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冰岛归来不喝茶。我却不以为然,在云南,好茶太多,只是大家更多地认识了班章、易武、冰岛、昔归等等(此处排名不分先后。)走完冰岛,我决定再去距离临沧城区六十多公里的邦东乡看看。

“一览众山小,一吐停不了。”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让我实在吃不消。迫不得已,大家晃晃悠悠地下了车,赶紧看看远处的风景。

都说帅到没朋友,我看未必,一个路过的邦东乡村民就主动招呼我上了他的摩托车,“一览众山小,摩托最好跑”,很快就来到了朋友的茶园。

牛乐,一个朋友的朋友,虽说这关系有点远,但是听说他打理的茶园在邦东颇具规模,今日特登“山门”拜见。

牛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他整个人都比我大一号,声音非常的浑厚、低沉,握手也很有力度。他的茶园里古树交错生长在乱石堆中,茶树下的泥土厚且松软,各种寄生植物杂生,春茶芽翠绿而饱满,牛乐对每棵茶树都如数家珍。

他拉我站上了一块巨石,俯瞰整片茶园。他说:“陆羽说,好茶生于乱石,你看这些茶树,是不是跟茶圣说的一模一样?”

“这里所有的茶喝的都是大雪山上流下来的泉水。”

“你信不信,连土都是甜的!”

他告诉我,虽然这些茶树都不是他的,是从村民手里租来的,但接手那天起,他就开始不断地告诉村民要有“有机生态”的理念。他希望十五年后,当茶园还给村民时,比起十五年前要更好!

牛乐是个东北爷们儿,跟我算半个老乡。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不远万里从大东北跑到云南来。

“还不是为了一个姑娘。”

“十年前,就是她,让我喝上了云南茶,后来,跟着她一路喝到了云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北方人比较简单,他们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他跟我一样都是左撇子。

他夸我:“你们左撇子好啊!聪明!”

我也抱拳:“谢谢哈,你们左撇子也聪明!”。

“哈哈哈哈……”

我们聊起做茶的事情,他说他会确保每一片叶子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天然纯净、无污染的。如果足够干净的好茶,第一泡根本就不用洗茶。”我做的茶,我自己都会带头来喝第一泡。”

古树出好茶没错,但好的原料也要遇到对的人。牛乐对茶的尊重与执着,让我觉得他是与邦东这片古茶林最匹配的人。

一泡好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人对了,茶就对了!

CY260.com编辑推荐

倚邦茶马古道


倚邦茶马古道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之后,茶就作为商品外对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普洱茶外销之路,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历史的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二条是普洱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二路是经缅甸到印度、西藏。四条是由勐腊的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在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内有7条:易武至江城道、易武至宁洱道、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走此道,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易武至老挝磨丁道,易武至老挝勐悻道。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倚邦通过磨者河上的承天桥再到慢撒、易武那条由石板镶成的古茶马道,约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昔日茶山有许多茶号和茶庄专门从事茶叶的收购、加工和外运销售,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现当代紫砂:走牛正当时


雅集、叙情、明志,百余年来,茶艺的气韵格调在满足文人墨客品茗雅趣之余,又将现当代紫砂创作推至文化,乃至市场的层面,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紫砂潮”,令它在曲折蜿蜒中一步步疯狂扭转。

拍场疯狂“走牛”

11月19日,北京东正2015秋季拍卖会上,一套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具,以9200万元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紫砂壶拍卖的最高纪录。消息一出,引发圈内外热议。因竞拍者为影视明星杨子,网络上的传闻也多了一些娱乐的话题。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具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具(局部)

“紫砂壶市场的热度一直在持续,9200万元对投资大鳄来说,也许不是很大的开支,但是,当影视明星与紫砂壶联系起来,就多了一点味道。实际上,争论真伪是所有艺术品共同面临的问题,不是紫砂壶独有,所以,也无可厚非。”江苏省宜兴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紫砂文化研究学者张明强表示,买家既然愿意花费9200万元高价竞拍,一定对这套作品比旁观者了解得更全面,研究得更透彻,应该是对其价值有一个较好的期待。只不过对绝大多数紫砂艺人和收藏家而言,落槌的瞬间还是相当震撼,创造了有史以来顾景舟作品的价格之最。他将其称为“喜马拉雅山顶价”。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寒汀石瓢壶(北京保利供图)

无疑,9200万元的高价对整个紫砂行业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而从历年的拍卖情况也不难看出,现当代紫砂的行情一直在节节高升。1994年5月6日,一件顾景舟的优秀作品在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进出口部被香港藏家以74万港元竞价买走,创造了顾景舟紫砂壶的第一次高价。从此,顾景舟及一批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工艺师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从2000年开始,香港、台北、北京等地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先后出现了当代紫砂壶的身姿;2010年,紫砂专场诞生了顾景舟制作的第一件过千万元的紫砂壶;2014年春拍,顾景舟创作的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2015年秋拍,恰逢顾景舟诞辰100周年,北京匡时推出“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场”,北京保利亦推出紫泥载道——文人紫砂专场……各大拍卖行对紫砂专场愈加重视。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中国嘉德供图)

紫砂壶市场一直处于上升的波段,特别是过去的三十年,紫砂文化开始了繁荣的局面,紫砂人才辈出,紫砂创意丰富,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紫砂壶收藏热,现已发展到了紫砂艺术金融,包括紫砂信托、紫砂壶份额上市交易等形式多样的紫砂金融衍生品。紫砂艺术市场被广大爱好者的收藏热情烧得滚烫。而顾景舟创作的作品更是十年一个台阶,让紫砂壶市场一步一步走向“疯狂”。

张明强筋纹石瓢壶

“当前的紫砂壶市场可以说是顾景舟一枝独秀。而高价壶的创造,给从业者以信心和热情,对提高从业者的艺术抱负起到了鼓舞作用,让贫寒的紫砂壶从业者逐步迈向富有,让紫砂壶爱好者慢慢成为价值投资者。既繁荣了中国传统茶艺文化,也为爱好者提供了精湛的艺术珍品。”张明强表示。

何道洪大松竹梅壶(北京保利供图)

浙江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夏紫砂博物馆馆长李长平也表示,不管近几年紫砂行情如何跌宕起伏,顾景舟的作品始终稳中有升,尤其是其精品代表作,价格可谓一路“走牛”。

火热中的微凉

现当代紫砂在拍场的火速升温,伴随着的却是传统市场的凉,似乎折射出近些年来紫砂市场的乱象。

“与传统的实体市场相比,拍卖市场确实火爆,实体销售却步入谷底,原因之一是各地的传统经营者对紫砂艺术的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作紫砂壶需要文化修养,而经营紫砂壶同样应该研究紫砂艺术与行业生态;二是这几年全国的茶城迅猛发展,几乎每家茶叶店都在出售紫砂壶,数量扩张得太猛,导致一些新商家觉得生意难做;三是紫砂壶行业没有相应标准,市场信誉还没有较好地建立;四是受到了网络销售的冲击,微商与昂贵的实体门店租金以及税费不同,销售成本相对低廉。”然而张明强也坦言,拍卖市场其实亦存在着某种“虚火”之势,比如拍场的火爆令一些从业者将自己的作品送进拍场,以体现其价值,造成自拍、自买,抬高价位的现象,而更高的价格与自身作品的艺术水准拉开了距离。收藏家应对此保持理性,跟风的爱好者也应慢慢学习,在韬光养晦中逐步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

至今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大部分玩家难以对紫砂价值进行可靠判断,很多人开始过于重视紫砂艺人的“身份”和“头衔”,长此以往,令当代紫砂市场陷入了怪圈。

“人们追求职称多半是从利益考量,可能并不知晓这是阻碍紫砂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毕竟,消费者在对紫砂艺术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职称作为参考要素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可以判断作者的从业经历与年限,但职称有时却变成了障眼法。其实从业人员的技术职称并不等于紫砂壶的艺术价值,职称通过是技术、从业年限主观评价出来的,与客观的艺术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张明强看来,紫砂壶的成型技术同木匠、玉匠一样,熟能生巧,紫砂行业进门容易,出道难,“99%的紫砂壶仅仅是一种泡茶工具,技术好的紫砂工人捏出的绝大部分是工艺品,与艺术品相距遥远。记住,我们买的是壶,不是壶底的名字,更不是买一张附在壶中被忽悠的证书。”

“大多数玩壶人可能并不懂其中的门道、知识和文化底蕴,彼时,职称就成为大家评判的依据,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个阶梯。从某种程度上看,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玩家需要警醒的是,即便拥有同等职称的人,作品水准也可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李长平表示,德艺双馨的紫砂艺人应该自律,不被眼前利益蒙蔽,令名声受损;卖家要兼顾效益和品德,树立良好的形象;紫砂爱好者则要在收藏之前规划好自身定位,不必追逐大名家,要量力而行,不盲目。

除了唯职称论的怪象,在市场的繁荣下,现当代紫砂也出现了代工壶、伪作等隐忧。“代工壶、伪作是中国所有艺术藏品的一个通病,不是紫砂壶独有,从另一个层面看,正是伪作仿品才使文玩市场具有独特的风景。试想,如果没有了伪作,广大藏家亦少了一种玩味,少了一种学习研究的价值,少了一种投资风险的游戏。玩收藏与玩股票在有些地方是相通的,如果缺少风险,那钱还不如放在银行保险。”然而张明强也表示,这些毒瘤会随着紫砂整体市场的发展而被淘汰,这是自然规律。目前买家要做的,是找寻那些德艺双馨的作者,让代工者没有生存的空间,保证紫砂行业继续前行。

波浪式健康前行

随着老一辈艺人作品的稀缺,现当代紫砂作品逐步受到市场认可。业内人士表示,紫砂壶市场的繁荣,实际上归功于当代紫砂艺术的繁荣,当前是紫砂艺术发展的最好时期,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群体的从业者加入到紫砂队伍中来,补充了新鲜血液,给它的前景带来了新的动力。

张明强表示,当代紫砂壶作品的收藏原则,主要看它是否为正宗纯正的黄龙山矿料、是否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是否富于人文思想创作理念,造型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位和趋势,还要考虑作者的人文品格,深入了解其人格修养。“紫砂壶是手作之美,是艺术理念在壶上的具体反映,只有具备纯粹的原料、精湛的工艺、唯美的造型才是玩家追求收藏的方向。”

“买家要独具慧眼,挖掘其中的潜力股,注意作品水平,同时考虑师承关系和学院背景是否被市场接纳。另外,也要提高自身对紫砂泥料的悟性,遵从本心,不随波逐流。”李长平表示。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扩大,优质紫砂壶将受到部分企业机构的追捧青睐,或为当前的紫砂市场带来新的契机。

“除文博单位以外,机构收藏基本上是机会主义,他们的出发点是赚取利润,与个人收藏有一定的区别。收藏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投资却是为了在转让过程中获得差价利润。”张明强坦言,一个艺术门类,如果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加,这件东西的价格就一定会疯涨,紫砂壶也一样,收藏个体不管多少,如果没有公司机构包装运作,价格也一定无法抬高。总体而言,现当代紫砂市场已经很繁荣,只要收藏者理性、进一步深入紫砂生态、了解紫砂艺术的过程、深谙紫砂工艺、提高审美情趣,紫砂壶市场就一定会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紫砂艺术也会创造崭新的未来。

“从整体环境来看,现当代紫砂市场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波浪式前进,这是比较健康的走势。”李长平表示,紫砂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优质的泥料会越发稀缺,紫砂艺人也在一步步塑造着自身潜力,所有的因素都会支撑着市场继续“走牛”。

(文章来源:新金融观察记者王妍妍)

传统经典器:牛盖莲子壶的由来


徐春兰《牛盖莲子壶》

牛盖莲子壶为传统造型,壶盖上对称有两个椭圆形的孔,犹如牛头上的两只牛鼻子,生动形象。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是一首南朝乐府中的诗,其中莲子谐音怜子,作者是借双关来表采莲人相思之情。现代跟枣子放在一起,亦有早生贵子的美意。莲,出淤泥而不染,寄寓了古代文人对清正廉明高尚气节的追求与景仰。

莲子壶对于爱好紫砂的朋友来讲一定是很熟悉的,因为莲子壶从古至今都是紫砂壶中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莲子壶家族,面貌各异。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一种是源于开始流行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清初盛行莲子壶,有高莲子、古莲子、大莲子等。

后来由古朴敦厚到清秀俏丽的演变中,盖子盈起,上加珠钮,愈显高耸;二弯小流胥出于壶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这样的莲子壶与源于“将军罐”的掇球相比,莲子俏丽似闺阁女子,掇球威严如虎帐将军。

莲子壶招人喜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贴花的如意莲子、菱花莲子也好,换盖的平盖莲子、牛盖莲子也罢,喜欢就好。但是极力想把圆莲子变为方莲子,怎么看怎么有些逆天而行。

另一种莲子壶矮身筒,又称扁莲子。如同扁墩、仿古井栏的身型,壶钮变桥式为圆珠或牛鼻,冠名为平盖莲子或牛盖莲子。一直奇怪这种称呼的来历,多次向宜兴工艺师探问而无果。裴石民、顾景舟等前辈都曾制作过牛盖莲子,洋溢着典雅的书卷气。

花货莲子以自然界中荷花、莲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变形为壶。莲子壶中有素色的,代表性作品有清代陈鸣远的莲形壶、民国王熙臣的莲蕊壶、现今束凤英的莲子壶。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朱卫东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到双江喝茶不喝双江沙河精制茶厂的“东半山”系列朱氏普洱茶,你等于没有喝到好茶,更没有品尝到双江的味道,就像到了北京你不去长城等于没到北京一样。双江,秘境临沧里一个太阳转身的地方,一个汉子,怀着对普洱茶的一颗赤诚之心,从一个种茶人,一路走来,一蓑烟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终成境界。

1987年,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种茶之路,四年的种茶路让他了解了普洱茶,爱上了普洱茶,并在心中暗暗许下此生定与普洱茶结缘,一定要在普洱茶树上结出自己的事业之果。四年的种茶中,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不仅会种茶,更让他学到了制茶的技术。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老朱”以驰名中外的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普洱茶工艺,经过层层质量把关,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东半山系列品种。2006年,朱卫东的双江沙河乡精制茶厂顺利通过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核查,并取得QS市场准入资格,为普洱茶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茶文化传播机构的王美津博士,在参观访问茶厂时结识了这位“嗜茶无度”饱经风霜的制茶汉子,在品尝了老朱亲手泡就的普洱茶后饶有兴味地在他的居室的墙壁上留下了“吃茶无度”的题字,并附题“双江朱卫东制茶一流”的赞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中国为礼仪之邦,饮茶礼仪怎样才不失礼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茶道蕴含着许多中国的文化,虽然中国茶道没有类似日本茶道那样非常严格的形式,但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

茶主人的饮茶礼仪1、茶席布置简单

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如为干泡,必须出现在桌面的渣方(水盂),应尽量放置在顺手,但不抢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花器等装饰,应符合主题;盖置一类的小件装饰,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黄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壶承、茶盘上面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这些个人喜好和不拘小节,请尽量不要应影响到他人的感官。

3、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

a、拿杯子不讲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

b、赏玩他人自用杯。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逢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8、分茶

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的无序。

14、烧水壶蓄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蓄水时,可以在需要蓄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茶壶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茶客人的饮茶礼仪1、注意穿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2、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3、关于吸烟

喝茶严禁抽烟。

4、控制言行

所谈话题,切不可说人是非,道他人长短。亦不宜眉飞色舞,击节拍案。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陈淦邦:谈老普洱茶的仓


关于「陈年普洱茶」之「干仓茶」和「入仓茶」之分别,基本上,差不多是每一个新进的普洱茶爱好者也会发问的问题。

在其他的茶类当中,「不可受潮」是保存茶叶的基本知识。所以,初学普洱茶的茶友就会感到奇怪:「普洱茶不用密封的吗?」「如果用密封的胶袋把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不刺激的口感,于是大幅提高储存环境的湿度(不论是天然或是人为故意的),故有所谓的「湿仓茶」之出现。

前几年,就有一学说认为,普洱茶要「纯干仓」(因为是相对「湿仓」而言),就是因为一个「纯」字,使储存湿度极端地低,还要搅的像红酒一样,恒温恒湿。

过了几年的今天,这种「纯干仓」的储存方式不是不好,只是陈化的时间比预期中慢,像似有点不变化。于是,近年又有「自然仓」之提倡,指存放于天然的湿度,不太干、也不太湿。但得注意,所谓的「自然」或「天然」,是要配合存茶地的个别气候。在香港、澳门、广东一带和台湾某些地方,这「自然仓」当然合用,因为一年四季,明确明显,给予普洱茶生生不息的循环。

以上这些,都是给新手们的一些信息,可能有点儿难于明白,在认识普洱茶的过程中,这「干仓茶」和「入仓茶」是有了解的需要。

回到基本功,还是看看一些现成品,甚么是「干仓茶」和甚么是「入仓茶」?

那就是以「正常湿度」和「高湿度」所存放出来的旧茶品,看看若以「干仓」存放的茶的状态和若以「湿度稍高」的环境来存放茶的状态,究竟它们的状态分别会如何、和究竟可以如何辨识,这才实用。

【湿仓茶】:不太油亮、欠光泽、稍为灰暗、茶饼有点模糊感、或许会呈啡色的状态

【干仓茶】:干净、油亮、有光泽、不灰暗、条察清晰、茶香较鲜爽除了从茶饼本身可以看出分别之外,从叶底和汤色,也可以看出其分别。看多了,也曾经遇上,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

严邦山禅茶一味品人生


茶是国学的“色声香味触”国学是茶的“眼耳鼻舌身”

严邦山禅茶一味品人生

记者鲁艳红

茶为国饮,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花茶”,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武汉最有品位的茶楼“海山天心禅茶居”即将向武汉市民撩起她神秘的面纱。与普通茶楼不同的是,在这里,茶是国学的“色声香味触”,国学是茶的“眼耳鼻舌身”。走近禅茶居的主人~~~严邦山,你能同样感受到他茶一样的人格魅力。

“做人要有海—样的胸怀,做事要有山—般的信念”

严邦山从小家境贫寒,在台州农村的四合院里长大。那个年代,四合院内的住户非常和睦,有好吃的总是大家分享,有困难时都是义务相助,大家虽穷但是其乐融融。清贫但和睦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严邦山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的品德。

1978年10月,严邦山和家乡20余人一起来武汉闯天下,从建筑工人到建筑承包商,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严邦山进入建筑开发领域,成为海山集团董事长。

三十多年的辗转和磨砺,严邦山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人要有海一样的胸怀,做事要有山一般的信念”,成为他的做人原则,也成为海山企业人的共同信条。以至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提起他,所谈居■然全是他多年来所做善举:1998年湖北嘉鱼洲湾洪水过后,资助江珊

一家,每年为江珊的姐姐江黎提供一万元的学费;每年通过武汉台州商会为武汉的贫困大学生捐资超过50万元;在吴天祥爱心帮扶办公室发起的“帮扶救助患重大疾病妇女儿童和贫困大学生”活动中,在汶川地震后的捐款活动中,都能看到严邦山的善举……

然而对于这么多年取得的成绩、做出的善举,严邦山大多记忆模糊或不愿多言~~~但他在其博客中的一段话却透露了他的内心:“一个能将自己获得的利益或成果与大家共享的人,那么他将会获得更大更辉煌的利益和事业;一

个将获得的利益或成果看成是“珍宝”而“收藏”起来的人,那么他就会失去人生魅力和能力。”

“苦时作乐平常心,乐中忆苦淡泊人”

生意人严邦山还是一位爱茶之人,有自己的“苦乐茶舍”。所以在他的项目处~~~中北路海山金谷之中,也有了“海山天心禅茶居”。

知茶之人都知道,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杯口感上佳的陈年普洱,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过醒茶,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而生意场之外的严邦山,跟封存年久的老普洱十分相似,跟他对话,不善言辞的他让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话题让他打开话匣子,但几乎是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称,和他一席清谈仍能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

“海山天心禅茶居”缘起于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而该集团总裁傅健女士谈起合作机缘,同样津津乐道于严邦山的“不言之美”。

傅健告诉记者,两人相识于5年前,当时严邦山是萃辰天心国学堂的会员,常常参加学堂的半日禅,于宁静中体悟生命真谛,并数次参加“国学心游”到人文和风景名胜处,边游边学,亲近自然。这期间,禅、茶、缘的诗情哲思种植于心,待去年底海山企业的海山金谷项目启动时,严邦山萌生了在商区建一座“禅茶居”的念头。

此前,傅健已经将位于光谷的天心禅茶居迁址至汉口解放公园,尝试与探索将国学与茶结合,颇有成效。“海山天心禅茶居相比于解放公园内的天心禅茶居,更突出功能性,将开设高档素宴厅、清新静吧、幽雅品香室等……而在这些硬件设施之外,当然最重要的魂一定是~~~国学文化。延续天心禅茶居的精神内涵,海山天心禅茶居同样会有丰富多彩的国学课程,让你在品茶之外,得到“禅茶一味”的真趣。

一直记得与严总初相识的情景,我们在他的办公室外屋~~~“苦乐茶舍”喝普洱。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屋内遍洒阳光,如春天般温暖,一面大大的玻璃柜里摆满近百把各式各样的紫砂壶,房梁上吊着一排排布袋子,里面装的全是等待自然发酵的普洱茶。“还是个茶友呢!”我心中暗想,眼前的一切已无言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与我见过的所有开发商都不同,他的办公室小小的,只有十几个平方米,办公桌也小小的,没有大班台的气派,但桌子木质中所散发出的淡淡檀香彰显出主人的厚重与内敛。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老子的话:“披褐怀玉”,这是圣人的境界。第一次见面,严总就让我感受到了这一境界。严总话很少,直至今日我们都不曾有过长谈或深谈,但我和严总之间的默契是无需过多语言的。我曾与全国各地近百位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过交道或共过事,但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三位:大连万达集团的王健林;青岛天泰集团的王若雄;再就是海山集团的严邦山了。如果说王健林是以他的大气磅礴创造了万达商业神话;王若雄是以他的睿智儒雅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房地产建筑注册品牌;那么严总则是以他的不言之美,默默地耕耘着海山地产。(傅健: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

90后炒茶师(陆洲东)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老爸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儿子一上手就烫出个泡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昨天上午,见到陆一骅时,他正头也不抬在扒拉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马上就要出去了。”白色宝马车的后备箱打开着,家里人帮忙把一盒盒包装好的龙井新茶,整整齐齐放进去。

“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急着要我送新茶过去。”陆洲东说,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肯定脱不开身,所以,送货的任务就交给了儿子。

陆洲东,龙井村的炒茶王。陆一骅,陆洲东的儿子,90后,子承父业,要坚守手工炒茶这项事业。

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

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90后炒茶师: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走进龙井村,到处能闻到扑鼻的茶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炒茶。不过,炒茶的人都以年长者居多,今年才24岁的陆一骅显得很特别。

陆一骅一米八二,高高大大,一副黑框眼镜,一件黑T打底,外面一件薄开衫。

先在锅底撒一点儿油,油一开始噼啪作响时,陆一骅抖抖簸箕,把已经摊放了一段时间的龙井鲜叶撒入锅中。“这叫炒青。”陆一骅手掌平摊,压着锅底,把茶叶顺手势带上来,再慢慢抖落。几下之后,新鲜的茶叶慢慢收拢了起来,白色青烟从茶叶中蒸腾而出,茶香四溢。

“这一步不用我教了,他自己可以炒得很好了。”陆洲东走过来,稍微看了下,就走开忙着招呼喝茶的客人去了。

陆一骅话不多。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不一样,他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并没有随大流去市区谋一份工作,而是回到村里,帮着老爸炒茶。

“从小就在锅边长大。”陆一骅的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即使是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但陆一骅还是觉得炒茶看似简单,真炒起来,其实门道很多。“手法、温度,都很有讲究。”陆一骅说,这些都得自己摸索。还好,他有一个“炒茶王”老爸,可以悉数传授炒茶真经。“即使我有个什么偏差,我爸也能帮忙炒好。”

想过自己的水平有一天赶超老爸吗?“慢慢学吧。”陆一骅不紧不慢地回答。

老爸“炒茶王”:心疼但也开心

老爸陆洲东,是个很有个性的“炒茶王”。对于不懂茶的人,出再高的价他都不愿出手,而对于懂茶投缘的人,他可以把上好的茶叶拱手相送,分文不收。

“我就喜欢钻研茶。”陆洲东在读了十多年的书,“真要把茶炒好了,你就得研究茶的物理特性。”

“现在都说,茶叶炒得好不如卖得好,可我不这么觉得。”陆洲东说,茶炒得好,自然拥趸众多,不愁无人问津。炒茶过程虽然乏味,但却是

他最大的乐趣,陆洲东还自己研发龙井制成的乌龙茶、红茶。

龙井村里多数村民家境殷实,大多数村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市区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用再从事炒茶这样的苦差事。陆洲东不差钱,为什么要儿子回来和自己学炒茶?

“这是一门手艺。”陆洲东一板一眼地告诉我,“有一门手艺,就可以养活自己。”陆洲东说,“一开始,我们也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在外面找份好工作,可他宁愿回家炒茶。”

陆一骅的妈妈说,读中学时,他爸那时候发狠了,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结果,陆一骅手上烫出泡来,可没烫退他学茶的想法。

“哪个爹妈不疼小孩的。”陆洲东说,他就是要试试儿子吃不吃得起这份苦,炒茶师傅手上烫起水泡,那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炒茶的人,屁股上还会有两只“眼睛”,那是和板凳磨的!

而且,炒茶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雨前特级龙井是一种炒法,一、二、三、四、五等茶,又各有各的炒法。”要精通,陆洲东说,起码得学个十年。

虽然一开始并不十分赞成儿子学炒茶,但后来,他慢慢变了想法,“这么好的手艺,无人继承,太可惜了,尤其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沉下心来学手艺。”儿子愿意学炒茶,做爸爸的,虽心疼但也开心。

这门技术需要时间打磨

希望看到年轻人身影

“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数有固定工作,很少有人为了炒茶放弃工作。”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的姜新兵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和传承西湖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早在两年前,杭州就制定实施了“西湖龙井茶炒茶工等级评定标准”。这一标准通过职业培训加资格考试的方式,将炒茶师认定为炒茶技工、中级炒茶技师和高级炒茶技师。不过,高级炒茶技师基本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也经常举办炒茶培训班,但是,来参加培训班的年轻人并不多。”而且,说实在的,要学好炒茶这门技艺,时间很重要。“现场来培训一次,可以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很少。”姜新兵说,每年的茶季也就一季,可以学习的时间也很短,要真正擅长炒茶,需要时间打磨。

“政府部门也一直致力于保护龙井手工炒制技术。我们鼓励师傅带徒弟,带一个徒弟,师傅可以奖励1千元钱,建立手工炒茶中心,就是为了保护这门技艺。”

“最近,我们还在尝试制作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教学视频。”姜新兵说,希望对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的保存有所帮助。

蔡邦红:致力于都匀毛尖的深加工


在去往茶园的途中,群山掩映间,居然腾空出现了一座大型现代化厂房,蓝色屋顶,白色塑钢墙面。房顶上闪耀着几个霓虹灯大字—都匀毛尖,格外显眼。

走的地方多了,茶叶制作作坊也见得多了,印象中,制茶都是支一口铁锅、晒一张席子,由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摇筛、揉捻,所有过程全部人工。而能在这雾霭弥漫的大山深处发现一家如此大规模、现代化的茶叶制作工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陪同我们参观的茶办王主任介绍说,这是都匀比较有代表性的茶叶加工厂,负责人叫蔡邦红,当地茶人都习惯地称他为老蔡。

现代化生产设备

走进老蔡的茶叶加工厂,第一印象就是整洁、干净,卫生标准堪与药厂媲美。

进入厂房的参观通道,赫然发现,厂房的三分之一被一条大型流水线占据着,按老蔡的说法,眼前这条流水线,不光是在都匀,就是在全国茶叶加工领域里也算得上是先进的技术了。

据说为了能让茶叶全部机械化生产,老蔡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很多设备都是市场上没有的,他根据以往在全国茶叶市场中的份额并不大,可面对这样一流的生产线、高科技的管理技术,任谁都能预见到都匀毛尖茶产业化加工的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一点上,都匀人有着超前的眼光。

物尽其用

不仅技术过得硬,老蔡对茶的利用也有一套,在他眼中,茶无废料。不论是嫩芽、还是修剪下来的茶叶茶枝,到了他的手里都可以变废为宝。

他将修剪下来的茶树叶片粉碎,加工成抹茶粉、纯天然食品添加剂、美容产品原料等。茶产业链在他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延深。

正说着,老蔡又带我们来到原料仓库,打开一个麻袋,从里面抓了一把直接晒干的茶青给我们看:“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茶青叶片看上去不像芽头,不是加工毛尖的材料,也不像用来粉碎提取香料的原料。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老蔡笑着说:“现在的人讲究天然、绿色、健康,这种叶片很薄,简单过一下油,可以直接食用,下次有机会,我炸给你们尝尝。说不定过几年,这会成为城里白领们流行的健康零食呢。”

老蔡的想法多、点子多,这也许源于他对这里茶叶的喜爱与执著,看得出,他是真的把心思放在了茶叶上。而透过这些想法与思路,我们也看到了都匀茶产业的明天。来自中外烟酒茶

转李东《普洱茶三字经》详解


李东是大昌号的掌门人,习茶,做茶多年,他与茶相互侵染,举手抬足间透着一种儒雅。对茶的悟性极高。从这篇《普洱茶三字经》详解就可以看出来。

原文:

席要洁,器得净;气要匀,心得清;神要聚,体得松;指要柔,臂得弯;普洱茶,分生熟;

生茶寒,熟茶温;选择水,看酸碱;泡生茶,弱酸好;泡熟茶,弱碱好;自来水,矿泉水,

均不好;纯净水,山泉水,是为上;泡老茶,高水温;泡新茶,低水温;香靠冲,汤靠吊;

壶悬否,看水温;出汤时,看茶性;茶性强,出汤快;茶性柔,出汤缓;分茶汤,要低斟;

嗅茶香,要细闻;品滋味,啜饮之;清若兰,飘九畹;苦和甘,心自明;人生味,寓其中;

茶是儒,贵礼雅;茶是佛,长至善;茶是道,重摄生;惜茶心,存感恩;品好茶,多自在。

详解:

席要洁,器得净:茶席整洁,茶器干净,乃修茶第一步,有的茶庄,公道杯外侧茶垢连连,很不雅观,玻璃器皿,干盐擦洗冲净,沸水煮开即可,紫砂、陶瓷也一样清洗无妨。

气要匀,心得清:呼吸顺畅,吐纳自然,气匀方能心清,清心才能寡欲,去除杂念,抚平心绪,心境开放,心思腾空,以空灵之真心去感受茶。

神要聚,体得松: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注意集中,才能品出茶之妙。品茶时可以沉默寂静,也可以闲谈。但若以品茶为目的,则应该是以话佐茶,而不是以茶佐话。然后必须在端正身姿的前提下放松身体,方可做到后面的“指柔”和“臂弯”等动作要领。神聚体松,即所谓张弛有度,把身心调整到轻松状态。

指要柔,臂得弯:手指要柔软而非僵硬,手臂要弯曲而非僵直,这样习茶和品茶时才有利于准确、优雅地把握和操作茶勺、茶壶、茶杯等茶具,防止操作不到位甚或失误的情况出现,导致事茶之谬。

普洱茶,分生熟: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主要是生产工艺的不同,包装上都要注明的,生茶汤色橙黄,熟茶红浓。

生茶寒,熟茶温:生茶性寒,适合体热、胃热易上火者,有清火之用,熟茶性温,对胃寒者较好,有暖胃之用。

选择水,看酸碱;泡生茶,弱酸好;泡熟茶,弱碱好:饮用水,多数是弱酸性水,近年来,出现弱碱性水,生茶,适合用弱酸性水冲泡,熟茶,最好用弱碱性水冲泡,这样,更能彰显茶的特点。

自来水,矿泉水,均不好;纯净水,山泉水,是为上:自来水,硬度大,矿物质含量高,矿泉水,矿物质含量也高,对茶的水溶性物质的溶出不利,不能彰显茶的香气、回甘等茶韵。硬度小、酸碱度适合的山泉水较好,纯净水,适当养水,增加水的可溶性氧含量,也很适合泡茶。

泡老茶,高水温;泡新茶,低水温:泡普洱茶的水温很关键,老茶,茶性内敛,要高温去激发,新茶,茶性张扬,适当降低水温,亦能表现茶性。

香靠冲,汤靠吊:普洱茶的香气的彰显,在注水时,要有意识的去冲,让水与茶融合充分,香气就表现得好。茶汤的软滑细腻,要靠吊水来促成。冲与吊的配合,可能就是泡茶之妙了吧。

壶悬否,看水温:无论是用紫砂壶泡,还是用盖碗泡茶,注水时,除了表演的需要,日常事茶,是否高悬注水?关键看冲泡时对水温的要求,高悬吊水,可以降低水温,低冲注水,可以保持较高的水温。

出汤时,看茶性;茶性强,出汤快;茶性柔,出汤缓:普洱茶冲泡的出汤时间的控制,是泡茶之关键,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阶段,出汤时间不同,才能保证茶汤始终保持适度的茶浓度,忽高忽低,都是冲泡中要避免的,不熟悉的茶,事茶前,应反复冲泡多次,方能掌握。

分茶汤,要低斟:斟茶时,要把茶壶或公道杯放低,靠近茶杯边沿,这样一可以避免把茶的香气冲散挥发掉,尽量保持茶汤品质;二可以防止杯中产生气泡。茶杯中如果泛起明显的气泡,也会稀释掉茶香,同时也是很失礼的情形。

嗅茶香,要细闻:普洱茶的香气,较为内敛,追求沉稳、悠长,是一种“成熟之美”,不论嗅干茶,还是杯香、茶香,都要缓缓吸入鼻腔深处,细细去体会,热嗅杂味,冷嗅茶香,不可搞错。

品滋味,啜饮之:稍微用力将茶汤吸吮入口,可以自然地发出声响,并适度地“咂吧”嘴,目的是唤醒和调动口腔中的味蕾神经进行辨味,茶汤应该沿着舌头的两侧流动,然后分三口徐徐咽下,在这过程中充分感觉普洱茶层次丰富、质感各异的滋味,并达到口齿生津的效果。

清若兰,飘九畹:早在唐宋,文人骚客就爱用兰花的味道来形容茶香,普洱茶中见兰香者甚多,九畹,指距离,语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王逸注:“十二亩曰畹”。

苦和甘,心自明:唐人皮光业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将茶看成苦口婆心启人心智的良师。而无论苦中有甘,先苦后甘,品者自可从中领悟,或许心如明镜,却不足以为外人道。

人生味,寓其中: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但此种乐,依然在苦中得之。事茶的过程,既是开启心灵之旅,享受精神愉悦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人生真谛的过程。事实上它并不能把人完全带离凡尘,而是让你在品茶中腾挪出另外一个空间俯看俗世,审视自我,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茶是儒,贵礼雅:中国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三教精华,于儒,便是注重“礼”、“雅”的中庸和谐之美。

茶是佛,长至善:由“茶禅一味”到“吃茶去”的着名公案,便可知茶和佛教的极深渊源。而佛门慈悲,与茶的善性共通。国内诸多寺庙古刹,藏有不少上乘普洱。

茶是道,重摄生:道家养生古名为摄生,即以老庄“天人合一”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运用四时调摄、风水环境等多种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其中包括茶养——来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健康之目的。

惜茶心,存感恩:真正的好茶,汇集和浓缩了阳光、土壤、水分、植物的精华,无愧于大自然的杰作,再加上人的辛勤劳作、和经验智慧,是种植、采制、冲泡等富有技术含量和高超工艺的劳动过程的结晶,因此真正懂得品茶者,会珍惜茶中所凝聚的缘分,也会发自内心地感谢造物的恩泽。

品好茶,多自在:品好茶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品尝好的茶,即作如此断句:“品-好茶”;二是把茶品尝好,即作这般断句:“品好-茶”。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圆满的事茶过程,感受茶带来的自在与安逸。

品茶与品人


不抽烟,不喝酒,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邀二三知已,品品茶聊聊天。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品茶一般来说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选择清静淡雅之处,最好是荫萠之下、花园之中、书房之内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欲的人。所谓清心寡欲就是性情随和心地善良,不用心机,清淡处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配上这样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来,才能于品茶中得到乐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悦鼻,顿觉神清气爽。细啜慢饮,回味无穷。博古论今,谈天说地,忧烦尽去。吟诗作画,听琴对弈,雅趣横生。

可以肯定的说内心趋于浮燥的人是不会去品茶的。他们受不了这种寂寞,也没有这份耐心和细心,便无法领略这清雅的乐趣。他们喜欢的是酒桌上的喧嚣和牌桌上的争斗。如果他们去品茶了,十之八九也是迫于无奈的应酬。较之于茶,他们比较喜欢的是烟和酒。那些玩意有较强的刺激感,符合他们的心里需求。当然他们也需要茶,但那是用来解渴、用来“牛饮”的,而绝不是用来品的。花上几百元买条烟,上千元买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钱买茶,他们是舍不得的。话又说回来,即使好茶到了他们的手上,也只是体现了茶的商品价值,却难以体现其使用价值。

品茶对泡茶的器皿和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妙玉用贮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来泡茶,招待贵客黛玉、宝钗和宝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质的古玩珍宝。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说到泡茶用水时,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之说。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论。水和器是茶的帮衬,没有这种帮衬,再好的茶也难品出什么好味来。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条件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才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就我们的国情而言,一个人要想成功以下条件好像必不可少,即:才貌、机遇、位置、人缘。这里面,人缘似乎还要摆在首位。为什么?不必细说,大家一定都知道的。

茶有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黑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质特点。绿茶香醇,红茶鲜爽、黄茶醇厚、青茶馥郁、白茶清亮、黑茶爽口。各具特色。但不管是什么茶,品茶一般要从色泽、香气、滋味和形状四个方面来品。比如绿茶,一般来说要求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看起来才养眼,喝起来才上口。有一个方面欠缺就不能算好茶,其档次就要大打折扣。

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经验的人,能从一个人的气质、谈吐,爱好和行为上分辨出这个人的“档次”。比如说出口恶言恶语的人,至少说明他缺少修养。就像做红茶发酵没有发好一样,做出的茶必然是红不红,绿不绿的。或者发黑发臭的也有。

茶有优劣。喝好的茶是一种享受,喝不好的茶简直是受罪。有时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热情的泡上一杯茶来。不经意间喝上一口,一股陈味、轻微的霉味、其它东西的串味直扑肺腑,真是难受。含在口里,进不得,出不得甚是尴尬。

与人相交也有类似的感觉。交上一个好朋友,一个知已,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与正直的人打交道,心里也很受用。尚或不慎结识了一个不好的人,那也是件烦人的事。对于那些奸恶之人,人们往往是要避而远之的。

像爱抽烟、爱喝酒一样,爱茶的人也有不少。其爱法和喝法也各不相同,大可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学学品茶,于品茶中品出知识,品出韵味,品出快乐。最好是于品茶中交上几个豁达大度,性情平和的朋友。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邦东“牛”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