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茶是一种民间传统保健饮料,而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茶既可以当做日常饮料,也可防病治病,因此,还被当地人称为“百病茶”、“万能茶”,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御防感冒等奇特功效。

端午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端午茶是随着端午节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端午茶的由来,在民间有很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幻传说,有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或助吴伐越名士伍子胥的;有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古代的祭祖节等等,尽管众所纷纭、对象各异,但是节日所表达的本意、内容、形式则大抵相似。

据大量考古研究资料证实,在我国新石器时期,有一个史称百越族人,为了永久祭祀他们的祖先,并求助于龙的神威驱病消灾、除灭邪恶,于是创立了祭龙节日,即端午节。在《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在传统的端午节里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等习俗,而且还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上山采集草药等风俗。从这种意义上讲,古人创立的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自我保健、去病防疫、避邪消灾的盛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利用端午节采集各种草药,制作端午茶也不足为怪,是一种反映农业社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现象。

Cy260.com精选阅读

茯茶由来的历史传说


茯茶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班超带领商队出使西域。路遇暴雨,所载茶叶被淋湿。茶商怕误了日期,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就继续前行了。

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行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忽遇两个蒙古族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额头上汗珠如雨。围观者介绍,牧民们终年肉食,不消化,容易造成肚子鼓胀,每年不少牧民死于此症。随行的医生想到茶叶能促进消化,就将茶叶取来。打开篓子一看,茶叶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救人要紧,班超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

患者喝下后,肚子里胀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两人向班超磕头致谢,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

"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班超答曰。

蒙古族部落首领得知后,重金买下了那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传开。楚地的茶,正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茯茶,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这就是美名天下的茯茶的由来。历史上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条条古道载茶马。

千百年来,黑茶的消食去腻功能誉满边关。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安化黑茶,边疆牧民的生命之饮;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中国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安化黑茶--茯茶,选料优质,以安化云台山大叶茶为原料,砖身内金花茂盛,冲泡后汤色红亮,菌花香浓郁,口感醇厚,具有消食去腻、降脂减肥、降三高的功效,保健养生效果好,被誉为"体内的清道夫".

茯茶的由来虽然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风沙中,但茯茶还将继续造福亿万人。

洞庭碧螺春的历史和传说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松阳的“端午茶”习俗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中国的人们在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习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喝端午茶习俗,尤其是在千年古县松阳,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端午茶是一种民间传统保健饮料,而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阳端午茶的产生,也与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条件密切相关,且松阳端午茶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从初期偏重于辟邪驱魔走向防病养生,从比较单调的草药配方,走向多功能、多药物的系统配伍,松阳端午茶功效其一是辟邪解毒;其二是防治中暑,其三是祛湿散风,其四是清热消炎,其五是解渴提神,其六是祛积消食。

采集端午茶,松阳人十分讲究,因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中草药配制而成。而端午茶的制作从草药清洗开始,对采集的草药先进行分类净洗,还规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时洁净的山坑水或饮用水,因为千百年来,百姓一直把午时水当作“神水”看待,传说以午时水洗过的草药制成端午茶,对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将洗净处理后的草药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再晒干或者切后直接晒干就成为松阳端午茶。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

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

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独特的松阳“端午茶”习俗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我国的人们在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习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喝端午茶习俗,尤其是在千年古县松阳,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端午茶是一种民间传统保健饮料,而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茶既可以当做日常饮料,也可防病治病,因此,还被当地人称为“百病茶”、“万能茶”,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御防感冒等奇特功效。

端午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端午茶是随着端午节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端午节的由来,在民间有很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幻传说,有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或助吴伐越名士伍子胥的;有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古代的祭祖节等等,尽管众所纷纭、对象各异,但是节日所表达的本意、内容、形式则大抵相似。

据大量考古研究资料证实,在我国新石器时期,有一个史称百越族人,为了永久祭祀他们的祖先,并求助于龙的神威驱病消灾、除灭邪恶,于是创立了祭龙节日,即端午节。在《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在传统的端午节里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等习俗,而且还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上山采集草药等风俗。从这种意义上讲,古人创立的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自我保健、去病防疫、避邪消灾的盛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利用端午节采集各种草药,制作端午茶也不足为怪,是一种反映农业社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现象。

松阳端午茶的产生,也与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条件密切相关,且松阳端午茶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从初期偏重于辟邪驱魔走向防病养生,从比较单调的草药配方,走向多功能、多药物的系统配伍,松阳端午茶功效其一是辟邪解毒;其二是防治中暑,其三是祛湿散风,其四是清热消炎,其五是解渴提神,其六是祛积消食。

采集端午茶,松阳人十分讲究,因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中草药配制而成。而端午茶的制作从草药清洗开始,对采集的草药先进行分类净洗,还规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时洁净的山坑水或饮用水,因为千百年来,百姓一直把午时水当作“神水”看待,传说以午时水洗过的草药制成端午茶,对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将洗净处理后的草药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再晒干或者切后直接晒干就成为松阳端午茶。

现在,随着绿色消费的日益兴起,端午茶已不再是松阳普通百姓的家常饮料,开始从传统消费方式走出来,转化成一种地方特色的商品,汇入雅俗共赏的市场,成为地方经济产物的一个新品种。松阳端午茶,以其质朴和实用,从古代神话般的端午节中走来,伴随着千年历史,至今仍然是护佑松阳这方水土上百姓身体健康的“神茶”;松阳端午茶即便在现代医药技术日臻完善的情况下,也仍有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会随着不受地域限制的市场浪潮,它将会永久的流传下来,成为独特的茶文化习俗。

千年古县的端午茶俗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我国的人们在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习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喝端午茶习俗,尤其是在千年古县松阳,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

①什么是端午茶?

端午茶是一种民间传统保健饮料,而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端午茶是随着端午节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端午节的由来,在民间有很多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幻传说,有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或助吴伐越名士伍子胥的;有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古代的祭祖节等等,尽管众所纷纭、对象各异,但是节日所表达的本意、内容、形式则大抵相似。

③端午节的历史

据大量考古研究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期,我国有一个史称百越族人的部落,为了永久祭祀他们的祖先,并求助于龙的神威驱病消灾、除灭邪恶,于是创立了祭龙节日,即端午节。在《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在传统的端午节里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等习俗,而且还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上山采集草药等风俗。从这种意义上讲,古人创立的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自我保健、去病防疫、避邪消灾的盛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利用端午节采集各种草药,制作端午茶也不足为怪,是一种反映农业社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现象。

④端午茶的采制

采集端午茶,松阳人十分讲究,因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中草药配制而成。而端午茶的制作从草药清洗开始,对采集的草药先进行分类净洗,还规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时洁净的山坑水或饮用水,因为千百年来,百姓一直把午时水当作“神水”看待。传说以午时水洗过的草药制成端午茶,对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将洗净处理后的草药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再晒干或者切后直接晒干就成为松阳端午茶。

松阳端午茶,以其质朴和实用,从古代神话般的端午节中走来,伴随着千年历史,至今仍然是护佑松阳这方水土上百姓身体健康的“神茶”。松阳端午茶即便在现代医药技术日臻完善的情况下,也仍有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会随着不受地域限制的市场浪潮,永久地流传下来,成为独特的茶文化习俗。

千年古县松阳的端午茶俗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我国的人们在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习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喝端午茶习俗,尤其是在千年古县松阳的端午茶被当地人称为“百病茶”“万能茶”,也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

上山砍柴,渴了,喝碗端午茶;下地干活,累了,喝碗端午茶;哪怕小孩放学回家也要喝碗端午茶。炎炎夏日,在浙西南山区松阳县,家家户户都知道一招清凉解暑的方法,那就是喝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茶。

端午茶与端午节密不可分,在松阳,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有在门楣上插艾叶、菖蒲等风俗。特别是在端午节前后,人们会上山采集石菖蒲、山苍柴、野菊等草药,然后晾晒制作成端午茶,整个夏天就以喝端午茶来度过炎热夏天。

据大量考古研究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期,我国有一个史称百越族人的部落,为了永久祭祀他们的祖先并求助于龙的神威驱病消灾、除灭邪恶,于是创立了祭龙节日,即端午节。在《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在传统的端午节里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赛龙舟等习俗,而且还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上山采集草药等风俗。从这种意义上讲,古人创立的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自我保健、去病防疫、避邪消灾的盛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利用端午节采集各种草药,制作端午茶也不足为怪,是一种反映农业社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现象。

又相传,唐景龙年间,唐道教名士、括苍山仙人叶法善游历名山大川。一路上不断听闻浙南一带遭遇瘟疫,松阳染者很多。他立即返回故乡,召集众道士采制卯山仙茶,以卯山泉水煮泡,然后倒入大缸、木桶中施茶给百姓,后来这场瘟疫就这样平息下来了。叶法善因此被松阳人奉为济世救俗的“叶天师”,这种能治病消灾的茶也就演变成了端午茶,法善施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已逾千年,甚至连用大缸、木桶施茶的乡俗也沿袭下来。早年,松阳各处驿站、凉亭、寺观都置大木桶、大缸,泡上整缸整桶的午茶,让行人客商自取饮用,以解夏日之酷暑。

采集端午茶,松阳人十分讲究,因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中草药配制而成。

而端午茶的制作从草药清洗开始,对采集的草药先进行分类净洗,还规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时洁净的山坑水或饮用水,因为千百年来,百姓一直把午时水当作“神水”看待。传说以午时水洗过的草药制成端午茶,对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将洗净处理后的草药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再晒干或者切后直接晒干就成为松阳端午茶。

松阳端午茶,从古代神话般的端午节中走来,伴随着千年历史,至今仍然是护佑松阳这方水土上百姓身体健康的“神茶”。松阳端午茶即便在现代医药技术日臻完善的情况下,也仍有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会随着不受地域限制的市场浪潮,永久地流传下来,成为独特的茶文化习俗。

金茶的传说


金茶,产于湖南长沙县金井镇,地以井传,镇以井名。金井河对岸的码头上,存古井一口,水清可鉴,其味甘甜,为老街附近居民唯一饮有水源。大旱年随汲随满,洪涝时不浊不污。相传明初洪武年间,有江西孙某,举家迁徙,来到长沙,在长平浏交界的凤形山下安家。孙老爹每日清晨出门放牛,经常发现河边有一袭纱幕,氤氲缥缈,若有若无,定眼一看,原是一股紫气,从一丛茶树间升起,缭绕其上。便与儿子一道,刨去荒草,剔除荆棘,小心翼翼将茶移植到新开的山土上。说也奇怪,那茶就栽就长。看那芽叶鲜嫩可爱,老爹将它摘下,却又随摘随发。再到原长茶处,仔细观察,发现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祥光闪闪,叫声嘎嘎。蹼底泉眼,涌流不息。倏忽金鸭不见,泉涌如注。父子惊异不已,倍觉神奇。商议修成一口水井,供村人饮用。井沿青石护砌,坚固美观,还在一侧竖立石碑,镌刻“金井”二字。井水大旱年随汲随满,洪涝时不浊不污,水清可鉴,其味甘甜。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金鸭不再浮出水面,“金茶”之名却以流传。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端午茶”的历史与传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