湖南黑茶主要集中在益阳生产,最好的黑茶原料数高马二溪产茶叶。湖南黑茶是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谓之黑砖、花砖或茯砖等。湖南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湖南黑茶品类丰富,传统性产品可规划为三大系列:散茶系列,砖块系列,千两系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四、五--三尖(天、贡、生尖茶)四砖(茯砖、花砖、黑砖、青砖)五个两(千两王、千两、五百两、百两、十两)。

湖北青砖茶

青砖茶,又称“川字茶”,是以湖北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老青茶茶叶较粗老,含有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成砖形的成品称“老青砖”,主销内蒙古自治区。

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所以也称“湖北老青茶”,不过在湖南省的临湘县也有老青茶的种植和生产。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指的就是老青茶。可见湖北青砖茶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湖北青砖茶的品质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以鲜叶采割时茎梗为主,基部稍带些红梗和白梗,成茶条索较紧,色泽乌绿;二级茶也叫“二面茶”,鲜叶的茎梗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些青梗,成茶叶子成条,叶色乌绿微黄;三级茶也就是“里茶”,为当年生红梗新稍,不带麻梗,成茶叶面卷皱,叶色乌绿带花。

四川边茶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荣经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而灌县、祟庆、大邑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川西北松潘、理县等地,称“西路边茶”。

南路边茶是采割茶树枝叶经过加工而制成。南路边茶的鲜叶原料较粗老,可手采也可刀割,手采老叶或当年枝叶;刀割当季或当年成熟新梢枝叶。南路边茶因加工方法不同,有毛庄茶和做庄茶之分。采割下来的鲜枝叶,杀青后未经茶揉而直接干燥的,称“毛庄茶”。采割下来的枝叶,杀青后还要经过扎堆、晒茶、蒸茶、蹓茶、渥堆发酵后再进行干燥的,称“做庄茶”。制成的做庄茶分4级8等,茶叶粗老含有部分茶梗,叶张卷折成条,色泽棕褐如猪肝色,内质香气纯正,有老茶香,滋味平和,汤色黄红明亮,叶底棕褐粗老。毛庄茶也称金玉茶,叶质粗老不成条,都是摊片,色泽枯黄,内质不如做庄茶。南路边茶是压制“康砖”和“金尖”的原料。

西路边茶的鲜叶原料比南路边茶更粗老,采割当年或1-2年生茶树枝叶,制法简单,杀青后晒干即可。西路边茶毛茶色泽枯黄,是压制“茯砖”和“方包茶”的原料,制造茯砖的原料茶含梗量约20%左右,而制造方包茶的原料茶更粗老,含梗量达60%左右。

四川藏茶

四川藏茶属于四川边茶的一种,专销康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厚积薄发,声名鹊起。

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有千年。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采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藏茶特点

品赏藏茶有四绝:谓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

藏茶饮用法

烹茶法:每10g藏茶加沸水800ml,开盖熬煮1-2分钟,加盖焖15-20分钟即可饮用。

冲泡法:将3-5g藏茶放入壶中(紫砂壶最佳),先往壶中倒入二分之一的沸水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沸水直接冲泡,即可饮用。如将约20g左右的藏茶直接放入热水瓶中,再加满沸水,盖上瓶盖,浸泡数分钟后饮用,效果更佳。

藏茶的汤色

藏茶茶汤色呈红色,且晶莹透亮(康砖是先黄渐变为红,金尖变红要快一些)。熬制成汤时,溶解在茶汤中的各种成份还在持续发酵,所以汤色会逐渐变红且透光性很好。如果是绛红、不透光的浓红或猪肝红(浑汤现象),就不是高品质的藏茶。必须是透红,或者由淡黄红转为透红,此为优质藏茶的汤色。这是观察鉴别藏茶品质的方法之一(要注意斟别加红茶充红汤的小厂家作假)。5年以上的藏茶开始出陈香气,汤色呈琥珀色。

藏茶与普洱的区别

首先,藏茶是世界茶诞生地雅安独有的品类,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茶。

其次,藏茶是全发酵茶(现代工艺上又称为深度发酵)。普洱是后发酵茶,主要以晒青毛茶在途运中受当地的气候影响(气温高、温度大)经过后发酵与水熟氧化,导致陈化。这与藏茶的渥堆发酵的方式和效果截然不同。

第三,从汤色上比较,藏茶因含茶红素高使汤色透红,普洱茶茶黄素略高,汤色透黄红。

第四,两者口感与香型不一样,藏茶口感不涩不苦、回味甘甜,普洱茶略带涩味。

第五,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由于真菌和微生物在后发酵中起作用产生的“霉”使普洱口感中有一股风霉味,而藏茶绝无杂味。

第六,从收藏角度讲,二者同属黑茶类,收藏均按年份(越陈越好)和品质确定价值。

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因制作工艺精湛,成为茶中珍品。在清代嘉庆十三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和“红、浓、陈、醇”四绝着称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产品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远销越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南洋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名茶之一。固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最着名的“侨销茶”。

六堡茶的品质特征

品饮六堡茶除了鉴赏汤色红浓,闻茶汤之香,品茶汤之味,还需在口腔吸气品鉴其味和香的混合滋味,之后,在咽喉,吞咽茶汤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这六堡茶的韵味。体会六堡茶是甘醇清爽,消暑清凉,属于“凉”性的茶。就这个消暑清凉的作用,所以也很容易理解六堡茶在两广乃至港澳、东南亚比较受欢迎。一款高品质的六堡茶,能很好地体现“红、浓、陈、醇”这四绝,更有让人愉快的“茶韵”,要有比较明显的回甜味,在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醇厚的汤感给人很畅快的品饮享受。在咽下时,喉头隐隐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后部,经久不褪,这样的茶就是六堡好茶。六堡茶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之分,一般而言,回甘强或弱都没有关系,其也体现出一个六堡茶品的个性与风格。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另一个衡量这种回甜回甘的指标是其持久度如何,这也体现一个茶品的档次。回甘回甜,清润生津,是一款优秀的六堡茶品饮后体现茶韵的一种表现,有时候,即使品饮过了许久,但依然齿颊留香,口中清爽,生津不断,感觉十分美妙。品饮六堡茶,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浓,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具有独特槟榔香味,叶底红褐,耐于收藏,越陈越好,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着称。“红”是汤色透彻,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精品六堡茶的评价标准“地、质、形、色、香、味、气、韵、觉、阅”十个方面去评价。

六堡茶产地环境

六堡茶区,境内丘陵山地较多,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南北气候对流,形成了特殊的温带,雨量充沛,云雾较多,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耕作条件及生产管理,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当地茶树品种优良,树高,叶大、质软,茶叶品质自然较好。六堡茶区范围内,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塘坪村及黑石村茶。据地方志记载:“黑石村,其山俱为黑石与泥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而茶叶亦大而厚,味亦浓;塘坪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茂盛,所植茶树得水分亦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味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又据《中国茶叶》2002年24卷第5期论述,黑茶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六堡茶在以上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种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

六堡茶成分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非常适合在炎热闷湿的气候条件下品饮。经现代科学测定,六堡茶除含有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没食子酸、咖啡因、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之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他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

六堡茶的选购

观外形:看干茶色泽、条索、含梗量、闻干茶香。黑茶有发酵香或菌花香,老茶有陈香;陈紧压茶砖面完整、纹路清楚、棱角分明,侧面无裂缝、无老梗(木质花白梗);散茶条索匀齐、油润则佳品;20%金花、鲜艳、颗粒大、繁茂是优质茶的重要特征。

看汤色:橙黄明亮;陈茶汤色红亮如琥珀。

闻香气:带槟榔香或松烟香;陈茶有陈香;金花茶有非凡的菌花香。

品滋味:醇和或微涩;陈茶润滑、回甘。

看叶底:黄褐或黑褐

实用黑茶

1.健胃消食(为爱美人士解决想吃而不敢吃之忧)。

2.清理肠道,一干二净(肠道卫士)。

3.是“瘦身”最好的天然健康茶饮料(含脂肪消化因子和脂肪消化素)。

4.粗茶淡价(物美价廉)。

5.品味境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6.耐存放(不受时间限制,且越陈品质越佳)。

广泛用途:洗脸、沐浴、泡脚、煮饭、菜系中做配料、饮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厚重黑茶 老树新芽(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黑茶价格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