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渐受商务白领青睐茶企优化创新瞄准新消费群

近年来,便捷茶品成白领商务人士消费热点

记者了解到市民李女士平时在办公室工作繁忙,想泡杯普洱茶喝,但是传统茶饼的泡茶程序复杂,碎片化的时间根本不足够她慢慢泡茶品饮。

日常奔波于北上广的商务人士张先生也反映自己很想喝茶,但由于经常出差在外,茶不容易携带和冲泡,他至今还没买到适合自己的茶品。

白领陈先生是个爱茶之人,在外吃饭少不了喝茶聊天,但饭店的茶大多不具备选择性,而自己好质量的茶饼又不方便携带。

记者发现,以上三种场景在都市白领商务人群中普遍出现,可见“冲泡麻烦,不方便携带”是白领商务人士主要的喝茶痛点之一。相关调查显示,冲泡简易,携带方便的便捷茶品将成为白领商务人士的消费一大热点。

一些茶企开始瞄准商务白领市场,推出便捷茶品,如知名茶企合和昌茶业曾在2015年初推出了深受喜爱的商务系列“红砖”熟茶,“红砖”呈巧克力砖型,徒手就能掰成小块,放入杯中加热水就能冲泡,即便在办公室、高铁上也能轻松享用一杯普洱茶。加上“红砖”小盒包装十分轻便,出差在外也能随身携带。2016年11月,全新面市的“红砖”再度创新,将小块精细到3克,一块一泡,尤其适合办公室个人容量的杯子品饮,浓度适中,更加灵活,受到白领商务人士追捧。

怎样的便捷茶品更受白领商务人士青睐?

据资深茶友介绍,类似“红砖”这样的产品能赢得市场不只是靠“便捷”。实际上“便捷”作为茶品的卖点还不够,随着人们对“品牌”的注重,大多数人认为品牌能让人更放心,有品牌和品质的便捷茶品更受青睐。众所周知,普洱茶品质的高低、口感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拼配技术及工艺等要素。有品牌实力的茶企在选料、研发和工艺上都更为讲究。

此外,如今的白领商务人士讲求理性消费,对价格较为敏感,而且喝茶是高频消费,因此具有夯实品牌基础,良好品质和口感体验的高性价比便捷茶品往往更受白领商务人士的宠爱。

都市白领商务人士正成为普洱茶消费的重要群体,茶企更多关注他们的喝茶场景才能研发出他们喜爱的产品。从趋势上看,健康、便捷、有品牌和品质、高性价比的茶品更具吸引力;从长远来看,将基数庞大的白领商务人士引入普洱茶品饮行列,将有助于茶行业的发展和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企试水电子商务


普洱茶企试水电子商务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的成熟和理性化,让一直以来专注于生产,对品牌推广乏力的上游茶厂开始寻求突围之路。日前,有将近50年历史的老品牌茶厂黎明茶厂在广州举行了一场新品发布会,正式提出普洱茶2.0的概念,并推出了首次借助网络营销平台打造的新品。

茶叶营销走向转型

中国茶叶经营企业超过7000家,但是规模最大的经营企业年销售仅寥寥数亿,不及立顿的1%。国内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约330亿元人民币;而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

“很多普洱茶厂基本上是自己生产什么就推什么,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因而品牌推广很缓慢。”黎明茶厂厂长助理梁建新表示。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引起一些老牌茶厂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此前大益全面上市大益醇香普洱袋泡茶,在去年年底全面登陆深圳中石100多家化易捷便利系统。开发袋泡茶,大益的目的就是满足现代人办公、居家、出行时饮茶的便捷需求。

梁建新表示,今年黎明茶厂更是率先推出普洱茶2.0概念。“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茶产业应该考虑如何和互联网结合。我们建立了茶友社区以及网络销售平台,利用网络与消费者实现更大的互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其此次新推的八角亭品牌的标志性产品“里程碑”青饼,从产品命名、包装设计到原料配方无一例外都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茶友的互动,不断根据茶友的消费需求进行调整。截至目前,该产品已接到来自广东、广西、上海、北京、海南等地30多个城市授权专柜的预定订单,网上预售上线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100件2800饼的零售。

另外,梁建新透露,今年黎明茶厂也在试做速溶茶粉,虽然还没进入市场,但已在上海的茶博会做过展示。

茶厂加速渠道扩张

目前,包括中茶、大益普洱茶等品牌都在全力加速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中茶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未来数年内其专营店将以每年100家的速度增长,中茶每年将投入超过2000万元用于品牌推广,当中普洱茶是主打。而大益普洱茶方面近三年来,一直在全力布局终端销售渠道,主要是建设专卖店。

综述:无惧致癌传言 普洱茶在穗仍受青睐


综述:无惧致癌传言普洱茶在穗仍受青睐

中新广东网广州3月30日电(王华林晶晶)近日一则关于普洱茶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微博被网友转发,一时间普洱茶到底“治癌”还是“致癌”引发民间大讨论。记者连日走访广州的茶叶市场,发现传言并未影响普洱茶的销量,消费者对普洱茶仍是钟爱有加。

广州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贸易集散地,年营业额每年超过150亿元。广州也是茶叶消费力最强的城市,年人均消费茶叶2500克,为全国第一。根据广州市茶叶协会的资料显示,广州人消费的茶叶中,普洱占了25%,饮食业也基本以普洱茶为主。

在了天河紫林茶叶批发市场,档主曾先生经营云南普洱茶专卖店已有9年多,对网上“普洱致癌”的传言,他认为是无稽之谈,“中国人对普洱茶的青睐已有几百年历史,故宫里还有普洱金瓜贡茶的展览品。要是普洱茶对人体有害的话,几百年了怎么都没人发现?”

曾先生的茶档基本做熟客生意,传闻对他的生意并无造成影响。他分析认为,因普洱有保健功效,喝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年普洱茶销量好、价格涨,无形中对其他品种茶叶市场造成影响,不排除是炒作打压手段。另外,普洱主产地云南连年旱灾,产量减少,某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利,就把往年滞销的其他品种茶叶掺杂其中加以发酵,以陈年普洱销售,这种行为也对普洱茶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大逸茗茶的销售人员邓小姐对传言也有所耳闻,但她称,前来买茶的顾客显然对传闻并不在意和担心,“普洱茶每天都有人买,销量与往常相比没有多少差异,基本没受影响。”

正在买茶的杨先生称,“谣言止于智者,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具体个案,证明因喝普洱茶而得癌症,那个发微薄的人也不能举出实例”。

然而,在网上仍然进行着“普洱风车大战”,网友们都在论证普洱的利与弊,但有两点意见较为统一:发霉变质的东西不能吃,普洱茶也不例外,出现霉变白斑的不能喝;普洱只是一种茶叶不是大力水手的“波菜”,也用不着迷信、神话其功能。

龙马同庆号:传统“古法制茶法”受青睐


龙马同庆号:传统“古法制茶法”受青睐

始创于清朝清朝雍正十三年易武大街,百年老字号——龙马同庆号,享有宫廷“贡茶”的美誉。今年,龙马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携精工揉造的纯百年古树茶亮相第六届深圳茶博会,并现场展示传统的古法制茶法,传承历史,开创未来。龙马同庆号品牌总监与一道茶网工作人员合影

留存传统制茶追寻历史脚步

只有一种工具能够应付所有苛刻的工序,那就是人类灵巧的双手,“虽然机器可以大量不知疲倦的生产,但它永远不知道所谓何事”,龙马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下属勐海龙马古法制茶厂品牌总监林木强先生说道。从先人留下来的古茶树采摘、摊凉、杀青、揉捻到阳光晒青,人工古法石模压饼法,这种龙马同庆号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法,也如同“龙马同庆号”一样,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始创于雍正十三年易武大街百年老字号“龙马同庆号”,为追求完美品质,自始创以来,每款茶原料亲赴古茶山督办,选用百年古树精工揉造古法石磨压饼,在清代被上贡为皇家宫廷贡茶,且被允许用皇家图腾做纪念,寓意龙腾马跃、普天同庆、天下太平。

“二步走”市场战略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面对日益庞大的茶业市场,龙马同庆号规划了“二步走”市场战略。林先生介绍,第六届深圳茶博会是公司第一次参与的深圳展览类活动。接下来的半年内,将跟随华巨臣走遍南宁、青岛、长春等城市,一方面持续吸引专业客户面对面交流,让客户了解公司产品;另一方面,为龙马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全面培育全国市场做准备。“本届深圳茶博会,我们将寻找在经营理念、经营茶品质方面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将传统制茶工艺、高品质古树茶品分享给深圳的茶业发烧友”,林先生强调道。

据悉,2013年深圳茶博会,龙马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以800元-6000元左右的纯料古树普洱茶品为主。这些茶品纯料均来自那卡、班章等产茶名区,现场还有一款名为“无名山”古树茶饼,林先生说“茶味妙不可言,山名秘不可传”,这款茶品到底有何独到之处?还得到展会现场品尝一下。本次展会,还有具有异域风情的傣族歌舞表演和茶艺活动。

谈及未来,林先介绍道,公司目前的采用茶山建立初制所有茶鲜叶所制,或人工农户上门收茶模式,由于古茶产区每年产茶量较少,供需不平衡,造成收茶量较小。正是这个原因,让林先生坚定认为高品质纯料原茶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公司还在发展当中,在收茶量较少的限制下,必然要求我们在做茶方面把好质量关,精益求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因为茶能说话,也能传情。

布朗族中的一个神话,世世代代相传在布朗后代之中。

布朗民族的始祖名叫叭岩冷,叭岩冷在临终前对子孙们留下遗言:“留给你们牛羊,怕它们病亡;留给你们金银财宝,怕你们花光;还是给你们留下这些茶树吧,子孙后代享用不完”。于是,先人纷纷在众山之上撒播茶种,茶种纷纷入土生根发芽,茂盛繁衍留给后世不竭的财富,让人们有机会品饮地球上最天然最健康的茶品。

先人种植和保护下来的古茶树,让他们格外珍惜。对于千年历史古茶树,林木强先生说,我们这一代人只不过是茶树下的匆匆过客,只有用心做茶才是是对先人最好的答复和回馈。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码2898.HK)(下称“龙润茶”)于2009年5月,通过收购云南龙润商贸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茶市场,独家销售龙润品牌的茶产品,成为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唯一的从事茶及茶相关产品之销售及分销业务的专业茶上市公司。

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理念,借助集团与云南农业大学合办的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和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的强大科研力量,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建立了独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强调质量的控制由源头做起,与云南上百万茶农建立起合作关系,严格要求茶农按照既定的操作守则种茶采茶,不单保证龙润牌产品的原料质量,为龙润茶作为国内、外优质茶源料供应商奠定了稳固基础。

收购云南龙润商贸后,龙润茶接管龙润茶业集团的销售网络,当中包含了全国超过130家的连锁加盟店和直营店,并将在福建、浙江、湖南、云南等地进行产业和销售网络布局,立志成为中国70000多家茶叶公司的品牌管理公司。

龙润茶秉承“传统结合现代”的产品开发理念,成功开发了袋泡、速溶、方便茶等专利时尚产品。龙润产品涵盖了龙润普洱、龙润黑茶、龙润红茶、龙润绿茶等中国六大茶类200多款茶品。

健康,与每个生命息息相关,龙润茶将以实现健康生活为己任,奉献出所有的真诚,全力以赴,倡导“每天都喝茶,健康中国人”,透过喝茶推广健康生活,这是中国茶的新高度、新起点,必然造就中国茶第一品牌。

普洱茶“直销”受质疑


普洱藏家六周年庆“‘心回家”庆典在上海举行

日前,普洱藏家六周年庆“‘心回家”庆典在上海欧亚会展国际酒店举行。普洱藏家,六年走来实属不易。掌门人鲁文锋先生一方坚持秉中守正,视品质如生命,才有普洱藏家稳健地发展,未来亦将更加美好。

活动上职员李辉分享:我被一片来自云南原始森林,散发着浓郁花果香味的神奇树叶深深吸引,她的名字叫普洱茶。至今我从事茶行业已经有5个年头,从普洱藏家一名普通的茶艺师,做到店长。完全是在鲁总的认真培养和严格管理下,打下的扎实基本和普洱茶冲泡技术。时光荏苒,茶叶飘香,当初对普洱茶的喜爱之情,如今已是满满的敬畏之心。但是不论我在茶路上走到哪里,走的多远,普洱藏家都是我们心中的家园。

另外,职员郭贵荣也说,普洱六周年,意味着它将走向更加成熟稳健的阶段,在过往的六年里,看着普洱一步一个脚印、秉承着“以茶会友、以友辅仁”的精神走到今天,一路以来,为这个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不断的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每每在外提起自己师出于藏家都会觉得很自豪,很庆幸是由师傅鲁文锋先生引导进入这个行业,用一个真正爱茶人的精神来感染着我们,不断的传递正能量的茶文化精神给我们,才坚定了我们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的步伐。

普洱茶创新史


普洱茶创新史

现代普洱茶有四次创新浪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熟茶技术创新与保健价值发现→九十年代的文化普洱崛起与投资收藏成为核驱力→2008至2014的名山地理大发现与古纯热,仓储升级、交易平台创新与中期茶崛起→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出口导向技术创新,诞生了熟茶,并用保健价值重构了传统普洱茶,让其脱离了农产品与不入流的大众饮品身份,而与西方社会主流健康价值接轨。

这是第一轮创新浪潮,也是普洱茶技术研发、微生物研究、医学临床试验与小包装开发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玩的工艺革命、科技普洱与小包装与产品形态创新,早在三四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就玩过(虽然层次不高),因为要跟西方消费社会接轨,应日本、法国的代理商要求并在其指导下,普洱茶一夜间提升了若干段位,由土头土脸变得洋气起来。

普洱茶的第二次创新,是由港台人在90年代推动。如果说,第一次创新是熟茶与保健价值的高光时刻,那么这一次是传统制茶在当代复兴——生茶被当成号级茶、印级茶复兴的载体,打破了体制内“普洱茶是熟茶,青饼(生茶)是绿茶”之权威划法,在民间推动生茶入普,以及在保健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普洱茶品鉴价值、收藏投资升值价值、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四大新价值,从而开启了文化普洱的投资收藏时代。

普洱茶热于2003年登陆大陆后,2003到2007是第二轮创新热的红利放大期。也就是说,这一期间,市场不是由创新推动,而是九十年代的创新冲击波,在台湾衰退后,在大陆掀起了二次冲击波,也就是旧创新扩展到新世界。推动九十年代的创新者,在2003到2007年鲜有突破性创新,都是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创新体系。这时的他们,与其说是创新者,不如说是打着启蒙主义旗号进行“人口普茶”的红利收割者。这是启蒙大师的高光时刻,以港台文化大师与勐海系技术大师为盛。新入行者,除了顶礼膜拜文化大师外,也把以前在大厂工作过的人当技术大神,疯狂追捧他们发酵的熟茶,或者重金请他们指导发熟茶堆子。

2007年市场崩盘了,旧有大师红利逻辑玩不下去了。中国人都很现实,跟你混,能赚钱你是大爷,赚不了钱,滚一边去,别挡我财路!于是大师的光荣不再,大师变大湿,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至于熟茶技术大师,在2007年已经上山追古树茶的茶界新生代眼里,我喝茶的段位已经到了古树新境界,传统熟茶已经是不入法眼的垃圾茶,那么熟茶技术大师也只能扫入遗老遗少行列。那年头,新派制茶人喝茶人,只要有人提起港台文化大师,一定是一脸鄙夷,捏着鼻子走——貌似一个个大师从湿仓中走出来,腐烂霉变大湿,臭不可闻!至于技术大师,就很惋惜地说,老茶人了,人很好,受人尊重的前辈,曾经为行业做了很多贡献,但现在太固执了,做茶舍不得用好料,粗制滥造,能做什么好茶?

这些做茶新人,也就是70后80后,进入茶行业,开始是对启蒙大师顶礼,接受大师灌顶教化,知道一些门道后,就以大师为耻,在2007年以后变成造反派,革老前辈与传统做法的命。这些革命小将推动了普洱茶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开启了名山古纯时代。

大师的远去,表明茶界的核心推动力由大师的个人英雄主义,进入了系统推进时期。行业的进步不再是,由少数几个人决定,而是由系统内的海量专家的微创新及系统集成决定。在大师时代,是个人大于体系,在系统进化时代,是体系大于个人。

大师走了,唯留下大湿残影,如同逝去时代的绝响。专家来了,现在每一个做茶久了的人都是专家,或砖家!以前是大师满天飞,现在是专家遍地走……

2008到2013,是普洱茶的地理大发现——山头茶淘金热,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名山古纯创新。2014到2016,名山古纯的创新进入尾声,曾经的创新革命小将,纷纷转型为古纯品牌掌门人,忙于收割古纯市场红利,没有多少心思搞创新。2016年起,南方传统市场古纯由盛转衰,中期茶在2015年崛起,从而将普洱茶从名山古纯时代,拖入老厂中期茶红利期。古纯时代的真正终结,是2019年。因为南方市场货不好走,新兴北方市场在给古纯续命,一直火到2018年,2019年熄火!

中期茶的创新,其实是跟古纯一起开始的,都是始于2008年。其建立在仓储与交易平台的创新——2008年以后专业仓储体系的出现,2011年中期茶交易平台的出现。来自仓储与交易的创新,推动中期茶之崛起。

2008到2014,茶界创新有主次明暗两条线,主线、明线是古纯,次线暗线是中期茶,当名山古纯大放异彩之时,中期茶在暗地里蓄积力量,等到2015年古纯深度回调之年,喷涌而出。中期茶创新推动者是广东茶商,其将南方高温高湿仓通过专业仓储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为南方自然干仓,并进行中期茶概念界定与宣传,搭建中期茶交易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015到2018的老厂中期茶时代,是说老厂、藏家与交易平台收获了中期茶的市场红利,而老厂无疑是最大获利方,因为中期茶出自老厂(建厂十余年以上的厂,2006年以前建厂,在行业有根基),藏家藏的是老厂茶,平台卖的是老厂茶,他不红,谁红?在古纯与大益茶通吃的年代,除大厂外,老厂被贬为吃老本,不思进取,不会做好茶,只会做烂大街的大路货。那年头,老厂成为了陈旧事物的代名词,不合时宜哈,老厂日子难过!灰头土脸的老厂,正想向古纯品牌取真经,做古纯割市场韭菜之时,2015年中期茶崛起,打断了老茶的古纯新生之路,继续倚老卖老。

老可是个好东西啊,现在老字号值钱了,市场风向标由追新转为捧旧,老厂成为中期茶市场的宝,老茶人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活宝。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市场变得太快……一个个不善于创新,因循守旧的老厂,却收获了中期茶的最大红利。这就是人生与社会的戏剧性,这是一幕喜剧!

奥地利学派的主将——庞巴维克倡导主观价值论。价值评价其实是很主观的一件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尺度,同一件事放在不同时代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普洱茶创新史中,对人事的评价,要不一飞冲天,要不落入尘埃,要不毁誉参半。复杂的人类社会,复杂的其实是人性与名利!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何其难也……

谈创新,一定要明白创新的主线。绝大部分人很难逆天改命,随大流抓时代红利,也是不错的选择。幸运的人们啊,请抓住正在发生的市场机会:

普洱茶的第四轮创新,也就是当前正在迅速创造与发生的——2015至今的拼配茶、熟茶2.0系统创新,以及掘金消费茶时代与第三轮建仓。

拼配茶、熟茶升级,肯定意味着行业第三轮建仓,即用新理念重构仓储价值。仓储是普洱茶的时间价值放大器,进行拼配茶、熟茶升级的茶企、茶商肯定会想方设法利用仓储放大器,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015年开启的拼配茶、熟茶2.0时代,其实是山头茶与中期茶的新综合,也就是两股创新力量在新时期合流,并融汇贯通。中期茶,向山头茶学习用精挑细选的原料与精细化加工,山头茶向中期茶学习拼配、发酵与仓储变现,以及规模化生产与收获规模效益。这是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时间价值与规模价值交汇的产物。

古茶山开发的抓手,进入了大名山与小树茶时代。这两者都是用来解决名山古纯不能量产之问题。大名山,是名山核心产区扩张到周边产区。名山古树,进入名山小树时代,以解决高性价比优质原料的稀缺问题。至此,普洱茶由小时代进入了大时代,即围绕核心原产地(大名山)的大产业链开发时代!

熟茶与拼配茶2.0,是以名山茶的逼格、中期茶仓储与规模优势、大名山(名山及周边)小树茶的价值洼地与量产、消费端重构供应链的聚合为核心,并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驱动,因其体系复杂,需要专业化团队运作,故曰系统创新。

以前的创新都为单点创新,或者是简单系统创新,创新更多表现为创意宣传与短期收割打法,而不是产业链纵深布局与中长期创新战略驱动。第四轮创新,单点与简单系统创新,已经进化为价值原点思维+大产业链升级迭代布局,做的是价值原点创新重构与大体系中长期布局生意。

2019,厂家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失去了走货渠道,于是销量腰斩,过了4月份,市场就冷,连中秋都没有生意,也就是春茶季热闹一下,全年冷清。市场整体不好,是肯定的。但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高价茶、割韭菜的茶,用脚投了反对票,于是开发高性价比的消费茶成为当前厂商的普遍行为。还有,传统开茶店的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他们缺流量,又不能系统输出价值观精准吸粉,于是被网红直播打败,不知道路在何方?

4G来了,5G还远吗?脱离时代的老经销商,是否会随风而逝!

2019年,市场的核心逻辑,将由依靠经销商做市场,转向先输出价值观与培育种子消费者,有了品牌话语权与一定消费者基数,再来顺势招优质经销商,并洞悉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用消费端的逻辑重构供应链,也就是倒做市场。倚老卖老的老厂,如不进行熟茶与拼配茶的升级,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还在为了维护经销商的暴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是没有前途的,其老厂中期茶红利也会迅速消失。未来是属于价值创新、系统创新者的!

追求极致 茶企创新的姿态


追求极致茶企创新的姿态

关于茶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我觉得不能单就服务谈服务,而要放在一个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谈。而且在当前的大变局时代,我们一定要正视旧瓶很难装新酒的问题。

也就是说,时代在进步,消费在升级,如今的人们对茶叶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高端消费在升级,大家要喝“精品”,这不仅仅是原料好就能解决的,更需要一整套符合现代人消费模式的供应链服务方案;另一方面大众消费不再满足“价格便宜,比白开水好喝一点”,而是在花钱不多的情况下“喝好茶”,对“质优价平”的茶品需求越来越旺盛。

“三个极致”才是创新的正确姿势

按照传统的经验,我们很难服务好正在迅速升级的消费者。从提升与改善消费者体验出发,面向未来的茶企需要在“三个极致”上下工夫:极致的产品、极致的性价比、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所谓极致,不是茶企、茶商认为极致,而是能真正击中消费者的内心,让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他真正想要的,有体验与购买的欲望。如今许多茶企按照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专业经验在生产极致产品,消费者还没有买单,就先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等到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就怪消费者不懂茶,白白辜负了自己做好茶的初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专业经验,无法让大家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走得更远,那我们是不是要告别传统的经验主义,从一个全新的市场原点出发,重新来思考与构建面向未来的服务体系?

经验一方面帮助大家快速上路,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让传统茶行业陷入了顽固的结构性锁定,也因此每家茶企都在谈创新,做所谓貌似创新的事,但过了若干年后才发现,我们不过在原地踏步走而已,我们主张的创新摆脱不了传统的地心引力。

从“精品熟茶”需求这个市场原点出发

润元昌品牌诞生于2011年,其前身早在2006年就从事普洱茶行业,专注熟茶领域11年。就因为这份长期与普洱茶死磕的专注劲儿,其才能敏锐地捕捉到2014年起茶行业的三大超级机会——高端熟茶的兴起、小青柑热、中期茶热。润元昌早在2014年就调整企业核心战略,布局这三大新兴市场,成为小青柑与高端熟茶的领跑茶企之一。

但润元昌不满足于靠经验主义取得的市场成就,而是清空所有的专业经验重新建模。2017年以来,从消费升级这个市场原点出发,其认为“精品熟茶”存在旺盛的需求,润元昌要做“熟茶2.0时代”的倡导者,做“精品熟茶”技术专家型品牌。

精品熟茶,是消费者需要的极致茶品。而“技术专家型品牌”,是润元昌重构熟茶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前文说过,要服务好新时代的消费者,需要重构供应链模型。传统的供应链模型只能提供传统茶品,按照时代最新精神组织的供应链,才能提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精品熟茶”,而不是光有“精品熟茶”外衣的传统熟茶。

熟茶是普洱茶领域科技介入最深,而且将来会越来越深的子品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技是熟茶的第一生产力。润元昌将自己的基因定位为“科技创新型”品牌,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来重构熟茶供应链,推出真正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熟茶”。

极致的产品:“润活”是基础

“气韵生动”是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

2018年春天的广州茶博会,润元昌的“润活发酵技术”正式隆重登台亮相,其主张“为熟茶发酵注入新活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熟茶。在熟茶2.0时代,“有活性与润感”是好熟茶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香甜厚滑韵。如果茶叶发酵得很死,失去活性,即便喝起来非常香,非常厚滑,但因基础分不过关,也不是好熟茶。

在古树茶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熟茶成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是一种用料低劣,加工极不卫生,口感欠佳,喝了对身体无益之茶品。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市场对熟茶妖魔化的一种表现。但我们得承认,当整个市场将熟茶打入底层,卖不起价,做熟茶的厂家会很用心生产熟茶吗?反正是便宜货,那么我怎么舍得用好料,粗放式加工就行了,茶叶做出来能喝就OK。这就是熟茶1.0时代的现状。不是说在那个时代没有用心做熟茶的企业,而是整体层次不高。

传统生茶走过由重视外在的“不苦不涩不是茶”之高刺激性阶段,早在十年前就进入了“冲淡之美”的拼内涵品质之阶段。

熟茶也会重复生茶升级之路,由高刺激性到讲内在的和谐韵味之阶段。润元昌首家独创的“润活发酵技术”,打响了新派熟茶由外转内第一枪,“润活”是茶叶气韵足之基础,“气韵生动”堪称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

润元昌首创的国家专利“润活”发酵技术,是指在熟茶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富氧发酵”“加压发酵”等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度,减少鲜爽物质损耗,更大程度保持茶叶活性,最终达到提升熟茶滋润鲜活口感的目的。

这项技术要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切以符合中国茶清饮审美以及身心健康为旨归,尽量增加有活性与韵味的风味物质,避免不愉悦不健康的物质产生。

说到底,精品熟茶创新,是以风味与健康为导向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身心健康需要!总之,服务要首先满足消费者对精品的有效需求。其次,既要服务高端群体,更要为天下人做好茶!服务高端群体,要做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以体现“润活是基础,气韵生动是熟茶的极致之美”。

相信这非一般的熟茶,即便喝惯古树生茶、武夷岩茶、凤凰单丛之刁钻老茶客,也愿意去尝试体验,去主动传播“润活与气韵生动”之熟茶新主张。

要做出具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首先要选好原料——用春茶发酵的熟茶,而且是经过醇化的原料;其次要做精细化、能管控与提升活性风味物质,避免不愉悦、不健康物质产生之新型发酵模型,让做出来的茶叶充满活性,喝起来口感愉悦,身心健康;最后是要长时间后期仓储,用时光的慢养来大幅度提升熟茶的品质。

春茶原料

后期仓储

要保留熟茶的足够活性空间,就宜采用轻发酵技术,才出堆的熟茶只是半成品,要经过长时间养堆,再压成饼砖沱。饼砖沱再放置仓库里长期慢养,让时光成为最好的雕刻师,花十年时间来成就气韵生动——高端熟茶的极致之美!润元昌有个计划,采用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的新茶,只卖百分之二十,百分八十的茶品,仓储十年再销售。这就是轻发酵的二八原则。

极致的性价比

让天下人喝上“国民熟茶”

润元昌的精品熟茶开发有两个方向:一是面向高端人群推出的质优价高茶品;二是面向大众人群推质优价平茶品——国民熟茶,也就是精品熟茶,大众消费。

大众消费者有个特点,就是不怎么懂茶,其喝茶讲究适口性。针对这部分人群的喝茶需要,润元昌专门研发了“陈香发酵技术”,就是让春茶好料发酵出来的熟茶,存放一年左右上市,喝起来香甜厚滑润,满足普通老百姓平价喝好茶,喝了身心健康之需求。

做好消费者服务,需要三个极致。极致的茶品,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之上的,如果消费者没这个需求,或者需求不够旺盛,那么茶企开发的所谓极致产品就是一场自嗨。润元昌深入研究消费者的精品熟茶需求,有的放矢,将消费者划分为高端专业茶客与大众消费人群,一个是对品质刁钻挑剔的市场,另一个是普适性的基数市场,分别供应建立在不同模型基础上的产品。

前者在“春茶发酵的熟茶”基础上,独创“润活发酵技术”,采用“轻发酵+慢养仓”的模型,来开发经得起挑剔的专业消费者检验之极致茶品。

后者在“春茶发酵的熟茶”基础上,研发“陈香发酵技术”,生产适口性好,性价比极高的茶品满足大众消费者。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熟茶,以“国民熟茶”的名义,让天下人喝好茶!

在第一个模型中,高端与专业消费者偏重于极致茶品体验,有极致茶品再来谈极致性价比。而在第二个模型中,大众消费者先看极致性价比,再来看极致产品体验。

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购买的便利化,体验的人性化

许多茶企误解了极致的消费场景,以为把茶庄、茶楼装修得高大上,就是极致场景。极致消费场景,首先是购买的便利化,然后是体验的人性化。

你装修再好,市场上卖你产品的人太少,没有知名度,没有消费认知感,消费者即便知道了你,也很难找到购买的途径。故首先要打造品牌,解决精品熟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消费者有了认知,还能很方便地购买茶品。

润元昌进行现代主流的品牌与渠道建设运作,让润元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口碑品牌,在发展品牌专营店的基础上,针对全国数十万家零售茶庄推“精品熟茶”专柜,让润元昌精品熟茶的小红旗插遍大江南北,从而解决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便利化之问题。

其次终端消费场景要人性化。场景不能从企业的主观出发,而要从人性之深层次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设置不同的消费场景。

场景的人性化要做到“三化”:一是生活化,走进办公室与家庭;二是国际化,随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元素的健康文化;最终是年轻化,用时尚青春语法打造消费场景,引导年轻人喝茶。如果能做到“三化”,就是“国民熟茶”,就能开启熟茶的大众化。否则,还是在传统的小众圈子体验打转。

下面重点谈一下场景的生活化:

如果北方人有广东喝早茶的时候泡熟茶这种生活场景,估计熟茶销量会增加五倍。这种生活场景很质朴普通常见,也就是居家过日子的场景,而不是强调逼格的场景。

生活处处是风景,没必要刻意景外造景。熟茶的场景生活化,可用“融”字诀,以你喜欢的方式,习惯的方式,融进你本来就很美的生活。而不是另外搞个东西,板着脸教训消费者,你不喝熟茶就没品格,没追求,没文化。为何要对立造景,而不是用好“文化”的大而化之呢?

体验要人性化,人都喜欢找认同感、归属感,不喜欢被异物植入,厌恶对立面的东西,顺应人性就ok!润元昌将围绕“熟茶与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让熟茶的大健康文化走进大众社区,让喝精品熟茶有益身心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理性消费普洱茶 普洱茶价值判断


理性消费普洱茶普洱茶价值判断

1、年份:相同配方的茶叶,年份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这只是一个趋势,因受市场因素影响,某一段时间价格或许是下跌的。

2、厂家:不同厂家同一配方的茶叶,著名大厂的茶叶价格较高,且有公价,可随时变现。小厂茶因信誉等问题,无市场参考价,变现难度极大。

3、茶种:同一年份,乔木茶最贵,其次为野放茶,台地茶价格最低。所谓野生茶,只是一些商家引诱消费者的不合法称谓,真正的野生茶并不宜饮用,且大多在自然保护区内,盗采风险极大。

市场最近出现的山头茶、村赛茶炒作的情况对普洱茶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山头茶的炒作造成极少数地区茶树过度开发,其次出现大量的仿冒著名山头的茶叶,使消费者迷茫,市场陷入混乱。有些山头茶一季茶产量不过2—3吨,市场上却出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茶叶。最后,这种炒作极大地伤害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通过无限夸大细微差别,严重透支新茶的价值。

其实,茶叶只要是良好生态环境下的乔木茶、野放茶,有合格的加工环境和存放环境,即为茶中上品,是消费者和收藏者的最好选择。

4、仓储:因为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长期存放才能发酵为成品,良好的、上规模的仓储环境极其重要,它决定着普洱茶的价值。

近年,因为普洱茶价格的上涨,使经营老茶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老茶的数量是有限的,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湿仓茶,有的商家甚至提出“湿仓”茶存放的整套方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或称谓,其实就是用不当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取超额利润,这是对普洱茶价值的扭曲,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亵渎,是把商业利益置于消费者健康之上的恶劣行径。

大益改向?普洱茶变局? 聚焦茶叶大众消费将成市场新常态


大益改向?普洱茶变局?聚焦茶叶大众消费将成市场新常态昨天,榜叔临时更换了头条,发布了一个大益经销商关于大益新政的原帖,很快就收到了不少茶友的私信。榜叔和茶语网()的小伙伴们看到后心情复杂。

因为这些年中国茶叶圈的风气,确实像来信中所说,比较偏离了普通品饮和大众消费者的市场,但同样的,这种风气从2014年开始已经在回归。榜叔自己也是一个最普通的消费者,平时也爱喝普洱茶,我想就自己的一些主观体会,对此现象简单说两句。虽然茶叶榜一直致力于与爱茶人之间的非行业话题,以“通茶语,会知己”的方式快乐聊茶,但也会有行业观察的意见。

从前,为什么会是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尤其是普洱茶行业,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藏茶致富”的传说,而传说的起源就是前身为勐海茶厂的大益茶业集团。从以常规消费为主的绿茶时代到崇尚投资收藏概念的普洱茶时代,中国社会走过了商品经济复苏并飞跃发展的二十年。

这二十年,人们经历了从很难买茶——很少喝茶——愿意尝试——兴趣勃发——全面接受的阶段,从而使得各类型的茶叶门店在全中国开得如雨后春笋。

但是,对手握生产大宗亟需消化产能的大部分普洱茶企业而言,因普洱茶本身以边销为主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其在国内的真实品饮人群少,因此,发展不但跟不上中国GDP的整体速度,甚至也跟不上行业同类的脚步。那么,何以解决?

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以口味转化引发的价值预期来为源源不断的产品买单。

于是乎,近十几二十年来,原本只在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茶人圈被认可的普洱茶“越陈越香可以玩味”的理念,成为了市场有心人着力强调甚至转换概念的普洱茶有“增值保值”的金融功能,并从不为人知到成为街巷共识。而纵观同时代的中国,各种投资工具和投资体系、投资保障皆不健全,即使有暴富机会,却不属于大众。

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心态下走到大众面前的普洱茶,既然它能喝能藏,获得不难,价格还可以预期,单纯把玩也是一种乐趣,那么“大益模式”也就成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普洱茶经营方式。使得它以一己之力,逐渐坐稳了普洱茶江湖的头把交椅。

换句话说,正因大益在中国茶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江湖地位,使得其在从勐海茶厂改制后的数年间,累积起巨大的财富效应。这样的财富积累,来自于金融和资本的知识,却不是茶江湖的固有逻辑。

它说明的是:在一个消费不成熟的市场里,不但存在信息和接受方式上的不对等,同样也存在渠道和资源配置上的不对等,特别在产业的初级阶段通常是由寡头来决定整个市场的流通方式和游戏规则。

▎2015年春茶开局,普洱茶行业如履薄冰

2015年的普洱茶春茶市场,从开局就呈现一片浓重的观望气氛。云南几大著名茶区内,来了许多看茶客,却少见有往年抬价收料之人。

作为云南大宗台地茶的主要收购商,在大益勐海茶厂公布其2015年春茶开秤价后,市场中人发现它的特级料已直接跌破2010年的收购价,降至6年来原料价连续增长的冰点。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本月发布的数据则表明,目前云南省普洱茶毛茶均价为33元/公斤,成品茶均价为88.6元/公斤,低于160—200元/公斤的全国名优茶均价。

普洱茶真的举步维艰?当然不是,大品饮时代消费者数量在持续增长。只是一部分人急了,而最焦急的莫过于手里囤积了大量前景不明、在高预期中买入、在疯狂追涨中被套牢的普洱茶渠道经销商和交易中转商,尤其对把茶叶当作股票来操作的中转商而言,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都知道,在素有“普洱茶销售看广东,广东销售看芳村”之称的广州芳村茶市中,有着相当数量以此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茶商中的投机客,他们并不关心哪几款茶到了什么年份才开始好喝,也不对普通消费者做生意,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字:钱!如果普洱茶市场要变天,首先影响的是“买空卖空”的他们。

但另一个现象却更值得关注和思考——近年来,那些以生产精品茶为主,一直推广边存边喝的高端玩家品牌(如斗记、陈升号、宝和祥这类),他们的大多数产品处于玩家既藏也喝的状态,被反复炒仓的现象相对少,即使圈子里的茶友来了店里,也是以喝茶品茶为选购茶品的基础,所以他们的道路和销售轨迹一直呈良性增长。

▎消费者市场已经发生了什么

再回望2014年。

在普洱茶类市场上,这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年头。这一年有几个现象值得所有经营者关注。

第一,早期的普洱茶投资获利者正在逐渐离场。

市场囤量太大的风险大家都看得到,而且现在经营普洱茶的利润没有前几年大了,投资回报率明显降低。多数既得利益者把资金抽离出来,可以转向股票、基金甚至小额贷等方向。这一现象,让很多一级经销商感觉到走货慢、资金面吃紧。

第二,我们身边的普通消费者数量在大大增加,年轻的爱茶人越来越多。

但是这一部分人并不求以茶赚钱,大多以自己喝、小量藏为主,相对理性。投资者买茶很多都是几件甚至几十件存,基本不开箱;而个体饮茶人则多是买单片,如果要存,也就一两提。虽然整体大市场中的消费者增多,但是相比以大益为首的“类金融普洱”投资者离场速度,此消彼长的时间差在一两年间恐难以弥补。

最后,爱茶人以喝为主的时代到来,所以对口感的追求越来越突出。

茶是日常饮品,最好现在就能喝,往后放也要有陈化能力,所以市场追捧山头料、古树茶、高端拼配的风潮愈演愈烈。在这一点上,性价比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各种市场反馈信息都指向说明,普洱茶市场真正的未来——也即大量的基础品饮者群体正在形成。

而近年来百花齐放的普洱茶市场格局,已促使得普洱茶领域从寡头市场迈入了多头市场,从大厂定价时代进入到多元化、精品化品牌共生时代,当初因寡头市场和寡头话语权而聚集的市场泡沫即将消退。

▎新常态下的普洱茶品牌之路去何方

不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就不能和市场有关系,建立亲民的品牌形象和真正的口感认知度,将成为普洱茶企业发展的长期道路。

在这里,我们不用讨论大益,也无须讨论市场上满天飞的消息是否属实,因为普洱茶市场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而对于一个行业的领军型企业来说,高额利润如果是来自市场的整体销售增加,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以数亿计的利润,来自于原料价格几乎不动,配货价格大幅提高与渠道争利,是否有些杀鸡取卵?尤其是在整体市场出现饱和甚至囤量无法消化的时间段,是否有提前预支了整个品类未来生存空间的嫌疑?增长的部分是什么?

不是消费,而是泡沫。当然,从商家的角度,牟利是天然的权利,但是否在进行市场行为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未来的行业生态?

只有被普通大众认同、有更多人喝的普洱茶品牌,才是未来生命力强盛的品牌;而只有坚持自己的制茶理念,坚持和渠道共同进退、真实做消费者调研的厂商,才能在未来得到长足发展。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出现了一批调性鲜明、各有其特定消费群体的普洱茶品牌如陈升、斗记、祥源、福今等,如下关等历史大厂,也在加强和品饮者、收藏家之间的互动。这意味着今后中国普洱茶市场的格局将出现梯次化、个性化、细分化、小众与大众两级良性生存的趋势,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将有望与企业进行互动,从而将消费者意愿渗透至企业从产品开发一直到市场投放的全过程。

消费市场是国家经济取向的一面镜子,而普洱茶领域是中国茶行业的先期风向标。远离大众市场的操作模式正在成为过去时,以炒作博得价格空间的交易市场也在国家三令五申的政策和整改手段下被规范。

摈弃炒作,回归品饮,改变消费困局先调整产业思维,2015年开年的这一幕,也许意味深长,更也许,坚定了一个时代的呼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渐受商务白领青睐 茶企优化创新瞄准新消费群》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