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大技术创新助推普洱茶升级

近年来,以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着力普洱茶全产业链开发,系统解决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项目推广应用至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5.85亿元,助力云南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茶类,也是高原特色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但过去作坊式生产、清洁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加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以来,在云南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下,该研究团队实施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开展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在普洱茶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

在多年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选育出适合进行生态化种植的优质茶树品种“普茶1号”和“普茶2号”,因具有良好的抗虫性和抗逆性,在全省多个产茶州市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07.95万亩。开发“茶菌复合生态种植”等多个适合云南茶园特点的生态化茶树栽培技术,改善了茶园土壤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和质量。在项目的带动下,6.9万亩生态茶园获得中国或欧盟有机茶园认证,生态茶园推广应用228.77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85亿元。

在普洱茶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创新中,该研究团队将远程控制、设备互联等技术与普洱茶生产过程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以普洱茶自动发酵机为代表的系列加工装备,实现了生产的清洁化和自动化,普洱茶生产周期从60天缩短至35天,相关设备推广应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79亿元。

此外,研究团队根据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地理特征和树龄长短等,制备出普洱茶生茶、熟茶各三个等级、三种型制的标准样,形成了《云南普洱茶标准实物样说明》,填补了普洱茶标准领域“有文字、无实物标准”的空白,为规范行业生产、稳定普洱茶等级质量、消费者识

CY260.com扩展阅读

互联网助推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助推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在昆举办2015年迎新春第一次会员双月活动日。会上举行了茶叶商业模式论坛、茶艺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新春联欢文艺演出。会上提出互联网思维助推云茶实现转型升级、华丽蜕变,逐步适应“新常态、新思路、新发展”的战略布局。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以及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王兴原、成都龙和国际茶城总经理覃中显及300余名茶界人士参会。

商业模式论坛主讲内容既有分析茶叶新商业模式及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思维,还包括制约云茶市场发展的科学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云茶品质提升和产品创新、助力云茶流通产业大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大都认为网络购物给实体店带来了空前压力,茶商应该借助互联网打造新兴平台,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据介绍,长期以来,云南省作为茶叶大省,却由于茶产业开发及品牌打造滞后,产品同质化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弱等,导致云南毛茶价格列全国倒数第二,仅为全国平均单价的一半;成品茶价格为全国平均价的36%,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云茶急需转型升级,用新思路助推云茶新发展。

陈勋儒说:“云南茶商应利用互联网促进云茶流通,促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云茶有着云南特有的气候、土壤和优良的生态条件;有着独特的云南大叶种和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有着成熟的特殊加工工艺;有着良好的品牌;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坚持稳定的质量,完善而讲诚信的营销平台和网络,云茶产业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因为它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所以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工具来为云茶产业服务是必须思考的紧迫问题。不管怎样,“求真”是根本,将我们的茶产品做实做优,确保其价有所值,确保其饮用安全是基础。其次是扩大消费群体,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饮茶后获得健康的体魄,消费者决定着云茶产业的发展,必须取信于消费者,消费者至上是促进消费的立足点。要争取更多的互联网用户成为云茶客户,并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通过网络空间实现茶产品生产和消费者的互联互通,这是云茶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利用好先进的各种渠道做实产品,加快流通,促进消费,云茶产业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 看蓝铁熟茶如何左右开弓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看蓝铁熟茶如何左右开弓

随着近些年“熟茶热”的不断升温,熟茶受众品饮消耗需求愈趋多元化、精品化,不断驱动着很多茶企的熟茶创新。

好的产品,要从源头做起。2012年,润元昌率先提出“春茶发酵的熟茶”这一产品战略,坚持全线熟茶产品采用“春茶发酵的熟茶”的定位,此后,每一款熟茶产品都是以此为基础标准的。如今,“春茶发酵的熟茶”无疑已成为了让人提起润元昌就会想到的代表性名片。

离地发酵、山泉水发酵、新时代铁饼、手撕饼、体验式营销…….都是我们这些年做的创新小尝试,大受市场好评,而此次即将上市的蓝铁会有什么不一样等着我们呢?

技术篇|“润活”发酵,让熟茶更有润感,更有活性

蓝铁,采用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润活发酵技术”发酵,通过“富氧发酵”、“加压发酵”等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充分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度,减少鲜爽物质损耗,更大程度保持茶叶活性,更有润感,更有活性。

富氧和加压发酵是与润元昌之前活性发酵的不同之处:

●“富氧发酵”,针对传统普洱熟茶加工发酵过程中的供氧不足,发酵程度不均匀等问题,采用通过向堆子中导入通气管和缩短翻堆解块的时间,促进茶叶酶促反应,有效减少鲜爽物质的损耗,更多地保留活性。

●“加压发酵”,用特制的棉布将堆子进行覆盖包裹,配合全方位均衡加压技术,较大限度地破碎茶叶细胞壁,提高茶叶内含物的释放渗出。

让熟茶也有老生茶的享受感

老生茶意味着好茶、时光之茶,是老茶鬼的心头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生茶无论从口感及茶性都不是那么轻易地能被接受,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品饮老生茶。

然而老茶也意味着时间成本很高,熟茶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茶的不足。正常发酵的熟茶,现饮舒适度确实比生茶高得多,但往往与老生茶的口感千差万别,很难满足喜饮老生茶的那一批茶客。

为了更加贴近老生茶的口感,蓝铁采用了偏生发酵,这需要发酵师傅对发酵程度的恰如其分地把控,才能让蓝铁既具备熟茶清晰可辨的特征,又具老生茶风骨,不至于陷入生熟不分的尴尬。

产品篇|新时代铁饼熟茶

铁饼形态,茶条与茶条之间紧密相贴,蓝铁无泥鳅边的外形,线条干净利落,视觉上给人更简约轻盈之感,舍弃了传统铁饼的乳钉塑造,外形更具时代感。不过,蓝铁可并不轻哦,不具窝心的它掂起来质感十足。

铁饼的诞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无需布袋,直接靠机械压力便直接压制成饼,用料大多不那么讲究;再者,传统铁饼由于当时技术和生产条件有限,压制后紧实硬如铁,撬茶困难,转化慢;

润元昌首款润活专利发酵技术新品——蓝铁,将精彩亮相广州春季茶博会。润元昌独创压饼技术,原料选用内质丰厚的春茶,压制松紧适中,是对传统铁饼工艺的再创新和改良,从营养价值、冲泡、后期转化都更符合现代普洱茶的需求。

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


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

4月14日,记者从“魅力彩云南·特色云系列”之人文云茶篇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5年,云南农业大学与龙润集团共同创建了全球首个普洱茶学院,目前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普洱茶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开发相关功能性茶产品。

云南农业大学1972年开办茶学专业,2005年11月19日,依托茶学专业的特色优势,云南农业大学与龙润集团共同创建了全球首个普洱茶学院,同时还成立“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目前学院有教育部普洱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普洱茶研究院、茶学实验中心等研究平台。

据了解,目前,由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牵头开展普洱茶的应用基础性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开发相关功能性茶产品,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发现了茶解化疗药物毒性的机理,并开发出了相应的产品,经动物实验和小范围肿瘤患者试用证明,在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对改善化疗效果和化疗过程给肿瘤病人造成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发现,以茶为主的食品来源的配方还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激素分泌,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更年期主要症状。

据介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以茶为媒先后与英、法、日、韩、泰等国家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特色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承担“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茶叶”、“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云南普洱茶特殊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酶组成与来源的蛋白质组研究”、“普洱茶茶褐素和细胞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普洱茶因子调节细胞受体信号反应的研究”等国家、省、部教学科研项目30余项。

同时,普洱茶学院还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优势,开展了普洱茶标准的制定、古茶树资源考察、云南有机茶叶技术规范标准茶园的建设及机采示范等,从“山头到茶杯”的全产业链的科技文化推广等工作,在云南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人才和技术支撑的引领作用。

“茶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我们要立足云南得天独厚的茶树种质资源优势和茶产业特色,培养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重要产业链上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召开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召开

6月17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在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1楼会议室召开。梧州市科技局局长曹垂龙、副调研员黄甲夫、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主持了会议,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自动化技术开发研究院、梧州学院以及8家六堡茶企业到会参加。

会上,曹局长讲到,梧州市成立由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和高校共同组建的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为六堡茶企业和相关单位建立一个交流互助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六堡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黄甲夫副调研员和马士成院长也就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意义进行了发言。

随后,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圣源茶业有限公司以及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自动化技术开发研究院纷纷表态,支持成立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他们讲到,六堡茶产业,不是一个人的产业,涉茶单位和企业要抱团宣传六堡茶公共品牌,保护公共品牌,形成合力。只有将六堡茶公共品牌做好做强,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另外,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表达了加入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意愿。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而成立的,其组建宗旨是:联盟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受益为基础,通过联盟协议,深度整合产业科技资源,形成长期战略合作模式,明确各成员的责、权、利。联盟在运行中,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合资创建技术公司等推动股权式联盟实体发展,并积极促进联盟成员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形成行业技术创新的平台。(于翠平/中国六堡茶)

普洱茶创新史


普洱茶创新史

现代普洱茶有四次创新浪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熟茶技术创新与保健价值发现→九十年代的文化普洱崛起与投资收藏成为核驱力→2008至2014的名山地理大发现与古纯热,仓储升级、交易平台创新与中期茶崛起→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出口导向技术创新,诞生了熟茶,并用保健价值重构了传统普洱茶,让其脱离了农产品与不入流的大众饮品身份,而与西方社会主流健康价值接轨。

这是第一轮创新浪潮,也是普洱茶技术研发、微生物研究、医学临床试验与小包装开发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玩的工艺革命、科技普洱与小包装与产品形态创新,早在三四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就玩过(虽然层次不高),因为要跟西方消费社会接轨,应日本、法国的代理商要求并在其指导下,普洱茶一夜间提升了若干段位,由土头土脸变得洋气起来。

普洱茶的第二次创新,是由港台人在90年代推动。如果说,第一次创新是熟茶与保健价值的高光时刻,那么这一次是传统制茶在当代复兴——生茶被当成号级茶、印级茶复兴的载体,打破了体制内“普洱茶是熟茶,青饼(生茶)是绿茶”之权威划法,在民间推动生茶入普,以及在保健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普洱茶品鉴价值、收藏投资升值价值、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四大新价值,从而开启了文化普洱的投资收藏时代。

普洱茶热于2003年登陆大陆后,2003到2007是第二轮创新热的红利放大期。也就是说,这一期间,市场不是由创新推动,而是九十年代的创新冲击波,在台湾衰退后,在大陆掀起了二次冲击波,也就是旧创新扩展到新世界。推动九十年代的创新者,在2003到2007年鲜有突破性创新,都是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创新体系。这时的他们,与其说是创新者,不如说是打着启蒙主义旗号进行“人口普茶”的红利收割者。这是启蒙大师的高光时刻,以港台文化大师与勐海系技术大师为盛。新入行者,除了顶礼膜拜文化大师外,也把以前在大厂工作过的人当技术大神,疯狂追捧他们发酵的熟茶,或者重金请他们指导发熟茶堆子。

2007年市场崩盘了,旧有大师红利逻辑玩不下去了。中国人都很现实,跟你混,能赚钱你是大爷,赚不了钱,滚一边去,别挡我财路!于是大师的光荣不再,大师变大湿,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至于熟茶技术大师,在2007年已经上山追古树茶的茶界新生代眼里,我喝茶的段位已经到了古树新境界,传统熟茶已经是不入法眼的垃圾茶,那么熟茶技术大师也只能扫入遗老遗少行列。那年头,新派制茶人喝茶人,只要有人提起港台文化大师,一定是一脸鄙夷,捏着鼻子走——貌似一个个大师从湿仓中走出来,腐烂霉变大湿,臭不可闻!至于技术大师,就很惋惜地说,老茶人了,人很好,受人尊重的前辈,曾经为行业做了很多贡献,但现在太固执了,做茶舍不得用好料,粗制滥造,能做什么好茶?

这些做茶新人,也就是70后80后,进入茶行业,开始是对启蒙大师顶礼,接受大师灌顶教化,知道一些门道后,就以大师为耻,在2007年以后变成造反派,革老前辈与传统做法的命。这些革命小将推动了普洱茶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开启了名山古纯时代。

大师的远去,表明茶界的核心推动力由大师的个人英雄主义,进入了系统推进时期。行业的进步不再是,由少数几个人决定,而是由系统内的海量专家的微创新及系统集成决定。在大师时代,是个人大于体系,在系统进化时代,是体系大于个人。

大师走了,唯留下大湿残影,如同逝去时代的绝响。专家来了,现在每一个做茶久了的人都是专家,或砖家!以前是大师满天飞,现在是专家遍地走……

2008到2013,是普洱茶的地理大发现——山头茶淘金热,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名山古纯创新。2014到2016,名山古纯的创新进入尾声,曾经的创新革命小将,纷纷转型为古纯品牌掌门人,忙于收割古纯市场红利,没有多少心思搞创新。2016年起,南方传统市场古纯由盛转衰,中期茶在2015年崛起,从而将普洱茶从名山古纯时代,拖入老厂中期茶红利期。古纯时代的真正终结,是2019年。因为南方市场货不好走,新兴北方市场在给古纯续命,一直火到2018年,2019年熄火!

中期茶的创新,其实是跟古纯一起开始的,都是始于2008年。其建立在仓储与交易平台的创新——2008年以后专业仓储体系的出现,2011年中期茶交易平台的出现。来自仓储与交易的创新,推动中期茶之崛起。

2008到2014,茶界创新有主次明暗两条线,主线、明线是古纯,次线暗线是中期茶,当名山古纯大放异彩之时,中期茶在暗地里蓄积力量,等到2015年古纯深度回调之年,喷涌而出。中期茶创新推动者是广东茶商,其将南方高温高湿仓通过专业仓储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为南方自然干仓,并进行中期茶概念界定与宣传,搭建中期茶交易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015到2018的老厂中期茶时代,是说老厂、藏家与交易平台收获了中期茶的市场红利,而老厂无疑是最大获利方,因为中期茶出自老厂(建厂十余年以上的厂,2006年以前建厂,在行业有根基),藏家藏的是老厂茶,平台卖的是老厂茶,他不红,谁红?在古纯与大益茶通吃的年代,除大厂外,老厂被贬为吃老本,不思进取,不会做好茶,只会做烂大街的大路货。那年头,老厂成为了陈旧事物的代名词,不合时宜哈,老厂日子难过!灰头土脸的老厂,正想向古纯品牌取真经,做古纯割市场韭菜之时,2015年中期茶崛起,打断了老茶的古纯新生之路,继续倚老卖老。

老可是个好东西啊,现在老字号值钱了,市场风向标由追新转为捧旧,老厂成为中期茶市场的宝,老茶人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活宝。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市场变得太快……一个个不善于创新,因循守旧的老厂,却收获了中期茶的最大红利。这就是人生与社会的戏剧性,这是一幕喜剧!

奥地利学派的主将——庞巴维克倡导主观价值论。价值评价其实是很主观的一件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尺度,同一件事放在不同时代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普洱茶创新史中,对人事的评价,要不一飞冲天,要不落入尘埃,要不毁誉参半。复杂的人类社会,复杂的其实是人性与名利!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何其难也……

谈创新,一定要明白创新的主线。绝大部分人很难逆天改命,随大流抓时代红利,也是不错的选择。幸运的人们啊,请抓住正在发生的市场机会:

普洱茶的第四轮创新,也就是当前正在迅速创造与发生的——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拼配茶、熟茶升级,肯定意味着行业第三轮建仓,即用新理念重构仓储价值。仓储是普洱茶的时间价值放大器,进行拼配茶、熟茶升级的茶企、茶商肯定会想方设法利用仓储放大器,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015年开启的拼配茶、熟茶2.0时代,其实是山头茶与中期茶的新综合,也就是两股创新力量在新时期合流,并融汇贯通。中期茶,向山头茶学习用精挑细选的原料与精细化加工,山头茶向中期茶学习拼配、发酵与仓储变现,以及规模化生产与收获规模效益。这是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时间价值与规模价值交汇的产物。

古茶山开发的抓手,进入了大名山与小树茶时代。这两者都是用来解决名山古纯不能量产之问题。大名山,是名山核心产区扩张到周边产区。名山古树,进入名山小树时代,以解决高性价比优质原料的稀缺问题。至此,普洱茶由小时代进入了大时代,即围绕核心原产地(大名山)的大产业链开发时代!

熟茶与拼配茶2.0,是以名山茶的逼格、中期茶仓储与规模优势、大名山(名山及周边)小树茶的价值洼地与量产、消费端重构供应链的聚合为核心,并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驱动,因其体系复杂,需要专业化团队运作,故曰系统创新。

以前的创新都为单点创新,或者是简单系统创新,创新更多表现为创意宣传与短期收割打法,而不是产业链纵深布局与中长期创新战略驱动。第四轮创新,单点与简单系统创新,已经进化为价值原点思维+大产业链升级迭代布局,做的是价值原点创新重构与大体系中长期布局生意。

2019,厂家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失去了走货渠道,于是销量腰斩,过了4月份,市场就冷,连中秋都没有生意,也就是春茶季热闹一下,全年冷清。市场整体不好,是肯定的。但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高价茶、割韭菜的茶,用脚投了反对票,于是开发高性价比的消费茶成为当前厂商的普遍行为。还有,传统开茶店的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他们缺流量,又不能系统输出价值观精准吸粉,于是被网红直播打败,不知道路在何方?

4G来了,5G还远吗?脱离时代的老经销商,是否会随风而逝!

2019年,市场的核心逻辑,将由依靠经销商做市场,转向先输出价值观与培育种子消费者,有了品牌话语权与一定消费者基数,再来顺势招优质经销商,并洞悉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用消费端的逻辑重构供应链,也就是倒做市场。倚老卖老的老厂,如不进行熟茶与拼配茶的升级,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还在为了维护经销商的暴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是没有前途的,其老厂中期茶红利也会迅速消失。未来是属于价值创新、系统创新者的!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码2898.HK)(下称“龙润茶”)于2009年5月,通过收购云南龙润商贸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茶市场,独家销售龙润品牌的茶产品,成为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唯一的从事茶及茶相关产品之销售及分销业务的专业茶上市公司。

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理念,借助集团与云南农业大学合办的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和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的强大科研力量,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建立了独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强调质量的控制由源头做起,与云南上百万茶农建立起合作关系,严格要求茶农按照既定的操作守则种茶采茶,不单保证龙润牌产品的原料质量,为龙润茶作为国内、外优质茶源料供应商奠定了稳固基础。

收购云南龙润商贸后,龙润茶接管龙润茶业集团的销售网络,当中包含了全国超过130家的连锁加盟店和直营店,并将在福建、浙江、湖南、云南等地进行产业和销售网络布局,立志成为中国70000多家茶叶公司的品牌管理公司。

龙润茶秉承“传统结合现代”的产品开发理念,成功开发了袋泡、速溶、方便茶等专利时尚产品。龙润产品涵盖了龙润普洱、龙润黑茶、龙润红茶、龙润绿茶等中国六大茶类200多款茶品。

健康,与每个生命息息相关,龙润茶将以实现健康生活为己任,奉献出所有的真诚,全力以赴,倡导“每天都喝茶,健康中国人”,透过喝茶推广健康生活,这是中国茶的新高度、新起点,必然造就中国茶第一品牌。

“有机认证”助推普洱茶走向国际


“有机认证”助推普洱茶走向国际

【解说】第八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日前在云南省普洱市举办,记者从交易会上获悉,受公众对食品安全重视和国际茶业市场对进口茶叶最大农残限量标准限制影响,我国普洱茶生产企业日益注重生产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

记者看到,不少参展商都在此次交易会上打出了“有机”牌,一家主打“有机茶种植”的普洱茶生产企业负责人称,他们的有机茶产品先后通过了中国、美国、欧盟有机认证,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对最大农残限量标准要求最高的欧盟和日本。

【同期】参展茶商 董继文

通过认证就可以进入国外的一些高端市场,去年出口了80吨左右的有机茶产品,价格还是比较可观,我们比较高端的特级的一种品种的话出口的价格是2000欧(每公斤)。

【解说】所谓的有机茶就是从育苗、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体现“有机”,即与化肥农药绝缘,通过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生产。随着茶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升,“有机茶”渐渐成为茶叶消费市场的新宠,茶商们日益重视有机产品的打造。

【同期】参展茶商 于翔

所有该检测的我全部检测了,比如说它的内含物质,比如说氨基酸是多少,水浸出物是多少,就说它好在哪里我也让受众知道,它不好的我也想检测出来。农残是欧盟标准,就说是零农残,它的好处就是说它的(检测)数据证明它是否是顶级的问题。

【解说】“有机认证”对于我国茶叶出口的意义更加深远。据了解,目前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产量达140万吨,占全球茶产量的33%。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基础的持续改善,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仍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挑战。

在此国际背景下,普洱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种多不如种好”,“有机认证”能令他们的产品出口更有底气。

【同期】参展茶商袁涵

政府也需要一些统一的标准关于食品方面的一些认证,还有一些就是国际方面的,因为现在普洱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外的一些茶友也想喝到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样的,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一个(认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进步。

【解说】据悉,活动举办地普洱市政府正在推进全市现代茶园实施生态茶园改造,推进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准规范管理茶园,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有残留的农药或化肥。

贡润祥普洱茶膏创新营销模式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


贡润祥普洱茶膏创新营销模式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

同样一片茶叶,卖原料和卖加工品,价格有天壤之别。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不仅把普洱茶的价值提升5倍以上,而且在短短3年时间里,销售收入由最初的数万元猛增至1.53亿元。“茶叶是云南最具优势的资源,只要愿意沉下心去做,一定是个前途无量的大产业。”这就是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9年磨一剑,开拓云南普洱茶发展新路的坚持。

“大家都认为普洱茶好,但为什么不能像"立顿"那样全球通卖?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立顿"的通用性。”这是摆在云南普洱茶企业面前真正的问题。张光辉介绍,2010年,英国立顿公司的全球茶饮市场销量达230亿元,在中国市场规模达88亿元,这个数字是国内规模茶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这让茶叶原产地、拥有600万茶农、种茶规模全国第一的云南汗颜。

然而,创造一个能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消费者都能接受的通用性普洱茶产品并非易事。

张光辉率领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团队,投入1500万元资金,引进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融合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在茶叶萃取方面的科研成果,开创了以山泉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凭借独创的技术,贡润祥普洱茶膏实现了普洱茶饮用方式和口感的标准化,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10年,贡润祥普洱茶膏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2011年则达到了1.53亿元。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年生产235吨茶膏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张光辉向记者透露,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加工茶叶近5000吨,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同时,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很快将“贡润祥”这一品牌定位于高端茶饮。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贡润祥普洱茶膏与茅台酒、蒙牛乳业、星巴克以及非食品行业的通用汽车、塔塔钢铁、韩国SK集团等国际一流企业、品牌一同闪耀在博鳌岛上。

目前,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济南、昆明等全国大中城市布局了近百家极具品质感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专卖店。正当贡润祥普洱茶膏在全国市场高歌猛进并向港澳扩张之时,张光辉又开始思考如何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就能造就一个优质产品,再辅以市场创新,就能打造一个优势产业。”

环保助推普洱茶产业走上“有机”路


环保助推普洱茶产业走上“有机”路

初冬,走上倚像镇野象山,放眼都是绿色,在沙松、香樟树、红豆杉等多种树木的环绕中,是普洱市原生茶厂的两千五百亩茶园。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永清自豪地说,别看都是绿色,但自己的茶绿得更生态和环保,因为茶园里种植的都是有机普洱茶。看着这满园的绿色,心情分外舒畅,不仅仅是茶园绿了、茶园美了,而且产出的茶叶全部是无污染、品质好,健康安全的有机茶,觉得自己的事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有机茶园门槛“高”

说起鼎鼎有名的普洱茶的各个种类,许多人都会如数家珍,但说到有机普洱茶,恐怕许多人难为“行家”了。市环保局生态科科长李文知介绍说,这是环保局所做的有机普洱茶原料基地建设推广示范项目的一块基地,是为了贯彻响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环保总局等部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的相关指示精神所做的试点工作。为了使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市环保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市环保局局长李玫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项目课题组,请来了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中心主任傅尚文和省有机食品发展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许亚担任顾问。

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种植有机茶有很多与传统茶园不同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据介绍,种植有机茶是有“门槛”的,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茶地周围要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茶园空气要清新,水质要纯净,土壤要未受污染,土质要肥沃等等,所以市环保局一方面加强茶园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防止工业污染影响茶园环境,一方面组织市环境监测站对市内茶园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进行监测调查评估,建立环境动态管理档案,开展常规茶园与有机茶园对比监测研究。

有机茶园“法宝”多

有机茶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等。所以,一走进茶园你就会诧异地发现许许多多非常规的“武器”和法宝。他永清介绍说,为了对付病虫害,茶园里有了很多蓝色、黄色、粉红色的“小旗”在风中摇曳,这些可都是粘杀害虫的好武器。这里的茶园夜间灯光闪烁,茶园里安放的振频式杀虫灯、太阳能灭虫灯等“光诱杀”武器正在辛勤的工作。

另外,原生茶厂的茶园不再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平面修剪,而是顺山而下的斜面修剪,他永清介绍,这大大增加了茶园采摘面,等同于增加了一倍的茶园面积,而且更利于茶工的采摘,是一种增加产量又非常人性化的修剪技术。由于完全“有机”的种植,茶园里花草虫鸟和谐共融,像个快乐的大家族。

“有机”茶园路宽广

说起十多年的有机茶发展之路,他永清感慨万分,由于有机茶园不能使用价廉而高效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这大大加重了茶园的成本,且由于早期虫害防治技术缺乏,病虫害明显,茶园产量大幅度下降,加之有机茶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非常不健全,发展有机茶确实走过一段艰辛之路。但现在由于通过各种新技术的使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害虫少了,产量多了,市场也广了。2008年,原生茶厂的有机普洱茶申请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瑞士IMO认证),“原生牌”有机茶开始出口到欧盟多个国家,在获得权威认证的同时,也获得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利润一路走俏,茶农也得了实惠。

普洱茶原生茶厂一队的茶农老陆告诉记者,有机茶走的是国际市场,效益比以前种植其他茶叶要好,甚至周围的一些茶农都不喝自己种的茶,来买有机茶来喝,觉得自己的路是走对了。

市环保局局长李玫表示,进入“十二五”,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有机普洱茶原料基地建设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的有力抓手。普洱茶作为全市着力发展的支柱型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茶是对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市环保局不仅开展了有机茶发展对策研究和培训,进行了试点示范建设,还积极组织企业进行申报认证,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和江城绿色版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环保部“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考核,并获省环保厅资金奖励。同时,有机普洱茶发展也为全市有机食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普洱茶仓储的创新之路

——“透视中国普洱茶”系列研讨活动侧记

6月19日,以“透视中国普洱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双陈”普洱会所举行。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著名农艺专家黄炳生和著名普洱茶专家张顺高,率云南省种茶、制茶、茶学理论专家一行10人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安排了一项互动内容:干仓茶和湿仓茶品饮比对。一饼是略呈霉变的湿仓茶,另一饼是在“双陈”生态仓库陈化后的干仓茶。冲泡后,茶汤同样清澈通透,茶底同样完整舒展。但冲泡前的条索却有明显区别:湿仓茶条索间界限模糊,色泽暗淡;干仓茶条索清晰,芽叶区分明显,色泽呈澄绿色。冲泡后的茶汤更是大相径庭:湿仓茶有明显霉味,难以入口;干仓茶汤香气醇正,层次丰富,回甘绵长。

在随后参观“双陈”普洱的生态仓库时,黄炳生说:“看来,我们应该考虑修订普洱茶标准了,仓储应该纳入标准。”他毕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做过10年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对普洱茶产业和市场状况了如指掌,对2005年前后普洱茶的大起大落更是记忆犹新。

选择:艰辛的,也是光明的

东莞不产茶,但茶人们却说,东莞是中国的“藏茶之都”。有专家透露,仅普洱茶,东莞就藏了超过2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黄炳生告诉记者:云南全省普洱茶年产量约为8万吨。

因为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只能做以上描述性的说明了。但仅此,茶,尤其是普洱茶在东莞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陈永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收藏普洱茶。别人藏茶是藏新卖旧,陈永堂当时是只藏不卖。

他每年都要去云南的西双版纳,去易武、布朗、巴达、南糯……,徒步走近一座座令普洱茶人景仰的古茶山,探访一株株几百岁、上千岁的古茶树。在这里,他结识了傣族制茶专家杜琼芝、布朗族种茶专家“老茶树”曾云荣、彝族小伙于大海,还有很多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瑶族、苗族的茶农。

陈永堂的解释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茶树才能长出最好的茶叶。

在东莞,他盖了三间房子,分别存放同一年份生产的同一配方的普洱茶。他在一间房子里加装了空调用来调节温湿度;另一间房子没做任何处理,顺其自然;在第三间房子里放置了适当数量的活性炭和生石灰。他要观察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这三间房子里存放的茶各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永堂的解释依然很简单:他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普洱茶的最佳陈化环境。

在勐海县曼恩村的鹏程茶厂,他和厂长杜琼芝一道指导着工人,反复试验着把不同的初制原料压制成饼所需要的压力。有一款茶前后试验了9种不同的压力,历时近一年。为此,他俩曾发生争执,甚至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陈永堂的解释还是很简单:压力决定了茶饼的内部松紧度和后发酵的进程,他需要最具陈化价值的压制茶。

东莞有很多人做茶生意,其中的不少人无法理解陈永堂的行为:不把藏的茶卖出去怎么赚钱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钱,钱都换成了茶”,陈永堂说。

曾经是躲在深山人不识,在最近的20年中普洱茶却成了茶界宠儿,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20年的普洱茶市场也从未平静过,特别是在2005年前后的数年中,对“越陈越香”的片面宣传、理解和追求,严重扭曲了普洱茶的品质真相,也背离了普洱茶悠远厚重的文化内涵,普洱茶数度上演了大起大落的悲喜剧,不少久经历练的茶商都被疯狂的茶价搞得叫苦不迭。

然而,不论涨也罢落也罢,陈永堂却不为所动。他曾在90年代末收购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高品质熟茶,2006年,这批茶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周围的朋友劝他赶快出手,他笑着摇摇头。直到今天,这批称之为“90散”的熟茶依然摆放在“双陈”的陈化仓库中。

一天晚上,陈永堂亲自执壶,我们相对而坐,泡的就是“90散”。

“其实你只要到西双版纳的茶山中去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做好普洱茶的原料,都来自那些几百年、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每棵树每年只能采两三公斤的茶叶。资源有限,高品质普洱茶只能越来越少,不可能如市场炒得那么多。”陈永堂说。

后来,我和他一起去了易武、布朗、南糯,看到了那些在热带雨林中与其它植物杂居的老茶树。其中大都是树龄两三百年以上的,也有少数极为珍贵的千年古茶树。它们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应日月寒暑之变化,汲山川雨雾之精华,与其它植物构成了相互支撑、无需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弥足珍贵。

“这么难得的东西,如果我们没存放好,发霉了,不能喝了,就是暴殄天物。所以我要了解它们的生命发展规律,研究普洱茶在陈化期间的环境诉求。这就是‘双陈’理念的缘由。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就有了今天的‘双陈’生态仓储系统。”

两杯清茶,一片心曲。

与别人的区别在于:陈永堂不喜欢、也从不参与市场炒作,而是全身心投入普洱茶仓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并由此追溯到种茶、制茶,将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过程纳入到他的关注和研究范围,并在每一个环节都全力倾注心血,力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毫无疑问,他选择了一条独特、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理性、光明的道路。

理念:人文的,也是生态的

如果用科学语言定义陈永堂的“双陈”理念,应该是:在适宜普洱茶内含物质蜕变积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中,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普洱茶贮存的时间越长,就能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多的有益于健康的物质。

是为“陈化时间,陈化质量”。

有人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科学认为:物质是不能凭空产生和消失的,它们的变化仅仅是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改变。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哲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存在形态,每一次生命的终结都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生命是永恒的,而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有限的。

所以,生命存在的过程和形式永远是一个科学命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和与会专家、茶友交流时陈永堂说:“茶树是普洱茶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只适宜于西双版纳的大山中。采摘下来的叶片是普洱茶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发酵、压制等制茶工艺,虽然表现为人的主观行为,却是基于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对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不断深化的理解,就此而言,传统制茶工艺流程是适宜于普洱茶青的生存环境。”

“对于普洱茶来说,陈化是一个最为漫长的生命旅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营造适宜于普洱茶陈化的动态环境,正是‘双陈’理念的核心内涵。虽然陈化环境的营造需要人工干预,但前提是尊重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而不是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茶。”

这一番议论,不但令与会专家、茶友连呼“精彩”,就连年逾八旬、一生事茶的普洱茶学者张顺高也不禁击掌叫好:“‘双陈’的生态仓储是普洱茶的工艺创新,也是普洱茶学的理论创新。”

事实上,我们无法确定普洱茶的最长陈化年限,只能靠品饮时的直觉确认其陈化的程度。据说故宫存的金瓜贡茶陈期已近两百年,已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了。

陈永堂说:“普洱茶的陈化年限总会有一个极限值。到那时,普洱茶被彻底碳化了,不再是普洱茶了。”

那么,普通家庭如何贮藏普洱茶呢?

陈永堂给出的建议是:普洱茶与其它物种相似,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性,所以,贮藏空间必须无杂物、杂味;春季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8℃,相对湿度不能超过70%,夏季温度在33℃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下,秋季温度在26-31℃之间,相对湿度在60-65%之间;千万不要把受过破坏的茶与好茶混藏。

品味历史,收藏时光。

当生活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普洱茶的浓郁厚重中回味,体悟从大漠洪荒到现代科技文明的漫长道路上,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和人类祖先的智慧光芒给我们的启迪。

时光倏忽而逝。每一次日生月落、每一轮斗转星移都值得珍惜。我们在品饮时的每一次灵光乍现,我们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的日月精华,都是这一代人的享受,也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在西双版纳的茶山中,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奉献着它们的全部心血。

对于大自然的恩赐,陈永堂说:“我们能够回报的,唯有怀着敬畏之心,殚精竭虑,做好每一片普洱茶。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

传统普洱茶虽有对人体立即性的正面功效,但比起一般绿茶,其强烈的口感有些令人却步。所以普洱茶在“文革”时期有了重大改变,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的出现。

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形成,是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2O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期,吸取广东省与香港茶商人工加温加湿、快速陈化的湿仓观念,加上原先内地炒青后、干燥直接竹篓装的微湿后发酵做法,不断加以改进,利用微生物促进茶叶人工发酵的工序。

普洱熟茶与滇青最人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公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会有绝对性的优劣影响。

目前,在云南某些民间茶厂利用特定微生物进行渥堆发酵,与国营(国有)厂使用传统潮水方式不同,其产品差异性甚大,发酵后半成品与红茶的香气口感有些类似,而没有明显堆味。未经潮水增湿,直接以菌类发酵的制作工序,至今仅少数厂家与个人在少量生产,并未普及,市场接受度与质量优劣还待后续观察。

以上就是具体介绍现代普洱茶渥堆技术,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更好的了解普洱茶。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云南茶叶产业实现逆势加速升级

在全国茶价略降的大势下,“云茶”逆势加速产业升级。去年,我省茶产业实现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价格、茶农收入“五增”;茶叶综合产值达223.29亿元,同比增加53.29亿元,增幅达31.34%;600万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924元,增幅34.11%。我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居全国第一,改变散、弱、低,实现茶产业升级更显迫切。去年,我省从茶园建设入手,选择澜沧等10个茶叶主产县,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千亩连片优质标准茶园,集成优质茶生产技术向周边茶区扩散,全省新增无性系茶园10万亩,达到2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7.93%;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20万亩,占总面积的89.66%,实现优质高产,茶叶总产量达27.35万吨,增11.68%。茶叶精深加工全方位推进。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等延伸;滇红集团、澜沧江集团、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茶膏、茶精、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启“云茶”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新阶段。全省成品茶总产量达17万多吨,比上年增加3.3万多吨,产品的精制率显著提升,成品茶价每公斤较上年涨2元,茶产业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百亿元,创历史新高。茶企业纷纷将品牌打造、知名度提升、文化内涵发掘等作为建立品牌美誉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市场的重头戏,全省茶业已取得著名商标16个、云南省名牌产品5个,“凤牌”“高黎贡山”“普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勐海茶厂、双江茶厂、勐库茶厂等企业采取建立直销点、发展加盟店、开设连锁店等方式构建营销网络,“云茶”销区的版图扩大,销售价格上涨,出口创汇量价齐增。去年,全省茶叶平均销售价每公斤比2010年涨8.41元,涨27.45%;出口1.05万吨,较2010年增长83.48%,出口平均价增长32.45%。

四个平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


四个平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

8月30日下午,马云“大淘宝”战略之阿里巴巴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普洱发布会在金凤大酒店举行,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在发布会上表示,将立足自身的实际优势,给普洱茶产业提供助推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融资平台、品牌展示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据了解,最近,阿里巴巴和云南联合启动“云计划”,实施阿里巴巴之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力争3—5年内把云南农产品和生物制品的网络销售额提高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市的云南普洱茶厂等企业已经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阿里巴巴云南运营中心昆明三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期者表示,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之云南产业带扶持计划致力于帮助云南特色产业打开网络销售市场,加入产业带的产品将享受搜索优先、旺铺装修、位置显眼等优势资源,还能享受当地政府和第三方服务的扶持政策。

浦发银行昆明霖雨路支行行长张誉竞则表示,昆明分行推出产业基金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在普洱主要针对茶产业、茶企业,立足于普洱茶产业的持续经营,根据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等准入条件,对入伙基金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品种为短期流动资金,期限为1年,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享受浦发银行同类贷款利率。

除电子商务平台和融资平台,普洱市茶叶协会和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提供品牌展示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品牌展示平台主要是参加茶叶博览会等有关活动,实施普洱茶品牌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宣传普洱茶,使普洱茶品牌更加响亮,更具影响力。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是立足检验中心职能,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科技服务方面助推普洱茶等绿色产业发展,使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于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个“陈”字上,“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经现代医学证明,它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故乡,这已经得到了公认。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县,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茶叶。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然后才是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它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茶叶专家认为云南的茶在一年当中要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为上品,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值得细品。目前云南真正高级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为主体制成的。

我们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经过了加工精制的成品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称为毛茶。而几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关去精制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专家会视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普洱茶作为一个知名的茶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因此每个厂家都必须严格的按照统一的拼配表制作茶叶,以确保每种类型的普洱茶规格一定相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农大技术创新助推普洱茶升级》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普洱茶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