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茶,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在茶人与茶客间已是广为知晓。

少时随父在台开茶行,壮年遭遇金融危机跌入低谷,花甲之年在八闽土地上再创业,茶人李瑞河的经历同茶一样,虽经摇、揉、炒、焙的磨砺,但越炼越香。

近日,在漳浦的盘陀梁山脚下、天鹅湖畔,记者有幸与年近耄耋的李瑞河品茗谈心,听他分享数十年来与茶相生的故事,感受他“振兴中国茶,同圆中国梦”的浓烈情怀。

人物名片

李瑞河,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茶农世家。1953年,他与父亲在高雄开设铭锋茶行。1961年在台南创立天仁茗茶门市,实行茶叶连锁经营新模式,1990年达50多家。旋遭金融危机打击,事业从巅峰跌入谷底。1993年,他跨越海峡来到大陆,花甲之年再创业:办茶场、建茶厂,在漳浦设立天福茶庄,谱写了茶界传奇。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文化的故乡。中国茶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依相伴,与中国梦同根同源,都体现了‘和’为核心的天下之大道。”

扎根于国家复兴磐石花甲大陆再创业获成功

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让李瑞河陷入事业的一片黑暗。没想到,来到海峡对岸的福建再创业,建立“天福”后,他的茶业事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20年以来,天福在大陆已开近1400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闽、川、浙、滇、桂、苏等省建有12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2家茶博物院及以茶为主要特色的高校———漳州科技学院,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茶业综合企业。2008年起,连续7年全国纳税额超过3亿元,名列全国茶企前茅。

除“天福茗茶”外,集团还开设主攻超市的“天心茗茶”(已达280家),主攻奶茶茶饮的“放牛斑”(已有125家),成立了天福天美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茶多酚系列产品促产业升级。

对此,李瑞河表示:“国运兴、茶运兴。茶业兴衰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他认为,天福集团的迅速发展,中国茶产业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得益于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

努力打响中国茶品牌五次成为apec用茶

除了投入毕生精力经营茶事业,这位老茶人还有更多的负担。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茶的复兴!”说起这个,李瑞河神釆飞扬。他告诉记者,茶是中国的伟大发现,曾在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闪烁着荣耀。推动中国茶的全球振兴,是他的一大夙愿。

1994年,李瑞河就提出愿景:“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2004年,他在美国提出希望:“19世纪英国红茶垄断国际,20世纪美国可乐横扫各地,21世纪中国茶席卷全球。”2006年,在筹建天福茶学院时,李瑞河就在校门的照壁上题词:“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

为此,李瑞河一直推动中国茶的国际化:在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以及2014年,天福茗茶五次荣登apec,成为中国茶品牌一大强音。

茶“和”天下文化回归将振兴中国茶

对于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国际传播,李瑞河很有信心。

“茶之精深,渊源传承五千年;茶之博大,业已征服七大洲;茶之平凡,解渴消暑大碗饮;茶之高雅,品茶品味品人生;茶之伟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瑞河说,“和”乃天下之达道,“茶”为达道之化身。茶可以和身心,可以和社会,可以和两岸,也可以和天下。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频频提及中国茶,也令他感到非常兴奋。“以茶谈交往,以茶谈文明,以茶谈友谊,以茶谈大道,道出了茶文化的真谛。”他说,“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是茶的灵魂。“上下合力,振兴中国茶,同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推动中国茶的振兴,是李瑞河的一大夙愿。

天福茶博物院CY260.com

天福茶博物院系由天福集团投资兴建的公益文化事业,也是李瑞河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所作的努力。博物院位于漳州市漳浦县324国道旁,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130亩。

天福茶博物院一直秉承“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理念,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文化示范基地,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单位、五星级行业星级示范窗口等荣誉。

院内五栋主建物各有特点,院内还有汉亭、唐山、宋桥、元塘等景观,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景点。

Cy260.com精选阅读

李瑞河的回甘人生


李瑞河,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祖籍福建漳浦。现为天仁集团总裁、天福集团总裁。一个曾连续相亲三次都没人要的穷小子,却能坐上台湾茶业的头把交椅。

一个因“证券风波”而一败涂地甚至差点破产入狱的台湾老人,于58岁高龄进军祖国大陆,打造出“天福茗茶”这样首屈一指的茶业品牌。

他,就是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一个在茶中演绎人生传奇、同时把中国茶推向世界的风流人物。

把吃苦当吃补

李瑞河出身于茶农世家,从小就与祖母等劳作于茶园间。年幼时每逢采茶季节,他就为采茶的父亲和叔叔伯伯们送茶水,当他摇摇晃晃地走近茶园时他总会吆喝起来:“大家来吃茶喔!”

“我们当时的吃茶其实是喝茶梗泡的‘排骨茶’。”李瑞河回忆说,“当时种茶的人多,的人少,我们家跟一般农民一样都很穷,甚至一家人舍不得喝茶叶泡的茶,那些都留着卖,这正是所谓‘烧瓷的吃缺碗’。”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有一次一位茶商到他家收购茶叶,当时天快黑了,正好是晚餐时间,眼看着茶商举棋不定,李瑞河的母亲就把客人留下,并且含泪宰杀了一只一直留下来下蛋的老母鸡。茶商酒足饭饱之后,才向李家收购400斤茶叶。茶农的卖茶难,母亲的挥泪杀鸡画面,李瑞河历历大目。

长大后,李家为了生计弃农从商,举家搬迁,开起了一家小茶店。李瑞河作为长子承担起家庭经济重任跑起业务,用一部脚踏车跑遍高雄、台南等地。每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李瑞河都会“入门看人意,入山看山势,见农说农话”。有时候看到主人家里小孩在做功课,他会关心一下书念得怎样,小孩有不懂的地方,他还会顺便拿起纸笔指导一下。“我反对强势推销,在卖东西给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关心别人。”李瑞河说。

慢慢地,李瑞河以自己的勤劳和诚恳打开当地市场。当然,商场如战场,随着市场的开拓,李瑞河触及了一些同行的利益,甚至受到威胁“再去找他们,有你好看的”。对此,李瑞河的父亲一直教导他以和为贵。

21岁那年,李瑞河入伍,部队生涯又给李瑞河上了一课,最苦的时候21天没洗澡。但他把吃苦当作进补,把“被管理”当作是“学习管理别人”,他说“差使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差使自己”。

三次相亲没人要

夸下海口促辉煌

成年后的李瑞河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一表人材。然而他却一直没找到对象。25岁时连续相亲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售票小姐,还是代课老师都以“卖茶的没前途”、“家庭不富裕,弟妹多负担重”等理由拒绝了他。李瑞河解释说,当时兄妹共有9个,全家人就靠一个小茶店吃饭,人家一打听都吓一跳。当然,相亲的失败跟他埋头工作,没有积极主动追求对方也不无关系。26岁时,一战友实在看不过去,为他介绍个对象。刚开始,女方家长一听说他家情况就拉下脸。不过这次李瑞河没有退缩,而是壮大胆提亲:“我们家世代种茶,虽然兄妹多,但我打算以后让每个人都开一家茶行,我们9个兄妹一人开一家,那九家茶行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公司,让你女儿当老板娘······”准岳父听后哈哈大笑:“年轻人,有气魄!”

就这样,李瑞河定下终身大事。结婚后的1961年11月10日,26岁的李瑞河率先在台南市西门路开第一家茶行——“天仁茗茶”。开店成本4万元台币中,有1.2万元台币是岳父交给女儿带到李家的,还有8000元台币是妻子变卖首饰的钱。肩负着那份亲情和责任,李瑞河破釜沉舟,立誓要“汗洗台南”,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军人精神去兑现他的诺言。14年后,李瑞河果真在台湾开了9家“天仁茗茶”,后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他的店遍地开花,而且创办天仁茶厂、天仁茶园、陆羽茶艺中心等,当竞争对手感受到他的威胁时,他已是势不可挡,奇迹般地创建了资本额逾40亿元的天仁集团。

商海浮沉,失败不失志

1988年8月8日上午8时8分8秒,李瑞河与8位董事一起为天仁证券公司开幕剪彩,让他刻骨铭心的是,那一长串“吉利”的数字并没给他带来好运,而是噩梦的开始。两年后,台湾股市崩盘,天仁证券因从事丙种垫款,出现30亿的财务损失。这对再有钱的人都是个晴天霹雳。出事后的连续7天,他几乎瘫痪在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为了避免引发更严重的一系列问题,一周后他还是提起精神处理危机。在记者会上,李瑞河坦承过失,并承诺:愿意用名下的财产来偿还债务,宁可做一个清清白白的穷人。其落泪坦白的照片成为第二天各大报的头条新闻。随后他辞去一切职务,变卖家产抵债,包括在美国的一幢房子。为了恪守“成功的荣耀全体共享,失败的责任我肩独担”的信条,他还一人独担司法追究,好在不用服刑。他的诚信,他的重情重义,使他失去万贯家财的同时也赢得了尊重和信任。“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大陆市场的希望。”李瑞河说,经过1990年到1992年两年的疗养期,他重新振作,而诱发他人生第二春的,正是祖国大陆12亿人口的大市场。后来的事验证了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的事迹也成为闽南歌《爱拼才会赢》的最好注脚。

1993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瑞河筹集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后踌躇满志地转战大陆。由于在大陆是从福建起家,他把公司起名为“天福茶业公司”,打算产茶做外销。然而新的事业刚开始,打击又来了:生产的第一批茶从东南亚转运回台湾时,因政策原因被海关扣留4个货柜的茶叶,损失1000多万元台币。

出师未捷,李瑞河没有气馁。而是调整经营策略,转型做内销。这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老迈”而是“老道”,用他的话说是“在台湾行销茶业数十年,经验丰富,来大陆驾轻就熟”。在福建立足后他搬出以前积极的经验,迅速向全国扩张,由点到面。如在某大都市的闹区设点,在实践中培养服务人员,之后提拔优秀人才为店长,再派他到邻近区域开设店面,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

他先后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13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福建、四川、云南、浙江、江苏等省建有14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天福”获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天福集团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

2011年9月26日公司股票(天福06868.HK)在香港证交所主板上市。

以茶会友,以情留人

李瑞河在台湾茶界称王用了几十年时间,而在大陆这个十几亿人口的辽阔土地上驰骋,他却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的成功秘密何在?李瑞河概括为“自助、人助、天助”。他说自助是前提,人助是纽带,天助是机遇。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国时有桃源三结义,有三个好汉就可以打造一个王国。”除了自已努力和把握机遇外,李瑞河最看重的还是“人”与“情”。

其实李瑞河在台湾时就与不少高官称兄道弟,来大陆后又巧妙运用茶业经济与政治的结合点,长袖善舞。曾有人借政治色彩问他“你到底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李瑞河巧妙地说是“茶色”。他解释说,红、绿、蓝调配一起,就是茶泡出来的颜色。“茶是和平、和谐的饮料。”在李瑞河看来,茶能调和人际关系,能让你在寒冷时知道温暖、在得意时学会平静。他说,不要小看茶这种农产品,运用得好,它可以助你以茶会友,广交四海朋友。他补充说,人应该严谨而不失幽默,茶是个很好的介体,否则越老会越没人缘,越没人缘会越懒。

有一次,天福女员工泡茶时,李老询问她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有没有男朋友,还赞她几句。他说:“像这样,关心一下人家,开开玩笑,又不用付钱,却利人利已。”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李瑞河说“把员工当作自家人,这就是我的用人之道”。正因此,天福的管理被誉为“有人情味的管理”。而天福的企业文化和茶文化也随着“天福茗茶”这一品牌渐渐深入人心。惟一令李瑞河感到不足的是:“不够脚手(闽南语,意为不够人手)”。

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

如今,天福茗茶、天仁茗茶两大名牌正风靡世界,天福茶博物院也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茶文化基地,而天福茶学院则是全球首个专门培养茶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李瑞河,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经销商,也是茶文化积极推动者,业界有“世界茶王”之称。

说起近年来茶界群雄崛起,竞争激烈,李瑞河坦然笑道:“竞争虽然让人讨厌和紧张,但对我们长期投资者来说不但没什么影响,反而更有利。”他说关键是共同把蛋糕做大。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上茶这种健康的饮料。

他还分析说,一个国家的国饮与国家政治、经济、人文是有密切联系的。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英国人向世界行销红茶,因此才有“立顿”;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因此才有“咖啡、可口可乐”;而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此中国的茶必将香飘四海。为此,李瑞河一边布点全球,积极备战,一边期盼国富民强。他说,反过来,茶也会影响一个民族。“日本人彬彬有礼,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作用。对于中国,我希望中国的茶道能塑造一个富而好礼、祥和乐利的‘大同社会’”。

天色渐晚,天福茶博物院通过广播播放《感恩的心》。李瑞河说,每天下班时间都会播这首歌。他说他这一生想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也希望人们活着能心怀感恩。

李瑞河道:为人当心善志远,真正的伟大是平凡的,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的,真正的力量是温和的······

茶商李瑞河新书自述东山再起


据“中央社”报道,“世界茶王”天仁、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新书今天正式上市,书中娓娓道来55岁因事业惨败而归零、58岁再出发在大陆创业,至今成为两岸茶王的传奇故事。

天福茗茶在今年9月26日于香港挂牌上市,这是继天仁1999年在台湾股票上市以来,再度将李瑞河孕育的茶事业集团,推向国际。

此时此刻,李瑞河感到骄傲,但同时更深知自己未来的责任。他感慨的说,“2011年是天福集团成立第18年,也是我事业一度归零,东山再起的关键18年。”

李瑞河是传统的台湾茶农子弟,1953年跟父亲在高雄冈山开办铭峰茶行。1961年独自创业,在台南创建第一家天仁茗茶。1975年天仁茶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将茶叶连锁店导入制度化的经营与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李瑞河成为17家天仁关系企业的董事长,企业资产一度达新台币40亿元。

李瑞河曾经以为天仁就此茗香全球,可以风风光光走下去,没想到1990年一场金融危机,让天仁证券因此大亏30亿元,重挫李瑞河的事业,人生也差一点走到终点。

1993年,58岁、年近花甲的李瑞河,从谷底爬起,回到祖籍地福建漳州再创业。又一次从零开始,筚路蓝缕中创立天福集团,靠着一股有志者事竟成的毅力逐步攀上事业的巅峰。

8年后李瑞河重掌天仁集团的帅印,成为海峡两岸两个最大的茶业集团掌门人。18年之后,天福茗茶在香港主板上市。

他说,“回想起事业归零的那段时间,虽然胆颤心惊,但也因此让我了解什么是我生命的最爱,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寻”。

这本新书名为“李瑞河传奇”,李瑞河以大陆13亿人口大市场为舞台,以在台湾创建天仁集团的经历为背景,完整的记录李瑞河从1993年赴大陆发展,18年来的心境及奋斗点滴。

在书名中有“传奇”二字,李瑞河说,“传奇”其实不是我的人生经历,而是老祖宗的智慧,他非常庆幸自己能背负宣扬中国伟大茶业文化的使命。

回首自己人生的“西山再起”,李瑞河表示,他一直爱茶、品茶、喜欢分享茶,直到跌倒挫败后,才发现他对“茶”的热爱远超过对失败的恐惧。

他说,“我自许不仅是个茶商,更要做茶人;要以振兴茶业、弘扬国饮为一生不能放下的责任”。

李瑞河感性的说,“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饮茶之乐不是在入口后的清香,更在入喉之后的回甘。人生如茶,一苦二甘三回味,重要的是不管多困难,都要抱持着诚信、感恩,一如茶汤的温润与清澈”。

他希望能藉由新书与读者分享他的回甘人生,也希望他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故事,能够鼓励每一个遭遇失败的人不被困难打倒,“有失有得,有苦有乐,这就是人生的真实况味”。

张天福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张天福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家、审评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就,对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105岁的他被尊为“茶界泰斗”,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倡导中国茶礼:“俭、清、和、静”,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和力行者。日前,张天福获得了中国茶业界最高荣誉--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众望所归获中国茶业界最高荣誉

11月17日,张天福先生“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福州白龙宾馆举行,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代表中国茶叶学会授予张老该荣誉。当天,张老的夫人张晓红女士、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恩发等同志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据了解,此次中国茶叶学会在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于全国仅颁出两个“终身成就奖”,奖项是经过各省的推荐,各界茶人的推选,经过重重评选出炉的,代表着中国茶业界的最高荣誉,张老获奖也是众望所归。

105岁高龄依然心系茶产业的发展

“我希望看到广大群众都能吃到经济、保健、有机的放心茶。”

2008年9月17日,由张天福发起的“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25日基金会向省领导建言建立高标准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同时付诸行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已在闽北、闽东、闽中、闽南、闽西南等地建立了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6个,在广东省建立了张天福茶叶深加工基地1个。

如今,105岁高龄的张老依然心系着茶产业的发展、心系着广大茶人,与时俱进,不遗余力地为福建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而努力奋斗。10月26日,寿宁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竣工,张老还在家人的陪同下亲临现场为基地揭牌。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茶界的伟人

张老一生事茶,心系“三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从事茶业教育、生产、科研、制茶、机械研究和名茶审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认可,也被授予许多荣誉与称号。

他精于茶道,更精于茶叶评审,曾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茶活动等,向后辈茶人们传授技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茶界接班人。

1982年,退休后的张天福受聘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任技术顾问,他主持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老的一生视茶为生命,从福建协和大学的一名助教,到为福建省创办了第一所茶叶学校、第一个茶叶改良场和第一个茶科所,他为推动茶叶生产、教学、科研、茶文化的共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作为一代茶界宗师的张老,他不仅属于福建,更是中国的、世界的茶界伟人。

“世界茶王”李瑞河谈成功之道:品牌+文化+创新


世界茶王说:创业一定要专注,自信和坚韧。做产品一定要勇于创新,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81岁的李瑞河被誉为“世界茶王”、“两岸茶王”,作为天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瑞河用自己的执着、睿智、自信,书写了传奇的创业人生。重视品牌、传承文化和不断创新是他成功的“法宝”。

李瑞河出身于茶农世家,从小就与父母等劳作于茶园间。“当时种茶的人多,的人少,我们家跟一般农民一样都很穷。”李瑞河回忆说,因为家庭贫穷须谋求转变,他的家庭决定转变思路——从种茶到卖茶。

图为:天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瑞河

卖茶的过程是艰辛的。贩茶之初,李瑞河经常走街串巷、挨村挨户走访顾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要有足够的韧劲和自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李瑞河表示,因为有过当兵的经历,他练就了异于常人的承压能力。“我建议所有人都尽量去当兵,军队是一个非常磨练人的地方。”

因为勤奋、努力,再加上对市场的准确判断,李瑞河迎来了成功。他的店遍地开花,创办了天仁茶厂、天仁茶园、陆羽茶艺中心等,他创建的天仁集团资本额逾40亿元,为台湾地区第一家专门从事茶叶销售的上市公司。

然而,有时幸运和厄运常相伴而至。1988年,踌躇满志的李瑞河开始涉足证券行业,不过让其始料未及的是,两年后台湾股市的崩盘,让其从“天堂”跌入了“地狱”——天仁证券因从事丙种垫款,出现30亿台币的财务损失。“我当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甚至有过轻生的想法。”为了避免引发更严重的一系列问题,一周后李瑞河提起精神,并对外承诺:愿意用名下的财产来偿还债务,宁可做一个清清白白的穷人。随后他辞去一切职务,变卖家产抵债,包括在美国的一幢房子。虽然出现巨额亏损,不过李瑞河的诚信和重情重义,使他赢得了尊重和信任,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1993年,已近花甲之年的李瑞河筹集到1000多万元后踌躇满志地转战大陆市场,开启自己的另样人生。他以美国天仁集团总裁的身份,先后在福州创办天福茶叶有限公司(优山茶场),建立了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及茶叶加工厂;在闽侯上街镇创办天元茶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的加工、并配、包装、出口等业务;在老家漳浦324国道旁购地100亩,创办天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天福茶庄)……目前,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超过1200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7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建设了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企业的蓬勃发展并未让他忘记居安思危。李瑞河对产品质量的挑剔越来越苛刻。“我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不完美的产品是一定不能呈现给消费者的。劣质的产品会伤害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李瑞河表示,只有长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树立诚信的、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每一个产品我都会提前试吃试用,我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一定是有质量保障、安全保障的。”

目前,已经功成名就的李瑞河最大的愿望就是感恩社会,传承中国的茶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我在大陆取得了令我难以想象的成功,感谢这里的良好投资环境,感谢消费者的支持信赖。我开办茶博物馆、茶学院等文教机构,在全世界以茶会友,传播茶文化,就是想把这个行业的地位和内涵提升起来,把数千年的茶历史和茶文化彰显出来。”李瑞河建议创业者,创业一定要专注,自信和坚韧。做产品一定要勇于创新,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因为中国在崛起,中国人正走向全世界,中国茶和茶文化也必将走向全世界。”

两岸茶王李瑞河:在两岸建茶业世博园


6月13日,一巨型茶壶树立在位于福建漳州的“世界茶王”台商李瑞河茶园内。有“世界茶王”之称的台商李瑞河是台湾南投人,20世纪90年代初来到漳浦创办天福茶庄,经营两岸茶业,目前在世界各地开有1008家直营店。

被誉为两岸茶王的台湾天仁集团、大陆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拟投资20亿元人民币分别在家乡台湾南投与祖籍地福建漳浦,各建一个茶业世博园,弘扬中国茶文化,缔造中国茶的世纪。

李瑞河8日在此间向记者表示,此举以实现“拥抱漳州,牵手两岸,走向世界”的宏愿,让两岸茶来茶往,提升传统茶业,促进两岸同胞同心协力,让21世纪变为中国茶的世纪。

目前,他已在漳浦梁山清泉岩下看中一块地,初定200公顷;除计划建设茶业世博园、五星级饭店外,还要建设天美仕总部,生产销售茶保健、美容品,提升茶叶的科技含量,使其5年内成为年纳税超亿元的企业。同时,他计划在南投日月潭边选址50公顷,建设日月潭茶文化博览园,包括天福茶博物院、天福大饭店、日月潭小镇、观光茶园和茶业世博会常设机构。

“此项目得到南投县政府及有关当局的大力支持,很有希望。顺利的话,两岸可以同时上马,两三年内见成效,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李瑞河说,茶业世博园将学习海南岛博鳌农业论坛,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吸引各种茶文化活动或者论坛前来召开,让漳浦和南投成为的重心。

几年前,李瑞河就开始布局推广中国茶文化。2007年,他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漳浦创建了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天福茶学院。该学院现已成为大陆首家招收台湾学生的民办高校,福建省第4所获得海外招生资格的院校,先后吸引了20名台湾学生前来求学。

而且,该学院成功承办了两期国家商务部援外项目的茶叶培训班,即“发展中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为尼日利亚、肯尼亚、阿富汗、格鲁吉亚、蒙古、卢旺达、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52名官员、学者培训技术;承接联合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培训项目,游学考证;与日本、韩国茶界、教育界广泛交流,增进友谊。

“为中国和世界的茶业发展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实现‘中国茶的世纪’,这是我多年的心愿。”李瑞河说,茶是中国的国饮,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表示,希望通过学校的学员能将中国茶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天然、健康、人情味的中国茗茶和茶文化;外籍学员毕业后,将分赴五大洲,担任“茶叶大使”、“和平使者”,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倡导茗风,传播华夏文明。

茶人蔡金华的中国品牌梦


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东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天得茶业创始人蔡金华在茶叶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在谈到自己的“中国梦”时,蔡金华说,他的个人梦想就是要成为中国茶文化的推动者和贡献者。承袭祖上茶之渊源,我要用我的实业报国和社会责任来回馈中国茶农对我的期望,要让中国七万茶企扬眉吐气。

他说:“我的梦想是要让中国茶成为中国健康饮品的引领者,让13亿国人享受我们的健康饮品,把我们的天得茶业做成全世界茶产业链第一平台,让全球70亿人可以分享到中国茶的资源。”作为天得茶业的舵手,一“本”在自心,另一“本”在员工和奉献社会。作为企业家,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发家致富,更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同时,要以人为本,让加盟商赚到钱,让员工能够看到希望,让茶农得到实惠,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蔡金华认为,中国茶要成为世界品牌,实现茶通天下,当务之急,要系统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加大对中国茶产业标志性项目工程和中国各大茶产区基地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二是加大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多种措施扶持鼓励茶企在品牌创建方面加强投入,实现中国茶真正走出国门的目标;三是加大对茶产业的科技投入,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对茶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茶深加工产品的发明;四是建立产学研体系,鼓励茶科技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东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天得茶业创始人蔡金华在茶叶基地)

茶人蔡金华,肩负天下茶农重托

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茶代酒敬全国人大代表,彰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运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道出了国泰民安的“道本”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用老子的话说出了治理大国的方略“治大国如烹小鲜”。李克强总理亦深有感悟“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对记者说。

十多年来,蔡金华走遍了中国每一个茶叶产区,亲身感受了茶农缺乏茶叶营销渠道的困境,因此他成立了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茶叶生意,天得茶业系列产品在众多茶企中脱颖而出,天得茶业生意做遍世界各地,并在温哥华,纽约等地享有盛誉。他的良苦用心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传播了中国茶为国饮的文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蔡金华因社会贡献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诚信建设示范企业家”、“广东十大杰出粤商”等许多荣誉。

蔡金华当选为东莞市人大代表,他说他感到莫大的荣耀。“我虽然是东莞人民选出来的,但我所做的事业却是关系到中国茶行业和中华民族的事情,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茶人,我感到光荣、崇高,同时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蔡金华说:“喝酒容易喝坏身体,喝茶却能越喝越健康,越喝越和谐,还能增加中国茶农的收入,中国茶农和茶从业者超过千万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祖先在唐代就与茶结缘,一千多年过去,作为蔡氏后人能有机会回报天下茶农,是我的荣幸。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中国茶产业做大做强,让全世界的人受惠于茶。”这就是蔡金华,一个茶人一个民族企业家赤子的敬茶情怀。

茶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茶消费从“慢销”跑步“快消”

蔡金华不仅爱喝茶,更有经营好中国茶产业的宏图伟业,他要让“名门普洱”走入千家万户,世界上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国茶。作为管理学博士,他选择了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茶产品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众多国内知名茶企还处于“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食品领域的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尚未关注袋泡茶这类产品,国外茶叶同行巨头没有在中国得到较好发展。眼下人们的泡茶方式开始向冲泡方便、快捷、时尚的袋泡茶转变。相信蔡金华旗下的天得茶业,未来将如立顿一样成为茶领域世界级龙头大企业。

国家商务部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刘年艳指出,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公斤,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3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公斤。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同时,由于消费人群人对茶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茶消费正逐步走向细分。

蔡金华告诉记者,袋泡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产品。茶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突破品质的壁垒。他指出,速溶茶、茶粉、茶浓缩液的生产,需要应用生物科技等手段。这样能保证茶产品保留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在泡饮时既快捷,又不失原茶的色、香、味。而在袋泡茶的研发上,茶企还应着重考虑如何更耐储存、味道更好等问题。此外,以袋泡茶为主打产品进入机场、高铁、港口、高速公路服务区、商超等渠道、突破传统茶叶的“慢销模式”也很值得尝试。

中国茶走向世界,袋泡茶为领头羊

虽然中国茶产量、种植面积均占世界第一位,但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中国80%的消费者不懂茶,他们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中国茶需要创新。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指出,茶企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让高端的普洱茶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袋泡茶,不仅会成为茶产业的亮点,也将为快速消费品市场开拓一片新蓝海。

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其营养价值也很高。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蔡金华表示,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曾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中山大学周帆教授表示,首先,袋泡茶以方便快捷经济的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次,随着市场的成熟,茶企应抓住消费群体细分的时机,让袋泡茶满足茶企细分群体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事实上,袋泡茶与传统茶业丝毫不矛盾,是对传统茶业的延伸而不是替代。知名专家谢付亮告诉记者,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长期以来,袋泡茶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低端的地位。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

人物·对话

关于中国茶产业: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

中国广播网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怎样看待中国茶的产业前景?

蔡金华(以下简称蔡):茶产业完全具备打造成数千亿产值的潜力。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茶叶总产值达到1610亿元。一旦茶产业链延伸出来,前途更加广大,突破数千亿乃至万亿产值并非不可能。

记:您对中国茶走出国门有何见解?

蔡:国外多数是大财团在经营茶叶。中国茶国际化同样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国内经营茶业的企业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现代企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中国茶名头在国外较弱,是低档茶的代名词,通过大财团大资本介入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改变原来小作坊的运作方式,打响品牌,提高中国茶的国际品牌竞争力。

记:在产品质量上,中国茶叶企业应做哪些努力?

蔡:尽管国外对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近乎苛刻,但随着有机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有效控制茶叶农残含量,提高了茶叶质量,中国茶在全球市场正在提升竞争力。

抢占国际高端市场,茶企应突出其原产地特色,中国六大茶区当塑造精品意识,贵族化,占领高端市场后再推出低价产品。欧洲需要口味重的,而东南亚则喜欢新鲜清香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口感要求不同,要在中国茶的深加工上应做足文章,提高中国茶产品附加值,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做出对应的茶产品迎合全球消费市场。

关于社会责任:还要继续回报社会

记:多年来,您做了许多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出于什么原因?

蔡金华:企业家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企业如鱼,人民如水,鱼离不开水;企业脱离社会脱离人民大众就难以发展。这几年我尽己所能,向社会捐献了几千万元,我将以做好企业为根本,造福天下茶农,塑造中国茶品牌,继续为社会为民族多做贡献。

喝茶要喝中国茶


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10年中国茶叶年总产值为900亿元人民币,出口金额达7.84亿美元。目前中国有7万多家茶叶企业,涉茶人员约8000万人。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茶园种植集约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品牌等因素,中国茶产业仍然存在发展瓶颈。今天,不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中国的茶文化,感受属于中国茶的醇厚韵味。

——编者按

黄 茶中“金镶玉”君山银针

黄茶并非天生黄色,它是绿茶的衍生版,只因在干燥的工序中不及时或不彻底,原本的绿叶才变成黄色并因此成为一个独特的门类。黄茶的特点是黄叶黄汤,泡出来的颜色非常鲜亮。按照叶子的老嫩程度,黄茶中最嫩的是黄芽茶,其次是黄小茶,较老的则叫黄大茶。在黄茶中,湖南岳阳洞庭的君山银针堪称极品。

君山银针的叶子正面是淡淡的金黄色,背面是分布均匀的细绒毛,因此被称为“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说的就是君山银针。叶片大小一致、肥瘦相同、颜色均匀,如此精致的茶叶对采摘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天时地利人和才得以造就。除了在采摘时间上极为苛刻——只能是清明节前后7-10天,还明确规定“九不采”:雨天不采、风霜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弯曲不采、空心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不合尺寸不采。因为对茶叶的选择很严格,所以即便是一个技术娴熟的茶农,一天最多也就采到200克优质的君山银针。正是这些看似“矫情”的条件,使得君山银针在冲泡时茶汤明亮、“银针”根根竖直立于杯底,俨然一幅立体的画卷。

鉴于君山银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冲泡的过程显得格外重要。泡茶的玻璃杯要先用沸水预热,给茶叶一个温暖的环境,而冲泡君山银针则只能用70度的水,先倒半杯,待茶叶浸湿后再倒满,盖上杯盖看叶片“起舞”,片刻,一杯如诗如画的君山银针就泡好了。此时可见叶片似出土春笋,上边还附着有一层气泡,杯中如同仙境。

以茶入菜的美食不是很多,但是“君山银针鸡片”却与“龙井虾仁”齐名,是一道著名的湘菜,以茶炒鸡肉,颜色明亮,味道清香,堪称一绝。

(许迪)

绿 西湖龙井,让生活更健康

还记得电影《绿茶》中的那杯茶吗?透明的玻璃杯中,干枯的叶子慢慢地舒展,变得平滑而饱满,碧绿的茶汁缓缓渗进纯净的水中,一杯清新、明亮的绿茶便展现在你的眼前。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采取茶树新叶,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以及冲泡后的茶汤都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显得分外雍容、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湖龙井是绿茶中的精品,它融于西湖山水之环境、最大限度地吸收天地自然之精华,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冠。西湖龙井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龙井茶色泽翠绿,形如雀舌,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大有赏心悦目之感。

每年春季是西湖龙井的采制时节,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其中尤以清明前采制的“明前茶”和谷雨前采制的“雨前茶”为上品。采摘时需极为细致,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以保持其新鲜度。在炒制工艺上龙井茶也极为讲究,有“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在健康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升温。西湖申遗成功后,龙井茶也加速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倡导喝好茶,喝健康茶。它延续了几百年来“法乎自然”的传统栽培方式,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持“原汁原味”;在种植上,尽量不用、少用农药,重视有机肥的培育方法,打造有机茶园。

(金小燕)

红 祁门一品香似蜜

如果你不喜欢带有青草味的绿茶,也拒绝厚重的黑茶,那么,建议你选择包容的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类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工夫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6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祁门工夫,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地安徽省祁门县。传统制作每道工序都为手工操作,上乘的质量,全凭手上工夫,这也是祁门工夫红茶得名的原因。“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工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极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厚、香气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已闻名于世,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高贵的祁门工夫,品饮在于领略它的清香和醇味,所以多用冲泡法,落茶、洗茶、冲茶、静置、倒茶、品茶,每个步骤都有所讲究。你可以选择白瓷壶或紫砂壶,容器加温后以每人份三克茶叶入杯,冲入沸水后加盖,静置五分钟后,倒出来的,就是一杯芳香艳红的茶汤,混合第一杯和第二杯,口味更好,因为各种对茶的要求都在里面了:汤色,滋味,香气。当然,如果你不是老茶客,不喜欢清饮,你还可以尝试其他的品尝方式。英国人喜欢往红茶里加糖,你可以加奶、肉桂、玫瑰花,包括果酱,甚至加冰、加酒。

(汤广花)

青 绿叶红镶边,甘醇乌龙茶

清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的茶农苏龙,因捕猎忘记制茶。翌日清晨重新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随之成为乌龙茶的著名茶乡。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

产于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被列为“贡品”;元代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高手对于武夷岩茶的冲泡总结为“好水、沸水、快出水”,一般情况下,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仍余韵犹存。

(汤广花)

白 安吉白茶,我的文化我做主

白茶,顾名思义是白色的,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它绿色的叶子外表披满白色茸毛,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

安吉白茶,原产地为浙江安吉县,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它美丽如兰花,洁润如白玉,长在红色山崖,伴着苍茫竹海。它虽名为白茶,但和传统白茶大不一样,按照绿茶工艺加工制成,属于绿茶类。

平时我们喝绿茶、红茶、花茶,就是很少会听人说起喝白茶,而在英国喝白茶则是一件十分健康流行的事情。与绿茶相比,安吉白茶的营养价值高,它富含人体所需的13种氨基酸,含量达6.29%,是普通绿茶的两倍。而茶多酚含量也只有普通绿茶的1/2,因此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喝茶,不仅要喝出健康,更要品出一种文化。沉寂千百年无人知晓的安吉白茶,如今却朝气蓬勃、惊艳世界,其打出的“文化牌”则更是为人称道。它首创“白茶演义”,用表演的方式将义人、义事、义举、义言表达出来,倡导更多的人去做个义人、好人,从而丰富了安吉白茶的文化内涵。

(金小燕)

黑 入口古董云南普洱

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它的出现缘起于方便运输,古时交通不便,运输难度颇大,聪明的中国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毛茶蒸熟,再压紧成块状,使茶业体积变小,搬运便捷。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茶叶逐渐由绿色变为黑褐色,因而得名黑茶。按照产地不同,黑茶被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作“可以喝的古董”的云南普洱茶。目前可证的“古董级”普洱茶为清朝光绪年间的“万寿龙团贡茶”,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初品时的一味苦涩,回味时的一抹醇香,有别于绿茶的清淡、红茶的幼滑,黑茶因其醇厚独具一格。对于大多数茶客而言,第一次品尝或许不会爱上普洱,但是喝惯以后,其醇厚俨然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愫,难以割舍。

如果说红茶是光鲜亮丽的摩登女郎,绿茶是清新淡雅的山中居士,那普洱一定是沉稳智慧的孤身老者。不同于其他茶品以新得宠,只要保存得法,普洱茶愈存愈香,“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说的就是普洱茶的这个特点。

喝普洱也是相当的考究,为了更好地保持茶香,容器一般选用景德镇的薄胎瓷茶具;泡茶则更是仔细,要先“温茶”——把茶叶在沸腾的山泉水中迅速地过一遍,不单为了洗去灰尘,也是为了“唤醒”茶香;第二遍才是冲泡茶叶,由于普洱味道浓重,故1分钟后就可饮用,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泡茶的时间慢慢延长,泡出的茶汤便会均匀可口。

(许迪)

中国茶道


什么是茶道?各家说法纷呈,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的说法较为简洁“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话,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各自的审美观。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天福李瑞河:振兴中国茶 同圆中国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