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如:荈诧、瓜芦木、荈、皋芦、檟、荼、茗、茶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方言的原因,同样的茶字,在发音上也有差异。如:

福州发音为ta

厦门、汕头发音为:de

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chai、zhou、cha等。

少数民族的发音差别较大,如:傣族发音为:a

贵州苗族发音为chu、a

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大多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的语音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チセ"和印度语对茶的读音都与"茶"的原音很接近。俄语的"чай"与我国北方茶叶的发音相近似。英文的"ea"、法文的"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hea"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转译的。此外,如奥利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等的茶字发音,也都是我国汉语茶字的音译。

从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到世界各地的有关茶的读音,无不说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Cy260.com精选阅读

古代“茶”称呼


茶文字是茶文化的折射

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茶的称呼有多种,有“荼”、“荈”、“槚”、“蔎”、“诧”、“茗”、“葭”、“葭萌”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是指苦菜,有时是指茶。后来,大概是为了区分苦菜和茶,将指茶的荼字加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在唐代以前“荼”,是茶的常用文字称呼,读音一般仍读茶(cha)音。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湖南省有个茶陵县,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于古长沙国置的县称“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葭萌”也是古代茶的称呼,明代杨填《郡国外夷考》称“《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之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可见,在茶陵县之前早已有以茶命名的县城——“葭萌县”。

茶文字的规范,自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有“荼”、“茶”字,并说明“茶”是“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官修《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指茶树和茶叶,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用“荼”了。

“茗”字在很多古书中,有的是指茶的嫩芽,有的把它指作晚采的茶,即“早采者称茶,晚采者称茗”。但现代语言中,往往将茗作为茶的雅称,似乎“品茗”比“饮茶”更雅致些。

茶字的出现及其由来


在荼、槚、茗、荈、设五种茶的称谓中,以荼为最普遍,流传最广。但“荼”字多义,容易引起误解。“荼”是形声字,从草余声,草字头是义符,说明它是草本。但从《尔雅》起,已发现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实不符,故借用“槚”,但槚本指楸、梓之类树木,借为茶也会引起误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础上,造一“搽”字,从木茶声,以代替原先的槚、荼字。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读“加、诧”音。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荼,埤苍作搽。”《埤苍》乃三国魏张揖所着文字训诂书,“搽”字至迟出现在三国初年。

南朝梁代顾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又除加切”。隋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下·释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苍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饮,音直加反,茗之类。“初加切,直加切,音茶。

“荼“读茶音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读音上及荼在书写上还会引起误解,于是进一步出现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搽”。

隋陆法言《广韵》“下平声,莫霞麻第九;荼,春藏叶可以为饮,巴南人曰葭荼。”“茶,俗”。“茶”字列入“麻韵”,下平声,当读“茶”,非读“徒”。

“茶”字由“荼“字减去一画,仍从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书写简单,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于民间。“荼”(音茶)和“茶”大约都起始于陈隋之际。《茶经》注云:“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

《茶经》原注者认为“茶”字首见《开元文字音义》。《开元文字音义》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撰的一部分,已失传。尽管《广韵》、《开元文字音义》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场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苏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陆羽着《茶经》之后,“茶”字才逐渐流传开来。

中国茶树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林清玄︱人生的各种滋味尽显于茶


闲暇时,为自己沏了一杯新茶,透明的玻璃杯中,叶青水绿,清新爽口,宛如水洗翡翠,伴随着水雾的轻盈升腾,清幽的茶香也随之弥漫飘渺,似有若无。倘刻意去闻,它若隐若现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

静静地观望着杯中缓缓沉浮徐徐舒展的嫩绿芽叶,那蒸腾的氤氲,恍若江南晨色里迷朦的烟雨,透过这似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眼前仿佛幻化出淡淡的水墨意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茶有好多品种,有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九大类型。每一种类里又包含许多,有碧螺春、龙井、毛峰、铁观音、云雾、祁红等十大名茶。如果按茶叶的形状分,更是千姿百态了,有花朵型的、茅型的、针型的、扁型的、螺旋型的……构成了一个各种形态美的茶叶王国,足以与人生纷繁的大千世界比拟了。

茶叶虽小,可它的形成颇为复杂,它须在阳光照耀下开花,在细雨濡湿中滋润,在云雾萦绕里成长,在慢火烈焰上烘焙,经过许多步骤的磨砺,才形成了可供品尝的茶叶。然后根据各种茶的性能,选择茶具及水冲泡时的温度。泡的过程也有讲究,一般泡茶只注入七分满的水,让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着,一缕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子中溢出来,里面的茶叶随着沸水翻腾着,然后渐渐地沉淀下去,一杯有着独特香味的好茶才算沏好了。

闭上眼睛啜一口,细细地品茗……幡然醒悟,其实人生就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历练中,生命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如此,亦可以把人生的每个阶段譬喻为各色各种的茶。

少年

柠檬茶

十几岁的人性初显露时段,在欢愉之余初识到愁的滋味,成长的岁月有了些许的烦恼,懵懂中呈现淡淡的青涩味。把其比喻为一杯柠檬茶,酸甜适口含着清香。

青年时期

雨花茶

二十岁左右,也是人生的一段如火如荼季节,情怀初开,至真至纯,滋味鲜凉而气色清香。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沛的精力,初涉社会的冲劲与动力,激烈且纯真。可亮丽的青春总会有几抹灰色夹杂其中,宛如雨花茶,既象征着花的美丽、体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灿烂、散发出浓郁的馨香、让人爽心悦目,又含有茶所蕴藏的苦涩味道。

而立之年

碧螺春

到了三十岁,事业与家庭初有端倪,逐渐懂得了怎么样去打拼事业,如何去创造生活。就像碧螺春冲泡的茶,青翠澄明,可闻香、观色、品评。碧螺春茶叶的外形条型纤细,卷曲如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宜人,回味绵长,给人以轻快、柔美之感。诚如人生的黄金岁月的年龄,品尝到了清苦的茶味,阅历人生其实是一种去粗取精过程,除去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

四十岁

西湖龙井

如西湖龙井茶,捱过了人生的许多坎坷,趋向成熟的年龄。也是人生最操劳的时期,双肩须得扛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重担。劳作中呈现出完美,成熟中体现了坚韧,言行中涌现出高贵。看西湖龙井茶的外形似碗钉,扁平光滑、尖削挺透,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如花瓣一般清香孤傲,缭绕回转中归于简单,似翡翠玉片一样光辉明丽,能给人以质朴、端庄,亲近于人的感觉。

五十岁

乌龙茶

步入五十岁的人生则像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郁味,又有绿茶的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适合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先闻香,后品味,品尝后齿颊留香,滋味纯浓,顿觉满口生津,回味甘醇。诚如此年龄已经事过千万,不需过分显露,真情自然涌出,成了收藏时间和珍惜情感的茶客。人生季节逐渐进入了淡泊阶段,历经了岁月磨练,开始磨练岁月。对人生中的某些事情已经能够看开、感悟,如茶的人生把一次次的记忆沉淀在心里,珍惜着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方式饮着茶。而那酽酽的茶已构成心中的一幅风景名画。

六十岁

寿眉

等进入了六十岁以后的年龄,如银针白毫抑或寿,聚众茶的甘香浓郁于一体。饱尝岁月风霜雨雪,收日月之精华,经自然调和,滋味浓厚。不必见人,只要其一点一滴,便可以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或许人生最不值得炫耀的资本就是年龄了,但仔细想一想正是由于年龄的缘故,才让我们真正品味其中的神韵。人生如茶,就连最深切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情愫经过岁月的流逝净化,如同一首经典老歌的旋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但留下都是沉淀了的淡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当它趋于平淡之时,才是最稳定的人生真味。幸福也淡,痛苦也淡,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之后,感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开始用洞察的神情观赏花开花谢,用平静的眼睛注视阴晴圆缺。生命中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激动,含蓄的人生给予了众多的经验和思考。

三毛说过“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香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品茶亦是在品味人生。悟出事业如茶,它有苦有涩更有苦尽甘来的甜蜜;友情如茶,浓时太苦,淡时悠悠,品茗之后,回味绵长,意犹未尽;爱情如茶,恋爱时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缠绵,正如一杯新茶,色泽诱人,磬香扑鼻;而婚姻的味道,犹如功夫茶:苦、涩、凉、甜,个中滋味,如何细说?

泡茶时不同的回合要把握好开水浸泡茶的时间不尽相同,时间长了,茶会变苦;时间短了,茶则变淡。这里需要对泡茶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正如人生的机遇,一个人成功的奥秘在于他随时准备着迎取到来的机会,准备的过程即是了解及磨练的过程,只有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磨练才称得上准备,当机遇真正来临时,可以有备而上。快了则时机不成熟,慢了会失之交臂,其中所掌握度的原则当然与一个人阅历有很大的关联。

上等的茶叶,优质的泉水,加上恰当的火候,还要有冲泡的本领才得以成一杯好茶。成功辉煌的人生也必定具备几方面的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定的才华修养,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己“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社会生活驾驭本领。不同的茶叶泡出不同的茶味,低劣下等的茶叶只能泡出苦涩无味的茶,而优质上等的茶叶则泡出香醇宜人的好茶。

人生之路上,浸泡在人生这杯茶里,人生的苦涩最终何尝不是唇齿留香呢?阴晴圆缺,是月的轮回;悲欢离合,是人生的情结。既然是生活,我们就不能拒绝人生的苦涩;既然要追求,那么我们就继续坚持那份执着。人生如同独酌一杯酽酽的茶,体味人生的滋味如同在品尝一杯浓浓的茶。

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等到夕阳迤俪余辉映照之时,举杯品茗人生这杯茶,清咧香醇,虽稍觉茶韵清苦,细细回味之中却有着不尽的甘甜。人生若得此意境,夫复何求?捧着、观着、品着会让人感觉到在这淡泊中,浸润了几分恬静。天籁中,飘来几分芳馨,似乎生命也随之摆脱了虚荣与浮躁,走向超然的极致。啜一口清茶,等待心中的渴望和来自遥远的感应,等待人生又一个漂流,等待生命的绿阴释放。如茶色清澈的思绪似泻银般朦胧的月光,在无垠的夜间缓缓洒下,浸入至我心深处。感觉这杯子里面浸泡的茶叶,亦如我看似简单的人生,其间在这浅浅的平淡里,已经储存了多少的期盼与坎坷。

起身再泡一杯茶,仔细地观察着又演练一遍。明亮的杯中,几片黄绿色的毛尖,等待着涅般的洗礼,静静期盼着灵魂瞬间的蜕变。热浪袭来,沸点和欢腾相击,旧痛和新伤浮起,在水深火热的挣扎里,幸福和忧伤,欢愉和哀鸣一起涌来,释放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心,开始了慢慢伸展变绿的过程,一缕淡淡的清香弥漫着直入鼻翼。“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手捧一杯茶,品茗其中的滋味。面对着这样一份不落喧嚣的幽静,心也如茶汤般渐渐地清澄起来。

茶的品尝,引人思索,确实,人生的滋味尽显于茶,品尝茶亦是对人生的体味感悟。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叶的传播是跟随着人口的大迁移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传承。我们世世代代在茶的陪伴下发展,这么多年,我国茶史已经丰富多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现在我们看到了茶的起源和发展,未完待续......

石爱发:扎根茶界,弘扬茶文化的传播


石爱发:扎根茶界,弘扬茶文化的传播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有武当道茶、土家族茶等丰富的茶文化,凡来湖北喝茶的人都能品鉴到鄂茶的百千风味。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爱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湖北茶企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一个积极的变化。这十年,他会扎根茶界活动,进一步弘扬茶文化的传播。下一步,要使湖北的茶文化走进大学、走进社区,利用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

茶企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些年宣传也有了积极的变化,他们都认识到通过文化这个平台,带动和促进茶企业的发展。——石爱发

扎根茶界活动

“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于1999年8月成立,这些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研究会参加茶界活动越来越多。”石爱发告诉记者。

他说,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举办大型茶文化活动按时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至2003年,这是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是组织茶友访问法国,把东方的茶文化带到西方,并在法国举办了茶文化活动。这对当时的湖北茶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了茶文化的交流。2003年10月16日,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陆羽故里天门市举办了“湖北省首届国际茶文化节”。

“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举办大型茶文化活动处在发展阶段,活动举办有些起色。”石爱发说,“有特色的活动包括:2004年10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代表湖北茶界到日本参加国际茶道丹月流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与日本茶界进行了茶文化交流。2005年12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与武汉市东湖风景管理区,在武昌东湖长天楼联合举办茶界“纪念毛主席诞生112周年”暨“无我茶会”观赏活动,湖北省的多位老领导和武汉市的领导等30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了活动,这个活动对宣传茶文化有很大促进。2006年4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协助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茶叶之路》,在汉口循礼门饭店举行首映式。2008年6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与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等在武汉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

第三个阶段,2009年至2012年。这几年,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活动比较成熟。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获得了茶界的好评。此外,该会加强了与台湾地区、香港茶界的交流,2011年6月,台湾嘉义县、市两级议会负责人访问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双方就两岸茶文化、茶产业交流、对接、互动,进行了广泛讨论。2012年8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带领70多个茶友去香港参加香港国际茶文化展。这些茶友有恩施的、有宜昌的、有襄阳的,通过参加。”

石爱发说,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如果茶文化做不好,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都不可能做好。如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每年会搞一个祭茶祖的仪式,这也是茶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一个展示。湖北汉家刘氏茶业公司把汉朝刘邦文化融进茶文化中,让人体味茶的同时体味汉朝刘邦文化的特色。并通过这个文化,推动企业的发展。他们经常搞刘邦的活动,并成为常态。

“现在许多茶企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性,茶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文化来带动。”石爱发说:“这是近些年来湖北茶界的一个巨大变化。”

茶饮的科技创新与中国文化全球传播


茶界革新者——刘刚

“我们是茶界的革新者。”上海草木之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刚说。

刘刚是上海人、3家公司创始人、中国产业设计师,也是知名的中国强势品牌投资人,“BeetleT”是他和来自法国的华裔女孩钱荣明自2010年起全力打造的顶级有机茶叶品牌,公司的第一个主打品种为“凤庆大叶种古树茶”,该茶品已经拥有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有机产品认证,真正做到了无农残、无污染、无添加的安全茶。

刘刚表示:“我们已经开始把茶叶深加工产业带到一些产茶区,同时带入资本与相关产业配套设施,这必将带领茶农致富。同时我们也注重茶饮的科技创新与中国文化全球传播,我们公司的产品,只选用有机种植的茶叶与农产品,而且,我们正在建立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以及全球生产标准的茶叶深加工方法。我们将给茶带来一次革命,也为茶叶做好了下一个五千年的定位。”

这趟云南之行,古茶园美丽纯朴的自然风景彻底征服了刘刚。在上山过程中,他发现了茶山上随处可见的甲虫,这让他吃惊,因为茶叶会生蚜虫,而甲虫则是吃蚜虫的,在这样的一个古老的茶园里,居然仍保留着这样一套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地茶叶的有机品质,确实名副其实。

据前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该古茶园中的凤庆大叶茶种是目前世界上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种,茶园树龄从2000年到60年不等,绝大部分茶树的树龄在100年以上,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已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优良茶树种。“而且,因为环境特殊,四面环山,海拔高,交通极度封闭,这一地区的茶树从未被污染,纯净的相当彻底。”

在云南考察之后,刘刚创立了“七世纪”品牌的普洱茶和“BeetleT”国际化品牌形象的高端有机茶叶和速溶茶等系列产品。

刘刚认为,茶叶、丝绸、瓷器三者一直都是中国在全世界的代表,比后面两者更享誉盛名,但茶叶的风头在国际上却一直被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所掩盖,主要是没有产业化种植管理,不注意国际化宣传包装和品牌极度缺失所致,“所以往往极好品质的茶叶卖的却是”白菜“的价格。”

刘刚表示,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在35万吨左右,却只有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的销售额,按此折算每公斤不到3美元,也就是不到20元人民币,而立顿集团,每公斤的茶叶至少卖300元人民币,这是中国茶商的十多倍以上。“这就是中国企业不注重品牌所致。”

据刘刚说,中国茶叶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也普遍存在问题,国内的茶叶亩产普遍只有50公斤左右,而日本的茶叶亩产在150公斤左右,斯里兰卡则可达到200公斤左右,是中国产量的三四倍以上,而且种植的茶叶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方面都合理可控。在品牌包装上,国内与国外存在相当大差距。

到2014年12月12日,刘刚马不停蹄地考察了贵州遵义湄潭县、江苏溧阳、安徽黄山、云南保山昌宁县和浙江丽水庆元县等地主要茶叶产区,并与这些地方的相关有机茶园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考察中刘刚还发现,目前世界各地产茶区几乎都使用插扦技术发展茶树,这些茶树盛产快但是寿命不长,某些地方的茶树甚至只有20~30年。而中国西南不少地方的茶树已有上百年历史,甚至有千年古茶树。古茶树的特点就是由于其根系发达,这样对化肥、农药等人工依赖不大,混生种植的植物多样性也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也能更充分保证有机茶叶的质量与数量。他由此给自己定了另一个目标:推动原生茶籽的发展,利用原生茶籽的发展推动有机茶的发展,也为子孙后代留些古树茶。

“提到千年古茶树,就不能不提千年茶乡——云南昌宁县。”刘刚说,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县、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目前,全县古茶树分布面积达3.69万亩,有野生型和栽培型2类、42个居群、15.4万株,其中基部径围50公分以上3.2万株,古树茶年产量达300多吨。经中国科学院”,昌宁的茶树,如同其他原始物种一样,自第四纪冰川前就遗存下来,上千年的古茶树在县内尚有多处遗存,这些古茶树被专家们称为“活的化石”,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普洱茶在韩国的传播使者——布朗株式会社


布朗株式会社所追求的事业目标是普及中国茶文化,这是为了普及有着千年历史的云南少数民族后发酵茶,并寻找回20世纪70年代以前普洱青饼所具有的醉厚的味道和香气,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开始的。布朗株式会社的熟成茶厂坐落于缭绕着清新、清凉气韵的韩国京徽道抱川市云岳山脚下。

为了消除水泥的毒性和异味,茶厂采用韩国环保建筑领头者―大同综合建设生产的特殊黄土进行内部施工。大同综合建设提供的材料是通过远红外线和阴离子等的作用,产生的含有特殊成分的黄土灰浆。布朗株式会社从2005年开始和云南省勐海县福海茶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增进中韩之间的茶文化交流,2006年3月18日与福海茶厂达成了以"福海布朗"为商标、成立"云南省西双版纳布朗茶叶有限公司"的协议。现在正与地方政府建立约10000亩的大型茶农场,今后计划将有机生态茶园,最大扩展到20000亩。

布朗株式会社以此作为为的发展奉献微薄之力的机会,并将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更加努力。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其传播》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