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包含寓意和想象。西方人把面包夹馅作成三明治,且不论是否好吃,单说思想寓意,那是根本谈不到的。而中国人却可以把月饼象征明月,象征团圆。馒头可以作成桃型、佛手形,可象征长寿,可象征福禄。按理说,饮料无非色彩可变,求象征意义不容易,而中国人却偏以画给各种饮料加进丰富思想。

比如,有人曾一再以“尝醋”为题,作《四子尝醋图》和《三酸图》。前者画的是儒、道、墨、释四家的代表,围着一缸醋,儒家讲究实际,说它是“酸的!”道家从相反相成和事物本原看问题,这醋或为谷物所制,或为红枣所造,因而说是“甜的”!佛家把一切现实都看作苦恼,对现实的一切毫无希望,所以觉得醋是苦的--人来到世上便是受苦。墨家究竟如何评价不得而知。四子出现在一缸醋面前,每个人的语言并无如今之漫画标明,但你可从其神态着意体会,或许于酸甜苦辣之外还能体会出些其他思想。

至于标明《三酸图》者,出于同一题材,并有文人自称“穷酸”的自嘲。一缸醋竟引人生发出对中国几大思想流派的思考,何况茶这种更为飘逸、美好、含蓄的饮料,自然会成为画家笔下更具体、生动的题材。

因此,我们在这里谈论茶画与茶叶学家和茶艺研究者的目的不同。我们所要研究的是茶画中所表现的人,而不是物;是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人的外在体态;是茶画中蕴含的哲理,而不单是自然之美。从这一点出发,我以为,真正艺术价值很高的茶画,还是南宋时期开始出现。在这里,当然要首推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关于这幅画,不少茶人从茶艺角度进行了详细研究,从江茶流行情况,到烹茶器具和方法都论证甚详。但我觉得,许多研究者恰恰忽略了茶画作为艺术作品所产生的主要作用:即对人的描绘和给观赏者所带来的精神鼓舞与巨大感染力。

《茗园赌市图》是首次反映民间俗饮情况的茶画。画中无论老人、妇女、儿童和挑夫、贩夫,都是下层劳动者。但恰恰是在这里,蕴藏着中国茶文化的最积极的精神,即饮茶并不像一些旧文人那样看作避世消闲,而是为了和乐与奋进。《茗园赌市图》的“赌”字与一般的赌大不相同,赌茶,是表现造茶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信,赌中是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宋人钱选仿刘氏之作,把这“赌”中的奥秘揭示得更清楚。

钱氏更突出了“赌茶人”,个个透着友好、微笑乃至豪爽之气。所以,赌茶当然不像钱场赌徒个个是乌眼鸡,恨不得把对方都吞下肝去。也不像酒徒赌酒,瞪着醉眼把世界都看得模糊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感到茶给人的是清醒、愉悦,有胜负的较量,有优劣竞争,有进取心,但并不是你打死我,我戳伤你。而是在斗茶中、饮茶中相互鼓舞着。我想,这正是儒家以茶游艺,寓教于乐的思想体现,也说明中国人之所以重茶德而稍抑酒兴,正是热爱平和、友好、清醒,而不喜欢过于任性和狂躁。一幅茶画,能把茶文化的主旨和一个民族的好尚集于其中,这实在是难得的。而能突破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从平头百姓中寻找这一主题的体现方法则更难能可贵。

扩展阅读

明代茶画的文化特色画


茶画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盛唐时期。茶画发展到明代,已十分成熟,茶画的创作,以反映当时的茶文化思想为主。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所以,明代的茶文化中,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些特点。茶画,作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当然离不开这些特点。

明代画茶画的画家不少,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说起唐伯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想起电影中他临场作画解救相府之情节,令人不能忘怀。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明代一位著名的文人,诗词书画,样样精绝,他的画,充满了浪漫的情调与豪放不羁的风格,但又不是放荡不羁。唐伯虎一生爱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爱茶,喝茶、写茶、画茶,《事茗图》是他茶画中一幅体现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画中,他用自己熟练的山水人物画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苍松、飞泉急瀑。这些景色,或远或近,或显或隐,近者清晰,远者朦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胧之韵。在画的正中,一条溪水弯曲流过,在溪的左岸,几间房屋隐于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云雾缭绕。此景,让人一看,宛如世外桃源。房中,门户大开,一人正在就读,案头置有茶壶、茶盏,品茶就读之意蕴荡然飘出。屋外右边,一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桥中,身后跟着小童,小童手中抱着古琴也许,这又是一个契合自然的茶人。此画左边,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有人说,这是唐伯虎心隐山林品茶就读的生活画,也有人说,这是明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雅士隐居图。《事茗图》,不管是画还是书,都是明代佳品。

如果说,《事茗图》是一种朦胧的意境韵味美,那么,唐伯虎的另一幅茶画《品茶图》,则是清晰美。《品茶图》宛如一幅特写的镜头画。画中一位雅士稳坐于旷野之中,松树之下,他的身边放着茶杯,边品茶边听琴女弹琴。琴女坐姿雅美,弹琴情入曲境。茶童在石后煮茶。此画,人物的画面较大,人物的表情荡然可见。

从唐伯虎的这两幅茶画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画作品,是与明代的茶文化特点紧紧相连的。上面说过,明代的茶艺思想,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爱,和谐共饮。这些意蕴,在两幅茶画中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为什么明代的茶文化主张契合自然?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明代开基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是明代茶文化的倡导与发展者,是自然派茶人的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他失意后,十分厌恶宫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因而,他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隐逸。他在隐逸的道路上,创出了自然派茶道。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失意的文人,开始步入并留恋起此道来。

明代还有另一名著名的画家文徵明,他也画了不少茶画,如《惠山茶会记》、《品茶图》等,画面都是在高山丛林之间,突出一个“隐”字,反映出了当时茶文化契合自然的特点。

明代也有不少茶画,如书斋、庭院品茶,洞房对饮、仕女闺中品茶等等,虽然都反映了明代民间的百姓生活,但这些茶画,与唐伯虎、文徵明的茶画相比,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皆不足为道。唐伯虎、文徵明的茶画,是明代茶画的主流作品,是少有的绝品,在中国茶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中国茶画始于盛唐时期


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是在盛唐时期。中国茶画的出现也大约从这时开始。不过,当时的茶画,只不过是与其他画饮宴、娱乐图画一样,虽反映饮茶内容,但并未形成表现茶特殊本质的艺术作品。陆羽作《茶经》,已经设计茶图,但从其内容看,还是表现烹制过程,以便使人对茶有更多了解,从某种意义上,类似当今新食品的宣传画。但陆羽饮茶集团中有许多诗人、书法家,他们在经常举行的茶会中,作了许多意境美妙的诗词。这便激发了后人的联想,使后来的书画家产生更为深刻的艺术构思。

唐人阎立本所作《肃翼赚兰亭图》,是世界最早的茶画。画中描绘了儒士与僧人共品香茗的场面。左侧两僧一儒,一边谈佛论经,一边等待香茶煮好。右侧一老一少两个仆人,正在认真地煮茶调茗。老者手执茶铛置于风炉之上,正在精心调制。童子捧碗以待,等茶汤烹好以敬献主人。整个画面表情逼真,刻画细腻,反映了一般下层儒士、僧人比较简朴的饮茶方式。这张画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就是茶画不仅要反映烹饮本身的物质生活内容,同时主要是表达某种思想。儒、佛两家以茶论道,这本身便有深刻寓意。所以,烹制放在次位,论茶才是主题。

张萱所绘《明皇和乐图》是一幅宫廷帝王饮茶的图画。画中唐明皇安卧御榻,二人侍从于榻侧,又有二宫女,一人捧茶食,茶具,象是明皇刚吃罢茶令其收具欲去。因茶盘中有水注,故有人认为,此画反映的是唐代早期用散茶冲泡的所谓“淹茶法”。这当然是茶叶学家注意的问题。而从文化学角度,我们更注重画题所表现的“和乐”二字。所以,画家想表达的,还是茶给人带来的安祥和乐。唐代佚名作品《宫乐图》,是描绘宫廷妇女集体饮茶的大场面。宫室中设豪华的长案,案上有茶、有酒,宫人各自手执器乐,案上有大器皿盛着茶汤,又有长勺作分茶之用。宫人皆宽额广颐,美服高髻。坐的是精美的绣座,这个捧碗品饮,那位弹着琵琶或吹着箫管或其他古乐。宫女侍立,猫儿在案下伏卧。从茶艺角度,看出当时茶酒并行不悖的局面,而从思想内容,则主要反映茶在当时与娱乐相结合的场景。唐代茶画,据文献记载还有周fǎng所作《烹茶图》及《烹茶仕女图》,可惜皆轶失难见。

总起来看,唐代是茶画的开拓时期,对烹茶、饮茶具体细节与场面描绘比较具体、细腻,不过所反映的精神内涵尚不够深刻。但它毕竟开辟了茶文化的一个新领域,通过可视的艺术手段,不仅使人们认识茶的功用,而且开始注意其精神感受。

茶联欣赏(三)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

(1)

若能杯酒比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2)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3)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4)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5)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6)

茗外风清移月影﹔

壶过夜静听松涛。

(7)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东坡诗。

(8)

陶潜善饮﹐易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9)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10)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且茶且画


喝茶已有很多个年头了,虽然学习茶艺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茶,却有着执著的爱好。

知道如何选茶,如何识别茶,如何了解一款茶的茶性、特征与泡法。

泡茶有很多讲究,首先就要了解那款茶的茶性,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展示出来,也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享用到,就应注意用哪一种茶壶来泡比较适宜、茶水的比例、需要多大的投茶量、用什么水、水温多高、高冲还是低注、多长时间出汤,等等。当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大致是差不多的。

但不管怎样,泡茶人都需要提壶注水。而要尽量泡好每一道茶,就必须要平心静气,在提壶注水时稳稳地提稳水壶(不管是不锈钢煮水壶,还是瓷质烧水壶,还是铁壶,抑或是银壶红泥紫砂壶等其他壶),这样才能在定点注水或巡回注水或高冲冲泡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动作优雅,这样的情景下,看着美,闻着香,喝着惬意!

整个泡茶的过程应是一个美妙的过程,玻璃杯中绿茶的随性曼舞,如同知音一般的和谐与激荡。茶只有在这时才一展美姿,将多时裹藏的自身点点打开,那或许叫情不自禁,或许叫形骸放浪。雨舒云卷,风披雾腾,茶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茶。而此时的水也随着茶一并舒展,一道释放,因美妙而改变了自身,成一杯清雅而又浓烈的醉。

就是因为这些,也艳羡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李渔的《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林语堂在谈到李渔的《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也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

泡茶、品茶,是需要心静气和的;写字临画,也需要凝神与静气。由茶痴到艳羡,由艳羡到模仿,于是乎,就为臂定手稳,一并爱上了同样应该凝神静气的泡茶和画画!

不承想,在且茶且画的一路上,竟然如我般,有着众多的志同道合者!

幸哉!且茶且画!叶茹

茶诗与茶画


中唐诗人卢仝(约公元795~835年),自号玉川子。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先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从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时的不同感受和情态,故此诗又有《七碗茶歌》之称。

诗中描述诗人收到好友孟谏议差人送来新茶之时,在珍惜喜爱之际,自然想到了新茶采摘与焙制的辛苦,来之不易。关闭柴门,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接着诗人以神乎其神的笔墨,描写了饮茶七碗的感受。

茶对诗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解渴之饮,更能为他创造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而自古以来,诗人与画家的“灵犀”常常是相通的。卢仝的诗,深深打动了宋末元初擅诗的大画家钱选(约公元1239~1299年)。他以笔功柔劲、着色清丽的风格,根据400余年以前卢仝的《七碗茶歌》所描述的意境创作了《卢仝意茶图》,把诗人的千古绝唱再现于画面,形象生动传神。

明代大画家、能诗的丁云鹏(公元1547~1628年),自号圣华居士,他绘了一幅《玉川烹茶图》,把卢仝诗中“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先凝碗面”的煎茶、品茶情景活现于画上。

茶联欣赏(四)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

(1)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2)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3)

茶可清心﹔

酒能乱性。

(4)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5)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春。

(6)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且斟茶。

(7)

酒好能引八方客﹔

茶香可会千里友。

(8)

消愁不用一杯酒﹔

遣兴当喝几碗茶。

(9)

酒可宁心少饮有益﹔

茶能醒脑常喝无妨。

(10)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11)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两个山人。

(12)

看《水许》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13)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品味唐伯虎的茶画


说起唐伯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想起电影中他临场作画解救相府之情节,令人不能忘怀。唐伯虎的画,的确了得,他一生作过不少画,茶画是他画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唐伯虎的茶画,是明代茶画的主作,明代茶画的一绝。

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二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所以,明代的茶文化中,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些特点。茶画,作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当然离不开这些特点。

唐伯虎一生爱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爱茶,喝茶写茶画茶,《事茗图》是他茶画中一幅体现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画中,他用自己熟练的山水人物画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苍松,飞泉急瀑。这些景色,或远或近,或显或隐,近者清晰,远者朦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胧之韵。在画的正中,一条溪水弯曲汩汩流过,在溪的左岸,几间房屋隐于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云雾缭绕。此景,让人一看,宛如世外桃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如何欣赏中国历代茶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