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狠抓优质基地建设

开展了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认证工作,完成认证面积40.34万亩。开展了3184亩标准茶园创建工作,完成1881亩低产低质茶园改造和540亩茶园喷滴灌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大渡岗500亩低产茶园改造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景洪市启动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益勐海茶厂完成了包装流水线、原料静电拣剔处理、色选机、新型液压压茶机及成型饼茶自动生产线等5个项目的技改,实现车间内部物料搬运机械化。

着力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

“大益”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西双版纳州中国著名品牌零的突破;“陈升号”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大益”、“七彩云南”两家茶企荣膺“中国十大著名茶企业”称号,西双版纳州成为“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

积极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

大益集团在韩国釜山成立了大益国际韩国株式会社;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丰沙里等五省试种95亩星油藤;组团参加越南首届国际茶文化节活动;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了普洱茶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

积极推进生物产业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去年,西双版纳州制订了茶叶产业“十二五”规划,多形式宣传《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部分茶企业重视并加强了新产品研发及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大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启动,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按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为广大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营销等方面积极发挥服务作用。

cY260.com编辑推荐

云南西双版纳州加强对古茶树资源工作的保护力度


云南西双版纳州加强对古茶树资源工作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实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政策,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培训及管理,使群众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古茶树资源资料档案不断完善,茶园、古茶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州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古茶树的法律保障体系。西双版纳州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据2004年的全州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3万余亩,古茶园面积达8.46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悠久植茶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2011年2月25日,经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5月26日,经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于同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2年11月28日,州人民政府发布了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相配套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行政执法主体、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加强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西双版纳州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州掀起学习《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的热潮,使广大群众学习和了解《条例》内容,理解和掌握《条例》的立法精神,营造学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意识。确定2011年8月为《条例》宣传月,将《条例》刊登在《西双版纳报》,印发《条例》读本,发放宣传单,勐海县在古茶树(园)周边张贴宣传材料500多张,勐腊县制作安装永久性保护宣传牌,扩大了宣传范围,增强了群众对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西双版纳州还通过“勐海县茶王节”“易武茶叶商品展销会”“七村八寨斗茶大赛”“贡茶现场认购会”等活动,促进了外界对古茶山、古茶树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当地群众对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

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保护技能。西双版纳州认真落实《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组织人员深入古茶树保护区域调研考察,制定出台相关古茶树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实施“万名茶农”培训工程,精心组织技术力量,在全州古茶树分布区涉及乡镇,以普洱茶国家标准、古茶树资源保护,普洱茶原料加工管理与规范、病虫害防治、栽培与管理技术、中低产茶园改造等为内容,开展茶叶科技培训。《条例》颁布以来,培训茶农近5000余名,发放材料5000份,有效提高了茶农对茶园和古茶树科学管理保护的技能。

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整体管控水平。西双版纳州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建档工作,协助云南省茶叶协会、省茶科所、省档案局积极开展全州古茶树资源建档工作。对全州典型古茶园、古茶树进行实地勘查,掌握古茶园、古茶树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了解古茶树形态特征及生长情况,同时形成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建档。资料档案不断完善,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及对古茶树资源加强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确的档案资料。

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


云南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介绍

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分布着十二版纳的十二座古茶山,江左、江右各有六座。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十二版纳的十二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也就各有所不同。

江外六大古茶山

1、南糯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3、布郎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美子香、花蜜香、兰香,布郎山所产的茶品,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4、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5、南峤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6、景迈山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江内六大古茶山

1、曼撒山(易武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在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2、革登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

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兰,汤色深桔黄。

4、莽枝山

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5、蛮砖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就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6、攸乐山

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江内六大古茶山的产茶量已逐渐减少,产茶的重心已经移至江外。

西双版纳拟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基地


西双版纳拟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基地

近日,记者从“中国·西双版纳2012勐海嘎汤帕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2月31日起勐海县将举行为期4天的“中国普洱茶栽培型古茶园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签名活动,拉开勐海原生态民族茶文化体验之旅系列活动的序幕。这将是西双版纳打造中国普洱茶总部经济的开始。

今年12月下旬开始,勐海县相继推出“2012嘎汤帕文化节”、“中国·2012勐海国际茶王节”等集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4个少数民族和勐海春茶上市茶事有关的重大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民族茶文化和普洱茶文化节庆盛典。届时,“拜千年茶王、品陈香茶韵、探神秘古寨、游古茶胜景、体民族风情”将成为活动特色。

目前,勐海普洱茶产品畅销全国,远销英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介绍,在“生物富州”的各项产业中,普洱茶产业处于支撑地位。此次嘎汤帕节日活动期间,将为来自海内外的茶界人士、涉茶企业和普洱茶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打造绿色、健康、和谐的普洱茶生活方式。

龙园茶业:普洱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龙园茶业:普洱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当前,普洱茶市场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和把握普洱茶的发展态势,如何正确定位,建设好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了摆在众多茶叶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作为云南西双版纳州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在15年的发展实践中,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品牌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努力开创“龙园号”品牌发展新局面,从而不断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他们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是一家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茶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在长期的办厂实践中,在李正行董事长的带领下,龙园茶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推动发展”这一主题,以提高办厂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龙园号”品牌为发展目标,坚持质量是根本、创新是动力、营销是关键、队伍是保证、稳定是前提,着重打好质量、文化、营销三张牌,处理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优势的品牌发展之路,不断推动了龙园茶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过去15年的发展成绩喜人

龙园茶业于1999年1月1日成立,至今走过了光辉灿烂的15年。

过去的15年,是龙园茶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15年;是在探索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的15年;是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产品质量,从注重扩大规模到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产品销售到注重品牌管理的15年;是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稳步前进,逐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15年。

通过15年持之以恒地建设,龙园茶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办厂效益大幅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龙园茶业已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西双版纳州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企业员工由15年前的数十人,发展至今天的2000余人;企业由一个加工厂,发展为5个加工厂,厂房面积达40000余平方米;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由15年前的数十吨,发展至今天的5000余吨;企业产值在15年前不到1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00多倍;企业自有茶园由15年前的数百亩,发展至今天的近2万亩,并在景洪勐宋、勐海帕沙等地建立了古茶生产基地等等,从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办厂实力大大增强。

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育管理,践行“一心只做好茶”的茶者精神,积极改进制茶工艺,不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形成了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涵盖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高、中、低端产品。坚持继承和创新,在传统产品上,重点生产纯料茶、古树茶和纪念茶,如老班章茶、景迈山茶、易武正山茶、勐海开春第一饼、西双版纳州成立60周年纪念茶、龙园正行纪念茶、六国艺术节纪念茶、火烧茶等;在现代产品上,生产了一大批如茶膏、茶粉、龙园印象、勐海印象、老普洱、勐海金沱、勐海金砖、勐海金饼、勐海方砖等普洱茶快消品、速溶品,填补了传统普洱茶的不足。

机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办厂能力不断提高。坚持科学建厂、开门办厂、依章治厂、民主兴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了办厂的能力。龙园茶业由过去的大渡岗龙园生态茶厂扩展为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包括大渡岗龙园生态茶厂、勐海龙园茶厂、龙园营销中心、西双版纳州茶文化传播中心、龙园·融品茶文化馆、勐海龙园茶业体验中心、西双版纳茶叶大世界等7个分支机构,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茶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凝聚力、整合力不断增强。通过努力,形成了“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承茶马古道精神,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和“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培育了“精诚合作、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经销商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如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每年均举行中秋慰问活动和新春团拜会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有关制度进行了清理汇编,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增强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企业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营销工作迈上新台阶,营销网络不断健全。高度重视营销工作,形成了“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传文化,送健康”的营销理念。注意加强营销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营销体制机制。现行的营销模式充分调动了经销商工作的积极性,一部分经销商很快发展起来,龙园茶业总的销售业绩也大幅上升。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了经销商队伍。目前,“龙园号”营销网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不断增大,已远销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和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际市场。“龙园号”品牌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

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强。经过多年的建设,“龙园号”已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中国普洱茶十大畅销品牌、中国著名品牌,龙园茶业也成为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茶叶商会等行业机构的副会长或常务理事单位,“龙园号”已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2007年后,龙园茶业以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为契机,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认真制定品牌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2011年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龙园茶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成效明显,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和提升。按照“整体策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增强效果”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网站、专题片、纪录片、宣传栏、报纸、宣传册等媒介,展示成果,扩大影响,促进“龙园号”与商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加强对外交流,树立“龙园号”品牌的崭新形象,如以全国性茶博会为重要宣传平台,由总公司领导亲自带队或组织当地经销商参展,不断提升“龙园号”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5年的成就集中为一点,就是龙园茶业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优势的品牌发展之路。

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了实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升品牌、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2011年龙园茶业启动了以营销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对经销商重新进行了授权,对直属经销商实行单个产品返点制(在部分产品中试行),利润与销售业绩挂钩。2012年深化了营销改革,加大产品价格监控和营销网络建设力度,对直属经销商继续实行单个产品返点制(扩大实行返点的产品范围),重点扶持省外和省内地州经销商发展。2013年加大了改革力度,对授权经销商实行年底统一返点制度(以在龙园营销中心进货量为准),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即按进货总量返点,返点金额与销售业绩挂钩。与此同时,龙园茶业其他各项改革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改革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品牌战略意识,明确了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二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三是加强了价格监控,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四是加强了营销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忠于企业、热爱茶叶事业的营销队伍;五是加强了管理,不断促进营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六是明确提出了健全完善营销管理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总的目标和工作原则;七是不断改善了办厂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八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九是加大了宣传力度,树立了品牌良好的形象;十是加强了对外交流,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年营销改革成绩集中为一点,就是龙园茶业适应发展要求,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不断健全完善营销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优势的营销之路,初步形成了“龙园营销模式”:积极汲取其他品牌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即把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与龙园茶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大企业,不照搬其他中小、微小企业,坚持自己的特色优势,走符合自身实际的营销之路。

面对新的形势,龙园茶业认真分析研究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总结第一轮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深入推进营销攻革的重点和主要措施。深入推进营销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营销管理和理顺销售渠道,进一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和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直属营销机构和各授权经销商的责、权、利,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内部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龙园品牌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领导营销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1、坚持和完善有龙园特色的营销体制,以集中统一销售模式为主,多种销售方式并存。坚持以授权发行产品为主,多种发行方式并存。坚持以生产“公版”产品为主,有计划地开发“专版”产品。必须毫不动摇地发挥授权经销商的营销主力军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拓展终端消费市场,坚持以代理为主,直销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销售模式。

2、加强营销管理,理顺营销渠道,避免冲突和内耗。进一步明确总公司所属各直属营销单位的销售权限,既分工负责,又形成合力。勐海龙园茶厂继续坚持完全代理销售模式,即厂里不直销;大渡岗龙园茶厂实行代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加大代销的数量;龙园营销中心负责流通领域产品的统一销售,即通过其代表总公司发展的经销商,在国际国内发行产品;其它直属营销机构在其区域内销售,一般直达终端消费者,其“专版”产品不宜进入其它地方市场流通领域(不批往茶叶?场),以免造成管理混乱。

3、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富有生命力的产品体系。积极开发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场实际的新产品,构建“整齐划一、协调一致、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下大力改进产品包装,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美誉度。针对部分产品包装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在保证内质的基础上,重点更换勐海金砖、勐海金沱、勐海方砖等常规产品和勐海开春第一饼等特色产品的包装,开发小袋装普洱散茶和配方稳定的龙园七子饼系列产品。

4、加强产品管理和价格监督,保证产品价格的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除历史原因形成的“专版”产品外,在市场流通领域一般不再生产个人发行的所谓“专版”产品,“专版”主要针对特定区域,针对终端消费者,而不是在批发?场发行。逐步压缩?场流通领域的“专版”产品,积极发展特定领域发行的“专版”产品,同时,注意引导“公版”产品流入无授权销售的区域,尽可能避免串货。加强对“公版”产品价格的监督,登记货号,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对销售“公版”产品的授权经销商,继续实行年底统一返点制、折扣制和按量定价制相结合,以统一返点制为主的优惠制度。

5、巩固省内市场,继续坚持向云南省外倾斜制度,重点扶持省外经销商的发展。在稳定现有授权经销商的基础上,下大力气继续发展省外经销商,不断拓展“龙园号”普洱茶市场。更加关注和支持省外经销商的发展,尽可能为他们在人员培训、销售指导、参观茶厂、考察茶山等方面创造条件。坚持营销策略向省外经销商倾斜,在代理条件、产品折扣、进货数量、货物运输、资料配送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持。对省外“龙园号”品牌空白的市场,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当地经销商。向省外经销商客观介绍“龙园号”品牌,真心为他们服务,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放手工作,不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从而带动省内“龙园号”普洱茶市场的发展。

6、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加强“龙园号”官方网站和“龙园号”天猫旗舰店、阿里巴巴旗舰店建设,不断充实完善网站和网络旗舰店内容,及时反映龙园茶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汇集行业最新动态,凝聚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共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以网上旗舰店价格为标杆,?取定期清理和重点清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网络价格监控力度,确保众多网店销售“龙园号”统一发行产品的价格相对统一,积极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广大商家的切身利益。对那些在网上胡乱标价,恶意侵害“龙园号”品牌的不法店家,经劝说不予改正的,及时配合有关方面坚决予以取缔。

7、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龙园茶业实际的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共铸“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龙园梦想,坚持“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弘扬“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龙园精神,营造赶超跨越、勇争一流的厂风,创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公司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合作朋友“圆梦美丽龙园,共创美好未来”。

8、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坚持“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幅射东亚、东南亚和欧美”的发展定位,巩固珠三角普洱茶传统销区?场,积极开拓长三角普洱茶?场,下大力拓展北方市场,继续幅射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以全国性茶博会为重要交流平台,定期“走出去”展示成果、宣传品牌。按照“精展、特展”的原则,特装形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参加上海茶博会、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东莞茶博会、长春茶博会、济南茶博会等一些规格高、影响大的全国性茶博会。

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目标激人奋进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龙园茶业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新的形势,朝着现代化企业方向,稳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龙园茶业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新形象,建设新龙园。即解放思想,稳步推进营销改革,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理顺和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发挥经销商营销主力军作用,把龙园营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不断增强龙园茶业的核心竞争力。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4年1月,龙园茶业提出,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1.认真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15年跨越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最重要的是龙园茶业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认真制定、实施发展战略,始终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步骤。早在2004年,龙园茶业就对第一个五年发展认真进行总结,把第一个五年(1999-2003)作为探索发展时期,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第二个五年(2004—2008)是龙园茶业跨越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龙园茶业取得重大进步,“龙园号”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等。第三个5年(2009-2013)是龙园茶业改革发展时期。龙园茶业于2011年开始了以营销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后,于2013年正式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的发展目标,自此进入了龙园茶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品牌发展阶段。

2014年1月,龙园茶业提出第二阶段的发展,大体上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全面建设。龙园茶业“四五”发展时期(2014—2018),是全面建设“龙园号”品牌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使龙园茶业总产值比2013年翻一番;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优化结构、降低损耗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特色优势产品;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效能明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机茶园建设上水平上台阶,逐年增产增效;营销环境极大改善,公平竞争蔚然成风;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厂区取得新进展。

第二步,重点突破。龙园茶业“五五”发展时期(2019-2023),是品牌建设取得重点突破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3年,使龙园茶业总产值比2018年翻一番;建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建成西双版纳普洱茶庄园,搞好大型旅游观光接待;健全完善现代茶叶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第三步,全面建成。龙园茶业“六五”发展时期(2024-2028),是品牌全面建成时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把“龙园号”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真正跻身一流品牌行列;把龙园茶业建成“团结、奋进、和谐、幸福、美丽”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发展目标。

2、深入推进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认真总结三年营销改革工作,明确推进全面改革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营销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在营销改革上,要努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一是要站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坚持继承和创新,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切实改进包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直属营销机构和授权经销商的销售权限和范围,严格区域代理制度,不得越权发行产品。除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专版”产品可在市场流通领域发行外,在市场批发环节流通的产品主要由龙园营销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授权经销商发行。要引导逐步减少在流通领域发行的“专版”产品,“专版”产品主要针对终端消费者。

3、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普洱茶品牌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在现有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凝炼既秉承优秀传统,又富有时代气息,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鼓舞人心的厂风厂训,进一步形成统一规范、个性鲜明的品牌标识,树立品牌的崭新形象。着力培育“精诚合作、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认真组织编写《普洱茶营销理论与实践》书籍,争取2014年上半年出版。2014年还要协助昆明电视台,做好反映董事长茶人历程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健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制度汇编,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推进美丽龙园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积极建设美丽龙园。在今后三年内,争取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云南景洪市建成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西双版纳茶叶大世界;在龙园茶业总部内新建一个标准化、透明式的普洱茶加工厂;启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建设普洱茶庄园的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上半年要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建成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龙园茶业体验中心并投入使用,要把该“中心”打造成勐海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普洱茶高端会所。

5、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总公司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茶叶理论和营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办厂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企业发展全局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在“稳定、巩固、提高”现有授权经销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的授权经销商。积极吸纳“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的经销商加入龙园营销团队,不断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不断?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今后5年内,每年力争发展3-5家直属经销商,使直属经销商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一些重点区域,使营销网络和经销商的结构更加合理。按照“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能力强”的工作要求,充实完善内部培训知识手册,加强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和经销商的工作能力。在今后3年内,由龙园营销中心组织有关茶叶专家和培训机构,在搞好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对“龙园号”全体授权经销商轮训一遍,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关证书。

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普洱茶品牌,最终把龙园茶业建成“团结、奋进、和谐、幸福、美丽”的综合性现代化茶叶企业,是全体“龙园人”的“龙园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龙园茶业始终坚持“经营始于诚信、质量铸就品牌”的建厂方针;始终坚持“一心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团结拼搏、勤勉高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注入发展活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和团结带动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共同办厂,就一定能把“龙园号”品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早日实现“龙园梦”!

我们期待也相信,“龙园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作者均为云南民族大学教师)

大理州云龙县多措并举发展茶产业


大理州云龙县多措并举发展茶产业

目前,茶叶已成为云龙县山区人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已发展生态茶园总面积2.4万亩,茶叶采摘面积1.5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64万公斤,产值达4000多万元,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118个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之一。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该县多措并举,培育龙头茶产业,不断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学规划,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为了加快茶叶基地建设,云龙县认真规划,集中力量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推广茶园无公害管理,建设优质生态茶园基地,各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协助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建设工作。邀请省、州茶专家学者,举办茶叶加工、评茶员培训班,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服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云龙县相继出台了《关于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县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科技等方面进行集中扶持,不断提高科技兴茶水平。同时,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设茶叶初制,组织茶农按标准化规程进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改过去由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2011年,全县成立了5个茶农专业合作社,1个茶叶协会。带动农户10000多户,增加茶农收入600多万元。

培育龙头,建设现代规模化企业。云龙县通过走“扶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子,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茶业龙头企业。目前优势茶企业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自己的茶叶基地,形成了以机制茶场为中心,以提高茶场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农户为基础,发挥茶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格局。

西双版纳召开座谈会 探讨普洱春茶价格飞涨问题


西双版纳召开座谈会探讨普洱春茶价格飞涨问题

近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物产业办召开全州茶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围绕当前古树茶、小乔木茶春茶价格飞涨的情形进行讨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古树春茶价飙升,实际是把“双刃剑”,虽然一时使茶农收入剧增,同时加重了茶企、茶商和爱好者承受的压力,高端消费者减少和购买率下降,市场萎缩。尤其是市场投机行为,导致最终受伤的还是茶农和整个普洱茶产业。

各方人士希望政府能够引起重视和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在政府主导下,由相关部门、茶业协会和茶企、茶农代表共同商定出每年各类春茶的指导价,公开发布,引导市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行为和茶价虚高。并整治茶企、商贩无序进入古茶山、古茶园乱建茶叶初制所、小作坊,扰乱鲜叶市场的行为,遏制恶性竞争。职能部门加强对干毛茶市场监督检查,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快有机生态茶园建设,扩大生态、绿色、无公害的优质有机茶叶的市场供给,满足中高端消费的需求,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西双版纳普洱茶企业参展南博会交易十分火爆


西双版纳普洱茶企业参展南博会交易十分火爆

2013南博会期间,西双版纳州茶叶企业参展的各类茶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茶企独具特色的展厅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陈升茶叶有限公司带来了由公司生产的20多种普洱茶产品,其中以今年生产的新品生茶——南糯茶王、美典大树、金班章为主要推介对象。

公司人员说,这3种新品茶口感香醇,茶色晶莹,是用上好的大树茶、小树茶制作而成,此次参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客商宣传公司的新品茶,让更多人了解公司的新茶品,寻找合作商,扩大营销范围。在场企业代表对新品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与公司商讨进一步合作事宜。

“以前就听说过易武的茶,今天终于真正尝到了味道,真是名不虚传!”参加本次南博会的印度商人在品尝了祥源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品后赞不绝口。在公司展厅内,身着哈尼族服装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客商免费品尝各类茶品。

据了解,祥源茶叶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昆交会,为了做好宣传和营销,公司带来了生产的五大茶叶品牌——云岭山庄、金色庄园、正山贡源、普洱小镇、祥源二十年参加展销,总共有12个品种。这些茶叶的原料全来自易武本地。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来公司展厅接洽生意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交易十分火爆。

云南昌宁县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云南昌宁县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昌宁县茶叶产业,繁荣茶区农村经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1年,昌宁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稳定外延、提升内强为茶叶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核心,以抓改造、办样板强基地为重点布局茶叶产业工作;紧紧围绕改造、提升、巩固的原则,在抓好历年已改造茶园管理质量水平提升巩固的同时,全力筹资增加投入、严格标准,扎实抓好中低产、低质茶园的改造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加快茶业发展步伐的理念;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服务跟着生产走、农户跟着协会走、协会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来抓优化种植布局,提高质量效益。

二是相对集中规划严格标准实施这;为便于统一技术标准集中规模实施,年内项目安排在8个茶叶主产乡镇60个村范围内,并统一标准按照中低产和低质茶园“四改”的技术严格实施。

三是全力筹资增加扶持力度;在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为投入主体的基础上,县政府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扶持的同时,安排财政预算资金190万元,专项用于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扶持补助;其中样板面积2万亩,补助100万元,非样板面积3万亩,补助90万元。

四是严格考核责任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自规划布局开始,就严格实行县、乡、村、组层层责任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指导、有督查验收;认真作好跟踪责任管理,抓好工作进展和质量。对质量不达标的不予验收、不给补助。

经过全县8个乡镇、60个村、678个村民小组、12894户茶农的辛勤努力,截止2011年年底,全县共完成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面积72889.2亩,完成年初计划5万亩任务的145.6%,其中71507.9亩面积,已通过市、县两级实地检查验收,考核综合合格率为98.1%。通过强力抓好中低产和低质茶园的改造提升,有效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282.88万公斤,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54018.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9%和31.69%。

普洱茶是西双版纳的另一张闪耀的名片


普洱茶是西双版纳的另一张闪耀的名片

西双版纳,“理想而神奇的乐土”,26个民族世代融居于此,这里有纯净如天籁的歌曲,有随心而跃的舞蹈,更有心口相传而万世不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块热土之上,人们用欢乐和祥和,续写着隽永的文化长篇。

今年,跟随BMW中国文化之旅的脚步,我们一路从江南水乡行至北方草原,再南下“京族三岛”,踩着金秋十月的尾巴,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西线车队终抵西双版纳。作为全年活动的收官之作,西线车队在西双版纳这片“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上,对古老的贝叶经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傣族织锦技艺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以及拉祜族芦笙舞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在这场民族文化盛宴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地人民所世代传承的民族记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华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共存之道。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化遗产始终像一条不息的脉搏,滋养着历史的记忆,也激发着民族的文脉。在探访中,我们有幸欣赏到传统傣族孔雀舞和优美典雅的现代孔雀舞同台绽放。相映成趣的表演令人不禁感叹,文化的魅力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而褪色,相反,创新地传承更会令其发扬光大。据悉,该传承中心也是今年3月BMW携手著名艺术家杨丽萍共同成立,旨在弘扬云南民族文化。

在茶园,我们被茶叶的翠绿所淹没,六旬老人李昌兴耐心地给我们讲述着传统普洱贡茶的历史与现状。时光在这张消瘦的脸上执著地刻下了道道印痕,老人从父母手中学会这门技艺开始,坚持着不用任何机器,按古法以手工制作普洱茶。

普洱茶是西双版纳的另一张闪耀的名片,正所谓“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座座茶山,点缀其间。”据史料记载,普洱贡茶大多采自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家世代制作普洱贡茶,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近60岁的李兴昌正是这一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一带的古茶树遭到大肆砍伐,困鹿山古茶园因地处偏僻,躲过一劫。尽管茶业不景气,但李兴昌的母亲还是毅然买下了困鹿山古茶园的经营权,并叮嘱李兴昌不能荒废了世代相传的制茶手艺。李兴昌谨遵家嘱,对困鹿山上的万亩茶田进行了勘察记录,并始终探索如何振兴贡茶。岁月荏苒,老人始终坚持着最初的信念,为了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坚守至今。尔后,他在家乡开设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传授其制茶手艺。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重点在于“活态传承”,在于担当传承介质的人,只要用心付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承者”。与往年不同BMW中国文化之旅通过传统节日这一全新的观察视角,深层次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广大传承人以及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付出,而这也正是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今时今日依然生机盎然的根本性力量。

贵州黔南州全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


茶园面积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记者从州茶办了解到:截至9月份,全州在工商注册茶叶企业833家(含专业合作社),全州茶叶从业人员30万人;茶园基地规模由2013年初的75万亩扩大到95.12万亩,新增茶园基地面积22万亩;全州共有茶青交易市场32个,其中:2013年新建12个;今年春茶产量9938.6吨,实现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14.6%,预计全年总产量1.3万吨,产值24亿元。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指示精神,我州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以都匀毛尖茶为抓手,把茶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州委、州政府在去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南州2013-2016年州直部门推进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基础上,及时研究出台了《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对茶产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兴茶及品牌培育等工作推进作了全方位部署。

近年来,我州通过强领导、严督查,抓基地,扩规模,抓品牌、扩影响,抓法制、修标准,重科技、促提升,重招商、抓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都匀、贵定、平塘、瓮安等重点产茶县(市)正开足马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由过去的地方性传统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下一步我州将强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工作,继续狠抓基地建设,重点突出“百里毛尖长廊”,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完善全州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围绕将都匀毛尖打造成为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为核心,积极筹办都匀毛尖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庆典,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加快都匀毛尖茶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茶博园建设工作。同时,将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投身都匀毛尖茶市场开发和营销。

梧州大力发展名优特色农业见成效


梧州大力发展名优特色农业见成效

近年来,梧州市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扩大砂糖橘、六堡茶、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名优特色农业,实现助农增收。

据统计,2013年梧州市全市砂糖橘总产量35.76万吨、总产值为8.36亿元,农民人均种植水果收入由2008年的198.76元提高到2013年的426.54元。今年,梧州市将通过实施“柑橘上山优果工程”,科学调整水果种植区域布局,计划种植柑橘总面积32万亩以上。7月份,梧州市通过招商引资与无锡明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开展项目合作,该公司将投资约5亿元,在梧州市建设万亩砂糖橘标准化果园和配套的集农产品加工、冷藏和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目前,梧州市已形成了以砂糖橘为主,荔枝、龙眼为辅的水果优势品种产业结构布局。

作为梧州市特色优势农业项目之一的六堡茶种植,近年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品牌战略,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品牌营销,不断延伸产业链,为茶农铺设一条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在六堡茶主产区苍梧县,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狮寨、梨埠、木双、京南、岭脚等镇,种植面积达5.23万亩,全县注册登记的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家,六堡茶生产经营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9个。

为推进梧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品牌蔬菜产业,今年全市计划新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1400亩,继续建设完善品牌蔬菜基地10000亩。通过土地流转给企业,促进蔬菜种植基地化,农民在收租的同时还可以到蔬菜基地或进城务工,实现收入多元化。

另外,梧州市桑蚕、八角、肉桂、巴戟、坚果等经济作物种植方兴未艾。如,蒙山县紧抓桑蚕丝绸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以及丝绸加工业,目前已有12家丝绸生产企业落户该县工业园区,逐渐形成以茧丝绸、真丝家纺、真丝服装为主的特色丝绸产业链。

云南普洱茶:西双版纳十二大著名古茶区古茶首次集体亮相


云南普洱茶:西双版纳十二大著名古茶区古茶首次集体亮相

4月9日,第三届勐海县茶王节组委会推出了将在茶王节现场拍卖的十二款珍藏版古茶。这十二款茶叶分别来自西双版纳州十二个著名的古茶区,代表着当地高品质的茶源和制作工艺。

据茶王节组委会称,本套西双版纳12大著名古茶区精品茶实现了“五个第一”,即:西双版纳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境内12大著名古茶区汇集成套;第一次以“勐海茶王节”组委会名誉制作;第一次加盖“勐海茶王节”印鉴和徽标;第一次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程跟踪监制;第一次以政府搭台的形式进行拍卖。

据悉,茶王节组委会希望通过对这十二款珍藏版古茶的拍卖让喜爱普洱茶的人对十二大古茶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充分领略“茶王”的风范。

西双版纳州十二大古茶区资料:

一、倚邦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曼拱、河边等地古茶山,有古茶园面积2950亩。具有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爽的品质特点。

二、蛮砖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曼庄、八总寨、曼迁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931亩。具有香气清柔微带蜜香;滋味醇厚、回甘的品质特点。

三、莽枝古茶:产于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新发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056亩。具有香气清柔且微带蜜香;滋味醇正、回甘的品质特点。

四、易武古茶:产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高山、落水洞、刮风寨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4万亩。具有香气清柔微带蜜香;滋味醇厚、柔滑、回甘持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柔味厚、回味绵长”而著称。

五、攸乐古茶:产于景洪市基诺山乡亚诺、司土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900亩。具有香气纯浓;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点。

六、曼迈古茶:产于勐海县西定乡曼迈等地,有古茶园面积836亩。具有香气清高;滋味浓醇带爽、回甘长久的品质特点。

七、曼糯古茶:产于勐海县勐往乡曼糯大寨、曼糯上寨、曼糯中寨等地,有古茶园面积2000亩。具有香气浓纯;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点。

八、那卡古茶:产于勐海县勐宋乡那卡寨,有古茶园面积600亩。具有香气高浓、常带有甜花香;滋味浓醇、回甘强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高味醇”而著称。

九、贺开古茶:产于勐海县勐混镇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地,有古茶园面积7840亩。具有香气高浓、持久;滋味醇浓、回甘的品质特点。

十、老班章古茶:产于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有古茶园面积4490亩。具有香气高浓、持久;滋味浓烈、回甘快而强烈、持久的品质特点。素以“入口苦涩、回甘快而强烈”而著称。

十一、南糯山古茶:产于勐海县格朗和乡半坡老寨、竹林寨、尔滇等地,有古茶园面积1.2万亩。具有香气浓郁;滋味浓厚、回甘久的品质特点。素以“香浓味厚”而著称。

十二、帕沙古茶:产于勐海县格朗和乡帕沙村委会老寨、中寨、新寨、南干、老端等5个村小组,有古茶园面积3000亩。具有香气浓而持久;滋味浓厚、回甘的特点。

昌宁县茶叶专业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昌宁县茶叶专业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以来,昌宁县在农业产业建设中坚持走“优势、特色”的道路,把打造茶叶专业村作为增强茶产业实力、加速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建设、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举全县各方之力,支持和帮助田园镇的达仁村,温泉乡的尼诺村、松山村、光山村、联席村,漭水镇的共裕村,翁堵乡的翁堵村等七个行政村,充分发挥特色传统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成以茶业为主业的“茶叶专业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七个专业村茶地总面积有效增加:从2005年2.8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5.2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2%;面积增长了87.19%,年均增17.44?;。

二是七个专业村人均拥有茶地面积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人均7.82亩,上升到了2011年人均9.11亩,增幅达16.49%;

三是七个专业村茶叶总产量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127.27万公斤,上升到2011年的308.63万公斤,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25.1%;增长142.5%,年均增28.5%;

四是七个专业村茶叶总产值增幅凸显:从2005年的2137.1万元,上升到的2011年8508.9万元,占全县茶叶总产值的32.18%;增长2.98倍,年均增59.6%;

五是七个专业村茶叶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明显增长:由2005年的49.92%上升到2011年的81.39%。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发展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