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时所使用的公道杯。原本是叫茶盅。但因为主要用以均匀茶汤、平均分茶。因而也有了“公道杯之名。反而“茶盅的称呼渐渐少用。被人遗忘。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公道杯名字的由来。

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令进贡的艺术珍品“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公道杯的历史

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公道杯使用的正确方法

1、泡茶时。为了保证正常的冲泡次数中所冲泡的茶汤滋味大体一致。避免茶叶长时间浸在水里。使茶汤太苦太浓。应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内。随时分饮。

2、公道杯的容积大小要与壶或盖碗相配。通常公道杯稍大于壶和盖碗。

公道杯使用技巧

1、就低勿高

“高山流水的话。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还会导致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最重要的。是滚烫的茶汤可能会溅出茶杯。烫伤他人。

2、切记不要厚此薄彼

前面说过。公道杯的只要作用。就是均匀茶汤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否则。茶少的人可能就认为你是在轻慢他。此外。还要记住:酒满敬人。茶满欺客。倒茶。七分满就好。

3、及时续杯。保持茶水温度

虽然各种鸡汤常言到: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常用的公道杯有瓷、紫砂、玻璃质地。其中瓷、玻璃质地的公道杯最为常用。

我们致力于推广茶文化。传承茶学思想。弘扬茶道精神。用合一精神“责任、感恩和爱回馈世界。

让真、善、美显现在生活中。

编辑推荐

公道杯的使用正确方法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的酒就会全部漏掉,而这种器具是为了治理贪酒的人;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已经是茶席上重要的器具。

如果用壶泡茶,再倒入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下面将给大家讲解一下公道杯使用的正确方法。

就低勿高

倒茶时高斟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最重要的是滚烫的茶水可能会溅出茶杯烫伤他人。

厚此薄彼

前面说过,公道杯的主要作用,就是均匀茶汤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否则,茶少的人可能就认为你是在轻慢他。此外,还要记住:酒满敬人,茶满欺客。倒茶,七分满就好。

及时续杯

虽然各种鸡汤常言到: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

不可越物

在茶艺表演时,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不仅容易失手碰到茶具,衣袖沾湿,也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

公道杯里的茶汤、茶色一致,浓淡均匀,喝茶的人却能品出不同的冷暖,非茶不同,而是人心差异,做人亦如喝茶,要想喝到相同的茶味,我们要做的不是苛求茶师的技艺,而是要修正自己的分别心,当我们的心已消除抱怨与比较,我们必能品尝到茶的清香,必能感受到茶的温暖,也能体会到茶的公道自在!

茶具中的公道杯有何含义?使用公道杯有什么讲究?


公道杯,闻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的意义便是均匀这第一秒至第五秒间出的茶汤的浓度。

茶具中的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公道杯,闻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的意义便是均匀这第一秒至第五秒间出的茶汤的浓度。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每个人杯中的茶浓淡都不一样。使用公道杯,就是为了均分茶汤,由此也升华到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精品茶具关注:295607215

使用公道杯倒茶有不少礼仪上的讲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拭干底部

公道杯放在茶盘上底部容易沾到水,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保持干爽清洁,避免底部滴水。

高冲低斟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尽量靠近杯子,一方面可以减少香气散失,另一方面避免溅出茶汤。

只倒七分满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只倒七分满已经成为茶人的共识,方便客人拿起茶杯而不会烫手,茶量也正好适合小口慢品。

及时续茶

公道杯中应一直保持有茶的状态,当客人的杯子空了,尽快续上;如果留意到客人杯子中的茶一直没动,就要关心一下客人是否身体不适,或是泡的茶不合胃口。

不能“交叉越物”

倒茶时注意不能“越物、交叉”,所谓“越物”,即手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湿。所谓“交叉”,即用左手给右侧客人倒茶,用右手给左侧的客人倒茶,这样动作幅度过大,身体容易歪斜,会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

所谓“公道”精神,正是由公道杯的功能和特性决定的。

公道杯是茶桌上的其中一件茶具,它的使用方法折射出的礼仪和规范,对于其他茶具也一样适用。

公道杯,有着怎样的意义?


均匀分汤,优选“公道壶”

公道杯,在泡茶品饮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那它为什么叫“公道”呢?今天跟大家聊聊,公道杯的来源和用途意义~

百度百科所讲: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洪武皇帝将之称为“公道杯”,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含义。

但此“公道杯”与如今我们使用的“公道杯”并不是同类的器具。

现代的“公道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台湾传入。

因在用紫砂壶或者盖碗泡茶时,由于注水的先后时间差,都会出现茶汤下层浓上层淡的情况,这样在分茶时,会造成茶汤滋味上的差异。

潮汕功夫茶中会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倒茶手法,来均匀茶汤浓度。但手法上需要泡茶人员灵活把控,才能做到“每一杯的茶汤浓度相同滋味相当”,这无疑是一种技术活。

为了使得茶饮大众化和平民化,“公道壶”的出现恰当合宜。取“公道”二字,寓意分汤均匀,滋味适宜。

小小公道杯的用意

作用一:分汤均匀,茶汤滋味一样

茶汤的浓度是非常影响口感的,茶叶渗出速率不同,内含物质也会不一样,容易造成泡茶器皿里,上层淡而下沉浓。分汤的时候影响每一个茶人的评价。

而经过公道杯的均匀,茶汤浓度趋向一致,每个饮茶人都可以品尝到相同的滋味,体会相同的口感。

作用二:调整茶汤温度,不易烫伤

诸如乌龙茶、普洱生茶等,都需要用沸水激发茶叶内部的物质,让其释放在沸水中。因此,刚冲泡的水温,显然不适合品饮。

茶汤最能品饮出滋味口感的温度,是50℃。这时的温度不会使人烫伤,又不会太冷,影响口感。所以当茶汤从主泡器转移至公道杯时,实际上是一种降温的途径。

作用三:多道合一,平分茶汤

饮茶时多是与亲朋好友相聚,人数难以协调,会出现“一泡茶汤不够分”的情况。公道杯能均匀多道茶汤的浓度,使得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茶汤品饮,挽救即将出现尴尬的场面。(作者:小悦,来源:茶悦日历,

一杯茶里见公道


公道杯用壶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公道杯

用壶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茶道之美,在于令人享受。一场茶事,三两小物,茶气飘散,在这样的意境里喝茶,每一泡茶都有它奇妙的感受。

陶瓷公道杯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这样的思想不仅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生活日常的器物里,比如:公道杯。起初,公道杯是一种特制盛酒用的器物,据说古时人们就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因为用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随着茶人的使用和喜爱,公道杯成为了茶席上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也称茶盅、匀杯。大小合适的片口,也被热衷于用作公道杯使用。茶的冲泡时间非常讲究,茶汤在壶中停留的时间不同,茶汤的口感也会大大的不同。

公道杯的作用主要在于均衡茶汤,将冲泡好的茶汤注入公道,再平均分至每一杯中,使得每一个人品鉴茶汤时,手中的茶汤都是同样的滋味。用公道杯分茶,每只茶杯分到的茶水一样多,以示一视同仁。分至茶杯中,除品尝口感与风味外,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茶末的作用。有的茶叶在冲泡时不宜使用过高的水温,可以将煮沸的水先倒入公道杯中片刻,再注入茶壶,起到降温之效。

公道杯的容量大小应与茶壶、茶杯相配。一般来说,公道杯应大于茶壶、茶杯,大小合适,一手而握。茶汤在倒入公道杯中时不宜过满,以免分饮时烫手。评判公道杯的优劣,要看出水时杯口对水流的控制,断水时的利落程度。好的公道杯该是出水流畅,断水时茶汤丝毫不会顺杯身下流,洒出杯外,真正做到滴水不漏。否则就失去了它原本应该有的意义,让出水如行云流水般随意,做到不扭不转,不急不涩,断水得心应手,操控自如。作为占据大市场的公道杯,陶瓷公道杯的好处在于便于观察汤色以及不易吸附味道。

玻璃公道杯

玻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通透如琉璃,也能璀璨炫目,人人触手可及。玻璃材质公道杯是最常用的公道杯。原因就在于其材质透明,便于观察汤色这一特点。明镜照映花容月貌,玻璃善展茶水汤色。每一道出汤,在爱茶之人眼中都是享受——看茶水在杯中姿彩缤纷,那是一场多么美妙的视觉盛宴。匠人执拗地还原了玻璃最原始的光泽,低调复古。最简洁也最直接地将那份透明、清纯展露,可谓淋漓尽致。

十分简单的造型,符合传统的复古风,它毫无保留的通透与精致,诠释了什么是极致纯美,令人百看不厌,完完全全地呈现出茶汤最真实的色泽。不拘于传统工整器物,随性豪放,绽放别样色彩。虽然每一道扭转痕迹都找不到规律,但每一处细节都极其考究。不刻意的流嘴,与杯身近乎浑然天成,自然和谐,且毫不打扰它的利落出水。采用侧把工艺,使得无论是新手,还是经常喝茶的老茶客都是比较舒服的器形,采用木质把手能很好的隔温,做到不烫手。

锤纹原本是日本金属器物上常见纹理,纹理是间于肌理和纹饰之间不形成具体形象的手法。且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通透茶器的外表似世间宽广,杯壁被捶打的烙印似世间万事。如器,净透的外表上在无数次的捶打间发生变化,每一次的捶打都会有不同的记忆,每一次记忆的叠加都是它成长的过程,当经历过千次的磨练,再回看每一次其实都是新的基点总结再尝试。

一盏公道杯,给疏淡的茶席增添了雅趣。当滚烫的茶汤缓缓注入,公道杯浸润在金黄色的茶汤中,映出一身暖意。杯身线条流畅如水,杯口的弧角毫不含糊,优雅出汤,利落收水。杯中盛入的是茶之心意,映衬的是匠人的精心。它不仅是公道杯,更是一番茶席上滋生雅意的景致。在茶人的孕养下,在茶来茶往间,增添的是岁月的痕迹,凝住的是生命中每一段顺遂的时光。(来源:微茶道,

倒茶要用公道杯,而且要避免这几个倒茶错误!


茶席上。待客礼仪隐藏在细节之中。简简单单一个倒茶。倒得好。宾主尽欢。倒得不好。可能最后不欢而散。主人还觉得莫名其妙。

倒茶最好用公道杯

公道杯。作为茶席上的重要器具。可以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表现出主人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公道杯的作用主要在于均衡茶汤。将冲泡好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再平均分至每一杯中。使得每一个人品鉴茶汤时。手中的茶汤都是同样的滋味。分至茶杯中。除品尝口感与风味外。公道杯同时也可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

有的茶叶在冲泡时不宜使用过高的水温。可以将煮沸的水先倒入公道杯中片刻。再注入茶壶。起到降温之效。

错误一:悬杯高冲

泡茶时可以“悬壶高冲。倒茶时也把公道杯举得高高的。还是烫的茶汤倾泻而下。再“哗地从品茗杯里溅到客人身上。怎么想都很危险吧。

从茶汤本身的角度考虑。这样“高山流水的倒法。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还会导致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所以要让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错误二:厚此薄彼

公道杯。当然要倒得公道。倒茶时这位倒得满满的。那位只沾湿个杯底。茶多的觉得你在茶满欺客。茶倒这么满。整个杯子都是烫的。又不好拿又担心洒;茶少的怀疑你在故意怠慢。所以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此外。倒茶七分满就好。利于品味闻香。观赏杯中汤色。

错误三:不及时续杯

虽然各种鸡汤有言“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

身为主人。还要注意不冷场。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换茶的节奏。让所有客人都感受到细致、温柔的关怀。

错误四:倒个茶。发水灾

主人在泡茶、倒茶时滴水。或者伸手从其他茶具上面穿过。失手碰到茶具、衣袖沾湿。既不美观。弄得整个桌面湿漉漉的。也很不清爽。

给客人倒茶前。先要将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倒茶时实在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整天与茶为伍。茶礼可不能忘。到处的是浓淡均匀的茶汤。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来源:茶可载道。

潘壶的由来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

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墙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闽南人家泡功夫茶自古即为传统,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带,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当地人泡功夫茶大多使用宜兴紫砂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紫砂壶潘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传炉壶的由来


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现存最有名的传炉壶当属原藏于开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大红袍”泥料做制的一把。此壶方圆相济,挺匀有力,色泽红艳,光彩照人,是传炉壶式的经典之作。还有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传炉壶,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宜兴定制,具手法来看也应为俞国良所作。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盖为桥扭。传炉的名称来历又是什么呢?似乎难以考据。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着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麻姑泉酿酒又称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其次,古时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

这些茶具名字全说对的都是高手!


日常炒菜做饭都有锅碗瓢盆组CP,今个儿就来八一八茶叶的CP。

01、日常组队

1.玻璃杯

匹配茶类:来者不拒,好看的嫩茶叶更易匹配成功

活跃场所:社交小能手,出没在各种场所

技能特征:可用于泡与喝,通体透明,将茶叶和颜色展现得明明白白

角色优势:不吸味、易清洗

2.三才杯(俗称“盖碗”)

匹配茶类:任意茶随意泡

活跃场所:茶馆、茶叶店、品茶场所等

技能特征:一技能泡茶、二技能助力喝茶

角色优势:不吸味、散热快、实用、易清洗

3.品茗杯

匹配茶类:任意茶随意装

活跃场所:哪里需要去哪里

技能特征:装茶汤、辅助闻香气

角色优势:小巧易清洗

02、专属CP

1.紫砂壶

匹配茶类:乌龙茶、黑茶、普洱茶

活跃场所:茶馆、茶叶店、品茶场所等

技能特征:泡茶

角色优势:透气性强会吸味,适合被撸(养)(别人撸猫,咱们撸壶)

2.煮茶壶

匹配茶类:老白茶、普洱茶

活跃场所:茶馆、茶叶店、家里

技能特征:煮茶

角色优势:可长时间加热,肚量大,可一次性为多人输出

3、临时组合

1.公道杯

匹配茶类:任意茶随意装

活跃场所:盖碗和紫砂壶活跃的场所

技能特征:装茶汤,中和茶汤浓度,助力分茶汤

角色优势:可帮助看汤色

2.赏茶盒

匹配茶类:任意匹配

活跃场所:茶馆、茶叶店

技能特征:盛放干茶,还助攻投茶量

角色优势:精美多样,可为形状、颜色、香气提供平台

3.茶叶罐

匹配茶类:一对一匹配

活跃场所:茶馆、茶叶店、家里

技能特征:防止茶叶变质,存茶技能杠杠的

角色优势:保鲜性能好,品种多样,小茶叶罐方便取茶,大茶叶罐方便存茶。

“盖碗”泡茶的历史由来及好处


成套完整的饮具,当是明清以来直至现在一直流行的“盖碗”。

唐代由于逐渐普及了饮茶的专用盏,随之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袭,明清以来配以盏盖,始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盏盖碗。用茶盏、盏盖和茶盏托(托住茶盏的小碟)这三位一体的盖碗作饮具有四大好处:

一是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

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

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

四是用盖碗作饮具,保温性更好。

五是用盖碗泡茶,可最大程度上大发挥茶香茶味。

01.茶托

关于盏托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想一法,用腊在碟中作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菜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宋代盏托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多为漆制品。明代后又在盏上加盖,既增加了茶盏的保温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叶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盏的保洁性,可防止尘埃的侵入。品饮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并可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面上的茶叶,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

盖碗泡茶法的好处

中国人喝茶讲究喝热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实用化了。这个茶碗上大下小,盖入碗内喝茶时不易滑落,下面有茶船避免烫到手。

人们一只左手就可以端起茶船,重心平稳,不必揭盖,半张半合,就可以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用杯盖遮挡茶叶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腾出的右手来,可以用茶盖在水面刮动,这叫做翻江倒海,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很科学的。

盖碗泡茶法是一种为节省时间的喝茶法。没有很多讲究的。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它区别于紫砂壶的第一大好处就是:盖碗泡茶泡得多,时间短。另外,盖碗它宜于保温,所以后来各地都流行。

02.盖口

盖碗可以控制盖口的大小,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茶汤沥尽,叶底又一目了然,它不添加什么、也不隐去什么,这些都是盖碗的好处。紫砂用好了,确实可以出神入化,但必须要熟知每把壶的壶性,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甚至一款茶,局限太大。便宜的盖碗几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但是好的盖碗可不比紫砂便宜。精品瓷器一样有悠久历史和精彩文化。

细说盖碗泡茶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

03.茶器

其中,自有道理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

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质量会下降而色败香散。

盖碗饮茶小结

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茶道六君子分别叫什么名字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茶具算作是茶文化的半壁江山,一点儿也不为过。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茶具算作是茶文化的半壁江山,一点儿也不为过。

喝茶不仅仅是品茗,更是一个心、茶和谐的过程。茶具便是这个过程中最感官的部分。茶具之美,不在于其价格的高低,而在于与茶搭配的恰到好处,以及其中含蓄的寓意。

茶道六用

茶道六用也称茶道六君子,是对以茶筒归拢的茶针、茶夹、茶匙、茶则、茶漏六件泡茶工具的合称。茶道是指汉族采茶,造茶,煮茶,饮茶的技艺和方式。

茶针:防止堵塞,疏通壶嘴

茶夹:防烫、卫生,夹取品茗杯

茶匙:拨取茶叶,从茶荷或茶罐中

茶则:量取干茶,从茶罐中

茶漏:防止茶叶溢出,扩大壶口面积

茶筒:茶钥、茶则、茶漏,盛放茶针、茶夹

选择与使用

木制茶道六用古朴大方,与茶香相映成趣。茶道六用是泡茶时的辅助工具,为整个泡茶过程雅观、讲究提供方便。

选择时,可凭个人喜好。取放茶道六用时,不可手持或触摸到用具接触茶的部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公道杯名字的由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