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美妙的千年茶香

前段时间,我有幸走进了神奇的六堡茶并为之痴迷。痴迷于它独特的槟榔香以及醇厚的味。这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名茶,一如它的品质特点,越陈越香,越陈越有味道。

六堡茶香飘了1500年

六堡茶,和云南熟茶普洱、湖南的茯砖、湖北的青砖等一样,同属六大茶类的黑茶,因出产在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茶在历史上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

六堡茶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就列为我国名茶。超过1500年的产制历史,赋予了苍梧六堡茶悠久的历史韵味。如今,六堡茶的主要产地,正是桂粤交界的梧州。尽管茶叶历经更新换代、进化演变,并融入现代工艺,可无论做成何种成品,其沁人心脾的"槟榔"香味依旧是雷打不动的诱人招牌。

改革开放以来,六堡茶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涌现了很多知名企业。其中广西梧州茂圣茶叶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生产的茂圣六堡茶在2006年荣获首个黑茶类金奖,实现了六堡茶在国际茶博会金牌榜"零"的突破。2010年6月,在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上,公司展演的六堡茶制茶技艺被评为优秀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同年,该公司成为唯一获得进入上海世博会入场券的六堡茶企业,茂圣六堡茶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六堡茶唯一特许产品。

品质"红、浓、醇、陈",越陈越香

六堡茶色泽黑润光泽,汤色红艳,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呈古铜褐色,带有松烟香和特殊的槟榔味。

六堡茶的初制程序与技术基本与湖南黑茶相同,但鲜叶采摘标准稍高,加工与湖南黑茶只是某些技术上有些区别。六堡茶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新梢,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发出特有的醇香。初蒸渥堆是将按质拼配好的半成品,根据其干度加水湿润,然后输入蒸茶机中汽蒸,蒸后稍事摊晾,进行渥堆。堆要压实,渥堆时紧闭门窗,中间翻动1次,待茶坯色泽转化为红褐色发出陈香为适度。

六堡茶通常为篓装,根据重量其规格为30-50千克不等。六堡茶最后一道工序是晾置陈化。复蒸包装的茶篓茶的温度较高,须放置通风凉爽的地方,降低篓温,一般5-7天后进仓堆放,经半年时间的陈放,汤色变得红艳,产生陈香味,使六堡茶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销区希望仓储时间久,所以有"越陈越香"的说话。

当地日常生活的保健饮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淑梅介绍,由于六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山区缺医少药,六堡当地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用当地生产的茶叶泡茶,不仅具有解渴、消暑的功效,经过后发酵的陈年六堡茶还具有祛湿消滞、健胃养胃等功效。在广西当地,人们把六堡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保健饮品。"陈年六堡黑石茶,长生益寿力无差。祛风防癌皆胜品,老叟孩童赞美它。陈年六堡黑石茶,屙呕腹痛不离它。积食消化均可用,精神抖擞乐哈哈。陈年六堡黑石茶,小儿惊风它当家,口嚼陈茶敷合谷,再伏曲池邪尽化。陈年六堡黑石茶,七日脐风好当家。嚼碎敷于该部位,婴儿父母乐哈哈。"在六堡茶的故乡六堡镇广为流传的一首茶歌,唱出了六堡人延续了世世代代的饮茶传统以及六堡茶的养生保健作用。

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即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饮后可使人身心舒畅,适合在炎热闷湿的气候下饮用,清凉去暑。据《梧州市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署的生活饮品。当时中国闽粤一带大批壮丁蜂拥到马来西亚等地当锡矿工人、苦力、割胶工人、农夫等,背井离乡的人们将家乡的茶叶和饮茶习惯也一并带到当地,而他们最初所喝的茶当中,即有具备消暑解热功效的六堡茶

此外,六堡镇当地还一直有"收老茶"作药用的习惯,至今,六堡镇及周边乡镇的老医生还保留有陈年的药用茶耙和茶膏。而"收老茶"中又以六堡农家茶中又粗又老的"老茶婆"为主。据了解,"老茶婆"是指秋天霜冻前后老茶树的老叶片,采下后用锅煮沸水杀青,阴干,挂至灶头上面保存。它的叶片粗大、老硬,霜冻前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黑,香气比较平和,滋味醇和甘甜。六堡人收藏农家茶多为家庭用药,用于治疗痢疾、消毒除瘴,有健脾益肾提神的功效。

cy260.com小编推荐

千年古茶 千年寨


千年古茶千年寨

从景迈山山顶望去,尽是一片一片的茶林。

雨后,吐出嫩芽的古树茶叶。

雨季后村民采摘下古树茶叶。

吃上去有茶叶清香的茶饭。

【澜沧】

茶树自然博物馆

喝茶的人都知道:“高山云雾出好茶。”地处怒山余脉南部、澜沧江西岸的澜沧县,被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处,皆是茶树。

在追溯普洱的千年茶文化时,必须提及到的地方就是澜沧,这也是许多好茶之人翻山越岭,千里迢迢一定要到澜沧“寻根问祖”的原因。澜沧拥有帕令黑山十几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邦崴过渡型千年茶树王、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这些构成了澜沧境内完整的茶叶大规模从野生型向人工型栽培过渡的进化链,因此,澜沧也被学界称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文/图记者陈钰凤

千年古茶树生嫩芽散茶香

为了一睹古茶树的芳容,记者选择了交通比较便捷的景迈山。景迈山是澜沧古茶山的代表,是布朗族、傣族的祖先早期人工种植云南大叶茶种的典范,也是中国境内已知人工种植古茶树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山。至今,那曾经历尽千年沧桑的古茶树仍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景迈山位于惠民乡,距离澜沧县城只有1个小时车程,旅游配套相对完善。在山上,不管是客栈,还是茶楼都很容易找到。景迈山上有4个寨子,第一个寨子便是景迈人家。车沿着石头路颠簸着爬上了景迈人家,虽是正午,但是寨子里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一阵清凉。

景迈山的古茶园,隐匿在一片古树林中。若不是当地人的指引,像记者这样的外行人是分辨不出哪棵是古茶树。在记者的印象里,茶树都是清一色的矮矮瘦瘦,而眼前这些千年古茶树,却彻底颠覆了记者对茶树的印象,原来茶树也可以这般伟岸。据当地人介绍,景迈山上的古茶园占地2.8万亩,上千年的古茶树就有20多万棵,茶树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800多年以前。为了保护这些古茶树,村民们为每棵茶树都编上了“身份证号”。茶客们喜欢上了哪棵茶树上的茶,就可以按照它的编号,向农户订购这棵茶树的茶叶。

在古茶树的周围,村民见缝插针地种植了香樟树,于是,具有灭虫灭蚊作用的香樟树成为古茶树的天然守护神。这些茶树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茶树,森林里多样性的物种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茶树不用施加任何肥料或者杀虫剂,也能成长得很好。

此季,雨后的古茶树又生出了新芽,那般的娇嫩、翠绿。新芽散发出来的独有的清香,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后,依然能沁人心脾。

千年古寨炊烟袅袅

与景迈山上的这些古茶树一同经历千年风雨的还有山上的千年寨子。保存完整的布朗族的翁基寨子、傣族的糯干古寨,也如同古茶树一样,沉淀了上千年的时光,至今散发着醇厚的余香。

呈月牙形整齐排列的糯干古寨,每家每户的房门都朝一个方向敞开着。糯干古寨是当地有名的长寿村,曾经居住的最年长的老人有125岁,而现在还在世的最长寿的老人也有106岁。寨子里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在这里司空见惯。

傍晚的寨子,家家户户开始忙活着做晚饭。没事做的老人悠闲坐在水渠旁抽着水烟,和善地跟陌生的行人打着招呼:“到家里来喝茶啊!”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教人如何不长寿呢?

Tips

美食:景迈山上的茶宴是一定要尝尝的。茶叶煎蛋、茶茸(也叫螃蟹脚)煲鸡、茶叶炒牛肉、凉拌茶叶尖,既不失茶叶的清香,又减少了肉类的肥腻。喝上一杯茶叶酒,再吃上一碗茶叶饭,满嘴茶香!

住宿:在景迈山上很多寨子都有民居可供住宿,也有客栈、酒店可以选择。

梧州:千年六堡茶 香飘致富路


梧州:千年六堡茶香飘致富路

从梧州市中心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翻越288个弯道,便来到了苍梧县六堡镇。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六堡茶正是原产于六堡镇,当地大多数农户祖祖辈辈靠种茶为生。然而,传统种植六堡茶的方式规模小、产量低,难以带动农户增收。

近年来,梧州以打造百亿元产值茶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六堡镇打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茶旅牌”,并于2017年获评“全国特色小镇”。

如今,六堡镇已吸引来自深圳、北京的1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发展六堡茶产业与六堡特色小镇。“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其实就是推动六堡镇实现乡村振兴。现在六堡茶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六堡镇党委书记张浚铭说。

创新发展模式农户抱团发展茶叶收购价上涨15%

每天一大早,郑爱英和郑爱花姐妹便会“扎”进茶山,翻土除草。“一天做下来有200块钱收入呢!”郑爱英乐呵地说。不久后,在她们劳作的地方,一个种植面积达3000亩的生态茶叶公园将诞生。

近年来,六堡镇着力打造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加快建设标准茶园,推进产业富农和茶旅融合,该县成立茶产业发展局及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土地应用开发、融资和品牌打造。

“我们将农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以此实现茶叶标准化种植和集中销售,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掌握定价话语权。如今,农民的茶叶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15%,达到180至200元一斤。”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黄位明说。

目前,六堡镇共有1.8万多人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黄位明介绍,六堡镇有农村合作社40多家,吸纳贫困户种茶摘茶,从事开茶梯、除草等劳作。公司主要和农村合作社合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六堡茶产业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六堡镇茶产业链如火如荼地发展,当地农户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张浚铭算了一笔账:六堡全镇居民2016年12月在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为1.6亿元,2017年12月达到2.03亿元,一年增加了6000多万元。

像六堡镇这样的农业示范区,在梧州市已经普遍推广。2014年来,梧州市共获认定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7个,引进经营主体272个带动农户29967户,其中贫困户9210户,经营总收入25.56亿元,3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表示,要扎实推进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产业扶贫、农业招商引资等工作,把“产业富民”落到实处。

打造全产业链“接二连三”的六堡茶新布局

“2016年,是铆足干劲、里程碑式的一年。”那年,张浚铭来到了六堡镇,见证并参与了六堡镇的快速发展。

“目前六堡茶产业还没发展成为创税创利的支柱产业。”张浚铭分析称,这是因为六堡茶产业仍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产品标准、质量尚未统一,品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我们希望以茶叶种植为基础,带动仓储、加工、物流和商贸旅游等二、三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形成全产业链。”张浚铭形象地把这一布局形容为“接二连三”。

为把六堡镇茶产业做大做强,当地已规划建设茶叶集散区、功能服务区、加工配套区、生活配套区等四大服务区。

如今,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基本建成,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产业园区景观中心酒店、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建设当中,连接六堡镇的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的G355国道正在建设,计划明年建成通车。

同时,当地结合六堡茶存放时间越长,价值越高的特点,延伸发展出“茶银行”这一类似仓储集散中心的金融产品,其借鉴期货贸易模式,将新采摘的茶叶处理后进行仓储,待其升值后再卖出。“一般来说,六堡茶每存放一年,价格会增长20%。”张浚铭介绍,六堡镇计划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更多金融产品。

梧州市农委副主任林英介绍,为更好促进六堡茶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梧州市还专门成立了茶叶办树立企业供货品牌,并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梧州六堡茶种植面积已达到8.8万亩,产量约1.35万吨,产值14亿元。

深挖文化资源“茶船古道”再起航开拓东盟市场

对于普洱茶“茶马古道”很多人耳熟能详,而六堡茶的“茶船古道”却长期湮没在历史中。据史料记载,过去六堡茶正是从六堡镇出发,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最后销往南洋和世界各地。

如今,六堡茶特色小镇已吸引飞尚集团、千山茶仓等1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并计划重走“茶船古道”,继续开辟东盟市场,深挖旅游文化资源,预计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全县茶产业发展面积达1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达30亿元。

“现代农业只是一个模式,生态农业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林英介绍,六堡镇其实是梧州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深度挖掘乡土文化,梧州万秀区发展“红色旅游”,蒙山县长坪村“水韵瑶寨”,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创建石表山旅游景区,往绿色、优质、生态、健康的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梧州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除了依托荔枝、沙糖桔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现代化农业外,梧州计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加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等。以蜂产业为基础,梧州规划有4个“蜂情特色小镇”,100个蜜意小村。

在梧州市美丽乡村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廖冰看来,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离开了农民,即使将乡村建设成花园,那也只是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

“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有个过程,特别是市场培育阶段。目前,苍梧县与深圳飞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0亿元打造六堡特色小镇。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远说。

开拓粤港澳“朋友圈”

梧州奏响“东融”序曲

“现在,我每周乘高铁往返梧州与佛山,连列车时刻表我都烂熟于心了。”自公司入驻梧州藤县以来,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根铨便开始了长达9年的“双城”生活。与他相比,广西锂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王娟尚属“新人”。今年3月,锂霸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梧州投产,王娟的梧州深圳“双城”生活由此开启。

梧州是广西“东大门”,每天往粤港澳大湾区方向的高铁多达70对。便利的交通,使得梧州与珠三角之间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交互变得更为密切。梧州逐步成为吸引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磁场”。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为抢抓机遇,梧州的发展战略也由“向东”变为“东融”。

“向为融之本,心向而身作,承接而配套,同盟而共赢!”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梧州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等合作平台加强产业合作,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粤港澳“朋友圈”,探索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新模式。

市场先行产业转移六成来自粤港澳

距离藤县高铁站仅3公里,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正成为越来越多佛企产能转移的目的地。

早在2008年,广东提出要“腾笼换鸟”,推进产业转移,梧州便“嗅”到了这一机遇。“藤县有着丰富的陶瓷生产原材料,那时已经有很多佛山陶瓷企业从这里购买原材料。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佛山陶瓷企业引进来呢?”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勇辉说。

从瑞远陶瓷、金舵陶瓷,到欧神诺、蒙娜丽莎,经过9年的发展,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已从一片荒山变为拥有21家陶瓷企业、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被当地媒体称为“南国新陶都”。

随着陶瓷产业的集聚与壮大,相关配套企业也陆续进驻园区。“科达机电目前也已经入驻,年底营业。釉料研发企业也同步进来,年底之前已对接2家。”李勇辉表示,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下一步目标,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将坚持走提档升级之路,把招商重点放在引进知名陶瓷企业上,以带动整个园区发展。

梧州连三江通两广,是广西与珠三角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生产要素以及相似的文化,使得越来越多企业从粤港澳地区转移至梧州。

据不完全统计,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60%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完全由广东地区转移过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机制创新打造跨省合作试验田

随着广东、广西市场交流日益频繁,两省区开始探索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2014年10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启动建设,面积140平方公里,广东、广西各70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

“到2030年,试验区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工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在试验区规划展示厅内,硕大的标语抒发着这座城市的豪情壮志。“试验区肩负改革使命,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志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徐文伟说。

历经3年努力,试验区“开疆拓土”、运行管理架构建立等任务圆满完成。试验区在两省区协调下,肇庆、梧州两市共同派员负责具体建设、管理,已经建立了两省区联席会议、肇梧市长联席会议、试验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四层管理运营架构,跨省合作机制创新初步取得成果。

机制创新带动下,试验区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势头。徐文伟介绍,截至今年4月,试验区入驻重点企业达到338家,中兴、比亚迪、大华、国光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进驻试验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同时,试验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亿元,两项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我们‘三年打基础’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他说。

“东融”战略拟携手佛山探索开展“飞地经济”

“梧州与广东的合作,比自治区内其他城市更为密切。而广东各地市中,梧州与佛山的合作最为紧密。”梧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市驻广东的招商办事处就设在佛山。就在记者调研期间,多个佛山政企代表团正在梧州考察调研,洽谈合作。

在梧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向东”一词颇为关键。早在“十二五”期间,梧州便提出并践行“向东”,且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梧州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共商粤桂合作项目和事项。7年来,肇梧、梧云、梧佛、广梧、梧茂共同推进183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093亿元。

今年6月5日至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赴梧州调研并提出,梧州区位条件好,历史底蕴深厚。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东融”,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

从“向东”到“东融”,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梧州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

下一步梧州将如何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的合作?徐文伟表示,接下来梧州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西经济带等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产业合作。

聚焦佛山,梧州将深化与佛山陶瓷产业、家具产业的合作,并共同开发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推动梧州特色农副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此外,制造业是推动梧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双方将探索开展“飞地经济”模式,达成制造业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产业利益共享。

816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梧州861个行政村均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计划(2017—2018年),其中655个行政村发展或引进了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31个行政村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816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330家企业入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3年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亿元。目前,入驻试验区的企业达到330家(其中广西方270家),年工业总产值200多亿元(其中广西方155亿元),中兴通讯、国光电子、大华企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已落户试验区

183项重点合作项目

2011年,梧州先后与肇庆、云浮、佛山、广州、茂名等城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7年来,肇梧、梧云、梧佛、广梧、梧茂共同推进183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093亿元

60%产业转移项目来自粤港澳地区

梧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60%来自粤港澳地区,其中不锈钢、陶瓷产业完全由广东地区转移过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不锈钢产业力争实现年产值超1000亿元

“十三五”时期,梧州将重点发展不锈钢下游产业,力争实现年产300万吨不锈钢上中游(冷轧带钢、高速线材和不锈钢管)及150万吨不锈钢下游(制品)的产业规模,把梧州不锈钢产业打造成年产值超1000亿元、利税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梧州六堡茶:产制历史逾千年 黑茶却具“槟榔香”


梧州六堡茶:产制历史逾千年黑茶却具“槟榔香”

11月2日,“聚焦西江经济带”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探访“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为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品之有独特槟榔香气。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后发酵黑茶类的代表,有红、浓、陈、醇四大特色,有独特槟榔香气,往往越陈越佳,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据《当代广西梧州地区》记载,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主动脉。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须强调名山大川,只要得品种之优,环境之宜,培植之当,制作之精,便有名茶。六堡镇内的山脉虽然不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但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2011年以来,梧州市有四家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六堡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分别是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千年古韵 中茶六堡飘香海内外


千年古韵中茶六堡飘香海内外

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据《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的,也有制成砖状、金钱状的,如“四金钱”,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有槟榔味,越陈越好,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

除《苍梧县志》外,其他古书对于六堡茶的记载也有许多:《广西特产志略》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据史书记载,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茶梧州公司就生产加工和出口六堡茶,在计划经济年代,六堡茶几乎全部出口,没有内销,所以多年来知道六堡茶者很少,六堡茶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红的侨销茶”。

近年来,随着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黑茶的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中茶公司秉着传承中华茶文化的理念,将六堡茶隆重介绍到国内市场,将这种历史时光中的礼物重新带给广大消费者。短短几年时间,中茶六堡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快速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如果说对其他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越陈越醇的岁月滋味。

梧州:“无我茶会”传承发扬六堡茶千年文化


梧州:“无我茶会”传承发扬六堡茶千年文化

1月1日,由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广生祥六堡茶公司、梧州纯好茶叶公司、梧州市鼎吉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无我茶会”在苍梧县六堡镇樟木根广场举行。

据悉,无我茶会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地区流行开来,只要爱茶之人均可参加。参加茶会的人不问年龄、出处,不讲茶具贵贱茶叶好坏,大家聚在一起只为泡茶、敬茶、品茶。当天的活动,吸引了广东、湖南、南宁等地客商及上千名六堡镇群众前来参与。

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品推介多数是参加外地举办的各种展会,以“走出去”形式为主,本次茶会则是将茶商“请进来”,让他们深入茶叶之乡—六堡镇,更直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六堡茶。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陈百昌这位六堡茶文化产业的推广者介绍说,通过这次的“无我茶会”,让大家了解真正的六堡茶,体会其中的差别,促进六堡茶制作工艺、茶艺水平的提高。

茶会结束后,还举办了书画和茶叶义卖活动,当天活动共筹得善款1.8万元,所有善款将用于资助六堡镇中学的贫困学子。

实探广西梧州“茶船古道” 千年六堡茶焕生机


实探广西梧州“茶船古道”千年六堡茶焕生机

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茶中“黑宝石”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日前,记者来到六堡茶的孕育之地广西梧州市,探寻“茶船古道”历史印迹,深入了解六堡茶制作工艺。

【解说】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

【解说】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通过水路将六堡茶销往海外。梧州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地区,成为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

【同期】(广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我们六堡茶是一个传统的侨销茶,传统的销区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那么当前,我们在传统销区的基础上,也在推动国内的销售,现在目前国内的销售,也实现了一个很大的增长,应该说是墙内墙外都在开花都香。

【同期】(广西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六堡茶,我感觉前途光明,应该说发展空间很大,主要体现在,第一个它产量比较少,第二个它价格比较低,第三个属于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太大,所以只有黑茶类,特别这种发酵过的茶类,它才能够有祛脂肪,解腻的功效。

【解说】梧州市官方介绍,近年来,梧州市全力做强做大茶产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打造六堡茶。目前,六堡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六堡茶制作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梧州全市六堡茶产量达1.12万吨,品牌价值15.79亿元人民币。(张广权俞靖广西梧州报道)

千年名茶"梧州六堡茶"首现江门义乌茶叶市场


千年名茶"梧州六堡茶"首现江门义乌茶叶市场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前各种礼品都是热销的时机,尤其是茶叶。笔者在广东江门地区目前最火爆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二楼茶叶茶具专区走访了一番。

中秋情深茶浓“义”满

正值中秋佳节,送礼首选到江门义乌购好茶!

江门义乌茶业茶具专区联手数百茶农产地直销酬宾活动,给广大市民带来产源纯正、品质优良、高端茶品、价格合理的上等好茶。

据了解,8月29日至9月22日活动期间,市民购买茶叶茶具可享受最低三折起的优惠。

茶商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品茶口感,推出直销酬宾的茶叶种类包括黑茶、普洱茶、六堡茶、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金骏眉、正山小种、龙井茶、牛蒡茶等,市民凡购买茶叶茶具可享受最低三折起的特殊优惠,一次性购买茶叶满200元,更可获赠20元精美礼品一份。

在众多高端品牌茶中,笔者留意到刚进入江门茶叶市场不久的安化黑茶及梧州六堡茶。

安化黑茶与梧州六堡茶同属黑茶类,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现代医学认为,茶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衰老、抗癌变、降血脂、调节新陈代谢的特殊饮料。而令人称奇的是,安化黑茶和六堡茶均属全发酵茶品,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被称为“金花”的菌种,学名叫“冠突散囊菌”,据说金花的颗粒越大,则表示茶品质越好。

据弘?福茶业凡先生说,安化黑茶原产湖南,是CCTV品牌茶行业唯一合作伙伴。2010年,安化黑茶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其特色的“千两花卷茶”,堪称一绝,“店里最贵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千两茶,卖4680元一斤”。而“梅山蛮茶”为安化黑茶首款获国家发明专利的自主创新的免洗茶品。

而同为黑茶的广西梧州六堡茶历史更为悠久。据汇桂茶行冯先生介绍,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为千年中国名茶之一,与云南普洱齐名。而俗称“老茶婆”的六堡黑茶,更有其独特槟榔的香气和越陈越佳的特质,冯先生特意拿出一萝收藏了26年的陈年“老茶婆”,声称价位已在4500元以上。

书法名家咏赞千年六堡 翰墨挥毫共绘百年商埠


书法名家咏赞千年六堡翰墨挥毫共绘百年商埠

鸳鸯江畔六堡茶香,群贤毕至共襄盛会。

9月27日下午,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书法名家咏赞六堡茶和梧州历史文化”现场挥毫活动在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市政协副主席李贞梅,市政府副秘书长黎波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文辉出席了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刘炳清,广西师范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闭理书,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袁松风,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廖炳智,广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六玲,河南省洛阳理工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朝卿,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达旭,书法家孔繁卫,身残志不残的80后书法家汤展中等多位广西区内外书法家,还邀请了15名我市书法家参加现场挥毫活动。

活动人员合影留念

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书法名家咏赞六堡茶和梧州历史文化”现场挥毫活动是此次活动系列之一,由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承办。

市政协副主席李贞梅讲话

市政协副主席李贞梅讲话。她表示,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我市在成功举办两届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2018年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与梧州六堡茶文化周相结合,以茶为媒,进一步挖掘、传承岭南文化和“茶船古道”文化,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进一步展示了梧州深厚的岭南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城市魅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在致辞中表示,六堡茶、岭南文化,都是梧州特有的文化名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中国梦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各项事业的生动实践中,把六堡茶•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越办越好。

市政府副秘书长黎波明主持活动开幕式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书法家以"咏赞六堡茶和梧州历史文化"为主题,即兴泼墨,挥毫抒情,用行云流水的笔韵、灵动飘逸的笔端创作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浓墨重彩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取得辉煌成就,以书法艺术形式宣传梧州六堡茶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

区内外的书法家们在座交流时还纷纷表示,梧州市委、市政府主办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既为梧州市书法家与广西区内外书法家创造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广交朋友的机会,更重要是通过书法家们现场挥毫,以书法艺术形式,浓墨重彩展现了梧州这座千年古城风貌,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宣传梧州六堡茶文化、梧州历史文化,共同推动梧州旅游业发展。

在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开幕仪式上,梧州市市长李杰云同志(右)愉快接过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同志(左)向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赠送的书法作品。

书法家现场挥毫精彩回顾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蒋济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刘炳清广西师范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闭理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著名军旅书法篆刻家袁松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廖炳智广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六玲洛阳理工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朝卿广西民大艺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达旭梧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广西书协会员、广西书协理事、梧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文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梧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郑伟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覃志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彦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谭宏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金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陈炎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李海波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梁雄杰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陈水源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陈彦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柯亮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卢传龙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张安

走进梧州六堡镇 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


走进梧州六堡镇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

六堡镇新貌。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六堡茶种植基地的茶园。广西新闻网记者杨东摄广西新闻网记者杨东杨郑宝梁馨予陈仁义车伟强图文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苍梧县六堡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吸引住记者的目光。房子错落有致,在布局、样式上带有浓郁的茶文化风格。这是广西新闻网采访小组在12月19日探访这座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时看到的一幕。当地居民说,这里就是六堡镇的中心行政区,不少新的楼房、道路、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是今年初开始兴建的。

倾力打造特色名镇古镇焕发新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这里制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制茶名镇。六堡镇位于苍梧县北部,东邻梨埠镇,南与夏郢镇、旺甫镇接壤,西连狮寨镇,北与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交界。距离苍梧县城74公里,梧州市60公里。

据了解,苍梧县将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1亿多元对六堡茶种植、六堡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六堡镇的名镇建设,通过各方的努力,现在已基本完成。项目包括村容改造、村道建设、六堡茶种植等等。总投资600多万元的村容改造,目前也已基本完成。

潘式观说,关于六堡茶种植,他们今年的种植面积任务是2500亩,现在完成了2400多亩。今年村道交通任务是20公里,目前已完成10公里左右,其他各项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当中。上世纪建厂的六堡茶厂,现已发展成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该茶厂生产的“苍松”牌六堡茶,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大力建设茶产业园带动六堡茶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建厂的六堡茶厂,现已发展成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记者一行在厂区看到,茶厂周围茶树环绕。据介绍,每逢茶花花季,茶厂周围茶花争艳,花香弥漫。近年来,苍梧县以及六堡镇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茶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6年来到该茶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吴启明,目前已是这个茶厂负责主抓生产的副总经理。

吴启明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公司一直很注重基地的建设。那年开始,前前后后一共种下了1100多亩的茶园。作为茶企,要发展首先得先把基地搞起来,建设自己的基地,拥有自己的有机茶园,这样才可以做出有高品质和品位的六堡茶。

吴启明说,经过这些年的齐心努力,茶厂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今年茶厂生产的“苍松”牌六堡茶,获得了“广西名牌产品”的称号。

建设特色茶文化名镇,茶园的种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重头工作。其中,茶产业园的建设,推动了六堡镇茶园的发展繁荣。

据介绍,2009年以来,苍梧在六堡镇建立六堡茶种苗基地、标准化茶园、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奖励等经费达2000多万元,苍梧六堡茶产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茶花。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以茶立镇兴镇强镇富镇

2012年10月11日,苍梧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第3届“中国名茶之乡”。2012年年初,苍梧县启动六堡名镇建设,六堡镇将被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表示,如何推进六堡名镇建设,当地拟定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根据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当地推出了一个新区,面积是400多亩,目前完成征地100多亩,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明年能开工建设。

第二,继续加快村道建设步伐,目前还有6个村的村道还没有硬化,明年争取资金来加快村道建设的计划。

第三,继续搞好风貌改造,打算推进到村一级,特别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把该地改造好。

第四,是要加大六堡茶的种植面积,通过以点带面,通过财力的引进加大规模化的种植,能带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第五,就是深入挖掘、宣传六堡茶文化,以提升六堡茶的品牌影响力。

潘式观说,打造六堡名镇将突出3个重点:第一是“以茶立镇、以茶兴镇、以茶强镇、以茶富镇”的出发点;第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重点推进名镇建设,依托产业优势,配合打造广西特色生态名镇,以六堡茶文化优势推动六堡镇旅游;第三是以开展创先争优、科学用政策的活动服务平台,狠抓工作落实,营造六堡镇和谐发展。

广西梧州借助“一带一路”重塑千年六堡茶辉煌


广西梧州借助“一带一路”重塑千年六堡茶辉煌

10月18日,梧州市苍梧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亮牌仪式现场。 黄艳梅 摄

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具有1500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通过“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广西梧州市官方18日称,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重塑千年六堡茶辉煌。

“中国六堡茶发源地”及“中国名茶之乡”梧州市苍梧县,近日荣获2016年度“中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梧州市借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地六堡茶战略品牌打造以及产业发展构想。

梧州市长朱学庆介绍,梧州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位置,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水系发达,因河而兴,有“三江连五省、总汇在梧州”之称。梧州是沟通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内河枢纽和往返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点。

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通过内河航运将六堡茶销往海外。梧州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地区,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

六堡茶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特有品质,因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梧州市官方介绍,目前,梧州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六堡茶年产值达11亿元人民币以上。六堡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6年,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在黑茶类列第3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今年6月,六堡茶获批了首个国家标准,这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朱学庆称,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梧州市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百亿元六堡茶产业。

苍梧县长谢善高亦表示,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当地将重点面向粤桂和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着力打造成为“茶香景美、茶旅融合”更具特色的魅力茶乡。

梧州市官方提出,力争在未来5年,梧州市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茶产量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安化黑茶千年文化


说起安化的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黑茶文化。而说起安化的旅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也必然只有一个地方-茶马古道。

“茶马”一词,一是源于唐朝开始的茶马交易机制。古代中原政权为加强军事力量,以茶叶等商品与边疆游牧民族换取战马,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二是山区茶农以茶叶换取生活物资,由于山道崎岖,交通不便,多用马匹作为驮运工具,因此,茶和马联系在一起。由此引申出了“茶马之路”,即留存至今所谓的“茶马古道”。

茶能清解脂肪,祛除油腻,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对于地处边陲的游牧民族,以牛羊肉为主,“不得茶,则困以病”,喝茶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习惯,而因常年迁徙的生活特性,游牧民族的喝茶种类以紧压茶为主,主要是因为紧压茶方便携带,易于储存且耐冲泡。安化黑茶的品质特征正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饮茶需求,因此,从明代被朝廷定为官茶开始,安化黑茶逐步取代其他茶类,成为了西北少数民族饮用的主要茶类,经陕西、甘肃等地茶商销往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民国年间政局动荡,交通阻塞才逐步衰落。

安化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自古“活家口者,唯茶一项”。随着黑茶产销的兴盛,商家为了收购和运输茶叶的便利,在安化县境内集资修建茶马专道。这些道路翻山越岭,以青石板铺就,沿途建风雨廊桥、茶亭、栓马柱等供歇息之用,绵延数百里。借助资水横贯全境的地利之便,茶商在安化山区内收购茶叶后,沿茶马专道驮运至江边集镇,再通过水运销往外地。据专家考证,古代安化黑茶的运销线路是经资江运往洞庭湖,再转运湖北沙市,经襄樊、老河口至泾阳、晋阳、祁县,然后销往西北边陲。因此,也就形成了安化茶马古道与其他地区茶马古道截然不同的“船舱马背式”的独有特色。

直至今日,安化县内仍留存了大量的茶马古道遗迹,有的仅剩小段路基,有的绵延数里,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黄花林场腰子界一段、江南至洞市黄花溪一段、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等等。茶马古道风景区内,保留了最为完整的一段茶马古道,由山下联环村至高城村绵延几公里的青石板路,由于未进行旅游开发前仍未通公路,这里依然靠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当地人一直对茶马古道多有维护,才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每逢山下市集圩日,山里人用马匹驮着木材、山货、茶叶等去山下的市集换取生活物资,成群结队,蔚为壮观。在川岩景区内,现今仍保留了安泰廊桥、永济茶亭旧址、川岩茶叶禁碑等茶马古道遗存,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茶叶产量誉甲天下。明清时期,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明嘉靖年间创制黑茶远销西北诸省。到了16世纪,安化黑茶取代四川茶叶,居全国领先地位。

西域诸民族以肉食为主,偏爱云南的红茶、四川的乌茶和湖南的黑茶,将它们视为消食养胃的珍品,对安化黑茶更是情有独钟。安化黑茶名不虚传,愈陈愈香,愈陈愈奇,极品黑茶有万两黄金千两茶的骄人身价,饮家视之为玉液琼浆,医家视之为甘口良药。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益阳,驿道交通发达,并与茶马古道连接起来。千百年来,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辛勤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陲的经贸之路。在茶马古道上,使益阳茶名扬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种有茯砖茶、黑砖茶、千两茶和三尖茶。

马帮和茶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马古道途经的许多水陆交汇点,慢慢自然形成了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高城峒、江南古镇、永锡桥、洞市老街、唐家观、新化圳上、白溪、隆回滩头、宝庆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

千年传承:普洱茶“膏”着喝


千年传承:普洱茶“膏”着喝

蒙顿茶膏总经理崔怀刚正在向生态中国频道记者讲解普洱茶膏。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记者王风云雷杰月明):普洱茶很多人都喝过,砖茶、饼茶、团茶、沱茶都有所耳闻,但是说到茶膏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甚至会联想到狗皮膏药之类的,那可就缪之大矣!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在茶博会上就遇到了这么一家以茶膏作为主打产品的企业——蒙顿茶膏,蒙顿茶膏总经理崔怀刚也非常热情的向记者做了茶膏方面的“科普”。

记者:我们刚刚做了些采访,也了解到普洱茶的一些知识,但是今天我们第一次听到茶膏这个说法,茶膏在普洱茶里面属于什么样的情况请您给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崔总:云南普洱茶分为五种形态,即“砖、饼、团、沱、膏”,茶膏在里面是最高端的,第一是它的加工难度,第二它是茶人的智慧的结晶。那么从茶膏自身的特点来看呢,今天的茶膏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安全,因为通过深加工可以把浓茶重金属通过超滤技术去除,解决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第二,因为我们的茶膏是全程采用最先进的压榨与萃取技术将茶叶中的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并经过超滤与低温干燥将获取的茶汁还原为更高级别的茶品,它完整的保留了茶里面的活性物质,有普洱茶后续陈化的特点;第三个是便捷,他的冲饮没有太高的要求和技巧,很符合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

记者:蒙顿茶膏在建设生态茶园方面有哪些举措?

崔总:云南很好的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古茶树群落,对它们保护是第一不允许施肥不允许打农药。对他们的采摘也有严格的要求,因为第一它们是云南茶树的活化石;第二它也是我们全人类的珍宝,保护他们,人人有责。对于可开发的茶园,茶龄在两三百年的,对他们的保护也是非常的严格的,不允许过度采摘让这个茶树枯竭。绿茶包括其他的茶类,都有些这样的情况,因为采摘的太密集,使摘到的茶叶芽头养分并不是很充足,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产品模特正在向记者展示蒙顿茶膏产品。

记者:我们的普洱茶叶远销海外了,声名在外,请问蒙顿茶膏在打造国际化的品牌上有哪些计划,做了哪些事情,正做的是什么?

崔总:茶膏实际上是中国古人发明的最早的速溶茶,他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么今天像茶膏这种形态更符合整个西方的饮茶的习惯和标准,它安全便捷,健康营养。比如从2011年开始,俄罗斯、澳洲都有人陆续跟我们联系经销事宜,虽然说他们在当地还属于这个推广过程中,但是我觉得茶膏这种形态是超越茶类的,它是很容易被现在的社会所接受的,也是未来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香陈芳兰气千年普洱情 普洱茶收藏市场复苏


香陈芳兰气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收藏市场复苏

在投资领域,有人收集邮票,有人收藏字画,但是很少有人留意收藏普洱茶饼。其实早在数年前,普洱茶收藏市场一度火热,云南茶商提供的100克清代光绪年间贡品普洱茶饼曾以16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纪录。近两年来与此前大肆炒作不同,普洱茶市场逐渐回温,稳中看涨,普洱茶收藏者也开始用更理性的心态去审视市场。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收藏市场,究竟收藏普洱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收藏要有好原料

业内人士认为,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好原料才有好茶。

在普洱茶中,云南澜沧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乔木古茶树是茶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是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起源的最有力见证,更是普洱茶最上乘的原料,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极其珍贵。

永年普洱董事长王树华告诉记者,深圳市民想要了解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可到位于会展中心的深圳茶博会现场。据了解,永年普洱自2002年成立至今近十年,一直专注于收藏和经营高品质普洱茶,其中99系列和澜沧江贡瑞系列因其品质优越深受广大普洱茶收藏者喜爱。今年,永年普洱带着精心挑选的30多款茶来到深圳茶博会供爱茶人士挑选。

勿盲目跟随市场

随着普洱茶行业的复苏,收藏市场也逐渐火爆。有些厂商打着“产地茶”、“名茶”、“大师茶”的名号,将茶叶品牌价格骤然抬高。

王树华认为,虽然这几年消费者在普洱茶收藏上态度趋于理性,但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普洱茶了解得不够透彻,容易盲目跟风,买到实际价值和标价不成比例的普洱茶。他说:“只要是乔木茶,茶树树龄到一个年限,产出的茶就是好的普洱茶,不是哪个山头,哪个人做的茶才是好茶。”

随着对普洱茶更深入的理解,开发和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永年普洱遂于2005年在云南施甸建厂,赴澜沧江沿岸各茶山寻茶并展开“千家万树工程”。他们选定直径20至30公分以上,树龄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进行编号登记,并与农户就保护、采摘等一系列事项签订协议。该工程的实施和进一步拓展,不仅保护了大量的乔木古茶树,而且保证永年普洱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有优质的原料,产出的茶叶才更有收藏价值,也才会有客观的升值空间。

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有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有人认为越陈年的茶收藏价值越高。普洱茶的好劣,年限是一个标准,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限越长越好。目前普洱茶市场上出现的十几二十年的普洱茶大多是假的,因为普洱茶热也是近些年的事,多年前的存货并不多,所以只追求年限就容易上当受骗。

事实上,普洱茶无论作为自饮还是收藏,主要是看个人品味。虽然一年茶和五年茶在汤色和口味上有很大区别,但三年和五年、五年和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了。“你感觉它好它就好”,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一些老道的茶客也常常难以准确判断出年限。

相关链接

普洱茶收藏有讲究

在收藏方面,普洱茶对室温和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但一般的家庭藏茶,只要注意普洱茶和其他绿茶、乌龙茶不同,不需要隔绝空气,相反喜好通风干燥的环境,所以可将普洱在陶瓷缸中存放,不要受阳光直射或雨淋即可。

目前很多普洱茶收藏者都是“好饮之人”,大多是以藏供饮。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是常年饮用普洱茶或者是十分资深的收藏者,不要盲目购买市面上的“老茶”。现如今,市面上真正的“老茶”可谓少之又少,盲目购买容易上当受骗。

同时,资深收藏者也为广大收藏者提供了一个组合建议:最好是每年都购买好厂家的新茶收藏,新茶价格不高,且年限越长味道越好。好的品种都要来个一筒加一片,一筒藏着,一片不定期地拿出来喝,看看有没有令人惊喜的变化出现,时机一到,便可喝那一筒;若是有钱便买下一件加一筒,一件藏着,一筒留给自己喝,时机一到,便可卖那一件;如果依照以上的方式买茶,每五年就有一批茶成熟可以喝,喝的速度比茶成熟的速度慢,结果,越来越多旧茶喝,旧茶还可以以原先数倍的价格转让给茶友。

简述茶膏千年史 读懂过往的兴起与没落


简述茶膏千年史读懂过往的兴起与没落

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真正的初次面世时间已无从考究,而从有记录开始计算,其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期间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漫长过程?

始于唐

有关茶膏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十国春秋》,说的是茶膏作为贡品进献给唐高祖,茶膏由此显赫亮相。不过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当时只是发现了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将茶叶纤维物质表面所凝的物质称为茶膏,而并没有把这种膏状的茶汁从茶叶中分离出来,所以这时的“茶膏”只能算是茶膏的雏形。

成于宋

相比起茶文化刚兴起的唐朝,宋代的饮茶风俗更加普及,制茶业达到空前繁荣,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也比较重视。通过研究和改良,宋人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后来,随着工艺的成熟,茶膏不仅作为一种独立产品而存在,还被宋人用来涂抹在饼茶表面,以增加饼茶的光亮及色泽。

兴于清

理应发展兴盛的制茶业在明朝却被限制,龙团凤饼的废止也导致了唐宋制茶工艺的消失,直到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再次悄然出现。在当时,由于民族之间、君民之间均存在饮茶习惯和要求上的区别,甚至衍生了好几种不同的茶膏制作方法。后来,清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将“普洱茶膏”写入《本草纲目拾遗》这本严谨的著作中,“普洱茶膏”正式定名。

盛于当代

其实在清皇室解体后,普洱茶膏的制作也一度终止,只不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传承古代工艺的同时,茶膏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茶膏也因此以更公开化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从南唐到现代,茶膏已存在千年,历史悠久,期间经历了倏起倏落,但在现今的茶叶市场中,茶膏依然没能脱离高位,只在小众范围内徘徊,总的来说,茶膏的市场普及度不高。茶膏给人的感觉始终是神秘的,或者我们可以试着去猜想,茶膏什么时候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美妙的千年茶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