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安化黑茶行业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茶人,他16岁开始从事黑茶,到而今已有30年。他是该行业中唯一一个从未终止过黑茶生产与经营的人,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硬是把一家“家庭式”的小作坊,办成了行业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洁净化程度最好的标杆性龙头企业,曾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被称之为——执着茶人。

他,就是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文。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直长在茶树边、泡在茶堆里的吴伟文,放弃顶替父亲职位到县医院上班的大好机会,决然投身到一家个体茶行打工,以实现孩提时欲想成为“一代茶枭”的梦想。那时,他刚满16岁,虽说身材较为单瘦,个儿也不是很高,但他天生就有一股磁性,不仅两眼炯炯有神,而且嘴儿能说会道,特别惹人喜欢。于是,他也博得了茶行老板的“青睐”,时常带在了身边,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年轻的吴伟文成为茶行里一名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可他并不为之沾沾自喜,而是更能啃学啃钻啃思考,一本时常带在他身边的小本本上,几乎每天都密密麻麻地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时常爬山涉水深入高山峻岭、云雾缭绕的茶农家中收购毛茶,也时常走进机声隆隆的厂房里与工人、技术员一道捡茶、制茶、压茶,还时常与茶行里、乡村里的老茶人一起品茶、侃茶,寻根问究,讨教祖传制茶秘籍……同时,他还经常背着大包小包等茶制品,上火车、闯西部,通过亲朋好友们的“牵线搭桥”,广泛接触在那边颇具影响力的“家乡人”,又通过“家乡人”的频频指点与关系辐射,建立起了一家又一家销售网点,成功地开辟了西北市场。

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年轻的吴伟文不仅在茶行里练就了一双视茶的“火眼金睛”,而且在制茶行业里成为了一代“行家里手”,在营销方面更是“名声雀起”,广为传颂。

而恰恰就在此时,该县素有“三足鼎力”之一的一家国有大茶厂——安化茶厂,由于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严重亏损,不得不走对外承包之路。而正值血气方刚而又抱着远大理想的吴伟文,却发现了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果断出击,力挫众多的茶行竞争对手,成功地成为了这家国有大茶厂“最具魅力”的承包人。M.cy260.coM

年轻的吴伟文成为大茶厂的承包人之后,有着高瞻远瞩、思维敏捷的他,不等不靠勇出击,从当时素有“三足鼎力”之一的安化茶叶公司和安化茶厂中,高薪聘请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聘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几位茶业教授和好几位地方上的老茶人为高级顾问,凭借独特的高山云雾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等优势,大胆传承历史悠久的黑茶技术精髓,率先从外销转型为内销,推出了“千两茶”、“三砖”和“三尖”等系列黑茶保健产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年轻的吴伟文自从推出这一系列转型内销市场的黑茶保健产品之后,便开始了马不停蹄地寻找内销市场。他背着一个满装着新产品的塑料大口袋,只身上了一趟前往广东方向的火车,一路上他时不时地将产品拿出来放在车厢座位处的茶几上展示,并不停地向周围的旅客讲演着产品,从而想引起旅客们的关注,可旅客们对着这个从未见过的、黑不溜秋的“东西”却不屑一顾……

啥办?开弓岂有回头剑。年轻的吴伟文想起了在临行时,一位在广东某城市一家大公司打工的“老乡”,她曾说过他们公司的老板很是爱茶,而且有每天必到一家茶楼去喝茶的习惯。想到这,年轻人的脸上便立刻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火车终于在该城市停了下来,年轻人的吴伟文背着那个重得要命的“包”,便迫不及待、风风火火地挤出了出站口,在一处电话亭放下了那个“包”,左摸右掏地掏出了藏在胸前的那本黄得不能再黄的电话簿,从满满的电话号码中找到了那位“老乡”的电话。

他乡遇“亲人”,“老乡”见到了吴伟文,知道了他的来历,二话没说,便带他到了一家简易招待所,并一起策划了如何与那位老板“见面”。

第二天,年轻的吴伟文按照“策划”,按时在那位老板时常去的茶楼出现了,并在门口显要的位置包了一张“茶桌”,租了一套茶具,将事先准备好的黑茶产品泡了几泡放在桌子上,如有人经过时便很有礼貌地说上一句“请免费品尝”。

不一会,那位“老乡”尾随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大老板进来了,那老板一进来,便不由自主地摸了摸鼻子,似乎是闻到一股从未有过的茶香,眼睛也不由自主地盯住了这位年轻人的“茶桌”,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年轻的吴伟文见到“老乡”,立即感到“救世主”已经到了,便连忙立刻起身,轻轻地说了一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老总!请您品尝一下。”

“汤色这么好,陈香味这么浓,你这是什么茶呀!”那位大老板慢慢地走上前,又慢慢地端上一杯在鼻子边闻了闻,然后轻轻地品了一小口,全神般体会着感觉。

“这是我们家乡的茶,也是最近一些海外华人华侨在国内到处追寻的,说是失传了很久的我国六类茶中的黑茶。”年轻的吴伟文望着这位大老板,不紧不慢地作了回答……

就这样,一个做茶人与一个爱茶人走到了一块儿,他们一问一答,话茶侃茶,十分专业,谈得相当投缘。据说,那次吴伟文就与那个大老板签订了一个大合同,足足有800多万元,吓死人了,从未见过,而且一次就给了他一麻袋的现钱定金。

年轻的吴伟文出门就招财了,这对当时一个年产值不足500万元的山区小茶厂来说,那可谓是天的喜事。可年轻的吴伟文并不满足,他要求的是年产值上1000万元甚至上一个亿。于是,他把眼睛盯住了新闻媒体,想借助媒体之力大肆宣传安化黑茶,好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黑茶、了解黑茶、认同黑茶。

可是,他当时既要加大生产投入需要资金,而今要进行媒体宣传又需要大笔费用,这钱从哪里来呢?年轻的吴伟文经过冥思苦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借“鸡”下“蛋”的办法,大胆从银行“贷款”,花50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等全国性的电视报刊杂志上打出了安化黑茶广告,成为第一个敢于“上电视”、“上报刊”的山里茶人。同时,他又借势发力,又率先在广东建立了第一家安化黑茶品牌形象店。随着一炮红火一炮亮,厂里的生产形势与经营形势也逐渐火红了起来。

有人说:前人忙栽树,后人好乘凉。正因为有吴伟文这么一位颇具经济头脑的人开出了一条“黑茶之路”,地方转型黑茶业也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到目前已注册的安化黑茶企业就达100余家。

而此时,年轻的吴伟文还在继续着“承包经营”,也正开始筹备着自己的实体企业。

不久,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实体公司,又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和自我发展,在安化千两茶的发源地——古镇江南工业园征地40余亩,建起了安化第一家集黑茶科研、生产、经营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的现代高科技黑茶企业,并从“茶基”入手,在神秘的经纬30度、世界冰碛岩最为集中的高枫、五龙山和苍山等地,建立了5000多亩高山云雾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辟了300多家的品牌旗舰店和品牌形象店,生产经营品种高达150多种,并在历届国际国内获得金奖,产品远销到了27个省市及日本和韩国。

前不久,他公司生产的“天尖”黑茶系列产品又成功地打入中国勃海商品交易市场,还成为了湖南农业大学黑茶研究与中国勃海商品交易所物流仓储挂牌企业,成为了安化黑茶上一朵璀灿夺目的奇葩,黑茶界里的一艘领航之舰。

其实,吴伟文对黑茶的执着还远没有结束,他正带领着他的优秀团队,依然还在励精图治。最近,他又在安化黑茶行业里倡导性地推出了“久于责,扬于新”的责任品牌新策略,并高举起“责任久扬,精工黑茶”的战略品牌新旗帜,在不懈地实现着自己对安化黑茶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扩展阅读

走自己的茶路,让喝的茶走心


喝茶,简单了来说,两个动作,拿起,放下。这往深里说,是对于生活的心态,是洒脱,释怀,还是一路单纯的心态。那如果,复杂了来说。喝茶其中的步骤,不可谓不繁多。

首先从选茶,是顺应季节,还是顺着当天口感所需?很多时候,看着茶箱里的茶,竟不知道要喝哪一款?选好茶,等待煮水;选好器具,每一次注水,出汤,都力求最大唤醒茶性。茶汤一入口,是浓了,是淡了,香气是高扬了,还是平淡了?茶,好喝了,内心窃喜。茶味,首先在于茶质好,其次还要冲泡得法。才有最优质的口感。

对于此,很多喝茶人,一直追求,用何种器皿煮水,怎么样的手法注水,可谓是专注泡茶,泡茶到最后,完全忽略了如何去喝茶。只觉茶好,然而茶在口中,却说不出具体滋味。

专注茶事,却不知茶滋味。买茶靠引导,喝茶靠指导。

当然这样留于形式的喝茶方式,自己也经历过,初接触茶,拿壶煮水,揭盖注水之时,手指微微有颤抖,每一次注水遵循特定规。最近很多时候,会假装是不懂茶的游客,去茶店喝茶,且耐心的听着茶艺师和你说一通冲泡法,听他们说着茶口感。发现,真不懂茶的人,会惊叹于茶艺师的博学与细腻。很快融入他们营造的品茶意境里,至于茶汤口感,全然不是自己所感受的。因为有了引导,自己也就再懒得去想,思索茶的滋味。茶事也就成了回忆中的循规蹈矩。

细细回想,这样的过程,不难记起。总有一段时间,我们遵循着其他人的口感来喝茶。往往不明白什么才是茶之真味。因为不懂,所以不自信自己品茶味。喝茶便说喝不了,喝不懂,其实茶味无非便是苦与涩,甘与津。唇舌本是自己的,何来品不出之说。

而会自己喝出茶味,需要多久?至少半年?首先要了解茶叶,制作到分类形成,再学会冲泡。其实不然,只要明白什么样的滋味入口,是取悦味蕾的,是自己舒适的。最近喝茶,因为假装不识茶,发现很多新茶友,其实全然不知茶叶从何来,怎么形成,如何冲泡。茶汤入口后,会用心感受苦在哪,涩在哪,回甘什么时候出现,舌面生津在哪里。

说起简单的几个感受点,拿我个人来说,却用了一年时间才学会自己感受,全因为一开始总是跟着别人的口感在喝茶。新茶友的大单想象,用心体会茶味,确实给喝茶多年,却不知怎么喝茶的茶友一个深刻的借鉴作用。

其实会喝茶,不需要多久,喝的茶走心了,在舌面,就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感受。

安化黑茶的传说


千百年前,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喂马的杀马、喂羊的吃羊,除了肉就是奶,造成脂肪过剩,高血脂、高胆固醇,许多人年轻轻的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相传,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班超带领商队出使西域。有一日,路遇暴雨,班超商队所载茶叶被淋湿。班超怕误了出使日期,让茶商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就继续前行了。

不久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行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忽遇两个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额头上汗珠如雨。围观者介绍,牧民们终年肉食,不消化,容易造成肚子鼓胀,每年不少牧民死于此症。随行的医生想到茶叶能促进消化,就将茶叶取来。打开篓子一看,茶叶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色斑点。救人要紧,班超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

患者喝下后,肚子里胀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两人向班超磕头致谢,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

“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班超答曰。

当地部落首领得知后,重金买下了那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传开。楚地的茶,正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茯茶,安化黑茶中的一个品种。这就是美名天下的茯茶的由来。

历史上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条条古道载茶马。千百年来,黑茶的消食去腻功能誉满边关。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毛茶,安化黑茶的前身


安化黑茶最初卖茶是卖黑毛茶,茶农把鲜叶采果来后,经过杀青,做黑茶的茶叶和做绿茶的茶叶是不一样的,绿茶是采春茶,茶叶比较细嫩,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但黑茶采的是夏茶的茶叶,它是夏至前后采茶,所以茶叶比较粗老,所以它从山上采下来后要经过杀青,杀青前要浇一点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平衡温度和湿度,炒的时候不会被炒干,杀青之后要揉捻,把这个茶叶揉,之后是渥堆,实际上叫沤堆,之后又进行复揉,最后把茶叶烘干,这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黑茶初制的程序。

经过初制出来的茶叫黑毛茶,茶农卖给茶商的就是这种茶,据了解,在安化当地也有喝黑毛茶的传统,安化当地人喝的就是黑毛茶,黑毛茶经过炒制后,放到楼上晾晒,然后在喝的时候泡,在夏天热的时候,当地人泡茶往往都是泡一大缸,可以喝一个星期,当地人称为凉茶,解放前的茶亭喝的就是这种凉茶,有时也喝茶行送上来的千两茶。黑毛茶口味较成品黑茶口味要淡,也没有黑茶醇、口感和香气。

吴裕泰:让世界看到中国大花茶品牌


访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

9月28日,吴裕泰即将迎来建店127年纪念日。以往,北京的老茶客们习惯说“吴裕泰好茶百年如一”,如今,非遗老字号“吴裕泰”不再单是那个倚老卖老的老花茶店。在总经理孙丹威的智库引领下,吴裕泰的花茶已经做成花样翻新的多样产品。吴裕泰让北京乃至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常喝常新的大花茶品牌。

体验好茶“移动茶站”进百姓社区

中秋节刚过,吴裕泰的会员活动又有了新内容。9月9日开始,吴裕泰向20余万会员发出征集令:收集与茶有关的老物件。

北京有不少茶叶老字号,其历史最长的属北京吴裕泰,源于1887年,至今已有127年历史。吴裕泰掌门人孙丹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吴裕泰坚持以中低端和老百姓能接受的茶叶为主,即使在茶叶市场追求奢华的年代,吴裕泰的高端茶也控制在10%以下。今年上半年,在茶叶整体销售受‘三公’消费限制下滑20%的大环境下,吴裕泰茶叶的销售增长了近一成,特别是我们的花茶,销售增长明显。”

其实花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复杂,好的花茶会用上好的茶胚和花来制作,需要把茶胚由福建运到广西做熏花工艺,制作完成再运到北京进行拼配。在孙丹威看来,茶叶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要让百姓了解茶叶,就要与消费者近距离交流沟通。今年吴裕泰的“移动茶站”进社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国350家店联动,以每个连锁店为单位,对周边三公里范围的社区、学校、企业进行覆盖,以特色活动、品饮展台为展示方式,在普及的过程中,将优质的茶叶免费提供市民品尝,让健康饮茶的理念更加深入、直接地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孙丹威表示,这是吴裕泰体验营销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活动向市民传递饮茶理念、茶与健康等知识,营造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活动开展三个月,我们移动茶站进社区办了60多场,下半年我们的目标是百场社区体验。”孙丹威说道。

做大花茶“老吴”触电当“小吴”

2013年5月18日,吴裕泰在天猫商城的官方旗舰店开业,此后吴裕泰全面开始了网络营销。

孙丹威知道,网络面对的人群遍布全国,如果仅仅把原有的茉莉花茶搬到网上,只会让实体店面临市场萎缩,因此,她把网店瞄准了年轻人。“年轻人喜欢喝的茶是不一样的口味,我们得为他们量身定做。”孙丹威提出了“大花茶”战略,希望以多口味的花茶笼络年轻人。于是,孙丹威带着徒弟遍访全国香花产区,将各色香花与年轻女性的喜好结合在一起。玫瑰花、栀子花养颜,玳玳花助消化,桂花有助睡眠,这些都恰恰满足都市白领的需求。它们再分别与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搭配,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口感和功效。经过多次尝试,孙丹威将传统花茶品类中陷入衰微的桂花茶、栀子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利用吴裕泰的窨制技艺和独特的口味标准重新挖掘、调整和把关,专门为网络商城推出了八款全新窨制的花香茶。其中,玳玳红茶、栀子红茶、桂花红茶、桂花乌龙一直稳居网店销售榜单前列。而利用四川雅安“春剑”、“蕙兰”、“寒兰”三个品种的兰花窨制而成的兰花茶,鲜香扑鼻、口感润滑细腻,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常常卖断货。

即便是传统茉莉花茶,吴裕泰也为网络顾客做出了调整。“以前北京人喝茉莉花茶讲究茶要‘煞口’,就是口味浓,因为很多吸烟的人喜欢喝浓茶。”孙丹威说,但以都市白领为主的网络顾客喜欢喝口味淡雅的茶。为此,吴裕泰特地为网店调配出“茉莉1887”,以其淡雅的口味成为网店的人气单品。

推衍生品百年老店创多项“第一”

孙丹威自1997年吴裕泰茶叶公司组建时就出任总经理。在她执掌的17年中,为吴裕泰创出多项第一:第一家连锁经营;第一家对所有连锁店实行电脑网络管理,实现门店管理信息化;第一家通过质量、环境、食品安全和职业健康“四体系认证”;第一家建成了生物制药级的拼茶车间和茶叶分拣自动化流水线……

当然,它也创造了不少惟一,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吴裕泰独家为奥运会提供150万袋袋泡茶,并独家运营奥运媒体村中国茶艺室;2010年上海世博会,吴裕泰是北京地区惟一的茶叶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入驻“中国元素”独家运营“中国茶坊”;2013年园博会,吴裕泰为园博会提供五款特许产品;在今年的APEC会议期间,吴裕泰再度代表北京老字号成为大会赞助商,提供3500套茶礼。

此外,在国内茶市场,孙丹威让吴裕泰不停拿出最新美食小吃:茶冰激凌、茶月饼、茶爽口香糖;抹茶蛋糕、抹茶奶酪、抹茶咖啡等,不但可以信手拈走,也可以细细品味。如今,吴裕泰又开发出茶日用品:茶纤维口罩、茶籽粉、茶袜子等。

北京人喜欢吴裕泰,喜欢的就是它100多年孕育出的这种特有的老北京文化与气度,正如那浓浓的百年不变的茉莉花香,确切地说那是吴裕泰与老北京所共有的茶韵。

张俊——执着探索的茶味人生


张俊,这个在普洱茶界响当当的名字,许多时候更是普洱权威的象征。这位普洱大师已经在研茶之路上走了30年,打造了诸多佳作精品。作为张院长的粉丝,我曾无数次幻想过采访他的画面,可能是在一次讲座上,可能是在一间堆满普洱的大房子里,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碰面会是如此亲切!他更像一位健谈的长者,亲切热情,字字句句又透露着专业权威的力量。

暖暖的初春、不大的办公室里,茶香四溢,张俊院长就坐在我对面,如此亲切而真实,这次采访我不想写得太学术,只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张俊,一个幽默的张俊,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张俊。

普洱大师坚持而达

Q:张院长,听说您从事普洱茶工作已经将近30年了,这过程是不是特别幸苦?

Z:的确,30年,几乎是近半辈子的时间了。在普洱茶还没有受关注之前,那时候我还在茶科所工作,常常陪资深的地区是布朗族唯一的聚集地,一饼茶能牵出很多故事,喝茶时跳脱茶来言茶,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和内涵。感受到做茶人的用心和普洱的朴实这就够了。

整个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结束了,随后我们还和张院长一同参观了茶厂,看到工厂内各个环节严格精细的过程,我不禁想到上午张院长所讲的话,真切的体会到一饼好茶的确是来之不易。

30个春夏秋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院长获得了众多头衔,还被尊称为“紫娟之父”、“云茶一号发明人”,受到众人的敬仰。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张俊院长三十年的坚守和付出。茶有灵性,人茶相伴,则是茶缘。相信张俊院长能与七彩云南一起将普洱茶发扬光大,共续茶缘。

“金花”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茯茶用黑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近期也有个别厂商釆用粗绿茶原料或不经发花的也称之为“茯茶”,其品质粗涩不堪,实在是败坏了“茯茶”的名声,应予坚决取缔。“发花”是形成茯茶的关键技术,不经发花的茶,是不能称之为茯茶的。

1、“金花”的孢外酶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黄建安教授等的研究,黑毛茶经汽蒸处理后,多酚氧化酶绝大部分被抑制,但在“发花”过程中却伴随着微生物的滋生又重新出现了新的多酚氧化酶。而纤维素酶在“发花”的6至9天出现了一个大的跃升,并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随着发花时间的延长,酶活性有所下降,但至出烘的成品样中,酶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而果胶酶的活性最大值出现在发花后的12天,但没有象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那样明显的起伏变化,而是一值处于较低水平。

在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无疑是这些孢外酶产生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代谢是全能型的,在发花过程中,一方面把茶叶中的某些物质作为养分消耗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分泌各种物质到体外。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确实存在多种微生物酶,诸如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该几种酶分别作用于茯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分解,对茯砖茶品质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这三种酶的作用,发花中的其它孢外酶的研究将进一步弄清它们与茯茶品质的关系。

2、发花过程茶叶中的物质变化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傅冬和等人的研究,茯砖茶经过加工后,游离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类、咖啡碱、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花初期下降速度缓慢,在发花6-10天的时期内下降幅度较大;经过发花后,茶多酚中的黄酮类下降51.52%;氨基酸降低了36.84%。咖啡碱是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仅下降10.85%,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含量变化最小,分别只有5.9%和2.34%。研究认为,茯砖茶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转化主要是“金花”产生的孢外酶的酶促氧化、自动氧化和水解三种。黑毛茶经茯茶加工的高温汽蒸工序后,尚未发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发花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释放胞外酶催化多酚类氧化,儿茶素各组分发生氧化聚合,从而减少了茯砖茶的粗涩味,增加了醇和的滋味,对改善茯茶的滋味品质取到了积极作用。

氨基酸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下降、氨基酸与糖类发生的反应和转化,是茯砖茶香气成分的重要原因。

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咖啡碱可与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蛋白蛋等物质以氢健缔合方式形成络合物,而咖啡碱是茶叶中带苦味的成份之一,其含量的减少,有利于茯砖茶苦涩味的降低。

3、茯砖茶的香气

茯砖茶的香气形成比较复杂,目前研究也不够。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从茯砖茶原料检出的香气成份有60种,发花以后检出了66种,发花期间,醛酮类比之前增加了3.2倍,萜烯类与芳环酵类增加1.7倍,脂肪醇类增加4.7倍…,其它芳香卖物质均有增加,只有酚类减少4.7倍。表现出强火功香的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变化了的芳香物质组成了“菌花香”,成为茯砖茶的特殊香味。

由于冠突散囊菌等微生物的大量参与,形成了特有的菌花香,并由于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湿作用,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大分子的分解,氨基酸、糖类、咖啡碱等各成分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形成了茯砖茶的品质风味。

综上所述:茯茶“发花”就是在一定的水热作用下,通过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孢外酶,并通过酶外酶和水热作用,与茶叶中的多酚化合物等成分聚合、分解,与微生物本身一道,形成了茯茶的特殊色、香、味、形。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健康的茶饮料。

茶文:散文


茶文:散文

1、张岱《闵老子茶》

2、张岱《兰雪茶》

3、范烟桥《茶烟歇》

4、鲁迅《喝茶》

5、周作人《吃茶》

6、梁实秋《喝茶》

7、林语堂《谈茶和交友》

8、冰心《我家的茶事》

9、冰心《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

10、杨绛《将饮茶》

11、杨绛《孟婆茶》

12、徐映璞《清平茶话》

13、王曾祺《寻常茶话》

14、黄裳《茶馆》

15、陈从周《“香”思》

16、邹荻帆《我和茶神》

17、贾平凹《品茶》

18、何为《佳茗似佳人》

19、苏烈《茶香》

20、杨羽仪《水乡茶居》

21、王景山《茶馆与情味》

22、江艺平《茶缘》

23、陈学昭《夜雨沉思》

24、陈学昭《龙井随想》。

戚国伟:西湖龙井的守护使者


“茶是知恩图报的,你尊重她,她就会给你回报。”戚国伟这种朴实的“宇宙观”,构成了他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发生在他身上的许许多多护茶、爱茶、敬重茶的故事,都是由这种独特的“宇宙观”所引发的。这正是戚国伟与众不同的地方……

说起杭州的西湖龙井,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是一定得提的,他就是有着“西湖龙井守护使者”美誉的著名茶人、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伟。

使者,即承担使命的人,或者说是受命出使的人。作为使者,戚国伟受命于伟大时代,肩负着守护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龙井茶之重任。

于是,《茶博览》编辑部计划为戚国伟做一次封面人物报道。在位于龙井路15号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记者终于“逮到了”忙碌的戚国伟。他刚刚办完一件重要的事:完成了今年国家和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产品标准,是西湖龙井长盛不衰的主要卖点。”戚国伟说。

而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是西湖龙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非独特程序和手法不能制成西湖龙井。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曾说,西湖龙井茶由于炒制人的独特手法,通过手心穴位将精气贯注入叶片,使叶片更加形美、色雅、味醇、香馥。炒制的关键,是人。只有人的灵气,才能炒制出杯中那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茶中珍物。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和其它手工工艺一样,西湖龙井的手工炒制技艺,也面临着传承问题。

苦!你问10个炒茶师,10个人会不约而同喊出这个字。

西湖龙井的炒制,包括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而这些动作都要在近300度高温的锅里完成。戚国伟一伸手,上面那些老茧就开始无声述说着自己因为炒茶经历的红肿、发黑、起泡、蜕皮的循环“折磨”。

西湖龙井青叶采下来一般当天就要进行炒制。在这龙井上市时节,炒茶师几乎是茶不离手,手不离锅。通宵炒茶是常事。

而学炒茶,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学西湖龙井炒制,有“三年青锅,五年辉锅”之说,青锅要先练个3年,才有资格进级去学辉锅。“采摘技术几天就能学会,而要精通手工炒制技术,短则三五年,长则一辈子,‘学无止境’。”一位炒了大半辈子茶的老茶农说。

“老一辈人都是这么炒下来的,倒已经觉不出苦,但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太苦了。”炒茶辛苦,学起来又麻烦,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致富手段多了,年轻人也不愿学炒茶了。“目前,拥有手工炒制技艺的师傅大多在50岁以上。”这种专业人才的“断档”,加大了传承手工炒制西湖龙井的难度。

作为一名企业家,戚国伟无疑是时髦的,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和多数同龄人相比,他非常乐于并容易去接受这些新鲜事物。他不可能不清楚机械现代化、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但对一名西湖龙井的守护者来说,这些新鲜事物却极容易破坏西湖龙井最有价值的那部分文化。“现在只有西湖乡(如今的西湖街道)还在坚持手工炒制了。坚持是难,但是不做不行啊。”这句话,沉甸甸的,沉得拉下了戚国伟上扬的嘴角。而这份沉甸甸里,装的都是使命。在戚国伟看来,造物主赋予茶叶的是灵性,她是活生生的;因此,唯有用我们茶人流淌着热血的,也同样活生生的手,去呵护她,抚摸她,她才会将那灵性中最具精华的东西奉献出来。人与茶的关系,是生命与生命互相信赖的托付关系。看来,戚国伟已经在哲学层面思考问题了。这种境界,非常人所能进入。戚国伟如此重视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其深邃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希望拉开机制茶和手炒茶的价格,保护手工炒制技艺。”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或者叫艺术,戚国伟每年都会从公司里拿出一定费用,支持政府层面组织的炒茶大赛,年近古稀的他,还会轻装上阵,炒出标样茶。此外,戚国伟还在公司里成立了炒茶中心,春茶上市时节,免费提供茶锅、电等资源,并优先收购来中心炒茶茶农的茶叶,以此调动大家手工炒茶的积极性。

2013年11月,戚国伟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西湖龙井“炒茶技能大师”,建了“大师炒茶工作室”。培训炒茶传人,多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是一个茶农

除了手工炒茶上的成就,戚国伟还是“贡”牌西湖龙井的主要创立者,国家礼品茶唯一指定承办者,唯一的新中国60年西湖龙井茶事功勋人物,同时,他也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叶商会会长、杭州市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西湖龙井茶商会成立时,有人说,除了戚国伟,会长之位别无二选。戚国伟在西湖龙井茶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做着牵动几亿人心弦的文化事,戚国伟自身却很低调,不喜欢抢风头,除了必要的活动,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每天早上8点,戚国伟便准时出现在公司里,处理好公司的一些重要事务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茶村,巡视茶园、与茶农交流沟通……

在公司员工的心目中,戚国伟是个工作狂,“以公司为家”,最早来公司,最晚离开,365天几乎没有假期。在茶友们心中,戚国伟是个“把茶当命看”的“茶魔”,开口闭口都是龙井茶。“茶是知恩图报的,你尊重她,她就会给你回报。”戚国伟这种朴实的“宇宙观”,构成了他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发生在他身上的许许多多护茶、爱茶、敬重茶的故事,都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宇宙观”所引发的。这正是戚国伟与众不同的地方。

问起对自己的评价,戚国伟说:“我是个茶农。”简单几个字,将为守护西湖龙井所作的一切都化作了茶农心底对茶叶最真挚的情感。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龙井茶多做一些事情,希望能护住她的根与魂,让这个品牌以及品牌所承载的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位衣着朴素,被茶浸润得如此宽厚和蔼的长者缓缓道出自己的心声。

西湖申遗文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杭州西湖群山中的龙井茶园,沿丘陵坡地修筑成的梯田,成为一种含文化意味的特色植物景观,与分布其间的茶文化史迹共同构成西湖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西湖龙井,是西湖这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抹亮色。而在这个绿意盎然的春日,我见到了用生命奔走、呼吁,为这抹亮色增光添彩的西湖龙井守护者,然后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叫茶农。

茶文:小说


茶文:小说

1、冯梦龙《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2、兰陵笑笑生《老王婆茶坊说技》

3、兰陵笑笑生《吴月娘扫雪烹茶》

4、李渔《生二女连吃四家茶》

5、吴敬梓《马二先生游湖访茶店》

6、曹雪芹《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7、李汝珍《小才女亭内品茶》

8、刘鹗《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9、李绿园《盛希侨地藏庵品茶》

10、曾朴《清茶话旧侯夫人名噪赛工场》

11、李庆辰《醉茶志怪》

12、李《死水微澜》

13、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4、陈学昭《春茶》(2)

15、廖琪中《茶仙》(2)

16、寇丹《壶里乾坤》

17、颖明《茶圣陆羽(2)》

18、章士严《茶与血》

19、王旭烽《南方有嘉木》

陈文珠“把传承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被茶山环绕,坐落在武夷街道黄柏村的传袍客户体验馆,周边还生长着不少树龄超过70年的水仙茶树。与武夷街道天心村一样,黄柏村自古以来便有产茶,如今更是家家户户都种茶,茶山面积已超过万亩。

进入新的一年,传袍客户体验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最近,武夷山传袍茶业有限公司的陈文珠时常与设计师讨论内部装修的方案。“总是想把大红袍的文化、传袍的文化体现得好一些、再好一些。”4日,陈文珠说,“特别是突出大红袍在万里茶道中的作用。”

陈文珠是武夷街道下梅村人。下梅,是万里茶道的起点。200多年前,当溪曾日行舟300余艘,满载着新茶,顺信江下鄱阳湖,继而穿湖出九江口进入长江,远赴恰克图。如今,尽管早已不见了昔日的热闹与喧嚣,但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却与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下梅独特的魅力。

在下梅出生,在下梅长大的陈文珠,一定是被弥漫在空气里的茶香深深熏陶。1999年,武夷山旅游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候,之前从事旅游工作的陈文珠,却把目光转向了茶叶。那个时候的武夷岩茶,虽然体内流淌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却在外地市场籍籍无名。那一年,武夷山金辉岩茶厂成立。成立之后的金辉岩茶厂,在多年时间里,都以靠卖茶青或毛茶为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

“作为武夷茶中的一分子,我非常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武夷茶,爱上武夷茶。”陈文珠表示。在她看来,通过近几年对武夷茶的宣传和推广,如今再加上对万里茶道的挖掘,武夷茶一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

从2005年开始,陈文珠将初制厂发展为精制厂。2008年,陈文珠成立了传袍茶业有限公司。在她的心中,打算“把传承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这项事业”进行到底。于是,“传袍”这个品牌由此诞生。

打响“传袍”这个品牌,陈文珠从茶叶种植和茶叶制作这两个方面入手。她坚持有机茶的管理方式。早期工作于武夷山市茶叶总厂的张长明,从2008年开始便担任传袍公司的茶山管理人员和制茶师傅。“从一开始,陈总(陈文珠)就表示,不要追求数量,保证质量就好。”他说。多年下来,茶山的产量都基本持平。

茶叶制作方面,陈文珠坚持传统制作技艺。她介绍,传袍公司里的茶叶都使用传统炭焙的方式。陈文珠经常陶醉于炭火慢慢烘焙出来的茶香。

传袍体验馆在黄柏,茶厂也在黄柏,除了黄柏是产茶大村之外,陈文珠更喜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在她的心中,始终认为只有好环境才能产好茶,而且在好环境里品茶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早在两年前,传袍茶业就在三姑旅游度假区开了个直营店,以这个店为窗口,向来来往往的茶人和游客展示武夷茶的美妙风味。在这个基础上,陈文珠打算通过传袍客户体验馆,更深层次地让大家感受武夷茶。陈文珠说:“只有亲历,才能更真实地感受到武夷山茶的魅力。”

企业名片:

武夷山传袍茶业有限公司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拥有标准生态茶园,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技艺超强的技术骨干,以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在稳定中不断提升,现公司产品已销往国内各大中市场。

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各类斗茶大赛中屡获殊荣,“传袍”人以精湛的制茶工艺和先进的营销理念为基础,以“传承传统工艺”作为品牌内涵,倾力打造武夷山茶产业著名品牌。

安化黑茶十问十答


一、哪些人可以喝安化黑茶?

三高的、肥胖的、经常喝酒的,所有人群都宜常饮安化黑茶。

二、作为边疆牧民生命之饮的安化黑茶,以前内地人们为什么视而不见?

安化黑茶第一大功效是刮油,与边疆牧民天天吃牛羊肉不一样,改革开放前内地人们吃不饱饭,肚子缺的就是油水,去喝黑茶刮油是万万不行的,安化黑茶又粗又老,黑乎乎的,外形看上去很不好看,所有内地的人们对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的安化黑茶不屑一顾就不难理解(其次,政策原因,改革开放前,边销茶只准销边疆,保证牧民供应,市面上没有销售)。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代都市人,营养过剩,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中国得富贵病和处于亚健康状况人越来越多(引起卫生部和世界的高度关注),而边疆牧民健康如前,“三高”发病率在全国却最低,这时候,才引起了人们对神秘之茶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三、为什么说黑茶可以降“三高”?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黑茶对人体健康有利,其主要作用表现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千两茶和茯砖茶对除压、降脂、降血糖有明显效果,对控制人体脂肪和体重非常有帮助,这早已被人们实践所证明;此外,安化黑茶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的扩散有抑制作用。

四、为什么安化黑茶能够降血压、降血糖?

安化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清除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

安化黑茶中特有的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研究证明:给小白鼠注射茶多糖7小时后,其血糖含量下降70%。

五、为什么说安化黑茶能够降血脂?

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因而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从而减少动脉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降低动脉化的发病率;还可以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机体内的脂肪含量。

科学家们通过人体试验发现,与饮用普通水的人相比,饮用茶水的人每天热量消耗平均要高出67焦耳,脂肪氧化率要高出12%,这证明了黑茶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某干休所155名老干部中的55名高血脂患者,经连续服用安化黑茶180天(每日3克)的情况进行观察,其中50例饮用黑茶的,血脂含量和血中过氧化物活性明显下降。

六、为什么常喝黑茶不会导致氟中毒?

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龋齿。据统计,氟摄取量高的地区,老年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以及龋齿的发生率都会降低。

凡事都是相对的,缺少氟对人体有害,过量同样有害,只要摄入体内的氟不超出正常范围(≤50mol/L或4mg/日)就可以放心食用。

七、喝黑茶为什么能暖胃?

黑茶是后发酵茶,且是通过蒸压加工而成,刺激胃的咖啡碱通过汽蒸挥发减少,通过黑茶发酵成分已经分解,已经不刺激胃肠了;黑茶中富含茶黄素等温性物质,热喝具有很好的暖胃效果。

八、喝黑茶会影响睡眠吗?

黑茶不会引起失眠。与绿茶、红茶相比,黑茶中咖啡碱含量明显降低,茶多糖、没食子酸等含量明显增加。所以,饮黑茶不会引起失眠。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黑茶具有明显安神效果。

九、黑茶为什么在一定条件内越陈越香?

黑茶在适宜条件存放过程中,由于益生菌作用、湿热作用、自动氧化作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苦涩味物质减少,呈甜物质增多,汤色越来越红亮,从而使黑茶品质和保健功效得到提高。

十、黑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①治肠炎是黑茶的一大功效,特别是陈年黑茶对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②黑茶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特别是酒后饮黑茶,解酒效果十分明显。

③黑茶消食去腻,有“消宿食”、“消积食”、“消腥肉之食,解青稞之热”等功效。

④黑茶通便,有“利肠通便”、“利二便,通大小肠”等作用。

胡伟斌:通城赤子的润茶梦


车子在茫茫的药姑山上盘旋,极目四望,郁郁葱葱,无边无际。湖北泽中饮料公司掌门人胡伟斌一边开车,一边向记者感慨:“也只有这样厚重的大山,才能孕育出古苇清!”

胡伟斌所说的古苇清,既是他公司目前打造的润茶品牌,也是药姑山下流传甚广的宋代名医的名字。在胡伟斌眼里,二者早已合为一体,化为了一个通城赤子的润茶梦,一个造福社会的产业梦。

“真的,现在除了古苇清,我对什么都不怎么感兴趣。”胡伟斌强调。

在古苇清的故事里长大

生长在药姑山脚下的胡伟斌是听着古苇清的故事长大的。在他的记忆里,药姑山的宋代民间中医古苇清不仅免费给人看病,而且用润茶造福一方,留下无数佳话。父亲告诉他,长大以后也要像古苇清一样,以造福他人为己任。

因此,当胡伟斌回到通城创办湖北泽中实业集团时,便将“关爱人类,泽被中华”视为企业宗旨。

胡伟斌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常随父亲到药姑山上去砍柴、采药。父亲会一边走一边跟他说,路边生长的是什么草药,有什么功效。有时候他跌倒了,膝盖手肘摔破了皮,父亲便从路边采下草药,嚼碎了给他敷上,不用多久,伤就彻底好了。

药姑山曾是瑶民聚居地,茶文化也源远流长。胡伟斌小时候不论去哪家串门,总是会有热乎乎的茶等着招待他。药姑山上,除了草药,便是漫山遍野的茶树,古时候,贫困的村民用茶树的嫩叶制成茶叶换钱。后来药姑山产出的龙窖山茶成为多个朝代的贡茶。据史料记载,药姑山的茶叶进贡的历史“盛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胡伟斌耳濡目染,不仅酷爱饮茶,也对中草药颇有研究,这种兴趣与爱好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是药姑山人,我的身体里,打着深深的药姑山的烙印。”尽管长大后,胡伟斌离开家乡外出创业,却一刻也不曾忘记过生他养他的故乡。

“关爱人类,泽被中华”

在通城,胡伟斌已是知名人士,在许多宣传资料和画册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1991年,在从事了6年教育工作之后,胡伟斌选择了下海经商。作为在药姑山下长大的孩子,天生对药材有种亲近感,因此,胡伟斌做起了药材销售生意。

在拿下安徽丰原药业(000153,股吧)集团华北销售总代理之后,胡伟斌的事业蒸蒸日上,日渐成为通城商人的典范。当地许多年轻人都慕名前去,投奔至他麾下,并挣了大钱。

2010年,事业有成的胡伟斌响应通城县政府的号召,回到家乡创业,泽中医药公司应运而生。凭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和深厚的医药销售经验,泽中医药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通城当地的知名企业。随后,胡伟斌为了解开“通城不通”的“魔咒”,又将视野投向物流。

胡伟斌表示,通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一直制约着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当地知名企业的产品想走出去也是难上加难。既然自己回到故乡,就希望真真正正为家乡做一些实事。

2012年8月,胡伟斌带上资料只身远赴上海,希望能将中国知名物流企业中国远洋(601919,股吧)物流引入通城。要想让这样一个企业进驻通城这样的小县城,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说。但结果是,在半个月的软磨硬泡之后,胡伟斌的梦想实现了。

2013年末,泽中集团搬入了新建的物流园,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关爱人类,泽被中华”八个大字,这是泽中集团的企业口号,也是胡伟斌本人的心声。

研发润茶,让生活润起来

“现在集团公司不需要我也可以正常运转了,我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胡伟斌口中真正想做的事,就是将古苇清润茶推向市场,打造一个全民推崇的润茶品牌。

尽管古苇清润茶投入生产是近一年的事,但润茶梦在胡伟斌的心中埋下种子却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回通城创业之前,胡伟斌的“战场”一直在北方。一个南方人到了北方,水土不服在所难免,最难以适应的就是北方干燥的天气。那一段时间,胡伟斌和他的家人都受到了“排便”问题的困扰。而据他了解,许多跟在北方做生意的老乡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时,胡伟斌想起了故乡老中医古苇清用草药茶救治便秘病人造福一方的故事。是不是可以找到古苇清留下来的老方子呢?为此,胡伟斌特意回到通城,寻找药方。

在搜寻的过程中,胡伟斌发现,古苇清的原始药方已经失传,但药姑山下的居民们,还保存着几十种残缺不全的药方。

到底哪一种更有效?哪一种更科学?哪一种对于人体更加有益?胡伟斌开始像神农一样,走上了漫漫“试药”之路。先是自己试喝,后来是家人,再后来是朋友……到古苇清最终配方确定之时,已经至少有2000-3000人从胡伟斌这里受益。很多被肠道问题困扰的朋友,都是听说胡伟斌会配制一种调节肠道功能的润茶而主动登门求茶。

胡伟斌表示,在古苇清生活的农耕时代,交通与信息的闭塞注定了古苇清的润茶只能被小范围的人享用,而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有了饮用古苇清润茶的机会。“相信如果古苇清在世,也一定希望自己的润茶配方能够造福更多人。”

2014年5月,泽中饮料公司成立;2014年下半年,古苇清润茶顺利投产面市,并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尽管为古苇清,为润茶,胡伟斌费尽心血,但在注册商标时,胡伟斌没有采纳朋友们的建议,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他说:“这个配方是属于古苇清的。”如果没有古苇清当年慷慨地向村民们赠送药方,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研制润茶的基础。

“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古苇清的名字,记住他的大爱,记住他曾经为通城人民作出的贡献。”胡伟斌说。

做茶就是做良心事业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谈品牌建设

走进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品着清茶,我们听总经理王贵卿徐徐道出他们的“海堤”牌茶叶如何创建国际品牌的成功秘籍。

“海堤”茶叶香飘海外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茶”)成立于1954年,销售茶叶150余种,销售网络遍及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喜欢喝“厦茶”生产的“海堤”茶,众多国外茶客对“海堤”茶亦是念念不忘。

曾荣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称号的总经理王贵卿,堪称中国茶叶界的领军人物,他虽不是生于茶乡,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事茶者——从大刀阔斧拉开“厦茶”改制发展的序幕,到运筹帷幄摸索企业管理发展的路径,他带领着“厦茶”团队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30年。

“从部队转业到厦门,我一直‘浸泡’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对茶叶有着特殊的感情,几乎不可一日无茶。因为爱茶所以特别重视茶叶质量。”王总认为,茶叶的质量应该排在第一位。

确保食品安全,有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厦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十分良好的口碑、市场认同率和很高的客户忠诚度,这都得益于其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关。早在几年前“厦茶”就已经完善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每一款产品都出自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之下,从茶叶基地到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和达标标准。“在我们每一个‘厦茶’人的理念里,做茶其实是在做一份良心事业,因为事业是崇高的,所以大家打拼起来特别有动力。我认为,茶叶是有灵性的,不管是产于安溪的铁观音,还是产于武夷山的岩茶,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真正懂茶的人追求的是茶叶高保真的茶韵。打造高端的乌龙茶品牌,要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哪怕企业发展步伐慢一些,也要保证茶的文化底蕴和产品质量。”身为闽南茶协联盟主席、厦门市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不仅要质量安全,还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把顾客当作上帝来对待,为每一位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厦茶’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并拥有众多的忠实消费者,既有品质的保障,又有价格亲民等优势,‘厦茶’对终端茶叶店服务的严格要求,也使‘海堤’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不断提升。”

刘新安:安化黑茶凤凰涅槃的推手


他是一个壮实黝黑的山区汉子,说到兴奋处,甚至会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山区人的质朴和执着在他身上一览无遗。

他带领的老国企白沙溪茶厂,背负沉重包袱在市场经济中拼杀,探索、转型、重建并再创辉煌业绩,被业界称为黑茶领域的“一面旗帜”。

但他却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战功”,哪怕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都奉献给了白沙溪,并让白沙溪这块品牌享誉大江南北。

他真诚而质朴地告诉我们,他们只是遇上了一个盛世兴茶的好时代而已。

而实际上,白沙溪以及安化黑茶的重新崛起与走向辉煌与他不可分割。

1980年进厂一场注定一辈子的缘分

在说刘新安之前,不得不说黑茶与白沙溪茶厂的历史,因为这与刘新安休戚相关。

白沙溪茶厂位于安化县小淹镇,为湘中古邑的安化,是古老梅山文化的中心区域,自古以茶扬名天下。

安化境内万山重叠,云雾缭绕,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茶树更是随处可见。五代(935年)蜀,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这便是早期的安化黑茶了。

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关于安化的史上的8连冠;2010年,“白沙溪”黑茶作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进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展示展销,奏响“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的世纪绝唱;前不久,白沙溪牌千两茶更是获得了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5年,登上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向世人呈现。

而正是白沙溪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全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安化县的全民经济发展。如今,农民生产致富不用再外出打工,经营一片自家的绿色茶园,在家乡的茶企参加工作都能安居乐业。

白沙溪赢了,刘新安笑了。

2015年开启新纪元书写安化黑茶新传奇

然而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就此止步。

2015年6月28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黑茶产业园竣工庆典在安化县白沙溪茶厂盛大举行。

这一场仪式,被称为“打造黑茶旗舰,成就百年伟业”的序幕,也是刘新安梦想的延续。

早在2012年,益阳市政府就把白沙溪黑茶产业园“年产1.5万吨优质安化黑茶清洁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列为“三项行动”重点项目工程之一。

项目一期工程,4栋现代化生产车间、2栋毛茶仓库于去年3月28日投产运行。包括立体化砖茶成型车间、传统工艺茯砖生产车间、分选净化车间、发酵车间、现代化自动控温烘房、冠突散襄菌“金花”培育园、成品仓库、包装车间等,全程流水线管控,年产能达2万吨,将引领安化黑茶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项目二期有综合大楼、黑茶博物馆、体验中心等,于2015年6月28日正式交付使用。

如今,沿资水而建的白沙溪黑茶产业园,新厂房宽敞明亮、简洁大气,旧厂房厚重干净、朴实无华,新旧厂房交相辉映;沿江风光带美景如画,八角茶亭赏景怡情,花草相依;隔江相望,钧泽源茶园基地连片成梯茶飘香。除此之外,安化黑茶标志性建筑“千两茶王”景观塔、白沙溪黑茶文化长廊都将后续投入建设。

“白沙溪黑茶产业园不仅是白沙溪与全体茶农茶友茶商共同努力的百年大计,更是安化茶产业挑战新常态实现新跨越的奋斗典范,将开启白沙溪"茶旅文一体化"新纪元。”在宽敞明亮的新办公室茶台上,刘新安自信满满地说道。

也就在同一天,《茶香白沙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晚会在白沙溪新办公楼大会议厅璀璨上演。

该剧目是安化黑茶首台系统性舞台历史剧目。

“茶香赋、丰碑赞、黑砖诞生、黑茶飘香……”13个篇章以白沙溪76年探索、发展、奋斗征程为源泉,从白沙溪1939年建厂入笔,以76年来白沙溪人为发展黑茶产业、架起民族团结桥梁,推动经济社会繁荣所作的重大贡献为创作线索,反映白沙溪人求索奋进,精诚团结,携手向前的精神风貌。

白沙溪人,又一次给了大家惊喜。

这100多人的演员阵容,均来自白沙溪各个部门和车间一线员工,他们将平时的工作体验融入到剧目的每一个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安化茶人的勤劳朴实、刚毅柔美。

坐在台下的刘新安看得很认真,并多次带头鼓掌。

他告诉我们,他希望通过这个剧目,把白沙溪的文化,白沙溪人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而他自己,也许再过几年,就打算退休了,那么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白沙溪的根基再打稳一点,培养出一批青年人才,带领白沙溪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而实际上,35年了,刘新安与白沙溪早就血肉相融,注定这一辈子都不会分开了。(摘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吴伟文:执着让自己实现对安化黑茶事业的追求》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