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园、茶树的呵护,伺候,黄小元近乎成了一种另类。

的根源。”黄小元说,目前我们的古茶园正逐渐消失,这是我们愧对上天对云南的馈赠与恩赐。

在他看来,现在的古树普洱茶太乱,需要有人来揭示真相;古树普洱太好,需要有人来展现内在美。古树普洱茶太小,需要有人来担当呵护——停止沉默,站出来说话,是必需的,而这也是他接受我们采访的最真实原因。

竭尽全力,借茶渡身,黄小元说这不仅是一个梦想,还是在做一项事业。成功与否,关乎生命健康,关乎伦理道德,关乎文化传承,关乎普洱茶,乃至中国茶的出路。

在这样的理念下,黄小元目前正团结一批、凝聚一批,关爱云茶、关心普洱茶、关注古树茶的茶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道绸缪一个平台,一个圈层——云南古树茶研究会,帮助更多做好茶的人,保护更多古树,帮助更多善良贫苦的农民,回馈社会。

“如果说守候是一个人的狂欢,品茗众饮是一群人的欢娱。那么我乐意为众人的欢娱,去守候一份清寂与孤独。”黄小元说,守护一棵棵,一片片,一座座古茶树、古茶园、故茶山,就是传承和未来。所以,我们一定得像古树茶那样,好好的再活五百年。

首席记者廖兴阳摄影报道

扩展阅读

楼翼之像鉴宝一样品茶


楼翼之是央视《鉴宝》栏目的书画鉴定专家,他在节目中以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对藏品的鉴定对观众来说都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令人兴奋的体验。楼翼之凭着自己扎实的鉴定水平和专业的工作态度受到众多藏友追捧,拥有一大批粉丝。作为中华收藏网艺术鉴定中心副秘书长,楼翼之是书画鉴定界的权威。每次见到楼翼之老师,总是被他那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样子所感染,楼翼之也是一位爱茶之人,他认为品茶和鉴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于生茶活,楼翼之一样用鉴宝的心情来对待。

楼翼之认为书画收藏鉴别和品茶一样都要站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一谈到茶,楼翼之就滔滔不绝。说到现在的茶叶市场,楼翼之表现出了忧虑,茶叶质量混乱、价格不统一、加工渠道不清晰。爱茶的人都珍惜茶,茶叶有质才有价,像鉴宝一样品茶,才能喝到真正的好茶。

楼翼之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他试着找各种茶的优点,而不用千篇一律的心态去泡茶。品茶首先是一种心情,再是茶的味道,通过品茶把心情放松下来,才是真正的享受。多年的鉴宝经验,让他对身边的事物都用欣赏、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楼翼之喜爱红茶的香醇,在品尝了福建名茶“桂凝红”之后赞叹:口感既醇郁圆润而又鲜灵清爽,还带有一丝桂香,不愧是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中的极品。

人生,对爱茶人而言,就是一杯温热的茶汤;而生活,就像翩跹在茶汤中的那片细叶,浮沉不定,却在形神俱散之后仍余一缕清香萦绕在人间。楼翼之每天喝一杯茶,让自己体验一种宁静,这就是鉴宝大师的茶生活。

滇红王天权:像小米一样玩茶叶粉丝经济


一个月前,滇红集团昆明东寺街专卖店正式开业,这是滇红集团今年实施直营店战略以来的第三家门店。“未来一年,我们要再开500家直营体验店和10个观光茶园,强化我们的参与感,像小米一样做‘粉丝经济’。”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认为,茶叶市场经过前两年的过山车式的价格变局,经受了市场的充分考验,沉淀下来的中国茶叶,应该从过去的原料输出调整为品牌输出。

近日,南都记者独家专访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畅谈其对中国茶叶现状及未来互联网转型的看法。

小规模的“品质上佳”无法构成品牌化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些年,您眼中的茶叶市场环境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王天权:一开始我们茶厂成立是承担“出口创汇”的任务,100%对外出口,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出口渠道受阻,而国内渠道完全没有,也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洗礼才建立自己的经销商体系。现在主要以国内批发零售为主,国外市场主要是立顿等品牌的原料供应商,但市场越来越小了,每年出口100万美金左右,占销售总额5%都不到。

南都:滇红过去主要是原料供应商,今年则把营销直达终端做自己的品牌,这是为什么?

王天权:滇红集团2006年进行一轮改制,把员工持股收归企业所有,集中股权提高效率,也将公司定位从原料供应商转为品牌供应商。打造品牌是必需的,滇红给立顿原料价格20元/公斤,贴上它的牌子就卖到400-500元/公斤,这就是差距。

南都:那为什么国内没有立顿这样的国际品牌?

王天权:计划经济时代,茶叶都由国有茶厂经营,靠政府资源控制整个行业,也奠定了产地品牌的基础。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规模化产业散落到各家各户,但大家资本不够、基础不好,又需要政府给予财政等方面支持。像需要管理维护,而茶叶城信息不对称,主要靠与茶店老板的宣传推销,价格都没有统一标准;其次,茶叶城销售一般把茶叶定位为政商礼品或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

其次,包括我们许多茶企选择做电商,但电商一开始图个新鲜感,很快就变成价格竞争,对品牌是有伤害的。我们做体验店就是为了提高消费者参与感,形成体验为基础的社区文化,像小米一样发展“粉丝经济”。我们现在发展旅游茶庄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南都:那么礼品跟消费品有什么主要区别?这种转变的困难主要是哪些方面?

王天权:消费品是有依赖感的,是今天买了明天还想买,而不是放在家里等升值。现在主要困难就是人的思维的转变,我们过去对怎么做零售,怎么做互联网一无所知。为什么中国茶企一直是“一触电就死”,就是缺乏互联网思维的销售人才。中国茶叶发展一直是“重种植,轻市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主动营销。茶艺推广、品牌策划都基本没有。

滇红现在开了三家终端店,第一家店开在了哈尔滨,因为那里不产茶,我们想在那里试点,摸索一套店长培训方案。未来我们的模式是“单店授权,区域营销”,自己的直营店会很少,主要还是依赖经销商加盟。

南都:那在品牌国际化上,我们有没有一些举措?

王天权:首先我们把运营中心放在北京,吸引国际化管理人才;第二是国际化基地,去年3月我们与斯里兰卡合资企业2200公顷基地正式投产。然后再是国际化品牌,目前主要依赖于“文化交流推介会”在英国肯辛顿宫、冬奥会中国馆推广。

以前是做原料供应商,中国有成本优势,但现在肯尼亚、印度等地方的人工成本都低于中国,所以只能做品牌优势了。

一样的茶,不一样的闽南茶俗


闽南人喜欢喝乌龙茶。乌龙茶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除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厦门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

首先是茶具。红色的宜兴陶壶最常用。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相应的茶杯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

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置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往往要放满壶。冲出来才够味。水一开。立刻就冲入茶壶中。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同时使茶壶内外温度差不致太大。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

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要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水有少许溢出。盖上盖子。再淋一些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后。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

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福建盛产茶,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

茶与秋风一样清


题记:秋天的夜,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开始为自己沏上一杯茶。一杯茶能喝出的是秋意,是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苍凉。

平素喜喝绿茶,猴魁尤甚。最初喝猴魁也是云淡风轻的初秋,从太平小镇买回的猴魁装在一个简易的袋子里,袋子上山峦云遮雾绕,“猴魁”二字显得疏朗质朴。这猴魁叶片扁平挺直,取些许置于玻璃杯中,看它们在杯中雄姿英发,就连香气也有豪放之气。猴魁价贵,偶尔喝之,有心仪的茶喝也是一种缘分,恰如人生,不可能事事圆满。连周作人在《吃茶》中也感叹:在南京一个安徽的朋友那里吃到太平猴魁,都觉得很好,但是以后不可再得了。

临近山野的绿茶便在日常生活中挑大梁,随意抓一把茶叶,兑入水,就着苦苦的茶汁喝下去,也是一番神清气爽。好茶要有好茶具,可生活不能太挑剔,我的茶泡在一个极为普通的紫砂茶杯中,并不精致,手感甚至有些粗糙,上面的兰花影影绰绰的,叶瘦且长。同样的茶,在瓷杯里茶味显得薄,在紫砂杯里显得厚,茶叶在紫砂杯中,似乎有了沧桑之感。虞山的白茶、黄山的毛峰、敬亭的绿雪、闽地的铁观音,还有来自九华的佛茶,都是手中之杯的过客,即使无茶的时候,兑入的水,也有了若有若无的茶味。

每个喜茶之人有自己的茶事。闹市之中,寻一茶楼,与友喝茶。只点猴魁,原来不经意间交流的喜好已被对方默记心中。这是茶以外的情意。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虽然红尘之中都难得清闲,为生活琐事奔波在所难免,但喝一盅茶的时间愿意为对方挤出来,放弃自己喜喝咖啡的嗜好陪对方一起喝茶,暂听彼此的唠叨,在一杯茶喝浅的时候,起身为对方续水,茶汁淡了,再相互告别,这样的情意也淡而有味了,正是一番“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茶意种种,有的豪迈如侠士,有的婉约如小家碧玉,有的香艳如丽人,有的清雅如隐者。前些日子得茶一盒,名曰天山真香,这名字有点俗,像是网名,不够含蓄。看看介绍,来自旌德,距黄山主峰八公里,千山重叠,竹木葱茏,兰花夹杂其间。往杯里放茶叶时,叶形平扁秀气,淡香扑鼻,忍不住凑近闻着,茶香若兰。可是这天山真香遇到紫砂杯,像是佳人遇雅士,情意缱绻。心想,这天山真香会不会像碧螺春的笔名“吓煞人香”呢?

喝着茶,继续看说明,说汤色浅绿清明,因紫砂杯色深,不知汤色如何。那些原本细腻秀气的茶叶倒是挤在一起,一下子年老色衰,叶色黄绿,倾情于水,让茶也迅速苍老。茶汁到唇边,有些微苦,入口,微苦到浓苦,一杯茶能喝出的是秋意,是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苍凉。真香,其实是真苦,茶的两重天,两种极致的境界,这茶未泡之前的香和冲泡之后的苦都是毫不掩饰的,茶之种种,均是真性情。

习惯晚睡,与文字缠绵,茶功不可没。茶味,喝着喝着淡了,心思,在茶香袅袅中放飞。茶为伴,书为友,这夜,渐渐就短了。

蔡旭芳:建阳白塔山茶业,做像朋友一样的茶


蔡旭芳在老枞园传授茶叶知识。

在今年第八届海峡的茶企,在数百家的茶企里,白塔山茶业吸夺人眼球,脱颖而出,受到好评,和国内10多家客商签订了订单。

18日,白塔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旭芳说,今年在布馆上,我们非常大胆地用了一个紫色和白色相间,紫色是包容,白色是洁净的、是纯自然的,也代表我们茶业是纯天然的,在包装上,使用简约的风格,今年推出的两款新茶“随手礼”和“全家福”,市场反响非常好,销售很火。

为与家人常聚,她弃医从茶

天资聪慧的蔡旭芳,毕业于浙江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后又考入第四军医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深造,学习外科学、营养学。在单位,她是唯一的女外科医生并担任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科技带头人。

人生的转折点在2007年。从事了15年外科医生的蔡旭芳突然决定辞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外人看来,蔡旭芳能力强,事业顺,前途远大……可蔡旭芳却有不得已的苦衷:事业和家庭无法两全,丈夫是远在建阳的一名公安干警,整天忙于公事,夫妻聚少离多,距离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的缺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经反复思考,她毅然决然地离开浙江,来到了丈夫和孩子身旁,做一个贤妻良母。

蔡旭芳丈夫的老家位于建阳市麻沙镇白塔山下。白塔山是一座道教名山,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修炼之地,山势险峻,林木葱郁,常年云雾缭绕,自古遍植武夷山岩茶。丈夫特别喜欢岩茶,对岩茶也颇有研究。从小长在城市的蔡旭芳对茶一窍不通,但见丈夫痴迷岩茶,爱屋及乌的她跟着学习研究。2010年,蔡旭芳敏锐地意识到岩茶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果断地投资成立了福建省白塔山茶业有限公司。

蔡旭芳把自己的茶叶基地选在白塔山区。1500多亩自营的茶园,分布于近千米的高山绵延带上。“白塔山是武夷山脉的道教名山,道教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茶品在加工、包装、推广上把握这一理念,形成独具匠心的白塔山道茶文化体系。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土壤为砾石红砂岩,有机质含量高,茶树朝夕饱受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是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基地。”

交茶一样的朋友,做像朋友一样的茶

建阳白塔山区的茶农有种植水仙茶的传统,2012年蔡旭芳不惜成本从茶农手中陆续收购了2000多棵有近百年历史的高山老丛水仙,她想建立一个武夷山脉最大的老丛资源保护基地,让更多的茶人喝到高品质的好茶。

“让茶叶在最生态的环境下生长,运用最优良的种植方法,播施有机肥,绝不使用高残农药,最大限度保证茶叶品质。”走在茶园的小径上,感受最深的是茶丛之下的青草新绿茂盛,蔡旭芳告诉笔者,这是自己有意留下的,目的是给茶树固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蔡旭芳把“种生态茶叶,产良心食品”作为立业之本,把交茶一样的朋友,做像朋友一样的茶作为经营之道。除了建立高海拔地区无污染的茶叶基地之外,在加工环节,采用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以绿色食品标准作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产品的加工、包装、检测、存储、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从内到外符合标准。目前,公司已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获得QS证书,也荣获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证书。

2013年5月,白塔山茶业有限公司签约了一个5个亿的项目,以茶文化为主题,以养生休闲为核心。项目中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茶文化来展开,有农家乐、休闲游等。“说到底,就是一个以茶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业,我们已在着手稳步推进。”蔡旭芳说。

为了推动闽北茶产业发展,蔡旭芳出资牵头举办了2012年南平市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延平、建瓯、武夷山、政和等闽北十县市的百余名茶艺师及省内外茶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次茶艺交流活动。“培养高技能茶艺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促进闽北茶业的发展与进步,我责无旁贷。”蔡旭芳说。

不一样的信阳茶


茶客们都知道,多少年来,信阳茶就是绿茶毛尖,近两年在省委书记的大力倡导下,又开发出信阳红,而在年轻的信阳茶农孔伟眼里,品质上佳的信阳茶完全可以也应该有许多种面目,而且他正在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

不一样的信阳茶

明明是烫嘴的热茶入口,口腔里却是感觉冰凉,极淡的茶汤,滋味却甘美异常,像山上的山泉一样甘甜清冽。抿着嘴唇,口腔内的津液似要冲出,张开嘴巴,又似有凉风从齿间升起。这是记者品饮孔伟亲手泡的信阳白茶的感受。

信阳白茶,是孔伟研制的几个信阳茶系列之一。此外还有信阳古茶、信阳乌龙。每款茶都与信阳毛尖的品饮感受大异其趣,不告诉你,你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信阳茶。

信阳白茶是薄荷香气,而信阳乌龙则是桂皮香、松花粉香,而且气味馥郁,挂杯香非常持久。入口则是口感绵滑,口腔里像丝绸一样。

从唐宋遗种发掘信阳古茶

听了孔伟的讲述,记者才明白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茶叶,有着如此独特而非凡的味道。这几款茶都是采自唐宋时期的遗种,恢复发掘了古茶制作工艺后研制而成。

孔伟是个有想法的茶人,“我本是一个茶农,信阳茶的品质极好,却连家门口都走不出去。开发新的信阳茶,把它的特性发挥出来,才对得起信阳茶”。

信阳茶区目前还保留着一些唐宋年间遗种。孔伟说,唐宋时期是中原茶文化最鼎盛时期,当时信阳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而且信阳茶当时被作为贡茶,可见品质绝佳,后来由于古老的制茶工艺流失,才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信阳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久存,通常放一年就不能喝了,非常可惜。遍览典籍,星星点点的信息当中,茶人能够发现的,是这些文字反馈出的古茶制作工艺。用唐宋遗种,用古老工艺,恢复发掘与研制新的信阳茶的想法,在孔伟的头脑中渐渐形成,并且一天天强烈起来,2005年,他开始着手试制。

唐宋遗种散布在茶园、山野、石缝间,寻觅采摘是项艰辛而耗时的工作。“一个上午,我和父亲两个人采来的茶仅能炒制出30克茶叶”。反复地试验,而原则就是保留茶叶原原本本的味道,使信阳茶的品性得到最丰富而完美的体现。还特别赴福建武夷山请了一位老茶师做乌龙。老茶师叫陈鸿棉,近八旬高龄,是岩茶泰斗陈书省的侄子。老茶师采用传统纯手工工艺制茶,发酵中就有阵阵奇香,像松花粉,又像桃香,老茶师也发出惊叹:“真是好茶!”好茶遇到好工艺,成就的正是孔伟想要的佳茗。

六七年的摸索,孔伟的信阳古茶、信阳乌龙、信阳白茶等相继研制出来。

信阳茶有了生命力

起初的试验,反对的人非常多,“都说我瞎胡搞”。但孔伟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做,费尽心力做出的不一样的信阳茶,产量极少,只能给懂得的人品尝,交流意见。而今,各方来的反馈让他更增浓了研究的兴趣:没想到信阳茶能有这么好的味道,有这么丰富的香气。

更为难得的是,这几款信阳茶克服了以往信阳茶不耐泡、不耐存放的问题。2008年做的茶,放了几年,想着不能喝了,拿出来一尝,没想到有了当初所没有的桂皮香,这是自然发酵形成的香气,信阳茶,有了生命力,可以随年月而释放出更丰富的内涵。并且,这种生命力在几款茶上都得到体现。每年,茶都有一定的变化发生,滋味一年醇厚似一年,茶汤也发生变化。一年青绿,二年黄中透红,2005年做的茶,现在茶汤已经是酒红色了。

几款茶工艺不同,而茶性相近,都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生津好,回甘好,完美地保留了信阳茶的品质。生长在信阳的山野间,茶的整个生命过程,它的生长环境,都可以在入口的瞬间呈现出来。这就是所谓好茶叶的内涵。

年轻的茶人孔伟,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热情,要“恢复唐宋年间信阳茶的历史地位”。对于经济效益,他未置可否。拿信阳白茶来说,这一季春茶只做出一斤多,产量极低,产业化还遥遥无期。“慢慢做,希望有人响应支持,把河南茶做得更有影响力一些”。

裴小军:普洱茶需要揭穿之(一)——古树茶


“揭穿”不是说背后有多黑暗,仅仅为了正确引导消费者喝茶,用健康的心态喝安全茶。

放眼望去,茶城店铺招牌多以“古树”“纯料”招引顾客,而普洱茶界好些品牌从来没明确告知消费者,他家产品是×岛,××章,×归,或是“千年古树”亦没告诉你“纯手工”,为什么?可能是懒得“擦屁股”——危机公关。“怕上火喝王老吉”,没告诉你喝王老吉会“降火”。

什么是“古树”茶?百度一下:“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以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不一定对吧。植物生长程度受种源、气候、土壤、海拔、养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测量树的规格(胸径、冠幅、高度)尚难界定,难道存活99年树龄的树就只能被打为“台地茶”或“非古树茶”,关键看您要标榜什么?建议您标“生态乔木”茶,妥了,我什么都没说!

韩国:不一样的茶之风


韩国茶文化泛指韩国的制茶、饮茶的文化。韩国的茶叶最初是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历史上曾盛行。朝鲜王朝中后期茶叶茶开始在朝鲜半岛衰退。目前在韩国喝茶叶茶的人很少。不过1980年代以来,茶叶茶开始在韩国复兴。

韩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是全南宝城郡。宝城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是韩国最大的产茶县,茶叶产量占韩国茶叶总产量的40%左右,而且韩国的名优茶都缘于宝城。宝城临海,所以形成高温而多湿的风,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茶树。

韩国茶礼作为韩国茶仪式有千年的历史。韩国茶礼以“和、敬、俭、真”为宗旨。“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礼遇;“俭”,即俭朴、清廉;“真”,即以诚相待。

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名茶类型区分,可分为“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韩国茶与传统茶叶茶不同,韩国本地传统茶在韩国非常流行。“传统茶”不使用茶叶,可以放几百种材料,大多数会加入蜂蜜。“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柚子茶,把柚子切成细细的,然后放到糖里泡制一下,再用水泡来喝的茶。

看0经验“白茶婆”,1年怎么卖500万元白茶?


2014年2月,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在北京马连道格调茶城低调开业,经理陈丽容原计划依靠这70平方米的北京销售中心,先尝试在第一年卖出60万元的茶。出乎她意料的是,到2015年2月,以福鼎白茶为主的实际销售额达到500万元,是预期销售额的8倍。业绩可喜之余,令人惊讶的是陈丽容竟然是以“零经验”做茶叶销售。

那么,这样一位前半辈子教书、后半辈子开始卖茶的“白茶婆”是如何成为售茶达人的呢?茶周刊小编带您走近“白茶婆”的茶生活,打开她那“无招胜有招”的茶叶销售秘籍。

“零经验”营销好茶不怕巷子深

一个午后,茶周刊记者在格调茶城二层最里面的低调位置找到了“裕荣香”招牌,与“白茶婆”陈丽容静坐在她那面积不是很大却陈列有序的店里。陈丽容知晓记者的来意后,坦诚地谈道:“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售茶经验,只是诚信卖茶、真心待人,或许有时候就像打太极一般,贵在‘无招胜有招’吧!”

很难有人想象到,陈丽容身旁有福鼎白茶界赫赫有名的白茶制造专家相伴,但她却是个对茶叶销售“零经验”的入门级销售管理者。陈丽容的爱人是白茶界的名人——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良绥。

陈丽容笑谈,她此前半辈子一直在小学教书育人,虽然对白茶深深喜爱并自称“白茶婆”,却从未想过将爱好变为职业。但是与茶的缘分就是这样奇妙。她退休以后,爱人蔡良绥打算进一步扩大北方市场销售,因此,这位“白茶婆”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涉入茶行业,勇闯北京茶叶市场,成为了北京公司的执掌者。在水深火热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闯荡,“零经验”营销的陈丽容并不胆怯畏惧,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好产品不愁没市场。

用“白茶婆”自己的话来诠释,“裕荣香”好产品就是原料安全、品质过硬、包装环保、价位适宜、散茶包装和饼茶兼备,产品辐射面广。裕荣香茶业在产品营销方面,根据白茶的自然生态特性,以及不同人群饮茶与购茶的需要,推出适合各种消费层次的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以大气简约环保的外包装凸显市场新形势下的饮茶观。

“白茶婆”说,她和老伴“白茶公”都不愿意为了利益把茶做成高大上的产品,也不愿意去炒利润高的老白茶,而愿意本分地把茶做成消费者的生活饮品,给它以经得起市场检验、符合市场规则的合理价格。最终让经销商、代理商能够将“裕荣香”白茶产品卖得出去,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零心机”服务做茶商贴心棉袄

对于众多茶企、茶商哀叹陷入市场寒冬的局面,“白茶婆”乐观地告诉记者,这场寒冬反而让裕荣香茶业这样品质稳定、价格适中、年份真实的茶企迎来了商机,并凭借设身处地的温暖服务成为了不少经销商、代理商的贴心小棉袄。这也是她之所以能带领北京公司年销售500万的重要原因。

提及“裕荣香”成为客户贴心小棉袄的秘诀,“白茶婆”笑谈只做到了“三好”,即好产品、好利润、好服务。

“白茶婆”认为,要想把“裕荣香”品牌持续做好,在初步打开市场的情况下不能急于做大,要稳扎稳打地发展更为适合中小企业以及生产型企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依托他们去拓展市场,并紧紧抓住他们的需求。经销商和代理商作为中间茶商,既看中产品也看中利润,因此,“白茶婆”提供好产品之余将利润点尽量让给这些中间茶商,不是想如何自身挣钱,而是想如何让利消费者、又让经销商有合理的利润点,保有长久合作带来的利润。

同时,她认为发展经销商、代理商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质量如何,更在于彼此对产品、对销售能否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地拉动市场。谈到好服务,“白茶婆”说自己并没有太多技巧,只是将茶商朋友化,与茶商真诚沟通,帮助茶商解决问题。她特别提到,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持续的服务,合作都有可能会中断,所以格外注重提升与经销商、代理商的粘性。她在茶叶原料、产品包装、物流运输方面根据经销商、代理商反馈的意见,将服务做到位,实现满意且持久的合作。

此外,“白茶婆”发展经销商、代理商后并不急功近利地销售产品,而是先帮助他们做好白茶科普和产品培训,确保他们在市场推广时成竹在胸。不同的商业想法决定了不同的运作模式,“白茶婆”付出的远多于对客户索取的,但以热情、贴心的非商业化处事让她收获了更多的经销商、代理商的信任,也收获了更为持久的利润。

“白茶婆”笑言,“裕荣香”靠产品吸引人,而她靠人格魅力留住人。当客人走进门店的那一刻,不论是茶商还是消费者,首先要建立彼此间的情感和信任,削弱商业化的人际交往。她可以陪着从生活琐事聊到人生愿景,但绝不刻意推广产品,还会拿出珍藏的好茶分享品饮。营销人员煜斐正是从到爱上“裕荣香”白茶,再到被“白茶婆”所打动而成为裕荣香茶业一份子。

如果某天,您同茶周刊记者一样遇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白茶婆”,请用心感受她那“无招胜有招”的魅力

好茶和笑话一样,都是有梗的!


茶梗无处不扮演着反面角色。然而,我们却往往容易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其实,茶梗并非一无是处,茶梗里面也有好东西,有时候对于一些特定茶叶产品甚至有重要作用。

一、何谓“茶梗”?

顾名思义,所谓茶梗,是指茶叶的叶梗。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释。而这里所谓的“茶梗”,则特指从成品茶上拣下的叶梗。

对绿茶来说,一般都是采摘嫩叶,嫩叶中极少有茶梗。特别是名优绿茶,茶叶是不能带梗,如果带梗,便被视作劣质茶的特征。带梗的茶叶品质就要受影响,价格一般较低,初制茶在收购或者验收时,要把茶梗作为茶叶夹杂物直接挑出。茶梗成为判断茶叶品质净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对于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等品类的含梗量有明确的规定:

二、为什么会有茶梗?

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甚至还认为有茶叶梗或茶叶梗较多的茶叶,就一定是劣质的茶叶。殊不知,茶梗对茶叶制作和泡出的口感品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口感的需要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茶鲜叶中含有很多糖类,除水溶果胶外,成熟叶、茎中几乎有的糖类均比幼嫩芽叶高。此外,高糖含量是黑茶鲜叶原料的重要生化特性,这是幼嫩芽叶所不能替代的。鲜叶原料这一生化特征,与黑茶品质的甜醇滋味的形成密不可分。

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当你冲泡有年份的茶梗时,你会发现茶汤滋味很甜爽,伴着浓郁陈香。甚至还有茶友会专门收集普洱茶梗压制成砖,陈化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喝,香甜可口,风韵迷人。

2、制作的需要

茶梗对于压制来说,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黑砖茶。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当前普洱茶原料以三、四、五、六级为大宗,其中也要求有一定量的梗片,从而保证成品茶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普洱后期陈化品质的形成。有个别产品甚至特地拼配多量茶梗,以形成独特的品质风格。

3、保健的需要

此外,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和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降血糖等作用。不少人还将茶梗作为糖尿病食疗中重要的用材。

因此,对于茶梗,我们大可不必一看见就“梗梗”于怀。对于多种茶类而言,茶梗可在一定程度上助益品质

红茶一盏,体味不一样的人生


现代人的脚步似乎要赛过无情的时光,每一个在身边飘过的身影都像是没有体温的精灵,带过一阵风,不留余温。可生活本身不应该是疾步如飞的,而应是静静流淌。

道,重于修身、怡情,红茶的内涵是和、敬、清、寂。空闲的时候,不妨与红茶为伴,是品味慢生活的极佳方式。泡一盏红茶,留住时间。

红茶一盏,体味不一样的人生

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好的红茶加上好的水,才能冲泡出好茶。无色无味,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泉水、井水及溪水就是水品中的佼佼者。可惜以现代环境来看,要找到这种自然的饮水怕是非常困难了。市面上销售的矿泉水,还有天然水也可以代替,但使用之前,宜在大容器中静置一夜,待氯气散尽后再煮沸。如果水质富盈氧气,就能引出红茶内蕴的香气。

作为直接接触茶水的承载者,茶具的选择也有考究。一般来说,红茶崇尚杯饮法,即将茶置于白瓷杯中,再用沸水冲泡后饮用。茶道最考功夫的始终是泡茶一环,因此,泡茶的时间还有温度一定要掌握好。

泡红茶的时候,放入茶叶后,要记得将壶盖盖上,红茶的香气能够在热水中充分释放出来。按照茶叶的大小,宜在90到100度的沸水中闷置3至5秒不等,待茶叶全部绽开,沉在壶底,就可以饮用了。

在那个慵懒的午后,泡上一盏红茶,伴随着醇香的馥郁,人的精神似乎也跟着茶汤上飘起的白烟升腾着。

泡上一盏红茶,能够静下心来,饮涤尘嚣;泡上一盏红茶,能在恬静的空气中,迎着明媚的晴空,静静思考;泡上一盏红茶,能够摆脱狂风暴雨般的追逐,留住时间,体味时光。

不一样的独龙族婚俗——喝茶定婚


独龙族,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现有人口7426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

独龙族自称“独龙”,“迪麻”,史称、他称“撬”、“俅”、“俅人”、“俅子”、“洛”、“曲洛”等。1952年,依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妇女还曾有文面之俗。住房多为木房或竹房。唯一的节日是过年。过去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腊月举行,节期长短也不一样。

独龙族行族外婚,为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恋爱自由,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便相互赠定情物。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说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欢姑娘等。

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没有说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接连三个晚上仍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还想说,需要等到明年再来。

(责任编辑:李宗梅)

不一样的紫砂艺术表现形式


作为宜兴的一个标志,紫砂壶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喜爱的一类艺术品,不仅仅因为其泡茶香醇所带来的实用功能,更因其造型古朴优雅所散发出的艺术美感,紫砂的艺术气息是让每一位文人雅士所折服的。然紫砂不仅仅只用来制作紫砂壶,更多的时候也会用来制作一些其他风格的摆设或把玩之物。比如:文具、佛像、仿古彝器、陈设摆件、清供果品、花盆等。这些紫砂工艺品收藏价值高,升值空间大,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自古以来就不乏有优秀的紫砂文具作品,以明代时大彬制的山峰形笔架,清初陈鸣远所制梅根笔架,杨季初的泥彩绘笔筒,晚清有杨彭年制陈曼生铭的仿古井栏式水盂等文具最为著名。这些精美的紫砂文具运用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以精湛的工艺技巧,别出心裁的构思设计,创制了种种造型优美,功用合理,富有紫砂独特工艺风貌。

仿古彝器主要仿制老三代青铜礼器,如羊,一是明清时代社会上好古之风盛行和恋古之士的追求,推动对老三代青铜礼器的仿制;二是紫砂艺人通过仿古,掌握青铜礼器的造型特点,充实艺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工艺技巧,仿古而不泥古。

陈设摆件面较宽,既有工艺品,也有实用器。主要有桂枝歇蝉摆件、罗汉形象摆件、花插、花瓶、挂屏等,这是紫砂工艺扩展的反映。

清供果品,是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紫砂珍品,由于紫砂泥料优良的可塑性能和丰富的天然色泽,使这类艺术珍品不仅制作得形象毕肖,色泽逼真,与真品不差丝毫,真假不分。常见有扁豆、慈姑、莲子、花生、藕片、白果、蘑菇、荔枝、菱角、荸荠、栗子、核桃等,人见人爱。

花盆,分盆景盆、种花盆二类。紫砂花盆平面形状千变万化,以几何形为多,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多边形、三角形、菱花形、海棠形、树桩形、竹节形、梅干形等,大小差别巨大。明清两代制品现在已比较少见,所见民国制品为多,不难寻觅。紫砂艺术品还有枕头、鼻烟壶、围棋罐、钵、蟋蟀罐、餐具和酒具等。

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有明代时大彬、陈子畦,清代陈鸣远、杨彭年、杨季初等,以及民国以后蒋燕婷等一批名家大师,他们的作品充溢文化气息和文人品味。紫砂艺术品的投资收藏策略首选名家作品,其次选存世量少的作品。记得当年笔者买得一件紫砂布袋和尚摆件,落款“许忠明”,他当时并无名声,如今已是副工艺美术师了,作品自然就升值了。(编辑:杨哲)

石一龙: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喝古树茶能治病吗?

由于茶与文化在我国的长期脱节,所谓文人茶会,也仅限于极少数人的圈子里面,真正懂得喝茶的高手寥若星辰。加之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喝茶、喝好茶基本还是奢侈之事,遑论治病和养生?

不走遍千山万水,怎敢说阅尽春色?不喝遍世间众茶,又岂能谈论茶的要义?

茶,一种日常饮品,在古代,不断有文人雅士为之打造文化形式感,直至南宋时期禅宗东传,它被带到东瀛,并且与饮用者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道”的象征和体现。不过,在中国较长时间里,它的属性仅仅被归为“生活”,一切神性都止于日用。

直到今天,茶道的引入,品茶喝茶之风的空前泛滥,使得茶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让喝茶的问题重新被日常重视,喝什么,怎么喝,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追求健康、生态,讲究茶品,更在乎“喝”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喝茶的人是很难或根本不去区分茶的种类的,以普洱茶为例,不少人仅限于能够分别生茶和熟茶。我们的市民群体普遍“不思亦不学习”,一方面害怕身体有病,一方面又缺乏茶饮常识。

人云亦云的“绝好土壤”使得很多“聪敏”的茶商就此顺水推舟,迎合消费,对茶的保健养生作用进行深入发挥,以及无中生有的功能再造,精心策划,选中昂贵的古树茶(这里所指普洱茶)大作文章——古茶树能治病的传说于是在市场上愈演愈烈。

因为古树稀有,很多消费者相信古树茶好,相信喝古树茶能够治病。“福如生命养颜水,寿比普洱古茶树”,天地造化呀!

古树茶确实是罕有之物,是佳茗。那么,古树茶真如商业广告所传的那样有神乎其神的治病之用吗?

我们就从古人的发现开始谈起。

古人喝茶,一方面讲究茶道章法,饮茶之益在于修身养性,养浩然之气,正清和之气。另一方面以茶会友、度日,拣茶入味,把茶作为一种日常,贯穿生活,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

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的饮茶起源众说纷纭,不能定论。作为有图腾的民族,我们相信诸神的存在,相信尝百草的神话传说。

大体上,茶的功能起源有五种主要说法,分别是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和交际说。

药物说就认为,茶在最开始是因药用介入日常生活世界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作为图腾和偶像,我们且相信祖先有“神农尝百草”的经历。但科学和实践告诉我们“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万万不可信的。荼即是我们所谓的茶,茶若真有此等解百毒的功效,医学存在的意义又会有多少?

陆羽讲茶“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说的就是“草木有本性(心)”。千年古树茶可以说是广集天地之灵气,汲尽日月之精华,性属灵。但作为一品有药元素的生态茶,它的功用主要还是在于保健和养生,而非治疗意义上的“药用”。

这种说法并非凭空捏造。

《茶经》云: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大唐《新修草本》载:

“茗,苦茶;茗未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药圣说“火为百病”,不是说上火就是有病,而是说上火会引发各种疾病,用茶降火效果佳。

认为茶之用主要在于保健养生的不只陆羽。中医也认为饮茶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清痰;益肺胃,明目解瘟”,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这些功效说到底还是保健养生。

但无论是中医所讲的茶的药用,还是云南少数民族以茶入药的传统土方。他们所说的茶的药性,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上述调理身体的保健养生之功用。

很多消费者信奉茶的排毒作用,因此时常作牛饮之态。那么喝茶排毒的说法是否可信?

有研究表明,由于茶本身功能相对单一性,喝茶对促进肠胃蠕动消化食物、提神正气等有帮助,但还没有准确的研究能够佐证喝茶能实现行之有效的无害的排毒养护效果。

也有学者罗列了“茶叶可治的疾病”目录,并在目录之下分别注明对应的食用方法和计量。认为茶叶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红白痢疾,急性、慢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心力衰竭,稻田皮肤,痈疖肿毒,水火烫伤,缠蛇丹。但没有科学论据,也没有可靠的支撑数据。

目前学界对普洱茶的药性研究,较为可靠的是《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文,该文系统的对普洱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严密的测验梳理,并对普洱茶生、熟茶进行了各项数据的对比研究,并对它们的药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统计。得出很多支撑普洱茶利于保健养生功用的数据,但也没能明确普洱茶在治病意义上的药用。

民生之重,重在衣食,国民自古以食为天。

近代以降,国人对食品愈发重视,从定时定量逐步迈入追求营养保健,对食的需求,到今天,品与质,量与时,缺一不可。

放眼当下,食品安全事件触目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下的市场供给质量反差极大。

茶饮作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样也面临着供给质量的危机。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到以“人民币”衡量一切的阶段,人们满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一些茶商到茶农,“唯利”主义横行。茶农为提高收入,大量使用农药,保证茶叶产量;茶商则为盈利,大量收购诸如台地茶等便宜毛料,而台地茶的生态情况,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

可想而知,用不生态的茶料制作的茶,不但有失保健养生的功效,还有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滋生。对比这些茶,生态良好的古树茶,其保健养生效果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古树茶尤为珍稀珍贵。那么,它的保健养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吗?

肯定不是。长期性惯性饮用古树茶,对调节人体微量元素、调理生理机能是很有帮助的,然,古树茶的这些功效的发挥都需以一个“长期”为前提。

我们可以简单想一想,古茶树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吗?

从红茶菌到喝尿疗法,从一个个医药神话的破灭到一幕幕聚敛不义之财的闹剧,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有搭台的就有唱戏的,有敲锣的就有听响的,时代卖出一副副各种各样的“拐”。

吃茶在古代世界,是日常活法,又是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随着茶的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茶的功用围绕着养生逐渐扩大,甚至被推广为治病除患之物,一切透着浓浓的功利至上的味儿,这是不现实的和荒唐的。

迎合市场成为似乎现代茶业和茶本身的难辞其咎的任务。但古树茶不应被过度炒作和解释。

古树茶是好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

古树茶生在深山之内,漫长地接受着天地日月的沐浴,实在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瑰宝,随天地生而有之,与万物同生同长,是一味绝伦的存在。这与它能不能治病无关,它的价值远不在于此,更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与中国之道吻合的君子品质和隐者精神。

茶的存在,古树茶的存在,就像神灵的存在。在万物毓秀的自然界,古树茶根于沃土,秀于万木,我行我素,芳香黯然。我们更应该以至仁之心去敬它,欣赏它。

我心敬佛,但我不信佛教。我心向茶,但我也不迷信芸芸如是说的茶学。

因茶结缘,有人劝我皈依耶稣基督,我委婉拒绝了。

上帝与佛祖与诸神一样,存在与否,仍需敬畏,这是一种礼。“和、敬、清、寂”是一个茶人该有的修为,我爱茶,所以早已将“茶”道看为了一种宗教来修行朝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素有居敬之心,固然会遵守我认为是对的东西,我想一直以这样的态度,效仿古仁人之心,在“问茶”的路上,“修辞立其诚”,赠人予佳茗。

一杯茶不喝完,新的茶水就不能倒进杯中。杂念太多,身心就很难放空,纵然吃掉千万株古茶树,又能改变什么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黄小元: 像古树茶一样再活500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