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思,明末清初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陶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二十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杯底叶小损,微破。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复以鄙请,为此杯加一外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定。遂为之记略,兼扬其绝艺,以光于陶史为二美。此杯为项圣思传世之作,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属饮茶类器具。

该紫砂桃形杯,由杯和座组合而成,胎质细腻,色红润,为宜兴窑烧造,通高8.4厘米,杯高7.0厘米,口径10.5厘米。它以连枝切开的交桃作杯,内外壁平整乌润,整个杯将桃的枝、叶、果有机相联。桃子丰硕肥大;与杯柄相连的枝干,古老苍劲,盘屈连叉,蕴含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之意。参差扶疏的大小桃叶,紧贴杯壁,显得意气风发。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了活力。而稍稍伸出的叶端、小桃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个支撑点,使桃形杯稳定在底座上,桃杯外沿下,还刻有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诗句,署名圣思”,并钤圣思所作”阴文小印一枚。

蟠桃乃传说中的仙桃,吃了可长生不老。历代多以蟠桃寓意长寿,成为绘画题材中常见的吉祥图案。这种认识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在出土或传世文物中也有不少桃形酒器,如1982年12月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银器窖藏中,出土的七件蟠桃银杯形状与项圣思桃形紫砂杯相似,以枝叶衬托桃杯,结合巧妙自然,既美观又实用,皆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cy260.COm

这件饮具以桃作杯,丰富了想象力。加之此杯集诗词、书法、雕塑、篆刻于一体,用此杯饮茶,还能使人获得精神的升华。

 

小编推荐

紫砂壶细节赏析之壶嘴壶底


壶嘴:也称之为“流”,是影响出水的重要因素。

壶嘴分为直流和弯流。直流分为炮流和剑流,弯流分为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

壶嘴在与壶体连接上,处理时可分为“明接”、“暗接”两种方法。

方器较多用“明接”处理,利索大方。

而圆器则多用“暗接”处理,与壶身浑然一体,且有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壶嘴的细节处理,一是看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是否过渡自然,没有脂泥涂抹的痕迹;二是最外缘的处理是否精细。

壶底

壶底: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

一捺底:制作省工省时,漂亮的一捺底,线条柔和,光净整洁且均匀对称,一气呵成,无毛糙感。

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形制拙朴,手法简单,茶壶安置也最稳妥。

钉足: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

无论是哪一种壶底,让壶站得稳稳当当是首要目的。

紫砂壶的每个部件都凝聚匠心,制壶人需要精心去考究,不断去尝试,才能将各个部位协调融合成一个整体,一把好壶也由此诞生。

狄夕明的紫砂艺术


走进狄夕明的“云扬斋”,宛若走进一方紫砂艺术的天地。那些千姿百态的紫砂壶折射出主人的壶艺修养和文化创意,无不充盈着紫砂的特质、文化的灵魂和寓意的情趣。

宜兴紫砂壶自明清成熟以来,已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中国民族工艺品,富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狄夕明的壶艺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传统而不失新潮,通俗而又高雅,显示出他对紫砂壶创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作品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中,彰显砂壶内在格调和品位的崇高。

狄夕明从喜爱书画到钟情紫砂,是他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生命的重要组成。他在紫砂学艺过程中,临摹古人、前辈和大师作品时,注意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营造壶艺新作。他的原创之作“龙首壶”,虽然也是以龙为题材,张扬龙的崇拜的艺术作品,但是是以新的形态释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朱泥制作成圆润饱满的壶身,壶嘴、壶把设计成抽象的龙首和龙尾,嵌盖上的壶钮是一颗硕大的铺砂红珠,金色砂粒仿佛“游龙戏珠”的光芒。还有陶刻的五爪游龙,或是腾越于天际,或是潜藏深泽,那神秘与奇异,增添了作品寓意性和情趣感,给人以怡性悦情的享受。

在狄夕明曾在《言为心声,艺为心形》的短文中透露心声:“吾居阳羡,常窥艺人制壶,深有情恋,情有所爱,小加研寻,有会心处。”他还认为:“对技外之学养,文化之契合,自然之体察,生命之体悟,感知舍而弃之,非艺人之举。”所以,他的紫砂艺术之路始终渗溢着恬淡与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创作情感,并把真情和实意投向紫砂壶的创作,力求好作品问世。俗话说:“自然生花器,简约蕴光华。”在紫砂壶的艺术领域不断探求的狄夕明,钟爱于光器的造型设计,那简单凝练、线条丰腴的艺术语言,是男人大而化之的性格再现。其实在狄夕明看来,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以紫砂壶的形象再生。

说到紫砂壶的造型,狄夕明对自己是绝对的苛求完美,这是他与生俱来对美的偏爱。即使是传统的器形,都可以有新的解构。一件“石瓢提梁”、一件“牛盖莲子”、一件“仿古”都是他依据自己的眼光,慢慢修饰,慢慢雕琢,最后成型。作品的每一个新的变化都是他来自于生活、观察、思考的沉淀。他认为,紫砂壶是一种艺术品,也是对生活、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追求。在艺术范围中,实际上精神内容决定着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形式。

狄夕明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例如他的“鼎顶如意”,摹古法,施新意,创作而成。壶有三足似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壶钮塑成桥型的“如意”,形象地演绎出“鼎顶如意”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它的品位,它的寓意让人一览无余。

狄夕明宠爱紫砂壶的传统造型。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洗礼,而不灭灼灼其华的一定是经典。在实践中他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为曾经的经典作品融入新鲜的元素,祈盼成为新的经典之作。他的“葫芦提梁”、“紫金炉”、“功德圆满”组壶等都是在器形与陶刻的交融中包容美学的韵味,蕴蓄象征的含义。这种形意相依,气韵生动的艺术个性,可以作为狄夕明紫砂壶艺术的注脚。

“云扬斋”留给的印象是深刻的。狄夕明的紫砂壶创作构思,是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在感悟中施艺。他的作品之所以诱人和感人,是因为来自自然,发自内心。也许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明项圣思紫砂桃形杯赏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