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产生是普洱茶产业化的一个里程碑似的开端。至今对“人工渥堆”工艺和原理的研究仍然不够,一切的工作都不应停留在相互抄袭粗浅研究工作结论的阶段,真正需要的是搞清茶叶物质成分与菌群作用的关系,分清有害菌与益生菌的种类和生长条件,按人们的意愿工业化的、清洁级的生产普洱茶。

形而下的喝茶方法是把普洱茶当保健品;形而上的喝茶方法是把普洱茶当艺术,前者追求的是健康,后者追求的是境界。

对普洱茶品质的评鉴有科学的客观标准和文化的主观标准,两种标准可以并行不悖。科学是实证的学问,它的观点必须有证据来支持;文化是主观的意见,它的观点可以立足于主观的意识。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的部分要从科学钓角度来认识,主观的部分要从文化的角度来把握。

普洱茶源自不同区域的茶箐,成品又分成生茶和熟茶两大品系,而各厂家工艺制程上都有很大差异,再经存放的时间、地点、温度、湿度、容氧量的变化,再加上后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和菌群组配不同,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科学和文化的多个角度去不断探讨。一直以来关于普洱茶的认识与争论,无不贯穿在科学与文化之中,又无不迷乱在科学与文化之间。不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普洱茶的原理与知识就会走向盲从、迷信和谬误;而不从文化的角度去提升普洱茶的内涵,就必然会走向封闭、狭隘和机械。

茶叶的品种、栽培、采摘与加工,普洱茶的生产与储存,对茶叶所合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属于科学的范畴;而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的演变,包括包装、品饮、评判和流行方式就穿越科学走向了文化的领域。下面就普洱茶原料的科学分析、生产与加工的科学认识、品饮的不同文化、鉴定的不同标准四个方面去做一点探讨,以便分清科学与文化在发展普洱茶产业进程中的交叉点与界线。

一、普洱茶原料的科学认识:乔木茶与灌木茶的再分析说乔木茶比灌木茶好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看法,在市场上乔木茶总比灌木茶贵,其依据是:乔木茶生态,不含有害农药,最重要的是乔木茶口感好,所谓清甜回甘,苦涩味低等。有人为此做了乔木茶和灌木茶的物质成分测定,认为乔木茶物质成分的含量普遍比灌木茶要高,并以此来论证乔木茶比灌木茶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乔木茶比灌木茶好只是海派普洱茶人的一种观点,并无科学根据,他们也作了两种茶叶的物质成份分析,认为两种茶叶物质含量各有千秋,不能认定乔木茶就比灌木茶好,并认为乔木茶比灌木茶的提法无异于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家们多年来进行品种选育的结果,也否定了政府对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以及云抗14号、云抗10号、云抗43号等国家良种的推广工作。

所谓乔木灌木说穿了只是茶树大点小点而已,乔木从学术上讲就是有独立主干,树高3米以上的树,乔木茶叶底薄大而柔软,叶柄细长,叶片少齿或无齿,嫩叶无毛或少毛,口感淡雅;而灌木茶无独立主干,分枝较多,树冠矮小,通常不超过3米,叶底粗短质地较硬,叶柄粗短,叶沿锯齿明显,嫩叶多毛口感浓烈等。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赞成乔木茶和灌木茶物质含量各有千秋的观点,并对乔木茶叶物质含量普遍高于灌木茶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用什么地方的乔木茶,又用什么地方的灌木茶做试验才是关键。任何学过《植物生理学》的人都知道植物的营养器管是根和叶,根部吸收水份和各种矿物质,叶子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碳源转化成糖源和其它各种次生代谢产物,茶叶里所含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就是茶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咖啡碱、可可碱等生物碱是茶叶里的苦味物质,而茶多酚、儿茶素是茶叶里的涩味物质。咖啡碱与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结合物让茶汤醇厚鲜爽,这是优质茶叶的表现。普洱茶的品质跟茶叶中所含物质成分的多少成正比。普洱茶的各种口感与香味来自于微生物对茶叶中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和糖类物质的分解,其中,无论是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降解还是氨基酸降解,以及多糖类氧化降解,都能释放各种香气物质,例如,释放出具有樟香及陈香味的物质n-壬醛(n-Monanal)、氧化芳樟醇(I、Ⅱ)(LinaloolOxidtI、Ⅱ)、以及n-癸醛(n-Decanal)、芳樟醇(Linalool)、1-乙基-2-甲酰基吡咯(l-Ethyl-2-Formylphyol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等。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茶树吸收了樟树叶散发出的樟香而储存在叶片中。”或者说:“茶树的根会与樟树的根在地下交错生长,而使茶叶具有了樟香。”这种说法就象是说,只要给茶树浇大粪,茶叶就会吸收大粪散发出的氨气而产生屎臭一样的可笑。

我们认为用何种茶叶原料做普洱茶,主要是看茶叶内物质成分含量的多少和比例,物质成分多,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就多,就更能形成滋味丰富的茶品,而不同品种的茶树不同产地的原料所含的物质成分的多少是形成普洱茶千滋百味的物质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来谈乔木茶好还是灌木茶好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说来,乔木茶混杂在热带阔叶林中,与其它速生树种相比其生长速度和争夺阳光的能力是较弱的,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其物质成份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是不可能比台地灌木茶多,这也是为什么台地灌木茶涩味重的原因,我们说乔木茶口感好是因为我们是在喝新制的生茶,如果我们等这些生茶陈化十年后再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赞成这种说法:“喝新制的普洱生茶时不是在喝普洱茶,而是在喝一种近似于绿茶的普洱茶的原料”,我们喝这类茶时,要么是为了清热降火,要么是衡量一下这些茶是否有存放的价值,以新茶的口感来界定哪种茶叶好是喝绿茶的概念而不是喝普洱茶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苦涩味重的茶品才有后发酵的价值,否则强调做普洱茶需用云南大叶种茶还有什么意义呢?

Cy260.com精选阅读

赵汝碧先生与普洱茶


赵汝碧先生,是在普洱茶故乡勐海县闻着茶叶芳香长大成才的著名中年茶人。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读中学时的“学工学农”活动中,就与当时驻扎勐遮乡景真茶山指导茶叶种植、老茶园改造的县“多经”办(茶叶产业办)主任、著名茶叶专家曾云荣认识,由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赵汝碧于1982年自云南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毕业到《西双版纳报》做记者,先后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等职;1991年春,调《云南日报》社任驻西双版纳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至今。同时,他于1993年起连任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任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客座教授等。

凭着对西双版纳和古茶区各族人民的热爱,对普洱茶及茶文化的执着追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古茶山考察、云南普洱茶历史文化的研究,普洱茶传统加工技艺、特色普洱茶产品的开发,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成为西双版纳乃至全省的著名茶人和普洱茶文化专家。

赵汝壁先生会见哥德堡豪船长彼得·卡林并赠送普洱茶

1993年4月10日至18日,云南省茶业协会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西双版纳国际茶王节”,他任组委会成员兼宣传文化组组长,用2个月时间踏访了云南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当年州内的20余家大小茶叶加工厂,寻访老茶农、传统手工技艺制茶人,收集了一些珍贵文物,拍摄了大量古六大茶山茶马古镇、古道、古茶庄、石碑等历史古迹和古茶树、古茶园、茶园及制茶生产图片,利用所收集的历史文物、作坊工具实物和图片,与现任省茶叶科研所党委副书记石兆祥一同筹办了“国内第一个普洱茶文化展览”、手工绘制了现代第一副“古六大茶山”地图。当时,他就提出了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是普洱茶“发祥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源头的论点。

2002年6月下旬,2002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业协会联合主办,赵汝碧任组委会成员、会议副秘书长、宣传组长,期间,他举办了有80余幅介绍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茶文化和古茶山照片的个人《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展》,使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了解。其中部分图片被云南省茶协会选送到马来西亚首届茶博会上展出。期间,与著名茶人苏方华、曾云荣一道动议,促成了有中、日、韩、马来西亚和港台地区21位茶叶专家学者、茶人参加的首次“普洱茶”定义专题蹉商、研讨会的举行,形成了“普洱茶”定义的纪要,为以后普洱茶定义的确定、有关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探讨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4年3月至7月,他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西双版纳历史上规模最大、科目最多的全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工作,并任普查资料汇总、报告编写小组组长,经过两个月紧张的资料整理、普查报告编撰和图表绘制等,完成了长达8万字的《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报告》,同年11月,被西双版纳州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州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又主编出版了《历览西双版纳古茶山》一书(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成为人们了解版纳古茶区茶叶发展历史和民族茶文化的工具性书籍。他承担了由张俊、陈宏伟编著的《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一书的策划、编审任务。十余年来,他在《云南日报》、《云南茶叶》、《云南民族茶文化》等报刊发表了《普洱茶,抖落尘埃现现辉煌》、《古茶树资源是普洱茶发展的“活化石”》、《普洱茶热的冷思考》等十多篇论文、调查报告,近百篇茶叶产业方面的新闻稿件。他还参与了《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材料起草、审改工作。

他还注重普洱茶产品加工技艺学习实践和新特产品开发,兼任了勐海云海茶厂、泰瑞茶行的顾问,参与开发出了“布朗山陈醇”七子饼茶(砖茶)、“那卡王”青饼等特色产品,在广州茶博会和首届全国茶艺师联宜会精品普洱茶评比中获得优质品奖和银奖;2006年春,与茶厂合作独创特制的“西双版纳古茶山12星”经典普洱,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文化气息浓,被称为西双版纳12古茶山的古乔木“样标”茶,成为省内外普洱茶爱好者品赏、收藏的珍品;2007年春,新创的“瑞贡天下”生、熟“至尊普洱”饼茶,一上市即受到消费者青睐。爱新觉罗毓•松石(清末代亲王、中国故宫博物院书画院副院长)品了此茶后称,这茶香气浓、滋味好,并欣然题赠了“天赐瑞草,天下共享”的墨宝。

赵波:聊茶记,普洱茶PK功夫茶


喜欢,和老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也喜欢,和陌生人一起品茗闲聊。

正如平日里听歌。

有时候,喜欢单曲循环,一遍一遍品味熟悉的旋律和声音。

有时候,喜欢随机播放,听一听各种知道或不知道、喜欢或不喜欢的歌曲,感动于偶然发现的意外惊喜。

那些突然蹦出的好听的新歌,就像生活中偶然相遇的新朋友。

这些突然出现的有缘人,说着一口带着各地乡音的普通话,讲着天南海北的事,就像在封闭的墙上突然凿了一扇窗,窗外是五湖四海的风景。

这位朋友来自广东,汕头人。

云南人遇见广东人,话题自然就聊到了普洱茶和功夫茶。

普洱茶流行的原因,我认为一个是健康,一个是品味,朋友说。

我点头赞成。身边喝普洱茶的朋友,大致分属两大门派。

“实用派”看中。每次喝茶,都是三个人。”

“为什么是三个人?”我更好奇了,如果两个朋友见面,刚好找不到第三个人,难道就不能喝茶了吗?喝功夫茶和打麻将一样,必须人数够了才能进行吗?

“因为只有三个杯子。”

“那人不够或人多了怎么办?”

“哎呀,反正我们那里的习惯,就是三个人一起喝。一边喝茶,一边吹牛。”

朋友来自汕头潮阳区,说起话来一口地道的广东腔。来自功夫茶发源地的人,却说不清楚功夫茶的名堂,哈哈,真有意思。

不过他接下来的话,却立马让我羞愧难当。

“泡功夫茶很有讲究。先用茶壶从空中转一圈,把茶水冲到三个杯子里面,这叫‘关公巡城’。然后把茶壶在每个杯子上点一下,把剩余茶水倒完,这叫‘韩信三点兵’。”

好个“关公巡城”、“韩信三点兵”!

简短的几个字,既形象生动的勾绘出泡制功夫茶的动作要领,又巧妙的传递出潮州人对历史人物的喜好和豪放爽朗的个性!

“可以用红酒杯来鉴赏普洱茶的汤色。”“云南的普洱茶都是大叶种茶。好的普洱茶冲泡完后,展开茶渣,还是一片完整的叶子了。”“普洱茶是地道的时间味道,玩的是茶叶里面微生物转化的灵感。”……

对于普洱茶,根据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也可以滔滔不绝讲出很多,但是很失败,我在大脑里百度了很多遍,也搜索不到“关公巡城”、“韩信三点兵”这样绝妙的典故和词语!

刚刚还在嘲笑潮汕人不懂功夫茶,现在轮到我脸红了。

云南人讲不出自家普洱茶的典故和妙语。

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是云南的骄傲。外地人一讲起云南,就会想到普洱茶。可惜身边还是有很多像我一样对普洱茶知之甚少的云南人。喜欢普洱茶的人中,中年人偏多,年轻人偏少。普洱茶的厂家很多,能让人一说到普洱茶就能想起来的品牌却不多。普洱茶有优雅的身形、温润的口感、最具中国风的古典气质,却缺少中国风的典故和诗文。这也许是普洱茶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缺憾吧。

普洱茶,云南人尚欠你一句好诗文!

禅煮赵州茶


禅门修行,最重视的方法是“坐禅观心”。它要求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排除所有的杂念,长时间专注于一境,以期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导入禅悟之目的。禅修打坐最大的障碍是嗜睡昏沉和杂念掉举,而饮茶则具有去杂生精,清心凝神的功效。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去念,心安体和。所以,吃茶素来为禅林所提倡,

宋代时,饮茶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在热衷感官趣味的同时,更是钟情于茶艺、茶道,茶禅相依的三昧旨趣,禅宗寺院吃茶并非如世间人闲来无事,消磨时光。一般只要法堂前的茶鼓敲响时,僧人们便都要到指定处去吃茶;凡要招待尊客长老时,也要敲茶鼓集众陪茶。可以这样说,“寺院茶”已是一种在一般念经修行之外的特殊修行方式。

据史载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二次上任间,曾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净慈寺的谦师特地前来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东坡品此茶中极品,妙乎一心,作《送南屏谦师》一首,欣然答谢: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多在深山云雾之中,即有野生之茶树,也宜于一般茶树的种植,赵州柏林禅寺也因一句“吃茶去”而千古流传。赵州古佛从谂禅师在柏林禅寺的佛法问答,于吃茶的禅语机锋中寓于了佛法的三昧妙道,也显示了修行人高深的见地。

自从“赵州茶”成为千古禅门公案之后,后世因参究“赵州吃茶去”而大彻大悟者,实是大有人在。有禅诗道:“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可见禅与茶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份上了。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赵州茶平常味


各位茶友、各位道友、各位朋友:

清明时节,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在五叶堂前,忆可亭下,通过茶会的形式来怀念师父。我们的师父慧公上人,离开我们将近两年了。在2013年的谷雨时节,他老人家非常地洒脱,说走就走,这种禅者的风范,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强大的影响力。

今天,我们通过茶会的形式来怀念师父,把师父“生活禅”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通过茶来给我们加油,给我们加强动力。看过各位茶艺师的表演,诵过老和尚的诗偈,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喝这杯茶一样,有不同的体会。从禅宗来讲,禅是不立文字的,是不可言说的,但是,还是能通过一种形式来启发大家的。我想,这个茶也应该是这样的。

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指月录》,柏林寺有一个大厅叫“指月楼”,为什么叫“指月”呢?如果说我们不知道天上的月亮,要通过手指,可以因指见月。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茶,来因茶见道。茶是清净的、是清新的。茶的味,可以使我们安住下来,在安住的过程中,来把握、来进取,那么所谓的悟道也应该是在这个地方给我们启发。所谓明心见性,心,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的状态,心是念念不停的,有善念、有恶念,就好像茶一样,有红茶,有绿茶。那么这个心的善念和恶念是它的相——相状、表相,那么心的性是什么呢?茶有红茶,有绿茶,它是它的味,也是它的相,那么它的性是什么呢?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品茶,也要来悟性,那么这个性怎么悟呢?要说难以表述,但是只能通过一种启发、启迪的形式、比喻的形式让大家来因指见月。因茶悟道,就是在这种平净的、清净的、祥和的状态之下,把它延续、展开。

我们也讲平常心是道,赵州禅师的开悟就跟平常心是道有直接的关系。平,就是清净的,跟我们的茶味是一致的。那么茶呢?从字意上来讲就是保持的、平衡的、平稳延续的,所以如果我们能把茶的这种状态保持下去就可以不离道。

有一个故事说日本的一个禅师,有客人来了,这个禅师就吩咐侍者说:“你去取茶粉去,用茶粉泡茶来接待客人。”大家知道,我们在宋朝以前喝茶都是喝的茶粉,到现在就简化了,但是,在日本还是喝茶粉的。那么这个侍者就去找茶粉,结果没找到,茶粉喝完了。侍者回来就对师父说:“师父,没有茶粉了怎么办?怎么接待客人?”师父说:“没茶粉,面粉也可以呀!”那么,禅师就用面粉泡茶来接待客人。如果我们能体会到面粉泡的茶也有这种清净、清凉、清雅、清和,那么同样它也是道。

刚才就说红茶有红茶的味,绿茶有绿茶的味,那么赵州茶是什么味呢?赵州茶就是平常心的味。这个心是平静的,是清雅的,如果能保持,能延续,这就是道。所以,净土宗讲一心不乱,禅宗讲明心见性,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念一句佛号,不是念一句就结束了,而是要依此延续下去。那么延续下去的状态又是什么呢?我记得有一次在柏林寺问禅寮,那一天,师父接待客人非常多,从早上一直接待到中午,中午吃完午饭还有客人,快上晚课的时候还有客人来。客人还没有到,我就希望让师父休息一下。师父平时的精力是很充沛的,他的精神总是那样的饱满,但是,已经接待了一天的客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感到非常疲劳了,估计师父也应该是疲劳的。于是,我就对师父说:“快上晚课了,还有客人来怎么办?”师父说:“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呀!”其实,师父的心就是清净、清雅的,它在平的前提下保持常,就是平常。

我们拥有了平常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能够有求必应,来者不拒。我们修道的作用就是要“觉悟人生”,同时来“奉献人生”。我们通过喝茶来悟道,然后就以奉献的精神来各做各的事。通过今天的禅茶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师父的理念,在提升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方面,师父首先强调我们个人的品德,通过修道喝茶,来提高我们个人的品德,然后落实到家庭的美德,再普及到社会的公德,作为我们出家人,我们还要提升自己修道的道德。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要提高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我们出家人要来提高个人的修道道德。

阿弥陀佛!

谢春生课堂:普洱茶的价值跟保留


普洱茶按形状分类:分为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贡茶等形状普洱茶按发酵工艺分类:分为生茶和熟茶。

起源:《艺术贸易》杂志7月刊

近年来,普洱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云南省大叶种古树“山头”原料茶价钱一直攀升。个别有名村寨古树茶春季毛茶每公斤从数十元、数百元或者数千元一路攀升到上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开端涉足普洱茶的收藏。那么,普洱茶到底有着怎么的价值?

产地和分类

普洱茶是在以云南省必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由发酵、加工造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主要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六大茶山高海拔地段生长的乔木大叶种茶为主,特殊是以勐海、镇远、景迈、易武、景东、景谷、南糯山、布郎山等地的古茶山多少百年以上古树茶为优。

按形状:分为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贡茶等外形。

按发酵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以合乎,都以取舍具备透气性但又不完整无氧状况下的条件为佳,如竹篓、竹筐,陶缸、陶罐等。生茶储藏最好抉择温湿度适中、通风条件好的地下室,岩洞也是储藏普洱茶的一种合适场合,但要有迷信根据,做好温湿度把持体系设计并设专人进行登记和相干数据的察看调控与记载,信阳有哪些好的胰腺癌医院。

北宋皇帝赵佶与茶


赵佶,是北宋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腐朽而黑暗。可是他精于书画,通晓百艺术,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赵佶和和南唐李煜一样,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赵佶不仅工书画、精百艺,他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他在位的时候,以帝王之尊,编著了一篇《茶论》。此文被后人称为《大观茶论》。一个皇帝,以御笔著茶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皇帝尚且评茶论具,群臣也就趋之若骛,一时间,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纷纷效仿,以烹茶品茗为时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样来品茶、煮茶、论茶,甚至是斗茶。

这斗茶始于唐代,兴在宋朝。唐时称之为“茗战”,宋代时叫“斗茶”。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就是这样个本属于民间的赛事,却被赵佶引人宫中,乐此不疲地玩起来。对于斗茶,他在《大观茶论·序》里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默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荚之精,争鉴裁之别。”在大规模的斗茶比赛中,最终胜出的茶,就成为贡茶了。这样一来,在徽宗时代,斗茶之风日益盛行,产茶和制茶的工艺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向朝廷贡茶的品种和名目也繁多起来。当时在武夷山,有一个御茶园,里面的贡茶品种,就多达五十余种。

在宋代,还流行一种茶事游艺,叫做“分茶”。赵佶在《延福宫曲宴记》里,记述了分茶的过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赵佶皇帝的《大观茶论》,写得很详细,也很具体,该文有序言、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辩、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等手九个方面。一个深居皇宫的国君,不仅把茶事弄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加以论述,这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帝王中,实在是空前的。

赵佶对于茶的论述,精辟而又通俗,比如他在《大观茶论·香》里,是这样写的:“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而压之,及千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或蒸气如桃人夹杂,则其气酸烈而恶。”

茶之三德 禅煮赵州茶


禅门修行,最重视的方法是“坐禅观心”。它要求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排除所有的杂念,长时间专注于一境,以期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导入禅悟之目的。禅修打坐最大的障碍是嗜睡昏沉和杂念掉举,而饮茶则具有去杂生精,清心凝神的功效。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去念,心安体和。所以,吃茶素来为禅林所提倡,

宋代时,饮茶技艺发展到一个高峰,在热衷感官趣味的同时,更是钟情于茶艺、茶道,茶禅相依的三昧旨趣,禅宗寺院吃茶并非如世间人闲来无事,消磨时光。一般只要法堂前的茶鼓敲响时,僧人们便都要到指定处去吃茶;凡要招待尊客长老时,也要敲茶鼓集众陪茶。可以这样说,“寺院茶”已是一种在一般念经修行之外的特殊修行方式。

据史载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二次上任间,曾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净慈寺的谦师特地前来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东坡品此茶中极品,妙乎一心,作《送南屏谦师》一首,欣然答谢: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名刹多位于名山,名山多在深山云雾之中,即有野生之茶树,也宜于一般茶树的种植,赵州柏林禅寺也因一句“吃茶去”而千古流传。赵州古佛从谂禅师在柏林禅寺的佛法问答,于吃茶的禅语机锋中寓于了佛法的三昧妙道,也显示了修行人高深的见地。

自从“赵州茶”成为千古禅门公案之后,后世因参究“赵州吃茶去”而大彻大悟者,实是大有人在。有禅诗道:“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可见禅与茶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份儿上了。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吴疆:普洱茶产业升级不是“炸金花”


现在炒茶市场一塌糊涂,存茶市场基本饱和,那么,这二者参与所谓金融创新的动力不大,也可以说明参与现在普洱茶期货(或现货)交易的积极性不够。

普洱茶每次跌倒,都有人出来喊产业要升级。

茶叶行业几千年来其实运作情况差不多,都是定性为农产品,其交易模式大多数趋同,即为茶农,加工厂,经销商,消费者这样的线路。其间,无非是通路的长与短的问题,或者是通路的布点不同而已。

比如电商与实体店,其实不过是架设的具体道具不一,一个把通路放到网络,一个把通路放到实体。

说实话,这样的产业要怎么升级呢?

从实体到电商就叫升级吗?肯定不是。

茶叶喝新,唯有近几年来普洱喝老,这就带出来一个产业链,普洱茶不仅仅是通路可以赚钱,仓储也可以赚钱,仓储可以赚钱就相当于起到了一定的增值作用。

就此而言,普洱茶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的。

也许这样说不准确,但是,事实是十年前你去菜市场买点小菜,买点肉,10元钱就可以了,而现在买同样的小菜和肉类则要100元,不是说蔬菜也增值了,而是成本增加了。

换算到普洱茶,就是十年以后的普洱茶给了你增值的感觉,其实是说明耐存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保值功能。

比如房子,比如白酒,比如今天我们说的普洱茶。

普洱茶耐存储,至于能存放多久,科学没有定论。至少,普洱茶现在并不一定完全接受科学的说法,比如越陈越香,那是一百年呢?还是五十年呢?其实,这道理如同中国人做菜,盐少许,配料少许的做法一样。

普洱茶有时候就是一种文化,不一定科学,却可能暗合某种道理。

这也算普洱茶的一种最大的特质,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的附加值——普洱茶的金融属性。

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这个话题有点大,但是,任何行业的发展能插上金融的翅膀是一定能让产业的规模变得庞大,从而量变带来质变,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一个具体的产业模式,或者说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普洱茶的期货交易模式,或者说是普洱茶的现货交易模式,其名称不同,具体的交易模式趋同。

无非是厂家入场挂牌,炒家入场买涨或买跌,这与传统的模式大相径庭。

传统的模式是在线下通过经销商到消费者这样的模式,也就是一种贩卖,即使是网络销售,也同样是贩卖而已,就算是炒茶,也就是一种击鼓传花,都谈不上与金融业沾边的事情。

而现在的普洱茶交易模式,改变了以往一种产品的固定单价,买的人多,加价的人就多。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厂家都是规模性交易,并且交割给客户,那么,就意味着厂家有可能把后几年的利润提前到今天来实现。这和股票的道理相同。

如果是可以买跌,那其实就等于与厂家去对赌。如果是交易平台收购,那就是等于和平台对赌。

这就是我说的“炸金花”模式,等于是赌钱而已。

当然,如果是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实现普洱茶的大宗交易,肯定是能实现产业的升级的。但是,实际情况有待考察。

我们先来简短分析一下普洱茶的实际市场情况。

普洱茶的市场分为消费市场,存茶市场,炒茶市场。

消费市场自然不必多说,逐年都有增长,消费群体也较为分散。

存茶市场集中于华南一带,甚至可以说集中于东莞市场。

炒茶市场集中于华南,也可以说集中于芳村市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消耗量(我们把厂家到市场的销售都计算为消耗)与存茶市场、炒茶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倒比例,前者消耗量远远大于消费市场。

这就可以说明一个情况,存茶市场和炒茶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群体在操作,这两者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

现在炒茶市场一塌糊涂,存茶市场基本饱和,那么,这二者参与所谓金融创新的动力不大,也可以说明参与现在普洱茶期货(或现货)交易的积极性不够。

主力市场、主力人口没有参与动力,那么,这种模式的参与者能吸引什么群体呢?

是股市、期货交易原有的群体?

这些群体对普洱茶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呢?

其实,这样的模式不新鲜,几年前即已经产生,我也曾经非常肯定这样的模式,毕竟,一个行业要升级,是需要试错的。

但是,这个模式就只是一个赚钱的模式,谈不上产业升级的模式,只不过是相关部门告诉大家,你们莫“炸金花”啦,那是非法的,我给你们搞个合法的地方“炸金花”。

事实上的运作情况即是如此,因为这与普洱茶消费群体就根本不一样。

当然,模式可以变通,也可以努力向厂家到消费者这样的直通车模式去走,只是,这个产业本来就传统,要砸掉经销商,要砸掉原有的专业程度高的藏家,恐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赵力生:普洱茶产业的理论前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