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茶厂率先提出普洱茶2.0概念

2011年,黎明茶厂在茶行业中率先提出普洱茶2.0概念,即厂家、商家与消费者互动营销理念,让消费者也参与到普洱茶的制作与销售中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使之在众多普洱茶友和普洱茶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初,黎明茶厂利用网络平台,在官网上发布信息开始征集产品名,15天就征集到产品名数百个,在其中选出最理想的"里程碑"作为产品名,意为此款茶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是黎明茶厂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网络上征集外包装方案并号召茶友们投票择出优胜者;同时,研发组经多次选料拼配和改进,确定了产品定位和口感;3月22日,"里程碑"有奖征文活动开始在官网启动。通过网络上的活动向踊跃支持八角亭普洱茶的茶友们寄送毛茶小样和试饮装,得到了茶友们的热情回应。为回馈网络茶友在里程碑青饼在开发过程中的支持与奉献,茶厂与10家网店合作,开展了上市前的限时预售活动。5月24日活动首日,即得到广大茶友的热情回应,多家店铺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购下数百饼,热烈空前。与此同时,除了网上茶友的热捧,从以广州、昆明两地八角亭经销商较为集中的专业茶叶市场得到的信息,茶厂所有经销商的咨询电话被打爆,各地的茶庄茶行也不甘网络茶友之后,积极参与到线下的预订活动中。5月28日,黎明茶厂在广州芳村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八角亭"牌里程碑青饼正式上市,当天便受到茶友们和收藏家的热烈追捧,销售业绩节节飙升。此后,黎明茶厂在全国范围许多城市中连续举办了多场"里程碑"青饼品茗会,召集各地普洱茶友与厂家、商家互动,感受八角亭普洱茶的深刻韵味。

八角亭里程碑青饼销售的不斐业绩也深刻诠释了普洱茶2.0概念的意义:一款普洱茶,光是厂家说好是不行的,光是商家说好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利用产品将厂家、商家与茶友也就是消费者们深刻联系起来使其产生互动效果才行,能让消费者们也都说好那才是一款好产品。

八角亭里程碑青饼从产品立项开始就受到众多茶友的关注,产品开发推广过程中也一直受惠于茶友们的集体智慧,茶厂相信里程碑青饼-首款普洱茶2.0概念产品一定能引发茶友共鸣,并将加大和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市场推广力度,以里程碑作为新起点,将普洱茶2.0概念植入所有产品,为八角亭立足品质夯实基础,不断前进,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优秀品牌。

CY260.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拼配概念


普洱茶拼配概念

纯料与拼配,是茶界碰撞比较多的话题。其实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原料的复杂性,纯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在其余的生产中都广泛使用了拼配技术,很多优秀的古董茶,老陈茶都是配方普洱茶。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

“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云南普洱茶情怀:我与黎明之光


云南普洱茶情怀:我与黎明之光

网友投稿:dub****x@nup

说起来接触八角亭,是从黎明之光开始。而接触黎明之光还要从论坛的活动开始。

一边写这个稿子,一边品味05年的黎明之光青饼……

写这些不是为了单纯拿奖品,更多的是确实很想借这个机会倾诉一下我与黎明之光的滴滴点点。

2年之前的偶然的机缘,我参与了论坛的一个活动,买到了1片05年的黎明之光青饼。因为此前没有接触过八角亭茶,对于这款黎明之光也没有任何感性或者理性认识。而拿到茶,打开包装后,我便意识到自己拿到了好茶——茶香扑面。撬了一泡喝,回甘很明显,弱烟味,苦涩却能化开。

或许缘分就是这样,人缘、茶缘、道缘,缘分到了一切便都变得顺其自然。

喝第一口便觉得似曾相识,仿佛一位新朋友前来拜访,又仿佛是一位老朋友过来叙旧。喝着喝着便免不了开始感慨万分……

之后我便通过网络和城市实体店搜索这款茶,当时这款茶的价位已经不低了,可我还是买了不少回来。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要与她相见,说与不说不重要,因为在品饮过程中,我知道她了解我的内心。这样,生活中的苦乐,嬉笑、哀伤,便一同融入茶中,饮入口内,一切皆淡然,释然……

后来又是一个机缘,从一个朋友那里拿到了一件06年的黎明之光,与05相比,更多了些涩感,但无妨,岁月的磨砺会让她变得成熟起来,就好像你、我,经历了才表明我们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黎明之光,我开始更多接触八角亭,从0432开始到去年的和合昌,从常规到高端,我能够感受到黎明从平民定位到逐渐走向高品位阶层,我能够体会到黎明这一路的努力和企望,就好像这个品牌一样——黎明,永远不放弃,直到天明。

以上为我与黎明之光的故事。有幸成为黎明的会员,希望黎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希望黎明之光这个系列能够一直做下去,给茶友带来不断的精彩!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未来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未来

大白菜概念普洱茶,泛指普洱茶品包装上印有OFDC有机产品认证(大白菜标志)的茶品。这类茶品目前对于整个普洱茶市场来说还是非常稀少的。而放眼普洱茶成品市场来说,并不是有这个标志的普洱茶都很有投资价值。

那么我们常见的大白菜标志普洱茶有哪些呢?最早的应该是勐海茶厂出品的,那是2000年的时候就在生产,随后其他一些茶家也在生产,但是都很少。主要有以下系列:

2000年及以后大益勐海茶厂班章系列

2004年春明茶厂七子饼茶

2013年陈升号班章金印

2013年陈升号老班章砖

2014年陈升号正岩系列饼茶

2014年陈升号银班章饼茶等。

从小点的范围来说,大白菜标普洱茶代表的是班章。目前班章茶的价格在普洱茶中是第一梯队,也就是说在2000年前,班章茶是不出名的,白菜标普洱茶也不是很特殊的。到了今年,我们不知道是要说白茶概念普洱茶借助了班章的名气把价格涨上去,还是班章茶借助了白菜概念普洱茶把价格涨上去。

在追求食品安全卫生的今天,白菜概念普洱茶的意义已经不用多说了,目前这类白菜标普洱茶正在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在上涨,最早期的白菜标茶品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价位。

2000年勐海茶厂白菜标班章珍藏青饼(400克/片,84片/件)参考价:4800000元/件

2002年勐海茶厂白菜标班章珍藏精品青饼(357克/片,84片/件)参考价:2700000元/件

按目前这种茶区环境,再过几年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茶区能名副其实的拥有白菜标“有机”认证产品。

阿甘认为,有机是大势所趋,仅管由于普洱的特殊性,野生、野放的茶树很多,目前也以打古树概念为主。但随着古树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是禁止采摘的,以后古树茶会越来越少,或者至少不敢公开打古树概念,所以,有机茶的前景可期。

PS:

OFDC是什么机构,与其它认证机构相比,OFDC有哪些优势?

(1)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前身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部,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产品研发、检查和认证的机构。

(2)2002年后持续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每年一度的认可,也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获得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与OCIA(美国)、JONA(日本)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3)OFDC是2005年4月颁布的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有机产品》主要起草制定单位之一。

普洱茶核心仓储概念辨识与断代


普洱茶核心仓储概念辨识与断代

要梳理仓储概念,搞清楚仓储的前世今生,首先我们要对核心的几个仓储概念进行辨识。纲举目张,从核心出发,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庞杂的仓储体系。

白马非马认为湿仓、干仓、自然仓、技术仓、港仓、速成仓、慢养仓、旅行仓之间的关系是:

干仓是对湿仓的否定。自然仓是干仓的2.0。技术仓源自港仓,已经发展到3.0。港仓是普洱茶仓储的源头活水,湿仓、干仓也源自港仓。

港仓体系很复杂,不等于湿仓,因为干仓88青也是在香港存放的,这表明港仓也有干仓。在香港茶人眼里,港仓不是湿仓,而是一种专业放仓技术。一代技术仓,是香港人做旧的技术,以湿仓为主。二代技术仓,是香港人在湿仓基础上改进,所放茶品变得健康安全得多。三代技术仓跟港仓关系不大,其不仅仅靠经验,而是科技深度介入,茶叶仓储变成微生物研究的一门分支学科。第三代技术仓,其实是科技仓。其区别在于,技术仓来自经验,科技仓来自实验。

速成仓、慢养仓,讲的是仓储转化快慢问题。港仓、广东仓、大马仓等地域仓,都可以归为速成仓。昆明仓、北方仓可以归为慢养仓。

速成仓与慢养仓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旅行仓。其又叫移仓,就是通过移动库存,让茶叶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中进行存放,从而吸收速成仓与慢养仓的不同特点,加快转化时间,综合提升品质,堪称普洱茶仓储的拼配。

原料仓是基础。2005年以前,不但年份茶交易占主导,而且茶厂都会储备充足的原料,压茶的时候往往会拼一些老料进去。2005年以后,大家都去追捧新茶,初制出来的原料往往很快就用于生产,用老料的比例很少。2015年开始,随着中期茶交易的火热,大家重新重视原料的储备,原料仓的建设成为茶企最基础的的核心工程之一。

普洱茶数十年的仓储史就是,湿仓时代到干仓时代,再到未来的健康仓时代。

1、断代

湿仓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005年。

干仓时代:2005年至今,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

未来是健康仓时代:干与湿弱化,自然存放与人工干预将强化,大家不再纠结采用的是什么仓,对各种仓会包容。大家更关心的是,仓储是否健康、安全,品质是否好,以及各自有什么不同的风味。未来,科技仓将崛起,与自然仓并驾齐驱。

2、自然仓与技术仓

干仓时代的仓储是,以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

自然仓源自干仓的自然存放,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之理念。干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08的干仓1.0,即干仓非专业的探索阶段,主张自然通风存放。二是2008至今的干仓2.0,也就是自然仓阶段,干仓进入了专业化仓储阶段,主张自然密封存放。干仓发展到自然仓,表明其已经拥有一套较成熟的专业仓储体系。

技术仓源自湿仓做旧技术,主张人工深入干预,目前已经发展到3.0。在干仓时代,以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目前已经进入技术仓的3.0,如果在微生物与仓储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在未来,科技仓(技术仓3.0)与自然仓将并驾齐驱,开启普洱茶仓储的全新时代。到那时大家不再纠结茶叶干不干,湿不湿,而强调的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自然存放,还是积极进行人工干预微生物的存放。

概念茶:普洱茶收藏市场的新方向


概念茶,普洱茶收藏市场的新方向

自2000年以来,普洱茶收藏市场起起伏伏,圈里人忙得不亦说乎,圈外人翘首顾盼。普洱茶所具有的物质属性以及文化属性,使它能在收藏界热度不减。

普洱自古有之,但“老茶”的概念可不是古来就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商人对老茶的推崇,直接推动了普洱茶收藏市场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也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收藏增值的属性。目前市面上很多普洱产品都被打上精品收藏的标签,真正能在时间的洪流中升值的藏品却屈指可数。

随着普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普洱茶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茶企,新老品牌争奇斗艳。虽然传统消费者是通过熟茶来认识普洱茶的,但生茶才是普洱茶的根基,普洱茶投资收藏的属性是建立在生茶的基础上的,因此想要长足发展的茶企断不会放弃做收藏型普洱茶这一块。

现阶段大部分收藏型普洱茶都绕不开山头和品牌。被市场炒热的山头纯料吸引收藏家的注意,让很多茶客跃跃欲试。收藏品牌标杆茶品,相对来说风险更小,更值得入手,这也是很多品牌争相推出收藏型普洱茶的原因。然而除了大益,其他品牌的收藏型产品都难有起色。

在大益一家独大的局势下,品牌需要挖掘更多概念赋予收藏型产品,才能吸引市场的关注。普洱茶是一种带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它本身历久弥香的特性能被赋予文化层面的含义,才会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这就好比钻石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石头,被赋予了恒久远的含义之后,它就变得不可替代了。

近段时间有哪些受到市场追捧的概念茶呢?笔者列出几个:

大益黄金岁月

黄金岁月是勐海茶厂值70周年厂庆推出的纪念茶,用3年自然陈料压制而成。勐海茶厂是一代普洱茶茶友心目中最原始的纪念,很多人喝普洱茶的起点,就是大益茶。作为普洱茶老大哥的大益,借自身的历史优势推出的这款概念茶,自然触碰到了粉丝的内心。

润元昌九九易大树

九九易大树是润元昌为致敬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复兴而推出的产品,普洱茶历史向来都是茶桌上的谈资。因此,九九易大树刚发出预告,就有一群茶友翘首以观,追古忆今,这个产品创意是很成功的。另外,去年润元昌一上市就被抢空的高级收藏茶品--易武橡筋茶,也论证了概念茶是收藏市场的新宠。

澜沧古茶建国七十周年纪念茶

澜沧古茶喜欢在各种纪念年份中推出纪念茶,比如有建国六十周年纪念茶、建国七十周年纪念茶、五十周年纪念饼。为普洱茶植入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概念,给普洱茶收藏多了一层文化上的慰藉,更容易打通消费者。

普洱之美,在于陈。作为后发酵茶,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在出厂前就必须具备好的潜质。只要茶企舍得下成本,品质上都不会差的。但是作为收藏型的普洱茶,吸引消费者购买,还必须有其他层面的价值。茶企只有去挖掘需求,为普洱赋予独特的概念,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关于普洱茶的几大概念局限之省思


邓时海:关于普洱茶的几大概念局限之省思

当今普洱茶依然大红大紫,而普洱泰斗邓时海却从产地、茶韵、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指出了深刻的问题。茶人们需要谨慎缜密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思考,只有这样普洱茶的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我们常看到关乎普洱茶的报导,其内容多偏重于正面发展和成长,极少论及普洱茶负面淤积的病态现象。为了普洱茶的明天会更好,必须去其疾,治其病。本文试着对普洱茶提出一些省思之见,以正大方。——邓时海

关于普洱茶的界定说法诸多,列举两例:

举例一: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讨论会

普洱茶是源产于滇南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青、加工而成的晒青毛茶,以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的各种紧压茶,经长时间的贮存演变而成,或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后经发酵加工成各种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

举例二:维基百科网络信息网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可以看出,“云南大叶种”是现代界定“普洱茶”最主要的内涵,这样的内涵界定已风行许久,之后尽管衍生各种不同的外延界定,却总是离不开“云南(省)”与“大叶种”这两个重点。所谓上施下效的结果,极具权威性的内涵界定,致使在七子级而后的普洱茶发展,包括1995年以后乔木级普洱茶,甚或私人茶庄的旧态复萌的茶品生产,一直深受上述普洱茶内涵界定的影响,以至于有了所谓“山头主义”、“大茶树主义”甚或“单一茶料主义”等意识形态的茶叶工序或制茶配方的崛起。

其实,这里头隐藏着一些含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如果不理清这些灰色地带,将是一种对普洱茶历史与传统的伤害,也是对普洱茶茶品的分类有所不公平的对待。由此,认识的不足将使普洱茶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使“越陈越香”的普洱茶艺术美感消逝于普洱茶文化中。为此,本文尝试厘清这些含糊灰色地带。

局限一:云南省

确实,“云南省”是一个生产最好普洱茶的地区。然而,却不是指称普洱茶品的指标,它也无法涵盖所有普洱茶品的范围。以下列举坊间流传的茶品,即知所言非虚。诸如﹝广云贡饼﹞、﹝广东七子饼﹞、﹝广东沱茶﹞、﹝重庆沱茶﹞,以及早期诸多边境茶品如﹝廖福散茶﹞、﹝河内圆茶﹞等等,这些都不是云南省内生产的原料所压制的茶产品。

生产这些茶品的地区目前仍在生产普洱茶,如果把普洱茶定位于只能是云南省内的原料所生产的茶品,则其它地方所生产的普洱茶品将该归何处?如此,过去云南省以外的普洱茶,以及边境的普洱茶,其历史都受到否定了。由此看来,一个概念的界定,除了指称其内涵与性质,更必须顾及该概念过去的历史定位,以及其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局限二:大叶种

大叶种的内含物质丰富,茶性浓酽,是为上好普洱茶品的选材。然而,如果唯有大叶种茶青制作的茶品,才能踏入上述界定普洱茶的门槛,则又是一种对许多普洱茶茶品的不公平待遇。比如清朝宫庭饮了一百八十多年的古董茶﹝金瓜贡茶﹞、一九四〇年代以前的倚邦山茶青制作的﹝杨聘号茶﹞、﹝同兴号茶﹞、﹝同昌黄记茶﹞,它们大都是小叶种乔木茶品,既是过往进贡清廷的御用品,又是至今享誉海内外的茶品。至今,倚邦茶区仍然保有小叶种茶区及其茶品制作。难道这些小叶种茶青所制作出来的茶品不算是普洱茶吗?

关于“普洱韵”的省思

中华文化的文化基因底蕴源自“精、气、神”的综合表现,所谓以技进艺,以艺入道。好比喝茶品茗,离不开“茶香”、“口感”与“回韵”的标的,也就是“神、气、精”的表现。各类茶品各自有精、气、神的底蕴,比如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自有“岩韵”;又如安溪铁观音自有“观音韵”等等,普洱茶自然有其“普洱韵”。

目前,一般对普洱茶的识别,就仅依据“云南大叶种”作为指标,其实业界、学界早已发现云南省许多地区的茶山,其质量已经退化到几乎没有了普洱韵的地步。然而,许多茶品监制者却罔顾这样的事实,仍以“山头韵”、“茶区特性特色”来替代普洱韵。假以时日,几十年的陈放后,这些茶品将有怎样的品味?能有如号字级或印字级茶品的普洱韵特性么?这是值得省思的问题!

“普洱韵”本是抽象的概念,其实它仍然是从诸多客观因素所积累而成的主观直觉。普洱韵的客观因素乃揭橥于普洱茶的茶香、口感与回韵的综合整体性之初始展现,此亦为奠定传统普洱茶越陈越香之品味。

“茶香”是茶的灵魂或神魂。普洱茶香诸多,甫出炉上市的新鲜茶品,各种香气十足,然往往越是惊艳的香气越是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自然消逝。唯有“樟香”能留存久远,我们姑且叫做能“陈化”或“醇化”的樟香(学术用语称作“芳樟醇”)。贮藏得好的茶品,其樟香只会越陈越香,我们把樟香分作青樟香、野樟香、油樟香,甚至兰香。“越陈越香”的品茗艺术境界,只能在内含物质丰厚而茶性浓酽的普洱茶品中求。

“口感”得从茶品的原料质地上求。普洱茶应在群生共长的原树林中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地灵人杰,在这里,同样可以用于地质学的概念。

我们认为,普洱茶的茶性底蕴会随自然的时空变化以及人为的揠苗助长或过度开发的态度而有所不同,我们姑且称作“版块移动”。这好比农作物的耕作方式一样,一块农地地耕过久,必须给大地予以休耕的休养生息机会,决不能让版块操劳过度。

普洱茶茶树的生长历史,其地气灵性的移动与变化,从汉朝的益州、移向唐、宋期间的银生城,明朝渐向点苍山,清朝走入普洱府,民国初年在易武茶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南地区六大茶山,直至两千年移至班章,两千一十年转往西移在冰岛、昔归……

同理可证,茶商人不要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断对茶树茶林作过度的开发采摘,以致茶树茶林因过度操劳而无暇也无法充分吸收大自然所予之养分,犹如妇女母性频繁生儿产女一样,茶树茶林是无法负荷如此无度索求的,以致其质地贫瘠羸弱。

此地不宜久留,自有留茶处,伟大而灵性的人类既然不予我茶树茶林以休耕或抬刈的机会,逼茶上梁山,你们过度地采摘,则只会让我茶树茶林的地气灵性迁移,由此制成的茶品其茶汤自然也日渐稀释单薄而无力了。

“回韵”那是“气”的表现。茶本身会说话,其实是指喝茶人喝茶后身体的感觉,以及有怎样的反应,诸如心旷神怡、发汗微温,体感舒服,等等,所谓“体感”。唯有自己的身体感受才是最真实的。不苦不涩不是茶,生物学定义上的茶,必含茶碱与儿茶素,苦涩是必然的。然,苦后回甘,涩而生津,才是把茶品定为“好茶”的初级条件。

我们口里喝新茶,心中得随时光顺流前往五十年后,这茶品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也决定这茶值不值得收藏而陈化。当然,能够品味出新茶之能往加分方向而陈化的功力,得从过往曾不断品饮老茶陈品的经验中滋养。回韵当中,除了生津回甘的体感外,还有所谓的“气感”,这得在优良的老茶陈品中感受,也唯有在身体气感较敏锐的人身上得。

遗憾的是,近几年云南省分的茶品,其质地逐渐退化,以致尽管茶青原料出产于云南省的乔木大叶种茶树茶林,其茶品也逐渐消失其普洱韵。许多茶树虽仍有茶香、回韵与口感上的变化,却极难达到上等普洱韵的茶香、口感与回韵。这当然可以用上述板块移动的概念来说明,也可以拿过度采摘的理由来理解。

可是有些山头主义的商人不愿意接受底蕴退化的事实,而依然包揽一山头以制作茶品,只认作“云南”、“大树”、“大叶种”,并特别讲究个别山头特色,或茶区特色,故意忽略了普洱茶之所以成为普洱茶的茶性基因,所谓的普洱茶底蕴,把普洱韵抛诸脑后。好比以福建安溪茶树依据采炒揉晒普洱茶工序压制的茶品,又或以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茶树依样画葫芦,以普洱茶工序压制成茶品,自然也是有其独特的“茶性”,也各自有特色。然而,这只是外表以“普洱茶品”包装,而内含物质却不然,茶性基因已非,毫无“普洱韵”。

关于传统工艺的省思

过往制茶的工艺早已流逝,不管如号字级、印字级茶品,都没能留存下来。因为一般茶庄制茶的工艺是被视为一个茶家族传承命脉的机密处方,“藏私易断”,其制茶工艺自然容易中断。同时那时的制茶,茶庄主人是最大的决策者,主人得精选来自各地的茶青,一丝不苟,加上自己茶庄特配特制的制茶工序,才能成就各自茶庄的底蕴或韵味。

我们唯有凭过去品饮老茶陈品的经验与体悟,去寻找值得收藏茶品。比如﹝福元昌号茶﹞有﹝福元昌号茶﹞的品味,﹝宋聘号茶﹞自有﹝宋聘号茶﹞的底蕴,都同是易武茶区茶青,却因季节拼配的茶料分量不同,以及制作工序的“秘方”工艺有别,当然其茶性、茶韵及风格路线各有风华,而致使哪怕是﹝鸿泰昌﹞也有它独特的韵味,一切造假不得。

思量现在的茶品,有哪种茶品能够走出自己一贯的路子,让人一喝,就知道这是哪一茶品。从“普洱韵”的角度看待,好比大家都是中国人,共同语言是普通话,但,四川人有四川人的特性,河北人有河北人的特性,经验丰富的人,稍作观察其言行举止,即知其为哪一省份的人一样。同理,茶品一喝,就知道那是“广东饼韵”、“水蓝印韵”、“鸿泰昌韵”,甚而“宋聘号韵”、“龙马同庆韵”……

总归一句,新茶的压制,不是只靠以“茶厂大宗制造的技术”以及以“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均”的制作工序,或者是无传统而想当然尔之操作,就能得到好普洱茶品的。因为传统工艺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是以压制新茶的人们,必须要有不断品饮老茶陈品的经验与岁月,还要认真体悟人生的真谛,才能找出现在新好普洱茶品的压制契机。

由此回顾本文的主旨,因为一般人都将普洱茶严格定位在“云南大叶种”,殊不知这样的概念指导只会把许多本来属于普洱茶的茶品排诸门外,以及许多茶商人藉此打着“云南大叶种”旗号而大作文章,故意掩盖与淡化普洱茶内涵应有的茶性茶韵,以便容易销售不具普洱韵的普洱茶品。

因此,我们认为,不能说普洱茶的内涵界定只能在于“云南大叶种”,而只能说“云南大叶种”茶青所制作出来的茶品,其底蕴比较浑厚,架势磅薄,有富饶的普洱韵。今天,假以富饶普洱韵的云南大叶种茶青,加上无数品饮老茶陈品经验所追寻的历史韵味,其所压制出来的普洱茶品,才能有资格谈及其尔后成长的陈化过程的时与空。

与此同时,有诸多茶商人以“云南大叶种”结合澜沧江流域之各山头,形成“山头主义普洱茶”,如“山头一口料”的主张与实践,如罔顾普洱茶所谓原性山韵的“普洱韵”已经不存在事实,却标为上好普洱茶,如此实践的茶品,又怎能经得起历史长河中陈化过程的变化的考验呢?更遑论陈香滋气的美感享受、“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茗艺术境界了。

如果不谨慎缜密的态度来面对,则普洱茶的未来还能走出多远?普洱茶的商业经营有谓“祖父做,孙子卖”的经典教训,则若匮缺普洱韵如斯者茶品,假以数十年后,能有资格与目前仍见流通的老茶陈品如号字级、印号字级平起平坐吗?也即还能有条件换取“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利益与效应吗?更别说“普洱茶是生命艺术”的人生品味了!作者:邓时海(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普洱茶学会长)整理:【中国茶业】全媒体,本文摘自『茶品•国香』2014普洱茶会刊

普洱茶水路混淆概念的区分与说明


普洱茶水路混淆概念的区分与说明

水路是普洱茶品饮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网上或线下都时常听到关于水路理解的争议,各种说词很多:“水很杂”、“水路特绵长”、“水路细腻”、“水路宽广”、“水路细是指茶水清甜,且单薄”、“水路好,应该是无燥感,水在舌和喉之间润,生津回甘好。”等等,观点与理解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纯属广东俚语,“水路即指汤感,意为茶水的路数、路子,“细”相对于“粗”,粤语中尤指细腻、精巧,引申为评茶术语即指甜滑、厚润、不显粗涩也”。一、水路的标准表述应该是什么?

水路是一个民间品饮的通俗用语,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但在一些评茶标准的审评术一般对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用词。水路是水性这方面的概念,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二、普洱茶的水路跟厚、薄,回甘是否有关系呢?

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概念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三、什么样为之水路粗,什么样为之水路细?

“水路”指的是咽下茶汤的过程对整个相关的通道造成的感觉,一般以粗细来区分,譬如用一匹绸缎和一匹粗麻拖曳过人的皮肤,前者为细,后者为粗。四、相关混淆概念的区分与说明

1、“水很杂”的区分:『杂是将其归类到"嗅觉"里的,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

2、“水路特绵长”:认为“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3、“水路宽广”:认为“宽广”是属于协调方面的概念,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4、“水路饱足浑厚”:“饱足浑厚”一般指的是汤感厚度方面的概念,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可以改成“茶水饱足浑厚”来形容茶汤的厚度。(精灵普洱茶吧)

勐海茶厂与大益普洱茶“探秘”


勐海茶厂与大益普洱茶“探秘”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西部地区的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

这里的勐海茶厂在现代普洱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于1938年筹建之际就开始推动普洱茶的生产与贸易,在随后几十年的历程中对于现代普洱茶的中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技术的研制者之一,以及该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勐海茶厂长期来以其先进的制茶技术与工艺引领着普洱茶产业发展。作为目前绝大部分存世陈年普洱茶的制造商,勐海茶厂以其专业传承所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作为一线品牌产品,长期以来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可以说,勐海茶厂的创立和发展史,就是现代普洱茶的起源和发展史。

改制后的勐海茶厂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资格,如率先在云南省茶行业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成为该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益”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该品牌普洱茶荣获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是目前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巴达、布朗山基地被列为国家级普洱茶原料标准化示范区;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勐海茶厂等。(益闻)

普洱茶老茶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普洱茶老茶越陈越香是相对概念

什么年限的茶可以称为老茶?老茶是否真的越陈越香?消费者如何真正地从本质上认识普洱茶?带着当前人们关于普洱茶最热门的问题,记者前日与研究普洱茶十多年的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高照进行了交流。

在高照教授的家中,收藏了200多个品种的普洱茶。在各种砖茶、饼茶、沱茶面前,高教授向记者介绍,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通过在存放过程中的氧化、微生物的后发酵作用来提高品质,越陈越香。因此,老茶被很多爱茶的、时尚的人士所珍爱。

高教授认为,存放5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上就达到了老茶的标准——陈化以后已经达到最佳饮用状态,感观、口感都很好。“通过5年的陈化,生茶中的茶多酚已经减少到只有15%至20%。所谓越陈越香是个相对概念,当茶做成成品之后,由于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向人们喜欢的色泽、口感和保健价值上升。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普洱茶有一个最佳饮用年代:熟茶是两年至20年,生茶是8年至三四十年。”高照说,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药用成分为主了,而是从感观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态的底蕴来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推崇。在高教授眼里,越陈越香的是感观和文化价值,而非营养与保健价值了。

在一款“92方砖”面前,记者看到茶饼上压有“普洱方茶”的字样,边缘已经酥松了,细看还有点像铂金一样有金属光泽的微末。高教授说:“这些微末是在普洱茶陈放的过程中,微生物霉作用于有机物,使有机盐变成无机盐之后析出的晶体。真正的老茶是不可模仿的。”

用太阳能制作普洱茶 普洱茶祖茶厂开业


用太阳能制作普洱茶普洱茶祖茶厂开业

蒸茶蒸汽来自太阳能。

茶饼烘干也采用太阳能。

办公大楼一楼多功能厅比较特殊的普洱茶屏风。

5月23日中午,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的普洱茶祖茶厂开业生产,值得一提的是,普洱茶祖茶厂将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应用到了普洱茶制作中,这在全国来说,亦属首家,而对于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来说,亦宣告彻底告别找茶企代加工的历史。

环保:太阳能首次用于普洱茶制作

茶祖茶厂位于普洱市主城区南郊的木乃河工业园区。据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斯洁介绍,厂区投资近6000万元人民币,占地27亩,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其中标准生产车间5000多平方米,普洱茶专业展示厅800多平方米。

“茶祖茶厂具有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专业的评审室、化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与国能阳光公司共同开发了全球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业的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刘斯洁告诉记者,与传统的锅炉相比,太阳能的优势在于绿色环保,而且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能有效保证茶叶生产的安全与卫生。

要是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那是不是意味着制作不成普洱茶了呢?据介绍,茶祖茶厂的太阳能还具有储蓄能量的功能,储蓄的能量可以支持两天左右运转。

据介绍,茶祖茶厂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年生产量可达3000吨。预计今年内在全国一线城市开20至30个加盟连锁专卖店;3至5年时间,专卖店进一步覆盖全国二、三线城市,专卖店达到300至500个;长远的目标是,将专卖店开到国外。

目标:成为传统普洱茶制作典范

“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传统普洱茶制作典范,原料来自普洱、临沧与西双版纳3个州市,全部是老树茶,通过严格把关;压茶环节,我们还在坚持用传统的石磨。”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陈孝强告诉记者,茶祖茶厂将以做高品质、高品位的普洱茶为己任,通过对原料的科学拼配,来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普洱茶的“地道、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需求。

“现在一些茶企在追捧纯山头、纯原料,我认为这不可取,许多山头茶,摆放几年后,某方面的缺陷会显露出来,比如香气减少、回甘减少等。但通过科学拼配出来的普洱茶,色、香、味等综合品质很稳定。”陈孝强说。

据介绍,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也有一些新的东西。“除了太阳能这一新技术外,我们茶厂是新的,经营理念是新的,观念也是新的。”陈孝强告诉记者,公司十分重视人才,从香港、北京等地挖了不少精英加入团队;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卢云厂长在把关。据介绍,卢云是普洱茶资深专家、普洱茶评审权威人士,拥有普洱茶配制、加工工艺及普洱茶存储核心技术,亦是普洱茶国家标准和云南省地方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体验:消费者可以前来制作茶饼

据介绍,经营理念方面,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不仅只是单纯的制茶、卖茶,同时也对产业文化进行展示、宣传。

在茶厂800余平方米的普洱茶展示厅,刚进大厅,迎面就是两道别具特色的普洱茶“屏风”。据介绍,“屏风”上所陈列的普洱茶茶饼共870饼,原料为公司2007年成立以来、从澜沧江沿岸300多个地方收集到的样品茶。

进门左侧,分别是介绍云南知名普洱茶区的专区和商务区;而右边,则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图文及雕塑介绍区域、传统普洱茶制作体验区。据介绍,消费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可以体验普洱茶茶饼压制过程。一个茶饼大约10分钟可以做出来,消费者可以在扉页上自己签名,如果消费者用的是茶厂提供的原料,茶厂仅收取成本费;如果是消费者自己带茶叶去压制,则是免费的。

在“屏风”背后,分别是普洱茶收藏区、茶祖茶厂产品展示区、茶艺表演区等。(完)(原题《普洱茶首次“烤”上了太阳能》)

相关新闻:公司成立背后有着小插曲

时间退回到2006年,文山人王艳新和普洱人李忠华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相互信赖的合伙人,并共同成立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

王艳新和李忠华现在的身份分别是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

“人地道,茶也好。”王艳新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她对李忠华及其普洱茶的判断。不过,当时令王艳新没想到的是,当她打电话让李忠华发196万元的茶叶到昆明时,李忠华一度认为“这是个骗局”。

李忠华老家在普洱市景谷县。他告诉记者:“我爷爷和父亲都做茶,后来我也在茶厂干了10年,2003年我下岗后在思茅开了个‘茶祖茶庄’,自己当经理。”李忠华介绍,第一年,他的产值在60万元左右,到了2006年,产值超过了1700多万元。“2006年11月的一天,王艳新来到我的茶庄,买了六七万元的茶,每一款茶带了一点样品。”李忠华清晰地记得,到了第二天,王艳新打来电话问他手里还有多少茶叶。“我当时有价值400万元的茶叶,不过不知道她要干什么,不敢说实话,后来我告诉她有196万元的茶叶,她让我把茶叶全部发到昆明给她。”李忠华告诉记者,由于没见到钱,他不敢发货,身边的朋友也都认为这是一个骗局。

过了一天,王艳新再次打来电话,让李忠华去银行开个户,她准备将196万元钱打下来,这次,李忠华半信半疑,但还是去开了一个账户。“后来王艳新打来电话,说钱打来了,开始大家不信,查询后是真的,我才放心发货。”李忠华介绍,后来王艳新邀请他到昆明谈生意,此后两个月内,王艳新又向他购买了200多万元的茶叶,至此,他们有了合作,他负责向在昆明开茶店的王艳新供货。

王艳新告诉记者,她之前在文山是公务员,后来自己做房地产。喝到普洱茶后,喜欢上了普洱茶,打算在昆明开个普洱茶店。2006年,她前往西双版纳和普洱买茶。“回去后,发现李忠华人地道,茶也好,所以决定从他手里进货。”王艳新说,怕李忠华不信任,后来她先打了款。

刚开始,王艳新和李忠华就只是买茶、卖茶的关系;后来,她让李忠华负责生产加工茶叶,自己则在昆明销售。随着合作增多,王艳新发现李忠华在销售方面有所欠缺,而且有时候供货出现脱钩,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觉得这样下去很可惜,于是和他商量,干脆合伙成立一个公司。”2007年1月,两人合伙成立了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真正实现了供销一条线。

据介绍,公司成立后,李忠华提出建公司自己的厂房,而王艳新则认为“不必为了喝一杯牛奶而去养一头奶牛”,就这样,他们的茶仍然找茶企进行代加工。“到了2009年,我来普洱,让李忠华带我去看看代加工的那家茶企,看过之后,我发现没达到我想要的标准。”王艳新告诉记者,随后她同意公司自己建厂房。“吃的东西,不能开玩笑,我们要让消费者喝到卫生、放心的普洱茶。”王艳新说,现在他们建成的茶祖茶厂,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普洱茶“地道、绿色、环保、健康”的要求。

王艳新和李忠华均表示,通过这么多年磨合,现在两人合作很愉快,也有了一大批固定的客户及消费者,有信心经营好公司。

李忠华承认,目前他们的公司在普洱茶企中不是实力最大的,不过对于做熟茶,他们有很大优势。“我们的原料全部是老树茶,实力不够的茶企无法做,实力强大的茶企又会觉得量不够。目前我们生茶、熟茶的产量在7比3左右,以后,我们打算多做熟茶,让生茶、熟茶产量比例反过来。”

对于今年要生产多少普洱茶,王艳新表示要看市场定夺,不过她相信,公司有好的技术、人才、原料,消费者会认可他们的茶。

普洱茶山头概念日趋弱化 须得这么看?


普洱茶山头概念日趋弱化须得这么看?

一款普洱茶要想在普洱茶界名声大振,须得满足这样的条件:有足够令人尊敬的“年龄”,你看看那些古树茶、老茶,火得久是它们最大的优势;有足够强大的背景,山头就是最强硬的背景,比如班章、曼松,一说此身份,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认为是茶中珍品。

尽管这些年普洱茶界一直在倡导:理性消费,适口为珍,不要盲目追求古树、老茶和山头,然而口号虽响,收效甚微,最起码在很多人心里,这些茶还是品茶首选,无奈囊中羞涩,只能退而求其次,品所谓适口之茶。所以从表面来看,普洱茶山头、老茶、古树这些概念正在日益弱化,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我们今天先来说说山头的概念。

山头概念深入人心,古今皆重

回过头来看一下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山头概念的身影。普洱茶的命名方式来看,大致经历了: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山头命名——百花齐放5个阶段。也就是说,随着普洱茶的一步步发展,对于名字的需求自然不断改变,而以山头命名的方式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并且沿用至今,尤其一些名声较大的产品,商家更加喜欢直接以山头命名,这样不仅直接了当地告知了产品相关信息,同时也更加利于产品的传播。

再来看普洱茶产区、山头的变化,古有六大茶山:革登、莽枝、倚邦、蛮砖、攸乐、易武,后来这些茶山渐渐衰败,人们便开始发掘了后来的老班章、冰岛、曼松、昔归、弯弓、刮风寨、老曼峨等一系列名声大振的古树茶山头,商家抢,消费者也抢,价格一路飙升,而这些山头在普洱茶界也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然后近些年来,又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秀”山头,诸如同庆河、薄荷塘、一扇磨、千家寨等等。

所以,山头概念并非完全出于商家的炒作,其实在整个普洱茶发展的过程中,山头概念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不尽相同,早期山头只是为了能更好地区分各个地区、山头茶的不同品质特征,而如今山头概念则更多地被赋予了商业价值。

山头概念淡的是本身气息,而非人心

那么山头概念有没有弱化的可能呢?就山头本身的气息而言,近些年来确实有所淡化,但是人们对山头概念的弱化却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至少在心底依旧认为山头很是重要。

山头气息为何弱化?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因素:1、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各个山头之间的品质、口感特征发生一定的变化,不像以前那样特色鲜明;

2、人们后期管理对于茶树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到其品质特征;

3、由于工艺的变化,尤其拼配技术导致各个山头的茶实现一定的融合;

4、市场混乱,真真假假,以至于山头茶的特征“模糊、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头茶本身的气息确实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

然而,即使这样,人们对于山头茶的追求热度不减。很多人依旧对名山有着固执的喜欢,只是随着商家的发掘,现在的“名山”日趋增多,在大家都是名山的情况下,人们对“名山”偏爱度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但不管怎样,我们在进行搜索调查的时候,依旧发现那些真正的“名山”的搜索率要高很多。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要找一款茶,自然是直接输入品名或者山头进行查找,相信很少有人会去掉山头,直接以口感特征进行查找吧。

山头概念本身没错,但不可过于夸大

在我看来,山头概念本身没有错,就像国家按照一定区域来划分省份一样,以实现更好的分级管理,但是这些年来,不同省份的人却被贴上了一定的标签然后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鄙夷和情绪,这其实就有悖于最初建立省份的目的了。普洱茶也是一样的道理,按照片区分,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区分,另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对于各个片区的认识和、了解。然而,过分夸大山头概念,并以此来定价、评判产品品质就显得有些不客观了。

虽然普洱茶界说“红酒论酒庄,普洱茶论山头”,但是凡事皆在变化,随着普洱茶山头气息的不断减弱,如果我们还执意以山头看品质的话,我们其实会错过很多好茶。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山头概念呢?将其作为评判标准之一,但绝不是主要标准,综合判断才是较为明智的做法。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了“强化国家食品控制体系的导则,———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该导则突出了食品安全,把保证食品安全放在质量的前面,可见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受消费者广泛喜爱的饮品,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极其重要,一方面,普洱茶产品卫生品质保证是其能否作为商品的前提条件,是决定普洱茶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普洱茶产品的安全卫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消费普洱茶产品时身心健康不被侵害的必需条件。

如上所说,卫生品质是决定普洱茶产品能否被安全食用,能否作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普洱茶市场多次发生因卫生事件带来的严重冲击,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洱茶曾一度热销日本,后由于螨虫事件,导致普洱茶在日本市场的发展遭受打击;又如在2001年普洱茶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时,《一周刊》“金门、广州、云南全线追踪普洱茶”借题大肆攻击普洱茶不卫生、不安全的不实报道,使得2002年普洱茶市场严重萎缩,产品积压,价格下跌,给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2005年下半年,普洱茶生产卫生风波再一次严重冲击了普洱茶市场的发展,这些事件都基于一些不实报道最终被平息,但它们都给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冲击,说明了普洱茶卫生安全问题的脆弱性。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的全面推进,卫生安全已成为普洱茶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获得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安全食品认证的普洱茶产品和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高的评价和收益,卫生安全也将是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

二、普洱茶安全卫生的涵义

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普洱茶的卫生安全性呢?作为食品之一,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实际上从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它与食品安全相紧密联系,是食品安全的分枝,普洱茶的安全卫生是根据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来实现的,因此首先弄清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一般原则是理清普洱茶的卫生安全问题所必需的。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于生存的基础、食物经人类加工成为食品,在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人和环境都会给食品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食品卫生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食品对人安全、有益,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关于食品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在题为《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曾把“食品安全”(food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Hygiene)作为同义词定义为:“即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造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食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据此可以把普洱茶的安全卫生释为:为确保普洱茶在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造过程中,确保普洱茶制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类饮用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严格来讲,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分属两个范畴,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性与食品卫生分别定义为:食品安全性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的安全性可区分为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种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则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其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相对安全性的定义更符合生活实际,因此普洱茶的安全性一方面要强调其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中的卫生可靠,具体地讲:在普洱茶产品中不得检出或检出剂量不得超过某个阈限值之外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另一方面还要提倡科学饮用普洱茶。如饮用方式是否合理,饮用量是否适当等内容。

普洱茶的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


普洱茶的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

当我们在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每一款茶的滋味口感都会不一样,有的浓有的淡,其实,浓淡和厚薄是两个概念……,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是由冲泡所决定的。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

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喝起来给人饱满厚实的感觉。

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如果你懂得了厚与浓,薄与淡也就不难理解了。

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

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

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

茶汤浓淡

当我们说起茶汤浓淡的时候,说的一般是茶汤入口时味道的强度。茶汤的浓淡程度一般跟茶水比、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时候的温度有关系。增加投茶量、提高冲泡时的水温以及延长茶叶的浸泡时间都可以让茶汤味道变浓。但这个改变只是原有味道的叠加,而不是层次的丰富。

茶汤饱满度

我们说一杯普洱茶是否饱满,往往指的是茶汤内含物质是否足够丰富。一杯普洱茶入口,给人一种浓稠、顺滑、柔和的感觉,就是普洱茶汤味道饱和的表现。

而影响普洱茶饱满度的因素主要是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糖以及果胶物质、矿物质等含量。“饱满度”高的茶汤,香高悠然、入口醇厚顺滑柔和,韵味度、回甘持久度、耐泡度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好,茶汤薄的茶,就接近喝开水的感受了,觉得没什么东西停留在口腔之中。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普洱茶厂

普洱茶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属于国营企业,用于换外汇。后由国营茶厂改制为现在的普洱茶四大茶厂。中国普洱茶的历史主要是由云南省的国营茶厂书写的。茶友们囗熟能详的印级茶、文革砖、七三厚砖、八八青饼、九九绿大树、红丝带等等经典普洱老茶,都是老国营茶厂的杰作。

197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家最好的大厂设定了编号:昆明茶厂为1(现名:云南中茶茶业),勐海茶厂为2(现名:大益茶业集团),下关茶厂为3(现名:下关沱茶集团),普洱茶厂为4(现名:云南普洱茶集团)。分别经营的品牌:云南中茶公司——中茶牌,下关沱茶集团——松鹤派、宝焰牌、南诏牌,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大益牌,云南普洱茶集团——普秀。

一、昆明茶厂

1.历史

1944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政府接管后,改为昆明茶叶加工厂。

1951年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

1960年茶厂正式命名为云南省昆明茶厂;

1964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66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1年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1972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73年以云茶公司及其下属昆明茶厂为主体,在吸收、借鉴粤港茶叶加工工艺基础上,首次在昆明研制成功普洱茶“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

1978年昆明茶厂组织制订普洱熟茶加工工艺并推广全省,再次推动了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茶”普洱已经成为经典普洱茶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普洱传世经典的里程碑;

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1992年该公司经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名称早已不存在;因成本考量、茶菁调拨等因素,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宣布破产。昆明茶厂结束营业后,厂里面的员工为了维持生计,于是依循着“员工自行接单生产”的模式,由厂里的职工接掌茶厂,自行出货,一直维持着倒而不闭的尴尬状态;

2003年后,省公司停用中茶牌,出品的茶都为吉幸牌,并标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2006年省公司重获中茶牌商标——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昆明茶厂顺势开张,在目前的新址重建昆明茶厂。

2.经典产品

云南中茶成立以来,开发了包括“7581砖”、“7541”、“7571”、“中茶红印”等经典系列产品。

3.品牌释义:

绿色“茶”字,表达“对自然与健康的向往和追求”;红色“中”字象征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及“金色中华,精品中茶”的产品定位和追求,蕴含了中茶“根植中华大地,奉献自然与健康”的理念。“茶”字笔划平直,“中”圆润有流动感,“茶”居中而“中”在外,寓意“刚正平直,流转自如”的人文传统;“中”字互相连接成齿轮状,意指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并蕴意“中华茶文化,饮誉世界、弘扬八方”。

二、勐海茶厂

1.历史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茶叶技术工作者赴勐海县筹建茶厂;

1940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任厂长;

1951年省茶司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筹备恢复佛海茶厂的生产;

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公司名称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当时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中茶」牌商标,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佛海茶厂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

1953年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

1954年佛海茶厂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茶厂开始加工紧压茶、绿茶;

1956年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中国茶叶公司改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

1961年更名为“勐海县茶厂”,同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

1963年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

1972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茶厂又更名为“勐海县茶厂”。所见到的“云南七子饼茶”大多是这一时期以后出品的;

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周培荣去世。如果以范和钧为第一任厂长,周培荣是文革后被任命的勐海茶厂的第二任厂长;

1983年云南七子饼茶获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唐庆阳被任命为第三任厂长,并于年底退休;

1984年邹炳良接任勐海茶厂厂长,为勐海茶厂的第四任正厂长;

1985年勐海茶厂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8592两种新茶号;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成功,作为茶厂自主品牌开始了海外市场推广。勐海茶厂此举是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要求属下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时必须缴付使用费的一个对策;

1996年“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多种经营,投资啤酒厂、玩具厂等领域;

2004年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企业转制。勐海茶厂现隶属于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注册成立,《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勐海茶厂挂牌;

2010年大益茶业集团正式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大益茶道院正式注册成立;大益茶业集团新成员——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和云南大益快乐品茗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等。

2.经典茶品

红丝带青饼、7572、7562、7542、8592、大蓝印、黄印等。

3.品牌释义

茶为健康之饮,以其绿色生态、及富含对人体多种有益物质。此为身体之“益”;

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

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文明交往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三、下关茶厂

1.历史:

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蒙藏委员会在下关共同筹建康藏茶厂,即后期的云南省下关茶厂。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1950年康藏茶厂改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

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各在商号的茶叶加工厂并入下关茶厂;

1959年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

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退场门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退场门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退场门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

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猛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标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

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

1994年云南下关茶厂,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茶叶公司等五家共同发起,依托云南下关茶厂,成立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1988年,由于普洱茶市场滞销,厂家暂停生产;

1989年厂家的库存逐步清空后,恢复生产;

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

2000年由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经典产品

有甲沱、下关铁饼等

主要代表有T8603、T8613、T8633、等。T代表铁饼,前面2个数字代表研制配方的年份,第三个数字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3」是生产厂家的代码,T8653即:铁饼,86年研制的配方,五级茶青制作,云南省下关茶厂出品。

四、普洱茶厂

历史

1975年国营“普洱茶厂”成立;

1977年开始专供云南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1994年普秀牌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香港长泰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收购宁洱县(原普洱县)普洱茶厂,企业完成整体改制,成立了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续展使用普秀牌商标;

2005年集团公司更改了“普秀”商标LOGO;

2005年公司投资重组,更名为“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下面分设四个子公司:普洱县普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县贡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普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普秀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了北京销售分公司(北京马莲道茶城);

2008年成立四大区域市场营销部门:南方市场部、北方市场部、西南市场部、国际市场部,进一步细化集团公司国际和国内的销售市场,并设立了东莞和济南分转仓库;

2009年组建重庆办事处、长春办事处、济南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兰州分公司;

2013年集团战略布局高端普洱茶市场,成立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易武普洱茶厂,专注古六大茶山及易武小产区茶市场。

品牌释义

正式启用以“大叶种茶叶”及“马”为主要表现元素,马帮精神渗透其中的“普秀”牌新商标,旨在有效推动树立“正宗、传统、专业、领先”的企业形象。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秉着“冒险、创新、亲和、诚信”的茶马古道马帮精神,力求实现“自发向上、务实客观,创一流普洱茶专业企业的自我价值。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黎明茶厂率先提出普洱茶2.0概念》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