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主人高剑飞。

一层的江南园林风格。

优雅的包间。

收藏的都出自宜兴,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正因此非常友普的主人高剑飞深深热爱着宜兴紫砂壶。而他收藏经营的,主要包括名家壶和原宜兴紫砂一厂生产的老一厂紫砂壶。

为什么收藏一厂老壶呢?高剑飞有自己的道理:“我们现在说的‘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俗名,而‘一厂老壶’,一般界定在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末的、由现已封矿的黄龙山4号井泥制作的紫砂壶。这些壶泥料上乘、造型典雅、做工老道、装饰美观、窑火适宜,用来沏茶是一种享受。这些一厂老壶有着做工上的多元状态,看似“粗工”却远比今日多数借助模具、机械加工出来的细工壶,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宜兴紫砂壶。可以说一厂老壶,就是现代的‘官窑’,值得我们珍藏并保护。”

如今非常友普收藏的紫砂壶里,有5000多把来自宜兴老一厂,其中名家壶1000多把,成为今日北京最大的一厂老壶收藏馆,吸引了许多紫砂圈的朋友关注。所以这些宝贝常常被有备而来的茶客请走,而高剑飞只要与对方谈得投机,就以友情价出让。“收壶玩壶,讲的是个缘分,好东西到了珍惜它的人手里,我也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高剑飞洒脱地说。

文化茶雅士居

非常友普汇聚了种类丰富的茶品,但最具特色的还要数普洱茶。作为云南“六大茶山”公司的北京总经销,茶楼珍藏了许多10年以上的普洱茶,甚至还有一些产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茶红印圆茶,这使得非常友普在京城普洱圈有着专业口碑。别具匠心的高剑飞还在茶楼开业之初,特别定制了属于自己的普洱茶——“爱莲说”茶饼,这款茶现已成为茶楼的纪念章。

非常友普茶楼的位置其实不算显眼,但这丝毫不妨碍它的人气,因为这里常举行各种主题和形式的茶友会,只要感兴趣皆可报名参加,同时还会有一些主题讲座,由茶楼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此外热情的主人还在新浪开了博客、微博,随时和茶友保持互动,他博客上的“飞说普洱”专栏,吸引着数千粉丝的注意。

作为一家文化茶楼,茶艺表演自然重要,非常友普的茶艺表演突出4个特点:精、清、净、美。精,包括精通、熟练茶艺表演,精通选茶、置具、选水、贮茶,熟练各道沏泡程序;清,包括人、水、环境之清爽,要通过饮茶活动使人清醒头脑,消除人们心灵的烦恼;净,包括人、衣着、环境、茶、茶器、水等方面的洁净,使人由内而外达到净化身心的效果;美,则指一切表演形式符合茶道自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茶有形,茶亦无形。在冬日午后的融融暖阳里,走进非常友普,沏上一壶普洱,你一定会感受到,这有味且有情的人生。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茶楼一层设有收藏区与半开放式茶座,设计师别具匠心地将江南园林移至室内,利用拱门,加上绿植,结合以潺潺的流水,营造出一幅园林之景。值得一提的是茶楼内多样的灯饰造型,设计师不拘泥于传统或单一的灯具造型,大胆地运用灯笼、油纸伞、莲花灯中式元素,使清幽的环境更添灵动之感。收藏区内,5000多把出自宜兴老一厂的紫砂壶,陈列在木质展柜中,暖色系灯光将紫砂的细腻与温婉展现得淋漓尽致。半开放式茶座,以木栏为隔断,配以红色纱帐,结合古朴的红纹桌饰与坐垫,形成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设计风格,置身其间仿佛又能看到那“小轩窗,正梳妆”的美景。

茶楼2层设有7间雅室,分别以“吃茶去”、“七碗茶”、“清心”、“嘉木”、“爱莲”、“味最酽”和“供春”为名。可见茶楼主人是个爱莲之人,不仅雅间以“爱莲”为名,定制的普洱茶饼也命名为“爱莲说”。雅间各有特色,却又都以简洁的中式设计为基调,清新古朴的室内环境,与窗外葱郁的植被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周滨/文滕键/图

CY260.com编辑推荐

各茶楼趣味茶对联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和茶社常可见到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有一茶室,名曰“秀翠堂”。门前柱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把龙井特有的茶、泉、情、味点了出来,起到了妙不可言的广告作用。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访茶记


乙未冬月某周末,日高微寒,风烟俱净。吾等一行轻车简束,往武平桃溪访茶,品“桃溪之韵”也。

闽之西域,鸡鸣三省,怀拥梁野雄峰、百姓之镇、灵洞仙山、定光佛人文、何仙姑传说、南海国王城遗址者,武平县邑也。

武平猪胆干、武平金线莲、武平灵芝、下坝仙草、象洞鸡……特色各备,其名赫赫也;而近年声闻京沪港粤诸省区,远赴英法美新诸异国之名产者,“武平绿茶”也。

宋明时期,武平人开启植茶制茶之史。清道光年间,武平绿茶已享誉潮、梅、汀,一度为朝廷贡品,非横空出世、突降人世者也。新时代,武平政界与民众倾力集智,锻造“武平绿茶”特色品牌,遂使资源优势转成市场优势,绿茶行业跃为支柱产业。一柱鼎盛,百业勃兴也。

桃溪,闻其名可知其秀美丰庶也。武平北部中枢,素有“绿茶之乡”称誉,“武平绿茶”重镇也。山山辟茶园,户户能制茶,村村逸茶香,男女皆茶人也。

桃溪访茶,方知“武平绿茶”现拥三大产品,谓之梁野炒绿(条形)、梁野翠芽(扁形)、梁野雪螺(螺形)也。近三十年前,吾于苏州初品碧螺春,其茶螺形,碧翠如珠。掷茶入杯,簌簌有声,直至杯底。啜其茶汤,奇香沁腑,心神顿振,疑为天物。不想,当日于本土武平,见“梁野雪螺”,浑然碧螺春样貌,如重逢老友,喜形于色也。

新礤,乃桃溪制茶专业村。千余人口,近两千亩茶园,十四家茶厂,连年捧得全省、全国绿茶类“茶王”奖牌或金杯。主人待客,次第泡上上述三品名茶。晶莹杯内,茶芽舒展,色似翡翠,气若幽兰,赏心悦目,撩鼻勾涎,尽显“香气高锐,滋味清爽,色绿形美”之品质也。

尝茶毕,登茶山。别地茶山,大抵成片连坡,一望无际,桃溪茶园,自具风韵:山环水绕,林木相间;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新礤茶园,更兼林中梧桐甚众,春深之际,桐花竞放,洁白如雪,映衬翠绿晶碧之垄垄茶畦,犹如色泽艳丽之山水画廊也!

假以不长之时日,新礤乃新兴休闲旅游好去处。且先闻:天然花溪、花香溢溪、桃溪轻歌、听花邀月;且遥赏:农家小院、山里人家、流水驿站。绝非天花乱坠,眼前已见游客中心动土,宏图初开也。

茶、烟、酒,吾平生独嗜茶。酒,稍饮辄醉;烟,无聊时吹烟为乐,数十年未成瘾君子,曾作《吹烟者说》;茶,常于午夜自泡独饮,饮罢挨枕即眠,一觉至东方之既白。人谓:半个茶痴也。

当今,文化之说盛行。酒有酒文化,兰有兰文化,茶有茶文化。究其实,茶乃聚山水之灵气,浴自然之雨露,天然生成,红尘一物也。

有“茶禅一味”之说。万物皆禅,一切皆禅,禅为何物?禅即生活。平常日子之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含禅机也。

如是,吾等于日常起居间,举手投足间,交游往来间,无需绷着面肌,不用端着身架,不必装神扮鬼,磊磊行世也。

譬如自个,年已花甲,退出职场,即是退出江湖。无需奔竞,不必察言,不作俯仰。每日重要之事,即是吃饭喝茶,喝茶吃饭,凡夫俗人也。

据说苏东坡访僧人,有“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之对句。武平桃溪访茶归来,吾亦仿就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喝茶,喝绿茶。”欣欣然自乐也!

传统茶楼与时尚茶吧共生


随着市场的变化、三公消费的限制,传统茶企粗放型经营方式遇到了瓶颈。茶叶店的终端成本、人力资源等不断上涨,电商对线下冲击加大。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走得愈加艰难,店里的高端茶也不再那么好卖了。2014年开始,茶行业开始了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和洗牌。在这不平静的一年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而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大势”?

高端茶“跌跌不休”,低价茶成消费主流

2014年全国茶叶总体产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但行情却不可同日而语。受大行情影响,今年初以来,部分高价茶受到市场冲击,有的茶商高价茶销售的跌幅达四到六成。

而走大众路线的低价茶却成功逆袭,占据市场主流。有业内人士预测,在市场规律引导全行业根据消费环境的变化进行的产品结构调整中,未来能继续保持跟消费者接触和交流的茶企,生存将会越来越好。而坚持走高端礼品茶路线的企业,未来的生存将会越来越难。

●点评:受限制“三公”消费影响,在中秋、国庆这样的节点,市场上千元以上的茶礼已经比较少见。因为不论经营大众茶还是高端茶,还是要看茶企是否顺势而为,而这个“势”,就是真正的市场消费需求。

资本汹涌来袭,茶企资本运作在即

2014年3月30日,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团以3000万元收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属的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60%股份。柳传志壮志豪言地说:“我敢大胆预判,摘茶炒茶将是继高尔夫后的下一个CEO企业高管的修行运动。”

事实上,资本对茶行业早已虎视眈眈。茶叶销售企业天福在2011年上市前曾获得中金公司、红杉中国和IDG资本的投资;茶叶深加工企业碧生源背后也有纪源资本、永宣创投的身影。2013年5月,茶业生产销售企业八马茶业更是获得IDG资本、天图资本、同伟创业创投、天玑星投资的1.5亿元注资,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茶行业最大一笔、也是首笔过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

●点评:中国是茶叶产能大国,2013年茶叶产值已突破千亿元,但却不是茶叶强国。茶行业的“小、散、乱”,也使得各路资本的进入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尴尬和困难。很多产业资本进入后“很受伤”,投入计划不断更新,投入规模不断突破,而且随着经营的不断深入,他们需要解决越来越棘手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以投机心理进入的产业资本大捞一笔后走人,对茶行业、茶产业破坏性极大。但愿进入的资本都是懂得茶产业运作规律,可以推动行业发展。我们也可以有些许期待,谁将会是中国的立顿?谁又能成为连锁茶饮店的星巴克?

芳村茶叶城

收“赞助费”茶商罢市

2014年10月23日,广州芳村茶业城300多家商户在喷泉广场举行集会,抗议不合理的租金上涨。据了解,前几年芳村茶叶城的商铺租金就以每年约2%的比例上涨,今年涨幅却猛增到了10%。与此同时,每五年交一次的“入场费”也从之前的3.5万—15万元,上调到了22万—40多万元,让商户难以接受。据管理方称,该费用包括推广费和设施维护费,具体费用根据店铺大小和位置不同收取。

●点评:在租金大幅上涨的同时,却折射出今年芳村茶叶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残酷现实。当茶叶的第一属性,从品饮变成了“期货”的时候,大环境下的茶叶生产成本就会上涨。再加上因限制“三公”消费而越发萎靡的高端茶叶销售以及普洱茶期货交易熊市等因素,都给普洱茶经销商的生存造成很大影响。只要茶叶依然作为金融产品而存在,暴涨暴跌的隐忧就依然存在。

年轻市场将成下一发力点

茶在传统和现代的演绎过程中,历经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而90后群体的介入,令几近僵化的茶业生态活力倍增,茶的形态开始摆脱了“老年”的形象。记者在11月举办的茶博会上获悉,茶企从冲泡到调饮,从推出茶珍、沱茶到季节茶、星座茶,茶企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也是蛮拼的。

传统的茶楼与时尚的茶吧共生,一个承接过去,一个开创未来。11月底,时尚茶馆撒拉亭宣布将进行升级改造。从大益茶庭、口袋茶馆、撒拉亭、茶HOUSE等新生态茶吧的诞生,更拉近了茶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

●点评:趋势比优势更重要。随着更多的90后步入职场,年轻消费群体购买力的增加,未来一定会成为茶叶消费人群的主流。不过,他们与传统茶友不同,传统茶友更关注茶的口感、滋味,而年轻消费群体则更关注茶的概念、品质甚至是营销方式。对于茶企而言,未来,在年轻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如以年轻人的心态、视角来营销,甚至讲述品牌故事等。

谢友忠: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大规模开展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就桂林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近日,记者采访了龙胜的谢友忠和阳朔的赖玉梅两位种植大户,试图从他们身上感受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如果不是开春后的那一场雪,气候变冷,冻坏了部分春茶,对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委努丹村的谢友忠来说,这几天已经进入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10年前偶然一次打工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及家人今后的生活,让他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为马堤乡的致富能手。他为什么能找到致富的门路?坐在谢友忠家木楼上的火塘边,他跟记者聊了起来。

一次“有预谋”的打工

事情还得从2003年说起,那时谢友忠在广东潮州的一家工厂做电工。偶尔听在一起干活的朋友说附近一家茶场的老板种茶叶效益不错。谢友忠听了非常感兴趣,于是专门去茶场打工,做些采茶叶、烧火之类的活。在茶场,谢友忠发现茶场生产的好茶叶每斤可以卖到数千元,甚至更高,即便是普通的茶叶每斤也能卖到几十块钱。种茶叶用的地大部分是山上的丘陵地,茶叶耐旱,又不和水田争地,这跟老家努丹村山地丘陵多水田少的情况很相似,谢友忠心想:“回老家种茶也许能够得到钱。”

努丹村离马堤乡有20多公里,是一个传统的高山苗族寨子,村里面的人都喝油茶,种的都只是打油茶的茶树。即便是在龙胜,谢友忠也只是听人说过在和平乡有人种茶。

到了2004年,村里选举换届,谢友忠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加上已经40多岁了,他就回到村里准备开始种茶。妻子开始不是很理解,觉得从未种过茶怎么敢种?但在谢友忠的坚持下,妻子只得跟他开始上山开荒种起茶叶来。

历经波折,如今种茶年收入40万

里市村有个人在桂林的广西茶业科学研究所租房住,认识了所里的农艺师周玉秀和原所长韩志福。听说谢友忠要种茶叶,他把这两个专家介绍给了谢友忠。专家从所里给谢友忠代购了一批茶叶苗,同时指导他如何护理,怎样炒茶等。又告诉他柳州三江也是搞茶叶种植生产交易的,可以去那学习参观,学习技术和了解市场。谢友忠一边开荒种茶,一边从电视上、书刊上了解种茶的相关知识,慢慢地摸索,自己学会了扦插育苗。

谢友忠的脑子一向比较活一些,能折腾,在村里小有名气。有几户村民看到谢友忠种茶,觉得应该能得钱,也就跟着种了起来。到2006年,茶叶开始有了一点收益。然而,到了2007、2008年,市场波动大,一斤茶叶只卖到十几块钱,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谢友忠自己也进退两难,“有点撑不下去了,力不从心。”到底是种还是不种?茶科所的专家鼓励他说,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慢慢地就会好的,你要坚持先把规模慢慢做大。谢友忠硬着头皮继续开荒种茶,到了2009年,茶叶的价格果然慢慢提高了。

渐渐地,谢友忠把村里周边4个荒芜的小山头开辟为60多亩的茶园。当初跟他一起种茶后来又退出的村民,也把茶园承包给谢友忠让他代管,谢友忠一共已有百亩茶园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两年他种的茶叶供不应求。今年还没有到采摘季节,已经有好多商家打来电话要求全部买了。谢友忠种的茶,其中价钱最高的春茶每斤已经能卖到200多元了。这两年,他的茶平均年产量在5吨左右,均价为每斤40元,年收入都超过了40万。因为经济效益好,谢友忠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已经回家来帮助家里种茶。随着茶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儿子也将回来。每到茶园忙碌的季节,谢友忠都要雇佣村里20多人来帮忙,每人每天的报酬从70到100元不等。

种茶之前的经历,为他的致富埋下“伏笔”

里市村委有200多户,1900多人,每人只有几分水田,其他都是山场,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很多。努丹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几乎是与世隔绝。即便是现在,村里人要赶圩,大多时候要步行16里路,走路得花1个多小时,去一趟县城就更远了。谢友忠靠种地实现年收入40万,这在马堤乡是很罕见的,为什么他能找到致富的门路?记者发现,这跟他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3月14日,记者跟马堤乡的小杨在芙蓉圩见到他的时候,见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材颀长,像个乡里的干部。他手里拿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的好像是书本,记者打开一看,果然是书,是中国茶叶杂志。谢友忠告诉记者,是茶科所的专家告诉他,从杂志上可以了解最近的茶叶市场的行情、动态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等等。

一聊起读书,谢友忠眼睛好像放出了光。到了家里,他从卧室给记者找来几箱书籍,除了种茶叶的书籍,还有很多是机电方面的书。看到上面有很多复杂的公式、线路示意图,记者禁不住地问:“你能看得懂么?”

“基本都能看得懂,我是搞机电维修的!”谢友忠笑着说。

谢友忠的父亲早些年毕业于当时的桂林师范学校,此后一直在马堤乡里任教。上世纪70年代,谢友忠高中毕业,是那个时候村里为数不多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受父亲的影响,谢友忠一直就比较喜欢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学习木工帮助乡里的人装修房子。

到了1987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谢友忠偶然看到了外地一份培训机电维修的招生简章。常年坚持读书学习的谢友忠也去参加了培训。回来后,恰逢村里的变压器坏了。村里人听说谢友忠去外面学习机电修理了就让他试一试,结果修好了。大家都相信谢友忠能修理机电,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请谢友忠去维修机电,他便以此为生。到了1998年,朋友介绍他到广东做电工。此后才有了到茶场打工,回乡种茶,创出一番事业来的经历。

记者手记

爱读书善读书,让他把握了致富的机会

这些年,谢友忠靠种茶叶致了富,引起了县里和乡里的关注,他从打工到种茶的经历被人们广泛提及,带着传奇色彩。然而,其实,他种茶致富和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谢友忠跟记者聊起致富经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只不过是多读了一点点书罢了。”正是因为“多读了一点点书”,让他开阔了视野外出学习机电修理技术;又因为有了修理技术,让那个时候很多村民还足不出户的时候,谢友忠已经走遍了龙胜周边,又到了广东,开阔了他的视野。直到接触到种茶的信息后,开始他“有预谋的打工”,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偶然,但这之中往往蕴含着必然。马堤乡在外务工的人员那么多,为什么让谢友忠把机会给把握住了?最起码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爱读书、善于读书让谢友忠不断思考,不断开拓新的路子。这,或许是新型职业农民身上的重要特征。

安徽临涣镇 老茶楼的一天


临涣是江淮一个有些名气的古茶镇,千百年来,这里的日子似乎总是那么慢慢地流动着,一如那条一里多长的中心街上飘散了600多年的幽幽茶香。

临涣镇位于皖北濉溪县城西南37公里,浍河北岸,方圆仅有3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两万,算不上闭塞,却也未曾有过繁华。据说临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攻打的第一座城池就是临涣,伍子胥、曹操和太平军、捻军都在这里驻扎过军队,邓小平、刘伯承曾在这里指挥过淮海战役。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临涣丰富的文化,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茶。

老茶楼的一天

一大早,薄雾还笼罩着老街,茶楼前的大灶已经咕咚咕咚地冒着沸腾的水汽。茶楼老板将一块块破旧的门板卸下,将红红的炭火烧旺,那些老茶客三三两两依时造访,递上五毛钱,老板便从桌上的茶桶里抓起一把干草般的棒棒茶撒进茶壶,提起一把水烧得滚开的铝壶,茶香飘起,临涣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临涣的茶楼每天早晨5点开门营业,晚上10点后熄炉,终日茶客满座,生意火爆异常。

临涣现存二十余家老茶楼,最有名的两家是南阁茶楼和怡心茶楼。这两家茶楼坐落在同一条街上,历史都超过百年,门面同样简朴。我在怡心茶楼要了一壶茶,当地用的都是土瓷和粗砂的茶具,各家茶馆的茶壶式样大致相同,但颜色有别,不会搞混。在黑色的茶碗里倒了一点深黄色的茶水,小心翼翼地啜饮,汤色很浓,茶味却很淡,分辨不出究竟是绿茶、红茶还是黑茶,反正不是任何一种熟悉的茶味。

茶楼的内部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因为经年烟熏火燎,大半黑乎乎的,摆着几张八仙桌或是陈年古董般的木茶桌,配数条长凳,大部分都已缺角少棱,漆色也早已斑驳,配上那些土旧茶壶,倒也很是搭调。桌边围坐得满满的,都是大老爷们儿,竟不见一个女茶客,每人面前一把茶壶、一只茶盅,茶馆里还备有香烟和糖果、瓜子、花生等小吃,供茶客们消遣,烟草味掺和着茶水味,也许就是老茶客们最感亲切的气息吧。在那烟气茶香的氤氲中,时间变得缓慢而黏滞。

临涣不产茶,当地人喝的棒棒茶均是出自两百里外的六安,而在六安本地却很少有人喝这种茶。最令人惊讶的是,这棒棒茶经过临涣泉水的冲泡后,入口微甜,回味无穷,一旦将茶带出临涣,用其他地方的水冲泡,就再也喝不出这种味道了。

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也就是说,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往往会超过茶。在天水、井水、江水、湖水、泉水中,茶对泉水情有独钟,临涣得天独厚的古泉资源,是这里的茶馆名扬四方的重要原因。据茶楼老板说,临涣有四大古泉,它们有着好听的名字,分别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泉各具特色,沿浍河呈“L”形排开。史料记载回龙泉水“千年不绝,源远流长,堆杯不流,沸不溢锅”。清代《宿州志》写到,早在宋代,临涣的回龙水就常作为礼物,被商人带往汴梁等一些重要城池。

走出茶楼,看见外面的凳子上坐着一个老人,握着一根长长的烟斗,黑黝黝的肤色遮住了脸上那些岁月的痕迹,只留下浑浊的眼神同烟斗里的火光一起泯灭。

北京的早茶与晚茶


现时的京城,饮茶之风渐起,不过,大多是专门的茶馆、茶艺馆。茶为消费主体,可供吃的大多是些闲食,瓜子、花生一类,干果为多,少样的点心点缀,仅此而已。而且,这一茬的茶客以饮晚茶者为多,晚餐之后,酒足饭饱,来到茶馆或茶艺馆,清茶一盏,抽抽烟,谈谈天,甚至以棋牌为伍,至午夜方得散去。这些本地的茶客组成大多是商人或白领,让他们晚睡简单,让他们早起去饮茶,真是有如登天,北方人不若南方人勤勉,由此可见一斑。

广东的早茶往往是早午连市的,早餐可以在茶楼吃,中餐亦然。早茶甚至还替代了中午快餐、便餐的作用,因为广州本地人早起外出办事,有时候早餐是在家里吃好的,中午饭只需点缀一下,去茶楼(如龙凤茶楼、发财茶楼)或酒家(如大同酒家、爱群酒家)饮茶,往往“一盅两碟”就解决了。所谓“一盅两碟”,就是一盅茶,两碟点心。大家都是这样。对于午餐,广东人的要求并不高,正式的商业宴请,一律安排在晚上举行。上午、中午,甚至下午去茶楼饮茶已成为广东人(包括香港人)特别是生意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饮茶的地方也就自然成为会朋友、谈生意、听消息、沟通信息的好去处,相习成风,便成为日常生活中固定的节目,朋友见面,首先一句话就是“喝茶去”。

有鉴于以上地域生活的特点,北京的早茶不甚兴旺,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北京,开早茶的酒楼常常要到上午10点之后才开始上人,整个餐厅坐满三分之一,就算生意不错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随着永和豆浆、半亩园、馔食楼等这类小吃店的兴起,北京人已渐渐开始习惯以小吃、点心作为饭点主食的方式,早茶也随之开始改变最初的“有钱人才吃早茶”的形象,重新变得平易起来。到酒楼吃早茶的人也不再仅是那些生意人了,节假日全家吃早茶已成为一些家庭解决早、午餐的固定方式。如此说来,像“黎昌海鲜”这样典型的广东馆子,平日的早茶已不再坚持,就多少让人有点遗憾了。

《普茶吟》


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蛮江瘴岭剧可憎,何处灵芽出岑蔚。

茶山僻在西南夷,独破蛮烟动蓬勃。味厚还卑日注丛,香清不数蒙阴窟。

始信到处有佳茗,岂必赵燕与吴越。千枝峭倩蟠陈根,万树槎丫带余香。

春雷震厉勾潮萌,夜雨沾濡叶争发。绣臂蛮子头无巾,花裙夷妇脚不袜。

竞向山头采撷来,芦笙唱和声嘈赞。一摘嫩芷含白毛,再摘细芽抽绿发。

筠兰乱叠碧玉芽,松炭微烘香袭人。夷人恃此御饥寒,贾客谁教半干没。

冬前给本春收茶,利重逋多同攘夺。土官尤复事诛求,杂派抽分苦难脱。

满园茶树积年功,只与豪强作生活。山中焙就来市中,人肩浃汗牛蹄蹶。

万片扬箕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丁妃壬女共熏蒸,笋叶藤丝重检括。

好随筐篚贡官家,直上梯航到官阙。区区名饮何足奇,费尽人工非仑卒。

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时每带姜盐吃。休休两腋自更风,何用团来三百月。

《普茶吟》不仅书写了澜沧江两岸的茶山景象,茶叶生长的形态和奇异的民俗,还写出了普洱茶的采制过程及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图景,文以载道,载社会、人生、文化之道。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和呈现了时光上游的诸多情景,使之更丰饶、更迷人。

访“都匀毛尖”茶发源地 团山


◎梦亦非

真难以相信,“都匀毛尖”茶的发源地团山距离都匀市闹市区只隔一座不高的山,几里之外,就从纷繁的都市来到一处安静的、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这里看不到多少现代元素。

“这面坡叫猪屎坡,我们地方说:爬上猪屎坡,有命也不多。”嫂子说。嫂子开着旧面包车,在几乎无法会车的猪屎坡上猛超三辆哼着命过山坳的货车,让有二十万公里全地形驾驶经验的我几乎惊叫出来。来团山之前,我把车停在市区,租了一辆底盘高的面包车上团山访茶,开大货车出身的司机边开边诅咒这山路。而去年我第一次上团山,开着轿车在破烂不堪、陡峭加急拐弯的进山路上边骂边磨,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团山。

如果你有命过得了这条艰难险阻的团山之路,你就能喝到正宗的团山毛尖茶了。

去年我千辛万苦访路到团山,山上最高一个寨子叫葫芦田,全姓伍,与我是本家,随缘进了一个嫂子家,嫂子家里的茶售完了,只剩下最后几两留着送亲戚的最好的毛尖茶,请我们品尝,在我的恳求之下,嫂子忍痛将这几两手工毛尖茶出让给我。这几两茶是去年我在贵州开车两千公里访到的最好的茶,舍不得多喝,慢慢细喝了一年。今年早早就让嫂子给我预留着最好的毛尖茶,然后第二次上团山。

在嫂子家吃午饭,品尝她手工炒制的几包毛尖,看着外面无垠的山海、树林、茶园,春山日暖,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茶香。嫂子送午饭到茶园中给采茶的工人,我与嫂子一道去茶园,团山的茶园在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左右的山顶,最高顶杜鹃花开得正灿烂,花那边是另一个毛尖的著名产地大槽、哨脚,花的这一边是围着山峦竖披的茶园,光滑、闪着绿光,每家每户都有几亩,每家的茶园里都有工人在采茶。有的工人采芽芯,一天采不了一斤,有的工人采一芽一叶,每天可以采二三斤。团山家家制茶,葫芦田寨子家家炒制手工茶,工人采摘,主人炒制。但团山显然并不富裕,是贵州常见的一半旧木房一半砖房的山里寨子。

从茶园下山,在嫂子家又喝了一道茶,买走了嫂子为我预留的几斤毛尖。嫂子开车送我回市区,我提心吊胆地坐在后座上从山上下到山脚,再爬上猪屎坡,再下到市区,惊魂仍未定。开车回故乡,车里弥漫着团山毛尖的清香气息——被我嗅成了历险后得到安慰的幸运芬芳。

茶话人生路——访茶界名人张明春


张明春在茶山考察

讯:人生的道路崎岖而又漫长,但沿途旖旎的风光并不多,关键是你是否能发现,会欣赏,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与精深,把自己融进转瞬即逝的佳景之中;从而获得知识的凝聚,胸襟的扩展,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升华,人生的砥砺,精神的享受……因为人生是一张单程的车票,绝不会回到生命的原点,绝不可复制含蓄美好的瞬间。张明春就是一位在茶道上能捕捉精彩的茶人。

——记者手记

前不久听北京的一位茶界朋友说起张明春在茶文化研究方面很有些推陈出新、见解独到的建树,于是记者来到了昆明关上与国际会展中心毗邻的昆明宝海路13号宝海豪园兰轩普洱府昆明葳盛茶业有限公司、云南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爱随茶香茶业有限公司总部采访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须问采茶人。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无。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织缣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今朝;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无。”再如葳盛茶业研发的“滇茸红茶”其对联为:“滇茗豪气藏神韵;茸红儒质润天香。”“龙团凤饼”茶联为:“龙吟虎啸蕴蓄原始生态灵气;凤鸣朝阳引领佳茗神韵天骄。”葳盛茶业联:“葳蕤茶林千载青山永不老;盛世珍藏百年普洱更陈香。”以及“葳盛雅室细品普洱胸纳天地灵气;醴水净座漫话茶史怀揣华夏沧桑。”等,从这些文句中,无不散发着茶与文化有机融合的馥郁芬芳。闻香识女人,芳茗喻佳丽。“昨天的普洱茶仿佛久在深闺的少女;今天的普洱茶宛如信步庭院的美人;明天的普洱茶将是台上喝彩声中的佳丽。”这些比喻,既形象、贴切,又道出了茶的本质内涵及茶与文化形影不离的真谛。文为茶添香,茶为文增彩。

爱随茶香

爱随茶香,香茶随爱。只有爱茶,才能在喝茶时品尝和感受到佳茗的芬芳,享受到品茗时恬淡的臆境。茶的馨香气韵是由爱茶而获得的。品茶、爱茶、鉴茶,才知茶之韵味与真谛,才能领悟到从茶韵、茶艺、茶道的博大精深处弥漫出的馥郁馨香。

爱,是主观触发的意识表象;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香是精神与物质融合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精神与物质碰撞火花产生的结晶。爱是前提条件和香的源泉,茶是桥梁和媒介,香是爱的果实与收获。爱之愈深,茶之愈显,味之愈厚,香之愈浓。无爱,虽茶之存,却不闻其香。香,则是爱茶人独家享有的专利。爱愈笃,香愈烈,茶愈尊,名愈显,身愈贵。“爱随茶香”是爱茶人终身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物质财富与“荣华富贵”,非凡夫俗子而有之。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有谁不愿意与美好的“爱”与“香”结伴同行!世间就没有谁愿与“爱”和“香”这些美好的事物结仇结怨。“爱”与“香”能使人备感甜蜜与幸福。

茫茫人海,各行其道;人间百味,众口难调;但香是人人追求的美好气韵。你爱茶吗?爱者香即紧随其后,让人们体验品不尽、尝不完的陈韵蜜香,如果你对茶有疏远之意,茶的芳韵倩影即与你远离。无爱则无香,有香则有爱。有茶有爱有香是一种茶人历练的素养与情怀,是茶人精神世界的一种仙乡秘境,是茶人一种高层次的品茗境界。香,是茶人品茗意识升华与萃取的精髓;是大自然赋予茶的神韵。只有爱茶之人,才享受到茶的芬芳雅韵。

“爱”是人之情感,“善”是人之本性,“和”是人之美德,“香”是人之追求,“爱随茶香”是品位茶人品味情怀高雅的象征,是茶人高雅意境和豪迈情愫的内敛。“爱随茶香”是葳盛茶业核心价值观和对茶品饮文化的精辟凝炼,是葳盛茶业对天下茶人茶友的美好愿景。

葳盛茶业不仅出版《爱随茶香》的书籍,还研制了“爱随茶香”的茶饼,开播了“爱随茶香”的电视专题栏目,并登陆众多视频网站。

茶弥人生

茶弥人生路,人生路弥茶。茶是居家百姓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从普通百姓到达官贵人,生活无不与茶息息相关。茶除了解渴、保健、社交、怡情雅志品饮之外,还有很多特别的功能用于生活之中。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全面阐述了茶的功效:“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代刘贞亮概括了饮茶好处为“十德”,把茶作为养身之术,修身之道。宋代吴淑在《茶赋》中说:“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所资。”茶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乘饮料,含有多种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物质,能提神、益思、明目、祛火、清食、解暑、通便、利尿。具有其他饮料所不及的三大功能:防癌、防心血管疾病、防辐射抗氧化,茶叶中的茶多酚被人体吸收后会使癌物质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扩散。

茶叶的妙用很多:如煮水洗脚可以杀菌治脚气;茶水漱口除口臭;茶水洗发可乌发护发;茶水洗涤丝质衣物可使光亮如新;冰糖泡浓茶可缓解感冒症状;茶叶煮蛋味鲜美;茶叶枕可以醒脑敏思;燃茶叶可驱蚊虫;茶水可作菜肴调料;剩茶叶可作花肥;残茶叶擦木竹家具可增光泽;茶叶水浸泡过的鲜肉冷冻保鲜效果好等等,茶无不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茶能悦情雅志、除烦疗渴、保健养生、清心怡神,是世界三大饮品中的上乘饮料,就物质成分而言,它都优于其它饮品。故历代名人雅士对茶推崇备至,称颂不矣,表明了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饮茶,除对人体健康有益外,还可以陶冶情操,怡悦身心,敏捷思维,触发感悟,丰富精神世界,淡泊内心环境,培养高尚情愫与博大胸怀;使人坦荡处世,积极向上,胸臆宽广,养成一种平静处世、淡定人生、安时处顺、乐观豁达的心志。将做人做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精行俭德、清静怡真、恬淡和善、崇尚自然和谐的茶道精神融为一体。茶道即人道,人道即茶道;道通,理通、人通;道神合为,茶人一体,获得精神、物质双丰收。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处不弥漫着茶的幽香。

人生是一盏清香的茶,它的甘苦,它的甜润,它的淡酽,它的韵味,它的内涵,只有品饮者用心感悟方能自知……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真茶人:和静不欺,廉雅不媚。在茶道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茶天地和茶世界,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路;在人生中弥漫芬芳的茶,在茶中融会美好的人生。

记者:刘秉德

茶有艺,茶友大益


读者们在认真学习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的一首《吃茶去》可见茶之魅力。悠扬古朴的古筝声,精致典雅的茶具,看一小包干茶在沸水的雾气中煮成一杯杯鹅黄色的茶汤,瞬间让心与外界的喧嚣和酷暑远离。8日下午,本报“学茶艺”第二期开课,6名幸运读者跟着专业美女茶艺师鉴茶具、学泡茶、品香茗,在炎热夏季尽享宁静和优雅。

泡茶的工具非常讲究

15点,读者们陆续赶到。学泡茶终于开始了,授课的是美女茶艺师孙丽丽,别看老师年轻,已经当了四年的茶艺培训师了。

每个读者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一套泡茶道具,孙丽丽逐个给大家讲解,“木制的托盘叫茶盘,这是泡茶的紫砂壶,这些小杯子是品茗杯,可根据客人数量增减,这是将泡好的茶分倒到各个品茗杯里的‘公道杯’,也叫‘茶海’……”

在茶盘的右上方有个木制的插筒,里面盛着五种道具:茶针、茶夹、茶则、茶斗、茶匙,五种道具与所盛放的器皿一起,有个非常“文艺”的名字:茶道六君子,它们或是用来疏通堵住紫砂壶壶嘴,或是用来夹住品茗杯清洗,各司其职。

泡茶姿势讲究且美丽

泡茶的第一步是清洗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等茶具。“右手拿起茶夹,夹住品茗杯的内侧,轻轻摇晃,再将水逐个倒入其他杯中,一一清洗,这叫‘狮子滚绣球’。”看着大家都准确做出了动作,孙丽丽加了一句,“女生记得要翘兰花指,更显优雅。”

接着将茶斗置于紫砂壶壶口,将铁观音倒进壶中,倒入开水,当然第一次冲水是“洗茶”,其水直接倒掉,“水温根据所泡的茶决定,一般绿茶水温在80°到85°为宜,红茶、铁观音等非绿茶最好要100°的水冲泡。”

片刻后,现场便弥漫了铁观音淡淡的茶香。读者们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成果,但倒茶也是有讲究的。“食指按住紫砂壶壶盖,但别捂住上面的小孔,其他手指握住壶把,运用手腕的力量将泡好的茶倒入放有过滤网的公道杯中,再拿起公道杯将茶逐个倒入品茗杯中。”

接下来就是“奉茶”,将倒好的茶轻巧递给客人,五指稍弯,大拇指内收,向客人示意“请!”客人做出同样姿势则表示答谢主人。

有些小细节很考验人。例如各种壶的壶嘴要侧向主人,直指客人表示对人不礼貌,整个过程男女都要坐姿端正,泡茶、倒茶皆靠手腕的力量进行,不同的是,男生可双脚伸开与肩同宽,女生则要双脚并拢,执壶、握杯都要翘起优雅妩媚的兰花指。

老师传授几大绝招

茶艺师还专门预留了“师生问答”互动环节,读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

“每次泡茶需要放多少茶叶比较好呢?”读者石女士第一个提问,“一般7到8克就可以了,像这种铁观音泡四到五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茶艺师回答。“如何储存茶叶不变质?”多名读者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放在冰箱里,储存一到两年没问题,二是置于空的热水瓶中,三是放置在通风的地方,但是普洱这种茶储存一般不需要什么条件,而且储存时间越久越值钱。”

茶艺师还告诉了大家一个“小秘诀”:已泡完的茶叶别急着倒掉,可以留其在壶内过几个小时再倒出,然后再清洗壶,“这一步叫做‘养壶’,特别是对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养壶’,紫砂壶会越来越圆润通透。”

本报记者甘琼芳/文

郑蕊/摄

茶艺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读者泡茶细节

石昆牧万木茶堂专访茶友记事


2013年11月20日,石昆牧老师在繁忙的制茶工作间隙,特拨冗接受了茶友的专访,在万木茶堂与给大家讲诉了他迷上普洱的故事。现特将专访记事转载,以飨茶友。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风声水起,山鸣谷应。

石昆牧,台湾资深茶人,曾荣获云南省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石昆牧先生曾是一位大学教授,精通运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如今却沉浸在普洱茶的世界中;他从70年代便开始喝茶,绿茶、红茶、青茶……一路走来,最后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普洱茶。是什么,让他迷上普洱茶?

2013年11月20日下午,石昆牧先生于百忙中抽出时间,在万木茶堂与给大家讲诉了他迷上普洱的故事。

石昆牧先生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是在1983年。因当时他仍习惯台湾茶品的清香甜韵,也未能接触到真正的好普洱,对普洱熟茶的第一印象便是色黑、无扬香、味陈。然而几年后,当他开始了解、研究、实验后,才真正领悟普洱茶之真性,从此浸淫、沉淀在这“陈年的历史岁月”。

先生能够接纳普洱茶,最初始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健康。当今世界大多数茶叶均产自现代管理的茶园,少不了要打农药。而许多人并不了解,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古茶树的特殊状况,云南普洱古树茶鲜有施用农药。在2005年欧盟全力打压中国农产品时,使用十倍商检标准,全中国的茶叶几乎无法出口,但云南茶叶依旧直销欧洲等西方国家,便得益于此。石昆牧先生之制茶理念中便有一条坚持至今:绝不使用施用过农药或是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

其次让先生迷上普洱茶的,便是它随岁月而增色的独特魅力。“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茶能做到陪着你一起成长一起变老——那就是普洱茶。”一饼茶从成饼到收藏,在岁月的沉淀中,它总能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及无法预测的变化。

石昆牧先生是2001年古树茶与干仓的主要推动者,著有《经典普洱》、《经典普洱名词释义》、《迷上普洱》等著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普洱茶学的研究与的推广。一下午的相处,他以茶人的严谨精神与谦和气度,使得在座茶友多有茅塞顿开,感触良多之感。

正是因为在通往普洱茶的道路上有许多像他这般前驱指路的导师,后继者才能循一路馨香,并矢志不渝。

访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李长文


人物档案

李长文,男,1966年生,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天津天士力集团食品与保健品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天津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负责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组织完成了“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自动化普洱茶发酵设备及发酵技术研究”、“普洱茶珍红外光谱标准研究”、“色差技术在普洱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普洱茶品质评价模型建立”等研究项目20余项。

记者: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茶产业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您能否介绍一些目前中国茶产业的现状?

李长文:茶叶种植和制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拥有悠久的产业文化。中国作为世界的种茶大国、茶消费大国,但并不是茶业强国。中国茶产业具有农业特性和文化特性,目前我国茶叶经营组织结构分散,制茶厂多而分散,规模较小,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茶品牌,“有名无姓”是中国茶的现状。2008年年底一篇文章《中国7万个茶厂不敌一个立顿》,引发人们对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另外,中国茶产业难以做强做大的原因主要是标准缺失和科技投入不大。以英国为例,其本来不产茶,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收购茶,而英国在茶的收购、制作过程、销售等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其茶品质未必最好,但标准完善,全球任何地方的产品冲泡出的茶味道是一样的。而中国茶则体现个性化,目前也尚未形成茶产业的统一标准。举例来说,龙井茶在杭州的产地就有5个,相同的茶种不同的产地其产品各有特点,同一个品类的茶尚无统一标准。

茶饮料有取代碳酸饮料之势

记者:其实,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茶饮料品牌及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众多茶饮料之间有何异同?天士力进入茶饮料行业,有何优势?

李长文:近年来我国茶加工制品市场越来越大,茶饮料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大有取代碳酸饮料的趋势。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液体产品几乎都是用茶做原料,加以糖、酸、添加剂等制成的调味茶,属于茶饮料的范畴。而帝泊洱的特点则是做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速溶茶。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公司拥有自己明显的优势,天士力本身便是现代中药企业,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完善的提取技术和设备。在帝泊洱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水作为溶媒,经过分离、浓缩、喷干形成粉末,原料唯一,除了纯茶,没有其他。

提取过程完全等同于冲泡茶叶

记者:目前,食品行业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公司是如何保证产品安全的?

李长文:帝泊洱产品的提取过程完全等同于人们对茶叶的冲泡过程,即只用水作为溶液,加热后,将茶叶中水溶性的物质进行提取。我们现在采用的提取工艺是动态逆流提取,物体经过6个罐体组合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提取,可以最大限度将茶叶中的可溶物质进行提取,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溶媒。

茶叶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在提取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因为产品最终以水为溶液,而非水溶性物质应用酒精提取,提取出的物质为脂溶性物质,使用时加入水,一方面造成商品冲泡时的浑浊,另一方面,人体在吸收脂溶性物质时也比较困难,所以没有必要提取其中的脂溶性物质。另外,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均是水溶的,普洱茶主要成分为四大类,茶褐素、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其他还有一些茶氨酸类物质,基本都是溶于水的。

233种农残监测均未检出

记者:帝泊洱茶宣称是绿色健康饮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有哪些措施保证了产品是绿色健康的?

李长文:要保证产品绿色健康,就要做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程监管,主要包括,原料来源方面,慎重选择茶叶栽培的环境,提高原料质量;在提取过程中,除了水,未添加任何其他试剂溶剂;从最终的产品来看,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进行了233种农残监测,均未检出,重金属含量也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三个方面均保证产品安全、健康。

生产在行业内推广。在此之前,普洱茶需要十几年时间才能转化成熟而适于饮用,而这项技术将普洱茶的发酵期缩短为40-60天,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发酵,使普洱茶适合饮用。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发酵的微生物均来自物料带入的自然界的微生物,这个过程未经选择且无法控制,很难避免不安全的微生物进入,有些人对普洱茶的饮用也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针对这些不可控因素,帝泊洱公司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并确定了几种功能菌株,用人工手段使参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可控。此外,之前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并不可控,每批产品之间的差别较大,现在利用新的验证及检测方法,将红外光谱仪、色差仪等引入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使发酵过程可以控制。

展望

中国茶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进行标准化工作,要有全国公认的分类标准。另外,只有增加投入,才能提升并保障这个产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应注重品牌建设。李长文

(来源:新京报)

闵少安:做好茶楼行业 打造魅力成都慢生活文化


“整个大成都范围内,有3万多家茶楼,每天到茶馆消费可达300万人,全世界都罕见,成都茶楼甲天下,成都的茶馆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崇尚向往的‘成都慢生活文化’的精华与典范,做好成都茶楼行业,打造魅力成都,是成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行业和协会来讲,也是任重而道远。”四川省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闵少安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成都整个茶楼行业的发展前景。

闵少安表示,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一直以来对成都茶楼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2012年协会成立大会上,围绕成都茶楼如何构建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的一系列问题,邀请余悦、尹智君、舒曼、林治、鲍丽丽、蒋同等全国茶馆业、茶文化专家举行2012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共同宣读并发布了《2012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共同宣言》,为成都茶楼行业发展战略奠定了一系列理论基础,受到了国内外行业的关注。

茶楼行业标准化大势所趋

“穿越时代变迁的成都茶楼行业正面临革新,要适应现代化的新挑战,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不能固步自封,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整合资源形成区域大品牌,增强创新意识、丰富产品服务是必行之道。”提到成都茶楼行业的突破之路,闵少安给出自己的答案。

“多、弱、散、乱是成都茶楼发展症结所在,为改变这个老生常谈但一直有待解决的问题,协会推出了成都茶楼星级体系,这一体系将在今年10月全面实施,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闵少安向笔者介绍到协会今年的这一最大动作。

据了解,协会于2013第二届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首次公开提出“成都茶楼行业星级体系”,今年初,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受省商务厅、省质监局委托,开始调研省内外的茶楼,并于近日拿出了《四川省茶楼行业服务规范及星级划分标准》讨论稿。10月,该体系将在成都茶楼行业全面实施。据闵少安介绍,“体系”的形成经过了反复的实践与论证,在全省1000家茶楼大范围调研,并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及茶楼经营者的意见。“体系”涵盖了茶楼规模、设备设施、茶叶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环境卫生等7个方面内容,将根据以上7个方面指标综合考量每一家自愿加入的会员茶楼,并将茶楼划分为5个等级,5星为最高标准。闵少安认为,星级体系实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体系”让茶楼质量与服务质量显而易见。对于茶楼本身而言,“体系”为其验明正身。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体系”将使得茶楼行业发展有规可循,促进合理竞争、健康发展。

川茶多元化才能抢占茶楼市场

当笔者提到希望寻找一些成都茶楼和川茶之间的关系时,闵少安说,“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茶楼一直以来是外界发现成都的窗口和名片,在十年前外省茶叶产品还未大举进军四川之前,成都茶楼一直以川茶消费为主,比如、茶楼老三样:竹叶青、毛峰、花茶。近些年,外省茶叶抢占四川市场对茶楼市场上的川茶消费造成很大冲击,但庞大的成都茶楼行业依旧是整个川茶行业不可或缺的前端与出海口。”

成都茶楼该如何扮演好四川茶叶的推销员,川茶产业又该以什么样的面貌登上茶楼舞台,稳固主角地位?作为茶楼行业的敏锐观察者、茶楼经营管理理论的实践者,闵少安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成都茶楼消费川茶,那是过去式。随着外地茶叶的进入,四川茶叶消费多元化势不可挡,茶楼继续以卖川茶为主根本走不通。现在成都茶楼市场,以经营外地茶为主要内容的茶楼遍地开花。所以对于茶叶来讲,茶楼只是扮演一个开放的口岸、共赢的平台,这样的开放性同样适合咖啡及其他饮料。所以川茶产业如何在茶楼消费扮演主动权还在于川茶产品、在于川茶企业。如果川茶优于其他地方茶叶,茶楼没有理由不卖川茶。当然,作为四川本土茶楼协会、四川本土茶人,应该对川茶多一份热爱,川茶是成都茶楼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成都茶楼文化的灵魂,不可丢弃。

川茶不能与绿等号,四川茶也能做红茶、做黄茶、做黑茶。我们缺的是大胆进行产品工艺革新的魄力和勇气。同时,在品茗方式上,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方法,逐步形成我们四川独有的饮茶方式,再通过文化和媒体的影响,我相信川茶必然也能戴上高大上的光环。”

闵少安说,“协会成立至今,虽然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很多事情,但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协会及整个行业同仁一起去完成,特别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茶楼行业严格意义上是服务行业,但在茶产业链中是重要的终端消费市场,目前在这个领域关注品牌茶的市场非常大,还属于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希望有更多地人来关心这个行业,更多的茶企来关注这个行业,共同发展,共同探索,四川茶楼市场一定是川茶未来的重要市场。”

购买紫砂壶的壶友们注意


第一、买壶不能只认职称、名气、证书类。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紫砂壶的工艺师通过一些所谓的职称,来抬高紫砂壶的价格。例如:一个紫砂壶的作者,看起来职称挺高,但细一打听,他的职称评选并非在宜兴本地,而是在一个北方的偏远城市;还有一些机构的聘用高级美术师,这种所谓的职称并不等同于国家职称;某些有职称的人,并不一定会做壶或做壶好,这不是堂主瞎扯蛋,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买壶不能只盯着被炒作得很厉害的壶。以概念吸引人的炒作壶,其中存在广告效应,偏离了壶本身的价值;另外,一些造型过于怪异的时髦壶,投资者也要慎重。这类壶大部分的价值在于“名”,且大多数只能图一时的风光,这类壶适合为了“赚钱而藏壶”的朋友;而真正的能流芳百世的好壶是泥料和做工优良的,这类壶适合“爱壶而藏壶”的朋友。

第三、代工壶问题。一些名家做不过来,找人代劳。因为好的紫砂壶工艺师一个月通常只能做四五把壶,冬天还有两个月无法开工,再加上壶的破损率,一年做出几十把就不错了。可现在一些名家,一出手就带出200把紫砂壶。而代工壶和考试的枪手不同,枪手的水平都是高过雇主的,而做紫砂壶的代工手艺大都是不如本人的。最后,吃亏的就是购买代工壶的人。

第四、假壶卖真价。所以,不能看紫砂壶的价格高,就一定认定壶假不了。假壶大致有以下几种:

(1)、假作者假落款:特指上面提到的代工壶及仿名人的壶。买紫砂壶壶不能只看款儿,现在假的印章也不少。

(2)、假泥料:特指化工料的壶与天然的紫砂壶。比如高档的绿泥壶,朱砂壶,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市场上还是处处可见。所以买紫砂壶不能只追求色彩艳丽和壶身的光亮。天然的紫砂壶与化工料的壶有几大区别:首先,天然紫砂壶腥味少,泡几壶之后基本消失,但是一般化工料的壶有腥味,而且很难消除。第二,天然紫砂壶颜色不会太鲜艳,而且给人感觉更古朴,但是许多化工料的壶经过色素加工,颜色会更加鲜艳。第三,天然紫砂壶手感丰富,有细砂的痕迹。而为了让壶身光亮,有些JS还会打蜡在上面,误导消费者。为了做旧,以凸现紫砂壶的历史价值,在上面擦鞋油等。

(3)、手工假:特指非手工壶却被介绍成全手工壶,以抬高壶的档次。尤其是刚入门的朋友,建议少买高价壶。

第五、获奖壶问题。所谓的获奖壶,这是由近年来的“会展经济”带动起来的。收藏者购买的壶不一定就是那次展会上获奖的那把壶;而且一些会展评奖中含有水份。因此,投资者购买要理性、慎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访北京非常友普茶楼》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