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4、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Cy260.com精选阅读

泡茶12步,你知道几个?


1、候汤选具(备具):冲泡茶时,茶具需备好,同时要把水烧上(以山泉水为佳)。

2、礼宾献茶(行礼):拿起茶荷,把即将要冲泡的普洱茶,示以宾客。

3、温杯热盏(温壶):用沸水把杯盏烫一遍,既烫洗了杯具,同时也使杯具有一定的温度。

4、三才迎圣(投茶):传统文化中以茶为“圣”,把普洱茶投入三才杯(茶杯)中,称其为“迎圣”。

5、醒茶开颜(润茶):为使普洱茶茶香更加纯正,需进行温茶,即用沸水把杯中的茶冲烫一遍。

6、精茗蕴香(冲茶):普洱茶浸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喜好程度来调整,一般情况下,每次冲泡的时间为1~3分钟。

7、净汤入海(倒茶):把泡好的茶汤过滤到茶海中。

8、分茶奉宾(分茶):把茶海中的茶汤,分到品茗杯中,以八分满为宜。

9、鉴赏真色(辨茶):示意宾客观赏茶汤亮度及色泽(普洱茶色分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三色,其间以“宝石红”最为难得,为茶中极品)。

10、闻辨真香(闻茶):闻普洱茶特有的陈香,只有“色真、香真、味真”的茶,才可称为真茶。

11、过喉探玄:喝下一杯茶,入口时体会普洱茶之韵味。

12、回味悟参(品茶):从回味中品觉普洱茶特有的神韵,以各人的悟性参悟各人的造化。

中国全的茶礼仪 你知道哪些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茶礼仪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品饮氛围。招待客人,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展示主人的风采。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茶礼仪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品饮氛围。招待客人,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展示主人的风采。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品茶礼仪之(二)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很多地方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中国人喝茶方式的进化:从煮茶 到点茶 再到泡茶


在南宋,喝茶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在市井间随便一间饭店就要喝茶那真有点难。

新《神雕侠侣》20集,杨过小龙女上饭店吃饭,有人招呼小二,“来壶茶”——您可别小瞧这一句,这说明杨过进的肯定是高级酒楼,等闲人去不了的,虽然杨过在本剧中老说自己出身贫贱,但还是间接暴露了他作为大金王子嫡子、白驼山庄后人、大侠郭靖世侄、全真七子徒孙的江湖“高富帅”身份。因为在南宋,喝茶,那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居老末,在百姓日用的事物里都排不到前面去,随便张三李四,闲着没事都能泡壶茶喝喝,混得至不济,大搪瓷缸里满满一杯酽茶,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这是现在,在古代,可要复杂得多。

古人起先是不喝茶的。茶,一般是药用。中国人喝茶的历史,顶多上溯到西汉时代,听着是够古老的,但想想那时候我们有文字都快两千年了,所以还得说真够晚的。而喝茶成为一种时尚,就到了魏晋时期,在唐朝才真正成了气候,并且作为中土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还传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茶道成了人家的国粹,阿Q点儿想,那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哀怨点儿说,传统沦丧可见一斑。就看您怎么想了。

不过,要照唐朝那样喝茶,恐怕现在的人还喝不惯。那时,喝茶不叫泡茶,叫煮茶——先把茶叶做成茶饼,然后把茶饼烤干、碾碎,越细越好,成了茶末都不算完,最好成了茶粉。再烧水,水开了也不着急倒茶粉,而是放盐,等水再开了才放茶粉呢。水三沸以后,这茶才算煮好,然后把茶水上的茶沫子倒进茶碗里喝。听我这么一说,估计很多人就嘀咕呢,这茶是什么玩意儿呢,咸不拉几有什么好喝。我告诉你,这还是上流社会人士的喝法呢,普通百姓喝茶,里面还放葱、姜、桂圆、枣、奶等等你所想到和想不到的东西,那又是什么味道,反正我是不敢想。

宋朝时候,喝茶又不叫煮茶了,叫点茶——还是茶粉,放进茶碗倒进开水调成膏糊状,然后再倒开水,一边倒,一边还要用一种叫茶筅的工具(就理解成更细致的搅拌器吧)搅拌击打,使之泛起泡沫,然后再喝。说起来似乎简单,其实比煮茶还麻烦呢。因为首先你调膏得调得好,稀了稠了都不合适,其次倒水要倒得好,快了慢了都不合适,要和茶筅搅拌配合,所谓“点茶三味手”,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的茶汤来。有词为证:“谁斫碧琅轩,影憾半庭风月。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这是刘过写的《好事近·咏茶筅》,大家名字都叫“过”,刘过能喝,杨过也能喝。

因为点茶是这样的麻烦,所以这玩意儿只有闲得没事儿的文人最喜欢干,他们会观察茶汤的颜色、泡沫的图案和汤花消散的时间等以定优劣,所谓“茗战”,亦有诗为证:“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是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几句,原来范仲淹先生也不是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他玩得蛮高级的。

综上所述,杨过进的饭店,喝茶普普通通,谁都没有惊讶,连杨过也没抬个头。我猜,他或许见自桃花岛,或许见自全真教。要知道黄药师、黄蓉都是博通古今,素来风雅,全真教的道爷们更是幽悠世外,惯于点茶一点不奇怪,但在市井间随便一间饭店就要喝茶那真有点难为小二了,必须去专门的茶舍、茶坊才行呢。或者,再等上几百年到了明清时候,那时中国人已经泡茶喝了,一把茶叶,一瓢开水,方便简单,随便哪儿都给顾客预备着,“小二,上壶茶”才会成为进了饭店的第一句话。

中国“两大奇茶”你知道吗?


一、蒙顶山茶

众所周知茶叶都是凉性的食品,医生也时常交代胃寒凉的人要少喝茶,特别是不要喝绿茶。而在我国20个产茶的省份中,还真有一个地方所产的茶叶不是凉性的,而是温性的!那就是地处我国西南方的四川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最近刚被国家商标总局授予驰名商标,蒙顶山茶生长于号称中国天漏之地的四川雅安蒙顶山。蒙顶山茶的奇特之处似乎是个难解之谜,据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茶叶属于性寒植物,而唯独蒙顶山所产的茶叶味温性茶,到底是茶叶品种的特殊还是蒙顶山土壤的特殊,至今没有研究机构给出答案,人们只知道蒙顶山茶是中国20个产茶省份中唯一的温性茶,而不知道它的温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温性茶具有其他茶叶所不能匹敌的养生保健功效,古代医学家认为蒙顶山温性茶“主却疾”,即为”可治疗小疾病”的的意思,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蒙顶山温性茶对防癌抗癌还有着独特的功效。因而在养生大潮下,人们对蒙顶山茶珍爱有加,蒙顶山的温性茶成为讲究养生人士的挚爱珍品,蒙顶山茶的神奇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

二、碎铜茶

产于福建省北部山区邵武市境内的一种茶叶——碎铜茶,碎铜茶又名"观星茶"也叫"神仙茶",该茶茶树植株呈灌木型,中叶类,分枝部位低,稀蔬不齐,叶片长,椭园形,叶脉明显,叶缘锯齿细而密,叶色暗绿,芽叶较肥壮,持嫩性强。发芽偏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不到7个月。耕作管理粗放,一般只在春茶前稍作耕锄,不施肥也无修剪与喷药。由于种植稀蔬,管理粗放,采摘期又短,产量甚低,但绿毛茶毫显、味浓、耐泡、质佳,除了具有碎铜功效外,沏上一杯,满屋飘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肺,颊齿留香。省农业厅提出把“碎铜茶”列入2009年野生茶保护盘子,农林大茶学系也有意将“碎铜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工商部门已决定把“碎铜茶”作为省知名品牌进行申报。

“碎铜茶”的名称由来已久,因该茶叶具有“碎铜钱”的功能,只要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里咀嚼片刻,再取一枚洁净的铜钱放入嘴中与茶混嚼一分钟,在吐出的茶渣中便能看到闪闪发光的碎铜,故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经福建省有关部门检测,“碎铜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为2.9,而当地普通茶叶为1;茶多酚含量为46.5,当地普通茶叶仅为15,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普通茶叶。

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从此,这种茶叶就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

这样会毁了你的好茶,不得不知道的泡茶细节!


要是问你会不会泡茶,大家可能要呵呵一笑了,泡茶谁不会,不就跟把大象放进冰箱要几个步骤一样简单嘛!烧水,放茶叶,再倒水,出汤,齐活!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有很多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品饮到某人泡出的一泡好茶,享受之余不禁崇敬有加。而有的人摩拳擦掌想往泡茶台上一坐,却总会被人无情地拉住,顺便再附上一句:“求你了,别把茶毁了。”一时间各种悲愤交加,却始料未及每次和朋友诉苦的时候,太多人表示“我们同病相怜”!

其实仔细分析,其中也是有逻辑的,只是一些细节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泡茶有哪些小诀窍!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哦!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单说普洱茶,不同的普洱冲泡水温都不一样,像班章、易武这样滋味醇厚的古树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释放;冲泡熟茶的水温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后还需要“淋壶”,保持壶温不降,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强、汤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独芽茶,冲泡水温在90℃至95℃即可。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啦!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哪几泡茶是精华?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只有知道这些了,你才算是懂中国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国茶简史,知道了这些才敢说真的懂中国茶!

茶文化贯穿古今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

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

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品茶中的暗语你知道多少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最大的,而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客,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文化,“以茶待客”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暗语,那么你真的懂茶的礼仪吗?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历代泡茶的方式,你知道几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