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种植户弃种茶叶改种咖啡

而外国企业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云南咖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近3年国际咖啡期货价格的飙升。按照普洱市咖啡办的数据,过去3年,普洱市的咖啡豆平均销售价格从15.9元/公斤,上涨到了34.5元/公斤,翻了一倍还多,与之对应的,是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21.8万亩,上升到2010年27.7万亩,11年更是达到了42.6万亩,甚至一些原来种茶的种植户已经转向种植咖啡。

在前往普洱市大开河村的路上,路两旁都是正在晾晒的咖啡豆。记者抵达大开河村时,种植大户石有富正在自己家的小楼前晾晒咖啡豆,他告诉记者,刚看过村里咖啡合作社发来的当日咖啡收购价格,最近这几天的行情还不错,等他的咖啡晒好了,找个价格好的日子卖出去。

云南普洱市大开河村村民 石有富告诉记者,看别人家的种了几年(咖啡)以后,基本上这个咖啡全赚钱了以后,就开始种那个,别的不种了。那些苞谷地、甘蔗地那些就全部改成咖啡地

最初,石有富只种了3亩咖啡、剩下的十多亩地种的都是茶叶、甘蔗和粮食,随着咖啡的经济价值逐年提高,石有富不仅将自己家的苞谷地、甘蔗地都改种了咖啡,还租了不少其他村民的地。现在的石有富,已经有60亩咖啡田和3亩茶园,一年的毛收入在40万元以上。

云南普洱市大开河村村民石有富告诉记者,这个(咖啡)一次性投资,多年收益,基本上种植了以后,每年只要施三次肥,农药也不打,除除草,施施肥,这样子管理。

按照石有富上一个收割季的收获情况计算,1亩咖啡田能收获1.2吨的咖啡鲜果,去皮脱胶晒干后,能得到超过200公斤的生咖啡豆,市场价格不会低于6000元,而一亩茶园的收入一般只能在4000元左右。

云南普洱市大开河村党支部书记 华红林告诉记者,就是说茶叶的价格,现在来对比我们咖啡的价格,咖啡价格更高一点。

cY260.com编辑推荐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

6月5日,《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项目评审会在普洱市茶咖局四楼会议室召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邵宛芳教授、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姜东华高级工程师、普洱茶树良种场杨柳霞推广研究员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简称“茶叶所”)与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简称“茶咖局”)共同编制的《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进行评审。茶咖局卢寒局长、刘伦副局长,茶叶所何青元副所长(主持工作)、刘本英副所长、刘杰博士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何青元副所长代表茶叶所对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针对调研的结果,根据省政府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和千亿云茶产业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六抓”战略的精神指示,从普洱市茶产业新发展、新优势、新挑战、新路径、新任务和新领域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普洱市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各位专家对本次调研报告做出了充分肯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茶咖局领导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何副所长表示将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并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助力普洱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咨询、答凝、讨论,专家组同意《普洱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通过评审,建议尽快完善并上报普洱市委市政府。(审核人:刘本英)

评审会议现场

烟雨十月种植福鼎白茶


早年,我曾在天山脚下的泥火山认养过一棵榆树。不为别的,只为给光秃秃的泥火山披一点绿,让它的根系固守着那片黄土地不被流失。

这次,我又在福鼎市管阳河山有机茶基地的“百名作家白茶园”认养了一棵白茶树。

2010年10月23日下午,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们一行数十人来到白茶种植园。园地里湿漉漉的,作家们兴致勃勃地栽种着各自认养的茶树。我就近挑选了一棵最好的树苗,挖好坑,一只手扶着树苗,尽量不让它歪斜,希望这棵茶树,不要长成像泥火山上那棵歪脖子小叶榆树,另一只手将坑旁边的泥土一点一点地填回坑里。虽然泥土湿湿黏黏的,我全然不顾,只管将泥土培紧在树根周围。然后细心地把写着新疆作家张良英的认养牌系在茶树上,看了看,有些个放心不下,生怕它被风刮掉了,又认真地多系了一个扣。大多数作家栽好了自己认养的茶树,争先恐后地围在“百名作家白茶种植园”纪念牌前合影留念。

使用过的工具散落在园地里,我看见一位老茶农收集着这些工具,擦拭干净后,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我把使用过的铁锹送给他的时候,顺着他擦拭工具的手望过去,心头不由得为之一动。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呵!像蒲扇一般,成年累月地劳作,手指头变得粗而且短,弯曲着总也伸不直。手背青筋鼓胀突凸,像南方古榕树裸露地表的树根,繁衍着绿色的生命。突然间,在我胸中涌起了一股激动,忍不住走近他问:“老哥,高寿?”

“78岁。”老茶农回答道。他个儿不高,偏瘦,典型的南方体型,但腰不弯背不驼,脸色黑红,干且皱。他头戴竹制斗笠,肩披一件防雨的披风,下身是一条防水裤,像打鱼人前襟挂在胸前,一看就知道是长期生活在多雨的茶园里的常备服饰。我赶紧拿出相机让近旁的人为我和老茶农拍了一张合影。

这时领队在招呼:“作家们请抓紧时间上车。”我来不及与这位不知姓名的老茶农细聊,匆匆与他告别。下山的路上,我在小溪边清洗手的时候,第一次发现自己那十个手指头,比起老茶农的手,竟是那般苍白细软,像豆芽菜似的。心想要是写下的文字,也像豆芽菜似的严重缺钙的话,它将如何去经历岁月的磨砺?回过头去,望着烟雨濛濛中的茶园,那里有一棵我亲手栽种的茶树,从此便多了一份牵挂。

小小的白茶树啊,虽然我不能常在你的身边,但我相信有那位不知姓名的老哥替我照顾、呵护你,你一定不会像泥火山上那棵歪脖子小叶榆一样总也长不大的。

大红袍茶叶特征 大红袍茶叶种植环境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

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还曾有“病之药”誉。

当代书法家张燕生先生曾为武夷山大红袍吟赋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这应该是对大红袍“禅茶一味”的品质特征的精炼概括。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甘、清、香。

上品大红袍

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云南新增9户企业可使用“普洱茶”专用标志


近日。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第70号公告。核准云南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澜沧古茶公司、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户企业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截至目前。云南省获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的14户普洱茶生产企业中。普洱市有12户。占全省的85.7%。

普洱市质监局负责人介绍说。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2008年5月13日。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辖的75个县。保护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均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今年以来。普洱市质监局按照质检总局、云南省质监局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指导普洱茶生产企业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最终提出申请的9户普洱茶生产企业顺利获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

云南普洱绿色经济:一种茶叶、栽中药


云南普洱绿色经济---种茶叶、栽中药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郊外的倚象高新科技园区,一个投资近30亿元的茶叶深加工基地正在紧张建设。“我们叫这里"生物茶谷",普通的茶叶经过高科技萃取加工后,产出茶珍等产品,品质和价值翻倍提升,极具市场竞争力,而且生产过程中除了茶叶渣之外,几乎没有废物排放。”

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黎晖说,基地每年将消化1.5万吨茶叶,相当于普洱市茶产量的四分之一,未来产值将达120亿元。“普洱茶这个传统的农产品要发展,就必须转变为标准化、精细化的工业品,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发展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贾黎晖说。 

普洱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热带、亚热带雨林和温带植被,森林覆盖率达67%。这片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孕育了5600种高等植物,1496种动物,约占中国物种总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与中国西部很多地区一样,普洱市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长期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完全转化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普洱10个区县仍有8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250多万人超过1/3是贫困人口。“普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绝不能走被动式、低价值、掠夺性开发的死路。”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说。

为此,普洱市确定依托境内丰富的绿色资源,培育绿色产业。目前,全市已种植茶叶300多万亩、咖啡4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咖啡、普洱茶产地,其中咖啡产量占全国的54.7%。此外,普洱市还积极打造名贵中药栽培、现代林业基地,推进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开发。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理念吸引了天士力集团、康恩贝药业、澜沧江啤酒、佳浩茧丝绸等一系列大企业,星巴克、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纷至沓来,主动寻求合作。

在云南爱伲农牧集团的咖啡加工厂,新的咖啡深加工生产线已在今年投入使用,洁净的加工车间内只有一个工人在电脑控制台前操作,空间里充满了咖啡豆的香气。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总经理王涛说,这条生产线是从德国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设计年产焙炒咖啡豆3000吨,产值将达到12亿元。今年2月,公司还与星巴克签约,在云南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改变普洱市咖啡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的局面。

普洱市市长李小平说,普洱将全力打造“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

普洱市普洱茶大产业 小税源


普洱市普洱茶大产业小税源

普洱茶风靡全国,产业越做越大。在大产业的背后,它的后继发展空间也很大,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普洱茶面临“大产业小税源”的尴尬。在普洱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普洱茶”却形不成普洱的支柱财源(税源)产业,“普洱茶”对国家、对政府税收贡献率低。近年来,普洱市把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推介会、交易会,大力宣传“普洱茶”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让沉淀多年的“普洱茶”厚积薄发,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全市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普洱茶”已经成为普洱市的支柱产业。全市103个乡镇、994个行政村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山,山山出佳茗”。2012年,普洱市茶产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在普洱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普洱茶”却形不成普洱的支柱财源(税源)产业,“普洱茶”对国家、对政府税收贡献率低。2010年,全市茶产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710.44万元,只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8193.56万元的20.88%;2011年,全市茶产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619.49万元,仅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0071.17万元的16.08%;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7.95万吨,其中:工业茶产量3.83万吨,比2011年增长54.3%,实现工业产值305691万元,全市国税登记的茶叶企业654户(其中:一般纳税人85户),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2036万元,税收贡献率不到10%,与西双版纳州某公司2012年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16332万元相比,相差近14300万元,只有该公司一家企业一年上缴国家税收的八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茶产量19435吨,实现产值121585万元,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675万元,占西双版纳州某公司同期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8732万元的7.73%。“普洱茶”可谓是“大产业、小税收”。之所以形成这样“尴尬”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普洱市的“普洱茶”缺少一个优质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观上,社会税收遵从度认知度不高,税收征管尚需加强。经过多年努力,无论是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还是企业的纳税意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足,自愿遵从观念不强,对履行纳税义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纳税自愿遵从意识有待提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性质决定了税收为了民生、惠及民生。相关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思考如何用好用足国家各种鼓励性政策和手段,帮助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广大纳税人主人翁的责任感,搭建诚信税收平台,在法治与诚信中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为建设国家经济绿色实验示范区汇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普洱梦”,让普洱茶释放更大的“红利”惠及民生。

茶树种植


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一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2005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1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现在的大红袍和60多年前的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日期基本一致。初制工艺方面,宜中开面3—4叶,萎凋适度,以顶二叶失去光泽为准,摇青为三红七绿为界,过轻过重均不宜,香气显,红边适中即可杀青,烘焙足火均应保持原味为准,在2005年春茶各品种品质对比中,大红袍多有桂花香或粽叶香,种质特征发挥明显。这与1941年林馥香所描述的大红袍九汇尚有桂花香相似……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目前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据陈德华所了解,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从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若说大红袍有一代、二代之分,按此观点推理,那么肉桂、水仙、铁观音品种现在是第几代?真不知这种“学术”观点有何根据?如此弄不清事实,则混淆视听,损害大红袍的声誉,损害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上流传的大红袍的一代、二代或是三代、四代之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大红袍是武夷名丛中极具特征的一个品种,陈德华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只要选择土质好的茶地,在武夷山茶区种植不存在风险。但要进一步对这一品质进行研究,希望有关专家加大科研力度,摸清大红袍特征,完善改进初制工艺,最佳地发挥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循序渐进推广之。在目前提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和良种多样化的情况下,不能因为大红袍品质特殊、名声大而大面积盲目推广,大红袍不能取代其他茶树品种的特色,必须和其他良种合理搭配,以保证能最佳地发挥大红袍的品质特征,保护武夷山大红袍的声誉,使其健康成长。

世界茶专家五月齐聚普洱市


世界茶专家五月齐聚普洱市记者从普洱市商务局获悉,2013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拟于2013年5月25-27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普洱市商务局透露,本届茶界盛会将有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摩洛哥、埃及、印度、斯里兰卡、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40个国家、地区派员参会,茶种植、加工、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将齐聚云南普洱,共同商讨茶叶行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世界茶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大会将积极组织英国立顿、川宁、俄罗斯公主、五月、摩洛哥等海外专业买家参会,使其感受中国六大茶类的魅力,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机遇。大会将以交流合作、文化传承、茶源寻根、共享普洱为主题,突出绿色有机、规范标准、科技高端、多元丰富的办节会宗旨,举办“国际茶业CEO论坛”,茶产品展销会,设置各种大奖评比并举行隆重颁奖盛典,组织中外代表参加普洱咖啡之夜和世界茶源寻根之旅等活动,同时将举行边疆少数民族祭拜茶祖仪式,点燃篝火、燃放焰火,举行来宾与普洱佤、拉祜、彝、傣、哈尼等少数民族狂欢活动。大会将选择主流媒体对企业、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对国际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系列专访,通过网络与全国茶人在线交流。2013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网站已于2013年2月20日开通,详情可登陆:及茶城网:。目前,普洱正着力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异,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普洱地处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黄金前沿,有“一江通五邻、一市连三国”的区位优势;盛会的召开将充分彰显妙曼普洱和普洱茶的魅力,向全球茶人展现世界茶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独特魅力。本次交易会展区场地改变以往在展厅进行的模式,安排在普洱市市区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印迹的“茶马古镇”集中展销。是普洱市集商贸、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茶文化展示、村民居住为一体的旅游综合集散中心。突出“古、绿、水、新”等特点,古道串起驿站、民居和商业街等形成古风犹存的现代古镇;茶树、榕树等树种造景体现城市景观,用水网贯穿各个生活、商贸、旅游和景观点;古镇布局中采用小高层、多层、别墅等组成建筑群,综合运用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艺术,集中体现边疆民族风情和普洱绿色生态。

云南普洱茶茶种:倚邦“小叶种”


云南普洱茶:倚邦“小叶种”

邹家驹

我们来到了象明、倚邦。象明是个彝族乡,西面是海拔1788.2米高的孔明山。倚邦的茶出名,小叶种更因作为贡茶原料出名。小叶种的来历,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但大部分传说同诸葛亮南征有关。清朝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猪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单登,置撤袋于曼撒,固以名其山。”蛮砖茶农说,诸葛亮班师回朝,当地濮人跟随,诸葛亮命他们睡觉头朝下,马向南栓,可他们方向搞反了,掉了队。诸葛亮回头见他们没有跟上,就撒下三把茶籽。攸乐的基诺族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行进中,诸葛亮突然不见了,找了两天才找到。诸葛亮不再收留,赏给他们茶籽,让他们安居下来,以茶为生。以大叶种为主的曼撒(易武)茶山传说,易武汉朝就有茶,诸葛亮南征时教给采茶饮茶方法。当地茶农每年新茶开采前,都要置办祭品祭祀“茶王树”,源出树为武侯亲手种植。《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还有一种说法,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朝贡茶的当然原料。象明、倚邦小叶种的来源,众说纷纭,但归总一点,都不是云南原生的。清理小叶种的来历,关乎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我特意安排安徽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省茶叶公司审检科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罗明沿途收集小叶种的资料和样品。罗明是第一次户外暴走,新鞋不合脚,两天下来,脚上打了一串泡,但一听到哪儿有小叶种,他都不辞辛苦跑去收集样品。在倚邦的一片古茶园里,有几株叶片很小的老茶树,高三米左右,树姿直立,具小乔木特征,分枝部位较高,不像一般灌木型小叶种那样从根颈部分蘖。叶子是够小的了,叶面只有大叶茶的十分之一,叶脉少而不明显。数下来,大叶叶脉十一对,小叶叶脉只有九对。小叶背面的绒毛也比大叶少。

倚邦属象明乡,我问乡长诸葛亮南征是否亲自到过茶山。乡长笑笑,说他也不清楚,但孔明曾派人来过孔明山。沿着时断时续的石板路,遥望酷似武侯帽冠的孔明山,我们在寻找、探索1780年前一段与茶种有关的历史,犹如古道被杂草荆棘埋藏一样,孔明施种的传说隐迹潜踪,难于琢磨。清乾隆进士山西高平人檀萃在云南做官时,写了《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

孔明山是一座石灰岩山,坐落在象明乡内革登古茶山附近,方圆10平方公里。旧传山顶上有一块平石为孔明当年祭风的“祭峰台”。建兴三年(225)三月,诸葛亮军发成都,收复越?郡,斩杀高定元,五月渡过金沙江,七擒七纵孟获,秋天平定南中诸郡,十二月统军回到成都。诸葛亮南征用兵前后仅九个月,从时间上判断只能到达滇中地区。南中诸郡发难,并不包括西双版纳归属的永昌郡。由于灵关道中断和越?郡、益州郡及?柯郡相继叛乱,永昌郡同蜀汉失去联系时间长达10年之久。永昌郡地理位置特殊,上有澜沧江天险,下有哀牢山阻隔,区域包括现今的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怒江、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和大理的云龙县、永平县及巍山、南涧两县的西部地区,军事上易守难攻。益州郡大姓豪强雍?和滇东大姓孟获差人游说永昌郡大姓功曹吕凯,诈言蜀汉将向南中征收300只膺前尽黑的乌狗、3斗玛瑙、3000棵三丈高柞木。事实上,柞木只有两丈许。郡史吕凯和府丞王伉已知孙权遥授“为(诸葛)亮仇敌”的雍?为永昌郡太守,不相信流言蜚语,同仇敌忾,闭境封关,拒绝同叛郡合作。诸葛亮南征,自然不会对永昌郡用兵。史书记载得很清楚,诸葛亮十分倚重吕凯,战后上表刘禅,说:“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余年,雍?、高定逼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见《三国志•吕凯传》)委任吕凯为新置云南郡太守。

南征前后的蜀汉,可谓是内外交困,荆州丢了,刘备又病死白帝城。诸葛亮里里外外一把手,既要南征,又要辅政阿斗刘禅,出征前忙于军国大事,迂回走雷波、昭觉一线,没有过雅安茶山正面攻击防备严密的大渡河,自然不会有心思再去蒙顶山收集茶籽。汉武帝时,由大理经永昌郡直达印度的博南山道打通了,但元江一线尚不通路,进西双版纳几乎要围着哀牢山脉转一个圈,沿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李仙江走,一来一去骑马也得两个多月,诸葛亮没有必要,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排这一行程。

产能大跃进 咖啡豆翻版普洱茶式疯狂


产能大跃进咖啡豆翻版普洱茶式疯狂

4月初,普洱市南岛河村老王的咖啡地本应该用上新一批肥料,但因为雀巢咖啡“停购事件”,老王没有能够及时将手中的咖啡豆换成现金,也就没办法购买新一批肥料。

目前,云南咖啡的收购季还剩一个月,老王也在焦急地等待着雀巢公司的答复。当他了解到全省至少还有约3万吨(即当地全年产量的约一半)的咖啡豆没有售出后,他更加感到不安。

这仅是普洱市当地咖啡产业“大跃进”式发展的一个注脚。从惜售囤积,到低价抛售,再到雀巢暂停收购,曾经的咖啡种植热,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停收事件而逐渐清醒,清醒之余,一场关于云南咖啡产业的反思更具现实意义。

咖啡大战普洱

“对面山上之前都是大树,现在都种上了咖啡树。”普洱市南坪镇南岛河的老熊指着自己家房前屋后的咖啡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还有一些原来种茶的,因为产量不好现在也开始种植咖啡了。”

在去云南省大开河村的路上,一家原本以开小店为主的农户,也在近两年间将家中的一些收成并不好的茶树改种咖啡树,“今年(指2012年)的咖啡虽然降价了,不过利润要比茶要高一些”。

清明节假日期间,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在普洱市的一些咖啡种植园时,这样的“咖啡大战普洱”的故事被经常提及。

“普洱之乡”的村民们改种咖啡树的热情,在2011年达到了高潮。因为这一年咖啡价值不可思义地攀上了历史高位。数据显示,去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市场咖啡交易价格一路攀升至35年来的高点——41元/公斤(咖啡的种植成本在12~15元/公斤)。

在如此高的利润率面前,咖啡自然成为当地村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咖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地继普洱茶之后,“疯狂”的又一代名词。

历史有时总会惊人地相似,就像普洱茶那样,今年3月份,咖啡豆价格风云突变,暴跌了45%,雀巢甚至提前一个月宣布停购。回顾普洱茶的历史,何尝不是由盛而衰。具有戏剧性的是,这一切恰恰都发生在普洱之乡。

普洱市,原名思茅市。在普洱茶的盛名之下,2007年,当地更完成了一次颇有争议的更名。而就从同一年开始,盛极一时的普洱茶由于市场震荡,加之其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普洱茶价格一路走低,并持续低迷了一段时间。虽然目前普洱茶市场逐步回升,恢复了理性消费,但当地另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咖啡逐渐开始频繁出现在相关政府和媒体的眼中。

选择咖啡作为替代品并非无因,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普洱市就把发展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来培植。普洱在盛产茶叶的同时,也被誉为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咖啡种植环境最好、咖啡品质最优、咖啡产量最大,咖啡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地区。

“把普洱树砍掉种植咖啡的情况有,但这毕竟是少数农民的行为。”在谈到咖啡成为当地农民新宠时,云南省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普洱咖啡产业联合会会长刘标强调,“我们并不建议农民们这样做,还是要有序发展咖啡产业。”

规划追不上实际种植面积

农民们将咖啡视为发财致富的新路,政府方面对于咖啡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加大力度推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决定》等的扶持政策,甚至设立产业主管部门,并成立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来引导和协调全市咖啡产业健康发展。

在2011年3月,云南省发改委和云南省农业厅等部门联合编制的一份《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中,记者找到这样一段文字,“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工业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云南省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到2020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

《规划》中指出,普洱市在2015年咖啡种指数要达到30万亩,2020年要发展为35万亩。

不过,记者发现,普洱市咖啡种植的实际发展速度已经将《规划》中的数字甩在后面。

2012年3月,刘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普洱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000万元的资金,扶持咖啡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要达到60万亩,‘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达到100万亩。”

也就是说,根据刘标的预期,在2015年末,仅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就将达到云南省的规划量;同时,对于《规划》中普洱市2020年35万亩的咖啡种植面积,实际上普洱市在2012年年初就已经达到,据了解,普洱市年初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余万亩。

对于这样一组数据,刘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其实我们在2011年的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27万亩。”在他看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该地咖啡种植面积增长的速度并不算太快。

尽管如此,普洱市对于咖啡产业的推进程度在外界看来有些“过快”。同时普洱咖啡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在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前云南咖啡厂厂长董志华看来,这几年咖啡产业过快发展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因为雀巢的停收而爆发。

定价权与产业链之忧

董志华口中的问题,正是目前普洱乃至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至今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云南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和出口基地,而普洱出口的咖啡占了云南省出口咖啡的77.8%。

目前云南省咖啡主要还是面向国外市场,而今年全球包括纽曼在内的大咖啡贸易商一反常态,对云南出口企业不下订单或者只下小订单。

董志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往年这些贸易商的一单在12~24柜(集装箱),甚至更多。今年有些取消订单,即使下单也仅仅有1~4柜。这些贸易商给出的理由就是‘云南咖啡豆质量不好’。”

同时,云南出口咖啡豆的价格也要低于纽约咖啡期货价格的9~10美分,云南目前面临着平价出口的境遇。加之巨头贸易商的惜收和主要咖啡消费国的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今年的价格也就随之下降。而这个价格董志华认为还会有小幅的下降空间。

在董志华看来,打开国内的消费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无疑应该是云南咖啡的主要目标市场,但是国内消费市场大部分认为云南的咖啡质量一般。”

无论是国际贸易商的挑剔,云南咖啡豆的平价销售,还是不被国内市场认可,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走精品咖啡豆的发展之路。

目前,云南省咖啡的产出量90%以上都是咖啡的最初级产品——生咖啡豆,产业附加值低。

董志华坦言,精品咖啡豆就是要延伸产业链。目前咖啡的深加工产品中,仅就焙炒咖啡和速溶咖啡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哪怕将现有产出量做成精品,哪怕是总量的一部分,如果能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同和购买,在产业链延伸的初期,还需要依赖出口的现在,才是初级产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规划》指出,虽然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

“因为发展太快,包括种子问题、技术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董志华指出,“这些都是需要协会和雀巢在内的企业去面对面指导,有可能还要多次指导才行。目前整个行业还是向前发展的,不过需要稍稍放缓脚步,解决好眼下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咖啡产业才能更加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武夷肉桂的种植技术


岩茶属于什么茶武夷肉桂的种植技术

(一)种植特点

根据武夷山茶农经验,认为单株种植不易成活,多数都采用单行双株种植,移栽前先开深60cm、宽60cm的定植沟,然后施下牛粪、茶籽饼做基肥。

由于肉桂分枝能力强,特别是在肥培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分枝能力尤强,因此适当放宽行株距,有利于培育较为宽阔的高产树冠。

据调查结果表明,行株距以150cm50cm的种植方式较适宜,十年生茶树树高平均达1?郾45m,树幅平均达185m,根系分布深广,亩产达2500kg以上。

(二)培育树冠

根据肉桂直立性和分枝能力强的特点,幼龄茶树采用三次定剪,配合多次打顶采摘的措施来培育树冠。

具体做法是:春季定植后,第二年春茶前定剪第一刀,高度为离地面25cm,剪去主枝,保留侧枝;第二次定剪在第三年,在原剪口上提高25cm;第四年进行第三次定剪,再提高15cm,用篱剪将冠面剪平。

从第二次定剪后,依新梢生长的情况,可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有效培养骨干枝粗度。

投采后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轻修剪,经多年采摘和多次轻剪的肉桂,如果发芽力衰退,结节枝丛生时,则需采取一次深剪,以恢复树势。

(三)耕作与施肥

肉桂茶园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采取传统的武夷耕作法,即秋挖和客土法。

据调查,武夷耕作法早已流传于整个闽北茶区,目前仍在沿用。

1、肉桂茶园每年中耕除草仅进行一次,少有两次,一般都在早春前进行。

深耕包括挖山和平山两个阶段,一般于每年秋初挖山,深挖30~40cm,除在茶行间正常深耕外,还将茶树根旁及间隙中的土翻到茶行间,有的甚至以锄击打茶树根,使附着的土脱落后挖出。

把根旁土翻至行间呈畦状,茶树根际则成畦沟状。

挖松的土壤暴露较多,受日晒雨淋,加速风化。

经数月于秋末冬初再平山,用客土将畦沟填平。

2、肉桂茶园的培肥原则是以山养山,不施化肥,仅结合平山增加较肥沃新土作为肥料,俗称填山或客土。

这些新土取自岩缝地表之枯枝落叶和肥土。

填山的目的,一方面起覆盖和加深土层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土壤养分之用。

填山的数量依土源的远近和劳力情况而定,肉桂茶树每丛多者填50~100kg,每隔三年填土一次,据武夷山茶农说,填土一次可保持三年肥力。

近年来部分茶园使用茶籽饼混合草木灰和客土,于平山时施放,效果显着。

肉桂茶园这种培肥方法,对其保持茶叶特殊的岩韵风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花工太多,大面积茶园不宜采用,实际肥效也不比其他肥料高。

近几年来,崇安茶场为了提高单产,进行了施化肥试验,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对成茶香气有不良影响,后又采用茶籽饼肥与草木灰配合施用,也可与桐子饼各半单独施用,效果较好。

此外,肉桂茶园与其他乌龙茶区的茶园一样,一般不采用根外追肥,因为根外追肥后,新梢持嫩性强,不易老化,节间长,制茶时做青困难。

普洱茶四大产区之普洱市


普洱茶四大产区之普洱市

思茅地区于2004年4月撤地设市,正式更名为思茅市,2007更名普洱市,管辖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中南部,省内与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相邻,西南与缅甸交界,东南江城县与老挝、越南交界,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00多万。北纬22°02′~24°50′,为云南省面积最大地区。北部山势排列紧密,往南向东南、西南散开,呈扫帚状,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370米,最低海拔317米。主要河川澜沧江由北部临沧边境贯穿境内西南部。北回归线从中部景谷、墨江穿越,将全区大致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年平均温度15~20℃,年平均相对湿度77%~85%,年平均降雨量1100~2200毫米。在10个辖区县市中,每个县市均有生产茶叶,其中以普洱市、景东、景谷、澜沧、江城等地为主要生产县市,滇绿、滇青均有大量生产。

普洱市森林覆盖率达63%,有哀牢、无量两大山系的浩瀚林海,号称“绿海明珠“;经专家考察论证,在思茅市内7个县的29处密林中,有近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景迈、芒景村千余年栽培型的万亩古茶园。以上等等属于云南普洱茶珍贵文化资产,均集中在普洱市。

走进普洱茶的发源地:普洱市


走进普洱茶的发源地:普洱市

一杯色泽澄清、汤色红润的茶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温醇香气,品普洱茶就如同在品味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甘中有点涩,涩中有点甜,回味无穷。要探访普洱茶,怎么也绕不开的城市就是普洱市。这座小城,在历史上因是普洱茶集散地而闻名。它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如今,在普洱茶的历久弥香中,普洱这座城市愈陈愈香。

宁洱古城:马蹄声声商贾往来

从昆明搭飞机到普洱,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空气中茶叶的清香。仔细一看,公路上的绿化带竟然都种植着修剪整齐的茶树。这真是一座长在茶叶中的城市,普洱,名不虚传!

真正的普洱古城是一个叫宁洱的县城,从思茅区出发,走思昆高速,约半小时就能到。宁洱就是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传奇般的大城。宁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而宁洱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贾也是从这里开拓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一时间,这座小城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2007年宁洱地震之后,宁洱县城全面重建,很多旧城墙不复存在。不过,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中,依然能找到老城的痕迹。在一个小巷中,江西会馆的招牌仍然很是醒目,很多宁洱当地的特产都能在会馆里买到,比如宁洱银器、玉石等等,价格很公道,店员也不跟顾客讨价还价,像极了20多年前的国营老商店。

营盘山:万亩茶园嗅茶香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有八大产茶区,离普洱市区最近的是营盘山,驱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营盘山上的茶园共有2.3万亩,大片大片的台地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浩浩荡荡。很难想象,矮小的台地茶也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气场,成片的台地茶像翻滚着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令人舍不得眨眼。

营盘山的最高处是问茶楼。登上问茶楼向远方眺望,轻薄的雾气与远方的连绵青山相拥,云雾缭绕处尽是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梯延至云海,如梦如幻。在营盘山上坐落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主题公园中华普洱茶博园,这里集中展示了普洱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加工制作等整个过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走累了,来到茶园里喝上一壶普洱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棵里:写满茶马古道往事

从宁洱县城出来,走国道10多分钟,在公路一侧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这就是那棵里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一条当年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

据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宁洱尚未通公路,只有驿马通行大道。商贾以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那棵里是南路的重要驿站,客栈密布,马帮云集。如今,当时的驿道、风雨桥、驿栈等古迹犹存,风雨桥也恢复重建了。

走进那棵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棵里的村民很少,游客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在亭台楼阁里进进出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流向村尾,碾子房里硕大的碾子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歇地转动着,千百年来,那棵里村的村民就用这种碾米的方式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食物。

如今,村庄里的房屋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泥巴外墙,而村里的小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厚重。

美食:普洱的早餐可谓一绝,尤其是宁洱豆汤米干,更是集美味和营养为一体。所谓米干,就是把米用石磨磨成浆,蒸而成米干。而豆汤是将黄豆泡水或花生泡水磨成浆过滤,煮熟后放在米干碗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佐料。

交通:昆明每天有约4个航班飞往思茅机场,航程约40分钟,思茅机场距离普洱市区很近,打的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闹市区。也可以选择从昆明客运站乘巴士到普洱市,车程约5小时,全程高速。

特产:普洱的第一大特产当属普洱茶。普洱市区内有几个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不管你看上了什么茶,都可在店里抓上一把泡一泡试喝一番。另外,宁洱的银器和蛋糕也值得一买。尤其是宁洱蛋糕,主要有鸡蛋蛋糕、荞面蛋糕、枣蛋糕、茶叶蛋糕等不同口味,其中,茶叶蛋糕很有特点,甜而不腻,有股茶叶的清香,值得一试。

普洱市“沉香、普洱茶”发展联盟在京举行


普洱市“沉香、普洱茶”发展联盟在京举行

6月9日,正直蓊蓊郁郁的初夏时节,“东南亚‘沉香、普洱茶’产业联盟——助力一带一路”论坛新闻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隆重举行。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展览展示艺术委员会策划并承办。

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乌日图、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局长吴永发、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副主任杨伟民、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原主任彭伏泉、农业部原司长孙翔、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郭存亮、国家粮食局原局长朱传碧、中国道德文化论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锦峰、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袁新文、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施劲松、普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静、普洱市农业局局长岩甾、世界共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炳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计财司区域开发处处长(教授)陆诗雷、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黄秀峰、艺术家戴诚、著名书法家胡旺彬、北京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公明、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孙晓秋、北京市城建刘万发、北京沉香企业商会会长沈志章、艺术家张甲田、国瑞和(北京)董事长付成军、西双版纳沉香协会会长段永政、北京市西城区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王普选、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李红辉等。

黄秀峰副秘书长就“东南亚‘沉香、普洱茶’产业联盟——助力一带一路”论坛指出:云南省普洱市要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财宝,深刻领会党中央实施的一带一路的精神,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出自己的品牌连接东南亚走向世界,让茶马古道的古风引用到新的时代中。

郭存亮同志在讲话中重点强调,沉香和普洱皆属名贵珍品,完全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很好的作用。谈起“一带一路”,他说,“一带一路”只所以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就是因为它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有很好的措施相跟进。它既不是搞殖民地,也不是无偿援助,既不是推行意识形态,也不是消化落后产能。而是共商、共建、共赢,真心实意的为沿线国家谋福祉,办好事。努力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普洱市常委副市长施劲松在讲话中提到:十月份将在普洱市举办东南亚沉香、普洱茶产业联盟助力一带一路活动,为普洱茶品牌建设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为普洱茶品牌建设提供智慧至诚.施市长说普洱有三宝,普洱茶、普洱咖啡、还有生物药物。享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茶是普洱的灵魂,绿是普洱的神韵,生态才是普洱最大的财富。

著名书法家胡旺彬先生赠送给普洱市政府《沁园春雪》巨作一幅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云南在提倡“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茶马古道”重要驿站的普洱市更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之一。

事实上,“一带一路”自古就和沉香有着不解之缘,“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著名的“香料之路”。无论是沉香还是普洱茶,都是连接“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媒介,并且会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注入更多的动力和能量。

中国沉香和普洱茶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都是具有千亿价值潜力的新兴产业,更是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产业。故而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展览展示艺术委员会将于2018年10月16日至2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联合各有关单位,举办“东南亚‘沉香、普洱茶’产业联盟——助力一带一路”论坛,助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经济和文化交流,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市种植户弃种茶叶改种咖啡》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植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