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

“80后”六堡茶制茶人年轻有想法,深爱六堡茶。上周,六堡茶的故乡—梧州市,举行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六堡茶友相聚在桂东历史名城梧州,以茶会友,畅言喝茶心得。“80后”制茶人致力恢复古工艺来自梧州本地的年轻“80后”、六堡茶制茶人徐小敏,是此次茶友聚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她来自茶叶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就用扁担挑着茶叶吆喝卖茶;而她爸爸,则在90年代首先开起了梧州第一家私人茶庄;到了她,更是用3年时间开了3家茶叶店、1家六堡茶体验馆以及一家六堡茶厂,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徐小敏更乐意和大家聊的是她正在努力恢复的六堡茶古法制茶工艺,例如传统双蒸双压。双蒸双压按字面理解即为蒸2次,压2次。是指用热蒸气把六堡毛茶蒸软,之后放在木箱或木桶中?压,约24小时后晾置后再复蒸第二次,最后把茶叶踩笠入箩或压成砖饼等就可以晾干、陈化,等待出仓。“双蒸双压后的六堡茶普遍没有涩感,更为醇和,入嘴舒服。但因为繁琐麻烦,如今这项工艺越来越少人使用。”徐小敏说。如今她制作的六堡茶坚持保留这些繁琐的古法制茶工艺,甚至包括烧柴火给鲜叶杀青、陈化至少1年以上等,为的就是还原传统六堡茶的真正好滋味。东北茶友跨越千里为茶来苗女士堪称此次茶会中最有心的茶友。因为她来自黑龙江大庆市,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梧州为的就是六堡茶。茶会上,苗女士一边品茗一边说起自己和六堡茶结缘的故事。多年前苗女士出差南宁,结识了一位卖茶的姑娘。临走前姑娘送给她一箩广西六堡茶,但因为六堡茶特殊的陈味以及黑不溜秋的模样,她并不喜欢,甚至不愿泡来喝。直到去年无意中翻出了它,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了冲泡。接下来的事,大家可以猜得到了。透亮如油的汤色,入嘴甘甜醇厚的口感深深打动了她,而最让她感到神奇的是,喝了六堡茶之后,她身体的小关节部位明显冒汗,随后身体舒服轻爽了很多。苗女士上网寻找关于六堡茶的资料后才了解到,原来陈年老六堡茶有很好的祛湿作用,很适合当下普遍亚健康的都市人。“现在在大庆,很多朋友都被我带动喝上了六堡茶,而且也普遍觉得身体舒服,感觉很好。”苗女士最后说,此次来梧州就是希望能多了解六堡茶,并将更多好的六堡茶带回。东莞茶商清仓去囤六堡茶茶会上还有不少茶商,他们的爱茶故事也很有意思。来自肇庆的一位茶商因为喝了六堡茶成功减肥十多公斤,所以现在更爱六堡茶了。梧州本地一位茶商专注在互联网上卖六堡茶,现在他卖六堡茶的销量在淘宝网上已位居前三名之列。最“夸张”的还是一位来自东莞的资深茶商。他卖茶十几年,过去喝的卖的都是普洱茶,在接触了解六堡茶之后,他“喜新厌旧”了,把自己多年库存普洱茶清仓处理,回笼资金后全部用来入六堡茶边卖边喝,用他的话说就是“有六堡茶陪着自己慢慢变老,就很好了”。因为手中一杯茶,结缘天下爱茶人,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又美好。南国早报茶友QQ群:224328597欢迎广大茶友入群交流,共享茶趣!<cy260.COm/p>

cY260.com编辑推荐

无我茶会 演绎六堡茶的故事


无我茶会演绎六堡茶的故事

“茶企茶人借助‘无我茶会’这个合作平台,集众人之力推广六堡茶,以更加开阔的事业开拓六堡茶空白区域,致力开发沈阳、北京、上海、济南、武汉等城市,团结一致抱团走出去,比单枪匹马赶场宣传相比,效果明显更好。”梧州市中茗茶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无我茶会后,我市不少茶企迎来了一批专门前来考察的外地企业。针对前来考察的客商,中茗茶业公司采取仅收一半货款去铺货的方式,把销售渠道做强;广生祥六堡茶公司的销售渠道在原有基础拓展了一倍,覆盖到郑州、济南、太原、沈阳等地;和隆六堡茶厂则与湖南长沙的一个高端茶会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方曾参加‘无我茶会’第一站活动,事后走访了六堡镇茶山,对方非常认可六堡茶的茶叶品质,因此才有了合作的开端。”企业负责人黎宝林说。通过“无我茶会”形式推开外界认识六堡茶的壁垒,这也是茶人们举办茶会的目的。

相关链接:

“无我茶会”是台湾蔡荣章先生于1990年创办的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无我茶会”弘扬一种人人参与、百茶共举、礼奉齐茗的茶文化氛围,如今已在国内及日、韩、美、英等国发展成为一项国际化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并逐步打造成为世界各地茶人参与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平台。

“无我茶会 问茶六堡”全球行动启动


“无我茶会问茶六堡”全球行动启动

2015“无我茶会·问茶六堡”全球行动启动,2月8日马来西亚、深圳、南宁、梧州四地联动,举办“无我茶会·问茶六堡”茶事活动将在广西民族村举行。

据了解,2015“无我茶会·问茶六堡”全球行动,茶事活动分为四个主题,在四个区域展开。第一个主题,“追根溯源”首场茶会已于元旦佳节在六堡茶万里“茶船古道”起点——六堡镇合口古渡口樟木根广场成功举行。第二个主题,“八桂飘香”将在南宁举行首场茶会活动。第三个主题,“风华再现”活动范围:广州、深圳、东莞、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第四个主题,“北国新春”活动范围:北京、石家庄、大连、太原、西安、郑州、济南等地。四大主题,全球联动,以人人自备六堡茶,泡六堡、品六堡、议六堡。此次茶事活动旨在传承六堡茶文化,传递“无我”之茶人情怀,同时,并希望通过系列茶事活动,提升六堡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品牌美誉度,提升产业形象及从业者形象。

据介绍,六堡茶是广西历史文化名茶,有着1500多年的产制史。近代史上,六堡茶是我国最负盛名的侨销茶,曾畅销东南亚、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沧桑六堡,几度兴衰,六堡茶韵味依旧,底蕴越加深厚。2015,六堡茶企摒弃门户之见,抱团发展,吸引更多茶友了解和关注六堡茶,打造红红火火六堡年!

六堡茶:在黑茶领域闪光


六堡茶:在黑茶领域闪光

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近日发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对中国内地的9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广西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13.82亿元,在中国茶叶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在黑茶类列第3位,这是该机构连续第6次发布此类排行榜,梧州的六堡茶品牌价值、价值增幅均高于2015年的全国平均值,品牌价值六年净增7.09亿元。

六堡茶,再次在黑茶领域中闪光。

老祖宗的瑰宝在梧州茶厂实验室还存有原国家商检局的器皿

梧州六堡茶陈化室

梧州六堡茶陈化室

梧州六堡茶金花培育室

六堡茶属黑茶,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成为朝廷贡品。

梧州是著名侨乡,也是水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站。从清朝至今,每年都有大量六堡茶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六堡茶声誉卓著,脍炙人口。2014年7月11日,已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茂圣六堡茶精彩亮相《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2015年8月3日至9日,作为广西茶业界的唯一代表,茂圣六堡茶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举行的中国茶文化周展演活动成功展示,再次飘香世博会。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梧州特产“三宝”之一。

品质决定特色

梧州检验检疫局监管人员正在检查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六堡茶原料基地茶树生长及管理状况。

梧州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人员深入六堡茶原料基地,与出口茶叶企业领导共商茶叶基地管理问题。

梧州检验检疫局人员深入六堡茶原料基地抽取土壤样品进行安全监测。

梧州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深入六堡茶企业对生产和包装过程进行检查。

2012年2月21日,梧州检验检疫局与梧州市农业局共同举办《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培训班》,对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的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推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据梧州检验检疫局局长房龙介绍说,按照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规定:在广西梧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据介绍,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助消化等功效,这是和当地气候因素、生活环境和方式相适应的。六堡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的诞生与梧州地区独特的气候因素有关。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多湿热、多雾(古称瘴气)。

本文作者之一的梧州检验检疫局吴平科长,较全面地总结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六堡茶独特的品质和其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密不可分,其中渥堆被认为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堆发酵中的酶和微生物种群存在高度的关联。渥堆的实质就是茶多酚为主的化学成分在湿热和微生物酶促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微生物酶促作用决定六堡茶的品质,因此微生物种群对形成六堡茶品质起决定作用。有了“护身符”

2010年10月26日,专家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们一边审查申报材料一边品尝六堡茶,对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论述表示认同。

广西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委领导分别给获得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的企业授牌。

专家组正在对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六堡茶及其制品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进行现场评定。

2014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隆重开幕,在《生态原产地与国际贸易》分论坛会场入口处展示的三鹤六堡茶深受中外嘉宾的喜爱。

梧州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2014年11月21日通过审定,标志着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15年8月3日,米兰世博会在中国馆举行中国茶文化周展演活动,8月7日是黑茶主题推广日,广西茶业界的唯一代表茂圣六堡茶成功进行展示,再次飘香世博会。

为振兴六堡茶这一民族产业,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支持下,梧州市政府启动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将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六堡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约5.1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从2003年的2家发展到60多家,年产量从2003年不到800吨发展到2014年的10450吨,产值超过10.5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获得“护身符”。

由广西检验检疫局地理保护专家牵头,梧州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参与的科研项目“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实践研究”,经过5年来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也于近日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

六堡茶获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梧州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出口产品源头、全过程监管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有效确保了出口六堡茶的安全卫生质量,促进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毋庸置疑,老祖宗留给梧州的瑰宝,六堡茶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春天……

六堡茶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吗?


六堡茶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吗?

前段时间,网上有人质疑普洱茶里有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尽管有知名茶叶专家用证据证实此说法不靠谱,但仍有不明就里的茶友对六堡茶也产生同样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担心,两大因素决定六堡茶无法产生黄曲霉毒素,大家可以放心喝。”食品安全管理高级工程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吴平说,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茶叶制定黄曲霉毒素摄入量的安全标准,这并不是疏漏,而是基于对茶叶的安全风险分析。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才会产生,而黄曲霉菌的大量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环境,其中必须含有蛋白类、淀粉类、油脂类三大物质。在六堡茶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可以说少得可怜。在这个基础上,其蛋白质还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被水解成氨基酸;仅有一点微量的淀粉则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在发酵中又转化成了醇类物质,变成芳香类物质的一种。

吴平说:“六堡茶中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营养环境,这是最基本的。另一个‘不可能因素’,则是我们亲自做实验观察后获得的一手数据结果。”

2012年,他所在的检验测检疫部门曾做过一个实验,全程观察真菌在六堡茶渥堆发酵过程的变化。结果发现其发酵过程中,当有益的真菌作为优势菌群确立后,其他杂菌包括大肠杆菌等都会被抑制产生,并且逐渐消减,直到完全消失。这也就是微生物学界常说的“拮抗作用”原理。而且六堡茶中的茶多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性细菌的滋长繁殖。故在“渥堆”过程中,六堡茶也难有黄曲霉菌的生成出现。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港商卖六堡茶,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以显示其品质优良。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去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 溯源问道六堡茶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溯源问道六堡茶

体验者把茶叶倒进杀青机中。

读者取出蒸软的茶叶,准备制作茶砖。

体验者徐庆君对照着书上的介绍观察六堡茶叶。

体验者背着竹篓,上山采茶。

茶山上,体验者按照采茶要领,细心地采摘茶叶。

体验者近距离观察茶砖上的金花。(以上图片均由麦朝枢拍摄)

(原题《溯源问道六堡茶本报编辑部组织读者代表体验六堡茶采制》。)

六堡茶,一种清嘉庆年间就以六堡乡命名的茶叶,近年愈发红火,其红浓陈醇的独特韵味让不少人钟爱有加。很多人喝过六堡茶,但也许没机会亲自到六堡茶之乡感受采茶制茶的传统工艺。为了让读者零距离接触和认识六堡茶,4月12日,本报编辑部组织13名热心读者参加六堡茶采茶之旅活动,前往苍梧县六堡镇茶园参观、体验采茶制茶,亲手尝试从采摘到炒制的整个传统手工制作六堡茶的过程,享受做茶之乐。

12日上午8时45分,13名参与六堡茶采茶之旅的读者,搭乘大巴从梧州日报社出发,前往六堡镇四柳村。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苍梧县六堡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吸引住体验者的目光。只见房子白墙蓝瓦,错落有致,在布局、样式上带有浓郁的茶文化风格,六堡镇浓郁的茶乡文化已越来越近。

11时30分,体验者终于到到达此次采茶之旅体验地——六堡镇四柳村沁怡茶园。一下车,淳朴的四柳村茶农就给体验者送上一杯杯刚刚冲泡好的六堡茶,香气宜人的茶香一洗大家旅途的疲惫。

制茶工序引人入胜

很快,大家的目光就被眼前紧凑的制茶过程吸引住了。

制作六堡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是加工中的关键一环。经过高温杀青,散发茶叶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品质。

在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内,一台滚筒茶叶杀青机正轰隆隆地工作着,大家里一层外一层的围在烧得正旺的杀青机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杀青的过程。只见制茶师傅一边添柴火掌握火候,一边将采摘回来已晾干水汽的六堡茶鲜叶投入机中,鲜叶入机半晌即发出了轻轻的“毖啵毖啵”的爆响声音。沁怡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介绍,杀青机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左右,杀青要反复进行4次,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叶片颜色是否转暗绿、青气去了多少、叶梗是否变软、是否匀透,以便为下一道揉捻工序创造条件。

杀青后的茶叶经过摊凉,便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揉捻”。在揉捻机的不停运转下,不一会柔软的叶片有的开始缩成条状,溢出的茶汁附在叶片的表面上,透出淡淡的茶香。

经过反复揉捻后的茶叶经风干渐渐冷却,蜷缩成条后,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烘干”。制茶师傅介绍,由于茶叶的青气去后,条索成型,但还有部分水汽未去,因此在这一工序要退火慢焙。控制好烘干机的温度后,制茶师傅投入揉捻好的茶叶,不时观察着茶叶的成色,他说为了茶叶均匀干燥不至于有的过火,这道工序更要耐心,烘干至九成干时就可放入竹萁摊凉,留一成自然干,这样茶叶的条索才会有光泽泛油光,清香扑鼻。

“烘干”完成后,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初制就算完成了。

为方便运输,一些茶农还会将制好的六堡茶叶制成茶砖或茶饼。只见制茶师傅将称好重量的茶叶放入茶包,投入锅中蒸软,不一会,锅里冒起阵阵青烟,醇香飘起。蒸软了的茶叶放进模具后,安装好千斤顶,反复用力压制,方能将茶叶压制成型。

参观完整个制茶过程,体验团中年龄最小的团员张庭菀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跃跃欲试。于是,在父亲张在德的帮忙下,父女二人合力压制出一块醇香的茶砖。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忍不住一再嗅闻茶砖散发的茶香。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张在德认为这次的采茶之旅很有意义:“虽然说六堡茶是梧州的特产,但很多梧州人并不真正熟悉六堡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今天带着女儿到体会六堡茶的文化历史与传统工艺,踏青的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

亲历方知采茶不易

午饭过后,便到体验者最为期待的采茶环节。

当天下午,经过短暂的跋山,体验者来到了沁怡合作社一处面积有50多亩的茶园,茶树依山而栽,井井有条,茶树刚及膝盖高,远看如层层叠翠,身在茶园犹似人入画中。

然而,第一次接触采茶的团友们却对满山的茶树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谭爱云边给大家介绍采摘茶叶的方法边慢动作进行演示:“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超过一芽三叶,要注意的是,无芽不采,即芽已成叶,就不应该采了,过大过小的不采,被虫吃过的更不要采。采茶时,轻轻用指甲掐断茎部,才不会对茶树造成伤害。”

掌握了采茶的要领,大家便按着要求边分辨边学采茶,不一会,各人的竹篓中都有了亲手采摘的鲜茶叶。有的团友还把新鲜采下的茶叶放入口中细细轻嚼,品味鲜叶中苦涩但清香的味道。

人群中,体验者徐庆君尤为认真。对六堡茶颇感兴趣的他可谓有备而来,只见他一手捧着《中国六堡茶》一书,肩挎采茶竹篓,一边仔细对照着上面的茶叶形状介绍,一边辨别着茶树上各类茶叶的形态,再小心翼翼地采下。“我很喜欢喝六堡茶,对其种植、制作以及文化历史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只能从书上了解,一直未能亲身体验,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到六堡茶茶园,我不但要参与体验,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好好地领会六堡茶文化。”

而从事六堡茶销售的黄青连对采茶之旅活动也颇有感触。尽管每天与六堡茶打交道,但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却了解不多,“这次来到六堡茶的原产地,零距离地接触采茶制茶的各个工序,对六堡茶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六堡茶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绿茶的制作方法有不少区别,我想这也是它特有韵味的所在。”

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

反思·求突破:合作共赢让茶农受益

六堡镇种茶产制历史已有1500年,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扩展,更是风生水起。然而,在这一红火的背后,六堡茶产业发展却遭遇无法忽视的问题:六堡茶产业的兴旺并没有使六堡茶原产地的茶农真正受益。

曾经,家家户户炒茶制茶是六堡镇采茶季节的一道风景。然而,如今“百家茶百家味”却成了六堡茶发展的硬伤。各家各户所生产出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导致茶叶不得价甚至滞销,不少农户单靠种茶难以维持生计。

同时,一位一直关注六堡茶发展的资深茶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六堡镇虽然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但由于原产地的六堡茶成本高,一些六堡茶加工企业望而却步,对外宣传称自家的茶园在六堡镇,但却不用六堡镇的茶叶原料制作六堡茶,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工艺六堡茶的销售,更严重打击茶农的种茶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除茶农的担忧,破解茶叶销售问题,如今六堡镇当地正改进“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企业、合作社与茶农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企业、合作社既是茶叶销售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将没有经过规范培训且分散着的茶农组织起来,把先进经验和理念,先进技术和方法传授给茶农,提高茶农的市场竞争力。

采茶之旅当天所参观的沁怡合作社,正是这一模式的探索者之一。该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如今与共拥有500多亩茶园的7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叶收购协议,按照市场价收购鲜茶叶,统一加工销售,并与南宁、深圳、北京等地的客户建立了固定的贸易关系,年销售额达百万。“我们与茶农签订了协议,就要对茶农负有责任和义务,茶农生产出来的茶叶,我们按质论价,非茶叶质量问题不拒收。如今与我们合作的茶农,有2亩茶园的一般年收入也有2万元。”谭爱云说。

采茶之旅中,记者还看到,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如今六堡镇的不少农户、合作社陆续购置了制茶机械,尝试半机械化制茶,沁怡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人工杀青一天只能完成约10斤的茶叶,使用杀青机,一天的杀青量就能达到500到1000斤,比人工快了10倍。同样,人工揉捻一天大概只有15斤的产出量,揉捻机一次就能揉40斤茶叶,二者的效率相差甚远。”谭爱云说,如今她只需聘请5名工人负责操控监制机器,就能满足合作社制茶的需要。同时,他们特意采用柴火加热,以保证在杀青、烘干过程中六堡茶特有的韵味。

但也有六堡茶爱好者表示,六堡茶有着1500年的产制历史,其独特的品质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积累而成,如今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模式制茶,尽管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品质还有待探索。在品尝比较过多家半机械化制作的六堡茶后,有资深茶人建议,如今机械加热烘干出来的六堡茶与手工制作的六堡茶还是有一定差别。

此外,目前在六堡镇的部分茶园,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探索“文化卖茶”的路子,打造观光茶园旅游项目,让茶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茶叶品质上,还可通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方面拓展,增加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的经济收入。在沁怡茶园内,工人们也正赶制多个手工帐篷,。谭爱云表示,帐篷建成后,她将安装炉灶,届时,游客们可享受“观茶园、看工艺、做茶叶、品茶香、赏茶艺、购茶叶”的一条龙服务。

科技助力发展 六堡茶在路上!


科技助力发展六堡茶在路上!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六堡茶产业发展亦同样离不开六堡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However,六堡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密不可分。今天,就让咱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六堡茶有关项目所获得的梧州市科技进步奖吧=( ̄▽ ̄*)=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先来了解(2010年-2016年)的关于六堡茶获梧州市科技进步奖的概况。

以下是获奖详情:

2010年

【一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产业化开发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联兴六堡茶专业合作社

主要完成人员:覃柱材、覃秀菊、邱卫华、徐波、徐伟宏、黄保绪、苏淑梅、刘泽森、吴平、张均伟

2013年

【一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发金花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邓庆森、何梅珍、黄达勤、石荣强、黄进达、林家威、刘泽森、何志强、庾艳玲、曾玉凤

此项目同时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哟~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江月明、刘泽森、何志强、邓庆森、冯恺

2014年

【二等奖】

项目名称:塔式连续振动蒸茶装置生产六堡茶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吴燕、吴伟维、骆刚、吴雄、宋妤、崔少霞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速溶茶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苏淑梅、刘仲华、郭维深、苏绍仁、张兴勇

2015年

【二等奖】

项目名称:茶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六堡茶信息化联机生产线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苏淑梅、蒋文峰、蒋健轩、万翰轩、郭维深、苏绍仁、张兴勇

【三等奖】

项目名称:梧州市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邱卫华、邱瑞瑾、马士成、龙志荣、陈颖慧

项目名称: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吴平、韦宇宁、黄蘅、杨柳、温志杰

2016年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智能温控发酵技术及产业化生产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吴燕、吴伟雄、骆刚、吴雄、宋妤

项目名称:金花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刘泽森、何梅珍、邓庆森、何志强、林家威

项目名称:六堡茶标准化茶园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马士成、龙志荣、邱瑞瑾、曹中环、吴文亮

近年来梧州市科技进步奖六堡茶有关项目的获奖情况详情就是酱紫啦!根据上述数据显示,近年的科技发展进步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希望各位茶产业科技人员再接再厉,创造更多六堡茶的科技成果,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4月10日,在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上,评委对六堡茶进行评比。李鸿荣摄

据了解,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是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共有70多家茶企参加。

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崔佐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东、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许瑾、广西日报社副社长刘宇、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苏颖出席活动开幕式。

崔佐钧说,开展本次活动是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和商标品牌强桂战略,促进广西农业特别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连接六堡茶品牌、生产、市场、消费者的一次生动实践。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运用自身全媒体的优势重新包装“斗茶”,通过茶文化交流来提升六堡茶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水平,把广西六堡茶作为文化品牌推向“一带一路”乃至全球,让更多人爱上六堡茶、爱喝六堡茶、爱买六堡茶。

蒋海东介绍,近年来,梧州市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的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2018年,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的文化符号和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梧州市将借助会展经济,促进梧州市与有关各方的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当天,主办方还启动了2019中国六堡茶“五进”推广活动,推动六堡茶在南宁市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

今天的斗茶大会,媒体云集,不少媒体平台都对斗茶大会进行了网络直播。戳以下图片进入直播页面,可以回顾今天斗茶大会的更多精彩内容哦。

六堡茶在民间的影响和作用


六堡茶在民间的影响和作用

六堡茶作为中国名茶载入茶文化的史册,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药用价值与收藏价值,还在于很多关于它的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民间传奇故事。它不但影响到当地的每一代人,它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至国内外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苍梧有六堡茶这种名茶。在当地,有哪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了,六堡茶作为嫁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当地六堡茶也称为陪嫁茶。听当地人说,这是表示这家的女儿知书达礼、贤良淑德,嫁过去做人妻子就会懂得待人接物,端茶送水,侍奉丈夫,孝顺父母。同时,陪嫁茶也见证了女儿出嫁的大婚之喜,非常有意义,所以他们习惯将它收藏起来作为以后的一种见证和纪念。有时候无论你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愿意卖,因为他们对它实在是太有感情了。

当地习俗还很喜欢将茶叶摆到祠堂或寺庙去供奉神明。农家生活平淡,求的只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若能保得身体健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当地人如果有病有痛了,很多时候都会去抓一把“神茶”回家,冲泡作为药用,这在当地已成为了一种传统,这就是六堡人对茶叶的尊敬和崇拜。(本文作者:李敬民)

在探索中砥砺前行的六堡茶


在探索中砥砺前行的六堡茶

对于六堡茶的工艺发展史,史料历来缺乏记载,即使是对六堡茶有所研究的资深藏家,也只能从零星的文献与梧州本地一些老茶人的回忆口述中对六堡茶工艺的形成年代、成因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大概的探究和分析。

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后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饮用。唐宋以来,六堡茶以蒸青工艺杀青,并压制成饼,由于当时六堡茶茶多酚含量高,蒸青工艺水分足,存放不久,很容易变成黑褐色茶饼。

至明清,制茶叶一般都是按照旧法相沿。然而六堡茶新茶内质丰富,茶味浓厚,颇为苦涩,在自然环境下存放,将近10年才进入可品饮阶段,在推广上往往受到一定影响,而陈放几年甚至十多年的茶退去苦涩,汤色变红,茶味醇厚,颇受推崇。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也因此面临改进的需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的现代工艺应运而生。

现代工艺六堡茶,以无铭坊秘制六堡茶为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渥堆发酵晾置等标准工艺。以加水冷发酵的渥堆取代焗堆环节,人工加速后发酵进程,这也是制作六堡茶最神秘最核心的技术。具体流程操作包括以毛茶进行筛分、拣剔、拼配、拼堆,然后加水发酵,翻堆,再发酵,随后多次翻堆,解块,加水。期间要注意控制渥堆的茶堆厚度、含水量、堆心温度。经历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茶叶已经去除掉大部分茶多酚等物质的苦涩,经过后期适当的存放,可以很早进入适合品饮的阶段。

而晾置陈化则是现代六堡茶工艺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其做法非常重要。一般是将复蒸压箩后的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含水量降至18%以下,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90%,温度在23%-28%、无异杂味的环境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味的木质仓库中陈化,且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一般贮藏晾置半年以上,便可见到间有许多金黄色的“金花”。长有“金花”的无铭坊秘制六堡茶比不发花六堡茶滋味更浓厚,更鲜醇,具有甘甜味和特殊香味。

六堡茶制作工艺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两大类。传统工艺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见证,现代工艺是对品质的延续和发展。摈弃传统工艺,就是割裂了六堡茶的发展历史。而单纯强调原种与古法工艺,是与现在茶叶市场现状脱离的做法,也是与现代市场化对六堡茶品质和管理的要求相背离的。

渝川藏品上线无铭坊秘制六堡茶,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赋予六堡茶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使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进一步激发产业的巨大活力。让市场的品评和检验见证六堡茶的千古传奇与不朽魅力,让消费市场带动六堡茶产业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