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家中肯定都不止一把紫砂壶,玩了这么长时间的紫砂壶?你看得出一把壶的好坏吗?如何提高自己的眼光,不花冤枉钱?

对于很多刚开始玩壶的新手朋友来说,建议你不要买太好的壶,慢慢从低到高开始玩起,紫砂壶除了泡茶,它的可玩性也是极强的,很多玩壶的朋友最是享受这个玩的过程,渐变状态,若是一上手就是那种顶级好壶,相信你玩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少了一种激情。

正常的一把紫砂壶,价位四五百五六百的就比较适合新手(注意买到手拉壶),这个价位的壶泥料还算是可以,造型选自己比较中意、喜欢的,买回来之后是自己用的,首先就是要耐看。虽然说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买太好的壶,但是买壶的时候也是要确认一下泥料和做工的。

喜欢紫砂壶想要好好玩下去,不仅仅只是一味的买壶就可以了,需要的是将自己的眼光给提上去,弄几把好壶,用的时候心境也就会有所不同了,尤其是一把壶的精气神也能够影响到主人的气质。

好壶,看壶架子,各部位的搭配是不是协调,整体是不是有神、有头、有嘴、有尾巴,精神状态是很好判断的,若是看不太出来也不要着急,有机会可以到宜兴当地的收藏馆和博物馆看看里边的珍品,虽然上不了手,但是壶架子还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多涨涨眼力见。

再碰见这款壶的时候就会有所判断了,看壶不一定看它做的到底有多么的好,只要它的神在那里,抓住了这种感觉,相信会对你有很大帮助的。

若是有机会了就收几把好壶,多对比对比,好好感受一下它的做工是如何的细致,再有就是在泡茶的时候多观察一下泥料的变化,泡养几遍出变化并不是什么传说,是真有的,慢慢的你也会发现其韵味也不是虚无缥缈的。

延伸阅读

紫砂壶系上壶绳,壶的安全性就提高了吗?


在使用和把玩紫砂壶的时候,一不小心失手将壶盖掉落下去,这件事我想不止我一个人经历过。后果当然也很惨,缺口、裂缝还算轻的,严重的时候直接碎成几片。这时候碎的哪里是壶盖,明明就是我们这些壶友的心啊!

在紫砂行业里有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你就知道配盖子是多么繁琐的一件事了。于是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系上壶绳,不让壶盖脱壶身,磕到或摔坏。所以,壶,该不该系绳?

有一些比较慎重的壶友,在拿到爱壶的时候,选择给壶系一根壶绳,不让壶盖脱离壶身,以免磕碰或摔坏。

这种方法确实不错,能够防止一些因为不小心而导致的损失,可是给壶系上壶绳,却也会带来一些别的风险,比如壶与盖子天天连在一起,无论洗壶还是倒茶叶,壶盖都在那晃荡着,磕碰的概率其实很大。

另外还有一重风险就是,壶友系上壶绳以为很稳固,却没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绳子也会松动,如果没有及时检查绳子的状况,那么紫砂壶破相的几率也很大。

那么系上壶绳,及时检查,壶的安全性是不是就提高了很多,值得向广大壶友推广呢?

可惜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有人说,系绳是不懂行。这个说法也许毫不客气,让人觉得不那么通情达理,心里会有一些小疙瘩,不舒服。

但有人就是这么说了,并摆出了强有力的证据,在知名紫砂壶的家乡,没有哪个人用紫砂壶泡茶时栓了跟绳子在壶上。他们注重的是用壶的手势!在这类茶痴人心中,修身养性之事,就是用好壶品茗。

因此,养成良好的用壶手势,在使用茶壶时静心、凝神,就不必担心壶盖会不会摔坏了。修炼到一定境界,壶、心同静,真性情也!

系壶绳的壶友认为,壶绳是一种传统美。红绳结与茶、与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国绳结艺术博大精深,它呈现的传统美不亚于茶与壶之美。

观赏性上,在壶盖与壶身之间打个艺术结,壶看起来更加优雅;实用性上,系上壶绳,只要注意细节,也的确不用太担心磕碰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面对系绳是不懂行的说法,这类壶友认为,懂不懂行,岂是一根壶绳能够说明的问题?人生在世,能一笑释然对待的事情,便看成娱乐也挺好的。

修炼到这一境界,云淡风轻,真洒脱也!

说法纷纭不一,却并无一定公论。壶绳可以似救命绳,提防可能的不小心;也可以似流沙,越握紧越抓不住……而这一切,都在于用绳的那个人。

我相信,系壶绳的壶友,和不系壶绳的壶友,都一样的爱紫砂壶,都可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那么你用紫砂壶系绳还是不系绳呢?为什么?

温馨提示:系壶绳的朋友,泡茶、养壶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有茶汤溢出,壶绳必定也会有所沾染,长此以往,壶绳就成了一根微生物收集器,所以要注意清洗你的壶绳哦。

至于不系壶绳的朋友,倒茶水时可以将另一手指按在壶钮或壶盖上,动作不可过大,保持倒茶的过程中壶不离手,毕竟很多掉壶盖就是在倒茶的时候发生的。

还有的壶友喜欢模仿卖壶商人玩的那些盖不掉、盖嘴倒立等小花样,这个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如果你玩壶时间不长,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以免爱壶受损。

如何提高自己的紫砂壶鉴赏水平,规避误区呢?


一直强调,紫砂作者的职称高低并不等于作品的价值,荣誉名头也不等于艺术水平,相反,越是身份和名头大的高工大师,越容易掺杂水分,所做的紫砂壶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法高度,在收藏时就越需要谨慎。以职称论英雄,离收藏的意义就渐行渐远。所以,收藏紫砂壶,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以免走入误区。

常见的收藏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做工越复杂花哨则价值越高

新手玩壶,特别喜欢一些颜色多样、造型复杂的紫砂壶,或者壶身刻满了字,以为壶随字贵,实在这是一种误导。

真正好的作品,耐看并且使用的作品往往是一些外表稳重光素一些的,就像一个大美女,素颜轻粉就可以了,过于浓妆只会让人反感。如觉得单调,就在适当的位置给予适当的书画点缀。

针对注重花俏色艳的收藏爱好者,一些不良生产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专门出品染色紫砂,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实染色紫砂是不宜泡茶的,其价值反而不高。

买壶不明目的随意拈来

买壶前应该有个目的性,是想要寻常用的,还是要珍藏级的,想用来泡普洱茶的,还是铁观音的等。

寻常用的壶大多在300cc内,而珍藏级的作品一般都是250cc以上的。

泡普洱茶的壶身和肚子可以大些,泥料的颜色可以深一些,大小在250cc到300cc之间。泡铁观音的要出水快些,壶壁薄一些,壶身矮些,泥料颜色可以浅一些,大小控制在150cc到250cc之间。宜兴人喜欢喝当地的红茶,他们一般会选择250cc到350cc的大壶。

至于350cc以上的壶基本属于“观赏性”的壶了,或者有特殊实用要求,客人多时可以使用。

以职称证书论价值

在乱象丛生的收藏市场,职称、证书,真真假假,迷人眼目,但壶骗不了人。买壶时需要郑重考量的应该是泥料、造型、做工,作者职称、证书只是供购买者参考,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真正好的作品,形、神、气、韵自有其非凡之处。许多有涵养有实力的高手,隐于民间,不求浮名,出手即是不俗。当复杂的商业炒作和鬼魅的职称评定被挤掉水分,紫砂壶真正的含金量显山露水后,人们发现,那些投机的裸泳者早已搁浅在了沙滩上。

先看底款再买壶

“款”指的是名家所制。名家是当代的紫砂壶的“名牌”,代表着紫砂壶工艺水平的标准,收藏中肯定会有所讲究,但是这也是辩证的。目前市场中仿名家壶如此普遍,就是因为一方面所有收藏者追求名家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紫砂壶的基本鉴赏要求却仍然模糊,间接培育了仿作的市场。

市场上有很多壶底打着顾景舟大师的款,但如果收藏者一开始能从“料”“工”两个角度对壶做了认真的了解,根本不必考究“款”的因素,而是能很快知道鉴定的答案。其实,收藏者不能只认定“顾景舟”“蒋蓉”等大师,非“顶级”不藏;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和知识条件,关注一些有实力的中青年壶艺师,因为未来的大师也必将从他们中产生。

所以,买壶第一眼应该看的是泥料和壶型,底款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有些仿名家的壶,手工和泥料不错,也是可以珍藏的,看底款很容易上当,看到盖有某某大师印款的就以为是名家的壶,因此进入价格的陷阱。

只看年代不看艺术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收藏旧壶、老壶,这也让紫砂壶市场出现了很多造假的现象。

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

许多人以为紫砂越老越值钱,事实上,衡量一把壶收藏价值的高低关键在于艺术性,而非年代。如果泥料或者做功不行,即便年代久远,其艺术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不懂壶的人如何看壶?


大多数壶友的紫砂知识只是是通过看书、网络或者聊天掌握的,聊起壶来头头是道,壶型的种类、作者的背景历史、现在是什么职称、国家级还是省级。紫砂名家可是倒背如流……

其实玩壶跟打仗是一个道理,光纸上谈“兵”是没用的,需要的是实战。想要真正的了解紫砂壶还是需要靠自己长时间的去学习、比对、泡养、把玩和体会。多看看一些好的作品和文章,一把精、气、神、料俱佳的好壶,跟作者的头衔和职称真的没什么关系。

不要一天到晚只记得那些紫砂名人名家,还没见到壶就问谁的壶呀,什么职称?是不是全手工的呀?能不能升值呀这些的愚蠢问题。咱就壶论壶,多给那些有实力但是没有职称钟头的壶艺人一个机会。壶好才是硬道理,作者是谁、职称多高、是不是名人之后;泥料多稀有、多珍贵之类的,真的不重要。壶的价格体现在壶的本身而不全是头衔和职称这些符号上,相信这也是很多务实避虚的壶友们所希望的。

稀世泥料、久已失传、家藏N年、别家没有唯我有、研究发现的某新泥种、作者已是什么什么等级职称即将升级、作者是某某大师或者名人的亲戚、徒弟等云云这些想必是很多壶友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的虚无缥缈”广告语“,这些广告语的确很能迷惑新人,让很多新人一开始就误入歧途,一开始就围着泥料的稀缺、职称的高低、升值的空间等虚幻的东西打转……如果这些壶友不是一时性起玩壶的如果能坚持玩下去,他们会发现自己当初冲着泥料、冲着职称买的那些壶都是一些型不正、工不精的想扔又舍不得的所谓的垃圾壶……

壶与人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对比就显不出差距,就人而言就如没有丑女就无所谓美人、没有丑汉也就无所谓俊男;对壶也是如此,没有丑壶也就无所谓美壶;至于何为丑?何为美?这个自然要靠自己多玩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比对、去感悟……

“如果有一天,玩壶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反而让你烦恼或者纠结的话,可以选择放弃或者离开。”紫砂壶能让真正爱好者很快乐,几年如一日,每天如此单调的生活,一点都不觉得烦闷无聊。

不懂壶的人该怎么看壶?

壶人一相,神形兼备。不懂壶的人怎么看壶呢?那就像看一个人那样看吧!

人有骨架、肌肉、皮相,壶有线条和轮廓。艺人以素描的手法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线条以其匀整、流动、回环、曲折,传递着壶的体积、形态与生命。

一个人,挺胸抬头、阔肩,我们便称其有“精神”,因其骨架重心向上提。一把壶有无精神,也要看骨架。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搭得好,壶的精神也就截然不同了。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在视觉上体现在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角度之后,犹如人之肩膀舒展,重心提升。若折角弧线流于浅弱,肩膀瑟缩,则骨相单薄。

若以五官来赏,那壶的五官是哪些呢?

一:壶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

壶嘴内壁一定要通畅、厚薄均匀,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小小壶嘴也有那么多门道,艺术路上只有精益求精。

二、出水口

紫砂壶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早期紫砂壶出水孔,人们大多想象为独孔,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紫砂壶出水孔,应是随着茶叶的焙制方法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

三、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

四、壶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

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在看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下,把壶当做一个人来看下,看看这个“人”身材如何,五体协不协调,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其形是否到位。看壶如看人,看一把壶的神韵,就要看壶的“五官”组合在一起是否有精神!

紫砂壶如人,不仅以血肉之躯立世,更追求风神之美,将用和意浑然相通。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很多的对立与统一,如宾主之序、均衡之变、节奏之美、大小曲直等等,这一系列的对立和统一,本质是审美的张力。

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在紫砂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它一道,共同塑造着不朽的东方传奇。“善学还从规矩”凡学,不可自作聪明,需知一器方圆自有度,莫将“冯马”乱糊涂。唯有吃透章法,纵横使转间皆能出规入矩,始可言变、言新、言奇。(文章来源:紫砂壶玩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如何提高玩壶眼光?》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