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手机,点开大众点评等手机APP,按星级评比就可以进行选择要去哪里喝茶。”生活在都市的你,也许经常按照此类方法去咖啡厅,去酒店,去餐馆。但不久之后,传承千年的中国茶馆也可以这样被你选择。

近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华东地区评审工作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举行。继四川省星级茶馆首评工作后,该评审工作引起了全国茶馆业界的高度共鸣和响应,诸多茶馆业者称中国茶馆将进入“星时代’”。

据了解,2014年,中国商务部正式颁布《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规定茶馆等级划分依据及标识、等级划分要求及评定、划分基本条件、等级评定和管理原则,适用于正式营业的茶馆。

作为《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的执行单位,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于2015年4月30日起正式启动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并于6月24日至27日完成中国首期星级茶馆四川站的评审工作,7月18日起,开启华东区评审。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将依据商务部去年发布的《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按照茶馆企业规模、设备设施、技术力量、茶叶及茶水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等,对全国正式营业的茶馆打分评级,所有茶馆将划分为五个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倪闻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馆多是自身摸索,经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茶馆的地域性特征明显。现阶段,相比于咖啡、酒吧等行业,茶馆业的标准化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整体较为凌乱。

“商务部的标准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国茶馆业进行管理。国标是最低、最基础的标准,之后的省标,市标都会高于国标,标准的推出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将提升消费者识别力,引领茶馆业未来健康发展。”倪闻说道。

倪闻也表示,商务部标准也不是强制性的,如若强制会对庞大却又发展参差不齐的茶馆业造成冲击。“首批星级茶馆也就几百家,但是这几百家是从无到有,将起到标杆作用撬动行业“裂变”。”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期星级茶馆评审的第二站,本次华东地区评审将严格执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邀请相关权威专家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首期全国星级茶馆评审工作的首站选择四川,第二站华东地区始于杭州,地域的选择上颇有深意。

倪闻对此认为,茶馆在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目前四川茶馆数量多,杭州茶楼文化兴盛。“2000年左右,杭州就有名茶楼的评选,杭州茶馆的经营管理,服务培训等实践通过放大整合也成为全国茶馆标准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四川还是杭州还是北京,中国各地区对茶馆的理解不同,茶馆对自身个性化的保护也很强调,目前申报评选的茶馆数量不是很多,但评审不是评比,标准化评审中严肃,严谨以及规范是第一,目前是以质取胜,标杆引领,层层推进。”倪闻说道。

茶,在亚洲以及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千年以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展现。此次,中国茶馆标准的颁布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不仅将推进中国茶馆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轨迹,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亦意义深远。

“中国的茶文化将因为星级茶馆的存在而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根据标准,星级茶馆对于茶空间、茶馆环境、茶艺师、茶艺演绎台等等文化要素也有一定的要求。是否常规化操作也成为后期星级茶馆发展的一个抓手,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倪闻说道。

对于中国茶馆的未来发展,深耕茶业20余年的倪闻有自己的希冀。“茶馆的星级标准化可以让茶馆获得更强的经营能力,消费认可与行业尊重。其实践过程中有疑难有快慢,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希望企业及机构能融入并助推中国茶馆的健康发展。”(完)

Cy260.com精选阅读

中国茶馆的四大“茶门”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陶沙、五福茶艺馆等等大品牌,都属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建筑风格,木圈椅、红缎面、吊兰悠长地从身边滑落。最为惊艳的是处处可见的木雕饰品,可尽是“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把“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茶道文化。潮汕“功夫茶”,名扬海内外。功夫茶从选茶、泡茶功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用水取自山泉,榄核为炭火,用小扇煮开的水甘甜醇美,味道醇正。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十二万五千多家茶馆,从业人数达到二百五十多万人,已然成为中国休闲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茶馆业对于各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古代茶馆的发展历史


茶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百姓休闲消遣的大众场所,代表着我国传统地文化特色。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名称。而茶馆这个名词,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

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煮茶出卖的店铺。

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城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画面。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十分讲究,据《梦梁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馆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

宋代茶馆多称为“茶坊”,也有叫“茶肆”、“茶楼”的。元代时一般茶馆称“茶房”,也有叫“茶坊”、“茶店”的。明清茶馆更为发展,城市乡村,到处都有。“茶馆”的名称明代才出现,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一书中就有关于“茶馆”的记载。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饮茶方法的改进,明代城市里的茶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茶馆不仅遍布城乡,其数量之多,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据记载,清代北京有茶馆30多家,上海有茶馆60多家。清代的茶馆经营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以卖茶为主,也有的兼营点心,茶食、烟酒,还有的兼营说书和演唱。北方多见于大鼓书和评书,南方则偏重评话和讲唱兼用的弹词,一直延续到现代。

现在,我国各地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四川人喜爱在茶馆里饮茶的风俗是全国出名的。可以说,四川茶馆甲天下,而成都茶馆又甲四川。成都的公园都有茶馆,一般都设在最佳景点,品茗观景,其乐融融。成都有一种比较高雅的茶馆,名曰文化茶馆。不仅是喝茶品茗之处,也是文化娱乐场所,人们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四川清音、巴山名歌或是京剧清唱。江南,尤其是江、浙、沪一带,茶馆、茶座也相当兴盛。像扬州富春茶社、成都春兰茶社、北京老舍茶馆等,都是闻名国内外的。

南昌新旧茶馆百年文化变更


作为产茶大省的江西,茶文化源远流长,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馆也是遍布大街小巷。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旧时江南一带,南昌茶铺最多,新中国成立前南昌茶铺有200余家,仅船山路就有3座四五百人规模的大茶铺,令人叹为观止。

古时江南南昌茶铺最多

南昌的茶馆,自唐始,已有千载的历史,古时江南一代,属南昌茶馆最多,且许多茶馆的规模都非常大。北京人、四川人多称茶馆为“茶园”,广东人称之为“茶楼”,海南人称之为“茶店”,闽南及潮汕人称之为“茶桌子”,而南昌人则称之为“茶铺”。

以旧南昌“七门”为基本框架的老南昌城,在民国时辖区人口近二十万,属于中等城镇。可是这区区二十万人口的城镇,居然存在着200余家大大小小的茶馆。总的来说,城外茶馆多于城内,巷弄茶馆多于大街。茶馆主要分布地为:今八一大桥一带、今中山桥一带、今绳金塔一带以及船山路、象山南路、王家巷(今西湖商厦)一带、箩巷(今万寿宫一带)、洋船码头(今三眼井一带)等。较著名的有船山路上的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三大茶馆。这三大茶馆相隔不远,每家都设四五百个座位。靠闹市区的有:德春园、春园阁大茶楼。靠东靠北还有福裕春、万茶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大茶楼。另外还有中山路的青莲阁、福兴楼、四季春,子固路的黄一层楼、进贤门外的福星楼、高桥的福寿楼。

南昌的老茶铺,新中国成立后仍为数不少。之后,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短缺的影响大多倒闭。上世纪70年代,在王家巷、洋船码头、民德路、八一大桥等地还有数十家,至上世纪90年代,亦销声匿迹。

老茶铺分高中低三档

老南昌的茶铺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的环境很好,装潢考究,一般为两至三层楼,且楼上都设雅座,以茶为主兼卖小吃,同时有清音、曲艺、琴棋等活动。中档的多为木质二层楼建筑,与老南昌民居大抵无异。楼内采光条件不佳,通风条件也不是很好。装潢上一般为木板墙,以青石板铺地,柜台设在一楼,茶桌为八仙桌,四周佐以高脚条凳,卫生条件良好。低档的南昌人唤作“茶店”,设备更加简陋,面积更加狭小。

茶铺每天上午八时左右开门,一会儿便有三三两两的茶客提着鸟笼或两手空空逍遥而来。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一般情况下每家茶铺都能满座。时至正午,茶足话尽,人们纷纷回家吃午饭。下午三时,也就是午觉时间过后,一部分茶客又来光顾。晚上十时开始准备打烊。南昌的茶铺一般实行早午晚三巡。早巡也就是南昌人所谓的“过茶”,生意是全天最火的。午巡和晚巡生意则不如早巡,并且需要重新记价。茶铺的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男性。老人们,清晨开始泡茶铺,时将正午,便回家吃饭午休,下午仍有一部分人来泡茶铺,另外一大部分奔赴澡堂。旧时有谚云“早上人包水,下午水包人”,就是老人们一天休闲生活的最好写照。

茶客走进茶铺,跑堂伙计便会迎上来招呼客人坐定,待客人点定所要的茶及茶点后,伙计会拿来一只带盖托的瓷茶碗和一双供客人夹取茶点的筷子,另外,还会带来茶点。然后,伙计会一手掀杯盖,一手执茶壶,将壶倾斜,热水顺着嘴管射出,射入茶碗,一射即准,一准即满,不多不少,滴水不漏。有时伙计还会耍出如“高山流水”、“苏秦背剑”、“童子吹笛”之类的花样以悦茶客。茶铺里的茶壶,主要分长嘴壶和冲壶两种,长嘴壶与四川茶园的长嘴壶大抵无异。而冲壶则为短嘴,锡制,置于堂中炉灶的烟孔上或是由跑堂伙计提在手中。

受南昌附近茶产地的产茶品种影响(婺源云雾、遂川狗牯脑、井冈翠绿等),茶铺几乎只供应绿茶,鲜见乌龙、红茶之类。而且,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大都为中下等,南昌人谓为“香片”。若客人需要龙井、雀舌等高档茶,则要另外收费。一般的茶客,都是点一碗五分钱的茶(上世纪70年代市价),茶金可谓相当低廉。

茶客大多为聊天听书

茶客们在茶铺除享用“清茶细点”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聊天,也就是南昌方言中所谓的“谈讬”或“撬牙膏”,聊天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如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市场物价、稗官野史等。除了这些闲聊海侃之外,茶铺也是茶客们商定晚辈婚姻大事,调解民事纠纷的经常去处。因此,茶铺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婚姻介绍所”和“民间法庭”的角色。另外,茶铺也是人们洽谈生意,联系劳工的场所。同时社会上的各个“江湖帮会”,也经常在茶铺沟通信息、传递指令、协调关系等。但归根结底茶铺里还是老人居多。

聊天之外,茶客们还兼顾听书。这里所说的书,主要有两类,一为用南昌方言演绎的评书,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与北派评书差不多。另一种,叫“南昌道情”。所谓“道情”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清末传入南昌城。表演时,老艺人独坐茶铺一角,右手执一小棍,左手带道情筒夹带一面铜钹。在拍道情筒的同时,用右手小棍敲打筒和铜钹,此所谓“一打三响”,堪称一绝。

此外,打纸牌、下棋也是茶铺中老人常见的休闲内容。客人饮罢结账后,跑堂伙计高声吆喝,其大意如此:“哦!楼上几号茶桌哟!某某客人结了账哦!香片某碗某角哟!点某碗某角哦!一共几碗几角哦!手中把子小账在外,欢迎客人下次再来。”这样几嗓喊来,无论身边客人还是楼下记账的老板娘都能够对茶金情况清楚明了。

新派茶馆文化正萌芽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南昌开始出现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由相关部门协办的“茶艺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现代气息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散布于豫章城的大街小巷,南昌的新派茶馆文化也随之形成。

如今,走在南昌城的街头弄里,林林总总的茶馆时不时地映入眼帘。“茶铺”二字,虽然还能在南昌方言中觅得其踪,但是,茶馆门口各色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上,却多见得“茶馆”、“茶艺馆”、“茶道馆”、“茶坊”、“茶室”、“茶吧”之类的词汇。也有略带诗气,如“听雨轩”、“悠竹轩”等。这些风格迥异的名称,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各个茶馆经营内容的取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茶楼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为茶艺馆,茶桌、茶具都十分考究,大厅内常以古筝一类的清音为背景音乐,每天定期举行茶艺表演和其他与茶文化有关的事宜,其价位相对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社会中高层人士,主要消费内容为饮茶、欣赏茶艺表演、洽谈业务、聊天等;二为西化茶楼,此类茶楼格调尽显欧陆古典风情,室内装潢高档华丽,室内背景音乐以萨克斯曲之类的轻音乐为主,茶楼不仅提供各种品质的茶水,也有咖啡、牛奶、红酒、糕点等多种食物;三为一般茶楼,格调多以中式为主,西式为辅,背景音乐以轻音乐为主,主要经营茶水,高中低档茶以及功夫茶具,一应俱全,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青年,茶楼内环境较差,打牌者众多;四为综合型茶楼,不仅喝茶,还提供餐饮、棋牌、KTV等综合服务,形成“吃喝玩乐一条龙”。

目前,南昌出现了一些会员制茶楼,装修古典,有评弹说书也有字画欣赏出售,但消费不低,它们正在逐步复古南昌茶铺文化。

安徽合肥首家茶馆式剧场开业 天津名流茶馆助阵首演


安徽省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15日开门迎客,天津著名相声团队“名流茶馆”亮相助阵首演,来自中国“曲艺之乡”的津味相声引爆合肥平民文化市场,展示“哏”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津名流茶馆成立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天津相声茶馆。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其老茶馆、原生态的演出也成为全国相声院团学习的典范。

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先生夫人胡絜清,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相声名家马三立先生亲笔题写“名流茶馆”的匾额,老舍夫人胡絜清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

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被誉为“最具津派相声相声风格的演艺团队”。骆玉笙、马三立、尚长荣、苏文茂、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献艺。

长期以来,名流茶馆坚守津门,为天津观众奉献了许多欢乐。近年,该团体受到全国平民娱乐场所的瞩目和邀约,开始尝试走出天津,传播津味相声。2015年春节期间,受上海梅花节的邀请,名流茶馆入驻进行了长达月逾的演出,轰动沪上。

此次亮相安徽合肥,亦是受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之邀演出。罍街是合肥市传承传统文化、复现城市记忆的地标性特色街区。而罍街茶馆是包河区滨湖集团为市民打造的又一文化休闲新去处。其与天津名流茶馆以及合肥演艺集团合作,让市民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到相声、庐剧、黄梅戏、话剧等多元文化表演。

罍街茶馆负责人、合肥滨投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锐锋介绍,罍街茶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合肥最大的也是第一家茶馆式剧场,弥补了合肥文化产业市场相关空白。此次能邀请天津著名的名流茶馆驻场演出,开展安徽天津曲艺互动交流活动,对于合肥市平民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将是一次积极的推动。

“名流茶馆走出天津,在安徽试水演出,既能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也能锻炼演员,感受各地的风情文化。”天津名流茶馆总经理于承艳表示,近年,相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很多变革,名流茶馆在对百年笑声传承的同时也在创新,积极地走出去,走向全国,服务于全国,服务于平民。

据悉,罍街茶馆7月17日将迎来首场正式演出,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天津曲艺专场,一直到8月2日。届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也将亮相演出。

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

五花八门的茶馆及取名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民国时期,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称之为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供生意人集会牟利、手艺人待雇的清茶馆,亦有供高级流氓聚会议事的茶馆。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光顾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颐指气使的达官贵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无所不有。茶馆内发生的各类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茶馆出现以后,不论其店家大小,招牌不可没有。开茶馆办茶楼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因此,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56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可是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1个字或2个字,甚至3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比如:玉壶春茶社、兴隆轩茶楼、天福聚茶座、义顺茶馆等等。

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

至于一些文化人开设的茶社,其店名招牌自然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了。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的,取名“文明雅集”,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环境布置一洗俗尘,茶具清洁雅致,因而所来茶客都是些斯文中人。

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除在大学任教,创办“说文出版社”外,在1943年冬还开了一家茶楼,叫“聚贤楼”,茶客大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像郭沫若就是它的常客。但就“聚贤楼”而言,是不能一目了然知道它就是茶社。

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上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如坐落在南京城西、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内就有一间“胜棋楼茶社”。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一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死后追赐中山王)下棋之处,徐达与明太祖下棋时赢了皇帝,并将棋子在棋盘布成“万岁”字形,朱元璋大喜,遂将此楼赐给徐达,取名“胜棋楼”。开在这里的茶馆即以此命名。南京夫子庙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热闹区,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河中画舫荡漾,真是“长留画幅天地间”。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为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北京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花园,坐落在其中的茶社店名自然不落俗套,分别取名“双虹榭”、“漪澜堂”、“道宁斋”……江苏镇江东郊(今梦溪广场)有个梦溪茶园,因此处原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住所梦溪园而得名。

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的“仝羽春茶馆”,把唐代的卢仝、陆羽两位嗜茶名家的名字合而为一作为店名,且十分贴切自然。南京路上的易安居茶馆取自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称“陆羽茶室”。香港德辅道横街上也有一家叫“陆羽茶室”的茶馆。

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载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民国前期,大资本家黄楚九(艾罗补脑汁就是他搞出来的)在上海新新舞台的屋顶开了一家茶社,名“楼外楼”,这取名既写实,亦是取自南宋士子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北京有个“马思远”茶馆,“马思远”乃是一出戏名。也有用近代人的书名为店名的,如南京虎距北路有一家茶馆兼饭店的,取名“朝花夕拾”茶餐厅。这“朝花夕拾”乃取自鲁迅的文集名。

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著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

也有以店主姓名加吉祥如意一类字词作为店名的,如马聚兴茶馆、聂顺兴茶馆;或直接以店主姓为店名的,魏家茶馆、鲁记茶馆、石记茶馆。不过一般说来,这类茶馆规模都不是很大,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这类人中的老年人。民国时期南京的此类茶馆基本集中于城南和城北一带。

至于乡野山村的许多茶馆干脆无名。有趣的是北京天桥有家“王八茶馆”,店主姓王,排行老八,故名。

春节期间多数茶馆选择歇业 带餐茶馆销售火爆


1月25日至2月1日的百度输入法大数据显示,茶是国民最喜欢谈论的年货。茶叶的输入热度指数高达1212万次,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牛羊肉。春节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茶店、茶馆总结得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类茶馆更受欢迎。

“茶馆春节营不营业?”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并不成立,因为大多数茶馆在春节期间门庭若市。春节假期,记者对部分清茶馆和带餐饮和棋牌功能的茶馆进行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带餐饮的茶馆节日期间更受欢迎,大部分清茶馆选择春节歇业。

原因有三点:第一,体恤员工,希望他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年;第二,过年期间员工工资翻番,成本过高;第三,2015年茶馆生意难做,与往年相比营业额较少,没必要春节再营业。

广东聚缘堂茶文化会馆总经理王进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聚缘堂选择不营业,第一,春节作为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希望全体员工能与家人团聚共欢。作为一个清茶馆的主人来说,注重的也是让茶馆像个家,让大家感到人文关怀与和谐共存理念,当然就是自己也要好好享受春节的欢乐气氛;第二,平时茶馆以服务、产品质量来面对大众,每年都是放假8天已经形成惯例,顾客也就形成习惯性了;第三,作为真正的清茶馆,大都市广州春节期间出城率较高,节日期间除了饭馆吃饭的人比较多,其他场所较为清闲,这也是茶馆放假的原因。”

北京品清轩茶艺馆总经理李小慧告诉记者:“品清轩茶艺馆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四歇业,正月初五照常营业。不开门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店里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小,过年员工流动性也大,他们希望可以和家人团聚过年;第二,碍于今年茶行业整体的经济状况,茶馆业经营状况没有往年好,所以选择歇业;第三,往年春节期间员工工资要翻番,也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在我观察,北京地区茶馆春节期间大部分都歇业。”

老舍茶馆常务副总经理唐波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老舍茶馆照常营业,并且营业额是平日的两倍。原因显而易见,在春节期间,老舍茶馆有戏曲演出、相声表演,也有餐饮等,北京市民的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会选择到我们茶馆。”

浙江杭州湖畔居茶楼总经理楼明告诉记者:“湖畔居茶楼大年三十没有营业,初二正常营业。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基本爆满,餐饮很受欢迎。粗略统计了一下,从初二到初六收入5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多。”

对此,中国茶叶零售实战讲师戴高诺告诉记者:“2015年,茶行业的两大关键词是‘生意难做’和‘互联网+’,茶馆茶店在‘系统提升赢利力’的基础上,做好‘盈利模式多元化、经营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后,春节对于他们来说,将变为一个维护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良好时机,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利润和销量’双指标。”

借助春节,打一副“情感营销”牌,为老顾客、新顾客提供一个具有浓厚“春节文化气息”的价值服务,不仅能加深茶馆、茶店与顾客的关系,而且能实现产品销售,这远比单纯产品促销的效果更好、更有意义、更长远。

四川茶馆甲天下 成都茶馆甲四川


人们常言:“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到了成都,不能不到茶馆走走。因为那里最能体现成都人的闲适生活,现代的气息与古朴的民风在那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去年,我有幸到成都一游。成都有句老话:“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当你漫步于蓉城的大街小巷时,你就可以发现此话一点不假。林立的高中低档的茶铺、茶楼、茶坊给这个现代化都市增添了几分雅致闲适的神韵。再一看那店名,“漱泉”、“闲居”“东篱”“听音阁”……,颇有隐士的闲云野鹤之趣,又有雅士的行云流水之势,让我疑心作家都到这里开了茶铺。一个叫“枕流”的茶馆更让我拍案叫绝,此名取意于《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据说高士孙子荆欲归隐,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却误说为“当枕流漱石”。王反诘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辩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此茶馆本身临小溪而开,以此名,真是既风雅,又别致,让人不由感叹主人的匠心。

踱进茶馆,但见竹榻藤椅,小巧致,古风犹存,坐上去柔软舒适,最宜闭目养神喝闲茶。茶馆里的“堂馆”(北方人称“茶博士”)应声而至,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待一桌茶客落座后,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壶走过来,左手五指分开,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托,一挥手,丁当连声,茶具各自就位,紫铜壶犹如赤龙吐水,一翻一盖,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桌上不洒一滴,充分体现了茶道“精华均匀”的精神,好的东西,共同享受,同时又展示了堂倌精湛的技艺。欣赏这一沏茶过程是一种享受。低头品茶时,发现茶具也很雅致,三件一套。有茶碗、茶盖、茶托,而外地的茶馆,其茶具多为壶和杯。造型上大下小的茶碗,易于茶叶的冲转和浸泡深透;茶盖既可控制水温,又可用其搅和茶叶,饮茶时阻挡浮叶入口;茶托有端碗不烫手、茶溢不湿衣的妙处。想不到,其中的奥妙这么多!

茶馆里,不少人在摆龙门阵,有些老人在逗鸟。在一些名茶馆里,还设有四川民间曲艺专场,能欣赏到大鼓书和金钱以及诙谐的现代“散打”剧种。坐在荣馆里,我也学着成都人那样,优哉游哉,左手端茶托,右手揭茶盖,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听鸟鸣。真是舌品茶味,鼻嗅茶香,暖胃涤肠,清心醒脾,心旷神怡。偶尔问及邻人:“喝茶有什么好处?”原本以为会得到一些处理膳食方面的知识,谁知他答曰:“茶里有‘禅’”。我不禁惊叹于成都人茶文化的普及与深入。茶神合一,正是茶道之精神的真义,茶文化的市民化正反映出成都人成熟的心智和旷达的人生观。

我很想再到成都。坐在茶馆中,静静地享受那一切。用四川话向堂倌说:“来一碗盖碗茶!”然后,静静地品味这份清香,这份闲适。

茶俗:茶馆与饮茶


当子女离开了家庭出外工作和结婚后,他们就较少探望自己的家人。故此,祖父母也就很少和孙儿见面。前往茶楼品茗就成了家庭相聚的一个重要活动。每逄星期天,中式茶楼常常满座,特别当人们庆祝节日时。这个现象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

根据中国古典典籍,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叫茗铺。

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张岱所着《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清代茶馆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场所。京师茶馆,列长茶案,可以自己带茶叶,可以提鸟笼,入座买水。乾隆末年江南有河滨茶馆、卖茶、瓜子、糖果、春卷、烧卖、水饺子。上海茶馆最早出现在同治初年,“丽水台”茶楼,楼高三层。到了光绪丙子上海有了广东茶楼,卖茶和各种小吃,早茶卖鱼生粥,午茶有点心、蒸粉果;夜茶有莲子粥、杏仁露。不久上海还出现东洋茶馆。苏州茶馆、除去喝茶、品尝点心外,还可以欣赏苏州评弹和说书;北方茶馆有说书、相声。

当代,源自台湾的茶艺馆开创了新一代休闲娱乐场所的先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艺馆已经从台湾开始,进入到大陆各省市及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与之前的茶馆不同的是,茶艺馆里面一般仅提供茶艺服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客人面前进行茶艺的表演,而不提供其他饮食服务。对茶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得茶艺馆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从而提升其消费品味。

茶事、茶馆的话剧与电影


随着我国戏剧事业发展,戏剧舞台上也出现了一批以茶事、茶馆为背景的话剧与电影,着名的有老舍先生的《茶馆》、《嘉鹊茶歌》等。

《茶馆》是我国着名作家老舍的力作,全剧以旧时北京裕泰茶馆为场地,通过茶馆在先生不同三个时代的兴衰及剧中人物的遭遇,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和黑暗。此话剧在国内久演不衰,在巴黎献演以后,还轰动了法国和整个西欧。同时,茶在世界各国的戏剧中,也早已有反映。例如1692年英国剧作家索逊在《妻的宽恕》一剧中,就特地插进了茶会的场面。英国剧作《双重买卖人》和《七副面具下的爱》,也都有不少饮茶及有关茶事的情节。

再如荷兰1701年就上演的《茶迷贵妇人》,至今在欧洲有些国家,仍作为古典戏出现在舞台上。至于东邻日本,在他们的影视中,饮茶、茶道的情节,随处可见,还创作了《吟公主》这样以茶道为主要线索的电影。

《吟公主》讲的日本茶道示师千利休反对权贵丰臣秀吉黩武扩张,最后以身殉道的故事。其主要宣传的,也即是要人们热爱平和、尊长敬友和清心寡欲的所谓“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馆的星级标准化 中国茶馆走进“星时代”》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