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陈启富

陈启富在一张硕大的画桌上专心致志地画画,窗外淅浙沥沥的小雨并没有影响他作画的心情,我手托着腮,在画桌的另端安静地看着他。这次算是见识了什么叫下笔如有神,不到会儿,朵恰似在风中绽放的山茶花跃然于纸上,他仔细看了几眼后,满意地对我说,“好啦,走,喝茶去。”

知道陈启富是在“首届中国普洱的辉煌历史。在巍峨的普洱城墙之外,就是派云南的自然风情,或浓或淡的南方热带雨林散落画卷,问有流水益觞,赶着牛马的商队、放风筝的稚童……

《普洱府秋集图》局部特写

《普洱府秋集图》的名气在业界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活动的邀请,在一次活动上有位商会会长非常欣赏陈启富的才华,向他发出邀请,想请他留在商会并给予丰厚的报酬,但被他婉言拒绝了。我个劲的追问为什么,陈启富笑着说,“我是个家乡宝贝,北方虽然发达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那里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连走路都几乎是小跑。再说了,很多艺术家不是都到云南来采风吗?我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采风了,去受那洋罪干嘛?普洱气候好,空气好,吃的生态,生活随意简单,我阳台下面就是绿油油的稻田,你们城里看得到吗?”说完我们大笑。

此时,屋外的雨小了些,我决定到阳台上看看,爬山虎的藤蔓沿着墙壁和铁栏攀缘而上,阳台四周成片的水稻在蒙蒙细雨中轻柔舒张。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报道中说,在法国你拥有一套市中心的豪华别墅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你能在郊外拥有间房前有树,屋后有水的乡村小屋。简单、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这不就是陈启富每天的所享受的吗?

延伸阅读

陈永亮:让富硒茶名扬天下


陈永亮观察茶叶长势

让开阳富硒茶红起来,实现产、销两旺。陈永亮坚信,这是每个开阳茶人的共同心愿。2009年,他创办了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有机生态茶园为发展核心,正式开启了开阳富硒茶的黔茶梦。

如今,经过6年耕耘,陈永亮的茶园开始逐步投产。

公司取名“由由”,让农民靠田出头

今年45岁的陈永亮,已连任两届贵阳市政协委员,系贵州省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开阳磷矿的陈永亮,无论是90年代外出务工,或者2000年后回乡创业,做的买卖都与化工有关。缘何在2009年突然转型,进军农业呢?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贵州独有的地形地貌,虽说风光秀美,但良田稀少也让农民们很难富不起来。”陈永亮说,看着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他突出萌发出要让农民种田种土出头的想法。田字出头,正寓意着农民种田盼出头的梦想和心声。就这样,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此而生。

陈永亮告诉记者,由由诞生后的目标,就是成为绿色的有机的高端农业代表。通过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强强合作的战略经营模式,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废物排放无害化等要求,以5000只黑山羊基础种羊养殖为契机,利用羊粪作为种植肥料,来发展万亩优质农业基地。

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让富硒茶名扬天下

“由由农业创建后,我便有了让开阳富硒茶扬名的大胆构想。”陈永亮说,由字倒转即为天干之首甲,我们不仅要出产最好的富硒茶,且让它名甲天下。

说干就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和建立富硒茶叶产业合作社等多种发展模式,陈永亮在龙岗镇大石板村、大鸭村、坝子村建成国家级标准示范茶园5000余亩,在南龙乡建成标准茶园2000余亩。

陈永亮介绍,“黔由由”牌富硒有机茶,产品原料来源于“贵州由由高效有机循环(草羊沼茶)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对该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的羊粪无害化处理,确保茶园有机肥供给,实现茶产品真正的富硒有机。

如今,陈永亮的茶园开始逐步投产。使用“互联网循环生态可视农业“基地管理模式进行推广品牌价值,在淘宝、天猫等多个优质电商平台均可买到“黔由由”牌开阳富硒茶。产、供、销等一体化茶园管理模式,每年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并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做中国最生态的富硒茶,是我对产品定位;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则是我对消费者的承诺。”陈永亮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的心愿,就是出产更多更好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未来五年,在开阳县龙岗镇打造休闲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提供农业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山地运动等综合性消费需求为一体的生态体验式环境、设施及优质服务,努力向全省科技最前沿、综合性最强、环境最生态的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做中国最好的循环农业企业”战略。这些是陈永亮的愿意。

日本人眼中的茶道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到时间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30年老茶人眼中的云南茶


吴郑,51岁,湖南人,长期定居云南,茶学专业出身,现为制茶工艺工程师,懂茶帝入驻专家。18岁时在当时的国营勐海县茶厂实习做普洱茶;随后,在国营茶厂任技术员、工程师、厂长。长期深入云南观察、制作、研究云南茶叶,对滇红、普洱茶有独到见解。

此文由吴郑撰写,懂茶帝做删节调整后发布。

30年老茶人眼中的云南茶

吴郑,开口问天,关耳不闻者。

湖南到云南,客居已成定居。闲散之人,如有文字,定有茶香。

三十年来,我一直做茶,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人。

十几岁就到、加工工艺技术、茶叶的储存和茶树的立地环境。

众所周知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就是茶树立地环境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茶树生长环境里面,土壤的微量元素、稀土组分和含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长期被大众忽视了。因为微量元素、稀土很难测定,但是它们又经常左右着各种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而云南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征从土壤成分微循环和茶树生长环境的水光气热产生交互影响,从而导致云南茶叶在品质特征上的异彩纷呈。(吴郑/文)

中山大学的教授——邓启耀


邓启耀

邓启耀,中山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现在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同时担任中山大学飞天创意工作室的指导老师。

教育和工作简历

邓启耀,中山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研究兴趣爱好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中国民俗学、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民俗学理论与方法、影视人类学、摄影基础、南方少数民族文物、民族服饰、民间艺术、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5);

邓启耀: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和视觉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1998)、《访灵札记》——(2001)等。

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民俗学

《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视觉人类学研究

《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老人与海鸥》被选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我的茶生活


我大抵算得上喜欢喝茶却很难喝到好茶的那种穷人。有道是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倘若家里少了茶,我是必须到外面去购买的。尽管我的日子比较贫寒,但如果哪天嘴边少却了淡淡的茶香,便会感到生活丢失了些许有意思的滋味。

其实我喝茶的茶龄并不长,经历也不怎么值得炫耀。因为出生在北方贫困乡村的我,对茶叶是比较陌生的。我到15岁左右,还不晓得茶叶是什么样子。家在农村,父母经常为一大家子人填饱肚子发愁,哪里还有闲钱买茶叶喝呢?

依稀记得那时家里来了客,顶多是倒上一碗白开水。在我少年的心目中,喝茶是悠闲自在的城里人的享受,跟我们乡下人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接触茶,是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是在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同学家品尝到的。不过那时并不觉得茶水怎么好喝,只是觉得满嘴的苦涩。或许是咱们穷人命苦,无法接受这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方式吧。

我养成茶瘾,是大学毕业到新疆工作之后。尽管那时收入不算高,但无须为生计发愁。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中间,因为西北的少数民族喝茶成风,因为“近朱者赤”,渐渐地我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不过那时在新疆喝的也不是什么好茶,而是大众化的砖头般的茯茶,好大的一块,需要用手扒开慢慢享用。茯茶是用茶叶梗儿切碎制成的,但茶味浓香,喝起来有助消化之功效。在维吾尔哈萨克人家,饱食一餐牛肉后,美美地喝上几杯茯茶,感觉确实不错。

在我看来,新疆最好喝的茶莫过于奶茶,不过奶茶在边城不易见到。我多次去过西北草原,因此有幸喝到了奶茶。在哈萨克同胞的毡房里,放牧为生的哈萨克人嗜茶如命,除了家家喝奶茶外,茶还是待客的上品,到哈萨克人家做客,不喝奶茶是说不过去的。热情的主人欢迎远方来客,必杀一头羊,然后沐浴夕阳,坐在开阔的毡房外,燃起一堆熊熊篝火,大家围着大盆装的煮羊肉猛吃一顿,其气氛十分融洽,令人回味无穷。饭后便是喝奶茶了,女主人提着一小铜壶奶茶,一一给大家斟满。奶茶除了可以开胃外,还有丰富的营养。

边城十载,我和茶结下了莫逆之交。尽管收入不丰,但几块钱的茶资还是付得起的。一块茯茶,大抵七八块钱吧,可慢慢享用一个多月,既经济又满足了喝茶的嗜好,两全其美。大雪纷飞的冬日,若有好友光临,泡上一壶茶,一边神侃一边饮用,可谓其乐融融。

我那时出席过几次像模像样的会议,故有幸喝到比较名贵的茶,诸如龙井茶、君山珍茶、大红袍等,但喝时并不知是名茶,因此味道几乎同普通茶无异。后听说是名茶,且价格贵得令人咋舌,便感慨不已:咱们小老百姓,能有粗茶喝喝就不错了,上千元一斤的名茶,我一个月薪水还不够呢!咱消受不起。

来到南方,我茶趣大增。不仅是天气炎热的缘故,更多的是南方的茶好喝,而且价格便宜。我比较喜欢喝乌龙茶,尤其是对安溪的铁观音情有独钟。我不喜欢练功般的功夫茶,用牛眼睛般大小的花碗,慢慢地呷,实在没劲。

每日中午,我会泡上一大壶茶,然后徐徐斟入普通塑料杯中,一喝就是两三杯,洗脑清目,竟然格外受用。当然有时兴致所及,我会在夜晚泡上一壶浓茶,直喝得悠悠然飘飘然,让自己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自有一番妙趣。或翻上几页闲书,或信手涂鸦,茶便成了我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喝茶能喝出好心情,能品出生活的真味——或甘美或苦涩,本是我始料未及的,何况一杯热茶入腹,还能清心健脑呢!那种淡淡的优雅的芬芳通过味蕾,让我在安静的夜里,获取一种恬淡似水的安详心境。于是茶不但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了我的精神绿洲,而且还拓宽了我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今生今世,能与茶相伴而行,应该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感谢茶,给我平淡无奇的生活注入了缕缕芬芳,使我留住了一些淡而有味的鲜活的生活气息。其实茶就是生活最好的写意,可能苦涩,但一经细细品味,便会感到一股香醇渗入丹田,涌进血脉,让你体验到生活的底蕴和至极的快乐。

启功先生的几件书事:书和茶的接点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满族,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在启功一生众多的成就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当然是他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被称为“启体”,无论是条幅、册页、屏联,均能给观赏者展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正因为如此,启功的书法被书法界誉为“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对启功先生的书法成就,书界、学界已有许多评价,不久前,本刊记者访问了启功先生的得意弟子柴剑虹先生。在攀谈中,柴剑虹先生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启功先生的几件别有情趣的“书”事。

书和茶的“接点”

启功先生爱喝茶,却并不嗜茶,也没有太多讲究。曾有友人举行“茶道会”向启功先生征求题词,启先生即吟七绝一首以答:“七碗神功说玉川,生风不数地行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

启功先生极不愿意喝热茶,而愿意饮温茶乃至放凉了的茶水。有时还喜欢将碧绿的好茶叶慢慢用手研成粉末后放入杯中,然后再冲水泡茶。对于普通的花茶或绿茶,启先生也要喝上好几茬,而后也往往不倒掉。

启功先生写字,从不让别人替他研墨。有时,他会把喝过好几茬的茶水注入砚台研墨,常令观者惊讶不已。柴剑虹见到启功先生此举后问启功先生,用茶水研的墨是否兼有茶香、墨香?此中是否还有别的奥妙?启功先生则笑而不答。

我不懂茶,茶却很“懂”我


喝茶,仅是喜欢而已,很多事情都是“在趣不在理”,趣味远比理由更能让我倾心。一切皆因喜爱而生,适量地饮茶能够让我的心更加安静、纯净、稳定,茶能消去浮躁、清理身体、给予我平稳且持久的能量。

我很享受泡茶的过程,在与茶与水的互动中能够领悟一些禅理,这些感悟是来自于茶水与内心的交流与互动。人与茶之间无需言语,仅仅通过水这一媒介就可以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话,在泡茶的沉默过程中,能够让默契发生,真正的沟通不需要用废话建立,我与茶之间虽无需言语,却可以通过水进行无阻碍的、自由的沟通,语言的终极是孤独,沉默反而会开启那扇“紧闭的门”,让心豁然开朗。

喝好一杯茶是静心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杯水上,把分散的心回归到一点的专注上,养生便不只是杯中的茶水,而是我的心,其实照顾自己和养生的基础,就是要调理好自己和水的协调性。

水,能够解身体之需;茶,能够治心灵之渴。

专注于茶汤,一如直视内心,茶汤的起伏变化,就像呼吸吐纳一般自然,同一款茶,茶汤的味道因人而异。茶汤是茶人内心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到茶汤的表现。心安静时泡出来的茶,是一种味道;心浮躁时,又是另一种味道,可谓心情如何,饮一口茶便知——仿佛茶水比我更清楚自己的心情。

很多人都在强调要“懂茶”,其实我觉得我一点都不懂茶,而是茶在“懂我”。

至于我为什么喝茶,是因为在一杯茶中会不小心瞥见众生……茶树是接受了阳光雨露得以生长,属自然之物,所以杯中不仅仅是茶和水,而是很多生命的合体,更有山川景象和各种虫鱼鸟兽,容纳了这么多的自然精华,叫我不得不爱。

在习茶的过程中,它带给我无穷的想象力和写作上的灵感,习茶令我的内心愈加沉静,同时也为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行茶事就像画画和写作一样,可以在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维度里任心驰骋,充满乐趣。

适度地为生命留白,适当地沉默能够储蓄能量,闭上眼睛,合上嘴巴,才能打开心眼,以安静打通身体的脉络,以调养自己的身体,平稳身心,让自己与自然、与大地、与宇宙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

我的心中有一间“茶室”,室内陈设均由想象生成,有时身在茶室外,手边没有茶具,但茶事依然可以在心中进行,每次在心中行茶事更要庄重、平和,因为它在意念中发生,行茶事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态度,道理很简单,你对它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对它粗暴就是最自己粗暴。

如果心中有间茶室,那么即使手边没有茶具,依然可以在意念中完成一次庄重的茶事礼仪。这个想象中的礼仪,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让我平静,保持心情愉快。

感谢茶,让我悟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外号叫“茶杯”


不好烟,不好酒,好茶。

工作一直是文案,好茶首先得提神。烟酒茶都是提神的东西,不沾烟酒的人如何提神?问高人,高人说:“我就喝茶。”象棋大师柳大华下棋必喝茶,棋不顺时,就端茶杯,遇大赛,看到柳大华就看到他的茶杯。

从此就喝茶,年轻时喝茶没什么讲究,有茶叶就行。喝久了,喝习惯了,偏爱菊花茶,每次都买上好的野菊。泡茶时,比例自己把握。上火了,菊花就多放些,火泄了,菊花就少放些。经常在电脑前码字,菊花茶也有养眼的奇效。

我喜爱哪款茶叶,必到产地去看茶树,看茶树生长的环境。我是湖北人,家乡附近最好的山区是五峰,那里产茶。五峰经常有野物被活捉了到菜市场卖,我瞧那野物,比如野鸡,眼睛有神,羽毛闪亮,见人就扑腾。于是我就联想那山有多高,水有多清,树有多密。

单位一放假,就找空跑到五峰去考察。车在山腰跑,雾在山谷绕,看不到茶树;雾散了,才发现茶树就在雾里。近看茶树,叶尖细嫩得令人疼爱,阳光一照,茶绿得沁人心脾。再看树脚下,没有人工肥,腐叶滋润的泥土散发出清凉的芬芳。我如此看重茶叶的质量,是因为人一天喝的水比吃的饭多,茶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身体的素质。

人说烟出文章酒出诗,我没试过。我要说的是,茶出文字材料。如果说文章和诗是神来之笔,那么文字材料就是苦活,白领做的苦活。十年文案,我发现同行中有八成以上是茶君子。究其原因,一是办公室禁烟,二是茶更能为文案解乏。不敢揣度别人的感受,我只说我的菊花茶。

茶的享受,从泡茶始。配茶、冲水就是一种休息和愉悦,枯燥的办公,调剂出生活情趣,就是一种享受。我经常听到办公室隔壁的领导在办公室偶尔五音不全地哼歌,正是他离开电脑准备泡茶的时候。茶,让人一下子轻松了,放开了。茶只要沏上了,喝不喝,都会跟茶开始产生交流。时不时要揭开茶盖闻一闻、瞧一瞧,茶水的一丝清香,茶叶的一点绽放,都是语言,是茶在说话,让独坐电脑前的我,不再孤独。乏了,喝一口,清香入腑,有美食感。写着写着,也许忘了什么,喝一口,就又想起来了。头儿要求加班,猛喝几口茶,怨气也就下去了……

喝菊花茶对我身体带来的好处,也多次在QQ空间与人分享。首先是我的视力比一般人要好,人到中年,许多同行都戴眼镜了,我没有。菊花茶对缓解视力疲劳,是有医学依据的。但这种缓解非常轻微,只有长期坚持喝一种茶,才能见成效。再就是扁桃体,文案的职业病之一,就是扁桃体经常爱发炎,特别是有烟史的朋友。办公室的老许,抽空就要跑到卫生间抽一口的,以前老听他喊咽喉疼。自从被我搞成“菊花茶友”后,扁桃体就安分了。我也是这样,扁桃体和整个咽喉部位,一直没半点毛病。再就是气色,搞文案的走出去最显著的标致就是气色不好。茶水有规律地有效补充,让我的气色一直很好。

喝茶,也缓解了我的生活节奏。上卫生间都要一路小跑的快节奏时代,要把节奏慢下来,还真不是件容易事。但茶文化天生就是慢生活享受,茶水是泡出来的,茶味是品出来的,热茶是要慢慢喝的。与茶对话,你需要斯文,需要空闲。当我们活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茶让你安静下来。

我生活中的许多灵感和创意,都是在阳台上品茶时想出来的。我空坐着,老婆有事会叫我,但我喝茶的时候,老婆是不打扰我的,她不认为我在喝茶,认为我是在补充能量,跟吃饭一样。

当一个人的爱好成为习惯时,也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或彻底融入了生命。好酒者年老时没了名字,叫“酒坛子”;我现在没怎么老,也有了外号,叫“茶杯”。

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陈卫:我为中式文化代言 以品为上


品是物的凝练,经得起言的推敲,当有乾坤壶里有的气概。品是妙字,即言食为人之根本;又道品为人之至趣。所以口为机能,品是修为,先有能而后为。修为前,迷香浓墨,世事恍惚,难分吾我,不清不明,能食而无品。修为后,清风淡雅,正大光明,胸纳百川,无惧无欺,窗明几净,食而能知乐,有格有品。

16年后的必然

乍见陈卫,还不到40,透着些许羞涩坦诚和纯朴,很难想像这个“大男生”已是一个集团的掌门人。虽然是圈定的“富二代”,但长期与茶共舞的日子练就了他不急不躁,不丢不顶的性格优势。自识得普洱茶,做过无数茶台。每次喝茶,他并不都如水般自然,其间仍有杂念。感慨时日流逝,萦绕人事纷繁,但唯独不变的是他对普洱茶的那份独有的深厚感情。

今年的昌泰,不长不短,整整16年。经历了大潮大浪的历练,集团创始人陈世怀和现任董事长陈卫不断开拓,坚持传统与科学相结合,努力创新,整合了全国的有效资源,让昌泰有了如今的江湖地位,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对于一份实业而言,这16年的基业,是一个厚积的过程。对陈卫而言,期间的蜿蜒,自然也有曲径通幽的妙处。16年的摸索,昌泰倒也窥见一些门径,一些按必然前行的步骤。普洱茶可说,可学,能感,能悟。与普洱茶这么多年的不解之缘,其实也透着做茶人的福分。在普洱茶里,依于业,而不拘于业。意于茶事,并将之奉于人。昌泰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一步一步前进,从“大地神韵,茶品天下”的自我里,慢慢领悟了自己的茶事意义。

陈卫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

好的企业需要好的文化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树,植物学上属于茶科,共有23属380种,云南就占了其中的260多种,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一带。也许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立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后味甘长,香高色美,盛极一时。昌泰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普洱茶叶品牌。

采访中了解到,昌泰也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一个大的家族企业想要长久更好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只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陈卫在摸索中也在试图营造一个有丰满文化体系的企业形象,

力图能够打造一个“贵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都是一个空壳子,是不能够有持续生命力的。

而昌泰有如今的规模,所要考虑的要更长远。做企业如做人,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祖宗教给我们的行事之道。陈卫谈到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用人需求,他都更青睐有诚信懂进退知礼节的行事风格。每个企业的每个人具备的品质品格,都是企业在发展中最优秀的元素和生产力。

陈卫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

茶韵墨香漫妙养生

壶下一段水嫣,画中一方莲界,诗文里共享人事峭绝。凭借超过15年的普洱茶生产和经营,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普洱茶的同时,陈卫将昌泰打造为致力于健康与养生的茶产品制造服务商,致力于成为中华文明与茶文化的传承者。

普洱茶其实就像红酒,它本身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茶的气韵会随着人走,不同的人冲泡也会有不同的味道。

此外,作为昌泰集团近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成果,“昌泰艺术茶馆”是目前集团的工作重心之一。聊到为什么成立这样的茶馆,陈卫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渗透传统的生活方式给更多的人,在茶香弥漫的空间里,传递文化,漫妙养生。“以茶韵墨香,漫妙养生”为文化的“昌泰艺术茶馆”不仅是昌泰集团“体验”式营销的新平台,更是、昌泰文化的展演、传播舞台。目前,“昌泰艺术茶馆”已经在广东、北京、深圳、江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的多个主要城市落地,其他城市的招商加盟也正进行中。而艺术茶馆的成立也使得普洱茶更加接地气,茶文化更接地气,普洱茶的体验明显化、艺术化。

陈卫说,昌泰信奉“诚信、恭谦、创新、敬业”的企业精神,视质量和信誉为企业生存之根本,以“真诚合作,实现双赢”为经营理念,愿以“茶”为媒,广交天下有识之士。所谓只卖给懂的人,正是通过打造这样一个高雅的慢生活空间,营造出一种典雅的氛围,让那些志同道合之人趋之若鹜,在此地徜徉,乐此不疲。这也正应了那句“志于道,游于艺,品为上”,力求打造现代人的古典休闲空间。

陈卫充满感情地说:“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最雅致淡然的生活方式的体现。打开一盏陈年普洱,冲饮的不只是一芽一芽的叶片,更是在再现我们先人最优雅的爱好。而普洱茶其实就像红酒,它本身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茶的气韵会随着人走,不同的人冲泡也会有不同的味道。”

《别墅》:您怎么理解别墅实体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陈卫:别墅其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古代我们也称之为官邸王府等,别墅是比较现代的称谓。而无论是住在别墅里还是住在王府里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都是有身份或有一定财富的人群,这样的人群也是少数。所以,别墅有时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文化在不同的空间都可以呈现出来,无论是财富拥有者还是相对贫困的人群,都可以懂文化、了解文化,这就像喝茶,不只是有钱人的权限,喜欢的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在选择上会有些差异。而喝茶,或者说茶本身,都是一种文化形式和元素。

《别墅》:您认为推进中式传统文化有什么好的方式?

陈卫:中式文化本身就是个很大很泛的概念,包含的层面很多。中式文化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遗失了很多东西。所以推进中式文化的发展,还是要营造好的氛围,去耳濡目染地影响大家了解她,喜爱她,而单凭说教或者科普,其实反倒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以“真诚合作,实现双赢”为经营理念,愿以“茶”为媒,广交天下有识之士。”

《别墅》杂志,作为纸媒中的中式文化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式文化的兴起发展,在中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开辟行业先河,邀请多名总裁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前来为中式文化代言,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式文化,将中式文化推向世界,努力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中式文化推向世界,努力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我眼中的陈启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